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绪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儿科学绪论 PPT精品课件

• 儿童白血病中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占多数,而成人则以粒细胞性白血病居 多。
较快,不同年龄小儿呼吸和脉搏见下表:
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份)
年龄
呼吸
脉搏
呼吸:脉搏
新生儿 4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5
120~140 1∶3
<1岁
30~40
110~130 1∶3~4
2~3岁 4~7岁
25~30 20~25
100~120 80~100
1∶3~4 1∶4
8~14岁 18~20
70~90
1∶4
(2)小儿心界:
右界
沿右胸骨旁线
右胸骨旁线与右胸 骨线之间 接近右胸骨线
右胸骨线
(3)血压:
• 测量血压时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宽度的 袖带,一般说来,袖带的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 1/2~2/3。
• 袖带过宽时测得的血压值较实际值偏低,过窄 时则较实际值为高。
• 不同年龄小儿血压的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
• 收缩压(mmHg)=80+(年龄X2); • 舒张压应该为收缩压的2/3 • (mmHg与kPa的换算为:
4.免疫
• 小年龄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 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因此抗感染 的能力比成人和年长儿低下,
• 如婴幼儿时期slgA和IsG水平均较低,容 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 因此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小年龄儿童特别 重要。
5.小儿体格检查的特点:
(1).呼吸与脉搏: • 由于小儿代谢旺盛,故呼吸、脉搏相对
mmHg测定值÷7.5=kPa值)
(4)神经系统
根据病种、病情、年龄等选择必要的检查。
1)一般检查: • 观察小儿的神志、 • 精神状态、 • 面部表情、 • 反应灵敏度、 • 动作、语言能力、 • 有无异常行为等。
较快,不同年龄小儿呼吸和脉搏见下表:
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份)
年龄
呼吸
脉搏
呼吸:脉搏
新生儿 4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5
120~140 1∶3
<1岁
30~40
110~130 1∶3~4
2~3岁 4~7岁
25~30 20~25
100~120 80~100
1∶3~4 1∶4
8~14岁 18~20
70~90
1∶4
(2)小儿心界:
右界
沿右胸骨旁线
右胸骨旁线与右胸 骨线之间 接近右胸骨线
右胸骨线
(3)血压:
• 测量血压时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宽度的 袖带,一般说来,袖带的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 1/2~2/3。
• 袖带过宽时测得的血压值较实际值偏低,过窄 时则较实际值为高。
• 不同年龄小儿血压的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
• 收缩压(mmHg)=80+(年龄X2); • 舒张压应该为收缩压的2/3 • (mmHg与kPa的换算为:
4.免疫
• 小年龄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 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因此抗感染 的能力比成人和年长儿低下,
• 如婴幼儿时期slgA和IsG水平均较低,容 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 因此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小年龄儿童特别 重要。
5.小儿体格检查的特点:
(1).呼吸与脉搏: • 由于小儿代谢旺盛,故呼吸、脉搏相对
mmHg测定值÷7.5=kPa值)
(4)神经系统
根据病种、病情、年龄等选择必要的检查。
1)一般检查: • 观察小儿的神志、 • 精神状态、 • 面部表情、 • 反应灵敏度、 • 动作、语言能力、 • 有无异常行为等。
课件:儿科学绪论

•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研究内容
1.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儿童疾病的临床诊治的理论和技术 3.疾病的预防措施
免疫接种 疾病筛查 知识普及教育 4.疾病康复的措施以及方法
二、 儿科学的特点
• • 儿童是一个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
基本特点:
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 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 自身防护能力弱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
