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简介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习重点提要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是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研究各区域的层次结构及其内的器官与结构的位置、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的科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在局部解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熟悉掌握以下内容:一、重要局部结构(如沟、管、窝、孔、三角等)二、重要局部的层次(如腹壁与颅顶层次)三、内脏器官:位置、毗邻、血供等四、四肢:血管神经束;血管、神经的重要行程与分布五、与临床有关的问题:手术注意事项;神经损伤表现等本资料中的重点将用粗字底线予以标注,在重点知识点后将尽量附上图谱、歌诀、表格帮助大家记忆,“okay提示”指出常考点或特别重要的重点目录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局部解剖学的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人体的分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人体的基本层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头颈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颅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额顶枕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颞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颈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局部解剖学

答:分布: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 血液供应:肠系膜上动脉的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还有肠系膜下动脉发出左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 回结肠动脉供应盲肠,尾,回肠末段与升结肠的下1/3。右结肠动脉供应升结肠上2/3和结肠右曲。中结肠动脉供应横结肠。左结肠动脉供应结肠左曲及降结肠
腰下三角: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三角为腹后壁的一薄弱区,也会发生腰疝。在右侧,三角前方与阑尾和盲肠相对应
提携角:二轴线在肘部相交,臂轴的延长线和前臂轴之间构成的一锐角
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颈干角:股骨颈和股骨体长轴之间向内的夹角,正常成人约125度-130度,大于此角为髂外翻,小于此角为髂内翻
三边孔:上界为肩胛下肌和小圆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孔内有旋肩胛动、静脉通过。
收肌管:又称股腘管或Hunter管,位于骨前内侧1/3段,长约15cm,呈三棱形间隙。其前壁是张于股内侧肌与长收肌、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腱板的前方为缝匠肌所覆盖,管的外侧壁是股内收肌,后壁为长收肌及大收肌,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収肌腱裂孔。
神经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是临床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
枕下三角:位于枕下,项上部深层,由枕下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其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通过。
椎动脉三角:内侧为颈长肌,外侧界为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
Q1:大隐静脉起止、行程、属支:
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缘,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汇入处称隐股点。
《局部解剖学》课程简介

《局部解剖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局部解剖学》英文名称:《topographical anatomy》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56学时,其中理论:14学时,实验:42学时。
