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热点预测全集(完整版)

一、改革开放40周年

【热点概述】

2018年时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年。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解放思想的先声。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40周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外交等在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威信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文化体制改革,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等。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段要求熟记)

【命题选材】

例1:40年来,我国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得益于不断地改革,这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宝贵经验,没有改革,就没有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十九大报告中改革成为高频词和关键词,共提及97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进行到底,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

【设问角度】

(1)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一定成功的原因。(12分)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说明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12分)

(3)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并结合材料,探究我们如何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10分)

(4)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请结合材料,为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写两条宣传标语。标语要体现学科素养。(4分)

【答题要点】

(1)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社会存在出发,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社会基本规律(6分);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成功(6分)。

(2)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改革,即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解决。(4分)②40年来,我们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不断完善了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

度,从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2分)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遇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我们的改革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国情做出新的改革和调整,不断解决新问题,回应新要求。(3分)③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更要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是依靠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的。(3分)

(3)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不断创新(4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4分);把文化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提高文化软实力(2分)。

(4)宣传标语:天道酬勤春华秋实四十载,天行有常应之以治中国梦。改革开放于今朝,美好生活在双手。顺应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历史要求,契合各国人民和平生活时代潮流。(每条2分)

【命题选材】

例2: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30多年前,深圳曾创造了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并渐成高速发展代名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也开始走向全国。改革创新既是深圳特区的永恒主题,也是深圳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特区成立后,深圳凭借毗邻香港、地处粤南的地缘优势,改革开放先行者的政策优势,聚合全国“闯家”的人才优势,发扬改革创新、敢闯敢试的精神,使一个边陲小镇迅速蜕变成一座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深圳开始遭遇“高位过坎”的困难: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近2000万人口,可利用土地面积少之又少,空间、资源、环境局限的矛盾日益尖锐,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

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吹响了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新跨越的冲锋号。在经济新常态下,深圳坚持创新驱动、质量引领,扎扎实实走内涵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标准、质量、品牌、信誉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相关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以改革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深圳精神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哲学知识,说明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2分)

(3)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请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拟两条宣传用语。(4分)

【答题要点】

(1)①文化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4分)②深圳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表现,为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3分)③深圳精神彰显了城市的特色风貌,激发了人们改革创新的热情,促使人们敢闯敢试,共谋发展。(3分)

(2)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4分)②深圳特区成立之初,立足地缘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创造了“深圳速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高位过坎”的困难,主动实现由“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转变,体现了对变化发展的实际的正确把握。(4分)③从“深圳速度”

到“深圳质量”,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4分)

(3) 举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共圆梦想;全面深化改革,同行共筑中国梦;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筑辉煌,科学发展书华章;等等。(每点2分,共4分。符合设问要求即可)

【命题选材】

例3:材料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决定的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

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国家机构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推进国家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8年2月,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建议;同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国家机构改革作出决定,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整国务院组成部门,新组建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更加关注民生、为民谋利。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概括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特点,并说明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的重大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并运用政党的知识,说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保证。(12分)

(3)结合材料,说明监察委员会与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并说明各级监察委员会应如何履行其职责。(12分)

(4)结合材料,说明国家监察委员会的产生过程是如何体现依宪治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大力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5)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深化国家机构改革。(12分)

(6)请写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民生领域取得的一项成就及其影响。(4分)

【答题要点】

(1)特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三者的有机统;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先试点再推广,是确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4+1=5分)

意义:有利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助于防止公权力被滥用和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防止公职人员滋生腐败;有助于公职人员尽职履责,保障行使权力为人民谋利益。(3+2+2=7分)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能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保证改革的社舍主义方向:只有党的领导,才能统揽全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党以人民为中心,能保证改革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12分。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3)监察委员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监察委员会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的监督;监察委员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各级监察委员会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每点2分,共4分)

如何履职:为了提高各级监察委员会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加强反腐力度,监察委员会要坚持党的领导;依法行使监察权;与其它机关形成反腐合力;接受外部监督,完善内部监督;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共8分,答对4点给满分(4)体现(6分)①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组建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的建议,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2分)②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重要体现。(2分)③宪法确立监察委员会的宪法地位,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国家监察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国家监察委员会成员,使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于宪有据。(2分)

原因(6分)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2分)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从严治党。(2分)③制约与监督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委合署办公,有利于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我国权力监督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2分)(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新时代面临新矛盾,需要深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国家机构改革,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12分)(6)答案示例: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乡人群13亿人,实现病有所医。

