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之机智的孩童(答案版)

《世说新语》之机智的孩童(答案版)
【分析】
译文:
文段一: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却唯独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围观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文段二:许衡曾经在大热天走路,非常口渴,路旁有一棵梨树,很多人都争着摘树上的梨子来吃,只有许衡一个人端正地坐在梨树下,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摘梨子吃。”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子,摘取卞来吃是不行的。”又有人说:“这棵梨树是没有树主的。”许衡说:“梨树没有主,难道我们心中也没有主吗?”
1.补充(文段一)中的空白句,联系上下文,写出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雅量,指为人具有宽广的胸怀、淡定的气度、优雅的涵养。《王戎不取道旁李》这则故事为什么会编入《世说新语》“雅量”这一篇章?
A.且托寐以观之。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B.既而,问毓何以拜。译文:既然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C.酒以成礼,不敢不拜。译文: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D.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译文: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2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觉得曹操想出的办法好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05 小古文阅读(原卷+答案解释)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05 小古文阅读(原卷+答案解释)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专题05 小古文阅读(原卷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1.文言文阅读。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

孔君平诣(yì zhǐ)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yìng yī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在“——”处补充原文,并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联系课文完成填空。

(1)( )为( )设果。

(2)孔指( )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君”和“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 )(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 )(3)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5.《杨氏之子》中的哪一句话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之子很熟?用“——”画出来。

6.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___》。

2.读读比比,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

(1)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解释加横线的字。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多选题)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不是自己家的果子。

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练习之《世说新语·巧艺》二则(含答案)

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练习之《世说新语·巧艺》二则(含答案)

《世说新语·巧艺》二则【原文】一钟会是荀济北从舅①,二人情好不协②。

荀有宝剑,可直百万,常在母钟夫人许③。

会善书,学荀手迹,作书与母取剑,仍窃去不还④。

荀勖知是钟而无由得也,思所以报之。

后钟兄弟以千万起一宅,始成,甚精丽,未得移住。

荀极善画,乃潜往画钟门堂⑤,作太傅形象⑥,衣冠状貌如平生。

二钟入门⑦,便大感恸,宅遂空废。

【注释】①荀济北:荀勖,晋时封济北郡公,故称。

从舅:堂舅。

②情好:交情。

不协:不和。

③许:地方,处所。

④仍:于是,就。

⑤门堂:门侧堂屋。

⑥太傅:钟繇,钟会和钟毓的父亲。

⑦二钟:钟会和钟毓兄弟二人。

【原文】二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①。

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②,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③。

”【注释】①目精:眼中的瞳孔。

②四体:四肢。

妍蚩(chī):美丑。

③阿堵:六朝及唐人常用的指称词,相当于这或这个。

【解词】①荀有宝剑,可直百万()②会善书,学荀手迹()③乃潜往画钟门堂()④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答案】①荀有宝剑,可直百万(价值)②会善书,学荀手迹(擅长)③乃潜往画钟门堂(偷偷地)④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有时)【上期译文】一钟会是荀勖的堂舅,两人素来不和。

荀勖有一柄宝剑,价值百万,平常放在母亲钟夫人处。

钟会擅长书法,模仿荀勖的笔迹,写了一封信给荀勖母亲要宝剑,于是骗走了宝剑就不还了。

荀勖知道是钟会干的,却没有办法把剑要回来,于是想办法报复他。

后来钟会兄弟俩用千万钱建起一座宅院,刚刚建成,十分精致美丽,还没有搬进去住。

荀勖非常擅长绘画,就偷偷地跑到宅院的门侧堂屋画了太傅钟繇的画像,衣冠容貌就像生前一样。

钟会兄弟俩进门看见,十分感伤悲痛,这座宅院就废弃不用了。

二顾恺之画人像,有时几年都不点出人像眼中的瞳孔。

有人问他其中的缘故,他说:“人四肢的美丑,原本与画的精妙无关,传达人的精神面貌的,正在于这个点睛之中。

钟繇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钟繇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钟繇文言文阅读题答案钟繇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钟繇》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钟繇》阅读原文钟繇①魏钟繇,字元常。

