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习题册答案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 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3. 国民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单项选择题
1.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A. 居民消费支出 B. 政府转移支付 C. 政府税收 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
2. 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NI)的有( )。
A. 政府转移支付 B. 工资 C. 资本折旧 D. 间接税
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 )。
A. 收入与增长分析 B. 收入与就业分析
C. 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 D. 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
4. 下列产品中能够计入当年GDP的有( )。
A.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 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
C. 家务劳动 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
5. 属于GD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DP的有)( )。
A. 政府转移支付 B. 企业转移支付 C. 间接税 D. 直接税
6. 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
A. 间接税 B. 折旧 C. 直接税 D. 净出口
7.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不包括如下哪个变量( )。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净值 C. 政府税收 D. 个人收入
8. 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 )。
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 B. 公司税前利润
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D. 资本折旧
9. 已知C=6亿,I=1亿,间接税=1亿,g=1.5 亿,X=2 亿, M=1.8亿,则( )。
A. NNP=8.7亿 B. GDP=7.7 亿 C. GNP=8.7亿 D. NNP=5亿
10. 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 )。
A. GDP=C+I+G+(X-M) B. GDP=C+S+G+(X-M)
C. GDP=C+I+T+(X-M) D. GDP=C+S+T+(M-X)
11. 以下可以计入GDP的有(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B. 居民购买粮食
C. 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购买办公用品
12. 用收入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
A. 政府转移支付 B. 间接税 C. 政府投资兴建一所学校 D. 企业投资
13.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
A. 政府转移支出 B. 折旧 C. 企业投资 D. 间接税
14. NI包括的项目有( )。
A. 利润 B. 间接税 C. 折旧 D. 企业转移支出
15. 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 )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6. 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 建造一座住宅
C. 企业购买一台

计算机 D. 以上都是
17. 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政府订购一笔军火 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工资
18. 在统计学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项有影响。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净值
C. 国民收入 D. 个人收入
19. 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购买 C.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D. 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20. 下列各项应计入GDP的是(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 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三、判断题
1.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 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 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5. 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 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 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8.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10.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DP中。
四、计算题
1.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2.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余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出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设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多少?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3. 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

字是200,消费是800,贸易赤字是100。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4.根据一国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收入。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2.西方国民收入有哪几种核算方法?
3.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论述题
1.试述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稅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变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3.现有的以GDP为核心的核算方法有何缺陷?应如何予以弥补?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消费函数 2. 储蓄函数 3. 投资乘数 4. 平衡预算乘数
5. 平均消费倾向 6. 边际消费倾向
二、单项选择题
1.若MPC=0.6,则I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 )。
A. 40万 B. 60万 C. 150万 D. 250万
2.根据消费函数,决定消费的因素是( )。
A. 收入 B. 价格 C. 边际消费倾向 D. 偏好
3.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
A. 消费减少 B. 储蓄减少 C. 消费增加 D. 储蓄增加
4.若MPC=0.2,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 )。
A. 5 B. -0.25 C. -4 D. 2
5.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之间的关系是( )。
A. Kg<Ktr B. Kg = Ktr C. Kg>Ktr D. 不确定
6. 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 )。
A. 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 B. 与边际消费倾向反方向变动
C. 与边际储蓄倾向同方向变动 D. 与边际储蓄倾向反方向变动
7. 当消费函数为C=α+βy时,则APC( )。
A. 大于MPC B. 小于MPC C. 等于MPC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 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说明( )。
A. 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 B. 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
C.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 D. 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
9. 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4/5,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 )。
A. 不变 B. 增加200万元 C. 增加100万元 D. 减少100万元
10. 当消费者储蓄增加而消费不变时( )。
A. GDP下降,S增加 B. GDP下降,S不变
C. GDP和S都减少