【命题选材】

例4:材料一当前,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强调: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要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

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根据改革方案,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职能等重点,国务院大力推进机构改革。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

材料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优化就是要科学合理、权责一致,协同就是要有统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要履职到位、流程通畅。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加强相关机构配合联动,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下决心破除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使党和国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对提高政府执行力的作用。(12分)

(2)国务院机构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结合材料二,运用系统优化的原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3)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反腐,是以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请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答题要点】

(1)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主要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3分)国务院通过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体系,有助于全面贯彻落实我国新时期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的要求,促进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高;(3分)有助于理顺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同,提高政府各部门运行效能;(3分)有助于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经济社会管理水平,增强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能力。(3分)

(2)①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系统内部结构,以实现整体的最佳功能。(6分)②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内部诸要素协调有序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贯彻优化协同高效原则推进改革,有利于实现自身职能和结构的有序优化,更能对地方各级行政机构改革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整个系统的和谐运转。(6分)

(3) (1)①实践具有能动性。党对监察体制改革进行顶层设计,不断推动反腐制度化、法治化(3分)。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监察体制改革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战略安排,是顺应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的需要(4分)。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是对我国法治反腐思想建设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改革的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经过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5分)。(注:如果考生仅分别从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表现角度回答且言之有理,每点给2分,但总分不超过8分)。

【命题选材】

例5:发端于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指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一件事情,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只需一次上门或零上门即可办结。以这项改革为统领,浙江加快建设“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截至2017年底,浙江“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87.9%,群众满意率达94.7%。

这场改革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为主抓手,“以办事便利为导向”,以群众感受为标准倒逼改革,推动政府减权、放权、治权,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打通部门壁垒、数据壁垒、信息壁垒。目前,浙江已建成电子印章、电子档案技术支撑平台,政务服务网行政权力运行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也逐步深化,推动了更多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网上运行,让更多事项从“最多跑一次”精简到“一次不用跑”。

2018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对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给以充分肯定。2018年3月,“最多跑一次”被正式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目前,正在全国各地推广。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浙江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意义。(14分)

(2)“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政府深化自身改革的成功样本。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浙江经验对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有何启示。(12分)

【答题要点】

(1)原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中央“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依法行政,严格的制度保障;秉承创新发展理念,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意义: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激发社会活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打造便民利民政府,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直面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4分)用于“自我革命”,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4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4分)

【命题选材】

例6:材料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为推动乡村振兴,党和政府进行了一系列部署。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土地“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发展“互联网+农业”,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结合起来。积极培育乖发展家庭农场联盟、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共享机制,促进资源要素互联互通。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绿色、品牌农产品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生活保障制度。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某县在秀美乡村建设中非常重视乡村文化建设,立足乡村文明,挖掘农村传统文化资源,把田园故园、乡愁乡恋纳入规划中,使文化元素真正融合到“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之中,有针对性地复活传统民间故事、回归传统文化节日,使乡村也拥有自己特定的文化符号和标识。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讲好最生动的故事,勾勒最神往的故乡,书写最动人的乡愁,创作了大批优秀文艺作品,积极打造地方传统美食,极大的促进了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一大批具有厚道、公道、正派、勤奋、开放等品质的美丽村民。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天乡路社区是成都市最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革的社区。该区实施的“两股一改”,即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集体土地股权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几年前,通过清产核资,该区将清理核实的集体资产1921.22万元、集体土地2298.37、商业铺面3.6万平方米量化成股权,分到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头上,通过该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如今,该区集体资产不断增值,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547.6万元,集体资产增加到6200余万元,实现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32元,社区数千位农民也住进了漂亮的新居,钱袋子越来越鼓……社区经济活力大增,集体经济年收入是9年前的12.87倍。近两年,该区不断创新,依托全国首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契机,最终实现了就地城镇化,社区整体实现了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进步,基本形成“产城共生、城富生态、乡具现代”的新型城乡形态,从“兼田园之美、具城市之利”到“重构乡村的美与生活,”一个新型社区呈现在人们眼前。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部署对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14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该县是如何进行秀美乡村建设的。(10分)

(3)结合材料二和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天乡路社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革的经济意义。并分析该地“两股一改”做法对我省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14分)

【答题要点】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4分)发展“互联网+农业”,培育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3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3分)发展教育,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4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赋予时代内涵,增强乡村文化自信。(4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创作精品乡村文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3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美丽村民。(3分)

