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逆作法施工工艺

逆作法施工工艺

逆作法施工工艺标题:逆作法施工工艺及其应用一、引言逆作法,作为一种非传统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是指在开挖基坑之前,先由上至下或由内向外进行主体结构或支撑结构的施工,然后再进行土方开挖的一种施工方法。

该方法以其高效、安全、环保的特点,在深基坑工程、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逆作法施工工艺详解1. 设计与准备阶段:首先,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采用逆作法的实施方案,包括主体结构的设计、施工顺序以及临时支撑系统的设置等。

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确保满足逆作法施工的前提条件。

2. 主体结构先行施工:按照设计方案,从地面或者已有的地下结构开始,自上而下逐层施工主体结构,如地下室楼板、墙体等。

这一阶段需运用精确的测量技术和高效的混凝土浇筑工艺。

3. 土方分层开挖与支撑安装:主体结构每完成一层后,进行相应深度的土方开挖,并同步安装永久或临时支撑系统,以保证开挖过程中的基坑稳定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4. 循环施工:主体结构施工与土方开挖交替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形成完整的地下工程结构。

三、逆作法施工优势分析逆作法施工工艺具有显著的优点:(1)减少基坑暴露时间,有效控制地表沉降,保护临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设施的安全;(2)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实现“边开挖、边支撑、边建设”,缩短整体工期;(3)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特别是在城市繁华地段和复杂地质条件下更具优势。

四、结语逆作法施工工艺以其独特的优势,解决了许多传统施工方法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推动了地下空间开发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然而,实施逆作法也对项目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不断深化理论研究,积累实践经验,以期在更多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基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术

建筑基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术

建筑基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术文章对我国现阶段建筑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逆作法施工技术的主要内涵,及其在建筑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方法。

标签:逆作法;施工技术;建筑基坑工程1 建筑基坑工程基本特征及常见问题1.1 建筑基坑工程基本特征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基坑工程施工主要表现为下述几点基本特征:(1)建筑基坑工程的开挖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2)建筑基坑工程施工需综合考虑渗流、变形和土力学中强度等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3)建筑基坑工程时空效应较强,施工的平面形状和深度会直接影响其变形程度和稳定性。

(4)建筑基坑工程环境效应较强,因而施工前需准确预测其对于市政地下管网、构筑物及相邻建筑物的潜在影响。

(5)建筑基坑工程事故发生率较高,施工风险较大,且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突发性特征。

1.2 建筑基坑工程施工常见问题1.2.1 忽视施工前的工程勘察,部分建筑基坑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并未对现场情况进行仔细勘察,未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且未预测分析施工对现场水文地质情况造成的潜在影响进而大大增加了施工安全隐患。

1.2.2 质量检验工作力度不够。

建筑基坑工程质量的验收和检查工作通常没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大大增加了建筑基坑工程质量评价和质量检查的难度,同时,我国现阶段尚未建立和实施较为系统的建筑基坑工程质量验收制度规范。

1.2.3 建筑基坑工程设计水平较低。

有些建筑基坑工程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前的设计工作认识不足,认为施工部门不必具备设计资质,同时,岩土工程部门和设计院的介入较少,仅仅由施工单位自己进行施工设计工作,然而,建筑基坑工程设计现阶段仍然缺乏有规律的计算方法、参数取值和技术标准,因而施工隐患较大,事故发生率较高。

1.2.4 建筑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较低。

建筑基坑工程具有工程复杂、工作量大以及开挖深度较深等基本特征,对于中南部地下水位较低的区域,建筑基坑工程施工工艺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逆作法施工技术实习报告

逆作法施工技术实习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逆作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基坑支护技术,因其缩短工程总工期、节约项目成本、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在高层建筑地下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深入了解逆作法施工技术,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逆作法施工技术实习。

