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史记

合集下载

司马迁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史记的故事一、司马迁简介司马迁,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曾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二、史记的创作背景史记是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图强,历经艰辛创作而成的一部历史巨著。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史记自黄帝时代开始,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尧、舜,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的历史。

三、史记的内容与特点史记共130篇,分为本纪、书、世家、列传四部分。

本纪主要记载历代帝王的生平事迹,书则着重描述各种制度、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内容,世家记载诸侯国家的发展史,列传则是对一些杰出人物进行的传记式描写。

史记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堪称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史记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注重真实性、客观性和文学性的结合。

司马迁运用丰富的文学手法,如描绘人物性格、心理活动、对话等,使得史记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文字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四、史记的历史价值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于后世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经典之作。

它为后世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启示,影响了后世的史学、文学、哲学发展。

五、司马迁的精神品质面对宫刑的屈辱,司马迁没有放弃,而是以坚强的意志力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完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历史巨著。

他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担当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六、史记的影响与传承史记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

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明了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同时,史记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途径。

史记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

说后的项 者,杀羽 。他死没 诸鸿又刘有 侯门杀邦听 反宴秦的从 秦是王机范 项子会增 羽婴,的 楚事,缺建 汉业焚乏议 之的烧政, 争转秦治失 。折宫头去 点室脑了 ,,。最 由烹宴好
——
垓下之战是楚汉两军的战略决战,汉兵追击楚军,乘机消灭了项 羽。尽管是英雄末路,但是司马迁仍然用大量笔墨凸现了项羽悲壮的 英雄形象。他的告别虞姬、他以二十八骑猛攻刘邦追兵、他的乌江自 刎都透出英雄豪气。
3、结网法
叙事材料的安排详略得当、相互补充,形成纵 横交错的叙事网络。 如一事涉及数人,则将该事系于一个主要人物,而在 其他传记里,或者略写,或者不写,或者以“语在某 某事中”作交代,这就避免了内容重复。 相似类型的人物合并来写:刺客、游侠、酷吏、货殖 等 《酷吏列传》,吴见思曰:“一篇共序十人,可以为 难矣。然偏不逐人序去,独将十人花分插穿,处处组 织,更觉异常绚烂”。
广泛的阅读(通晓百家)
阅读的范围非常广泛,上至古老 的有关三代的典籍,下至西汉盛 世司马相如等人的辞赋,至于诸 子百家的著作,春秋战国到秦汉 之际的史料,乃至朝廷的公文档 案。
丰富的游历
①实地考察历史遗迹
司马迁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对历史真相探根求源。 会稽遗址;长沙水滨;登封许由坟墓;楚地春申宫; 丰沛之地;曲阜庙堂等。 ②接触与历史有关的人物
4、运用“互见法”,显示人物性格的矛盾方面。
互见法,指司马迁所创作的一种述史方法。又 叫就是旁见侧出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 重描写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 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通古今之变:
就是要通过对三千年历史的发展变化的考察来 寻求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成一家之言:
借《史记》发表独一无二的见解。
3、《史记》的体例

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写作有什么关系

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写作有什么关系

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写作有什么关系司马迁的一生,据王国维先生《太史公行年考》推断,当是“与武帝相终始”。

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有三点与他的写作《史记》有重要关系。

其一,司马迁的家世和家庭。

司马迁的先代都是周代的史官,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著有《论六家要旨》,把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之学”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对阴阳等前五家作了分析批判,而对道家作了肯定,认为道家是兼具五家之长而无五家之短。

司马谈立志修一部记述“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的史书,并为此做了一定的史料准备,遗令司马迁完成。

司马谈死后三年,司马迁继承父职为太史令,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着手起草。

可见,司马迁的学术思想、事业理想均受到他的家庭环境和他父亲的影响。

其二,青、中年时期的漫游。

司马迁二十岁那年开始了漫游生活,广泛地访问遗闻旧事,考察各地社会状况和了解风土人情。

这就是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说的:“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江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归后“仕为郎中”;又“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

以后又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游历了更多的地方。

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司马迁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扩大了司马迁的胸襟和眼界,更重要的是使他接触到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体会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这对他后来著作《史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三,遭李陵之祸。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抗击匈奴,兵败投降,朝廷震惊。

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出于一时无奈,必将寻机报答汉朝。

正好汉武帝问他对此事的看法,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汉武帝。

武帝以为这是替李陵游说,并借以打击贰师李广利。

司马迁就这样遭受“腐刑”。

他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等先圣先贤的遭遇中看到了自己的出路,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著述的宏愿。

