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杰拉德的个性特点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体现
读书心得——《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

读书心得——《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一、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与《了不起的盖茨比》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 世纪的作家兼编剧。
他不仅擅长写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也颇具盛名。
他曾经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
1920 年长篇小说《人间天堂》的出版,让他一举成名,小说出版后他与吉姗尔达结婚。
婚后带着妻子前往巴黎,并认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
1925 年《了不起的盖茨比》横空出世,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他成了20 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在他的小说里大多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用自传倾向的自我体验式写作手法来描写的都是美国年轻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并且,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表现出激烈的思想情感冲突。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小说,这部小说敏锐的抓住了20 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
以主人公盖茨比亦如烟花般的悲剧人生,告诉我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对“爵士乐时代”传奇之下的“美国梦”进行嘲讽。
二、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象征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能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深化文章内涵,使小说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
创作者要想使象征手法在文章中达到最佳效果,需要深入刻画细腻人物形象,巧妙的表达出人生哲理。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就把象征手法运用的淋漓尽致,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从颜色、物体到场景,象征手法无处不在。
三、《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1.物体的象征。
(1)汽车。
现代社会汽车是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但是汽车品牌和价位,毅然也可以彰显出车主的金钱和社会地位。
因此无论何时,汽车对于不同的人,存在的意义就不一样。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汽车对于不同的人,同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盖茨比形象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盖茨比形象分析作者:刘志东王兵杨通权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4期一、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代表作品之一。
菲茨杰拉德生活在战后的经济繁荣时期,当时的美国虽然外表繁荣,但是好景不长,不久后就近于崩溃,他也是典型的迷惘的一代的作家代表之一。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一小说所展现的主题是“幻灭”二字,不论是盖茨比巨额财富的最后流失,还是豪华宴会的不可再来,又或是对黛西爱情追求的失败,都表达了幻灭之感。
其中梦想难以实现,对于追梦者来说,是十分巨大的痛苦。
而这一切悲剧的根源在于金钱社会的虚伪性。
二、盖茨比的形象(一)孤独孤独可谓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最主要的形象特点。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描写盖茨比的孤独时,主要是使用了衬托与对比的手法。
在整篇小说当中,有两处,作者将盖茨比的孤独凸显得淋漓尽致。
而这两处描写,首先都是对背景的繁华进行详尽叙述,大都表现为灯火辉煌和人声鼎沸的情景。
第一次是从尼克的角度对这种无比繁华的社交情景进行展现。
尼克在当时还未见过盖茨比本人,只是通过其他人之口了解盖茨比拥有令人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惊叹于盖茨比所住居所的豪华以及举办宴会时的富有状态。
只是在某一次聚会开办之时,众人皆沉湎于聚会的欢乐之中,尼克在偶然之间目睹了一位男子孤独地独自等待着什么,他通过幽暗的海水,望向对面一盏昏暗的、闪烁着的绿灯,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第二次同样也是借尼克之口,对盖茨比住所的豪华与富有,以及所举办的晚宴的繁华和热烈进行详尽描写。
在如此热闹而又觥筹交错的宴会之上,人们成群结队,纵享欢乐。
而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宴会的举办者,盖茨比依然是孑然一身,远远地望着热闹的人群。