D. GDP不变,S减少
11.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 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 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12.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
A.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 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 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13. 消费者储蓄增多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
A. 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 B. 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
C. GDP和储蓄S都将下降 D. GDP不变,但储蓄S下降
14. GDP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DP水平的关系是( )。
A. 两者完全等同
B. 除了特殊的失衡状态,GDP均衡水平通常就意味着充分就业时的GDP水平
C. GDP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GDP的水平
D. GDP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的GDP水平
15. 下列( )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A. 自发性支出增加 B. 自发性税收下降
C. 自发性转移支付增加 D. 净税收增加
16. 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两者之和( )。
A. 大于1 B. 小于1 C. 永远等于1 D. 永远不等于1
17. 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
A. 边际消费倾向为0.8 B. 边际消费倾向为0.75
C. 边际消费倾向为0.5 D. 边际消费倾向为0.4
18. 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以上均有可能,不能确定
19. 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 )。
A. 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 B. 支出乘数增大,净税收乘数变小
C. 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变小 D. 支出乘数变小,而净税收乘数变大
20. 如果由于投资支出下降而导致GDP下降,可预期( )。
A. 消费和储蓄将上升 B. 消费和储蓄将下降
C. 消费将下降,但储蓄将上升 D. 消费将上升,但储蓄将下降
三、判断题
1. 凯恩斯定律是指市场不能完全出清。
2. 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3.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公式为y=c+i 其中c,i是指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
4.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条件为I=S,它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5. 消费函数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多。
6. 随着收入

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MPC递减,而平均消费倾向APC递增,且APC>MPC。
7.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8. 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果。
9. 消费曲线具有正斜率,但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
10. 定量税时,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为y =(α+ I + g-βt)/(1-β)。
四、计算题
1. 若自发投资量从600亿元增加到700亿元,则均衡的国民收入从8000亿元增加到8500亿元。求:投资乘数。
2. 政府增加转移支付200亿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国民收入将增加多少?
3. 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五、简答题
1. 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那些限制?
2. 写出两部门下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并说明其含义。
3.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总需求时只计算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六、论述题
1. 试述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主要内容。
2. 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约的悖论”?试解释。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名词解释
1. 资本边际效率 2. 凯恩斯陷阱 3. IS 曲线 4. LM 曲线 5.货币的需求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支出增加1美元将( )。
A.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下移动1美元 B.使IS曲线向右移动1美元/(1—MPC)
C.移动LM曲线 D.以上都对
2.税收的减少将( )。
A.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并使IS曲线向左移动
B.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并使IS曲线向右移动
C.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下移动并使IS曲线向左移动
D.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下移动并使IS曲线向右移动
3. 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得很敏感,那么( )。
A.IS曲线将变得更平坦 B.IS曲线将变得更陡峭
C.LM曲线将变得更陡峭 D.LM曲线将变得更平坦
4. 较小的边际消费倾向导致( )。
A.较陡的计划支出曲线 B.较小的政府支出乘数
C.较平的IS曲线 D.以上都对
5. 下面关于LM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LM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是在收入水平给定的条件下画出的
B.LM曲线向下倾斜,并且价格的增加将使其向上移动
C.LM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是在实际货币供给给定的条件下画出的
D.沿着LM曲线,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
6. 货币供给的增加( )。
A.将使LM曲线向左上移动 B.将使LM曲线向右下移动
C.将使IS曲线向右上移动 D.将使IS曲线向左下移动
7. 如果

货币需求对收入水平不敏感,那么( )。
A.当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不会移动很多
B.为抵消收入变化而导致的货币需求增加,只需利息率发生很小的变化
C.LM曲线相对较平坦
D.以上都对
8. 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 )。
A.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
B.实际货币供给等于实际货币需求
C.y值和r值同时满足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
D.以上都对
9. 引起LM曲线向左方移动的原因是( )。
A.物价水平不变,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
B.物价水平不变,中央银行提高要求的准备率
C.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D.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没有任何变动,但物价水平下降
10. IS曲线表示:( )。
A.收入>支出均衡 B. 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
C.储蓄>投资 D.以上都对
11. IS曲线右方各点代表了( )。
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总支出大于均衡时要求的水平
C.总支出小于均衡时要求的水平 D.计划的总支出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12.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30亿元,会使IS曲线( )。
A.右移30亿元 B.左移3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3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30亿元
13. 在商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为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3.5万亿元,自发支出为1.6万亿元,引致支出为1.9万亿元。如果利率下降到4%,引致支出不变,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3.7万亿元,自发支出为( )。
A.1.9万亿元 B.1.8万亿元 C.2.1万亿元 D.1.6万亿元
14. 如果实际收入提高,同时由于政府支出增加而导致利息率下降,那么( )。
A.IS曲线—定垂直 B.LM曲线一定垂直
C.美联储必定同时增加了货币供给 D.美联储必定同时减少了货币供给
15. 如果美联储减少货币供给,增加税收( )。
A.利息率将必定提高 B.利息率将必定下降
C.收入的均衡水平将必定提高 D.收入的均衡水平将必定下降
16. 如果( ),IS曲线将向右移动。
A.消费者对经济的信心增强
B.公司对经济更加乐观并决定在每个利息率水平都增加投资
C.政府将增加转移支付
D.以上都对
17. 如果人们在每个利息率水平,突然希望增加货币持有,( )。
A.货币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 B.LM曲线将向左上移动
C.实际收入将减少 D.以上都对
18. 如果人们工资增加, 则增加的将是( )。
A. 货币的交易需求 B.货币的预防需求