幼儿期 12岁
学前期 35岁
学龄期 612岁
青春期
生长速度减慢 心理发育进入 关键期
生长稳步增长 心理发育日益 成熟 免疫活跃
部分生长进入 青春期 心理发育成熟 免疫活跃生长第二高 Nhomakorabea 性发育
教育环境 营养 疾病
教育环境 营养 免疫性疾病
教育环境 营养 免疫性疾病
教育环境 营养
早教:(生活习惯与能力、 定期体检 语言、性格、社交)预防事 每36月/次 故、合理营养
儿科学 绪论
目的和要求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一、儿科学的定义、范围和任务
• 儿科学(pediatrics):是一门研究胎 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身心健 康和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
儿科学范围
• 1.范围:凡是涉及自胎儿至青春期健康和卫生的问 题都应属于儿科学的范围。 • 2.研究对象:胎儿到青春期的儿童(0~18岁)
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期 学龄期 青春期
各期儿童保健重点-1
年龄
生长特点
影响因素 保健重点
措施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 儿 期 112月
婴儿
儿科绪论ppt课件

➢ 有些治疗为儿科特有(蓝光治疗新生儿高
胆红素血症)
编辑版ppt
19
编辑版ppt
20
特点 临床方面
予后:
➢ 小儿生命力旺盛,修复能力强,病情虽重,如诊治 及时正确,可很快好转。
➢ 有些病情变化快,如估计不足可突然死亡。如暴 发流脑、心肌炎、严重先天代谢异常等。
➢ 后遗症 影响一生
➢ 取决于环境条件
5
儿科医生的责任(续)
➢ 儿童权利的保障: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 制定提供保健服务、教育、法律和社会服 务的最低标准。应帮助和监督政府实施有 关儿童权利的公约。
➢ 儿童健康取决于: (1)感染源(2)地理环境(3)教育、经济、
社会、文化水平 (4)某些疾病的基因频 率等.
编辑版ppt
6
儿科学领域Field of Pediatrics
感性(6月以内),病程,都有独特表现。
营养:
水分、营养、热卡需求相对大,胃肠消化能力 弱,易造成消化不良及营养缺乏。
编辑版ppt
14
特点 临床方面
疾病种类:
➢ 感染性疾病多;
➢ 心血管:先天性心脏病多;
➢ 肿瘤: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等;
➢ 先天异常(birth defect )、遗传性疾病 多(6000种, IMD 500 种)
➢ 体格发育:营养、内分泌、代谢、遗传、环境 等。
➢ 神经发育:生命质量的根本,智残(1.2%) 防 治。
神经反射、智力、运动障碍、行为能力、学习障 碍等的评估、诊断(量表)、发生因素等的研 究及早期干预。
编辑版ppt
8
预防儿科学
➢ 各种疾病预防措施 ➢ 计划免疫( 中国,15种疫苗免费接种) ➢ 防止意外事故、卫生、安全教育 ➢ 定期健康检查 ➢ 先天遗传代谢病疾病筛查、听力筛查 ➢ 防治成人疾病等。
儿科学绪论ppt课件

25
青春期(adolescence)
定义: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 身高停止增长的时间。(女孩11-12岁至 17-18岁,男孩13-14岁至18-20岁.) 特点:生殖系统迅速发育,体格生长随之加 快,易引起心理、行为、精神不稳定。 保健:保证足够营养,加强体 格锻炼,注意道儿期 婴儿期
新生 儿期
新生儿
胎儿 期
18
胎儿期(fetal period)
定义:从受精卵到出生称为胎儿期,约40周。 特点:胎儿完全依靠母体而生存。胎儿缺氧、 感染和理化因素的刺激或孕妇营养不良, 吸烟,酗酒,心理创伤均可使胎儿生长发 育障碍,并导致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 畸形等。 保健:此期应加强孕期 保健和胎儿保健。
19
新 生 儿 期
(neonatal period)
定义: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满28天。 特点: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适应 外界能力差、免疫力低、发病率高、 死亡率高。 保健:特别强调护理,如保温、喂养、清 洁卫生、消毒隔离。
20
围
生
期
定义: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 至出生后7足天 特点:是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 期,死亡率最高(包括死胎、 死产,1周内死亡) 保健:重视优生优育,抓好围生期 保健
21
婴 儿 期 (infancy)
定义:出生后至1周岁 特点: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易致营养缺乏 消化功能紊乱 患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 保健:提倡母乳喂养,接受预防接种, 完成基础免疫程序,重视卫生习惯。
22
幼儿期(toddler's age)
定义:1周岁至3周岁。 特点:生长发育速度减慢, 接触周围事物增多, 智能发育较快, 语言思维, 应人应物能力增强 识别危险能力不足。 保健:注意营养,防病防意外仍为重点。
青春期(adolescence)
定义: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 身高停止增长的时间。(女孩11-12岁至 17-18岁,男孩13-14岁至18-20岁.) 特点:生殖系统迅速发育,体格生长随之加 快,易引起心理、行为、精神不稳定。 保健:保证足够营养,加强体 格锻炼,注意道儿期 婴儿期