盖茨比这种行为的展现,并非是由于他洁身自好,又或是故作清高,而是忠于盖茨比孤独的内在,他内心当中所真正追求的,与在金钱世界当中怡然自乐的人有所分别。
菲茨杰拉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形象解读

Ab s t r a c t” T h e Gr e a t Ga t s b y ”b y F i t z g e r a l d i s a n o v e l b a s e d o n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 Ame r i c a n Dr e a m” . I t v i v i d l y r e p r o d u c e s t h e s t o r y a b o u t t h e l o we r c l a s s e s o f A me r i c a n s o c i e t y a t t h a t t i me , w h o w o r k wi t h a l l t h e i r mi g h t i n o r d e r t o g e t r i d o f t h e i r s h a b b y l i v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p u r s u e a b e t t e r f u t u r e , b u t h a v e t o s u r r e n d e r t o t h e
文 史 研 究
菲茨杰拉德小说《 了不起的盖茨比》 中的人物形象解读
刘 冬 阳
( 河 南牧 业 经济 学院
中图分类号 : l 1 0 6 . 4
摘
河南 ・ 郑州
4 5 0 0 4 6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4) 3 2 - 0 0 7 2 - 0 2
的 改变 。 本 文 将 围绕 着 小 说 中几 个 主 要 人 物对 其 形 象进 行
人性的扭曲梦想的破灭_了不起的盖茨比_人物性格及艺术特色评析 (1)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Journal of Q iqi har U n i v ers it y (Ph&i Soc Sc i )Sep te mber 2007[收稿日期]2007-05-13[作者简介]王晓慧(1974-),女,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外语系讲师,黑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人性的扭曲梦想的破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人物性格及艺术特色评析王晓慧(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150301)[关键词]美国梦;人物性格;艺术特色[摘 要]作为美国∀爵士时代的歌手#,弗∃菲茨杰拉德以他的代表作 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举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文通过解析小说人物性格及艺术特色两方面突出了这样的主题:以物质追求为手段的∀美国梦#是堕落的,没有希望的。
[中图分类号]I106 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38(2007)05-0117-02Distortion of Hu m anity ,Evaporation of D rea m!!!O n nature of characters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n G reat G atsbyW A NG X iao -hu i(H arb i n N o r m al U niversity ,A cheng Co lleg e ,H a rbin 150301,Ch i na)K ey word s:Ame rican drea m;na t ure of characters ;arti stic characteristi cs Abstrac t :A s ∀a si ng er o f the Jazz A ge #i n Am er i ca , F.F itz g era l d establi shed h is positi on i n Am erican literary h istory a t one stroke .In this a rtic l e ,t he autho r i ntents to g ive prom i nence to such a the m e through analyzi ng the nature of characters and arti sticcharacteristi cs of t he nove:l ∀T he Am er i can drea m #is deg enerate and hope less if ach i eved by m eans of m ater i a l purs ue .美国小说家弗∃司哥特∃菲茨杰拉德是∀迷惘的一代#家中的一员,他于1925年出版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 集中反映了∀爵士乐时代#的生活,深刻地揭示了狂热追求∀美国梦想#的人们注定要遭到毁灭的必然结局。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菲茨杰拉德的文学风格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菲茨杰拉德的文学风格引言F. Scott Fitzgerald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自1925年出版以来,一直备受读者和批评家的喜爱。
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题、人物、情节和语言等方面,探讨菲茨杰拉德的文学风格,并揭示其对美国文学的独特贡献。
文学风格概述菲茨杰拉德的文学风格以其精致的文字、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对美国梦的探讨而著称。
