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语言技能,熟悉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具备一定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能力的高级人才。

以下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介绍。

一、专业概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学类专业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汉语的语音、词汇、文法、修辞、文化以及中国文学作品。

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现代汉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的认识和研究能力,形成具备一定的文论写作能力和批评与研究所需基本工具的专门人才。

二、专业课程1. 汉字与词语学:介绍汉字的构造、演变、规律等,培养学生的汉字运用能力和词汇积累能力。

2. 古代汉语:学习古代汉语的语法、句法、修辞,以及阅读古代文学作品。

3. 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

4. 中国古代文学: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流派特点和作品解读方法。

5.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代特点和文学批评方法。

6. 中国文化与人文素养:介绍中国的历史、哲学、宗教、美学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专业特色1. 文学批评与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的能力,包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以及批评理论的应用。

2. 语言运用与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准确、流利地运用汉语的能力,具备文学创作和学术写作的基本技巧。

3. 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

四、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可以从事以下职业:1. 文化艺术机构: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等。

2. 媒体与出版:从事编辑、写作、出版等相关工作。

3. 教育机构:高校、中小学的教师、教务管理等。

4. 翻译公司:从事文学、文化领域的翻译工作。

5. 文化传媒企业:涉及文学创作、传媒传播等职业。

总之,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和文化传统的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与研究能力以及语言运用与写作能力。

汉语言文学课程大纲

汉语言文学课程大纲

汉语言文学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汉语言文学课程是一门涵盖汉语言文字、汉文化经典和文学创作理论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在教学、研究和文化交流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1. 了解中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掌握汉字基本知识和语言运用规范;2. 熟练掌握阅读、听说、写作等语言技能,能够有效理解和表达汉语言文学作品;3. 了解中国文学经典,包括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体会其艺术特点和内涵;4. 掌握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和创作能力;5. 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进行独立的学术探索和研究。

三、教学内容1. 汉语言文字:介绍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基本构造,探讨汉字的语义、语音和写作规范。

2. 汉语语言运用: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加强语法、词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3. 古代文学:主要涉及先秦时期的经典文献,如《诗经》、《楚辞》等,以及隋唐以前的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4. 现代文学:包括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如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以及新时期的文学作品。

5. 文学创作理论:介绍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和创作能力。

6. 文学批评与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掌握文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法:通过讲授,介绍知识点和理论框架,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

2.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3. 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创作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意识。

5. 研究报告法: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撰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介绍

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介绍

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介绍展开全文一、现代汉语(Modern Chinese Language)(6学分,108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主干课,主要介绍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汇、语法、语用以及现行汉字。

教学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语言现象、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鉴赏和运用能力。

使用教材: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考查或考试参考书目: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增订三版。

二、文学概论(Literary Theory)(5学分,90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主干课,教学内容主要介绍文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本质论、作品论、创作论和接受论四大板块,具体讲授文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文学作品的构成,文学的体裁、风格和流派,创作活动、创作主体、文学类型、创作方法、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等内容。

使用教材: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查或考试参考书目:王元骧:《文学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三、写作(Writing)(4学分,72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写作基本理论,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既掌握写作的基础理论,又具备较强的写作实践能力。

课程讲授内容主要包括写作主体、写作客体、表达手段与文本构成要素、写作主要环节、文体写作知识等。

使用教材:梁中杰主编:《现代基础写作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查或考试。

参考书目:赵大军、陈广林主编:《大学写作教程》,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四、中国现代文学史(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5学分,90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是专业主干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状况和重要作家作品,课程内容包括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文学思潮和运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体的发展和不同流派的特点,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等作家的创作历程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目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研究汉语言言文和汉民族文化的学科,涵盖面广、内容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接触到各种科目,这些科目将全面培养我们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研究能力,并为我们成为优秀的汉语言文学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础课程:1. 汉字学:汉字是中国民族的瑰宝,学习汉字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

在汉字学的课程中,我们将学习汉字的演变历程、结构特点以及字义、字形的分析方法,培养对汉字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钥匙。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我们将能够阅读和欣赏唐诗、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将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文学概论:文学概论是了解文学发展、分类和理论的课程,通过学习文学概论,我们将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专业课程:1. 古代文学史:学习古代文学史,我们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作品,例如《红楼梦》、《诗经》等。

通过对古代文学史的学习,我们将能够领略古人的思想和审美情趣,为研究古代文学提供理论支撑。

2. 现代文学:学习现代文学,我们将接触到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例如《围城》、《活着》等。

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将了解不同文学流派和创作技巧,培养对当代社会和个体命运的敏锐洞察力。

3.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比较不同文化、不同民族文学的异同之处,通过学习比较文学,我们将获得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了解不同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为跨文化研究和创作提供基础。

三、实践课程:1. 诗词创作:通过诗词创作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语言和文学知识,培养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尝试各种诗体和写作风格,发掘自己的创作特色。