二、实习内容1. 逆作法施工原理及特点逆作法施工技术是在基坑开挖前,先沿建筑物地下室外墙施工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并进行桩基施工、浇筑钢筋混凝土柱、安装与混凝土柱或桩基对接的钢柱,然后施工首层楼板,通过首层楼板将地下连续墙、桩基与柱连在一起,作为施工期间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承结构。

逆作法施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缩短工程总工期:逆作法施工技术可使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施工和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平行立体作业,节省工时1/3。

(2)受力良好合理:围护结构变形量小,对邻近建筑的影响亦小。

(3)施工可少受风雨影响,土方开挖可较少或基本不占总工期。

(4)最大限度利用地下空间,扩大地下室建筑面积。

(5)一层结构平面可作为工作平台,不必另外架设开挖工作平台与内撑,减少施工费用。

(6)减少大开挖时卸载对持力层的影响,降低基坑内地基回弹量。

2. 逆作法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1)施工工艺:逆作法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地下连续墙施工、桩基施工、柱子施工、楼板施工等。

(2)注意事项:1)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应确保墙体垂直度、墙体厚度和墙体接缝质量。

2)桩基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桩基的垂直度和桩基承载力。

3)柱子施工时,应确保柱子位置准确、柱子垂直度和柱子截面尺寸。

4)楼板施工时,应确保楼板厚度、楼板配筋和楼板浇筑质量。

三、实习体会通过本次逆作法施工技术实习,我深刻认识到逆作法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中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逆作法施工工艺,掌握了逆作法施工的注意事项,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建筑基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术

