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有层次的风景》课件
1、有层次的风景(教案)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有层次的风景教材版本: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方法和技巧,能够创作出一幅有层次的风景画。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风景画的构图方法和技巧2. 色彩的运用和搭配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将所看所感融入画作中2.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创作的能力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2.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有层次的风景画,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幅画美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有层次的风景画能够给人一种空间感和立体感,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二、基本理论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风景画的构图方法和技巧,如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暖远冷等。
2. 教师讲解色彩的运用和搭配,如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构图和色彩搭配。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以“家乡的美”为主题,创作一幅有层次的风景画。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作业。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出优点和改进意见。
3.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环保、美化家园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计划。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展示和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风景画的构图方法和技巧,提高了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有层次的风景-石头的故乡 》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有层次的风景-石头的故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层次的风景-石头的故乡》这一课是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风景,学会运用石头的形象来表现家乡的特色。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自然风景的描述,也有对家乡石头的描绘,旨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家乡的自然风景和石头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培养对风景的感知能力,学会运用石头形象表现家乡的特色。
同时,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景和石头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观察、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石头形象描绘家乡风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家乡风景,学会用石头形象表现家乡的特色。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处理风景的层次感和石头的质感。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风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2.讲解法:讲解石头的表现手法和风景的层次感,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4.欣赏法: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风景的图片、石头标本和绘画材料。
2.制作课件,展示优秀作品和绘画技巧。
3.安排宽敞的绘画空间,便于学生创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展示石头标本,让学生观察石头的形状、质地等特点,讲解石头的表现手法。
呈现家乡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风景的层次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运用石头形象表现家乡风景,注意处理风景的层次感和石头的质感。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 有层次的风景|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有层次的风景|沪教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风景画中有层次的描绘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知识与技能:了解风景画的基本构图和层次感的表现,学会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绘画语言,创作一幅具有层次感的风景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掌握前后、远近、明暗等层次感的表达技巧,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增强艺术创造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如何通过绘画表现风景的层次感。
具体内容包括:1. 风景画的基本构图:学习如何布局画面,使画面具有稳定感和生动感。
2. 层次感的表现:掌握前后层次、远近层次、明暗层次的表现方法。
3. 绘画语言的运用:学习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绘画语言,丰富画面效果。
4. 创作一幅风景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完成一幅具有层次感的风景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风景画的基本构图和层次感的表现。
2. 色彩、线条、形状等绘画语言的运用。
难点:1. 如何在绘画中表现出自然景色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2. 如何将观察到的自然景色转化为绘画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示范画作。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画笔、调色盘、水桶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层次感的风景画,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画作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新知识学习1. 讲解风景画的基本构图和层次感的表现方法。
2. 示范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绘画语言,丰富画面效果。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绘画技巧。
第三环节:实践创作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自然景色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供帮助。
第四环节: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有层次的风景-石头的故乡》说课稿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有层次的风景-石头的故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层次的风景-石头的故乡》这一课是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风景,学会运用石头的象征意义来表现家乡的特色和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以家乡的自然风景为题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石头的描绘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于家乡的自然风景有一定的了解和情感。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石头的描绘来表现家乡的特色和情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家乡的自然风景,帮助他们找到表现家乡特色和情感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风景,运用石头的象征意义来表现家乡的特色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石头的描绘技巧,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石头的象征意义来表现家乡的特色和情感。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石头的描绘来表现家乡的特色和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创作,培养合作意识;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家乡的自然风景,帮助他们找到表现家乡特色和情感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和描述家乡的自然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风景,分析家乡的特色和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石头的描绘来表现家乡的特色和情感。
3.实践与指导:学生分组合作,运用石头的象征意义来表现家乡的特色和情感,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 individualized 反馈和帮助。
有层次的风景

