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三)脑水肿征候是围产儿HIE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四)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24小时发作,24小时以内发作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增加。
5.脑室周围白质转化:这种缺血性损伤在早产儿多。病变位于侧脑室周围的深部白质区软化和坏死,软化面积大时可液化成囊,称空洞脑。临床表现为痉挛性瘫痪,智力低下及脑积水。
6.颅内出血:早产儿易发生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足月儿常见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内出血或脑室内出血等。
三、临床症状
(一)多为足月适于胎龄儿、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3,5分钟<6,经抢救10分钟后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
3.在脑电图检查过程中,要注意清洁头皮,去除胎脂,使头皮电极电阻<10kΩ,走纸速度为10mm/s。若能做24小时动态脑电图,更能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需动态观察V波振幅及V/I振幅比值,若持续偏低提示神经系统损害。
(四)化验检查:
缺氧酸中毒程度:
(1)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使血气和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窒息复苏后低流量吸氧6小时,有青紫呼吸困难者加大吸入氧浓度和延长吸氧时间;有代谢性酸中毒者可酌情给小剂量碳酸氢钠纠酸;有轻度呼吸性酸中毒PaCO2<9.33kPa(70mmHg)者清理呼吸道和吸氧,重度呼吸性酸中毒经上述处理不见好转,可考虑用呼吸机做人工通气并摄胸片明确肺部病变性质和程度。
(五)肌张力增加、减弱或松软。可出现癫痫。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例

张孩,女,24小时。
为第一胎第一产,臀位。
母孕期未做定期产检。
在分娩前24小时,由阵阵腹痛,经人工破膜等处理后娩出,羊水呈浅黄绿色稍混浊,当时小儿全身青紫未哭泣。
经复苏并曾用心腔注射肾上腺素后始哭泣,吸氧半小时并肌注Vitk后,一般状况良好,留院输液观察。
于生后16小时左右,发现患儿睡眠不实,换尿布时有尖叫,肢体易抖动。
时有吞咽动作,并吐出少许咖啡色粘液,发现肢体抽搐而转入我院。
查体:T39.7℃,P120次/分,R40次/分,W3000g,发育营养佳,精神萎靡,时打哈欠,但触及小儿时,则易烦躁,有时有脑性尖叫,哭声不成调,与其他小儿不同步。
呼吸不均匀,有时有抽泣样呼吸,唇周青,四肢暖,皮肤稍黄染,胸廓成桶状,肋间无吸气性凹陷,肺呼吸音粗,无啰音。
心率120次/分呈钟摆样,左第四肋间有Ⅳ/6级收缩期杂音,无震颤。
腹平软,肝肋下1.5cm,质软,脾及肾脏未触及。
膀胱区稍隆起,挤压后排空,流出黄色尿液约30毫升。
前囟饱满,无波动,颅缝易摸清。
右颅顶有2.5╳2.5cm之包块,本皮本色,边界清晰,有波动。
瞳孔等大,光反射稍迟钝,双眼有时向右外上方同向凝视,有时有水平快速震颤。
四肢屈肌张力稍高,右上肢时有划水样动作,右下肢偶有不自主的屈曲动作。
颈软,克氏征阴性,巴氏征右侧阴性,左侧阳性。
觅食反射阴性,吞咽反射弱阳性。
辅助检查:胸片示肺纹理增粗,血尿常规正常。
请分析患儿诊断、治疗?答案:诊断为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颅血肿1.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置于辐射式暖箱,保持气道通畅,监测呼吸、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
禁食24小时,给生理盐水口腔护理及面罩给氧。
2.给Vitk,5mg,每天一次,共两次。
输新鲜血浆2次。
氨苄青霉素、地塞米松、多巴胺等静脉输注。
3.苯巴比妥钠,20mg/kg负荷剂量,控制惊厥后改为5mg/kg,1次/日,频抽时加用安定,抽搐停止后停用。
4.因颅高压及频抽,速尿1mg/kg,每6~8小时一次,住院三天,插鼻饲管发现咽反射增强,有吸吮和吞咽动作,喂水少许,10天出院,出院时皮肤轻度黄染,头颅血肿依然存在,但底界部已有硬的边缘。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是常见的一种脑损伤,系由产伤和缺氧引起,也是造成围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nal hemorrhage of newborn)部位包括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周围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小脑出血和脑实质出血。
以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最常见,预后较差。
近年由于产科技术的进步,产伤所致的硬膜下出血明显减少,而早产儿缺氧所致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已成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类型。
新生儿颅内出血死亡率高,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存活的小儿常常有各种神经系统的严重后遗症。
病因病理1.缺氧缺血一切在产前、产程中和产后可以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窒息、缺血的因素,缺氧缺血性脑病常导致缺氧性颅内出血,早产儿多见,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
可因宫内窘迫、产时和产后窒息、脐绕颈、胎盘早剥等,缺氧缺血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溢,多为渗血或点状出血,出血量常不大而出血范围较广和分散。
导致室管膜下出血、脑实质点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2.产伤胎儿头部受到挤压是产伤性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以足月儿、巨大儿多见。
可因胎头过大、产道过小,头盆不称、臀位产、产道阻力过大、急产、高位产钳、吸引器助产等,使头部受挤压、牵拉而引起颅内血管撕裂、出血。
出血部位以硬脑膜下多见。
3.其他颅内先天性血管畸形或全身出血性疾病,如某些凝血因子表达减少也可引起颅内出血或加重IVH,如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等,可引起颅内出血。
