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合集下载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一、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汉语汉字是中国文化在构建的过程中所塑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文化表述形式,因而,汉语汉字也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它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语言文字、审美情趣和传统习俗的特点,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

1、文化的象征汉字是汉语的象征,体现的是中国历史的沉淀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它们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旅程、思想风貌,以及表达中国人思想的细微差别。

这些汉字更是中国文化的依托,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2、语言文字的表达汉字由象形文字和指示文字组成,它们表达的是中国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特点。

汉字形成了中国文字系统,开创了汉文化和中国文字的发展史。

3、审美情趣的体现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反映了中国人审美情趣的特点。

它们表达的是中国人对美的理解,以及对文字审美的偏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审美的重视。

4、传统习俗的体现汉字表现出中国传统习俗的特点。

比如,汉字里面的图案和结构,都能够表达出中国人的思想感觉和思维模式,从而反映出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二、汉语汉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汉语汉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而且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影响也非常重大。

汉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使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化,更加开放。

1、语言文字的发展汉字的发展过程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语言文字,而且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学文化。

通过汉字,中国的文学文化得以发展,使中国人具备了独特的表达文字思想的能力,从而也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2、文化思想的变革通过汉字,中国文化的思想也得到了相应的变革。

它使中国文化从传统的宗教文化转变为实用文化,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发展方向。

3、社会文明的发展汉字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的文明发展。

它使得中国社会可以更加精确的表达思想,从而催生出许多崭新的思想,使中国的文明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它们是中国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汉语汉字的历史与特点

汉语汉字的历史与特点

汉语汉字的历史与特点中国语言文字我们知道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通过语言文字的记载流传下来,同时它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要想对中国文化有较全面的认识,就不能不了解汉语汉字的历史、特点及其文化功能。

一、汉语的历史与特点(一)汉语的历史大家认识这些字吗?兵本义:兵器,武器。

它是个会意字。

从廾,从斤。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双手,象双手持斤。

汉字经过历史的演变,一步步形成了今天的样式。

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

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语言有三个要素:词汇、语音、语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语法的变化最慢,其次是语音,变化最快的是词汇。

汉语发展史上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言文是脱节的。

汉语口语经过上古、中古、近古、现代四个阶段,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但是,汉语的书面语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一直用的是文言,它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

一般把文言称作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文言)和现代汉语(白话)是汉语的不同阶段,两者的差距很显著,但是它们之间的关联也十分明显。

古今汉语语法有一部分完全一样或大同小异:一般是主谓宾结构。

至于词汇和语义,虽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基本词汇是相当稳定的。

例如,《论语•子罕》:“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孔子说:聪明的人不迷惑。

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这句话的词语意义和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一致,不同的地方只有两点:第一,“智(知)、仁、勇”三个字加“者”后,组成名词短语,指具有三种不同品质的人;第二,单音词到现代汉语中都能以双音词来对应:“惑对应为迷惑,忧对应为忧愁,惧对应为畏惧。

”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这两点相异之处,也是可以沟通的。

“者”在古代汉语里是一个代词,可以和任意一个动词或形容词组成名词性短语。

简述汉字的特点及作用

简述汉字的特点及作用

简述汉字的特点及作用
汉字是中国最具有文化特性的文字,也是世界文字文化的核心象征之一。

它不仅仅是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也是汉语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汉字特点以极精简的少量笔画,妙语犹如行云流水般描绘宇宙间哲理,虽有变化但都有其广泛而深厚的内涵。

每一个汉字都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而且都蕴含着深远的文化内涵。

汉字既具有深奥的文化内涵,又具有简洁明了的形象特点,成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

汉字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汉字不仅可以表达思想和情感,还可以表达深刻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国文化的历史和传统,蕴含中国智慧和大国格局,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历史,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汉字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使人们更清楚历史发展社会文明,而这是国家文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教育中,都需要广大师生通过钻研汉字文化,进一步挖掘汉字的精妙,怀着对原生文化的尊重与宏伟,把文明之花盛开在一片明媚的乐章中。

总之,汉字兼具文化和文字特性,从古至今仍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发展及影响作出巨大贡献,是我们世世代代学习传承的重要财富,更是我们学知识、了解文化、学习历史、追求自由的根基和先决条件。

汉字 学概论2

汉字 学概论2

汉字学概论第一章 1.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文化工具。

2.文字的共性: (1)文字起源于图画——世界上所有的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

由文字画儿到图画文字,质的转变就在于浑然一体的图画逐步变成了与语言中的词相对应的独立的表意符号。

当这些表意符号借助假借的手段,能够完整地按语言中词的顺序去记录实词和虚词的时候,成熟的文字体系就诞生了。

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及中国商代的甲骨文都是起源于图画的古老文字体系。

(2)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这种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

