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工艺流程设计讲解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工艺流程设计

化工原理工艺流程设计

化工原理工艺流程设计首先,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前需充分了解产品的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特殊的要求等。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原料选择和配方设计。

根据产品的化学反应类型,选择适合的原料和配比,确保反应能够正常进行,并达到产品的质量要求。

其次,制定适当的反应条件。

反应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

根据反应的特性和需求,确定反应温度范围,确保反应既能够进行,又能够得到理想的产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也要考虑到反应的热效应,确保反应系统的稳定性。

接下来,确定反应方式和反应器。

反应方式有多种选择,如批量反应、连续反应、半连续反应等。

根据产品的量产需求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反应方式。

同时,根据反应方式的选择确定反应器的类型和规格,确保反应器能够满足反应的要求,并提高生产的效率。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进行物料的加料和排出。

对于批量反应,需要确定适当的加料方式和时间,确保原料的加入不会对反应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连续反应,需要设计合理的进料管道和设备,实现连续的物料供给。

同样,对于产物的排出,需要设计合理的排出方式和设备,确保产物的质量和纯度。

此外,在工艺流程设计中,也要考虑到能源的利用和消耗。

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和产物的性质,设计恰当的能量回收和利用系统,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生产的能耗。

最后,对于化工原理工艺流程设计来说,还要考虑到工艺的安全性。

在工艺流程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

通过工艺的合理设计、设备的选用和操作的安全措施,确保工艺的安全性和生产的可行性。

总之,化工原理工艺流程设计是化工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性质、反应条件、反应方式、物料的加料与排出、能源利用和消耗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高效、安全、可行的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化工原理工艺流程设计讲解共112页文档

化工原理工艺流程设计讲解共112页文档
化工原理工艺流程设计讲解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精排版《化工原理》讲稿(全)

精排版《化工原理》讲稿(全)

第一单元动量传递绪论一、化工过程产品2.引出单元操作的概念(化工过程由若干单元操作和反应过程串联而成)。

二、单元操作1.单元操作概念:化工生产中,设备相似、原理相近、基本过程相同的生产过程称为单元操作。

2.单元操作分类:三传一反——P2表0-1(1)动量传递(传动):流体输送、沉降、过滤等——密度ρ、黏度μ。

(2)热量传递(传热):热交换、蒸发等——温度t、热导率λ。

(3)质量传递(传质):蒸馏、吸收、干燥等——相对挥发度α、溶解度x。

3.单元操作特点:(1)物理性操作;(2)共有性操作。

三、基本概念1.物料衡算(质量守恒)2.能量衡算(能量守恒)3.过程极限(平衡状态)——溶解,饱和;传热,温度相等。

4.过程速率(变化快慢)——过程速率=推动力/阻力第一讲流体静力学流体:气体和液体的总称(不可压缩流体、可压缩流体)。

一、主要物理量1.密度(物理性质,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可查表获得)ρ=m/V kg/m3定义式理想气体:ρ=m/V=nM/V=pM/RT(pV=nRT 符号说明:R=8.314,T=t+273)相对密度:物质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4℃)。

常用密度:水(20℃)—998kg/m3;水银(20℃)—13.6×103 kg/m32.压力p=P/A Pa 定义式绝对压力:压力的真实值。

表压:表压=绝对压力-大气压力(压力表测得值,真实压力比大气压大的部分)真空度:真空度=大气压力-绝对压力(真空表测得值,真实压力比大气压小的部分)表压=-真空度真空度最大值=大气压常用压力:1atm≈0.1MPa=1.013bar=1.033工程大气压=10.33mH2O=760mmHg例题1-1。

二、流体静力学1.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设:敞口容器内盛有密度为ρ的静止流体,取任意一个垂直流体液柱,上下底面积均为A m 2。

a .作用在液柱上端面上的总压力P 1 P 1= p 1 Ab .作用在液柱下端面上的总压力P 2 P 2= p 2 Ac .作用于整个液柱的重力G G =ρg A (z 1-z 2)液柱静止,垂直方向上的三个作用力的合力为零,即 :p 1 A + ρg A (z 1-z 2)-p 2 A = 0 令: h = (z 1-z 2) 整理得:p 2 = p 1 + ρg h若将液柱上端取在液面,并设液面上方的压强为p 0, 则: p = p 0 + ρg h上式均称为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静止流体内部某一点的压强等于作用在其上方的压强加上液柱的重力压强。