少随刘胜入抱犊山②,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③等议用笔。

繇乃问蔡伯喈④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

乃自捶胸呕血。

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

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

由是繇笔更妙。

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⑤,如厕⑥终日忘归。

每见万类,皆书象之。

繇善三色书⑦,最妙者八分⑧。

(选自羊欣《笔阵图》)【注释】①钟繇(yóo):三国魏大臣,书法家。

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

②刘胜:行书首创者。

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

③魏太祖:曹操。

邯郸淳:魏文学家,对文字书法很有研究。

韦诞:魏书法家。

④蔡伯喈(jiē):东汉人,工书画。

⑤被穿过表:被子被手画穿了。

⑥如厕:到厕所去。

⑦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

⑧八分:汉字书体名。

《钟繇》阅读题目2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诞惜不与( ▲ ) ⑵及诞死( ▲ )⑶遂得之( ▲ ) ⑷皆书象之( ▲ )24.理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例句:太祖以五灵丹救之A、或以钱币乞之B、皆以美于徐公C、卷石底以出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5.文章写了钟繇痴迷学书的哪些表现?请作简要概括。

(3分)答:▲(三)(10分)《钟繇》阅读答案23.⑴给⑵等到(等)⑶于是,就⑷书写(写)评分标准:4分,每空1分。

24.A评分标准:3分。

25.入抱犊山,学书三年;未得笔法,捶胸哎呕血;盗墓求书;学书画被过表;精思学书,如厕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

评分标准:3分,意对即可。

只要答对三点,即给满分。

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试题-古诗文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试题-古诗文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教⼩学五年级下册语⽂:语⽂试题-古诗⽂与⽂⾔⽂阅读(含答案)古诗⽂与⽂⾔⽂阅读⼀、课内古诗练习。

(18分)将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3分)夜绩⿇, 。

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

1.解释下⾯的字词。

(2分)(1)绩⿇: (2)供:2.诗中的⼈物在⼲什么?(多选)(3分) ( )A.耘⽥B.绩⿇C.在树下休息D.学种⽠3.这⾸古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多选)(2分) ( )A.乡村男耕⼥织、⽇夜⾟劳的繁忙⽣活B.孩童学习种⽠的情景C.⼤⼈忙忙碌碌种地,⼩孩玩耍的场⾯4.古诗后两句体现出了⼉童的、。

(2分)5.“村庄⼉⼥各当家”指什么?(3分) ( )A.家⾥的⼉⼦或⼥⼉当家做主。

B.村庄⾥的男男⼥⼥都当家做主。

C.村庄⾥的男男⼥⼥各⾃主动担负起⽥间和家⾥的活。

6.诗中流露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

(3分)A.对孩童的讨厌之情。

B.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C.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活的向往之情。

⼆、课外古诗阅读。

(24分)(⼀)游园不值①[宋]叶绍翁应怜②屐齿③印苍苔,⼩扣④柴扉⑤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①值:遇到。

②怜:爱惜。

③屐齿:⽊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

④⼩扣:轻轻地敲。

⑤柴扉:⽤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1.结合注释,对诗题解释正确的⼀项是( )。

(3分)A.园⼦⾥没有好看的景⾊,不值。

B.来⼀趟没看见⾥⾯的景⾊,玩得不值。

C.来游园没遇到要拜访的⼈。

D.来游园没有遇到要拜访的⼈,太不值得了。

2.从“⼩扣柴扉久不开”我们知道了。

(3分)3.作者到底有没有见到园⼦⾥⾯的春⾊呢?你是通过哪句诗看出来的?(3分)4.认真品读后两句诗,下⾯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有( )。