文字的首要的存在理由就在于记录和传播语言,使语言克服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流传异地,流传久远。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3)文字既表音又表意——语言就自身而言,它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义是语言的内容,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音和语义既然是不可分割的,文字作为书写语言的视觉符号,它记录的只能是音义结合的词,而不可能是单纯的语音或单纯的语义。

由于汉字构形的特点,有些人认为汉字可以不通过语音直接表示观念,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3.汉字的个性:分析汉字的性质需要贯彻“比较”和“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给文字分类”这两个原则。

(1)从记录语言的方法看汉字的性质:所谓表意文字,指的是仅仅根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

如果全面地分析汉字记录语言的情况,可以归纳出三种类型:第一种,来源于象形字(日、月、山、川)、指事字(一、二、上、下)的独体字以及会意字(取、逐、森、雀),是从意义入手记录语言的。

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有直接的联系,与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读音是在意义的基础上确定的。

第二种,来源于表意字的假借字(其、或、我、求),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毫无关系,只是借来记录语音,并通过语音表示意义。

第三种,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构成形声字(芳、旱、财、忆),既与意义有联系也与语音有联系。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摘要】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性和历史传承。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独特的象形文字特点。

汉字还具有多音字和多义字的特点,使得其表达丰富多样。

汉字的结构和造字规律严谨且独特,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汉字的包容性和变化性使其适应了不同时代的发展需求。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可替代地位体现在其影响力和传播特点上。

汉字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汉字的文化性质和特点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汉字文化、性质、特点、象形文字、多音字、多义字、结构、造字规律、包容性、变化性、影响力、传播、中华文化、瑰宝、不可替代地位、延续、发展。

1. 引言1.1 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自古以来,汉字便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

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进程,记录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记忆。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书法艺术、文学创作还是历史研究,汉字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汉字的魅力在于它的深刻内涵和丰富象征,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传统。

1.2 汉字的独特性和历史传承汉字的独特性体现在其形态和构造上,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汉字的字形采用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等方式,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世界文字体系中独树一帜。

汉字的历史传承也是其独特性的重要表现,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石。

汉字的独特性和历史传承使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字的特点

中国字的特点

中国字的特点
中国字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具有以下特点:
1. 形态优美,富有变化:中国字的笔画构成独特,形态优美富有变化,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创造出数以万计的汉字。

2. 传统与现代融合:中国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但是其基本结构并未改变。

现代书写方式融合了传统的笔画和结构,保留了汉字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3. 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每个汉字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学习汉字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是了解文化、历史和哲学。

4. 指代丰富:汉字不仅仅是字形,还具有强大的指代能力。

一个汉字可以表达多层次的含义,这是汉语中的独特之处。

5. 学习门槛高:相较于拼音,学习汉字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精力。

但是,掌握汉字可以让人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

总之,中国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学习汉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也可以让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 1 -。

汉语的特点以及特色

汉语的特点以及特色

汉语的特点以及特色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它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特色,下面将从声音、词汇、语法和书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声音:1.声调: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有四个基本的声调,分别是平声、仄声、上声和去声。

声调的使用对词义起到非常重要的区分作用。

2.声母和韵母: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声母是指在韵母之前产生的声音,韵母则是声调的载体。

汉语的声母相对较少,韵母相对较多。

二、词汇:1.字音:汉语的字音有合口韵、叠字等特点,这些特点增加了词汇的丰富性,使得汉语在表达上更加富有感染力。

2.形音:汉字往往通过形体来暗示其字义,这种形音的特点使得汉字在象形、会意和假借方面有着丰富的表达方式,使得汉语更具语言描绘力。

三、语法:1.语序:汉语一般采用主谓宾的语序,但是由于它没有严格的语序要求,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语序的排列顺序来表达。

这使得汉语的表达方式相对自由灵活。

2.语态:汉语的语态非常简单,只有主动和被动两种。

没有中动、使动等其他语态,使得汉语在句式结构上相对简洁明了。

四、书写:1.汉字:汉语是以汉字作为书写形式的,汉字是一种非常古老且独特的文字系统。

汉字具有六种基本的书写结构,包括横、竖、撇、捺、点和折,这种结构的组合形成了大量的字形,使得汉字以其独特的美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研究者。

2.书法:汉字的书写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艺术。

书法通过笔画的形态、书写的技法和线条的流动来表达情感和意境,由此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书法艺术。