化工工艺流程图的画法讲作课件

化工工艺流程图的画法讲作课件

3.用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表示全部检测、 指示、控制功能仪表,包括一次性仪表和传 感器,并进行编号和标注。
4.用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表示全部工艺 分析取样点,并进行编号和标注。
5.安全生产、试车、开停车和事故处理在图上 需要说明的事项,包括工艺系统对自控、管 道等有关专业的设计要求和关键设计尺寸。
当物料经过设备产生变化时,可在流程的 起始部分和物料产生组分变化的设备之后, 在流程线上用指引线引出并列表标注(指 引线及表格线皆用细实线绘制)。标注出 物料变化前后各组分的名称、流量、质量 分数或摩尔分数和每项的总和数等(标注 项目可按需要酌量增减)。
某丙烯酸甲酯装置局部工艺原则流程图
三、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PID)
图中各车间(工段)用细实线画成长方框 来表示,流程线中的主要物料用粗实线表 示,流程方向用箭头画在流程线上,图上 还需注明车间名称、原料及半成品的名称、 平衡数据和来源去向等。
某石油化工厂总流程图
某石油化工厂物料平衡图
二、工艺原则流程图
也称物料流程图,是在总工艺流程的基础上, 分别表示各车间内部工艺物料流程。
一、串级控制
加氢精制反应器温度控制
加氢反应器温度控制包括二个控制回路:反应器入口温度 和加热炉燃料气压力的串级控制及2号床层入口温度的单回 路控制。
由温度调节TRC-101与加热炉燃料气压力调节PIC-101串 级控制反应器入口温度,以克服来自燃料方面的干扰。反应 器入口温度调节器为主调节器,它的输出值是燃料气压力调 节器(副调节器)的给定值。当入口温度偏离给定值时,则 温度调节器的输出值发生变化,即燃料气压力调节器的给定 值变化,因而此调节器输出改变,燃料气调节阀开度相应变 化,进入炉子燃料量变化,使反应器入口温度达到给定值。 当燃料气压力变化时,即压力调节器的测量值发生变化,而 此时的给定值未变(即温度调节器输出未变化),因此压力 调节器的输出变化,调节阀开度相应改变而维持压力不变。

化工原理过程设计

化工原理过程设计
、塔径、进料位置。 • 4.根据题意,设计一合理的工艺流程,并绘
制带有主要参数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5.计算所设计流程的冷热公用工程用量。并对 工艺流程中的任一台换热器进行计算,要求采用 列管式换热器,计算其主要参数,包括管长、管 子规格、壳程直径、管程数、壳程数、管子数目 等。画出换热的简图,表明接管尺寸。 •6.如果采用离心泵输送原料,试确定适用的离 心泵型号,并确定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5.2列管式换热器的主要工艺参数的计 算



第六章 离心泵的确定


•工艺流程简图


所选设计筛板塔的主要结果汇总表
• 序号
项目
1
平均温度
2
平均压力
3
气相流量
4
液相流量
5
实际塔板数
•6
有效段高度
17
塔径
28
板间距
39
空塔气速
4 10
塔截面积
• 11
实际加料版
1 12 全塔回流比R

Np=NT/ET
•①塔板效率
•精馏段的塔板效率Et精=0.45×(2.46 ×0.291)-0.245=0.532 •提馏段的塔板效率Et提=0.45 ×(2.46 ×0.266)-0.245=0.544

•②实际塔板数的计算
• 精馏段实际塔板数的计算:

Np,精=NT精/Et精=5/0.532=10块

第二章 设计任务及要求方案
(一)设计任务
某工厂采用石脑油为原料生产对二苯(px)时产生了一股 物流,含有苯40%(质量分数,下同)、甲苯60%.设计一 座常压精馏塔对上述混合物进行分离,要求塔顶流出液中 苯的回收率为95%,釜残液中甲苯的回收率为97%,该工 艺物流的处理量为1.5万吨/年。产品均需要冷却到40℃, 塔釜采用外置再沸器,热公用工程为饱和水蒸汽,蒸汽压 力0.4Mpa(表压),冷公用工程为循环水(20℃-30 ℃) ,环境温度为20 ℃。

化工原理过程设计解读

化工原理过程设计解读

3600 Af HT / Lh 3600 0.036 0.40 / 0.0011 3600 13.1s 5s
可以满足要求。
(4)降液管的底隙高度 ho
液体通过降液管底隙的流速一般为0.07~0.25m/s,取液体通
过降液管底隙的流速,uo 0.08m/s 则有:
泰山医学院首届大学生化工过程设计竞赛
---------筛板式精馏塔的设计
学 院: 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 应用化学 二班 设 计 者: 指导老师:
第一章 概述
本设计通过已知数据,理论计算了馏出液及釜残 液的流量和组成,从而求出了q线,平衡线,精馏段 和提馏段操作线方程,进而通过这四个方程采用图 解法求出理论塔板数,并确定了进料位置;通过苯和 甲苯的物性数据分别求出精馏段、进料板、提馏段 的气液相平均摩尔质量、平均密度、平均表面张力 等工艺条件,进而确定适合的塔径、塔高以及实际 板数和进料位置,从而设计出最合理的工艺流程。 再通过反复验证,设计合理,便于实际开展。
平均摩尔质量为M m xF M A (1 xF )M B 0.44 78.11(1 0.44) 92.13 85.96kg / mol
则F 150001000 24.24kmol/ h 85.96 300 24
xF

