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 杨柳
丰子恺短篇散文杨柳

丰子恺短篇散文杨柳导读:《杨柳》丰子恺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喜欢柳树;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
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
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
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
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
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象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的,或者还可援引“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
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
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
但这话也是随便的,空洞的。
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有人问我“为甚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
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
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
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
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赞的名花是另外一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
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地配称“万花如绣”的景象。
丰子恺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主要内容

丰子恺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主要内容
杨柳岸晓风残月表达了作者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
诗句描写了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
这两句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
“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
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杨柳岸,晓风残月。
解释:杨柳岸边,唯有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赏析: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杨柳》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杨柳》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丰子恺《杨柳》(节选)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
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
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
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è wù);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
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
千万条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
好象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rǎo rào)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 )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
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1、划掉括号中的错误读音,并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2、划线部分把杨柳当成____ 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3、文章把杨柳与其它树进行对比,突出杨柳_______ 的特点。
4、作家为什么如此喜欢杨柳?杨柳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精神?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划去的音为è、rǎo 近义词“依偎”2、活泼的孩子;使句子具体生动,突出杨柳的特点——可爱、不忘根本。
(合理即可)3、下垂、不忘根本(或“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4、合理即可。
《杨柳》原文-丰子恺之欧阳索引创编

《杨柳》欧阳家百(2021.03.07)丰子恺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喜欢柳树;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
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
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
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
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
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象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的,或者还可援引“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
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
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
但这话也是随便的,空洞的。
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有人问我“为甚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
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
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
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
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赞的名花是另外一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
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地配称“万花如绣”的景象。
【初中散文阅读】丰子恺《杨柳》阅读答案

【初中散文阅读】丰子恺《杨柳》阅读答案杨柳丰子恺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
因为有人说我欢喜扬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
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杨柳树丰子恺因为我的画里有很多柳树,有人说我喜欢柳树。
因为有人说我很高兴养柳树,我似乎觉得我真的有柳树的命运。
但我也问自己为什么喜欢柳树?柳树的命运是什么?答案不得而知。
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
如果我想和柳树交朋友,我可以附上各种各样的理由。
或者我喜欢它的黄色和绿色,或者我喜欢它像跳舞一样醉醺醺,或者我喜欢它像男人的腰那么小,或者我喜欢它像陶渊明家里种的那样。
很容易找到300个冠冕堂皇、优雅而深刻的理由。
世界上经常是这样。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
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
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
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
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如果我现在想赞美一棵植物,我仍然想赞美柳树。
但这与领先优势无关。
这正是我这些天的感受。
时尚的时候,我可以随意交谈。
为了昨天有个好天气,我埋头写作直到晚上,不得不到西湖边的长椅上坐下。
我看见湖岸的柳树上挂着数万串绿色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荡,有许多细微的变化s我觉得这种植物真的很漂亮很可爱。
我不得不赞美它。
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贱的。
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
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
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
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
《杨柳》原文-丰子恺之欧阳歌谷创编

《杨柳》欧阳歌谷(2021.02.01)丰子恺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喜欢柳树;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
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
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
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
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
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象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的,或者还可援引“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
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
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
但这话也是随便的,空洞的。
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有人问我“为甚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
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
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
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
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赞的名花是另外一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
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地配称“万花如绣”的景象。
丰子恺杨柳阅读题及答案

丰子恺杨柳阅读题及答案丰子恺杨柳的阅读材料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
因为有人说我欢喜扬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
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
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宅边所种的。
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
天下事往往如此。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
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
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
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
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番。
看见湖库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事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变度微微的S 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践的。
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
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理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
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
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
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
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用处,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
杨柳的优美句子丰子恺