C. 货币的投机需求 D.上述三方面需求中任何一种
19. 当利率变得很低时, 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
A. 变的很小 B. 变的很大
C. 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D. 不发生变化
20.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 投资小于储蓄, 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 投资大于储蓄, 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三、判断题
1.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2.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3. 投资增加,IS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4. 消费增加,IS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5. LM 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6.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7. 货币供给增加,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8. 自发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9. 一般来说,位于IS曲线右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10. 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减少。
四、计算题
1. 若货币交易需求为L1=0.20y,货币投机性需求L2=2000-500r。
(1) 写出货币总需求函数;
(2) 当利率r=6,收入y=10000亿美元时,货币需求量为多少?
(3) 若货币供给Ms=2500亿美元,收入y=6000亿美元时,可满足投机性需求的货币是多少?
(4) 当收入y=10000亿美元,货币供给Ms=2500亿美元时,货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为多少?
2. 已知:Md/P=0.3y+100-15r, Ms=1000, P=1, 求当Ms增加到1090时,LM曲线移动多少?
3. 已知: C=100+0.7(y-T), I=900-25r, G=100, T=100, Md/P=0.2y+100-50r, Ms=500, P=1, 求均衡的y和r。
4. 假定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 0.8(1–t)Y, 税率为t= 0.25, 投资函数为I= 900–50r, 政府购买G = 800, 货币需求为L= 0.25y–62.5r, 实际货币供给为500。
试求:(1)IS曲线;(2)LM曲线;(3)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五、简答题
1.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2. 什么叫“流动性陷阱”?
3.简述IS—LM模型。
4.运用IS—LM模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失衡的调整过程。
六、论述题
运用IS—LM模型分析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
一、名词解释
1. 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 3. 挤出效应 4. 自动稳定器 5. 公开市场业务
二、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
A.通货膨胀率为零,经济加速增长
B.稳定通货,减少失业,保持经济稳定的增长
C.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率为零
D.充分就业,实际工资的上升率等于或超过通货膨胀率
2.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 )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3.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相关
4.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5.在经济衰退时期,如果政府不加干预的话,( )。
A.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 B.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
C.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 D.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
6.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7.“挤出效应”发生于( )。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较少
8.下列( )的情况不会增加预算赤字。
A.政府债务的利息增加 B.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增加
C.政府转移支付增加 D.间接税增加
9.下列( )的财政政策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有最大增长。
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
B.政府购买增加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
C.税收减少50亿元
D.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其中3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弥补
10.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
A.LM平缓而IS陡峭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 D.LM陡峭而IS平缓
11.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12.商业银行的储备如果低于法定储备,它将( )。
A.发行股票以筹措资金 B.增加贷款以增加资产
C.提高利率以吸引存款 D.收回部分贷款
13.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
A.提

高贴现率 B.增加货币供给
C.降低法定准备率 D.中央银行增加购买政府债券
14.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15.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贴现率提高,则( )。
A.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会增加 B.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会减少
C.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仍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16.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手段是( )。
A.降低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 B.降低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
C.公开市场业务买入国债 D.向商业银行卖出国债
17.财政部向( )出售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会增加。
A.居民 B.企业 C.商业银行 D.中央银行
18.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通货膨胀压力太大,其紧缩政策为( )。
A.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 B.迫使财政部购买更多的政府债券
C.在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 D.降低法定准备率
19.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
A.LM陡峭,IS也陡峭 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 D.LM平缓而IS陡峭
20.下列( )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平缓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 D.LM和IS一样平缓
三、判断题
1. 转移支付增加1元对总需求的影响总是与政府支出增加1元相同的。
2.自动稳定器不能完全抵消经济的不稳定。
3.在萧条时为取得年度预算的平衡,政府必须降低税率。
4.通货膨胀缺口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加以解决。
5.失业保险制度如果能根据国民收入变化及时地调整失业人口的消费水平,那么对经济就具有内在稳定作用。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公债的负担在通胀时期比萧条时期更重。
7.准备金要求的提高是为了增加银行的贷款量。
8.提高贴现率可以刺激银行增加贷款。
9.中央银行可以强令货币供给紧缩,但不能强令其扩张。
10.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降低利率,那么,它就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
11.如果利率水平处在流动性陷阱区域,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12.改变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货币工具。
13.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提高法定准备率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对信贷规模的影响是相同的。
14.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商业银行准备金而不是活期存款规模。
15.当LM平缓而IS垂直时

