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

三、近代交通、通讯业发展的影响
京汉铁路建成前,从北京到汉口,走驿道需要27天,铁路开通后只 需要两天半即可抵达;
铁路的便捷,增加了商品流量,加速了商品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 大规模的发展。“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当蒸汽机车出现后,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 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 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4、哪一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909年
5、中国自主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
台湾 6、中国最早的电话公司设立在?
上海
要点透析
1.唐胥铁路建成后,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 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所以被世人称为“马车铁 路”。这说明 (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李鸿章曾言:“铁路之设,关于国计、军政、京畿、民生、转运、 邮政、矿务、招商、轮船、行旅者,其利甚溥。 孙中山说:“交通为实业之母”,而“铁道又为交通之母”。 近代某知识分子: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此 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国防。
1933年,日军在长城口发动大战。国军部队的传令兵们竭 尽全力,在那些险峻的石山上来回奔波,不少人不是摔死, 就是遭鬼子伏击,甚至路上被野狼叨去,而日军全是无线 电联络,大占优势。蒋介石懊恨不已,下定决心发展无线 通讯部队!
D
“马拉火车”和“太监拉火车”:受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 的束缚,西方先进技术难以在中国充分发挥作用。
要点透析
2.新中国初期,公路运输获得较大发展,全国建立起比 较密集的公路网的直接原因是? ( ) A.解放战争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2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2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902年3月,上海 人议论最多的是一 种能够在街上自动 行驶的四轮怪物。 这就是汽车。
20世纪初: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出现汽车 (仅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
由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汽车和油料依 赖进口等,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
B.我国公路交通的发展历程
1.20世纪初,开始出现汽车、有轨电车。 2.民国时,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发展缓慢。 3.新中国成立后,公路运输和城市交通较快发展 (公路网、公路大桥) 。 4.20世纪90年代,轿车进入百姓生活。
(2)电话在中国
时间 19世纪80年代
电话的发明者贝尔
成就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局。
20世纪初 新中国成立后
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电话局。
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改革开放后电 讯事业快速发展,手机、电话、传真机、 互联网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利用。
老式电话
程控电话
可视电话
手机
卫星电话
3.通讯事业变迁与发展的影响
2.建国以来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
宝成铁路
兰新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的沟通
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
中国铁路营业线示意图
20世纪90年代,国家加大投资,加快铁路建设。到2000年我国铁路运营总 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 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 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 式通车运营,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 最恶劣的高原铁路。
2.航空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 开序幕。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 PPT课件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 PPT课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无声到有声, 黑白到彩色,进口到国产
19世纪末:传入中国
1905年《定军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
1931年《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4年《渔光曲》: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影片 1935年《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成为 国歌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中国的电视事业发展缓慢,尤其 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停 滞。
1.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是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歌女红牡丹》
2儿.童“米和米青奇少妙年屋电”视、观“众快的乐欢男迎声,”这等主电要视D说节明目了分电别视受具到

A.艺术鉴赏性 B.传播信息作用
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 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B一报道最能体现 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 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 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 政
报纸所具备的功能有 ①报道新闻 ②传播知识 ③通达民情 ④舆论 监督

6、要走的,任凭你怎么哭叫也呼唤不回来,不走的,任凭你怎么驱赶,也不会弃你而去远离你的!