(3)意义:①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大制度创新,有利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探索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②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有利于发挥集体的优越性,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罡,促进生产力发展。③有利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④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公平)。

启示: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赋予农民的更多财产权利,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②坚持和完善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三权分置,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探索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③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进行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发展农业生产力。

【命题选材】

例7:材料一神华宁煤集团是宁夏自治区政府与神华集团合资合作,将亘元、太西、灵州三大煤业集团和原宁煤集团公司深度重组,通过增资扩股方式组建而成的。神华宁煤集团的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是基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进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而实施的国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承担着国家37项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自主国产化任务,项目概算投资550亿元。

为了保证该示范项目顺利完成,自治区政府将神华宁煤制油项目列为2016年政府要抓好的重点项目,并以“优质服务员”身份,多次深入生产一线,问企业技术难题,育企业创新环境,全力以赴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10多年的攻坚克难,神华宁煤集团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工艺技术、装备台套数统计项目国产化率达到98.5%,许多核心技术和装备材料工业化应用都第一次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装备的长期垄断,带动形成了科技含量高的煤制油装备制造产业链,创造了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一次试车就成功产出合格油品的奇迹。

材料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启高质量发展,必须调动国有企业和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其他各类所有制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国产大飞机筑梦蓝天、“复兴号”完美首发、“蓝鲸一号”成功试采可燃冰——2017年这些闪亮的成就,有着共同的标志:国企创造。这一过程中,民企也未缺席,融入供应链、提供零配件,民企国企一道分享“中国骄傲”的荣光。

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的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除高铁外的3项,都是民营企业的创新之举。新业态快速崛起的背后,离不开通信国企从3G突破到4G并跑的有力支撑。快速普及的网络基础设施,为“互联网+”提供了丰沃土壤。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党中央始终坚持的重大原则,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壮丽实践。国企民企,竞争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为中国经济加油。

【设问角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在助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一,分析煤制油项目成功建成投产的经济意义,并说明该项目的建成对企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示。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并说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意义。(14分)

【答题要点】

(1)加大投资力度,政府项目概算投资550亿元,保证创新资金;确定调控目标,政府确定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推动创新发展;加强公共服务,政府以“优质服务员”身份,多次深入生产一线,解决企业技术难题,营造创新环境;政府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为企业创新发展指明方向。

(2)意义:促进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利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打破国外科技垄断,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资源优势转向经济优势,促使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启示:发挥企业比较优势,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3)关系:①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②二者竞争合作、共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意义:①既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又有利于调动各类所有制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②有利于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各自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有利于保护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平等发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命题选材】

例8:材料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增长14.2%。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元,增长18.7%。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9,低于世界平均1:4.2的水平,更低于美国1:2.6的水平:我国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和加工装配环节上,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部外贸出口总额30%左右,而主要发达国家为47%,并且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90%是合资企业生产的国外品牌: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材料二“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作为美食之邦,中国美食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海外有很高的吸引力和认知度。据调查,在品尝过中国美食的外国人中,想进一步了解中国美食文化的比例达68.1%,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品尝地道中国美食的比例为73.4%。中国美食已成为外国人最喜欢的中国元素和最感兴趣的中国名片。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美食在海外巧妙融入当地元素,努力减少中外文化差异给中国美食国际化发展带来的困扰,中国民众对中国美食文化走向世界更有信心。

材料三

注:2018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出口3.54万亿元,增长7.4%;进口3.21万亿元,增长11.7%;顺差3262亿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1.8%。

材料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四个方面扩大开放新举措。

展望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扩大进口“好戏连台”。5月1日起,中国实际进口的全部抗癌药实现零关税。这是继2017年12月1日起我国调降187项商品的进口关税、2018年1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以来,又一次调降部分商品关税。商务部表示,我国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商品总体税率水平,降低汽车和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的关税,努力增加人民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11月份,我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截至4月底,近1100家企业已签约参展,世界顶级制造业巨头将携带最新研发的高端产品闪亮登场……在扩大进口方面,中国接连亮出实招。

【设问角度】

(1)上述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出口贸易存在什么突出问题?国家和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14分)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国民众为何对中国美食文化走向世界更有信心。(12分)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联系材料二为推动中国美食文化走向世界出谋划策。(12分)

(4)概括材料三图表所反映的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主动扩大进口的积极作用。(14分)

【答题要点】

(1)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2分)大部分出口产品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自主品牌较少,核心竞争力不强;(2分)贸易摩擦增多,使得外贸出口成本和风险加大。(2分)