0.40 / 78.11 0.40 / 78。11 0.60 / 92.13
塔径、进料位置。 4.根据题意,设计一合理的工艺流程,并绘制
带有主要参数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5.计算所设计流程的冷热公用工程用量。并对工 艺流程中的任一台换热器进行计算,要求采用列 管式换热器,计算其主要参数,包括管长、管子 规格、壳程直径、管程数、壳程数、管子数目等 。画出换热的简图,表明接管尺寸。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 板式塔及其工艺设计计算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  板式塔及其工艺设计计算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板式塔及其工艺设计计算一、教学目标1. 理解板式塔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板式塔的工艺设计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板式塔的设计计算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板式塔的分类和结构填料塔、板式塔的分类塔盘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 板式塔的性能评价塔盘效率的计算塔盘压降的计算3. 板式塔的工艺设计计算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设计计算的参数选择设计计算的公式和计算方法4. 板式塔的优化设计塔盘类型的选择塔盘布置的优化5. 板式塔的设计计算案例分析案例一:简单蒸馏塔的设计计算案例二:吸收塔的设计计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板式塔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加深学生对板式塔设计计算的理解。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化工原理》相关章节。

2. 课件:板式塔的图片、示意图和设计计算公式。

3. 案例资料:实际工程案例的数据和计算结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正确率和完整性。

3. 考核成绩: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设计计算案例的分析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板式塔的分类和结构特点板式塔的性能评价方法板式塔的工艺设计计算流程板式塔的优化设计方法2. 教学难点:板式塔设计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板式塔优化设计中的参数选择和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中板式塔设计计算的灵活运用七、教学进程安排1. 第一课时:板式塔的分类和结构介绍,理解填料塔与板式塔的区别。

2. 第二课时:板式塔的性能评价方法讲解,学习塔盘效率和压降的计算。

3. 第三课时:板式塔的工艺设计计算流程学习,了解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

4. 第四课时:板式塔优化设计的内容讲解,学习塔盘类型选择和布置优化。

5. 第五课时:板式塔设计计算案例分析,通过案例一和案例二加深理解。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介绍PPT课件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介绍PPT课件

0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设计案例一:分离设备的设计
分离设备设计
介绍各种分离设备的原理、 特点和应用,如离心机、 过滤器、萃取塔等。
设计要求
根据给定的工艺条件和要 求,选择合适的分离设备, 进行结构设计、参数计算 和性能评估。
案例分析
以实际生产中的分离设备 为例,分析其设计特点、 操作原理和优缺点,提出 改进方案。
计算错误或误差过大
总结词
计算错误或误差过大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 常见的问题之一,可能影响设计的可行性和 准确性。
详细描述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因为粗心或对计算公 式掌握不够熟练,导致计算错误或误差过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仔细核对计算 过程和结果,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学生也需要加强对计算公式和方法的 掌握和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和精度。
设计案例三:换热设备的设计
换热设备设计
介绍各种换热设备的原理、特点 和应用,如管壳式换热器、板式
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等。
设计要求
根据给定的热量交换条件和要求, 选择合适的换热设备,进行结构设 计、参数计算和性能评估。
案例分析
以实际生产中的换热设备为例,分 析其设计特点、操作原理和优缺点, 提出改进方案。
培养能力
课程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工程设计能力、创新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交叉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涉及多 个学科领域,如化学、物 理、数学等,有助于提高 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系统分析
工艺计算
学生需要分析给定化工过程的流程、设备 、操作条件等,理解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 理和相互关系。
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流体代号(物料代号)表示方法:
(1)按国家标准《管路系统的图形符号,管路(GB6567.2—86)》 作出的规定,以介质(物料)英语名称的第一字母大写表示,如:
空气(air)为“A’,蒸汽(steam)为“S”, 油(oil)为“O”,水(water)为“W; (2)以分子式为代号,如硫酸为“ H2SO4”; (3)采用国际通用代号,如聚氯乙烯为“PVC”等表示。 此外也可以在类别代号的右下角注以阿拉伯数字,以区别该类物料 的不同状态和性质。化工系统有关部门根据化工专业特点,还作了 一些具体规定,如表4-1所示。在工程设计中遇到本规定以外的物 料时,可予以补充代号,但不得与表4-1中的代号相同。
30
常用物料代号规定
31
车间代号:
车间代号与前面“设备位号”的编制方法相同。
管段代号:
即各管段的编号或管段顺序号,每一管段的编号不能重复,一般 按物流先后排序。
②管道规格
管道规格应标出管经和壁厚。
③管道等级
管道等级号由两个英文字母及一个数字组成; 如上例B2A中: B——同一材质同一压力等级的顺序号,A、B、C、D等; 2——管道压力等级号;
合成