他的作品通常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繁荣与衰落、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主题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核心主题是“美国梦”的追求与破灭。
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盖茨比的奋斗和失败,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幻性和幻灭。
菲茨杰拉德通过盖茨比的个案,对美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了金钱、地位和物质追求对人性的腐蚀。
人物刻画菲茨杰拉德在人物刻画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代表性。
盖茨比代表了追求美国梦的这批人,他的激情、执着和悲剧性命运,体现了普通人在社会现实面前的无奈和挣扎。
其他人物,如黛西、尼克等,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命运,共同构成了这部小说的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
情节安排《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情节紧凑、富有张力。
小说以尼克的第一人称叙述,使读者能够更加贴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故事情节的推进,与人物的心理变化相互交织,展现了美国社会的风俗画。
同时,小说的结局也富有象征意义,盖茨比的悲剧性命运,象征着美国梦的破灭。
语言特点菲茨杰拉德在语言运用上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他的文字优美、富有韵律,既能描绘出细腻的心理刻画,又能展现出宏大的社会背景。
小说中的对话也极具特色,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口语风格。
结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文学风格的代表作。
通过这部小说,菲茨杰拉德展现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力、对人物的细腻刻画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幻性,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美国20世纪20年代社会的独特视角。
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的美国现代主义小说

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的美国现代主义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的美国现代主义小说作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品。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的深入分析,探讨《了不起的盖茨比》如何体现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与主题,并解读其内涵和价值。
一、背景与概述《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发表的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描述了主人公盖茨比追求自己的美国梦的故事。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由另一个角色尼克·卡拉威作为故事的旁观者和叙述者,通过他的眼睛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荣华与堕落。
二、现代主义特点的体现1. 内省与主观意识:小说通过尼克的视角,深入揭示了各个角色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盖茨比对黛西的执着追求,以及尼克对于美国梦的反思,都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对主观意识和内省的关注。
2. 多重意义与符号化的描写:菲茨杰拉德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将物品、场景与情节相结合,赋予了其多重层次的含义。
例如,绿灯象征了盖茨比对黛西的追求和未来的希望;眼镜则象征着盛世繁华下虚伪和欺骗的真相。
3. 技巧性叙事和碎片化结构:小说采取多线索叙事的方式,通过插叙和回忆的手法,展现了人物的过去和内心的变化。
这种流动的叙事结构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参与到故事中来,体现了现代主义小说对于叙事形式的创新尝试。
三、主题的探讨1. 美国梦的虚幻性:小说通过描绘盖茨比对黛西的追求,反映了美国梦的虚幻和不可触及。
无论是盖茨比的财富、派对还是婚姻,都无法实现他内心的欲望和追求,最终使得他的梦想破碎。
2. 社会道德的堕落:小说中的人物个个都被欲望和贪婪所驱使,他们沉迷于奢华的生活,追求物质享受,却往往忽视了内心的纯粹和道德的约束。
这种社会道德的堕落也是现代主义文学常常探讨的主题之一。
3. 时间与记忆的矛盾:小说中通过盖茨比和尼克的回忆,表现了时间对于个人经历和记忆的影响。
时间的流逝让人们对过去的美好产生无限神往,但也让人们感到无力与现实的隔阂。
盖茨比有什么了不起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物形象

盖茨比有什么了不起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物形象一、本文概述《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和长岛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杰伊·盖茨比的人生轨迹和他与旧情人黛茜的关系,展现了“美国梦”的破灭和一代人的迷惘与幻灭。
