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南安市昌财实验中学吴标准

【考试大纲】

1.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2.会在地图上估算距离。

3.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4.学会识别五种地形部位。

5.学会判断山坡的陡缓。

6.学会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7.学会判读及绘制地形剖面图。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空间思维能力较差,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有必要对学生再次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根据比例尺换算成与实地距离,能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五种地形部位。

2、能力目标:

运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判读地形名称和坡陡程度及地势高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及不同地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与山谷的判断。

【方法设计】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板书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考试大纲要求

1.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2.会在地图上估算距离。

3.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4.学会识别五种地形部位。

5.学会判断山坡的陡缓。

6.学会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7.学会识别与绘制地形剖面图。

二、参考答案

【课后反思】

教师自评:本节课是复习课,没有像学习新课的时候面面俱到,重点是对照

考试大纲,逐条过关。这节课课堂实施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通过课件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其次通过板书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我以课件为载体,以方向——比例尺——海拔的认识——等高线图的判读——山地部位名称——陡坡与缓坡——地形类型——地形剖面图作为教学主线,较好地演示了等高线的基本原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知识,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较好地强调了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获取知识。但是在帮助学生辨析山谷和山脊时,我比较着急,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较少,这对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有些困惑;还有如果语言的表达能更简短精确、风趣幽默,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这方面还要继续努力。

学生反馈:教师语言通俗易懂,教态亲切自然;教学用的课件直观、形象、生动,让我们似乎身临其境,并且黑板上写出考纲要求,让人一看就明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学,愿学。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由重老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不断地提高效率。让学生在地理课上“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让学生们乐在其中。这样就能让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地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的目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