学分:2.0学分适用专业:临床医学课程目的: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巩固和提高他们的解剖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理解和掌握人体局部层次、结构和毗邻关系的基础理论,巩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自学,善于观察、思考和操作能力。
从而为培养面向2l世纪的全科医学人才服务。
内容简介: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按照人体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及会阴、脊柱区、上、下肢等局部,着重介绍各局部区域内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层次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科学,是解剖学的主要分科之一。
它是在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通过尸体解剖和观察,巩固系统解剖学知识,是系统解剖学的继续和深入。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应用,尤其是手术学科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因此,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教材:《局部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彭裕文,6版,2005年。
主要参考书目1.《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张朝佑,2版,1998年。
2.《格氏解剖学》,辽宁教育出版社,杨琳、高英茂主译,38版, 1999年。
3.《人体解剖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郭光文、王序,1版,1996年。
4.《临床应用解剖学,人民军医出版社,钟世镇,1版,1998年。
主讲教师:薛黔教授陆奎顺副教授周播江副教授刘坤祥副教授杨方玖副教授杨胜波副教授。
局部解剖学课件

人体结构层次
7.神经(nerve) 呈白色条索状,除皮神经外,常与血管伴 胸腔和腹腔内的自主(植物性)神经,常缠 绕在脏器和血管壁上形成神经丛,随血管的
行,并共同被结缔组织包裹形成血管神经束。
分支而分布。
二、解剖器械的准备和使用
㈠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清洁器具,妥善保存,防止生锈。
常用的器械有: 解剖刀 肋骨剪 解剖镊 椎管锯 解剖剪 咬骨钳等。
绪
论
一、局部解剖学的定义和学习目的
1、定义:是在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 着重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 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 毗邻关系的解剖学。 2、学习目的:认真、扎实地学好局部解 剖学,为成为一名好的临床医 生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与系统解剖学的区别 系统解剖学:系统 局部解剖学:部位 器官 层次 组织 毗邻 人体的部位划分
持镊方式
正确姿势
错误姿势
错误姿势
3、解剖剪:有不同的长短和弯直。 尖有尖头和圆头之分。
⑴圆头解剖剪:一般用于剪开组织或剪断 血管、神经。 ⑵尖头解剖剪:常常用于剪线或拆线。
持剪方式
正确方式
持剪方式
错误方式
持剪方式
三、各种结构的解剖要领
习惯用右手者,解剖时,左手持镊,右手 执刀或剪,运用刀、剪的利刃进行切割。有 时也需用刀柄、剪头、血管钳、镊和手指等 钝物进行钝性分离。手指的触摸在解剖过程 中甚为重要。因为手指可以感觉到被解剖结 构的软硬坚实程度,可以探查解剖部位深处 有无特殊结构,以便决定解剖方法和选择工 具。所以,在解剖过程中应常用手指触摸探 索。
人体结构层次
5.血管(blood vessel) 动脉呈圆管状,管径比静脉小,管壁厚而 富有弹性。 静脉壁薄而缺乏弹性,故外形略扁,尸体 的静脉腔内常有凝血块。浅表静脉多单独走 行,而深部静脉多与动脉伴行。
局部解剖学-绪论

三、局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
三、局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
人体结构层次
皮肤(厚薄、移动度) 浅筋膜(浅血管、皮神 经、淋巴组织) 深筋膜(肌间隔、骨筋 膜鞘) 肌肉(走行其间的结构) 血管 淋巴结和淋巴管 神经
皮肤(厚薄、移动度) 浅筋膜(浅血管、皮神 经、淋巴组织) 深筋膜(肌间隔、骨筋 膜鞘) 肌肉(走行其间的结构) 血管 淋巴结和淋巴管 神经
皮肤(厚薄、移动度) 浅筋膜(浅血管、皮神 经、淋巴组织) 深筋膜(肌间隔、骨筋 膜鞘) 肌肉(走行其间的结构) 血管 淋巴结和淋巴管 神经
走行关系
经过哪些重要区域 走行中的么内容物?
局部解剖学的学习要求
1.尊重人体标本 2.提高学习能力 3.加强团队协作 4.保持卫生清洁
局部解剖学
课前说明
绪论
一、局部解剖学的概念 二、人体的系统和分部 三、局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