杨柳的优美句子丰子恺1. 丰子恺杨柳的句子赏析,速度了杨柳,是一种平凡的树。
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也没有白杨的伟岸。
更没有百花的娇媚。
但古往今来它却成为文人笔下不衰的颂歌。
著名的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丰子恺笔下的杨柳更是别具一格。
作者是喜欢杨柳的,但从字面上看,作者似乎站在不喜欢杨柳的人一边。
这就叫欲扬先抑。
按说,作者的画中多杨柳,作者应该是喜欢杨柳的。
作者多次从“有人说”的角度来谈自己对杨柳的感情。
作者喜欢杨柳的原因不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刻意去喜欢杨柳的。
作者喜欢上杨柳完全是偶然的情况下,是因为昔年在自己的屋边种了一株杨柳,而取名为“小杨柳屋”。
作者之所以不明确说原因上因为其实喜欢上杨柳上非常偶然的,极平常的。
也许在别人的眼里,这不能成为理由的。
通过对比来体现杨柳的特点,来赞扬杨柳。
杨柳是一种植物,但在作者笔下却赋予了它以人的品质和精神。
作者赞美的是杨柳的平凡朴实和不忘根本的品质,杨柳不求索取,但求奉献,是其“贱”,它不贪图自己的荣光,而是“条条不忘记根本”,这是其“下垂”。
杨柳的“高而能下”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对于做人来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
作者由杨柳下垂的姿态想到了不忘记根本的精神。
由树及人,使主题得到深化。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乃是为人之道。
但生活中的许多人却过河拆桥,甚至落井下石,作者在叙写中蕴涵了对这些现象的指斥。
作者赋予杨柳以主观情感,以杨柳喻人,讽刺现实生活中某些作威作福,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
本文主要综合用了排比、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例如第二段中,“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小蛮腰……”这是排比。
例如“好像挂着几千串嫩绿的珠子”是比喻。
例如第五段“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这是拟人。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表达更具生动形象性,使说理更透彻,更精辟。
选我吧2. 丰子恺写的杨《杨柳》中的好词佳句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王恭之貌:王恭,东晋人,美姿仪,《世说 新语》第十四篇《容止》:“有人叹王恭形 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 • 张绪之神:张绪,南朝人。言谈风雅俊逸, 不慕名利。《南齐书•列传第十四 王僧虔张 绪》:“宋明帝每见绪,辄叹其清淡。” “绪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 • 后人喜欢柳树,说它有王恭的俊美姿仪,有 张绪的风雅俊逸。
• 语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 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 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 食。” • 后人喜欢柳树,说它有陶渊明那样超然物 外、淡薄名利的精神气质。
• 语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 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 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 食。” • 后人喜欢柳树,说它有陶渊明那样超然物 外、淡薄名利的精神气质。
• 客舍青青——语出唐朝王维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 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人喜欢柳树, 说它代表了依依不舍的情感。“柳”即“留”。 • 树犹如此——语出《世说新语•言语》:“桓 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 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柳执条, 泫然流泪。”桓公见柳而感慨,是因为柳树生 长迅速,而人也在快速地衰老。
丰子恺有两位恩师。一 位是艺术家李叔同,一 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前 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 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 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 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 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 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 主张,则始终被他奉为 圭皋,成为他以后散文 创作中的最可亲可爱的 特点。 留日后偶然从竹久梦二 的作品中,丰子恺找到 了日后美术的途径。
