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峡引渭灌区

合集下载

关于宝鸡峡灌区塬上渠道渠改洞方案比选

关于宝鸡峡灌区塬上渠道渠改洞方案比选

关于宝鸡峡灌区塬上渠道渠改洞方案比选摘要:本文根据宝鸡峡灌区塬上渠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对塬上渠道裁弯取直,改由输水隧洞替代该段原总干渠输水。

在满足输水要求的同时,对两线路方案从地形地质、建筑物布置、施工条件、移民搬迁、投资、环境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考虑,对渠改洞线路方案做出优选,以期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宝鸡峡灌区;塬上渠道;渠改洞方案;优选1 工程概况宝鸡峡灌区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东西较长,南北狭窄,呈带形分布。

宝鸡峡灌区从布局上分为塬上、塬下两大灌溉系统。

塬下渠首地处渭河干流魏家堡,其南干渠为原渭惠渠,建成于1937年,1958年扩建了北干渠。

塬上渠首位于渭河干流宝鸡市林家村,1971年建成。

两渠首设计引水流量95 m³/s,校核流量115 m³/s,设施灌溉面积291.5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82.83万亩,其中塬上灌区林家村渠首设计引水流量50m3/s,校核流量60m3/s,设施灌溉面积180.26万亩。

宝鸡峡灌区属多枢纽、引抽并举、渠库结合、长距输水、大型建筑物多的灌排体系,是陕西省目前最大的灌区,承担着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市(区)14个县(市、区)的农田灌溉任务,为全国十大灌区之一。

灌区现有引水枢纽2处,中型水库6座,总库容3.3亿m³,其中王家崖水库水库总库容为9542万m3,水库1971年正式投运,其蓄水水源为渭河宝鸡峡塬上灌区的北干渠的引水。

2塬上渠道现状及存在问题金陵河渡槽出口(11+427km)至王家崖水库进水渠闸前(31+255km)19.83km的渠道,沿途多为地形起伏、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黄土塬边斜坡地段,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频发,工程隐患众多;渠道的长期行水使各滑坡体前缘土体含水量增加,大大降低了前缘土体的强度,容易诱发老滑坡体的复活,对坡下工业厂矿、铁路及村庄构成威胁。

3设计思路鉴于黄土岸的坡滑、塌陷等对渠道造成的危害,拟对塬上总干渠桩号11+427km至31+255km段的“V”形渠道进行裁弯取直,改由输水隧洞替代该段原总干渠输水。

宝鸡峡灌区末级渠系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宝鸡峡灌区末级渠系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宝鸡峡灌区末级渠系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王琳娜
【期刊名称】《陕西水利》
【年(卷),期】2008(000)0z2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宝鸡峡灌区实际,围绕如何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着重就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提出思路和建议.
【总页数】2页(P104-105)
【作者】王琳娜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溉管理局,陕西,咸阳,7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74
【相关文献】
1.龙凤山灌区末级渠系现状及节水改造必要性分析 [J], 孙东辉;郑广新;魏建华
2.灌区末级渠系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J], 钱秋生
3.宝鸡峡灌区末级渠系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J], 王琳娜
4.宝鸡峡灌区骨干渠系淤积成因及对策探讨 [J], 李厚峰
5.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建设与管理分析 [J], 雷晓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宝鸡峡灌区经济用水模式研究

