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这一课,主要通过一组描写人物的短文,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也有对人物内心的刻画,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人物描写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仍然是他们的写作难点。

此外,学生对于不同人物描写手法的认识和运用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2.难点: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人物描写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人物描写的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人物描写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人物描写一组,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教材中的人物描写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物描写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选取一个熟悉的人物,尝试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技巧进行写作。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互相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通过一组人物描写,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基础。

但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2.难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的分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品味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语和人物性格特点。

3.教学用具:课文原文、相关文学作品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人物描写课文,激发学生对《人物描写一组》的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语气、节奏。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的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鼓励和指导。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精品导学案教案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精品导学案教案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1)一日重似一日 还有:病入膏肓、 仓库,使学生迅速
——你认为还可以 危在旦夕、奄奄一 地领会词义。
用哪些词来形容? 息……
(2)出示:严监生喉 (2)就是这 样一个
咙里痰响得一进一 (奄奄一息、生命垂
出,一声不倒一声 危、危在旦夕……)
的,总不得断气, 的严监生,却总不 2.利用课文留下的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 得 断 气 。 这 里 的 空白,补充人物的
三、精读感悟,走 出来,伸着两个指 “总”是一直的意 心理活动。让他们
近人物(用时:12 头。
思,说明他有事放 根据学到的方法,
分钟)
病情恶化到这种程 不下。
抓住关键词语,展
度,为什么严监生 2.交流汇报:(1) 开想象,提高学生
却 “ 总 不 得 断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 的语言表达能力。
气”,他究竟还有 道:“二叔,你莫 [
学 生 了 解 人 物 形 句子能体现出祥子 有很强的代表性,
象。
的“天真”和“淘 很典型。
(1)看着那高等的 气”。
车夫,他计划着怎 (2)感受这 份天真
样杀进他的腰去, 和淘气的背后是祥 2.引导学生通过关
好更显出他的铁扇 子对生活的热切向 键语句感悟祥子是
面似的胸与直硬的 往。
一个长得结实硬棒
认 为 的 。 用 咐明白?”他把两 而“总不得断气”
“____”画出大家 眼睁的的溜圆,把 的严监生是一个极
是怎么猜的,以及 头 又 狠 狠 摇 了 几 度吝啬的人。
严 监 生 有 什 么 反 摇,越发指得紧了。
应。
(3)奶妈抱 着哥子
3.归纳总结:家财 插口道:“老爷想
万贯的严监生临死 是因两位舅爷不在

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在区分不同描写手法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比和举例,帮助学生明确各种描写手法的特点,以便他们能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时表现得相当积极,但部分学生在写作练习中仍显得有些吃力。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人物描写一组》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观察过身边人的特点?”(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通过文字来描绘人物的特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阅读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三篇短文的内容,感受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2.人物描写手法: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3.写作实践:结合课文,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创作练习。
4.交流分享: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提高写作水平。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3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3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3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13 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一组生动的人物描写,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写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对于人物描写的手法,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会分析人物描写的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难点:学会分析人物描写的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人物描写作品3.PPT或黑板4.教学卡片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有趣的人物故事,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描写的手法。

教师可以用PPT或黑板展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分析其形象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分享的方式,交流自己的看法。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描写的掌握情况。

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教案

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教案
然而,今天的课堂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张,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好地把握时间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虽然能够运用人物描写方法,但情感表达不够丰富。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表达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将情感融入写作中。
举例:课文中描述摔跤比赛时,“两人相互盯着,突然,小明猛地一跃,抱住了小刚的腰,小刚赶紧稳住脚跟,用力甩开小明。”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展现了比赛的紧张气氛。
(2)词汇学习:学生能掌握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成语,如“尴尬”、“精神抖擞”等,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举例: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成语“精神抖擞”描述人物状态,如“比赛开始了,他精神抖擞地走上了擂台。”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人物描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写作指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创作一篇以摔跤为主题的短文,表达出比赛的紧张、激烈氛围。
举例:学生通过写作实践,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出摔跤比赛中的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
(1)细节描写:学生难以把握人物描写的细节,如如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具体描绘出人物形象。
突破方法:教师可通过举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13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组人物描写,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以及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人物描写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人物描写案例。

3.学生阅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例如,讲述一个有趣的人物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描述的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分析,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人物描写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13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13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13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13 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巴金的《家》。

本课通过一组人物描写,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教学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作家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体会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手法有所了解。

但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还需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身边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观察和了解,但对于通过描写手法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还需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固然、截然不同”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描写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学会用心去体会,用笔去表达。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描写手法,学会用心去观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人物形象。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实例分析法:以课文为例,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手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谈论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意识到身边的人物都有各自的特点。

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通过描写手法展现人物形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朗读错误。