本文旨在探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特别是盖茨比的性格特点、价值观以及他在小说中的意义,从而揭示这部经典作品所蕴含的深刻社会寓意和人性探索。
通过对盖茨比的了不起之处的分析,我们将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对生活和价值的认知。
二、盖茨比的形象塑造在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传世之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公杰伊·盖茨比的形象塑造无疑是作品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
盖茨比并非一个简单的角色,而是一个充满矛盾与深度的复合体,他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盖茨比以其显赫的财富和盛大的派对而闻名,但这些都是他试图抓住过去美好回忆和心中理想的幻象所构筑的。
他的人生仿佛是一场盛大的幻觉,金碧辉煌的派对、豪华的住宅和无数宾客的欢声笑语,都是他试图重温旧梦的舞台。
然而,在这些华丽的外表下,隐藏的是盖茨比对黛西的深深眷恋和对过去时光的无法释怀。
盖茨比的形象塑造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对于“美国梦”的执着追求。
他相信通过个人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真正的幸福。
然而,在小说中,这个梦想最终证明是虚幻的,盖茨比的悲剧命运揭示了“美国梦”的脆弱和破灭。
他最终为了追求这个梦想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牺牲品。
盖茨比的形象还体现在他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上。
他对朋友忠诚,对爱情执着,甚至愿意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
然而,他的这种过度的付出和牺牲最终却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他对于黛西的爱恋让他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境地,而他对于朋友尼克的无私帮助也让他卷入了一场本可以避免的灾难。
5评菲兹杰拉德的小说_了不起的盖茨比_

摘要:菲兹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杰出小说家,作为其代表作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思想与艺术上的双重魅力,小说揭批了战后美国拜金主义思潮下虚伪、冷漠、自私的人性本质,是一部动人心弦的“美国梦”的实现与幻灭的悲剧,论文着重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并通过对小说的评论看英美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发展,以及它在中国读者中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菲兹杰拉德;美国梦中图分类号:I71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499(2009)03-0102-03浅评菲兹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李伟(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收稿日期]2008-11-23**[作者简介]李伟,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教师。
一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最典型的“美国梦”的实现与幻灭的悲喜剧,在这部小说中,描写了主人公盖茨比与黛西的爱情悲剧。
贫家子弟盖茨比在服役期间结识了豪门之女黛西,两人虽然相爱,却因贫富差距未能“终成眷属”。
然而,盖茨比对黛西始终无法忘怀,后来他通过非法买卖发了横财,终于得以跟黛西重温旧情。
在一次车祸后,盖茨比为保护黛西,主动承担肇事的责任。
而黛西的丈夫汤姆却乘机借死者丈夫之手谋杀了盖茨比,然后和黛西一走了之。
盖茨比以毕生心血筑起的美好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破灭了。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会发现主人公盖茨比“所追求的是两种典型的‘美国梦’———‘黄金梦’和‘纯洁的爱情梦’”[1](P96),盖茨比的一生见证了美国梦在那个时代的实现和破灭。
他实现了他的“黄金梦”,而他的“爱情梦”最后却化为乌有,“盖茨比死的时候才三十二岁,可就是在他那短暂的一生中,他已经历了美国梦演变的不同阶段”[2](P108)。
从表面上看,《了不起的盖茨比》只是“爵士时代”(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一个画面或插曲,把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的种种腐败现象作了酣畅淋漓的描绘,如贩卖私酒,黑帮猖獗,农业社会的败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恶果显露,道德被打上金钱的烙印,物欲横流、享乐至上、政治上趋向极端的保守主义,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菲茨杰拉德的个性特点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体现【摘要】菲茨杰拉德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表作家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社会面貌。
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菲茨杰拉德自身的性格、人生态度与其一生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