2. 散文写作:散文是我们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通过散文写作课,我们将学习不同类型的散文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介绍(最新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介绍(最新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简介01013001 古代汉语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90—5—2.3】内容提要:本课程包括通论和文选两部分。

其中通论部分主要讲授:1.文字,包括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等;2.词汇,包括古今词义异同、单音词和复音词的本意和引伸义;3.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4.音韵,包括音韵基础知识、上古音记略;5.古书的注解。

修读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教材: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参考书目:郭锡良《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

01013002 现代汉语Modern Chinese language 【92—5—1.2】内容提要:以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讲授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五个部分;进行有关现代汉语语音、词汇、现行汉字、多种语法现象和修辞现象的分析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修读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与自学辅导》,黄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01013003 中国古代文学史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216—5—2.3.4】内容提要:本课程是中国文学史和历代文学作品选两门课的综合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它以五四以前(含近代)的全部文学作品及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和揭示我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与规律,努力探讨文学观念和文学潮流的发展变化,重视对文学流派的分析,并在历史发展中对历代文学作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作出恰当的分析和评价。

修读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教材:《中国文学史》(1—4),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1—6),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

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章培恒、骆玉明复旦大学出版社。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一、汉字学与古代汉语汉字学与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汉字的形体、结构、演变过程以及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句法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汉字和古代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另一门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主要作品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和研究能力。

四、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另一门核心课程。

通过学习现代文学作品,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作家及其作品,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的鉴赏和研究能力。

五、文化与文化研究文化与文化研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及其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六、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理论与批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应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七、写作与修辞写作与修辞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性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写作和修辞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修辞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水平。

八、古代文献学古代文献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古代文献的鉴定、整理、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古代文献的解读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九、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学形式和风格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比较分析能力。

十、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教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汉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材设计,培养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汉语国际交流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以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及其文学的综合研究能力为目标的本科专业,其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基础,提升其文学研究和创作能力,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进行详细介绍。

一、必修课程1.汉语书写导引:通过系统的学习汉字演化历史、基本笔画和构造规律,培养学生标准书写汉字的能力。

2.古代汉语:介绍古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常见文体,培养学生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的能力。

3.现代汉语:学习现代汉语语法、词汇和交际技巧,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4.文学概论:系统介绍文学的基本概念、流派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文学形式和风格的鉴赏能力。

5.文学批评导论: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文学批评理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评能力。

6.中国古代文学: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文学理论,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7.中国现当代文学: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流派,培养学生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评论能力。

8.汉字文化:系统学习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9.汉语修辞学:学习和掌握汉语修辞手法和修辞理论,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和评论能力。

10.汉语语音与韵律:介绍汉语语音学和韵律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汉语语音和韵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二、选修课程1.古代文学研究方法:介绍古代文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2.现当代文学研究方法:介绍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能力。

3.文学与社会:探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分析文学作品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4.汉字书法:学习基本的汉字书法技巧,培养学生的书法表现和欣赏能力。

5.现代汉语写作: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进行有效书面表达的能力。

6.汉字拼音与输入法:学习和掌握汉字拼音和输入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汉语输入效率。

汉语言文学类专业解读(精选5篇)

汉语言文学类专业解读(精选5篇)

汉语言文学类专业解读(精选5篇)汉语言文学类专业解读(篇1)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中华文化典籍导读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大学写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程: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层次、教育目标及学科条件自主设置。

以下仅为举例:汉语史、文字学、音韵学、语法学、训诂学、方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艺美学、西方文论、比较文学原理、古代文学文献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经典文本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台港文学、海外华文文学、民间文学、戏剧文学、影视文学、创意写作等。

汉语言文学类专业解读(篇2)1.概念内含不同,汉语言文学是包括在中国语言文学当中的,也就是说汉语言文学只是其中的一个专业。

2.培养方式上有一定的区别,因为中国语言文学是大类,他的一些公共课是和汉语言文学是一样的,但专业不同,也会有所区别。

比如,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也是中国语言文学中的其中一个专业,课程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中国文化概论、对外语教学实训课、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课程等。

但一些基础的,比如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等课程都是必修的汉语言文学类专业解读(篇3)该专业主要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学基础理论和汉语基础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和语言学诸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语言调查和分析、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后,从而成为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从事与汉语言文字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所以说,汉语言专业主要就是让学生具备研究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社会调查、文字处理、语言教学的技能训练,在中小学校、教育机构进行汉语教学,亦或在媒体、新闻、出版行业进行语言文字管理、*编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作者:————————————————————————————————日期: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1、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为学生学习其它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探讨语言理论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1) 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 语言的结构;3) 语言的发展。

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1)(2)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2)》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主要文学社团、流派、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基础上,就某一文学现象作重点阐释,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学史观,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文学现象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第一学期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小说流变(或诗歌创作、或文学思潮)作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第二学期,就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重大文学现象(包括文学思潮)作比较细致的描述与分析。