国家: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维护国际规则,坚决捍卫自身的正当利益。(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即可得4分,本部分最高得分不超过4分)

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2分)合理利用世贸机制和规则,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分)

(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博大精深的中国美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海外有很高的吸引力。(4分)②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推动中国美食文化走向世界创造了有利条件。(4分)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中国美食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会赢得更多外国人的喜爱。(4分)(若从矛盾具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作答,但未从矛盾特殊性作答,可给1分。)

(3)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可通过举办中国美食节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中国美食文化。(4分)②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中国美食文化走向世界既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又要在实践中推陈出新。(4分)③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国美食文化走向世界要尊重文化差异,巧妙融入当地元素以适应当地民风民俗和饮食习惯。(4分)

(4)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保持较快增长,顺差逐渐收窄,进出口基本平衡。(4分)

扩大进口,有助于更好地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满足人们对产品的多样性消费需求;(3分)有助于促进国内企业转型升级;(3分)有利于实现对外贸易平衡发展;(2分)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共享中国市场机遇,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2分)

【命题选材】

例9: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该论断既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近代以来中国实现飞跃的历史进程,又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的历史意义。其背后,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一步步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设问角度】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指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进程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并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进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12分)

【答题要点】

重要性: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或者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分)

作用:立足中国实际,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思想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3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科学执政,探索中国道路,贡献中周方案;(3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3分)

二、修改宪法和就任国家领导人宪法宣誓

【热点概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我国宪法的修改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修改提案权。我国宪法修改提案权主体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和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2)修改权。我国宪法修改权专属于全国人大。

(3)通过。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改的议案,必须经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4)公布。我国宪法修正案不由国家主席公布,而由全国人大通过其主席团公布。

其他任何国家机关无权提出。但是根据历年来修改宪法的习惯上来看,都是由中共中央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讨论后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修宪建议稿,

按照宪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修改宪法,其他任何机关和组织都没有这项权力。

现行“八二宪法”公布实施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4次修改。每一次都是由党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宪法修改建议,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成为国家意志。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宪法修正案。

2018年3月17日,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画面:当选国家主席手按宪法郑重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国家主席带头宣誓以维护宪法尊严;在此之前十八届四中全会定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教育;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的宪法宣誓制度;教育部也曾要求各级学校形成宪法教育长效机制,鼓励将宪法知识纳入中考测试……凡此种种,均旨在确立宪法至尊地位,也是从各个层面维护现代法治文明的核心构成。从此,“宪法高于一切”,会凝聚越来越多的社会共识,并最终在司法实践获得充分落实。

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首先要知法懂法,知宪尊宪。国家主席面对宪法的宣誓镜头,让每位领导干部、每个共和国公民,甚至每个孩子,都受到浸润式教育,共同形成一个充盈着宪法至上的社会环境。国家主席都虔敬地尊崇宪法,那么任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更应对依宪执政不折不扣。

【命题选材】

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我国对宪法进行适当的修改。

2017年9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2018年1月18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2018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在反复征求党内外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2018年1月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讨论了党中央修宪建议,决定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宪法修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大实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体现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有机统一,使我国宪法更好发挥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作用。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中共中央提出修宪建议并经全国人大审议以及这次修宪的重要意义。(12 分)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动宪法修改的,并指出推动宪法修改对建设法治中国有何意义。(12分)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学知识,说明在我国宪法第五次修改过程中是如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12分)(4)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说明为什么由党中央提出宪法修改建议,党是如何做到依法治国的。(12分)

(5)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作用,(10分)作为一名公民,请为“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提出两条建议。(2分)

(6)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答题要点】

(1)原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2 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2 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2 分)

意义:有利于保持宪法的持久生命力,维护宪法的权威。(2 分)有利于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2 分)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执政,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2 分)

(2)①中国共产党在宪法修改中发挥领导作用,依据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宪法的修改指明方向。(2分)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势,发扬民主,形成共识。(2分)③中国共产党严格按照法律程序修改宪法,坚持依法执政,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2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①推动宪法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需要,进一步引领和推动法治中国建设。(2分)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为建设法治中国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2分)③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作用,将法治中国建设提升到新高度。(2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宪法修改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穿于宪法修改全过程,确保了宪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4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宪法修改坚持依法治国方略,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保证了宪法修改符合宪法精神、符合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4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宪法修改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注重从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上思考问题,确保了宪法修改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4分)