关于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简介

关于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简介

关于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简介众所周知,《史记》是西汉著名的也是最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著作,司马迁倾其一生,最终完成了这部经典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而这其中也有许多曲折的故事为后人所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司马迁子承父业,父亲司马谈在临死之前将家族的使命和自己的遗愿都托付给司马迁,希望司马迁能够接着编写自己的论著。

司马迁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早年间游历山水,了解风土人情,搜集古事旧闻的司马迁为编写《史记》积累的大量的素材。

公元前104年的时候,司马迁就着手开始编写《史记》了。

但是不幸的是,在公元前98年的时候,李陵战败投降匈奴,被匈奴俘虏做了战俘,汉武帝对此非常的生气。

但是司马迁却没有逢迎汉武帝的意思,司马迁为李陵解释求情,认为李陵是一个孝敬爱国的人,投降匈奴是迫不得已,心中一定还想着他日能够重新回朝。

但是汉武帝却将司马迁逮捕入狱,司马迁被捕入狱之后遭受到了酷刑拷打。

李陵投降匈奴的罪名被“坐实”之后,司马迁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受到了宫刑的处罚。

在身体和精神都受到重大的创伤之后,司马迁忍辱负重,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写《史记》之上,完成《史记》也成为了司马迁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前后十四年,司马迁最终完成这部传世的巨著,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也被人们所传诵。

司马迁究竟有没有女儿在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司马迁有没有儿子,但是司马迁女儿却是有明确记载的。

而且司马迁的女儿还嫁了个非常好的丈夫,只是司马迁女儿姓名不可靠,也就只能称之为“司马迁之女”了。

司马迁的女儿后来嫁给了杨敞,这个杨敞是谁的呢?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死后幼子汉昭帝即位,汉武帝的托孤重臣霍光,杨敞原先就是霍光身边的人。

但是后来杨敞行事小心谨慎,又非常有才能,霍光非常赏识他,后来杨敞官职丞相,一时位极人臣。

杨敞和司马迁智能表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叫杨忠,另一个叫杨恽。

相传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之后就是藏在女儿处的,第一个读者就是他的外孙杨恽。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
•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 “肠一日而九回” •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 知所如往”
•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 也”
2、司马迁金钱观的改变。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 攘攘,皆为利往。”
鲁迅评《史记》
况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 弄臣,寄心纸墨,感身世之戮辱;传 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 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 肆于心而为文。
——《汉文学史纲要》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或前 716年-公元前645年)齐国 颍上人。名夷吾,又名敬仲, 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经 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 (即丞相),被称为“春秋 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 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司马迁与《史记》
(一)《史记》的体例
• 编年体,按年代来记述历史,其中 最有名的,像《春秋》《左传》;
• 国别体,按国家来记载历史,比 如《国语》《战国策》。
• 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 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
二、《史记》特点
第一,《史记》饱含爱憎。
项羽
李广
公孙弘
第二,《史记》文采斐然。
究天人之际: 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探讨人类的生存状态。 通古今之变: 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 成一家之言: 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 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其中最突出的, 是司马迁看到了经济、经济关系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决 定作用。认识到并且公然提出:是人的物质欲望、追 求生活满足的要求,支配着人的历史活动。
课文主要内容

[文学常识]司马迁和《史记》

[文学常识]司马迁和《史记》

[文学常识]司马迁和《史记》(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文学常识]司马迁和《史记》[文学常识]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与《史记》(精选13篇)

司马迁与《史记》(精选13篇)

司马迁与《史记》(精选13篇)司马迁与《史记》篇1(2023-01-02 10:51:12)韩兆琦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史记》包罗广泛,体大思精。

它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现代、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会各色人等。

这种囊括古今各类学问、各家各派文化于一炉而加以融会贯穿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种打通一切领域,独立学术章程,总结一切规律以求为现实政治服务的雄伟目标,也是前无古人的。

《史记》中最感动人心的思想在今日看来主要有四点:其一是它所表现的进步的民族观。

司马迁汲取了战国以来有关中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周边国家进展来源的说法,在《史记》中把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原、荆楚、吴越、秦陇、两广、云贵、塞北、东北各地区的国家与民族都当作黄帝的子孙,这对于两千年来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友好大家庭的形成与稳定,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不仅如此,司马迁在写到汉王朝对周边国家、周边民族用兵的时候,又总是站在反对穷兵黩武,反对扩张、掠夺的立场,他所追求的是各民族间公平友好地和谐相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司马迁是当时汉族被压迫人民与各周边少数民族的共同的伴侣。

其二是它所表现的进步的经济思想。

这包括强调进展经济,认为经济是国家强大的基础;反对单打一的“重本抑末”,而提倡“工”“农”“商”“虞”四者并重;反对从政治上对工商业者的卑视,而歌颂他们的本事、才能,并特地为他们树碑立传等等。