宝鸡峡灌区经济用水模式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第3 9卷
水 的发 展有着 重要 的指 导 意义 。
1 1 水资 源总量 控 制 .
量; 各行政 区域 的水 量 份 额 及其 相 应 的河段 、 水库 、 湖泊 和地 下 水 开 采 区 域 。在 水 资 源 短 缺 的 大 环 境
下, 统一 规范水 量分 配显 得非 常重要 , 如果 达不 到总
宝 鸡 峡 灌 区 经 济 用 水 模 式 研 究
张亚平 , 李怀恩 孟小宇 ,
(. 1 西安理工大学 水利水 电学院环工系 , 陕西 西安 7 0 4 ;. 10 82 民建陕西省委员会 , 陕西 西安 70 0 ) 10 4
摘要 : 目的
建立 基 于 因子 权 重 法的 宝鸡峡 灌 区 经济 用 水 多 目标规 划数 学模 型 。方 法
西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O O 9年 4月 , 3 第 9卷第 2期 , p.2 0 , o.9,o 2 A r ,O 9 V ]3 N .
Junl f otw s U i ri N t a cec dt n ora r.et nv sy( a rl ineE io ) oN l e t T u S i
我 国是 一个农 业 大 国 , 由于 水 资 源短 缺 以及 地 区经济 发展 、 口增 长 对 水 的需 求 日益增 加 和 区域 人
有 自流 灌溉 、 库灌 溉 、 水 灌 溉 等多 种 灌 溉 方 式 , 水 抽
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灌 区, 承担着宝鸡、 阳、 咸 西安
等地 的有效 灌 溉 面积 1.6×1 m 。 目前 灌 区调 88 0h
在 实地 调
查和 总 结 国 内外研 究成果 基础 上 , 用定性 与 定量相 结 合 的方 法 , 宝鸡峡 灌 区经济 用水数 学模 型 应 对 进行 计 算和分 析 。结 果

宝鸡峡灌区信邑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放水塔加高设计

宝鸡峡灌区信邑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放水塔加高设计
5 7. 。 7 6m
此重 新 再 做 设计 工 作 , 维 持 原状 。1 7 仍 9 1年 , 放 水塔 出 现 向西倾 斜 、 塔壁 裂缝 现 象 , 为此 , 进行 了 紧急 加 固措施 , 5 1 0r 高程 环形 布置 1 在 6 . l f 8根混
凝土灌 注桩 , 桩长 4r, l桩径 3 0m 环形 桩基 f o m,
身至 57 6r, 7. l高度 1 . I 架 以 7根 钢 筋 混 f 5 1I。框 T
凝 土柱 组成 , 以横梁 连 接 , 截 面尺 寸 为 5 0 mm 柱 0
X 0 m 。 4 0m
液性指 数 I=O 1; 端 土 的极 限端 阻力 标 准值 L . 6桩 口 =10k a桩周土的极 限侧 阻力标 准值 6 P ,
工程下 马 时 , 已经 完 成 了泄 洪 洞 和 放水 塔 的 浇注 工程 。1 6 9 9年水 库复 工后 , 滞 洪水库 为 蓄水 调 变 节水 库 , 防洪 标准 按 1 0年 一 遇洪 水设 计 ,0 0 5 0年

本 次 改造设计 , 为改善 检修 条件 , 检修平 台 将
设在 5 0 5 f高程 处 ,7 . 0m 高 程上 布设 闸 7 . 0r l 57 6

3 0
3 1 2 钢 筋 混凝 土塔 筒方 案 ..
第4 期
孙 蕾 宝 峡 区 邑 水 除 加 工 放 塔加 设 铁 鸡 灌 信 沟 库 险 固 程 水 高计
。 !
承 台顶 5 2 5m 以 C 5钢 筋 混 凝 土 框 架 加 高 塔 6. 2
放 水塔加高 桩基 位于 坝体 填 土 中。根 据地 质 资料 : 体填 土 为 粉 质粘 土 , 硬 塑~ 可 塑状 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坝 呈