(4)提出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3分)中国共产党提出宪法修改建议,符合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3分)(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党是如何做到依法治国的:①依法治国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党首先提出修改宪法建议;(2分)②党将宪法修正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分)③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等内容载入国家根本大法,党坚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尊重宪法权威。(2分)

(5)①加强党的政治领导,通过党的会议和决定,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对修改宪法工作进行全面部署。(3分)②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根据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提出修宪建议,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贯彻群众路线,领导立法,进行顶层设计,完善上层建筑。(4分)③坚持依法执政,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3分)

宪法进教材,普及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权威;在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宪法学习和宣传活动,引导民众知法、守法。(2分)

(6)通过宪法修正案是坚持事物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的要求。(3分)通过宪法修正案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3分)通过宪法修正案是坚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要求。(3分)通过宪法修正案有利于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法治保障。(3分)

【命题选材】

例2: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2018年3月17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这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宪法宣誓活动,也是国家领导人首次进行宪法宣誓。宪法宣誓所构建的仪式感,彰显宪法权威,既是对宣誓人内心的激励和敲打,也是对公务员队伍乃至整个社会的法治宣传和教育。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工作人员公开进行宪法宣誓的必要性(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文化意义。(10分)

(3)为进一步在全校师生中倡导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氛围,某校学生会拟在全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请你为该校如何开展该活动提出至少两条建议。(4分)

【答题要点】

(1)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公开宣誓是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要求。

②有利于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更好地贯彻落实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行使权利力,自觉接受监督。③有利于促进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④通过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可以营造公众的宪法信仰,在全社会烘托尊重宪法氛围,有利于促进宪法的实施。(每点3分)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宪法宣誓能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3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宪法宣誓活动所构建的仪式感,营造了浓郁的法治氛围。(4分)宪法宣誓活动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分)(3)答案示例:开展宪法宣传的黑板报评比活动;开展宪法知识竞赛活动等。(4分)

【命题选材】

例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之际,2017年12月1日至3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行。这场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政党大会,吸引着全球关注的目光,留下了五大收获。

收获一:大会吸引了世界上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强大实力和号召力。

收获二:大会让外国政党领导人与中方在经济建设、反腐倡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外国政党领导人提供了近距离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的机会。

收获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机制化”,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等倡议,得到外国政党领导人的积极响应。

收获四:“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中国理念、中国方案,赢得与会代表广泛认同,凝聚起更多共识。各国政党代表对于共建“一带一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收获五:与会领导人一致通过《北京倡议》,强调政党要做伙伴关系的推动者、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促进者、文明互鉴的践行者和生态环境的守护者,政党间应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材料二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4次修改。每一次都是先由中共中央在党内外广泛征求意见并修改的基础上,再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大作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设问角度】

请结合以上收获,概括召开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政治意义。(6分)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宪法的不断完善过程中是如何与时俱进、提高执政能力的。(6分)【答题要点】

(1)意义:①此次活动为世界各国政党搭建了新的对话机制和平台,有助于各国政党共商共议、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治党理政经验,共同提高执政或参政能力。(2分)②通过这一对话平台,各国高层就当前存在的世界性问题和人类共同利益进行协商,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③各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凝聚起更多共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建设和平、繁荣、美好的世界家园的时代责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号召力,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外交主张的影响力。(2分)

(2)做法: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加强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上升为宪法规定,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2分)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党内外共识,确保宪法充分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提高依宪治国水平;(2分))坚持依法执政,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分)

三、生态环境建设

【热点概述】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历史担当、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宽阔的国际视野,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思想指引、实践遵循和前进动力。

必须立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自然观。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必须坚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基本民生观。必须把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整体系统观。必须遵循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必须胸怀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共赢全球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在解决国内环境问题的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已批准加入30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50年左右的时间,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一批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力争到下个世纪中叶,使全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适宜绿化的土地植树种草,"三化"草地基本得到恢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要抓好三个结合:

一是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生态修复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都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大举措,在水土流失重点区,除了实施综合治理外,在地广人稀、降水条件适宜、水土流失轻微的地区,应实施以封育保护为主的生态自我修复工程。通过综合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加快水土流失防治的步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是梯田建设与径流控制相结合。梯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除发展小型水利工程外,要充分发挥径流调控体系的作用,科学的修建水窖、涝池、蓄水池、古坊、塘坝等水土保持工程。就近拦蓄利用降水产生的径流,为梯田林果等提供生态用水,通过梯田工程与径流利用工程有机结合,实现基本农田的集约化经营。