加氢
返回
H2
氧化
O2
羟胺
肟化重排
硝酸 H2
7
确定各个过程或工序的组成 例如:合成氨工艺中的变换工段
H2, N2, CO,CO2 变换反应
水洗
碱洗
少量惰性气体
变换反应: 水洗 碱洗
CO H2O CO2 H2 CO2 H2O H2CO3 CO2 NaOH Na2CO3 H2O
第4章 工艺流程设计
1
4.1 概述
工艺流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用图解形式来表达整个生产工艺过程 任务: (1)确定生产工艺流程中各个过程的具体
内容、顺序和组织形式。 (2)绘制工艺流程图。
2
工艺流程设计的重要性
决定车间的命运; 化工设计最主要的一环; 关键性步骤
3
工艺流程的设计顺序:
从化工设计工作进程看: 在可行性研究中、生产工艺路线选定后开始
在泵的出口管线上设置调节阀,利用阀的开度变化来调节流量
优点:简单
流量(F) 记录(R) 控制(C)
缺点:不适用 于正常流量 切断阀 低于泵额定 流 量 的 30% 以下的场合; 调节阀直径 较大。
调节阀(节流)
止回阀
压力(P) 指示(I)
放净阀
39
旁路调节法:
调节阀(旁路)
在泵的进出口旁路 管道上设置调节阀, 使一部分液体从出口 返回到进口管线。
流体输送设备的控制变量:流量、真空度或压力
A.离心泵
离心泵流程设计的一般要求:
(1)泵的入口和出口均需设置切断阀;
(2)出口处应安装止回阀;
(3)在泵的出口处应安装压力表;
(4)泵出口管线的管径一般与泵的管口一致或放大一档;
(5)泵体与泵的切断阀前后的管线都应设置放净阀。
38
离心泵流量的控制方法:直接节流、旁路调节、调速法 直接节流法:
流程中若有几台相同设备并联,可以只画 一台设备,其余几台用细实线方框表示, 在方框内注明位号,并画出通往该设备的 支管。
21
设备的标注方法
12345 数量标识符(相同设备尾号) 设备顺序编号
工序、工段或车间代号 设备分类代号
例:H0101A 表示第一车间第1A#换热器
位号应标注在设备内或附近空白处,位号和名称 用粗实线分开,位号写在上面如:
在初步设计、扩初设计和施工设计各个阶段, 随着工艺专业和其他专业设计工作的进展,不 断地进行补充和修改,然后在最后才完成,
它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 由浅入深 由定性到定量 逐步分阶段进行
4
4.1.1工艺流程设计的原则
工艺流程设计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产品质量原则:
尽可能采用先进设备、先进的生产方法和成熟的流程。 2、资源利用原则:
A.流程框图(P.89 图4-62) ※用方框及文字表示主要的工艺设备及过程; ※用箭头表示物流方向。
B.流程示意图 ※用图例表示出主要工艺设备; ※用箭头表示物流方向; ※标注主要工艺设备的位号和名称。
C.流程简图(P.92 图4-63) ※用图例表示出主要工艺设备及部分关键的辅助设备; ※用箭头表示物流方向; ※标注工艺设备的位号和名称; ※以图例表示出主要控制回路仪表的参数、功能、控制方法。
注设备位号及设备名称或管道代号。
(3)图上必须表示该辅助管道总管和支管上的全部阀
门、异径管及控制点等。图纸名称可写为:
×××吨/年×××车间(界区)××工段
蒸汽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37
4.3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
4.3.1 化工典型设备的自控流程 输送设备的自控流程设计
输送设备: 固体输送设备:输送带、斗提机 流体输送设备:离心泵、容积式泵、真空泵、压缩机
13
D.物料流程图(P.93 图4-64)
※用图例表示出主要工艺设备及部分关键的辅助设备; ※用箭头表示物流方向; ※标注工艺设备的位号和名称; ※用表格形式表示出各流股的温度、压力、流量、组分含量百 分比;在有热量变化的过程或设备旁,标出热量计算值。
E.公用工程系统图
※用方框、文字表示使用公用工程的工艺设备及过程; ※用箭头表示物流方向。
33
④ 保温代号
※保温代号包括伴管尺寸和隔热代号。
※伴管尺寸与主管标注方法相同,应标出管经和壁厚