一、局部解剖学的概念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是以系统解剖学为基础, 人为的把人体分为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与会阴、上肢、 下肢、脊柱等局部,研究正常人体各局部的由浅至深的形态结构、 层次、位置与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特别是与外科手术的关系,是 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
二、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人体系统
运动系统
内脏学
脉管系统 感觉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骨骼 关节 肌肉
消化系统 心血管系统
视器 周围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淋巴系统 前庭蜗器 中枢神经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二、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人体
头部
颈部 躯干部 四肢部
颅部 面部
颈部 项部
胸部 腹部 背部 盆、会阴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1. 概述局部解剖学是解剖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各个局部部位的结构和组织关系。
通过对局部解剖学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位置、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医学领域,局部解剖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医学生和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局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局部解剖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2.1 人体表面解剖学人体表面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特征以及皮肤、骨骼、肌肉等结构在体表的表现和分布。
这些知识对于医学生进行体格检查、诊断疾病以及进行手术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2 头颈部解剖学头颈部解剖学研究头颈部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位置、结构以及其功能。
包括颅骨、颈部骨骼、面部、眼、耳、鼻、口腔、咽喉、颈血管、淋巴结等。
掌握头颈部解剖学的知识,对于口腔科、耳鼻喉科、头颈外科等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3 胸部解剖学胸部解剖学研究胸廓、胸部器官以及血管、神经等在胸腔内的位置和结构。
包括肺、心脏、气管、食管、胸膜、胸壁等。
了解胸部解剖学知识对于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以及进行胸腔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4 腹部解剖学腹部解剖学研究腹腔内的器官和结构,包括胃、肝、胆囊、脾、肾脏、肠道、血管、神经等。
掌握腹部解剖学知识对于诊断和治疗腹部疾病,以及进行腹腔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5 盆腔解剖学盆腔解剖学研究骨盆内的器官和结构,包括生殖器官、直肠、尿道、血管、神经等。
对于妇产科、泌尿外科等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盆腔解剖学的学习尤为重要。
3. 局部解剖学的应用局部解剖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临床诊断和手术操作等领域。
3.1 医学教育局部解剖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对局部解剖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医学生了解人体各个局部部位的结构和组织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临床诊断临床医生在进行疾病诊断时,往往需要通过触诊、听诊、视诊等方法来判断器官或组织的异常情况。
局部解剖学

(6)咬肌
起自颧弓下缘及深面,止于下颌支的外面。 后上部有腮腺浅部,表面覆以咬肌筋膜,浅面有面横动、静 脉、腮腺管、面神经的颊支和下颌缘支横过。
“危险区” V网 导V
板障V
额腹
硬脑膜V窦
(5)颅骨外膜:
帽状腱膜 枕腹
(二)颞区
1、境界: 上: 上颞线 下:颧弓上缘 前:额骨和颧骨的结合部 后:上颞线的后下段
2、层次 (1)皮肤 (2)颞浅筋膜:上方与帽状腱膜相续,下方与颞筋膜会合。
内有耳前组和耳后组神经血管。
(3)颞筋膜: 分深、浅两层,分别附着于颧弓内、外侧面。两层间有脂肪和 颞中血管。
面V 下颌后V前支
颈内V
交通: 眼上V
面V 面深V 翼V丛
海绵窦
颞浅V
海绵窦 内眦V 面V 翼V丛
下颌后V
颈内V
危险三角
2.淋巴:面L 下颌下L和颏下L 颈外侧深L
颏L 下颌下L