建筑基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术
建 筑科 学
2 0 1 3 年 第 2 5 期I 科技创新与应用
建筑 基坑 工程 中逆作 法施 工 技 - . 第二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 江 西 南昌 3 3 0 0 0 1 ) 摘 要: 文章对我 国现阶段 建筑基坑工程施 工过程 中的基本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 了分析 , 在 此基础上探讨 了逆作 法施 工技 术 的主要 内涵 , 及 其 在 建筑基 坑 工 程 施 工 中的应 用方 法 。
关键词 : 逆作法; 施 工技 术 ; 建筑 基坑 工程
l建 筑基 坑 工 程基 本 特征 及 常 见 问题 挖 改为 半 开 敞式 , 从 而对 框 格 中 的空 间进 行 充分 利 用 。 1 . 1建 筑 基坑 工 程 基本 特 征 2 . 3 . 4全逆作法。整体浇筑楼盖混凝土后 , 在其下方掏土 , 利用 现阶段 , 我 国 的建 筑 基坑 工 程 施 工 主要 表 现 为 下述 几 点 基 本特 预 留的 楼 盖洞 孔 , 将 建筑 材 料 向下 运 入 以及 向外 运 出。 征: ( 1 ) 建 筑 基 坑 工 程 的开 挖 应 遵循 因地 制 宜 原则 , 具 有较 强 的 区域 3 建筑 基坑 工 程 中逆作 法施 工 技 术 的选 择 性。 ( 2 ) 建筑基坑工程施工需综合考虑渗流 、 变形和土力学中强度等 基坑工程中逆作法指的是在地下基础工程施工过程 中, 同时实 相关 内容 , 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3 ) 建筑基坑 工程时空效应较强 , 施 施 地上建筑物的建筑 , 在地上建筑物达 到特定层数后 , 全部完成地 工的平面形状 和深度会直接影 响其变形程度和稳定性 。( 4 ) 建筑基 下各层基础工程的建设 。在城市 内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 中, 通常施 坑工程环境效应较强 ,因而施工前需准确预测其对 于市政地 下管 工 现场 的环境较差 , 施工场地附近地下管线 、 道路和邻 近建 筑物较 网、 构筑物及相邻建筑物 的潜在影响。( 5 ) 建筑基坑工程事故发生率 为复杂 , 因而施工过程 中应避免对其造成破坏作用 , 所以 , 在建筑基 较高 , 施 工 风 险较 大 , 且 事 故 的发 生具 有 一 定 的突 发性 特 征 。 坑工程施工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出地下结构对 于坑壁所具有 的支护 1 . 2 建 筑基 坑 工 程施 工 常见 问题 作用 , 也就是通过创新和应用地下结构技术 , 支撑板 、 梁、 柱、 桩等结 1 . 2 . 1忽视施工前的工程勘察 ,部分建筑基坑工程施 工单位在 构 。 施 工 前并 未 对 现 场情 况 进 行 仔 细勘 察 , 未 充 分 考 虑施 工 现 场 的水 文 4建筑基坑工程逆作法施工流程 和关键技术 地质条件 , 且未预测分析施工对现场水文地质情况造成的潜在影响 4 . 1建筑 基坑 工 程 逆作 法 施工 流程 进 而 大大 增 加 了施 工 安 全 隐患 。 在使用逆作法进行建筑基坑工程施工时 ,应对工程可操作性 、 1 . 2 . 2质 量 检 验 工作 力 度 不 够 。建 筑 基 坑工 程 质 量 的 验 收 和检 主体结构形式 、 工程 的具体要求和条件等相关营销因素进行充分考 查工作通常没有一定 的规律性 , 这就大大增加了建筑基坑工程质量 虑 , 按 照地 下 — —地 上— — 地 上 地下 同时 的顺 序进 行 。 评 价 和 质 量 检 查 的 难度 , 同时 , 我 国现 阶段 尚未 建 立 和 实 施 较 为 系 4 . 2建 筑 基坑 工 程逆 作 法 施工 关 键技 术 统的建筑基坑工程质量验收制度规范。 4 . 2 . 1施工过程 中的基坑监测 。在建筑基坑开始施工直至完成 1 . 2 . 3建 筑 基 坑工 程 设 计 水平 较 低 。有 些 建 筑 基 坑工 程 施 工 单 地 下室 建 设 的整 个 过程 中 , 相 关 的 基 坑监 测 部 门应 对 基 坑 支 护施 工 位对 于施工前的设计工作认识不足 , 认为施工部 门不必具备设计资 质 量进 行 连续 监 测 , 并 以监 测 所 得 数 据 为基 础 , 对 整 个 施 工 过 程 进 质, 同时 , 岩土工程部 门和设计 院的介入较少 , 仅仅 由施工单位 自己 行 适 当改 进 , 从 而提 高 支护 结 构 的安 全性 。 主要 的监 测 项 目包括 : 保 进行施工设计 工作 , 然而 , 建筑基坑工程设计现阶段仍然缺乏有规 证管的导槽应与支护结构面保持垂直角度 ; 斜管安装和埋置规定顺 律的计算方法 、 参数取值和技术标准 , 因而施工隐患较大 , 事故发生 序为钻孔一 清孑 L 一 下测斜管一 灌水泥净浆 ;使用钻机进行斜孔成孔处 率较 高。 理, 并保持与基坑边线之间 1 . 5 m左右的距离 ; 按 照工 程 设 计 要 求 , 1 . 2 . 4 建 筑基 坑 工 程 施 工 技术 水 平 较低 。