(多选)(3分)A.虚实结合,实写出墙的“⼀枝红杏”,让⼈看到春天的⽓息;虚写⾥⾯的满园春⾊。

B.春⾊和红杏都被拟⼈化了,不仅景中含情,⽽且景中寓理。

C.作者⼼中本来还是很惆怅的,但看到了出墙的红杏后,很⾼兴。

D.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写出的不仅仅是园中的美丽景⾊,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机。

高考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答案解析)知识点古代的书籍没有标点,偶有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需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有时候一首诗加上标点就便成了一首词。

如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被改成词: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人名、地名、年号、爵位、官职名、物品名往往做主语或宾语,是断句的重要标志。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往往提名不提姓。

要联系前文,适当补充省略的成分。

【例题1】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解析】①仁宗是庙号,初指初年②庆国公是爵位③未几表示时间,单独停顿④起居注是皇帝的言行录,专有名词⑤玉清昭应宫判官、景灵宫会真观事、尚书礼部员外郎都是官职名。

【答案】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练习1】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B.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C.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2.代词往往做主语或者宾语,要注意划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课外阅读训练1 (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课外阅读训练1 (含答案)

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钟氏之子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1.解释下列词语。

令誉: ________________值: __________________2.“因共偷服药酒”中“因”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为()A 趁机B 于是C 因为3.本文共写了两件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A 钟毓和钟会在很小的时候就有美好的声誉。

B 钟毓在皇帝面前因为害怕而出汗。

C 钟会偷酒的时候“拜而不饮”。

5.文中两兄弟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 美好的声誉正当2.B3.钟毓和钟会被皇上召见钟毓和钟会偷喝父亲的药酒4.C5.答案一:我最喜欢钟毓,因为他遵守礼法而知畏惧,有忠臣的品格。

答案二:我最喜欢钟会,因为他为人有智谋、有勇力。

(理由合理即可)。

世说新语一则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一则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一则阅读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②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③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④面何以有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①令誉:好的名声。

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

钟毓:魏国车骑将军。

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

③敕:皇帝召见。

④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

2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⑵相委而去⑶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⑷卿何以不汗2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之”字含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友人惭,下车引之B、其邻人之父亦云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近塞之人有善术者24、翻译下列句子。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⑵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25、用甲文原文填空客人发怒的原因是。

表明客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是写儿童的聪颖机智,试用自己的话说说甲文中元方的聪颖机智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乙文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阅读答案:22、约定离开小时候出汗23、A24、陈太丘的友人感到十分惭愧,下车拉元方的手,元方朝家门走去,连头也不回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

钟繇
魏钟繇①,字元常。

少随刘胜入抱犊山②,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③等议用笔。

繇乃问蔡伯喈④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

乃自捶胸呕血。

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

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

由是繇笔更妙。

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⑤,如厕⑥终日忘归。

每见万类,皆书象之。

繇善三色书⑦,最妙者八分⑧。

(选自羊欣《笔阵图》)
【注】①钟繇(yóo):三国魏大臣,书法家。

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

②刘胜:行书首创者。

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

③魏太祖:曹操。

邯郸淳:魏文学家,对文字书法很有研究。

韦诞:魏书法家。

④蔡伯喈(jiē):东汉人,工书画。

⑤被穿过表:被子被手画穿了。

⑥如厕:到厕所去。

⑦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

⑧八分:汉字书体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诞惜不与与:__________
(2)及诞死及:____________
(3)遂得之遂:____________
(4)皆书象之书:__________
2.理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太祖以五灵丹救之
A.或以钱币乞之
B.皆以美于徐公
C.卷石底以出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文章写了钟繇痴迷学书的哪些表现?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给
(2)等到(等)
(3)于是,就
(4)书写(写)
2.A
3.入抱犊山,学书三年;未得笔法,捶胸哎呕血;盗墓求书;学书画被过表;精思学书,如厕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