汉语作为一门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其特点和特色主要体现在声音、词汇、语法和书写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汉语独具魅力,不仅成为了沟通交流的工具,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语基础知识

汉语基础知识

汉语基础知识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以及与汉语使用者交流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汉语的基本特点、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一、汉语的特点1. 语言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系统,它具有独特的象形和表意功能。

汉字的构造复杂,多音字和同音字较多,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进行识别和理解。

2. 音节:汉语的音节有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

声母可以单独发音,而韵母需要与声母结合才能发音。

由于汉语的音节较少,所以很多汉字拼音有相同的音节,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进行区分。

二、汉语的语音系统1. 声调: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声调的使用会对词义产生影响。

普通话中有四个基本声调和一个轻声,在发音时需要注意声调的准确使用。

2. 拼音: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汉字,拼音系统被广泛使用。

拼音系统使用拉丁字母来表示汉字的发音,包括声母和韵母。

目前,普通话拼音系统是最常用的拼音系统。

三、汉语的词汇体系1. 词性:汉语的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概念的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的词,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

2. 词义:汉语的词义丰富多样,一个词可以有多个意思,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进行理解和区分。

四、汉语的语法规则1. 词序:汉语的基本词序是主谓宾,即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

但由于汉语的灵活性,词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 助词:汉语使用助词来表示时态、语气、关系等语法意义。

助词的使用和位置对句子的意思和语法结构起到重要影响。

3. 语气:汉语的语气有陈述、疑问、祈使等多种形式,需要通过语气词来表达。

五、学习汉语的方法1. 学习拼音:掌握汉语的拼音系统,可以帮助学习者准确地发音和拼写汉字。

2. 扩大词汇量:积累大量的汉语词汇是学习汉语的基础。

可以通过阅读、听力和交流等方式来扩大词汇量。

3. 学习语法:了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构建正确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内容摘要: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作为象形和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结构有这独特的魅力和功能,本文就从汉字的结构特点这一角度来探讨一下汉字的特有的文化功能,从而展现汉字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
汉字特点文化功能
汉字作为象形、表意体系的文字,记载和传承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不少其他国家的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脊梁之一,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汉字的独特的造字方法所显示的形体风貌、特有风格,文化功能,确为世界文字体系中所独有。

汉字的结构特点,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其独特的功能,其独特的结构在世界文字中为中国独有。

一、汉字的结构特点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们常说的仓颉造字,不过只是个想像的说法。

其实汉字是出于许多先人的智慧,经过数千年不断的演化和发展,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

自殷商的甲古文(公元前两千多年)经金文、篆文、隶书,其间经过商、两周、战国,以至秦汉(西元前约100年),两千多年的过程。

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与汉字的演进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汉字在中国社会里的地位,与时俱进,所起的功能也越来越重要。

直至汉朝初期形成和发展出了楷书。

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來的。

楷书也是我们今天所称的“正体字”。

楷书把汉字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科学化的新层次,完全脱离了象形的拘束,成为多元化达意的结构。

因为楷书的结构工整、清晰,由楷书的结构上可以更清楚的表达出形、声、意的多重达意的功能。

譬如“忍”字是“刃”和“心”构成的,把一个抽象的意思,用一个字表达得淋漓尽致。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

汉字由一个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维方式在特定的空间、配置在一个正方块
内而组成,因此有方块字的别称。

一个汉字乃由四百多个表意象形字母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积木一样组合而成。

^
一个未知文字的含意,可拆字,从组成字根以及空间的配置推断出其字义例如:把“人”和“木”组合起来,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个人靠在树上睡觉。

“旦”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

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

“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又如“铝”、“硒”和“氦”三个词,不仅能代表三个不同的元素,并且还指出哪个是属于“金属”、“非金属”或“气体”。

这是拼音文字所办不到的。

当时代演进出现新事物难以词的方式来表达时,也能以字根组合原则,合成出新字来用,例如中文的铀字,就是近代为了表现一种新发现的化学元素而新造的字。

汉字组成的字根空间配置对字义有影响:如同样是“心跟亡”的合体,左右排是“忙”,上下排是“忘”,排列不同,导致不同含义;文字右边有“乂”这个字的部件,这表示右手(手的左偏旁表示左手)持某物对左边字根作某事(金文、甲骨文考古的发现),如果右手上面拿东西就变成“攵”,有这个字根的,几乎都是攻击性或是用暴力达成某件事,例如攻、败、敲、收、散、政、牧、敕等等。