浅议宝鸡峡兴平灌区农灌节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宝鸡峡兴平灌区农灌节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宝 鸡 峡兴 平灌 区位于 陕西 关 中 中部 , 承担 着 杨 凌 、 武功 、 乾县、 兴平 、 礼泉 、 咸 阳秦都 六 县 ( 市) 的农 田灌 溉 任 务 。灌 区 设 施 面积 7 7 . 6 6万亩 , 有效 面 积 7 5 . 8 9万 亩 , 现有 南 、 北 干 渠 2条 , 支渠 1 9条 ( 实 际用 于 灌 溉 的 支 渠 有 9条 ) , 干、 支退 3 条, 斗渠 4 3 4条 。灌 区 自开 灌 以 来 , 对 当地 的 农 业 生 产 做 出 了巨大 贡献 , 特 别 是 改 变 了 渭 北 旱 塬 靠 天 吃 饭 的历 史 , 是 陕 西 重要 的粮 油 果 菜 基 地 。但 自九 十 年 代 以后 , 渭河水锐减 , 灌 溉水 源有 限 。另 一 方 面 , 灌区渠道输水损失大 , 灌 溉 方 式 粗放, 灌 溉水 的 利用 率 和 利 用 效 益 较 低 , 整 个 兴 平 灌 区灌 溉 水利 用 系数 只 有 0 . 4 2 , 而 西方 发 达 国家 则 达 到 0 . 8 0, 提 高 宝 鸡 峡兴 平灌 区的农 田灌 溉 节水 任务 艰 巨 。
2 0 1 3年 7月
地 下水
Gr o un d wme r
J u 1 . , 2 01 3
Vo 1 . 3 5 NO.4
第3 5卷
第 4期
浅 议 宝 鸡 峡 兴 平 灌 区农 灌 节 水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对 策
陕 西 兴平 7 1 3 1 0 0 )
[ 关键词] 节 水灌 溉 ; 存 在 问题 ; 对策 [ 中图 分类 号 ] ¥ 2 7 4 . 3 [ 文 献标 识 码 ] B [ 文章编 号 】 1 0 0 4—1 1 8 4 ( 2 0 1 3 ) 0 4—0 1 5 3—0 2 工, 水利 工程 投 劳结构 发生 很 大变 化 , 组 织 难 度 明显 加 大 , 末 级 渠 系处 于无人 维护 的状 况 , 同时 田问 工 程 存 在 重 建 设 , 轻 管 理 的现象 , 在 已经 进 行 了末 级 渠 系 改 造 的 地 方 , 有 的 渠 道 还 未 使 用 就 已被 破 坏 。 1 . 1 . 3 渠 道 配 套 工 程 设 施 不 全 兴平 灌 区的灌 溉管 理存 在 的 突出 问题 是大 部分 支 渠不 能 实行 流量包段 , 进 而 不 能 实行 断面 结 算 。对支 渠 进 行 流 量 包 段、 断 面结算是提高 灌溉 水平 的一个 重要 环 节 , 但是 兴 平灌 区 的支 渠 由于客 观条件不 能流量包段 的支 渠就达 4条 , 原 因有 : 1 ) 量 水 设 施 破 损 无 法 应 用 。 兴 平 灌 区 用 于 灌 溉 的 9 个 支渠 , 因 为 渠 道 量 水 设 施 损 坏 不 能 流 量 包 段 的 支 渠 有 2条 , 水 管单位 的查水 落量 主要 靠职 工 逐个 查 斗 进行 , 不 但 加 大 了 职工 的工作 强度 , 由于 部 分 斗 渠 没有 量水 设 施 , 引水 结 量 时 不但 矛盾 多 , 并 且使 水 管单位 的水量 对 口率一 直 未 能 有所 改 善。 2 ) 渠 道 淤 积 严 重 影 响 量 水 设 施 的 精 度 。 由 于 长 期 引 用 高含 沙水 源 , 且 受 弯道 、 建 筑物 挂 淤等 影 响 , 兴 平 灌 区 从北 干 到支 渠 , 普 遍存 在 淤 积 状况 , 这不 但 导致 渠 道 输 水 能力 逐 年 下降, 险情 此起 彼 伏 , 而且 对 原 有 的量 水 设 施 的量 水 精 度 造 成 了一定 的影 响 。有 的支渠 由于淤 积 严 重 , 渠 道 比降 发生 了 改变 , 渠道 间 的量 水堰 失去 了标 准 而 无 法 使 用 , 用 水 期 间 只 能逐 斗查 水落 量 。 3 ) 由于 多种原 因 , 渠 道 比降 不配 套 , 量水 设 施 失 去作 用 。 南市 站 的东一 支渠 , 由上 游 的 自流渠 道 与 下流 的抽 水渠 道 连 接而 成 , 由于上 下 游渠 道 比降 不 配 套 而 无 法 流 量 包 段 ; 贞 元 站 的总六 支 , 由于 一二 段 渠 道 没 有 同步 改 造 , 渠 道 比降 发 生 改变 , 段 际 量水 堰失 效不起 作用 。 1 . 2 灌溉 管理 落后 由于灌 溉 效益 下滑 , 严 重影 响 到灌 区 的正 常维 护运 行 与 供 水质 量 。宝鸡 峡 灌 区实 行 的是 由管 理 局 、 总站、 管 理 站 专 管 机构 和管 理 段 、 斗 等 群 管 机 构 等 共 同管 理 , 近 年 来 农 灌 用 水 效益 逐年 下 滑 , 不但 对工 程 的维 护力 不 从 心 , 对人 的管 理 , 特 别是 对段 斗 干部 的管理 上也 有 些无 能为 力 , 一些 行 之 有 效 的管理 制度 、 灌溉 措 施 等 失 去 了作 用 , 由于 管 理 引 起 的水 量 亏 损 占 了 一 定 的 比例 。 1 . 3 农 灌 技 术 粗 放