新生 儿期
新生儿
胎儿 期
18
胎儿期(fetal period)
定义:从受精卵到出生称为胎儿期,约40周。 特点:胎儿完全依靠母体而生存。胎儿缺氧、 感染和理化因素的刺激或孕妇营养不良, 吸烟,酗酒,心理创伤均可使胎儿生长发 育障碍,并导致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 畸形等。 保健:此期应加强孕期 保健和胎儿保健。
19
新 生 儿 期
(neonatal period)
定义: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满28天。 特点: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适应 外界能力差、免疫力低、发病率高、 死亡率高。 保健:特别强调护理,如保温、喂养、清 洁卫生、消毒隔离。
20
围
生
期
定义: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 至出生后7足天 特点:是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 期,死亡率最高(包括死胎、 死产,1周内死亡) 保健:重视优生优育,抓好围生期 保健
21
婴 儿 期 (infancy)
定义:出生后至1周岁 特点: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易致营养缺乏 消化功能紊乱 患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 保健:提倡母乳喂养,接受预防接种, 完成基础免疫程序,重视卫生习惯。
22
幼儿期(toddler's age)
定义:1周岁至3周岁。 特点:生长发育速度减慢, 接触周围事物增多, 智能发育较快, 语言思维, 应人应物能力增强 识别危险能力不足。 保健:注意营养,防病防意外仍为重点。
《儿科学医学绪论》课件

04
家长参与的重要性
家长在儿童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护士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
同促进儿童的健康。
儿科康复的概念与方法
康复目标
帮助儿童恢复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重 返社会。
物理疗法
包括水疗、电刺激等,有助于改善肌肉功能 和血液循环。
作业疗法
通过手工艺、绘画等活动,提高儿童的动手 能力和认知水平。
心理疗法
详细描述
儿科学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保障儿童健康、促进儿童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 和民族的兴旺。因此,儿科学在国家卫生健康事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儿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儿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不断进步和完善。
详细描述
儿科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直到19世纪中叶,才真正形成了独立的儿科学学科。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儿 科学不断进步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现代儿科学在基础研究、临床实践和预防保健方 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保障儿童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业素养
儿科医生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素 养,包括良好的医德、医风、沟 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 素养。
职业发展
儿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包括学术研 究、临床实践、教育培训等方面 ,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 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PART 03
儿科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儿科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 之一,针对不同疾病和症状,医生会 开具相应的药物处方。
药物治疗过程中,家长需留意药物的 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如有异常及时 就医。
儿科学绪论ppt课件

4. 语言发育
2~4个月 咿呀学语 8个月无意识叫“爸爸妈妈” 1岁有意识叫“爸爸妈妈” 9~24个月是理解语言的关键时期,2~4岁 时表达语言的关键时期。
5. 神经反射的发育
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瞳孔反射等终身存
在
握持、拥抱反射生后2~4月后消失 吸吮反射1岁后消失
2岁之内巴氏征可阳性
1)
2. 身长: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2岁至青春期前身高=年龄×7+70(cm)
3. 坐高