建 筑基 坑工 程 具 有 工 对测斜孔 、 位移 和沉降观测点进行科学布置。 工程检测周期 为: 地下 每 2周进 行 1 次 以上 的监 测 ; 基 坑 开挖 过 程 中 , 每 周 程复杂 、 工作量大 以及开挖 深度较深等基本特征 , 对于中南部地下 室建 设 过程 中 , 水位较低的区域 , 建筑基坑工程施工工艺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 进行 1 次 以上 监 测 ; 地 下 室施 工 过 程 中 , 每周 进 行 2次 以上 监测 ; 基 高。 坑开挖过程 中, 每天进行 1 次以上的位移和沉降监测。 2 逆作 法 施 工方 式 概 述 4 . 2 . 2地下围护桩和工程桩的建设。 根据施工设计图的规定 , 施 2 . 1逆 作 法 的基 本 内涵 工方应准确复核与移交控制点放线 ,在获得监理单位 的许可后 , 可 逆作法是一种兴起时间较早的人防工程施工技术 , 但其在建筑 以进行桩身土方开挖 。 护壁浇注过程中, 需首先将孔 内积水抽干 , 并 基坑工程施工 中应用 的时间则较晚。 逆作法指的是在深基坑 以及地 将混凝土使用钢钎或模板捣实 , 若 护壁上存在蜂窝漏水 问题 , 需及 下 室 层 数较 多的 建筑 物 施 工 过程 中 , 地 下 连 续 墙 和 中 间支 撑 桩 所 产 时导流或堵塞。 灌桩身浇筑混凝土时 , 应使用串筒输送混凝土 , 并于 生 的支撑作用 , 施 工时应首先实施顶板和梁的浇灌 , 再实施地下 空 灌注面下方 2 m处下落 , 混凝 土积水深度应控制在 5 0 am以内。 r 间的剪力墙 、 梁、 楼板的浇灌 , 最后在底板浇灌 的基 础上 , 进行上部 4 . 2 - 3喷锚支护施工和土方开挖。 保证钻孑 L 位置的准确性 , 并在 结构的施工 , 这一施工程序正好相反与常规的施工技术。 施工过程 中对锚孑 L 位置进行及时调整 , 避免发生相互交错或是高低 2 . 2 逆作 法施 工 的基 本 优势 参 差 不 齐现 象 。 在使 用 钢 筋前 , 需 对 相关 性 能指 标 进 行仔 细 检查 , 若 逆作 法 施 工 技术 与 常 规 的施 工 技 术 相 比 ,具 有 下述 显 著 优 势 : 指标检测结果不达标 , 需及 时进行处理或更换 。 拔出钻机钻杆后 , 在 ( 1 ) 以永 久地 下 室 为 支护 体 系 , 建 筑 刚 度较 好 , 能够 为 周 围 环境 的安 孑 L 内留置 外套 , 避免 发 生 坍 孑 L 现象 , 但 留置 时 间不 应 过 长 , 避 免 发生 全 提 供保 证 , 且 开 挖 过程 形 变程 度 较小 。 ( 2 ) 有助 于 地 下室 建 筑 面积 堵 塞 。 的扩 大 , 实现 城 市规 划 地 下 空 间的 充分 利 用 。( 3 ) 施 工现 场 附 近 的地 参 考文 献 下 连续 墙 能 够起 到 地 下工 程 外 墙 和挡 土截 水 的 作用 , 因 而施 工 成 本 [ 1 】 谢晓松 , 尤建平, 徐伟 . 超 大型 深 基 坑 工程 部 分 逆 作 法施 工过 程 三 较低。( 4 ) 能够降低地下室外墙防水层建筑成本。( 5 ) 不会受到季节 维有 限元 模 拟 『 J 1 . 岩 土工 程 学报 , 2 0 0 8 , 2 0 ( 1 0 ) : 4 6 — 4 7 . 和 环境 的影 响 。 ( 6 ) 施 工 总成 本较 低 , 总 工期 较 短 。 ( 7 ) 能够 减 少支 模 【 2 】 钟伟斌 . 深基 坑 部 分 逆 作 法施 工 时 间 [ J J . 岩 土 力学 , 2 0 0 4 , 2 5 ( 3 ) : 4 9 5— 49 6 . 工料 消耗量 , 施工程序更加简单。 2 - 3 逆作 法 的分 类 [ 3 】 徐军. 集合 顺 作 与逆 作 优 点 的部 分 逆 作 法 工 艺设 计 及施 工探 索『 J 1 . 2 . 3 . 1分层逆作法。 通常适用于周围围护结构 的施工 , 通过分层 建筑施工 , 2 0 4。 0 2 6 ( 4 ) : 2 8 6 — 2 8 8 . 逆作法进行基坑工程建筑 , 并非一次性完成 , 使用 土钉 墙作为分层 [ 4 1 赖允瑾 , 周生华 , 王 隽, 谢 东武. 大开 口逆作 法技术在深 大基坑 中 逆作周 围的围护结构。 的 应 用『 J J . 岩 土工程 学报 , 2 0 1 0 , 3 2 ( 7 ) : 3 0 0 — 3 0 2 . 2 . 3 . 2部分逆作法。 这一施工技术较适用于地下商场 、 地下车库 [ 5 ] 利创 炳. 逆作法施 工技术在建筑工程 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中的逆作法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的逆作法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的逆作法施工技术
逆作法施工技术是一种在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它主要利用物体的重力来
完成施工的过程,相对传统的顺作法施工技术更为灵活和高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逆
作法施工技术。