,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四、计算题
1.假使LM方程为y=500美元+25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100美元)。
(1)计算:1)当IS为y=950美元-50r,(消费C=40美元+0.8Yd,投资I=140美元-10r,税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和2)当IS为y=800美元-25r,(消费C=40美元+0.8Yd,投资I=110美元-5r,税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情况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说明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情况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2.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美元,C=90美元+0.8Yd,t=50美元,I=140美元-5r,g=50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3.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4r,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消费为c=100亿美元+0.8y,投资i=150亿美元。
(1)求IS和LM方程,画出图形;
(2)求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
(3)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收入、利率、投资和消费有什么变化?
(4)为什么货币供给增加后收入不变而利率下降?
4.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仍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3.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器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4.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5.什么是公开市场操作?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优点?
6.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才能做到这一点?
六、论述题
1.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2)货币存量不变。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
2.试分析在税收不变,用借款弥补赤字的情况下,政府开支增加对经济的影响。





第十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名词解释
1.总需求 2.总需求函数 3.宏观生产函数 4.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5

.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6.古典总供给曲线 7.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8.常规总供给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有
2.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3.当(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比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大
4.总需求曲线( )。
A.当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减少时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
5.总需求是( )。
A.对所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加上进口需求
B.对所有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C.对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D.家庭和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和
6.总需求曲线是( )。
A.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一条垂直线
C.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D.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条曲线,但也可能是一条垂直线
7.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
A.使IS曲线向左移动 B.使IS曲线向右移动
C.对IS曲线无影响 D.与投资增加对IS曲线的影响一致
8.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有影响
9.与上题中的假设相同,若增加10%的名义货币供给,将( )。
A.对价格水平没有影响 B.提高利率水平
C.增加名义工资10%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
10.与第8题中的假设相同,若政府支出增加,则( )。
A.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利率水平上升,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D.对利率水平和实际货币供给均无影响
11.总供给通常是指( )。
A.所有生产厂商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
B.所有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购买量之和
C.所有生产厂商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总产出量
D.政府能够让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数量
12.总供给曲线是( )。
A.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B.一条垂直线或向

上倾斜的曲线
C. 一条垂直线或向下倾斜的曲线 D.始终向上倾斜的曲线
13.得出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条件假设是( ) 。
A.假定价格是不变的 B.假定生产函数是不变的
C.假定收入是不变的 D.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特别是货币工资是不变的
14.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 。
A. 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 B.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
C.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D.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15.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总供给曲线会移向( )。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16.当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成本中可变成本所占的份额下降时,总供给曲线移向( )。
A.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左方,价格水平增加,实际产出减少
D.右方,价格水平增加,实际产出减少
17.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
A.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B.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C.实际产出同比例增加 D.利率水平下降
18.如果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上升
19.与第18题中的假定相同,增加政府支出会提高( )。
A.产出和价格水平 B.均衡产出和实际工资
C.均衡产出和实际利率 D.以上都可能
20.与第18题中的假定相同,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增加( )。
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B.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C.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 D.劳动力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
三、判断题
1.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2.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的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
3.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增加,将会使总需求下降。
4.财政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货币政策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

位置。
5.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6.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7.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8.在AD一AS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
9.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
10.当经济达到长期均衡时,总产出等于充分就业产出,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四、计算题
1.如果总供给曲线为Ys=500,总需求曲线为Yd=600一50P,试求:
(1) 供求均衡点;
(2) 总需求上升10%之后新的供求均衡点。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函数为P=80—2y/3;总供给函数为古典学派总供给曲线形式,即可表示为y=yf=60, 求:
(1) 经济均衡时的价格水平;
(2) 如果保持价格水平不变,而总需求函数变动为P=100—2y/3,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五、简答题
1.说明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2.降低工资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有何影响?
3.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
试论述在何种情况下,AS曲线是水平的、垂直的或向右上斜的?政府政策对经济产出是否有效?





