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避障寻迹小车软件设计开题报告
循迹小车设计开题报告

循迹小车设计开题报告循迹小车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循迹小车是一种基于光电传感技术的智能机器人,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感知地面的黑线来实现自动导航。
本文将探讨循迹小车的设计与实现,旨在提高小车的导航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背景介绍循迹小车的设计灵感源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自动导航技术。
传统的自动导航系统主要依赖于GPS或惯性导航系统,但这些技术在室内环境或复杂地形下的应用受限。
光电传感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设计目标本次设计的循迹小车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导航准确性:通过优化光电传感器的布局和算法,减少误差,提高小车对黑线的识别能力。
2. 提高导航稳定性:通过引入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小车的姿态,提高导航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3. 增加自主决策能力: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使小车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做出合理的决策,如绕过障碍物或调整行进速度等。
四、设计方案1. 光电传感器布局优化:通过分析黑线的特征和小车的行进路径,确定最佳的传感器布局方式,以提高对黑线的识别率。
同时,考虑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型号。
2. 算法优化:设计高效的图像处理算法,对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提取出黑线的位置和方向信息。
通过与预设的路径进行比对,实现小车的自动导航。
3. 传感器融合:结合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小车的姿态和运动状态,提高导航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通过传感器融合算法,将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更精确的导航结果。
4. 人工智能引入: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训练小车识别和应对不同场景下的障碍物。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使小车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做出智能决策,提高自主导航的能力。
五、预期成果通过以上设计方案,我们预期实现以下成果:1. 提高循迹小车的导航准确性和稳定性,使其能够更精确地按照预设路径行进。
2. 增加小车的自主决策能力,使其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做出智能决策,提高自主导航的能力。
循迹小车开题报告

循迹小车开题报告循迹小车开题报告一、引言循迹小车是一种基于光电传感技术的智能机器人,具有自主导航和避障能力,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等领域。
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循迹小车的研究背景、目标和方法,以及预期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循迹小车作为智能机器人的一种,其核心技术是光电传感技术。
通过感知地面上的光线变化,循迹小车能够自主导航,并且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进行相应的动作。
因此,研究循迹小车的技术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种高效稳定的循迹小车系统,能够准确地跟踪地面上的线路,并且能够在遇到障碍物时自动避障。
具体来说,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目标:1. 开发高精度的光电传感器:通过优化光电传感器的设计和算法,提高传感器对地面光线变化的感知能力,以实现准确的循迹功能。
2. 设计有效的路线规划算法:通过分析地面线路的特征,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设计一种高效的路线规划算法,使循迹小车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线路。
3. 实现智能避障功能:通过搭载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循迹小车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当遇到障碍物时,能够自动避障并调整行进方向。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研究目标:1. 硬件设计与搭建:首先,我们将设计并搭建循迹小车的硬件平台,包括光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通过选用合适的硬件组件,并进行适当的布局和连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算法开发与优化:其次,我们将开发和优化光电传感器的数据处理算法,以提高循迹小车对地面光线变化的感知能力。
同时,我们将设计一种高效的路线规划算法,使循迹小车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线路。
3. 系统集成与测试:最后,我们将对设计的循迹小车系统进行集成和测试。
通过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估,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并具备自主导航和避障能力。
五、预期研究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能够实现以下研究成果:1. 设计并搭建一种高效稳定的循迹小车系统,能够准确地跟踪地面上的线路,并且能够在遇到障碍物时自动避障。
《循迹避障小车设计开题报告含提纲2100字》

《循迹避障小车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IT领域的崛起,智能汽车成为了热点。
智能汽车,即智能化地根据人工所要求或者结合轻人工而不花费过多的人力而做出对应的标准动作。
它可以应用于运输业和生产业中,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生产。
智能汽车的成为了世界各国的热点,促使世界各国不断地对它进行积极研究和开发。
各地的研究者旨在能设计和开发出更高的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一个稳定的人工智能系统,从而可以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更加复杂的应用环境。
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数量将会快速膨胀。
智能车辆,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同时也不断促进人工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
智能小车,采用各种集成技术。
该设计是一个高新技术集成,能感知周边环境的参数变化而通过自身的运作而做出符合情况的反应,具备极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目前,智能车辆具备的功能多种多样,能自动报警,能保持一定安全距离而进行自动维护,能控制自身速度来巡航,能自动识别前方障碍物和能自动制动等,这些功能都体现了它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智能车辆必须具备同时又是最基础的是能智能化循迹和智能化避障。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21世纪是个不断朝着智能方向发展的时代,标志我们的世界会不断地趋向于智能化,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
智能汽车早已开始发展,它是由智能汽车和智能道路构成的,目前尚无智能道路的技术条件,但在技术层面上却是可行的。
事实上,在智能汽车的目标达到以前,很多辅助驾驶系统都被广泛地运用到了车辆中,比如智能雨刮,它能够自动感知降雨,并能自动打开和关闭;在夜间灯光不充足的时候,将自动打开前照灯;智能空调系统,根据人体的体温,对空气流量、温度进行自动调节;智能悬挂系统,也叫主动悬挂,能够根据道路状况,自动调节悬挂行程,降低车辆的碰撞;“防睡眠”,通过监控司机的眼睛,判断司机的疲劳程度,并在必要的时候,自动停止工作。
什么叫智能?智能就是无需花费过大的人力物力去完成既定的任务或者是去完成人工无法完成的任务,丰富了人的想象力和拓展了人探索世界的能力。
智能自动避障小车开题报告