第一种逆作法施工技术是挖土机开挖基坑。

在传统的顺作法施工技术中,通常是先向
基坑内施加支撑结构,然后再逐渐开挖土方。

而逆作法施工技术则是先利用挖土机将基坑
挖掘至所需深度,然后再逐步施加支撑结构,使得基坑稳定。

这种逆向的施工方式可以大
大缩短基坑开挖的时间和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第二种逆作法施工技术是屋面防水施工。

传统的顺作法施工技术通常是先在屋顶铺设
保温层和隔离层,然后再进行水泥砂浆的防水处理。

而逆作法施工技术则是先在屋顶铺设
一层防水卷材,再进行保温和隔离层的施工。

这种逆向的施工方式可以有效防止水泥浆料
渗透到防水层,提高防水效果。

第三种逆作法施工技术是混凝土浇筑。

传统的顺作法施工技术通常是先将混凝土从地
面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再进行浇筑。

而逆作法施工技术则是先将混凝土通过泵车从施工
现场抽取到地面,再进行浇筑。

这种逆向的施工方式可以避免由于混凝土输送带带来的堵
塞和漏损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逆作法施工技术是一种在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它通过逆向的思维和工程技术
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并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逆作法施工技术,以提高施工效果。

逆作法施工技术

逆作法施工技术

逆作法施工技术一、概况(应用部位及工程量)逆作法是建筑基坑支护的一种施工技术,它通过合理利用建(构)筑物地下结构自身的抗力,达到支护基坑的目的。

逆作法的施工原理是:先沿建筑物地下室周边施工地下连续墙或桩等其他围护结构,同时在建筑物内部的相关位置打下或浇筑中间支撑桩和柱,作为施工期间到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

然后施工地面一层的梁板楼面结构,作为地下连续墙刚度很大的顶部支撑。

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各层地下结构,直至底板封底。

与此同时,由于地面一层的楼面结构已完成,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了条件,也可以同时向上逐层进行地上结构的施工。

此技术应用部位:东扩配套地下室,共3层,面积为7418.03㎡。

二、施工方法及创新点1、配套地下室土方开挖方法及排水本工程场地标高-0.55m,基坑周长约202.6m,基坑面积约2526.36㎡,基坑开挖深度为15.1m,土方量约为38148.036立方。

土方开挖遵循“竖向分层,水平分区”的原则。

结合开挖区域的工程地质、施工场地情况,综合考虑施工总体安排、工期要求等各种因素,确定基坑主要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施工中配备充足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劳动力,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开挖过程中认真监测基坑变形,确保施工安全。

地面至地下一层梁板顶板底面的土方采用正作法常规的明挖方法,挖掘机由西往东分层开挖。

地下负一层顶板底面至地下室底板土方采用逆作法的暗挖方法,在地下室各楼板位置留置四个取土口,在地下室负一层顶板每个出土口配置一台长臂挖掘机,直接从出土口挖土装车,并在基坑内配置小挖掘机,将基坑内土方挖至出土口位置,便于长臂挖掘机进行取土装车外运。