3.操练(10分钟)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找出朗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他笑的原因是自己有一双“出号”的大脚!他认为这就是一个出色的车夫的标志。他的想法有些天真,有些傻气。但可以看出,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祥子的硬棒、挺脱和活力。
1.引导学生感悟:(1)人物的外貌、动作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
(2)人物的动作、肖像和心理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典型。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用时:10分钟)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这个片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1.组长指名读,组员间相互正音:
“扳”应读“bān”,不要读成“bāi”或“bǎn”。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正音要以学生为主,在学生有争议时教师再作判定。
三、深入研读,感悟形象(用时:17分钟)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揭示课题,直接导入(用时:3分钟)
1.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2.介绍《小兵张嘎》的相关资料。
1.齐读课题。
2.说说以前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课外读物中哪些人物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是怎样描写的。
对于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13人物描写一组
导学案设计
课题
人物描写一组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嘎、绊”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4.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3)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
(4)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3.指导朗读。
1.默读课文,结合祥子“已经像个成人了”感受祥子是一个硬棒、挺脱的人。
(1)小组交流哪些句子能体现出祥子的“天真”和“淘气”。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的作用,学习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准备电视剧《小兵张嘎》《骆驼祥子》相关视频片段,《儒林外史》原著相关章节。(教师)
2.观看电视剧《小兵张嘎》《骆驼祥子》,阅读《儒林外史》原著相关章节。(学生)
1.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片段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那作者在这个片段中重点刻画的是哪个人物呢?
2.走进文本,去看一看嘎子的嘎人嘎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思考边用笔画出相关词语或句子,写批注。
3.出示重点语句,组织学生汇报,相机点拨。
(1)嘎人嘎事一:“要不——摔跤。”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四、拓展运用,描写人物(用时:10分钟)
1.启发感悟:同学们,短短三百多字就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谁能说说作家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特点的?
2.作者为什么不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严监生?
3.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严监生的动作,从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1)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2)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2)感受这份天真和淘气的背后是祥子对生活的热切向往。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从“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感受到祥子身体结实,他对生活充满了向往。
(2)这段肖像描写特别符合人物的特点。既可以看出他身体结实,又能感受到他过去的生活不好。但是他有旺盛的生命力。
(3)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身体结实的小伙,和他的淘气。
(2)嘎人嘎事二:
“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3)嘎人嘎事三:
“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2)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3)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4)赵氏慌忙揩揩眼泪……挑掉一茎就是了……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从“点一点头”,我明白赵氏说对了。
3.随老师的总结接读“两茎灯草”,回归课文题目,感悟主旨。
4.自由读,感受严监生的着急、生气、绝望。
1.唤醒学生的记忆仓库,使学生迅速地领会词义。
2.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让他们根据学到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感悟因为多点了一茎灯草而“总不得断气”的严监生是一个极度吝啬的人。
2.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质疑。
1.齐读课题。
2.交流解题:“挺脱”,方言指结实。说明祥子是一个强壮、结实的人。
出示课题时随即引导学生关注“挺脱”一词,学生解释时语言要完整。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用时:8分钟)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讨论。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指导朗读。
1.默读课文第一个片段。
2.依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读文过程中做好批注。
3.汇报人物特点。
(1)读句子,想象:小嘎子在做选择时是怎么想的?体会嘎子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方式,看出他富于心计的特点。
(2)读句子,思考:猴儿有什么特点?从小嘎子的动作能看出他的什么特点?小嘎子在围着小胖墩儿蹦来蹦去的过程中心里会想些什么?从中感受嘎子机敏,争强好胜的特点。
2.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要相机介绍,描写人物心理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抒胸臆,直接描写“我”的所思所想;二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来间接表现。
四、拓展阅读,丰富形象(用时:10分钟)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上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想干什么?”一个鬼子晃了晃手中的长枪,龇(zī)牙咧(liě)嘴地嚷了几句,让嘎子让开,他们要进院里去。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你们想找什么,我给你们拿去还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鬼子恶狠狠地用枪把嘎子往旁边一拨,大步往院子里闯去。嘎子见拦不住,便朝里面大声喊道:“爸爸,外面有两个太君,非要上咱们家来!”
讲评学生描写的片段,也可以让学生相互点评。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用时:4分钟)
1.古人云:听其言而观其行。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描述,迅速抢答这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1)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2)能言善辩,以智慧和高超的语言魅力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3)做动作理解“推拉拽顶”。把“推拉拽顶”这几个动词去掉,换成“任你怎样使劲挣扎”,体会动词的妙用。从而感受人物特点:身处劣势,仍不忘想办法,可以看出他有智谋、争强好胜的特点。
4.朗读相关语句。
1.批注法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及时跟踪学生的阅读状况。要注意指导,此时要注重合作学习,可以用学生活动卡来进行任务驱动,分工合作,汇报自然也就有序了。
3.引导学生了解这个故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临死时的严监生有怎样不可思议的表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读课文,关注文中难懂的词,读一读,理解哪一个词语的意思,就说出来和其他同学分享。
诸亲六眷、严监生、郎中、哥子、登时、一声不倒一声、不得断气、灯盏、挑掉一茎。
2.再读课文,读流利。注意刚才纠正过的字词还有句子的停顿。
2.(1)小结写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2)①想象当时的情景,让人物形象在头脑中形成具体影像,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本片段。
②赛读。
1.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嘎子的机智、勇敢。
2.指导学生表演读和分角色朗读,并关注学法提示。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用时:4分钟)
1.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机灵、争强好胜的小嘎子。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人物描写一组》,认识老舍笔下的著名人物——骆驼祥子。
2.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语句感悟祥子是一个长得结实硬棒的小伙,他不注重自己的模样,他注重的是自己挺脱的身体,这显得他天真有活力。
四、创设情境,尝试描写(用时:8分钟)
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
要有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要典型。
回忆生活中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段。
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为什么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究竟还有什么放不下呢?这两个伸着的手指头是要向诸亲六眷交代些什么呢?
2.品读猜测。默读课文,看看他身边的诸亲六眷是怎么认为的。用“____”画出大家是怎么猜的,以及严监生有什么反应。
3.归纳总结:家财万贯的严监生临死前牵挂的不是两个亲人,而是——(两茎灯草);不是银子,而是——(两茎灯草);不是两位舅爷,而是——(两茎灯草)。除了灯草还是灯草,从中感受严监生的吝啬。
2.小结法及阅读方法。
(1)学法提示:通过语言描写也能表现人物特点。
(2)组织学生读好嘎子的语言。
1.阅读补充材料,进一步感悟人物特点。(1)自由读,走近嘎子,感受原著中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找出特别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画下来,反复朗读。(2)交流思考:这样的嘎子又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