7、失去了太多,舍去了太多,放下了太多,埋葬了太多。

8、别离,离我们不再遥远,现在总是美好,终将成为过去,匮乏太多。

9、指尖触掠着匆匆流失的东西,心里反而平静了许多。是不是悲伤消磨了傲气,让我成为了行尸走肉般的傀儡。
一、发展历程
1、形成
1872年:《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 大的报纸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5-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5-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ppt课件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铁路在刚刚修建的时 候面临很大的阻力,但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铁路和火车的优越 性,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铁路运输与其他的交通工具 相比,具有运量大、运费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等优点。因此, 铁路运输一直是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中最重要的运输形式。
答案:C
4.中国的火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磁 悬浮列车的进步,这说明了( ①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③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 ) ②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 ④西方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加深 B.①③④ D.①③
①推动了各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④引起了人们生活
解析:交通工具的变化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确实给人们的生活 带来深远的影响,但绝不是根本性变革。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34分,第14题18分, 共52分) 反馈点4 拓展与综合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
解析:本题以火车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理解 能力。解答本题的思路可参照下图:
答案:D
5.下列关于中国陆路交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就已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B.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 C.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中国的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D.建国前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A.传达信息之快 C.信息传播的内容丰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必须抓住 材料的中心意思,其次还必须利用“纵万里关山信不迟„„火 速„„”这一关键信息,综合分析得出答案。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答案:C
4.(2013· 江苏高考)1909 年, 《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 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 ‘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 表明
抓关键:可知强调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报纸的教化作用。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3.从近代化史观看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变迁和习俗变迁表明中国近现代生活的 逐步近代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清晰地反映了中国现代 化的进程,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与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有利于冲 破封建文化的束缚,使中国的思想文化日趋科学化、理性化。
4.从全球史观看 近现代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和发展,大大促使近现代 中国更快地融入全球,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区的联系。
探究点一 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未考史料· 读出史论]……
史料三பைடு நூலகம்
归纳报刊对 至于乙未之岁, 东京革命党创 据以上史料,
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哪 办《民报》 ,树六大主义,而发挥民族革命、些作用?
民权革命、民生革命之理,其思想之伟大, 议论之精密,不第同志之士所推,即反对者 亦为之倾服。自客观言,可号为中国文从来 由 此说 明报 刊是 当时 宣 传革 命的 主要 阵地 未有之杂志;自主观言,亦可谓革命党发表 和武器。 最高意思之机关。 ——杨光辉《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
(3)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 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究点二 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的更新……[已考史料· 命出新意]……
史料一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 (摘自 2010 年天津 程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改编题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5-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与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5-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与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①19 世纪 70 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 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②福建巡抚 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从此, 通 讯 工 具 电话 内容 电报 清政府开始在各省架设有线电报线,形成四通八 达的电讯网络。③20 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 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④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 事, 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 普通百姓很少使用。 ①1875 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 电话。②19 世纪 80 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 电话公司。③20 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 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发展
1994 年,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006 年 6 到 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 1.23 亿。 ①互联网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 和共享,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 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②不仅改变 着传统社会生活,还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 们的价值观以及人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 观点和方法。(岳麓版)
①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西方列强纷纷在 交 通 工 具 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②19 世 纪 70 年代初期, 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 打破了 内容 水运 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后来,各大口岸相继涌 现出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 代化进程。③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 轮船运输业, 获得较快发展, 年代后开始萎缩。 90
(山东聊城莘县实验高中 2012 届高三期中, 39)近代著名诗 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 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 近代社会景象是( )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浏览该文件-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浏览该文件-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目标解读进步表现:(1)交通:传统交通运输工具是舟楫和马车,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了轮船公司。

受西方影响,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在XX建立轮船招商局,以轮船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始了。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XX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火车机车由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发展到磁悬浮列车,速度越来越快。

中国铁路总运营里程现居世界第四位。

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航运大国。

(2)通讯:传统通讯实行驿站制度,19世纪70年代西方丹麦的电报公司在XX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

受其影响,XX巡抚在XX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XX建立公司,到20世纪初中国才在XX开办了第一个局,开通市内第一部。

新中国成立后,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

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加快了人民生活的节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效率。