基坑在已施工的挡土桩间有高压旋喷水泥浆止水帷幕,在基坑深度范围内除砂层为透水层外,其余土层均为弱透水层。

从主楼基坑挖土过程中,在止水帷幕无渗漏的情况下,坑内的水比较少,在挖土的过程中,在基坑外围设集水井和排水沟。

利用水泵将地下水排入场地内的排水沟,流入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入市政下水道。

建筑基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术

建筑基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术

不合格 的材 料不 能用于工 程 中, 并 应及 时清 ④ 填 方碾压 。 用合格 的土方填料 , 按现有机械设备组 合 , 确 率 抽样检验 , 定土 方填 筑的松 铺厚度、 压实遍数 、 压 实度和检 验方法等。 除出场 。 ③ 网箱组 装质 量控制。网箱和网垫 的长度 、 宽度 、 m m 的钢卷尺 测量 , 极 限偏 差不大于 5 %。网 按 试验段确 定 数据进行 备土 ,采用 大马力 推土机 摊 高度 用示值 1
关键词 : 逆作 法; 施 工技术; 建筑基 坑工程
Ke y wo r d s :i n v e r s e me t h o d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y; g b u i l d i n g f o u n d a t i o n p i t e n g i n e e r i n g
闫 党 望 YA N Da n g — w a n g
( 西 北 电力 建 设 第 四工 程 公 司 , 西安 7 1 0 0 3 8 ) ( E n e r g y C h i n a N E P C C 4 , X i " a n 7 1 0 0 3 8 , C h i n a )
陕 西 工 学 院 建 筑 工 程 专 业 ,从 事 建 筑 工 程 施 工 技 术 和 建筑基 坑工程在 施工 中 , 对于施工 的深度 、 平面 形状都 有 施工管理工作。 具体 的要求 , 如 果不 能保证其 时空效应 , 就 不 能 保 证 整 体
接, 搭 接长度 不小于基 础高 度。1 1 ) 内 外 墙 基 础 应 同 时 砌 和 重要 环 节 。 为 了把 好原 材 料质 量 关 , 应 需 加 强 对 各 类原 筑。 1 2 ) 各 种 预 留孔 洞 、 预 埋件、 拉结筋按照设计 要求留置。 材料 的料源进 行提前确 定和 检查 , 在使用过程 中按规定频

建筑基坑施工中的逆作法施工技术 关菲1 边磊2

建筑基坑施工中的逆作法施工技术   关菲1 边磊2

建筑基坑施工中的逆作法施工技术关菲1 边磊2摘要:基坑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施工项目,其也是一项基础的工作,在基坑工程中,需要应用逆作法施工技术,这项技术应用的好坏,影响着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

本文对建筑基坑工程中的逆作法施工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促进这项技术更好的推广,可以扩大其应用范围,从而保证建筑基坑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基坑施工逆作法施工技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建筑施工提出的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要不断的优化施工技术,尤其是逆作法施工技术,这样才能保证地形复杂,施工环境比较恶劣的基坑工程顺利完工。

逆作法施工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施工技术,其比较适合应用在建筑物密集、工期紧张的建筑基坑工程中,在应用这项技术时,由于缺乏可参考的工作经验,所以,技术人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使这项技术可以更加完善。

一、建筑基坑工程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逆作法施工是一项新型的技术,其在建筑基坑工程中应用比较多,而且有着区域性、突发性等特点。

基坑开挖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开挖的过程中,一定要与施工区域的特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要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施工环境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为了保证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还需要重视土地变性、土地渗流等问题,要考虑基坑工程综合性的特点,满足施工深度、开挖形状等要求。

在基坑工程中,如果施工单位无法保证时效性,则无法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施工单位还需要对周边管网进行调查与分析,在挖设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周边管网造成破坏,还要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基坑工程在施工时也具有一定风险,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