由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上部量、下部量
4. 头围:
前齐眉弓上缘,后经枕骨结节
5.胸围
平静呼吸,双手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经 乳头下缘,后绕两肩胛骨下缘一周,取吸气和呼 气的平均值。
6. 上臂围
测非主用肢。侧立、手臂放松下垂,在臂外 侧经肩峰与鹰嘴连线中点处测量。
1. 神经系统的发育
发育最早,但大脑皮层薄,细胞分化不全、 功能不完善,缺乏树状突,神经髓鞘化不全, 对外来刺激反应慢,易于泛化。 脊髓发育基本成熟。脊髓相对比成人长。
2. 感知发育 视感知 听感知 味觉及嗅觉 皮肤感觉
3. 运动发育
平衡和大运动: 二月抬头六月坐,四翻八爬一岁走 精细动作: 3~4个月握持反射消失,会玩手 6个月可双手持物,玩具换手 9~10个月会拇食指垂腕捏物 12~15个月开始用勺,乱翻书、乱画
6. 心理活动的发展
注意:指人对环境的一部分或一方面的选择性警觉或 对一种刺激的选择性反应。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 记忆:是将学得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从机 械记忆到抽象逻辑记忆 思维:是应用理解、记忆、综合分析能力认识事物的 本质,掌握事物规律的一种精神活动。从具体形象思 维到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 想象:是人感知客观事物后在脑中创造出新的思维活 动。
儿科学绪论PPT课件

青春期 Adolescence 男13至20岁 女11至18岁 个体相差2-4岁
生理特点 生殖系统迅 速发育 体格生长加 快 神经内分泌 调节功能不 稳定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情绪不稳定 生理、心理卫生知 甲状腺肿大 高血压 识教育 加强教育和引导
第四节 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改变 (独立生 2. 早产
新生儿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3至1/2, 第一周新生儿的死亡数约占新生儿死亡数的70%。
婴儿期 Young Infancy 生后至1周岁 包括新生儿期
生理特点 生长发育 迅速 营养需求 较高 来自母体 的免疫抗 体逐渐消 失 开始自己 行走
疾病特点 营养缺乏 性疾病、 消 化紊乱 感染性疾 病 传染病
70 60 50
新生儿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死亡率 %0
40 30 20 10 0 1991年 1993年 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1 岁以下)
200
%0
100 0 澳大利亚 巴西 中国 埃及 印度 日本 尼日利亚 罗马尼亚 泰国 英国 美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除生殖系统 严重的急性疾病 保证营养,加强体格 外各系统、 发病率降低 锻练 劳逸结合,养成良好 生活习惯 课桌椅适合年龄,注 意照明,预防近视, 龋齿和肠寄生虫病 器官发育接 龋齿 近成人 近视
学习的负荷 体位不正 明显增加 变态反应性疾病
儿科学的任务: 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小儿外科学则为外科学下的三级学科) 其三级学科分支类似内科学,但实质不同 新生儿医学、儿童保健医学、围生期医学
(医学课件)儿科学绪论幻灯医学pptppt演示课件

合理安排膳食 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早期教育
预防传染病
.
27
5、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特点
学龄前期
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 自入小学至青春期前
学龄期
.
28
5、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特点
生长较缓慢,速度平稳
神经精神发育如同婴幼儿一样较迅速,中
枢神经系统比幼儿期更趋成熟
免疫系统及消化系统功能基本成熟
.
29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保健
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合理营养及作息制度 体格锻炼 预防疾病与意外事故 加强心理保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预防 心理行为异常与疾病
. 30
6、青春期特点
男孩:13-14岁至18-20岁
女孩:11-12岁至17-18岁
生殖系统发育渐趋成熟 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植 物神经功能不稳定,心理 发育达到新的水平,但不
.
16
五、儿科学特点
5、临床特点
疾病种类:先天性,遗传性和感染性疾病多 临床表现:起病急,来势猛,病情易反复,
变化多端;表达差,定位不明确
诊断:不同年龄疾病的种类、表现不同 治疗:药物按体重、体表面积计算 护理、支持疗法(营养) 预后:治疗及时、预后好、恢复快、后遗症少
. 17
二、儿童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儿科学定义
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 规律,提高儿童体质及疾 病防治质量,为儿童服务 的医学科学。
服务对象是处于身心不断 发展中的小儿(自胎儿及 青少年)。
.