全国及世界大型灌区

全国及世界大型灌区

全国及世界大型灌区大型灌区是指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的灌区。

灌区的分级标准:30万亩及30万亩以上的为大型灌区;30万亩以下1万亩以上的为中型灌区;1万亩以下的为小型灌区。

目前,我国有大型灌区402处、中型灌区5200多处、小型灌区l000多万处。

根据水利部《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水规计[2001]514号批复)和《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一五"规划报告》(发改农经[2008]145号批复)统计,全国规划灌溉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共434处,总规划灌溉面积为3.00亿亩,截止到2005年底有效灌溉面积2.46亿亩,灌溉用水量约1500亿立方米。

大型灌区灌溉面积在2000万亩以上的有新疆(含兵团)、山东、河南、湖北四省(区);灌溉面积在1000,2000万亩之间的有四川、内蒙古、安徽、江苏、河北、陕西六省(区)。

大型灌区灌溉面积占所在省(区、市)耕地面积的比例最大的是新疆(含兵团),为69%;大型灌区灌溉面积占所在省(区、市)耕地面积的比例在20%-33%之间的宁夏、山东、湖北、北京、上海。

在全国434处大型灌区中,规划灌溉面积30万亩至50万亩的灌区有258处,总灌溉面积为9062万亩,占全国大型灌区灌溉面积的31%,现状灌溉面积7078万亩,占全国大型灌区的30%;规划灌溉面积50万亩至150万亩的大(?)型灌区有114处,总灌溉面积为9383万亩,占全国大型灌区的33%,现状灌溉面积7306万亩,占全国大型灌区的31%;规划灌溉面积15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有30处,总灌溉面积为10352万亩,占全国大型灌区的36%,现状灌溉面积为9325万亩,占全国大型灌区的39%。

其中规划灌溉面积大于500万亩的特大型灌区有6处,分别为四川都江堰灌区(1134万亩)、安徽淠史杭灌区(1000万亩)、内蒙古河套灌区(860万亩)、新疆叶尔羌河灌区(558万亩)、山东位山灌区(508万亩)和宁夏青铜峡灌区(506万亩)。

宝鸡峡灌区王家崖水库排砂减淤方案初探

宝鸡峡灌区王家崖水库排砂减淤方案初探

宝鸡峡灌区王家崖水库排砂减淤方案初探马艳【摘要】The author analysed the sediment situation of Wangjiaya reservoir, and concluded that the reason of sediment resulted from little attention paid on the primary design, and there was no sediment releasing tunnel with large capacity, making some new technologies cannot be implemented, so that the reservoir has been flooded and deposited. Finally, som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lowering the limit of water-sediment storage, implementing the work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constructing sediment releasing tunnel, so as to divert flood and reduce sediment in the reservoir.%对王家崖水库泥砂淤积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该水库淤积的主要原因是在最初设计中没有足够重视防淤排砂,没有修建有足够排量的排砂洞,使得一些水力排砂新技术得不到实施,水库长期蓄洪排清。

提出了“防治并举,综合治理,立足目前,设想长远”的治理思路,得出了用降低蓄库水砂限,开展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方法减少泥砂入库。