其三是它所表现的剧烈的民主性与批判性。

《史记》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司马迁是先秦士大夫优秀思想人格的继承者与发扬者。

司马迁和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和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和史记的故事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司马迁的学者和历史家。

他是汉朝时期
的人物,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也是中国历史书籍中最重要的一部。

司马迁热爱学问,他对历史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研究。

他常常努力
搜集各种历史资料,并用心加以整理和研究。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历史真相记录下来,让后世能够了解和学习。

然而,在编写《史记》的过程中,司马迁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他不仅需要分辨真假史料,还需要面对政治压力和文化的限制。

在那
个时代,历史并不是完全开放和公正的,有些政治权力者会试图篡改
历史,以符合他们的利益。

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司马迁经历了艰辛的努力和牺牲。

他曾多
次被流放和囚禁,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毫不妥协。

他用尽全力
写下《史记》,不仅详实地记载了以往的历史事件,还揭示了历史中
的伟大人物和道德取向。

《史记》成书后,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它以其内容的
翔实和深度,被誉为史学的经典之作。

司马迁也因此成为了史学界的
标杆和楷模,他的勤奋和毅力受到了后世人们的崇敬和称颂。

司马迁和《史记》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的重要性以及记叙历史
的责任。

他的努力和奉献为后世的历史研究和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和范例。

《史记》也成为了后来历代史书的典范,对中国历史学习和
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广博深刻的人文精神:所颂扬的进取精 神、淑世情怀、人道主义和天行健,君子 以自强不息的意志,以及一系列光辉的人 物形象,为后世所追慕、景仰。
悲剧人物的着力刻写与感慨。
1
3、文章技巧、风格、语言,成为 后世散文家推崇备至的范本。
4、故事情节广为流传,为后世小 说、戏曲等叙事文学提供了丰富 的创作源泉。构思情节和塑造人 物形象的手法也为小说家们效法。
1
谢谢观赏
1
3、主旨: (1)《史记》前期:总结历史、
润色鸿业;后期:发愤著书, 抒身世之叹,立不朽之言。私 人著述。
1
四、叙事艺术 1、叙事态度:文学性; 2、叙事方式: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 3、由一系列栩栩如生故事构成传记; 4、不少故事富于戏剧性; 5、运用了很多传说性的材料,在细节方
面进行虚构; 6、互见法:
1
5、成书: 《史记》的编撰,在太初元年(公
元前104年)就已经开始了。李陵 案受刑之后,司马迁入狱,出狱后, 司马迁忍辱含垢,又开始继续写 《史记》。前后经过了14年,《史 记》的写作才基本完成。
1
二、司马迁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 1、《史记》是一部批判性而非歌颂性
的著作;这些揭露与批判,并不带有 丑化的倾向,也不是单纯的否定,而 是具体可信的、体现人物的真实性格 的史实记录。从中体现出一种深刻的 怀疑和思考:
1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司马相如与 司马迁》:
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弄臣,寄心楮 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 《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 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故能如茅 坤所言:“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 原、贾谊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传 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读 《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平原君传 即欲养士”也。
5、在《史记》中,是存在一定的伦理 评价标准和褒贬意识的。但它的标准 并不完全符合统治阶层的利益原则或 世俗的道德意识,也不是狭隘单一的。
1
三、体例、结构与主旨 1、体例: 《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或称纪传志书体),起自黄 帝,至于汉武帝太初年间,近 三千年史事;
1
2、结构:
(1)整体结构 《史记》十二本纪、十表、八书、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 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流泪说:“小 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 阙。”。
1
(2)立言传名的不朽思想:以圣人自居, 他写《史记》就是要继孔子序《春秋》 和《易传》;
(3)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 : 李陵事件的发生使其遭受“宫刑”,
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 结束,于是“隐忍苟活”
1
五、人物塑造 数量众多; 类型丰富; 个性较鲜明;
1
人物阶层广泛,上自帝王将相,下 至三教九流、市井小民,涉及人物 四千余人。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大量平民如刺客、游侠、商人、方 士等的入传。这与司马迁开阔的历 史视野和独特的历史认识、自身的 遭际有密切关系。
1
1、对各种历史人物,司马迁亦有 偏爱。那就是“好奇”——喜爱非 凡的、具有旺盛生命力与出众才华 的人物; 2、在描写人物一生的过程中,司 马迁特别注重表现人物命运的巨大 变化,表现人与环境、地位的关系, 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
1
4、将人物置于戏剧性的场景作为展示人物 性格的绝好手段;因为在尖锐的矛盾冲突 的焦点上,各种人物都依据自己的利益立 场、处世习惯、智慧和能力、与他人的关 系,紧张地活动着,既各显本色,又彼此 对照,个性能够表现得格外鲜明。
如在“鸿门宴”一节,我们可以那样清楚 地看到刘邦的圆滑柔韧,张良的机智沉着, 项羽的坦直粗率,樊哙的忠诚勇猛,项伯 的老实迂腐,范增的果断急躁。
1
2、《史记》首创的以“纪传”为主的 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记载 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 作用的高度重视:
3、作为一个忠于生活的观察者和深刻 的思想家,他也确实认识到并且公然 提出:是人的物质欲望、追求生活满 足的要求,支配着人的历史活动:
1