3 .神经:三叉神经和面神经
(1)三叉神经的分布:
眶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 眶下神经 颏神经、 耳颞神经、 颊神经
(2)面神经: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 颈支
弓状隆起,为鼓室盖。 颈动脉沟、破裂孔、续于颈内动脉管内口。
孔裂多,易骨折。
(三) 颅后窝 由蝶骨体、颞骨岩部和枕骨构成。
枕骨大孔、斜坡、舌下神经管内口、颈静脉孔、内耳门。
小脑幕
小脑幕切迹 小脑幕切迹疝 小脑扁桃体疝
三、硬脑膜与颅腔的分区
(一)硬脑膜及硬脑膜窦(静脉窦) 1.硬脑膜形成的结构有: 硬脑膜窦、大脑镰、小脑幕、小脑镰。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头部
▪ 腮腺
1、 位置、毗邻
上:颧弓、外耳道、颞下颌 关节
下:平下颌角 前:达咬肌、下颌支、翼内
肌后缘
后:乳突、胸锁乳突肌上份 前缘
深:腮腺床—起自茎突的诸 肌、颈内血管和下4对 脑神经共同组成。
32
头部
2、形态、分部
锥体形,底朝外、尖向内;
浅部(面突)
分为 峡部
深部(下颌后突)
3、腮腺咬肌筋膜
(4)三叉神经(末支为主)
▪ 眶上神经 ▪ 眶下神经 ▪ 颏神经
三孔处可分别作封闭治疗三叉神经痛
29
头部
面侧区
腮腺咬肌区
▪ 境界 前:咬肌前缘 后:乳突,二腹肌后腹上缘、
及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 上:颧弓 下:下颌体下缘
30
头部
▪ 层次(由浅入深)
皮肤、浅筋膜、浅层的血管和神经、腮腺咬肌筋 膜、腮腺浅部、腮腺峡部及穿行其间的血管神经、 咬肌、下颌支、腮腺深部等。
①境界:颈前正中线、 胸锁 乳突肌下纷 前缘,肩胛舌骨 肌上腹围成。
②层次:皮肤 颈浅筋膜 舌骨下肌群 气管前筋膜 内容 椎前筋膜
61
颈部
③内容 甲状腺、甲状旁腺、气 管颈段、食管颈段 1)甲状腺 a.形态:左右侧叶,峡
b.位置 侧叶:上至甲状软骨中点水
平,下至第6气管软骨 环 峡: 2—4气管软骨环
▪ 翼点 ▪ 下颌角 ▪ 颧弓 ▪ 乳突
13
头部
体表投影
六条标志线
中央沟 中央前后回 外侧沟 脑膜中动脉
14
头部
颅顶软组织
1、额顶枕区
① 境界 前: 眶上缘 后: 上项线 两侧:上颞线
15
头部
②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做好分工协作。选出组长,分出主刀、助手、阅读指导、查图等工 作,未分出具体工作的应在旁边仔细观察所解剖出的每一结构,作 好记录。
4. 做好清洁卫生。每次操作结束要清洗器械并擦干净保存。爱惜尸体 ,对于暂时未解剖的部位,不得裸露,要用塑料布包好;每次解剖 完毕,务必要将皮肤回盖,并用塑料布盖好,以防干燥。解剖下来 的组织碎片要倒入专用残渣桶。
2020/10/17
h
5
2020/10/17
h
6
h
7
h
8
解剖操作简介
3. 解剖深筋膜
➢ 主要任务:剥离覆盖在骨骼肌表 面的结缔组织。分离修洁每块肌 肉、神经和血管。
➢ 方法:基本同剥皮。 ➢ 注意事项:在修洁血管和神经时
尽量不要使用剪刀和刀,减少失 误。
2020/10/17
h
9
解剖操作简介
2020/10/17
h
11
结束
h
12
较长的切口。 ➢ 抓持法:同执弓式。 ➢ 返挑持刀法:切开浅层组织时候使用
2020/10/17
h
4
解剖操作简介
2. 解剖镊 ➢ 分为有齿镊和无齿镊。主要使用无齿镊。配有尖镊。 ➢ 用途:剥除脂肪、结缔组织、修洁血管、神经等。 3. 解剖剪 ➢ 用法:将剪刀柄的两圆圈分别套在拇指和无名指上,示指及
中指向前伸直紧贴剪刀柄,起稳定和定向的作用。 4. 血管钳 ➢ 用法和解剖镊一样。也可用于剥皮时夹持牵拉皮肤。
局பைடு நூலகம்解剖学
h
1
评分标准
一、解剖操作(30%)
• 要求:操作指导上要求剖露的结构全部完成,无重要结构(如大动脉、静脉,大 的神经、浅或中层大的骨骼肌)因失误切断或切断;剖露的结构边缘要清晰完整 ,无多余组织粘连。
• 扣分:未剖露或失误切断或切断重要结构(-1);未剖露或失误切断或切断一 般结构,如一些小血管、小神经等(-0.5)。
• 要求:由浅入深,逐层描述所剖露出来的各组织和器官,形式上参考《系解》 实验课中教师示教的方式。内容上可参考课本或《实习指导》。描述的内容有 条理、结构无疏漏则得分越高。
四、笔试(50%):闭卷。题型参考《局部解剖学操作及实习指导》
h
2
解剖操作简介
二、常用解剖器械的使用方法
1. 刀:用于切口、翻皮或切割组织 ➢ 执笔持刀法:解剖操作较常用。 ➢ 执弓持刀法:示指压在刀背上。仅用作
4. 血管和神经解剖法:
➢ 顺序:从粗的血管和神经开始 ,由粗到细。
➢ 钝性分离:先用刀尖沿血管和 神经的走向,轻轻划开包绕它 们的结缔组织。然后用无齿解 剖镊提起血管或神经,沿其两 侧,用刀尖背面,或解剖镊, 或解剖剪,做钝性分离。
2020/10/17
h
10
解剖操作简介
注意事项
1. 提前预习,严格解剖操作。严格按照教材规定的解剖程序进行。先 剖露主要结构,再追寻次要结构,保护好主要结构。伴行的小静脉 、淋巴结和脂肪组织再观察清楚后,可按照老师或教材的提示切除 ,不能随意切断。割下的皮肉要收集于指定的托盘上。
二、实验报告:解剖部位画图(10%)
• 先用铅笔画草图,成型后轮廓用水性笔描边。上色:A(红色),V(蓝色) ,N(黄色),淋巴管(绿色),注释(水性笔)。(参考样图)
• 要求每一名同学提交的实验报告要包含操作部位的前后剖面。选择绘画难度越 高,得分越高。
三、解剖成果简述(10%)
• 形式:最后一次操作课在每小组中抽签选出1名同学做5分钟以内的描述,小组 其他同学补充。抽签备选中的代表可加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