三是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依据自然规律,实行山坡沟水路田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优先建设坡面径流聚集工程,鱼鳞坑整地以及沟道拦蓄工程,为林草提供生长环境,达到以工程保生物,以生物护工程,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现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命题选材】

例1: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盼环保、求生态的强烈愿望,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体制,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建立绿色生产,企业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改变生产模式,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实现绿色生产;在创造利润、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和环境的责任。建立绿色消费,消费者要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要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活动,增强人们的绿色意识;要有环保素养,积极主动检举和依法控告危害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

材料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将加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2016年云南省共有21个县市入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承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重要生态功能,关系全国或较大范围区域的生态安全,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区域。入选重点生态功能区有助于让家乡更加水碧、天蓝、地绿,干净、整洁、有序,让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安逸、舒心。国家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投资等政策支持力度会大大加重。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快速发展,老百姓生活质量能得到明显提高。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和消费者应怎样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14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加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对相关县市的经济意义。(12分)

(3)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对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意义。(10分)

(4)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与矛盾运动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12分)(5)当前,燃放烟花爆竹、祭祖烧纸钱等传统习俗严重污染生态环境。请你以“告别陋习,崇尚文明”为主题发出倡议。要求:列出相关倡议要点,不少于两点。(4分)

【答题要点】

(1)企业: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生产模式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节能减排,绿色生产。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发展。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消费者: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②增强环保意识,从我做起,积极参与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活动。③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运用法律武器同危害生态文明建设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2)①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维护生态安全。②有助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相关县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③有助于保持并提高相关县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④有助于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点3分,共12分)

(3)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文化可以促进经济政治发展。(2分)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秉承了天人合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绿色发展之路;(4分)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分)

(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4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需要,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使上层建筑更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4分)我国通过中央环保督察与问责、建立健全对各级官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开征环境保护税、改革生态环境

监管体制等,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4分)

(5)思想认识上,对于传统习俗要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告别传统陋习);行为方式上,要积极创新,彰显文明(如:鲜花祭奠,网上祭祖)等等。(考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发出倡议,每个角度2分。)

【命题选材】

例2:材料一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对生态环境提出更高要求,但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问题却日益凸显。环境保护的监管者不统一,环保权责重叠、缺失,不仅造成行政资源浪费,而且出了问题无人负责。

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把原来分散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统一起来,组建新的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环保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以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2018年1月1日起,我国环境保护税正式施行。为实现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的平稳转移,各省人民政府可以统筹考虑本省的环境承载能力、污染物排放现状和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目标,按法定程序在规定的税额标准上适当上浮应税污染物的适用税额,以更好落实多排污多缴税、少排污少缴税,并对降低排污浓度的企业给予减免税优惠的要求。

为促进各地保护和改善环境、增加环境保护投入,环境保护税将全部作为地方收入。为加强环境保护税的征管,国家确立了“税务征管、企业申报、环保监测、信息共享、协作共治”的机制,要求各级财政、税务、环保等部门切实加强协作配合,提升污染物排放监测能力和水平。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组建生态环境部的积极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说明征收环境保护税能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学依据,并说明各省政府应如何加强环境保护税的征管和使用。(14分)

【答题要点】

(1)①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降低环保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3分)②厘清政府权力与责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3分)③建立集中统一、运行高效的环保监管体系,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3分)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3分)

(2)依据:征收环境保护税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能通过对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利益调整,引导他们减少污染排放。(4分)

征管和使用:①根据本地实际,科学设定本地区适用税额,运用法律手段征税。(4分)②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增加环境保护投入,促进绿色发展。(3分)③完善征管机制,加强征收和使用的监督,提高使用效率。(3分)

【命题选材】

例3:材料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甘肃省坚定践行“两山”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精生态农业、做强绿色工业、做优现代服务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到

绿色产业体系结构的变化,再到生态环境的提升,绿色产品、绿色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绿色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全省发展的新引擎。

材料二甘肃省“两型社会”改革成果

注:2008-2017年甘肃省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4.7%,可持续发展能力增长8.9%。

【设问角度】

结合材料,概述“绿色经济”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绿色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14分)

【答题要点】

(1)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具有低碳、循环、生态、环保、可持续等特征。(4分)

(2)①绿色经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分)②绿色经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分)③绿色经济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分)④绿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就业,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分)

四、供给侧结构改革

【热点概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以来,我们以“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行业供求关系发生积极变化,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我们的经济导向对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