本文首先分析了菲茨杰拉德的成长环境、个人经历与性格特点,然后结合《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一文学作品着重分析作家个性与作品的关系,从另外一种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一杰作。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个性特点;《了不起的盖茨比》;体现一、引言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美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属于迷惘的一代,是“浮躁的20年代”(the roaring 20s)的代言人,是“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
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受到t.s 艾略特、海明威和村上春树等著名作家的高度评价。
笔者认为不管是哲学领域,译学领域,还是文学领域,学者的个性特点与其创作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著名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曾说,一个哲学家选择什么样的哲学思想取决于他是什么样的人。
(what sort of philosophy one chooses depends on what sort of person one is.)北大著名教授辜正坤先生因此说,一个翻译家喜欢或提出了什么样的翻译理论取决于这个人的性格特点。
同理,笔者认为,一个人喜欢或者创作了什么样的作品也取决于他的个性特点。
另外,辜正坤教授提出,一个人引以为傲的优点在其他场合往往会成为令人注目的缺点,这可以用来解释一切现象。
这种辩证的思想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同时,对于作家来说,他的一些缺陷或弱点有时也会成为他的优势。
个人的弱点也像个人的力量一样,成了可以利用的资源,这一点也许在艺术领域表现的比在其他领域更加明显。
艺术家们往往利用他们的作品来弥补自身的缺陷。
(库普曼 s.)本文着重从以上方面来分析菲茨杰拉德的个性特点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关系,从作家与作品结合的角度来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
二、菲茨杰拉德的成长背景、个人经历及个性分析1、成长环境菲茨杰拉德与海明威一样,出生在美国的中西部明尼苏达州,但与海明威出生于乡村小镇不同的是,他出生在大城市圣保罗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而且一直居住在城市中。
他所在的成长环境对他的个性塑造产成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父亲艾德华是个小商人,参加过南北战争,给南部联邦军的间谍当过向导。
菲茨杰拉德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南方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对道德习俗的怀念和向往,这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反应出来。
他的母亲莫莉·玛奎兰出生于富商家庭,因此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由于两个女儿的不幸夭折以及丈夫生意场上的连连失意,使她遭受沉重的打击,因而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菲茨杰拉德身上,并对他过分溺爱,这对菲茨杰拉德性格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影响。
菲茨杰拉德的家庭既不是名流贵族,却也不是平民百姓,然而这种尴尬的处境,这种成长环境让他很难具有安全感。
菲茨杰拉德因而具有一种浪漫却忧伤的气质。
菲茨杰拉德一直努力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追求财富来保证自己的社会地位。
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成长环境赋予他的矛盾性格。
一方面追求物质财富,名利地位,另一方面对道德习俗和传统价值观念的怀念和向往。
2.个人经历菲茨杰拉德很早就显示出了他的文学天赋,在他13岁时因一篇侦探小说《雷蒙德抵押品之谜》而受到校长的重视和亲自点拨。
后来他的父母把他转入费用高昂的寄宿制预科学校,这时幼小的菲茨杰拉德就已经具有了金钱意识。
不过他有幸受到这所学校校长的赏识,耐心指导他阅读大量的书籍,鼓励他的文学创作,为以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菲茨杰拉德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在这所文学氛围浓厚的学校里,菲茨杰拉德阅读各种课外书籍,他广泛的阅读面为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也是在这所学校就读期间,他结识了出身豪门的美貌少女吉妮芙娜﹒金,并与她一见钟情,开始了他的第一段恋情。
然而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穷小子休想娶富家女”,他俩关系破裂,被告知吉妮芙娜﹒金已订婚并收到了请帖,这让菲茨杰拉德深受打击,这次经历给他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在他以后的作品中多次体现。
菲茨杰拉德由于把经历投入到了文学创作上,期间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时值一战爆发,美国宣布参战。
菲茨杰拉德和其他普林斯顿的热血青年都希望借此机会建功立业,因而报名入伍,菲茨杰拉德也因此顺利毕业。
但是菲茨杰拉德还没来得及上战场,一战就结束了,他所服役的军队回到了谢里丹军营,在一次乡村俱乐部舞会上菲茨杰拉德结识了漂亮优雅的姗尔达,开始了恋情。
然而由于两人背景差异,两人虽私定终身,后仍因菲茨杰拉德收入菲薄,屡屡失败而解除婚约。
菲茨杰拉德悲愤交加,返回故乡,在第一部小说大获成功后,他赢得美人,两个人开始了放纵奢侈的生活。