修建排砂洞,彻底排除水库运行41年淤积的泥砂,是实现水库“蓄清排浑、水砂同时调节、冲淤平衡”的水库良性运行方式。

勇立潮头扬劲帆栉风沐雨铸辉煌

勇立潮头扬劲帆栉风沐雨铸辉煌

勇立潮头扬劲帆栉风沐雨铸辉煌
白鹏翔
【期刊名称】《陕西水利》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 一rn宝鸡峡引渭灌区是1937年修建的渭惠渠灌区、1958年建成的渭高抽灌区和1971年建成的宝鸡峡引渭灌区合并而成的,灌溉着宝鸡、杨凌、咸阳和西安4市(区)14个县(市、区)、97个乡镇的近300万亩农田.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白鹏翔
【作者单位】宝鸡峡引渭灌溉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安全发展破风浪勇立潮头扬劲帆——江苏盘固水泥集团以安全促发展侧记 [J], 张继华
2.风正帆扬擎旗人勇立潮头公仆情——记荣获“第二届河东区一心为民好公仆”称号的天津市工商河东分局局长高吉胜 [J], 东商;王晶
3.勇立潮头扬劲帆浓墨重彩绘蓝图中科大洋第八届DDMN盛大召开 [J],
4.风正帆扬正当时勇立潮头竞风流——新疆兵团农七师供销棉麻总公司改革发展纪略 [J], 孟庆忠
5.勇立潮头劲帆鼓——伊春市国土资源局风采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工程有:
渠首枢纽由拦河坝、引水洞、沉沙槽、进水闸和冲刷闸组成。拦河坝为重力式砌石溢流坝,坝
高27米,长120米,标高615米,基宽53米,坝面以1:0.75斜度伸至基岩,并在北坝段设置16.75米长
立方米每秒,干渠长12.8公里,南支渠长6.2公里,北支渠长13.4公里,分别于金铁寨与晁庄退入第
二渠,灌溉武功、兴平2县农田。
(三)渠系建筑物
漆水河渡槽为总干渠(第一渠)跨越漆水河的关键工程,槽体系排架式混凝土结构,矩形槽身,
长72米,宽6.1米,过水能力30立方米每秒。排柱均衡鼎立,平均高10米,共9跨,每跨8米,设伸缩
渠首枢纽位于眉县城西北约2公里处,在渭河上筑坝引水。拦河坝由滚水坝与土坝组成,全长
1050米。滚水坝位于左端,坝顶高程471.7米,长450米,高3.2米,顶宽2米,基础以4米钢板桩截渗,
坝体为混凝土浇筑,花岗石料砌面。设计洪水流量5000立方米每秒。土坝在滚水坝右端与南岸相接,
长600米,平均高8米,顶宽10米,心墙用1∶1∶6水泥、白灰、沙石混凝土筑成,坝身用顽石护面;
4.5米、坝高8米的新土坝,并对迎水面用片石砌护。1956年~1957年,进水闸由6孔扩至12孔,引水
流量由30立方米每秒增至45立方米每秒;冲刷闸由2孔扩至5孔,泄水流量增至120立方米每秒。1965
年滚水坝体由3.2米加高到3.7米。
(二)渠道布置
渭惠渠渠道以修建顺序分别为第一、二、三、四、五、六渠。
宝鸡峡引渭灌区(简称宝鸡峡灌区),是在宝鸡峡引渭工程建成后,于1975年与渭惠渠灌区合并
而成的全省最大灌区,位于关中西部渭河以北渭北高原腹地,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平均宽14公里,
海拔高程400米~600米。宝鸡峡灌区由宝鸡峡引渭工程、渭惠渠工程和渭惠渠高原抽水灌溉工程(简
称渭高抽)三大部分组成,从宝鸡县林家村和眉县魏家堡两处筑坝引渭水,是个独具特色的双渠首引
建。1958年5月完成工程初步设计与施工、管理方案,并专门成立工程处,按条块结合的原则划分4个
工区分段进行,至1959年4月全部建成通水,当年春灌6300亩,夏灌10万亩,26万亩次。8月5日《陕
西日报》以“渭水上高原,旱地变水田,渭高抽工程初见成效”为题专门报导。
高干渠工程由渭惠渠第一渠16.9公里处设闸引水,北穿陇海铁路,沿原边东行,跨越漆水河,经
“先原边、后原上,先重点、后一般,先干渠、后配套”的原则进行会战,在兵团之间,班、连、营