[7]林伸茂. 8051单片机彻底研究经验篇.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7~14.
[8] o,H.Fernandes,A.Duarte, Firesignal-Data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system software.FusionEnginnering and Design 82(2007)1358-1364
[9]何希才.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36~47.
[10] Intel:MCS-51 Family of Single Chip Mirocomputers User’s Manual,19900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2发展趋势
微电子技术的一系列成就以及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仅为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进,也对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型快速、高分辨率的数据转换部件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
(2)高性能单片机的问世和各种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涌现,进一步推动了数据采集系统的广泛应用。
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单位机作为处理单元进行控制。传感器负责对外界的信息采集。系统框图如下图:
图1系统整体框图
温度、湿度是本次设计所需监测的两个被测量,所以数据采集电路是本次设计的重点,其设计的好与坏决定了系统能否满足设计要求。而且所设计电路的简易、可靠、准确、稳定程度也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其中采用先进的数字温湿度传感器(SHT10),方便地实现温湿度的连续采集和存储。
针对现有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信息获取准确性的不足,我们研制出能够以网络化方式实现监测温室内植物生长环境有关的多种参数的监测系统,提出需要优化布置温室内的传感器,使获得的信息能准确地反映温室内的状况;需要综合利用来自多传感器的信息,提高测控系统的性能和减少能源消耗的问题。
智能寻迹避障小车报告