※隔热代号:一般常压可不标
H──保温
O──导热油伴热供温
JO──热油夹套保温
34
流程图中自控及仪表的表示
工艺生产流程中的仪表及控制点应该在流程图的有关 管道上的大致安装位置用图例、位号两部分给以表示: 图例见附录2 表2-4所示
返回
8
确定控制方案 离心泵的流量控制
9
液位控制
返回
10
4.1.3 从工艺角度进行流程设计
A.反应过程 根据反应过程的特点、物性和工艺条件决定反应 器类型及操作方式,根据产品特点选择连续或间 歇生产方式。
B.原料预处理过程 C.产物的后处理
(1)反应副产物的分离 (2)未反应的反应物返回循环利用 (3)产物净化与分离 D.产品包装 E.原料的循环利用
R 101
××反应器
注:设备位号应与初步设计一致,若施工图设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备增加,则 位号应按顺序增补;如有取消,原有设备位号不再使用。 22
流程图物料管道绘制方法 管道、管件及管道附件表示方法 管道、管件及管道附件图例及常用阀门图例,
如附录2附表2-2和附表2-3。
23
24
25
固体物料除用粗虚线表示外,还要写出物料名称。
优点:调节阀直径较小, 可用于介质流量偏低 的场合。
缺点:泵的总效率降低。
40
调速法 :
电磁调速法:用电磁吸合原理
调节驱动力矩来调节泵的转速 优点:节能;驱动机和调速设施
投资相对变频调速小 缺点:驱动机的总效率降低
调速电机驱 动的离心泵
变频调速法:用调节频率改变
驱动电机转速来调节泵的转速 优点:相对电磁调速更节能;泵
仪表位号由字母代号和阿拉伯数字编号组成
标注仪表位号的方法: 字母代号写在圆圈的上半部分, 数字编号写在圆圈的下半部分。
PI
仪表图例
801
管道或设备
35
流程图图纸名称
在图纸的右下方为图签,图签中主标题栏中应写上图纸的 名称,例如: (1) ×××吨/年 ×××车间××工段
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2) ×××吨/年×××车间(界区)××工段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36
流程图辅助管道及仪表系统图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辅助管道
工艺专业: 包括蒸汽、冷凝水、给排水、压缩空 气、真空等系统
自控专业:压缩空气、真空、电路、电缆等系统
(1)在流程图上未曾画出的辅助管道系统必须单独绘
制,每一种辅助管道系统绘制一张系统图。
(2)图上的设备一般用矩形框以细实线表示,框内标
1、确定整个流程的组成 2、确定每个工序的组成 3、确定操作条件 4、确定控制方案 5、确定物流和能量的合理利用方案 6、确定公用工程的配套设施 7、确定三废治理方法 8、确定安全生产措施 9、画出工艺流程图
6
确定整个流程的组成 例如:合成氨生产工艺
煤或油 水蒸气
造气
变换
精炼
己内酰胺生产工艺
NH3
26
控制仪表与主流程设备管道及辅助管道有联系时应 分别在流程图和辅助管道上适当表示。
当不同的管道有交叉时,同一幅图应以“横断,竖 不断”、“辅断主不断”的原则。
同一图纸上的管道无论相隔多远,必须用管线连接, 不能用文字表示,对于接到另一张图纸和进出车间 的管道要用方框箭头并用文字注明至某设备或管道 的图号,以表示来源或出处,如排水或排污管必须 用文字说明排入何处。
的总效率高 缺点:驱动机和调速设施投资大
离心泵的调速调节原理图
41
多分支调节法 :
42
B.容积式泵(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旋涡泵)
特点:当流量减小时容积式 泵的压力急剧上升。
设计时注意:不能在容积式 泵的出口管道上直接安 装节流装置来调节流量
流量的控制方法: 旁路调节 改变转速 改变冲程大小
15
4.2.2 流程图图面绘制要求
流程图图纸尺寸及线条要求 (1)图幅尺寸
原则上一个主项画一张图,其幅面一般采用1号或2号图纸, 如流程复杂,可分成几部分进行绘制。
(2)设备图例比例
使图面视觉美观 : 过高、过大或过小的设备,其外形可以适当缩小或放大
(3)线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