之间开展比、学、赶、帮劳动竞赛,最高日上劳达20万人以上。1971年7月15日,在宝鸡峡渠首举行
了隆重的竣工通水典礼,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瑞山在大会上讲话,盛赞全体
建设者的丰功伟绩。在数百里的渠岸上,站满了扶老携幼、喜笑颜开,迎接幸福水的广大群众。
第二阶段为1969年3月工程复工至1971年7月建成通水。1968年11月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成立宝鸡峡
引渭工程指挥部,先后担任总指挥的有吕祖尧、郎冲,副总指挥有鱼振东、崔玉亭、张鹤等,成员为
有关市、县及省级有关部门的领导。指挥部下设18个工区,以县为单位组建兵团,组织10万民工,采
取分段大包干的办法,陕西省水电厅99名技术干部分派到兵团和重点工程单位负责技术质量,按照
3市、13个县(区)农田170万亩,其中自流灌溉149.7万亩,抽水灌溉20.3万亩。
早在民国时期,李仪祉等水利专家就有在宝鸡峡筑坝、建库的设想,民国24年(1935)1月26日,
国际联盟水利专家组赴宝鸡峡考察拟建的渭河水库工程。新中国成立以后,1958年再次把宝鸡峡引渭
工程列为重点。
(一)规划设计
长31.1公里,渠道比降1/2500,设计流量5.45立方米每秒,灌溉武功、兴平2县农田。
第三渠自金铁寨分水闸东行,经桑镇、兴平、西吴,至咸阳城西入渭,共长40.09公里,渠底宽
4.5米,渠道比降1/2500,设计流量11.6立方米每秒,灌溉兴平、咸阳2县农田。
第四渠自第三渠周村分水闸起,向东南经三渠村、庄子头、岳阜村,至田阜村东入渭,共长
惠渠第一、三渠改为南干渠,长76.19公里,第二、四、五、六渠分别改为南一、二、三、四支渠,
共长89公里,斗渠219条,共长438公里;原上高干渠改为北干渠,所辖4个抽水灌区的支渠和支分渠,
分别定名为扶一、二、三支渠、武一、二、三、四、五支渠、兴一、二、三、四、五支渠和咸一、二、
三、四、五、六、七、八支渠,高于渠的两条支渠改为南支渠和北支渠。1962~1974年,管理局不断
缝两道,用紫铜板止水。
漆水河退水闸在漆水河渡槽上游建退水闸1孔,渠闸2孔,各宽4米,高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质平板式闸门。退水闸上游建泄水虹吸管1座,3孔,各宽1米,在渠水位升至2.1米或降至1.7米时,
可以自动泄水与停泄。
渠桥、斗门干支渠共建渠桥154座,斗门137座,跌水40余座,分水闸7座。各类建筑物尤以桥、
水灌区。
一、渭惠渠
渭惠渠是继泾惠渠建成之后“关中八惠”中的第二个较大工程。民国22年(1933)由黄河水利委
员会设导渭工程处,勘定眉县魏家堡渭河大坝基址,工款由省主席邵力子商由西安银行团贷款150万
元,以长安县营业税和泾惠渠水费为担保。于民国24年(1935)春设渭惠渠工程处,李仪祉兼任处长,
着手兴工,计划灌溉眉县、扶风、武功、兴平、咸阳5县农田60万亩。全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民
国24年(1935)4月至民国25年(1936)12月,主要完成上段渠首枢纽、漆水河渡槽、引水干渠等工
程,可灌田17万亩;第二期民国26年(1937)12月全部完成,主要完成下段干支斗渠及分水闸等工程,
可灌田43万亩,共60万亩。经民国29年(1940)清丈队清丈,实际注册为57.6万亩。
(一)渠首枢纽
1968年再次进行原边渠道复测定线和修改设计,提出了改进方案,同时还对千河、信邑沟、大北沟、
泔河4座渠库结合工程的库坝、高程、防渗、过水等作了补充修改。一期工程存在边规划、边设计、
边施工的缺陷,一期工程停工之后,1962年5月~1965年底又进行技术补课,1966年4月,重新提出
《设计任务书》。由于技术基础工作扎实,科技人员精心,实际效果较好,荣获1981年度的奉献精神。经过3年多的艰苦奋战,至1962