有层次的风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风景画中近、中、远景的前后关系,在符合透视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疏密变化的线条表现风景的近、中、远景。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比较的过程中,发现风景的前后层次关系,学会运用疏密线条处理景物前后关系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表现水乡的建筑,激发对水乡传统建筑的关注和对风景画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风景画近、中、远景的前后关系处理教学难点:运用线条的疏密变化表现景物层次教学准备:学具:记号笔、铅画纸、彩色画纸等教具:水乡照片、同龄人作品等作业要求:基础层面:观察、分析画面,结合透视原理,运用线描形式表现有近、中、远景层次的风景。
拓展层面:收集有层次的风景画或摄影作品,写上一句赞美词,办个美术展览角。
教学过程:一、欣赏与导入.1. 展示一组江南水乡的景色照片,感受江南水乡的造型特点。
2. 讨论:江南水乡的建筑特点。
3. 小结:江南水乡的民居一般为白墙黑瓦,房屋密集、高低错落有致、蜿蜒的河道、船、古朴的石桥、人物形成富有层次的独特风景。
4. 导入课题。
二、感受与交流1. 欣赏一组富有层次的水乡照片(照片中有近、中、远景)和相对应的作品,组织学生讨论图片中景物的远近层次。
2. 小结:图中由近及远的景物形成了近景、中景和远景。
3. 学生尝试在同一张图片上,分别选取具有近、中、远景的不同构图。
三、绘画与辅导1. 比较、讨论怎样运用线描形式表现有层次的景物的处理方法。
2. 教师示范讲解作画步骤:①确定视平线;②定出主要建筑的位置和近、中、远景的安排;③根据透视原理,表现景物的透视现象;④运用疏密变化的线条表现不同层次的景物;⑤通过调整,使画面更整体。
3. 作业要求:用线描形式表现有层次的风景。
绘画建议:近景概括、简练;中景细致表现;远景淡化、概括。
4. 学生尝试绘画。
教师巡视、辅导学生。
四、展示与评价1. 展示作品:①说说自己作品中近、中、远景的处理方法;②交流同学作品中的优点。
1、有层次的风景(说课稿)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有层次的风景(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和目标1. 教学内容本课是美术五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共有五节课,主要内容是绘画中的构图结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层次的风景”,通过学习构图方法,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层次手法来组织风景画面。
2.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层次和层次手法,在绘画中具有何种作用;2.了解和运用层次手法的方法,掌握构图组织要素;3.能够绘制有层次的风景画,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层次和层次手法的意义和作用;2.层次在风景画中的运用方法;3.学生能通过实践绘制有层次的风景画。
2.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运用层次手法来构图;2.学生要掌握细节表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思考题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先给学生出一个“思考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课题。
思考题:在你们眼中,什么是“有层次”的画面?为什么?2. 学习层次手法通过PPT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层次和层次手法的意义和作用,并结合风景画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然后,通过范例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层次手法来构图。
3. 分组练习分组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用白纸板画画,绘制一幅有层次的风景画。
4. 课堂展示与点评每个小组将画好的风景画贴在墙上,整个课堂进行展示,老师点评。
点评时重点评价画面的层次组织和构图是否正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并要求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本次作业表现。
四、思考题1.层次手法包括哪些方法?请简述各自的特点和使用情况。
2.运用层次手法构图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问题?五、板书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记忆并了解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2. 关键词让学生记忆和了解课程内容和知识点。
六、课件设计本节课的PPT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层次和层次手法的定义、特点和使用情况;2.层次在风景画中的运用和构图方法;3.绘画示范和实践练习。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学生对层次手法的掌握情况很不错,但是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细节处理和画面整体协调性等。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有层次的风景-江南水乡 》说课稿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有层次的风景-江南水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层次的风景-江南水乡》是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的一课。
本课以江南水乡为题材,让学生通过绘画表现江南水乡的特色和美丽风光。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江南水乡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介绍,以及绘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提高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但对江南水乡的了解可能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特色和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绘画实践中不断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水乡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学会用绘画表现江南水乡的特色和美丽风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江南水乡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江南水乡的特点和绘画表现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江南水乡的特色和文化融入到绘画作品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总结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绘画材料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江南水乡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特点,使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3.绘画技巧讲解:讲解如何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手法表现江南水乡的特色。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江南水乡风景的绘画创作。
5.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环境保护,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 有层次的风景-江南水乡|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有层次的风景-江南水乡|沪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景画的层次感表现技巧。
同时,通过欣赏和分析江南水乡的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1. 风景画的层次感表现技巧2. 江南水乡的特点和美3. 如何用画笔表现江南水乡的层次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景画的层次感表现技巧,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江南水乡的层次感,以及如何用画笔表现出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江南水乡风景图片、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风景画的层次感表现技巧,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特点和美。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如何用画笔表现江南水乡的层次感。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自己动手实践,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江南水乡。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风景画层次感表现技巧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风景画的层次感表现技巧2. 江南水乡的特点和美3. 如何用画笔表现江南水乡的层次感作业设计描绘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景画,要求有层次感,颜色丰富,画面和谐。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江南水乡的美丽,让学生了解了风景画的层次感表现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了他们不同的指导和评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节课的核心,涵盖了学生从接触到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以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践和创作的重要环节。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包括小桥流水、白墙黑瓦、乌篷船等具有代表性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