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课堂大检查一、选择题:1.(原创)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标志是()A.XX船政局的成立B.轮船招商局的成立C.民生轮船公司的成立D.怡和公司的成立2.1910年,假如你想从XX到旅游,为方便和实惠,你会选择()ABCD3.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是在()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时C.辛亥革命前夕D.抗日战争前夕4.(原创)中国公路交通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迅猛发展,以下属于其原因和表现的是()①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②全国X围内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密集的公路网③到2004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168万千米,客运量约135亿人次④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偏僻闭塞的山区也通上了汽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看下图,在中国,它的第一位制造者是()A.莱特兄弟B.詹天佑C.冯如D.陈纳德6.1920年,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首条航线是从()A.—XX B.—XX C.—XX D.—XX7.(原创)1877年,XX巡抚丁日昌在XX设立电报局,并建立了自旗后(即今高雄)至府城(即今台南)全线长95华里的电报线。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_第四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_第四单元
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1906年天津创办)
--精品--
图说历史
公共汽车1924年出 现上海,1935年出 现于北京。
1902年3月,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
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
怪物,这就是汽车。
--精品--
图说历史
意义:标事业志的中开国始航。空 思考题:民及航发事展业概开况始如的何标?志
1909年9月,冯如终于完成了
①趋势:渠道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方便。 ② 新的方式出现,但旧的联系方式并没有废止,都在发挥着 各自的不同作用;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活在不断地丰富; 沟通联系的方式越来越便捷--精,品世-- 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自由讨论
结合前面所学,归纳中国近代以来交 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主要由哪些因素 促成的?
1.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传入; 2.洋务运动的影响;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社会经济的发展。
--精品--
自由讨论
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①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了信息的交流; 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④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⑤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 ⑦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标志着中国铁路事业的诞生
--精品--
合作探究
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为何能进入一 个快速发展时期?
缓慢的原因: ①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 ②政局动荡; ③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性质所决定。
发展的原因:收回利权运动的蓬勃发展。
--精品--
图说历史
自由讨论
下列有三段关于“古往今来人们与远方亲朋沟通联系的变迁” 的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改变?发展开始的时间和标志呢?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加快了通信建设的步伐;并于1866 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通信范围囊括 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
知识链接:
辛亥革命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 一步扩展; 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 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知识拓展: 黄包车,又名人力车。来自日本, 又叫东洋车、洋车。为引人注目,招 徕生意,车身涂黄漆,故名黄包车。 客运三轮车,为黄包车与行车 的结合体,容坐二客,驾车者脚踏行 驶,较黄包车拉行奔跑减体力不少。
学习探究:中国交通发展史上
的重大进步的标志是什么? 即由机械牵引的电车与 汽车的出现
知识链接:
(三)、单元小结:
(四)、知识迁移:
(1)、民国时期,人力车与电车、公共汽车长期并 存的基本原因是( A )
思路解析:经济实力较差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A、民国经济实力有限
B、电车与公共汽车数量有限 D、中国劳动力丰富
C、中国不能生产电车与公共汽车
(2)、假设20世纪30年代上海有一位名叫张东平的中学生, 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家庭里。根据所学知识,它可以通过怎样 的方式联系在北京的同学?
交通工具更新过程
传统工具 木船、马车、轿子 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陆
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
汽车、电车(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 力、 畜 力
过 程
近代以来

轮船(1865年) 飞机(20世纪20年代)
机 械 动 力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
学习探究:中国邮政通信落后状态在何时得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二)、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中国古代的出行工具
都有什么?近代以来的交通工具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你平时跟亲朋好友联系的通讯 方式有哪些?这些通讯方式是何时传入中 图说历史:中国古代的 国的呢?
交通工具有哪些?
轿子、马车、木船
学习探究:自行车在何时传入
中国?何时在城市普及?中国又 在何时拥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 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 世纪初出现在城市普及;20世纪 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 车制造业,中国逐渐成为“自行 车王国”。
铁路上的“马拉火车”清朝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修建长10千米的铁
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 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皇陵,就让骡马充 当“火车头”,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学习思考:
阅读教材,概括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概况? 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30 年代中期已经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交通获得快速发展,全 国绝大部分省份实现了火车、飞机的运营。
2、电信事业的发展(根据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1)、电报事业的发展
时 间 1877年 1906年 1932年
成 就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 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创设无线电报 开设国际无线电报
(2)、电话事业的发展 时 间 成 电话传入中国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所继续增加 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中国电信用户总数已超过5亿户, 居世界第一 就
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 通系统;
史实趣闻:1898年,袁世凯为慈
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 料,慈禧太后仅试坐一下便将其 “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 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 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 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 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1924年,上海公共汽车才运行;
1935年,北京才有公共汽车上路
学习探究:中国在什么背
景下自行设计出第一艘轮船?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 运动的推动下,于1865年4月 自行设计出中国第一艘轮船
学习探究:中国第一条
铁路是修建于什么时间的 什么铁路?其修建的目的 是什么? 1881年,唐胥铁路。 目的是将河北开平矿务局 出产的烟煤运出。
1909年冯如和他设计的飞机
中国交通工具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2)政府的大力提倡; (3)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 (5)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
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
(1)传统代步工具被人力作为牵 引的交通工具所取代 (2)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日 趋重要 (3)更新过程城市显著,乡村则 比较缓慢
1882年
民国之后
20C80S后 2003年第 三季度末
1、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对人民、
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那些影响?
①交通和通讯加强了各地的联系,改变了 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及思想观念,加快 了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质量。 ②交通的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加强, 加快信息的传递,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思路解析:解答时,首先审清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其次, 明确当时的联系方式包括交通方面和通讯方面;然后根据上海当时的 交通、通讯情况,推断出所有可能的联系方式。
参考答案:①交通方面;可以乘坐火车去北京;可以先坐轮 船,然后改乘火车去北京。②通讯方面:可以给他的同学写信; 可以发电报给他的同学;可以与他的同学保持电话联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