年春工程暂停时,国家投资6570万元,共计完成土方量3378万立方米,砌石13.3万立方米,混凝土
5.1万立方米。渠首大坝、原边渠道与隧洞、金陵河渡槽、湋水倒虹、4座渠库大坝等重点工程,已分
别完成大部或全部,完成土石方约占全部工程量的40%。
武功、兴平、咸阳,至泾阳县上狼沟入泾河,全长105公里,渠底宽度由上而下分别为6.5米~2.5米,
设计流量25.3立方米每秒。沿途经过180多条沟道和400多孔窑洞,险工隐患较多,试水期间发生决
口186次。重点建筑物有漆水河倒虹和红雁沟渡槽,倒虹为双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径2.4米,长度
310米,水头31米;渡槽为拱形石结构,长45米,高16.5米。
第一渠(即总干渠)自眉县魏家堡起,经常兴、绛帐,至武功金铁寨分水闸,共长53公里,分上
下两段:上段长40公里,渠底宽9米~7.4米,渠深3米,渠道比降1/1000~1/2500,设计流量30立
方米每秒;下段长13公里,渠底宽7.4米,设计流量25立方米每秒,灌溉眉县、扶风、武功3县农田。
第二渠自金铁寨分水闸起,北穿陇海铁路,东行经马嵬、板桥、兴平、高店至西吴人第三渠,共
(三)重点工程
宝鸡峡渠线穿山跨河,越沟过险,绕坡上原,工程复杂艰巨。至工程全部建成,累计开挖土石方
8400万立方米,砌石38.6万立方米,浇注混凝土60多万立方米,耗用水泥14万吨,钢材4776吨,投入
工日73069万个,征用土地32764亩,安置移民3687户(补偿费513.43万元),国家投资1.7亿元。其
因河主流南倒,又于土坝以上沿河右岸建挑水坝5座。进水闸、冲刷闸、排洪闸建于滚水坝之北的渭
河左岸,钢筋混凝土结构。进水闸6孔,总宽度16米,各孔间距0.8米,每孔净宽2米,高2米,钢质平
板闸门,设计总引水流量30立方米每秒。冲刷闸2孔,每孔宽2米,高2.5米,闸底低于进水闸底0.5米,
闸墩高7米,上筑平台,安装丝杠平板闸门人力启闭机8台。排洪闸设于进水闸以下5公里的渠道右岸,
秒,最高单机扬程57米,多级扬程73.7米。工程总投资为139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20万元,地方和
群众投资579万元。
1959年,渭惠渠统管渭高抽后,灌区设施灌溉面积扩至153万亩,并按原下(渭惠渠)和原上
(渭高抽)两大系统,对新老渠系重新进行命名。渭高抽分水闸以上为总干渠,长16.9公里;原下渭
渠内设节制闸2孔,钢质扇形闸门。民国26年(1937)、33年(1944)两次大洪水,冲毁部分工程,
第一次简易修复,第二次经一年多时间改建始恢复正常。
1949年后对渠首枢纽工程进行多次维修加固、更新改善。1951年在大坝下游渭河北岸修建丁坝20
座,1955年又在渭河南岸增修丁坝9座。1954年土坝被洪水冲毁,即在下游处另建一座长600米、顶宽
渭高抽灌区共有支渠24条、长278公里,退水渠9条、长30公里、斗渠570条、长850公里,各类建
筑物5520座。灌溉面积96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18.4万亩,香里、段家湾、板桥、帝王4个抽水灌
区抽灌面积77.6万亩。灌区共建抽水站17处,安装抽水机组52台,装机容量1.27万千瓦,高压输电线
路长80余公里,管径1米的抽水管道长3720米。最大电动机为625千瓦,最大出水流量为1.56立方米每
闸、跌水质量为佳,不少工程至今仍很坚固。
二、渭惠渠高原抽水灌溉工程(简称渭高抽)
渭高抽是由省地配合而建的全省最早最大的抽水上原工程,设计灌溉扶风、武功、兴平、咸阳、
礼泉、泾阳、高陵7县(市)的黄土台原及三级阶地农田96万亩。1957年省人民委员会成立以省水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