这段经历同样深深影响了菲茨杰拉德的创作,他的很多女主人公以姗尔达为原型,并让菲茨杰拉德形成了他对爱情,对女人的基本态度,体现在他的诸多作品中。
姗尔达在30年代后因为精神状况多次入院治疗,他自己又沉迷酗酒。
为支付姗尔达的住院费,和供他女儿念完高中,他不得不到好莱坞去写一些从未被拍成电影的剧本,来勉强维持生活,后死于心脏病突发。
三、菲茨杰拉德个性特点及其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体现1.个性与作品的关系(主题、语言、艺术特色等)首先在作品的主题方面,《了不起的盖茨比》描写金钱对人的腐蚀以及所谓的上流社会人物的势利、虚伪和冷酷无情,最后揭示“美国梦”的破灭。
故事中,主人公盖茨比从小就有致富的梦想,从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盖茨比那一刻起,他一直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即使最终他获取了财富,但他的富有依然不能让他与贵族阶级相提并论。
他想得到女主人公黛西的爱,然而他一直梦想的美妙女郎只是被自己美化了的梦想,并因替她顶罪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盖茨比的结局是悲哀的。
与此同时,菲茨杰拉德的结局也是悲哀的,他也追求金钱,追求高贵的上流美女,而最终却却是晚景凄凉,声名和财富都不再有。
不只是《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的其他作品大都涉及到金钱腐蚀,追求社会名利,上流社会的空虚冷漠等,这都与他个人的成长环境,他所接触的人和事以及他追求社会名利,努力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的心境有很大的联系,是菲茨杰拉德自身的特点赋予了他的作品这一烙印。
另外在对待爱情的态度方面,盖茨比和尼克的态度即是菲茨杰拉德的态度,在他们眼中,爱情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穷小子休想娶富家女”。
美国女性的形象虽说优雅充满魅力,但是情感冷漠,就像菲茨杰拉德的初恋吉妮芙娜﹒金和他妻子姗尔达。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女性的描写上充满了讽刺轻蔑的口吻,例如:dishonesty in a woman is a thing you never blame deeply.在生活中,菲茨杰拉德就具有大男子主义,虽然珊尔达也很具才华,想成为作家,但菲茨杰拉德认为,家里有他一个作家就足够了,不允许姗尔达进行写作。
其次,在语言方面,《了不起的盖茨比》文句清雅舒缓,字里行间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和他广阔的阅读面以及受到济慈等著名作家的深刻影响有很大关系。
当然也与菲茨杰拉德本身浪漫的性格,忧郁的气质等息息相关。
最后,菲茨杰拉德最重要的个性特点即矛盾的性格,双重意识极大的影响了他的创作。
一方面,他清醒的认识到“美国梦”的实质,并展现给读者,一方面他又拼命追求着那不断堕落腐败的价值观。
他一方面清醒的看到了那些他所爱的女人的庸俗本质,一方面又被她们的优雅和魅力深深吸引。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的手法是他双重性格的极好体现。
用尼克来代表自己的道德观来审视盖茨比,而盖茨比代表自己追求物质的另一面。
2.弱点成为优势,作品弥补缺陷菲茨杰拉德是富有争议的作家,褒贬不一。
很多评论家批评他过多的主观因素影响了作品的客观性,菲茨杰拉德追求物质社会名利,生活奢侈放纵。
然而他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他对自己的时代最有发言权。
而他的作品也因这些特点而独一无二。
他自身的弱点和失败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极好的素材,成为他创作的源泉。
他的作品和他的一生不仅是整个“二十年代”戏剧性的再现,更是这时美国文化的再现。
正是他的各种弱点,他的想象力和那缺乏“理性控制”(爱德蒙得﹒威尔逊)的浪漫主义气质描绘了美国二十年代上流社会的现状。
菲茨杰拉德本人的一生以及他的作品都具有独特的特点,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门话题。
艺术家往往用作品来弥补弥补自身缺陷。
菲茨杰拉德也是如此。
例如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亲眼目睹丹﹒科迪整日喝得烂醉,人事不醒,每次喝醉都要盖茨比来照顾,最后因此被他的情妇夺得财产。
菲茨杰拉德深知醉酒的坏处,然而现实中他无法戒掉。
因此,在作品中,虽然盖茨比经营着贩卖私酒的生意,自己却远离酒精。
由此可见,菲茨杰拉德的对待醉酒的态度。
四、总结菲茨杰拉德的成长背景,个人经历对其性格的塑造具有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他的创作。
本文着重分析了菲茨杰拉德个性特点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体现,探讨个性特点与创作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他的作品和他的一生不仅是整个“二十年代”戏剧性的再现,更是这时美国文化的再现。
作家个性与作品之间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1] (美)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2] 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著,巫宁坤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3] 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 朱霞,才智.菲茨杰拉德双重性格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所映射的菲茨杰拉德的矛盾思想[j].才智,2009(1).[5] 王秋湜,焦冰冰.论盖茨比与尼克的人物性格:菲茨杰拉德的两面[j].理论界,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