智能小车摘要本小车以MSP超低功耗单片机系列MSP430F5438为核心,完成寻迹、避障、测速、测距等功能。
在机械结构上,对普通的小车作了改进,即用一个万用轮来代替两个前轮,使小车的转向更加灵敏。
采用PWM 驱动芯片控制电机,红外传感器来寻迹,超声波传感器来避障、测距,霍尔传感器测速。
基于可靠的硬件设计和稳定的软件算法,实现题目要求。
而且附加实现显示起跑距离、行驶时间、行驶速度等扩展功能。
关键词:MSP430 寻迹避障测速测距AbstractThis design is controlled with the MCU(MSP430F5438) to complete the function of finding trace, detecting medal, avoiding barrier, tending to light and measure speed. By using infrared sensor to locate the trace, photo, electrical sense to measure the light、metal sensor to detect the metal and ultrasonic wave sensor to avoid the barrier. Based on the reliable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ing, this design is well fulfilled. In addition, such extended functions as measuring the distance and recording the running-time are completed well. On the level of machine structure, we use a perfect wheel to make the car turning more convenience.Key Words: MSP430 find trace detect medal avoid barrier and tend to light.一、系统设计1.1设计要求1、基本要求(1) 小车跑道如下图所示,要求小车在跑道上实现寻迹、避障、测距、测速等基本功能。
智能循迹小车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循迹小车设计一、课题研究意义及现状普尧勒机器人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项目计划局主持并出资予以开发的高技术军事装备,研制单位则由“美国机器人防卫系统公司”承担。
普尧勒机器人大小和一辆轻型卡车差不多,但它和山活人驾驶员控制的卡车不一样,它可以自主地利用其视觉定位系统,对敌方来袭坦克,装甲车和其他移动目标进行判别与定位,然后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施攻击。
普尧勒还可以携带不同的设备,以完成对敌侦察,向前线运送给养等任务。
它在行进中还可以帮助上级与下级之间进行战地联络,为前线指挥机构与后方大本营之间保持通畅的通信联络提供一条不间断的中继枢纽。
1973年1月8日发射月球21号,把月球车2号送上月面考察取得更多成果。
最后一个月球24号探测器于1976年8月9日发射,8月18日在月面危海软着陆,钻采并带回170克月岩样品。
至此,前苏联对月球的无人探测宣告完成,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完整了。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此刻根据嫦娥工程计划,第二期工程圆满完成。
第三期计划也将在2011至2020年拉开序幕,而第三期计划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并对月球表面进行巡视勘察。
2002年美国iRobot公司推出了吸尘器机器人Roomba,它能避开障碍,自动设计行进路线,还能在电量不足时,自动驶向充电座。
Roomba是目前世界上销量最大、最商业化的家用机器人。
根据美国玩具协会的调查统计,2006美国智能玩具市场规模至少300亿美元,而全球这一市场规模更是高达600亿美元。
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增长。
就2003与2004年相比,智能玩具的销量增长就达到52%。
与此同时,英国玩具零售商协会选出的2005年圣诞最受欢迎的十大玩具中,7款就是智能玩具[1]。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高科技含量的电子互动式玩具已经成为玩具行业发展的主流。
高科技含量电子玩具蒸蒸日上。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本设计要求采用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进行循迹小车的控制。
自动循迹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自动循迹智能小车开题报告自动循迹智能小车开题报告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趋势。
智能小车作为其中的一种代表,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自动循迹智能小车,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自动识别并跟随特定路径行驶的智能小车。
本文将探讨自动循迹智能小车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原理介绍自动循迹智能小车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感应器对车辆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并根据预设的路径进行导航。
常见的感应器包括红外线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通过这些感应器,智能小车能够识别特定的标记或线路,从而实现自动循迹。
二、应用领域1. 工业生产:自动循迹智能小车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代替人工搬运物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同时,智能小车还可以根据工作场景的需求进行定制,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的构建。
2. 物流配送:随着电商的兴起,物流配送成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自动循迹智能小车可以在仓库内自动运送货物,减少人力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通过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智能小车还可以实现路径优化、动态调度等功能。
3. 智能家居:自动循迹智能小车在智能家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根据家居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路径,进行清洁、送餐等服务。
此外,智能小车还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联动,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家居体验。
三、未来发展方向1. 感应技术的进一步提升:目前的自动循迹智能小车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感应器技术,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识别能力还有待提高。
未来,可以通过引入更加先进的感应技术,如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等,来提升智能小车的感知能力。
2. 多功能集成设计:目前的自动循迹智能小车主要以单一功能为主,如搬运、配送等。
未来,可以将多种功能集成到一个智能小车中,实现多样化的应用。
例如,一辆智能小车可以既能够搬运货物,又能够进行环境监测等。
3. 人机协同合作:虽然自动循迹智能小车可以减少人力成本,但在某些场景下,人机协同合作仍然是必要的。
自动循迹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自动循迹智能小车开题报告自动循迹智能小车开题报告一、引言自动循迹智能小车是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机器人。
它能够通过感知环境中的线路,自主地进行导航和移动,具备一定的智能和自主决策能力。
本文将探讨自动循迹智能小车的设计原理、功能特点以及可能的应用领域。
二、设计原理自动循迹智能小车的设计原理主要基于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
它通过搭载光电传感器,能够感知地面上的线路。
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线路时,智能小车会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调整轮子的转向和速度,以保持在线路上行驶。
当传感器检测不到线路时,智能小车会根据预设的规则或算法,进行自主决策,比如停车、转向或寻找新的线路。
三、功能特点1. 自主导航能力:自动循迹智能小车能够根据环境中的线路进行自主导航,无需人工干预。
2. 环境感知能力:智能小车搭载光电传感器等传感器,能够感知环境中的线路,并根据传感器反馈进行相应的动作。
3. 自主决策能力:当传感器无法检测到线路时,智能小车能够根据预设的规则或算法进行自主决策,保证安全行驶。
4. 多种行驶模式:智能小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行驶模式,比如直行、转弯、停车等,以适应不同的场景和任务需求。
5. 可编程性:智能小车的行为和决策规则可以通过编程进行定制和优化,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四、应用领域1. 工业生产:自动循迹智能小车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线上的物料搬运和运输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2. 仓储物流:智能小车可以在仓库中进行货物的搬运和分拣,减少人力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
3. 家庭服务:智能小车可以应用于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比如扫地、送餐等日常家务劳动的自动化。
4. 教育培训:自动循迹智能小车可以作为教育培训工具,帮助学生学习编程和机器人技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挑战与展望虽然自动循迹智能小车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方面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优化算法的效率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自动避障寻迹小车软件设计
系(部):电子信息系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B090310
学生:何欣
学号:B********
指导教师:***
2012年12月18日
参考文献
[1] 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试验.测试[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23-42.
[2] 宗光华.机器人的创意设计与实践[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10-25.
[3] 肖景和.红外线热释电与超声波遥控电路[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P96
[4] 靳桅.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5] 王毅编著.单片机器件手册[M] .人民邮电出版社,1994.
[6] 何立民.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
[7] 软件Keil uvision2、ISP 说明书,芯片89C51RA2xx说明书.
[8] 丹尼斯.克拉克机.器人设计与控制[M] .科学出版社,2004.56-62.
[9] 杨帮文.新编传感器实用宝典[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08-245 .
[10] 周坚编.单片机C语言轻松入门[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11] 李丽霞. 单片机在超声波测距中的应用[M]. 电子技术, 2002 .65-72.
[12] 赵文龙,苑鸿骥,万卫强等.汽车倒车测距仪的设计[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
报,2001.148-152.
[13] Oppenhein A V, Schafer R·Discrete-Time Signal Processing [M]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1987.45.
[14] Proakis J G, Manolakis D G.Introducton to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M] .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88.234.
[15] Dimla D E.Lister JR P M.Leighton N J Network solutions to the tool conditioin monitoring
problemin metal cutting-A critical review of methods[M]. 1997.9.24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