第十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名词解释
1.失业率 2.摩擦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周期性失业 5.自然失业率
6.自然就业率 7.潜在的GDP 8.奥肯定律 9.通货膨胀 10.通货紧缩
11.消费者价格指数 12.通货膨胀率 13.温和的通货膨胀 14.奔腾的通货膨胀
15.超级通货膨胀 16.平衡的通货膨胀 17.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18.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19.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20.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21.结构性通货膨胀 22.菲利普斯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
1.通货膨胀是( )。
A.货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货币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2.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可能是( )。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D.投资增加
3.通货膨胀会(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B.使国民收入下降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C.使国民收入提高或下降主要看产生这种通货膨胀的原因
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才会促进国民收入增长
4.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
A.通常用于

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都不是
5.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都不是
6.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是指( )。
A.收入普遍上升 B.收入普遍下降
C.收入结构变化 D.债权人收入上升
7.抑制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应该( )。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降低工资
C.解除托拉斯组织 D.减少税收
8.为减少经济中存在的失业,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增加失业保险金 D.增加货币供给量
9.面对通货膨胀,消费者合理的行为应该是( )。
A.保持原有的消费、储蓄比例 B.用掉全部储蓄以扩大消费支出
C.减少消费,扩大储蓄比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工资水平上涨幅度与消费的价格指数上涨不一样时会出现( )。
A.预期的通货膨胀 B.未预期的通货膨胀
C.平衡的通货膨胀 D.不平衡的通货膨胀
11.为了影响价格水平,政府所采取的限制工资增长和价格上升的政策是( )。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收入政策 D.银行政策
12.价格调整方程中,y*表示( )。
A.总需求量 B.总供给量
C.潜在的总产出量 D.以上都不对
13.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 )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A.进口增加 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出口减少 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14.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 )。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引起的
C.通货膨胀串与失业率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15.通常由总需求曲线的变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 )通胀,通常由总供给
曲线的变动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 )通胀。
A.成本推动型 非加速型 B.非加速型 需求拉动型
C.需求拉动型 成本推动型 D.非加速型 成本推动型
16.失业率是指( )。
A.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C.失

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D.以上均正确
17.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18.引起周期性失业的原因是( )。
A.工资刚性 B.总需求不足
C.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D.经济结构的调整
19.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在职工人 D. 离退休人员
20.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财政赤字
三、判断题
1.通货膨胀是日常用品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2.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3.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右移,使得在相对比较低的通货膨胀
水平上降低失业率更为容易。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工资价格指导或工资价格管制,能使通货膨胀率降低,
因此这个政策是成功的。
5.当出现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时,国家货币当局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抑制它。
6.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7.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它是恒定不变的。
8.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而且是无代价的。
9.一般来说,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
10.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急剧上涨,而以进口石油为原料的西方国
家的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上升,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四、计算题
1.如货币供给增加8%,实际产出增长7%,货币流通速度加快3%,通货膨胀率为多
少?
2.若价格水平在1984年为107.9,l 985年为l11.5,1986年为114.5,试求:
(1)1985年和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
(2)如果以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计算1987年
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3.已知:劳动力供给方程为:100+2W/P,劳动力需求方程为:200-8W/P。求解:
(1)均衡状态下的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
(2)假定劳动力需求有所下降,其方程变为:190-8W/P。问:均衡工资下降多少?就业减少多少?解释为什么工资下降的百分数要比就业下降的百分数大?
五、简答题
1. 简述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经济效应。
2.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分配产生哪些影响?
3.如何区分需求拉动

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4.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
5.弗里德曼的增广的(考虑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6.简述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损失。
六、论述题
试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第十九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一、简答题
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2.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3.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
4.性价格假定有什么重要性?
5.效率工资理论与工资粘性有什么关系?
二、论述题
说明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答案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 国民收入: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个人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个人可用
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D 5.A 6.B 7.C 8.D 9.C 10.A 11.D 12.B 13.C 14.A 15.A 16.D 17.B 18.D 19.D 20.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题
1. 答:
(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为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2. 答:
(1)A的价值增加为5000-3000=2000(美元)
B的价值增加为500-200=300(美元)
C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4000(美元)
合计价值增加为2000+300+4000=6300(美元)
(2)最终产品价值为2800+500+3000=6300(美元),式中2800、500、3000分别为A、B、C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
(3)国民收入为6300-500=5800(美元)。
3. 答:
(1)用S表示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100-3800=300(亿美元)
(2)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元)。