4、衡量历史人物的地位,司马迁所依 据的是他们的实际成就,而不是获得 何种名位:
1
(宋)郑樵《通志·总序》:仲尼既没,百 家诸子兴焉,各效《论语》,以空言著书。 至于历代实迹,无所纪系。迨汉建元、元 封之后,司马氏父子出焉。司马氏世司典 籍,工于制作,故能上稽仲尼之意,会 《诗》、《书》、《左传》、《国语》、 《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之 言,通黄帝、尧舜至于秦汉之世,勒成一 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 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著人,使百代而 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 六经之后,惟有此作。
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三家注: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 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
清代凌稚隆《史记评林》、赵翼《廿二史札 记》、梁玉绳《史记志疑》(或称《史记》第 四家注)。
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王叔岷《中 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史记〉》 斠证》。
《二十五史三编》“史记之属”,张舜徽主编, 岳麓书社1994
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 52万字。
1
(2)具体结构: 本纪:帝王世系,包括实际掌权人物如项羽、
吕后;朝代编年。 表:大事记。如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 书:专门史。礼、乐、律、历、天官、封禅、
河渠、平准; 世家:诸侯世系,包括历史地位极高的孔子、
陈胜,以及汉初部分名臣如萧、曹、张、 陈、周等,还有外戚。 列传:功臣名士。
1
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 1、《史记》注意并善于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情,使
得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 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 李广“为人长,猿臂”; 2、将生活细节的描写作为表现人物性格、展现其内
心世界的基本手段; 《李斯列传》: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
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 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 叹曰:“人之贤不肖,臂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史记学概论》,张新科,商务印书馆2003 《史记研究集成》(14卷),华文出版社2005 《史记全本新注》,张大可,三秦出版社1990
1
1
一、司马迁的生平与经历 字子长(前145-前86),夏阳龙门(陕西韩城县) ; 1、学习经历: 师从董仲舒学习《春秋》; 师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 2、漫游经历:
1
六、语言艺术:
1、《史记》单行散笔,口语通俗。为文 疏荡多变,章法、句法、用词别出心 裁,超迈众人。《史记》中极少用骈 俪句法,文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经意 的,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因为司 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 据不同的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 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缓从容,有 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 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3、常常用比较的方法,表明:迎合 社会、迎合世俗的人,往往得到幸 福;反之,则容易遭遇不幸的看法;
1
对于《史记》所描写的人物,人们 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面目活现, 神情毕露,如日本近代学者斋滕正 谦所说:“读一部《史记》,如直 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 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 止。”(《史记会注考证》引《拙 堂文话》)
1
“庄、荀以下论列诸子,皆对一人或 其学风相同之二三人以立言,其櫽括 一时代学术之全部而综合分析之,用 科学的分类法,釐为若干派,而比较 评骘,自司马谈始也。”(梁启超 《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书后》)
1Hale Waihona Puke 4、创作《史记》的动机: (1)太史令的出身,使其具有很强的社
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这种神圣的使 命感既有史官的职责,也有父亲临终前 的遗言促使:
1
3、注重用对话体现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 修养、社会地位;
刘邦、项羽微时见秦始皇巡游的威仪,各 说了一句不甘于自己地位的表白。刘邦说: “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多有羡慕;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则更多仇恨 与野心,可以看出他们当时不同的处境。
韩安国下狱为狱卒所辱,他以“死灰岂不 复然”威胁狱卒,狱卒大言不惭地说: “然即溺(尿)之!”活现出小人物在可 以欺凌大人物时不顾一切的粗野和痛快。
1
3、家学: (1)司马谈,任太史令,“学天官于唐都,
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著有 《论六家要指》:阴阳、儒、墨、名、法、 道德,兼容并包而崇尚道家。“道家使人 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 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 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 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1
2、还广泛引用了许多民谚民谣,既富 于概括性,又富于生活气息;
3、人物对话,常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口 语,也增加了语言的生气;
《史记》语言的主要特色,就在于它 充满情感、富于生气。
1
七、《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1、《史记》:中国古代纪传体史学的鼻祖, 传记文学的开端。它继承了先秦《诗》 《骚》的抒情传统,创“发愤著书”说, 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