• 丰子恺的漫画里,柳 树和燕子出现的频率 很多,而调皮的柳条 和轻盈的燕子也最能 撩人思绪。俞平伯送 给丰子恺"丰柳燕"的号, 这也是画家充满希望 和憧憬的内心写照。
丰子恺先生不仅爱画柳树,还在文 章中抒发对柳树的赞美之情!
杨 柳
丰 子 恺
何为 “小蛮腰”?
• 樊素、小蛮,是白居易的两个侍妾,她们善 唱《柳枝》曲,樊素有着樱桃小口,小蛮是 腰肢柔美,因此白居易写诗赞美她们。 • 语出《本事诗》:“白尚书有妓樊素善歌, 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 小蛮腰。’” • 后人喜欢杨柳,说它的枝条如同美丽少女的 腰肢那么柔美。
3 描写社会 • 有表现乡镇风情;有对现实生活场景的再现,以揭露 社会某种现象;还有对社会状况的记载。挖掘出了许 多被人们忽视的生活场景,包含了温馨、讽刺、同情 和怜悯。
“阿三夫君如见”
• 在代笔的先生跟前,也没 什么不好说的,这些话已 经盘算了好几天了,现在 经过先生的润色,变成文 雅的言辞,就要传达给远 方的"阿三夫君"了,想来 那"阿三夫君"也是要通过 别人的口来翻译给他听的, 这夫妻间的消息经过如此 的坎坷传送,将变得更加 珍贵了。
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
• 1941年,丰子恺率妻 儿避难暂寓遵义,五 湖的闲暇既已无望, 门前一溪也能聊以慰 情。与其说是逃避, 不如看作文人的从容。
丰子恺画中多杨柳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翃《寒食》) •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唐.刘禹锡《竹枝词》)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宋.陆游《钗头凤》)
丰子恺绘画
1.描写古诗词 • 丰子恺的诗词漫画凝 固了诗词中最美的句 子,把最耐人寻味的 景象展现在眼前,能 细细的回味。虽然这 些漫画以古诗词为题 材,但并非是它们的 再现。丰子恺在漫画 • 中融入了典雅的意境 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给了它们全新的阐释。
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刻 画了一位现代人,站在窗边,对 着窗外的一轮残月,仿佛现代人 怀着李后主的心情站在窗前。
2.描写儿童 • 他常常以孩子的角度 去看待问题,去感受 生活中的乐趣,真实 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的画仿佛是一部相 机,记录下了生活中 最精彩,最美好的瞬 间,流露着丰子恺对 儿童的喜爱之情。画 中孩子的天真无邪, 仿佛就在身边。
这是丰子恺最广为流传的 一张画,主人公是他的长 子丰华瞻。幼年的瞻瞻就 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
馄饨担
• 馄饨担大得连挑担人的脑 袋也遮没了,担子里装的 不仅仅是馄饨,还有老母 亲的叮咛,妻子的期盼, 儿女们的笑颜……担子里 是家,家就是担子,无怪 挑得这样沉重,这样甘愿。
最后的吻
贫穷的母亲无力养 活自己的孩子,只 好将孩子放到“接 婴处”,与此对比 的是旁边的狗和它 的小狗。这最后的 一吻,也许就是生 离死别。
1933年,故乡新居 “缘缘堂”落成,自 此专心译著。后缘缘 堂遭轰炸夷平,愤不 能消,乃作 《还我缘缘堂》。又 作反日漫画,曰《漫 画日本侵华史》
1966年文化大革 命爆发,他蒙受 屈辱;背着莫须 有的罪名,遭批 斗、迫害,摧折 他的身心。直到 1978年6月5日才 平反,书面通知 送交长子丰华瞻。
杨 柳
丰 子 恺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 1975年9月15日),中国浙江崇 德(今嘉兴桐乡市崇福镇)人
原名润,又名仁、 仍,号子觊,后改 为子恺,笔名TK。
中国现代画家
散文家 美术教育家
音乐教育家
漫画家 文学家 翻译家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 蒙者之一
1927年从弘一法师皈依 佛门净土宗,法名婴行。 后于上海参加创办立达中 学
4 .描写自然 • 经过了战争的丰子恺,希望自己的笔“从 人生转向自然”。从他的画的形式来看, 大都是古诗新画,但在构图、笔调上却发 生了转变。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 单纯美丽如梅花,能 赏心的也只有两三枝 而已,何况个个不同 的人。 人能赏花,能拣赏心 的花赏,花却不能选 择知音,这也是人(9月诊断为右叶尖肺癌) 并得知胞姐逝世噩耗令病情恶化, 同年9月15日12时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77岁。
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续笔》 艺术理论著作:《丰子恺美术讲堂》《丰子恺 音乐讲堂》 漫画集:《子恺漫画》、《护生画集》 译作:日本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夏目漱 石选集、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俄国屠格涅 夫《猎人笔记》、柯罗连科《我的同时代人》
五四后开始进行 漫画创作,1924年首 次发表画作《人散后 ,一钩新月天如水》 ,并冠以“漫画”的 题头,自此中国才开 始有“漫画”这一名 称。
• 丰子恺的漫画的漫字,如漫谈,漫笔的漫 字,取材于生活,篇幅短小,内容精粹严 谨。丰子恺说:“漫画二字,望文生义, 漫,随意也。随意写出的画,都不妨称为 漫画,因为我作漫画感觉同写随笔一样。 不过或用线条,或用文字,表现工具不同 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