汉字作为象形、表意体系的文字,记载和传承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不少其他国家的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它的独特的造字方法所显示的形体风貌、特有风格,确为世界文字体系中所独有。

二、汉字的文化功能
汉字除了具有各种文字的共同功能之外,还有不同于其他文字的特殊功能。

文化功能就是特殊功能中的一种。

特殊功能来源于汉字的特殊结构。

人们在利用汉字进行交际的实践中,发现汉字在文学艺术、民俗游艺等众多领域的特殊价值,通过拆字引发出种种具体文化现象。

其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构思奇巧,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

汉字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系统。

作为一种书面语言交际符号,汉字从诞生之日起,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
在履行语言交际职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部构成形式,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汉字的结构是点画成文,合文为字,组装灵活,变化多样,这种结构模式,使汉字增添了许多非语言性的独特功能。

这里主要从汉字构造的角度来探讨汉字的文化功能。

汉字与其他的表音文字不同,古往今来它特有的结构成为文人们进行文字游戏的宠儿。

明朝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杨溥,字弘,曾任翰林学士。

幼时家贫,地方官要其父亲服役。

因其父年老体弱,他再三向地方官请求减免。

地方官出了一个上联曰:“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

”图(繁体为“圖”,外是一个大“口”字,内有三个小“口”字。

)地方官用此字形,说明在他们的统治范围内,就必须服从他们管辖。

杨溥听了,即刻对道:“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伞(繁体为“傘”,上是一个大“人”字,下面有四个小“人”字。

)杨溥也利用此字的字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婉转地说明了自己的请求。

地方官受到杨溥的恭维,又见他父亲确实难以应役,也就罢了。

这样不但免遭杀身之祸,而且达成自己的心愿,正是汉字的魅力所在。


据说唐玄宗宰相令狐綯曾率军经过扬州大明寺,见到廊壁上题有一首四言诗为:“一人堂堂,二曜同光,泉深尺一,点去冰旁,二人相连,不欠一边,二梁四柱,烈火烘燃,除却双折,两日不全。

”令孤綯开始百思不解其意,后来喝大明寺水所泡的茶时,才悟出这是一句隐语:“大明寺水天下无比”。

这正是巧用了汉字的结构:“一人”为“大”字;“二曜”是一日一月,合为“明”字;“尺一”是十一寸,即“寺”字;“冰旁”去“点”为“水”字;二人相连为“天”字;“不欠一边”为“下”字;“二梁四柱、烈火烘燃”为“燕”字;两日”除去“双折”即“比”字,这样不那么直白,韵味无穷。


古人常常在文章中借分析汉字的结构来传道、领会或说明积淀在字形中的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和文化心态等。

《杨修之死》这则故事中记载了曹操与杨修的故事: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

人皆不晓其意。

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

丞相嫌园门阔耳。

”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

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

”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②周建设;汉字的表意特性与文化功能[J];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6期
#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

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

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以上两则故事中,汉字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部结构形式表情达意,产生了特殊的效果,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以形表义,是汉字造字表词的基本原则,有其内部特点和规律,对汉字形体进行离析拼合,借以隐匿或附会其用意,施展了各自的智慧和幽默。

在中国民间,有一个历史悠久的风俗,就是猜字谜,正是利用了汉字那巧妙的结构,别具风趣。

例如:
一月复一月,两月共半边。

一山又一山,三山皆倒悬。

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

六口共一室,两口不团圆。

谜底为“用”。

一边喜雨,一边喜风,喜风怕水,喜雨怕虫。

谜底为“秋”。

生员与和尚口角,和尚不成和尚,生员不成生员。

谜底为“赏”。

这些字谜就是利用字形结构、笔画关系。

同其他文字相比,汉字为谜语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它风趣幽默,别具一格。

?
总之,汉字除了具有各种文字的共同功能之外,还有不同于其他文字的特殊功能。

文化功能就是特殊功能中的一种。

特殊功能来源于汉字的特殊结构。

人们在利用汉字进行交际的实践中,发现汉字在文学艺术、民俗游艺等众多领域的特殊价值,通过拆字引发出种种具体文化现象。

其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构思奇巧,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梁宗华;汉字的文化功能及对汉文化传播的意义[J];东方论坛;2001年03期
2、沙禾;汉字小解[J];散文诗;2002年06期
3、丁晓菁;汉字识别研究的回顾[J];电子学报;2002年09期
4、韩大强;浅论汉字构形的历史文化功能[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
03期
5、李松音;浅谈汉字文化[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年10期
6、艾斐;汉字的魅力[N];人民日报;2009年0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