3、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已有外国文学史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了解20世纪西方文学,特别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扩大文学视野。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讲授20世纪西方文学发展脉络,重点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主要流派的理论主张、代表作品、文学特点、影响与评价等。

4、汉语专题 (1)(2)
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开设一学年。

《汉语专题(1)(2)》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涉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方面。

现代汉语专题,通过现代汉字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方言等几个方面的系统学习,使
学生能正确使用现代汉字和汉语,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现代规范化汉字的语音、词汇、语法、方言几个方面的具体知识体系;古代汉语专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主要教学内容:1) 汉字的结构及流变,汉字与古汉语词汇学习的关系;2) 音韵学常识;3) 词义及其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汉字、语音与词汇的关系;4) 古今语法的基本区别,汉语语法的主要变化。

5、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1)(2)
本课程12学分,课内学时216,开设一学年。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2)》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流变、重要的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与作品的基础上,就小说、诗歌和戏剧三种体裁的代表作家与作品,作深入一步的阐释,以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解读能力与鉴赏水平。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诗歌专题:讲授中国古典诗歌的演进脉络,对若干代表性诗作(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作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戏曲专题:讲授中国古典戏曲的演进脉络,对若干代表性作品作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小说专题:讲授中国古典小说的演进脉络,对若干代表性著作作较深入细致的分析(如“话本”、《水浒》、《三国》、《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6、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己有的中国文学知识基础上,通过研读古代文论名著选篇,把握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发展脉络,了解古代文论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从而加深对中国文艺思想的理解。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讲解从先秦诸子(包括孔子、庄子等人),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刘勰为代表)的文论名篇,以及唐宋诗论,明清小说、戏曲理论,以把握中国古代文论家丰富的理论成果。

7、艺术欣赏
本课程3.5学分,课内学时63,开设一学期。

《艺术欣赏》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限选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主要艺术门类的艺术特征,初步掌握欣赏艺术作品的主要方法,通过欣赏实践提高文化欣赏品味,提升文化素质。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除引论部分统涉全篇外,先后有建筑、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戏曲、摄影、电影等11个艺术门类的赏析,每个艺术门类的赏析一般分为语言特征、具体作品赏析和欣赏方法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8、专题写作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专题写作》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限选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具备基础写作能力后,通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的讲评分析与写作实践,使专业性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有较大提高,从而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1) 范文解读;2) 习作讲评;3) 写作实践;4)理论讲解。

9、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2)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为108,开设一学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2)》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所选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文学作品的认真研读,掌握其要义与艺术特色,达到对现当代文学成就的深一层认识,并提高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按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精选有代表性作家的若干名篇,如鲁迅、茅盾、丁玲、巴金、老舍等作家的小说,五四以来的诗歌、散文名篇,当代诗歌、散文和小说名篇,组织学生阅读,教师就作品的要义及艺术特色给予评析。

1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古代文学史上优秀文学作品的认真研读,掌握作品的要义与艺术特色,达到对中国古代文学成就的深一层认识,并提高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按中国文学发展顺序,精选诗、词中若干名篇,节录古典小说与戏曲名著中若干篇章,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就作品的要义及艺术特色给予评析。

11、美学概论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开设一学期。

《美学概论》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选修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系统掌握美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不仅懂得感受美、追求美,而且培养学生创造美、思考美的能力,从而在理性层面上去认识美,提高美的鉴赏力,以更加理智和虔诚的心,去创造美的生活和美的世界。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美学发展历史上中外各个重要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其重要观点、重要美学思潮。

以及美的本质、美的形态、艺术美学、以及审美、美育思想等。

12、影视批评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影视视听能力,使学生能够应用电视电影批评理论、批评标准的相关理论对当下的影视现象进行批评,提升学生的批评水准。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关影视鉴赏及影视批评的中外理论名著;对中外影视名作进行鉴赏及批评;研究当下影视批评状况;参与当下影视批评实践。

13、文学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文学概论》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员初步了解文学理论研究的基本范畴,了解一些文学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以及文学理论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科学的文艺观念,为学习其它文学专业课提供基础理论准备。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文艺学的对象、体系和方法;文学本质论;文学特征论;文学作品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创作主体论;文学鉴赏论;文学批评论;文学发展论等专题。

14、江苏地域文化导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江苏地域文化导论》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江苏特有的地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江苏地域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演变历史,以及江苏特有的诸多地域文化表现、特质和蕴含等。

15、秘书资格证书专题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秘书资格证书专题》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达到秘书国家职业标准初级以上(中级)水平。

要求学生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掌握秘书职业的相关知识和秘书职业的相关技能,为今后从事秘书工作和参加秘书国家职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现代汉语相关知识、办公自动化、速记、法律法规、经济管理、以及秘书相关业务,如:接待、文书处理、档案、会议组织、信息工作、协调工作、办公室日常事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