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
(3)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
4. 答:
(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折旧)就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2)从GDP=c + I + g + nx中可知nx =GD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DPI=NNP-T=4300-990=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DPI-C=3310-3000=310(亿美元)
五、简答题
1. 答: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理解时应注意: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个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2. 答: 核算GDP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是后两种方法。
3. 答: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有五个基本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1)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和
(2)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
(3)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 政府津贴
(4)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转移支付和红利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六、论述题
1. 答: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
(1)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

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GDP,即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GDP=C+I+G+(X-M)
① 消费支出(C):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则不包含在内。
② 投资支出(I):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用支出法计算GDP时的投资,指总投资即净投资加重置投资。
③ 政府购买支出(G):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
④ 净出口(X-M):指净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表示净出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只有净出口才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2)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用收入法核算GDP,就是用要素收入即企业成本核算GDP,用收入法核算GDP,除了要包括工资、利息和租金这些要素的报酬,还要包括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间接税、资本折旧。
① 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工资包括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这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利息是人们给政府所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的利息收入,但政府公债利息及消费信贷利息不包括在内。
②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③ 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④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或销售税、周转税。
⑤ 资本折旧。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也应计入GDP。
2. 答:
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

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 答:
现有以GDP为核心的核算方法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1)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2)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3)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4)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5)它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因此,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引入一个绿色GDP的概念。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名词解释
1.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表示c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c=c(y)。
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表示s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s=s(y)。
3. 投资乘数:乘数即倍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变量变化的比率;投资乘数就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通常用k表示。
4.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5.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6. 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的比率。
二、单项选择题
1.D 2.A 3.A 4.B 5.C 6.A 7.A 8.B 9.C 10.A 11.C 12.B 13.C 14.D 15.D 6.C 17.A 18.B 19.C 20.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题
1. 答:投资乘数k=△y/△i=(8500-8000)/(700-600)=5
2. 答:
从公式ktr=△y/△tr= /(1- ),得国民收入的增加量:△y=200×0.8÷(1-0.8)=800(亿美元)
3. 答:
均衡国民收入y=c+i,将c=100+0.8y、i=50代入,得y=750
消费c=100+0.8×750=700,储蓄s=y-c=750-700=50
五、简答题
1. 答:
在现实生活中,乘数作用的大小要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1)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2)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3)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4)增加的收入不能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增加会受到限制。
2. 答: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 ,其含义略。
3. 答:
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如果把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形成总需求的重复计算。
六、论述题
1. 答:
两部门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可以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y= c+i
c= a+ y
解联立方程,可以得到均衡收入
均衡收入决定也可用作图形式表示:

(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即i=s,而储蓄函数

s=-a+(1- )y,将此二式联立:
i=s=y-c
s=-a+(1- )y
解上述联立方程式同样可得到均衡收入:
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决定收入也可用图形表示:








2. 答:
要点:增加储蓄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反之,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萧条。由此得出一个看来是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这就是“节约的悖论”。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名词解释
1.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是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与其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
2. 凯恩斯陷阱: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的。它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3. IS 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方向变化关系。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 LM 曲线:是指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5. 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因此,货币需求又称被为流动偏好。与其他资产相比,货币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人们用货币很容易与其他资产进行交换。正是这种流动性,人们对货币产生偏好。产生流动偏好的动机主要有三种:一是交易动机,二是预防动机,三是投机动机。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B 5.C 6.B 7.D 8.D 9.B 10.B 11.C 12.C 13.B 14.C 15.D 16.D 17.B 18.A 19.B 20.A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题
1.答:(1)L=L1+L2=0.20y+2000-500r;
(2) L= L1+L2=0.2×10000+2000-500×6=1000亿美元
(3)2500=0.2×6000+L2,L2=1300亿美元
(4)2500=0.2 ×10000+2000-500×r, r =3%
2. 答:向右移动300
3. 答:y=3075, r=4.3
4.答:
(1)由Y=C+I+G,可知IS曲线为:Y=0.8(1-0.25)Y+900-50r+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