建筑基坑工程在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在施工前要做好勘察工作,要对周围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掌握,了解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是避免安全隐患存在的有效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基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8-11-05T09:32:30.6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作者:李翔徐浩坚俞锴烜卢双平[导读] 促进了建筑基坑施工工艺的发展。

在此对地下基坑工程的逆作法施工工艺从其施工顺序、施工分类,以及在地下连续墙、中间支撑桩等部位技术要点的分析探索,并根据当前的发展前景与应用情况对逆作法的发展做了展望。

李翔徐浩坚俞锴烜卢双平新昌县城乡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绍兴 312500摘要:随着工程施工的范围的扩大,愈多的工程出于地形情况、施工进度、平面图布置等的要求,促进了建筑基坑施工工艺的发展。

在此对地下基坑工程的逆作法施工工艺从其施工顺序、施工分类,以及在地下连续墙、中间支撑桩等部位技术要点的分析探索,并根据当前的发展前景与应用情况对逆作法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基坑工程;逆作法施工;地下连续墙;支撑桩柱
一、逆作法施工发展
逆作法施工技术源起于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建筑工程行业的蓬勃发展,地下连续墙技术及高效运作的机械挖土工艺的发展,大大推动了逆作法的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后,逆作法施工技术在美国、法国、德国范围内得到大范围的应用。

时间推到20世纪70年代,打桩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中间支撑立柱的施工精度大大得到了提高,能够支撑主体结构,逆作法技术进一步得到推广。

20世纪九十年代,逆作法技术开始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广泛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及提高。

新时期的到来,在供给侧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下,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使得大型城市的建筑空间紧缩,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空间的利用开始变得重要与必要。

地铁工程及超高层建筑等工程对地下空间的需求,对地下深基坑工程施工的深度与难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不断的发展之下,逆作法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比较于传统的的基坑施工技术已经凸显出优势:(1)逆作法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缓解施工现场狭小的问题,并且降低对社会资源的消耗;
(2)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地上地下同时施工利于工期的缩短;
(3)外墙可做挡土墙与拦水墙,并且精确的开挖有效范围内土方,降低成本;
(4)对相邻建筑的影响较低,并且需要的施工现场面积缩小,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较不明显,受力良好,当场地为软土地基时效果更明显。

二、逆作法施工工艺
2.1 逆作法的施工顺序
逆作法,顾名思义,就是反常规的施工方法,不按照以往的自上而下的施工方法,而是将地下建筑的主体结构作为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支撑结构。

一般而言,在施工准备工作后,即开始维护结构的施工、支撑桩柱及立柱施工,当下部结构逐步将土方挖至设计标高处结束便可开始梁板施工,施工直至地下室底板。

若是现场条件更加成熟,可以在上部结构完成首层施工后,与地下部分同步施工。

2.2 逆作法的分类
逆作法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以及建筑结构在实际施工中通过对地上地下建筑结构是否是同时同步施工分为全逆作法与半逆作法这两种。

当以控制施工速度,并要求降低工期与成本时,全逆作法施工较适合于此方案,但全逆作法对结构承载力的要求较高,同时进行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逆作法施工时,桩基的承载力一定要能够承受起来。

否则只能选择半逆作法施工,先进行地下建筑的逆作法施工。

在实际过程中,根据需求与要求的差异性,逆作法施工的方式多种多样。

在交通工程中,由于地形以及施工条件等的限制,会选用盖挖逆作法,具体做法是先封闭地面的交通,将覆土移除,进行边坡支护,施工结构顶板施工完成后,覆盖土方恢复交通。

除此之外,分层逆作法,土条开挖逆作法等新式工艺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应用从两个方面改变了传统,一是开挖土方从敞开式向覆盖式发展;二是土方开挖路线及开挖形式合理化发展,愈加贴合实际施工情况。