6
(二)、儿科学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13
5
•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 儿科学的特点 •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 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2020/11/13
6
第一节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儿科学的范围很广,包括医疗、预防、医
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研究的内容可分为以下 四个方面: 1.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 断提高儿童体格、智能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 能力。 2.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 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 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新生儿易患大肠杆菌败血症;(母亲血 IgM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 婴幼儿sIgA和IgG水平较低,易患呼吸道 和消化道感染等等。
2020/11/13
22
基础医学方面
• 5.心理:
• 儿童时期是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阶段, 可塑性非常强。
• 及时发现小儿的天赋气质特点,并通过 训练予以调适;
•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提供合适 的环境和条件,给予耐心的引导和正确的 教养,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 惯。
• 维生素D缺乏时,婴儿易患佝偻病,成人则患骨 软化病;
• 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 要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
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和或幼稚中性粒细胞。称 为“髓外造血”。
2020/11/13
21
• 4.免疫功能:
• 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 不成熟,抗感染免疫力较年长儿和成人低 下,易被感染,故预防很重要。
平均值 127.9 119.2 108.8 91.7 77.4 87.3
最小~最大值 88~158 85~187 75~133 68~125 58~102 55~109
2020/11/13
18
各年龄平均血压(mmHg)
年龄 新生儿 6月 1岁 3岁 6岁 12岁
2020/11/13
平均收缩压 80±16 89±19 96±30 100±25 100±15 115±19
2020/11/13
15
2020/11/13
16
• 2.生理生化:
• 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 发育成熟。
• 不同年龄生理生化正常值不同,如心率、 呼吸频率、血压、血生化正常值不同。
2020/11/13
17
各年龄心率平均值及范围(次/分)
年龄 出生 1岁~ 3岁~ 6岁~ 男12~14岁 女12~14岁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儿科学也不断向三 级学科细化发展,如以系统划分的呼吸、 消化、循环、神经、血液、肾脏、内分泌 等,还有传染病、急救医学等专业; 同时也派生出新的专业,新生儿医学
儿童保健学 围生期医学
2020/11/13
13
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
• 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 其基本特点为:
• 基础医学 • 临床医学 • 口腔医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中医学 • 中西医结合 • 药学 • 中药学
2020/11/13
9
临床医学学科分布
• 18个二级学科 • 1.内科学 • 2.儿科学 • 3.老年医学 • 4.神经病学 • 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 6.皮肤病与性病学 • 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小儿时期的特点是全身组织和器官逐步 成长,体格、心理和精神行为均在不断发 育的过程中,遗传性先天性疾病最为多见, 感染性及其他后天性疾病容易发生,环境 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也非常明显。这个时期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远远超过成人时期。
儿科学绪论
2020/11/13
1
• 小儿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
• 儿科学就是研究这个阶段有关疾病防治、 促进身心健康及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门综合 性医学。
• 儿科的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2020/11/13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2020/11/13
7
• 3.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 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 普及教育等。
• 4.研究全恢复健康。
• 儿科学的宗旨:
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2020/11/13
8
医学学科分布
• 1.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大,评 价指标、诊断标准不宜用单一标准衡量;
• 2.疾病恢复能力较强; • 3.自身防护能力较弱。
2020/11/13
14
基础医学方面
1.解 剖 : 身体各部分比例,器官大小和位置等随年龄 增长而改变 呼吸道相对狭窄,容易阻塞; 小儿肾脏的位置相对成人较低,查体时容易 触及; 肝脏的位置; 骨骼发育未完善,容易发生病变等等。
平均舒张压 46±16 60±10 66±25 6723 56±8 59±10
19
不同年龄小儿呼吸次数平均值
年龄 新生儿
每分钟呼吸平均次 数
40~44
出生~1岁
30
1~3岁
24
4~7岁
22
8~14岁
20
2020/11/13
20
• 3. 病理: • 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反应随年龄而不同。
• 如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婴幼儿常表现为 支气管肺炎,年长儿和成人则表现为大叶性肺炎;
2020/11/13
10
• 8.临床检验诊断学 • 9.护理学 • 10.外科学 • 11.妇产科学 • 12.眼科学 • 13.耳鼻喉科学 • 14.肿瘤学 • 15.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2020/11/13
11
• 16.运动医学 • 17.麻醉学 • 18.急诊医学
2020/11/13
12
学科分布
2020/11/13
23
临床方面
• 1.疾病种类:小儿疾病的种类与成人有很大的不 同。
• 新生儿疾病常与先天遗传和围生期因素有关;
• 婴幼儿以感染性疾病多见;
• 心血管疾病方面,小儿以先天性心脏病多见,成 人以冠心病多见;
• 风湿热活动,儿童常伴有风湿性心肌炎,成人则 以瓣膜病变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