三、建筑基坑逆作法施工技术要点
3.1土体支护体系
水平支撑体系是土体支护体系的另一称谓,从其工艺来讲基本分为四类:板式支护体系、重力式支护体系、土钉墙体系、复合土钉墙体系。

但随着施工技艺的不断成熟,土体支撑体系也不断发展出更加丰富的形式,譬如对大气压强的利用来支护基坑土体的方式。

3.2 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地下连续墙可作为永久性地下结构或者临时性,这是根据其刚度、强度特点所决定的,并在逆作法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一般施工步骤为先预制企口式接头桩、养护桩体至合格强度起吊运输,后进行测量,以控制导墙的位置,测量的基准就是导墙,在施工中不得不考虑到连续墙的变形与施工的误差,以满足尺寸要求;接下来是基坑的开挖,在开挖前若是遇到地下水位过高等情况,首先是做水位降低处理措施,并在开挖过程中注意基底的清理与水平度的控制及墙体垂直度的把控,以消除因竖向荷载过大产生大的沉降;最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取防渗漏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3.3中间支承柱和立柱桩
逆作法施工中重要的一环是中间支承柱与立柱桩的施工,尽管在开挖过程中,柱子仅作为支撑柱,但是施工完成后其身份转换就成为永久的地下结构受力柱,因而精准定位与垂直度控制都是其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一般需控制在立柱长度的1/600以内。

在现场施工中,成孔后需要经过各个方位的测量以配合垂直定位,才能放置立柱桩的钢筋笼于设计位置,在放置后再进行垂直度调节,并进行支架临时固定后浇筑混凝土,或是借助钢管或者型钢将立柱引至地面上,配合精密仪器测量调节。

对于大口径钢管桩,可在孔内埋设定位锚板,达到测量和控制其垂直度的目的[1]。

中间支承桩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中,测量方法现已可利用一种新型逆作法立柱桩钻芯检测施工方法,这种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地检测立柱桩,以保证顺利进行。

调节方式,通过数据计算分析并结合CAD精确放样的方式,以调节至满足设计要求。

3.4 沉降、变形观测
因为在逆作法施工中,作为临时支护结构与地下部分的墙、板、柱应根据永久结构的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墙、板、柱的沉降与变形,因为这些部位需要承担新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坑底地基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形控制。

应该根据设计图纸布置观测点,并结合施工现场的环境布置。

观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保护措施以及观测仪器的改进,由于观测点十分重要且一般设置于墙柱边角处,因此宜做好保护措施,确保后续观测工作不受影响。

不同的观测环境,不同的观测对象也需要选用相应的观测仪器,比如观测时发现所用仪器不能够清楚观察裂缝,则宜换用带读数的显微镜来观察其变化情况。

3.5 施工洞口及垂直运输
由于是在地下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结构施工,垂直运输挖出的土方以及施工材料设备的过程也成了逆作法施工的重要一环,所以需设计用于地面直达地下结构底层的垂直运输,且尺寸大小符合施工要求的预留孔道。

一般的发展方向是:设计合理的挖土方案和出土路线,满足“先柱后墙,间隔开挖,流水作业,严禁超挖”的逆作法施工原则,尽量减少预留施工口,从而减少加固预留施工口所需要施工量以及施工费用。

结论
地下建筑由于其自身的变形特征、环境特征及结构特征的复杂性,呈现出非均匀性、离散性的表达特点,就要求所有行业人士不断思考,运用逆作法施工、测量手段,在每一个施工步骤中求得优化与创新。

在不断的对深基坑的逆作法施工技术的探索中,以期待早日实现建筑工业化,赶超世界水平,为我国建筑行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晋勋,廖秋林.深基坑逆作法施工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J].施工技术,2014,43(07):1-4+25.
[2]伍俊都,索艳宇.浅谈高层建筑中深基坑逆作法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5).
[3]刘军.对建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