快速扩容、输入高渗液体、血压波动过大、机械通气不当,吸气峰压或呼气末正压过高等医源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颅内出血的发生。
症状体征1.颅内出血共同的临床表现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程度有关。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症状,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
(1)兴奋症状:早期常见: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前囟隆起、颅缝增宽、头围增加;意识形态改变,易激惹、过度兴奋、烦躁、脑性尖叫、惊厥等;眼症状如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肌X力早期增高等。
新生儿窒息、脑病与颅内出血

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新生儿仍呼吸暂停或抽泣样呼吸 持续性中心性青紫
心率<100bpm
100%的氧进行正压通气
经30秒人工呼吸
有自主呼吸
评估心率
自主呼吸不充分
心率<100bpm
继续
心率>100bpm 减少并停止正压人工呼吸
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3.维持正常循环 如无心率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秒后,心率不 增快或<60次/分者,同时加胸外心脏按压。
如低氧血症持续存在,无氧代谢使代谢 性酸中毒进一步加重,体内储存糖原耗 尽,脑、心肌和肾上腺的血流量也减少, 导致心肌功能受损,心率和动脉血压下 降,生命器官供血减少,脑损伤发生。 非生命器官血流量则进一步减少而导致 各脏器受损。
3.呼吸改变
原发性呼吸暂停 (primary apnea) 缺氧初期 ↓ 呼吸加深加快 ↓ 缺氧继续 ↓ 呼吸停止、心率减慢 肌张力存在,对刺激有反应,血压稍↑,伴有紫绀
• 窒息时新生儿呼吸停止或抑制,致使肺泡不能 扩张,肺液不能清除; • 缺氧、酸中毒引起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减少、活 性降低,以及肺血管阻力增加,胎儿循环重新 开放、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 肺动脉高压可进一步造成组织严重缺氧、缺血、 酸中毒,最后导致不可逆器官损伤。
2.窒息时各器官缺血缺氧改变
窒息开始时,缺氧和酸中毒引起机体产生经典 的“潜水”反射,体内血液重新分布,即肺、 肠、肾、肌肉和皮肤等非生命器官血管收缩, 血流量减少,以保证脑、心和肾上腺等生命器 官的血流量。 同时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 儿茶酚胺、精氨酸加压素、肾素、心钠素等分 泌增加,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心输 出量增加,及外周血压轻度上升,心、脑血流 灌注得以维持。
SW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 摘要 ] 目的 值 。方法 价值 。结果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 ( WI 在新生 儿缺氧缺 血性脑病 ( E 合并颅 内 出血中的诊 断价 S ) HI )
经临床确诊为 H E的患儿 3 I 8例 , 头颅磁 共振成 像 ( I 横 轴位 T WI T 行 MR ) 1 ( 1加权 像 ) T WI 1 、 2 ( 、 权 2加 S 总检 『病灶 2 8个 , WI 叶 J 0 明显高于 T WI T WI 出的病灶数 ( 1 和 2 检 分别为 5 8和 3 2个 ) 与 T WIT WI , 1 、2
2 6 2
宁夏医学杂志 2 1 0 2年 3月 第 3 4卷 第 3期
NnxaMe , r2 1 V l 4, o3 igi dJMa.0 2,o N . 3
史章 编号 :0 1 5 4 ( 0 2 0 0 2 0 10 — 9 9 2 1 ) 3— 2 6— 3
・
论
著 ・
S 在 新 生 儿 缺 氧 缺 血 性 脑 病 WI合 并 颅 内 出 血 中 的诊 断 价 值
Ch n i a.
Co rs o dig a h r:HA o —s i rep n n uto Ru hu ,Em al u s u h @ y h o c r . n i :r o h i a ao.o c n
[ srcJ 0bet e oivsgt te au f ucpiit We he n g g( WI nhpx Abtat jci T et ae h leoS set ly i tdh ai S )i yoi shmi ecpaoa y v n i v b i g n c—i e c nehl t c ph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颅内出血(ICH)的诊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早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但由于足月儿在活产新生儿中占绝大多数,故以足月儿多见。
HIE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根据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改变、有无惊厥、病程及预后等,临床上分为轻、中、重度。
表1 HIE临床分度急性损伤、病变在两侧大脑半球者,症状常发生在生后24h 内,其中50%~70%可发生惊厥,特别是足月儿。
惊厥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轻微发作型或多灶性阵挛型,同时有前囟隆起等脑水肿症状体征。
病变在脑干、丘脑者,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缩小或扩大、顽固性惊厥等脑干症状,常在24—72h病情恶化或死亡。
部分患儿在宫内已发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出生时Apagar评分可正常,多脏器受损不明显,但生后数周或数月逐渐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症状。
[诊断要点]1.有围生期缺氧病史,如母亲有高血压、妊高症、胎儿宫内胎动增强、胎心增快或减慢、羊水被污染。
出生后有窒息。
2.有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
3.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CPK—BB) 正常值<10U/L,脑组织受损时升高。
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 正常值<6~tg/L,神经元受损时血浆中此酶活性升高。
5.B超具有无创、价廉、可在床边操作和进行动态随访等优点,对脑室及其周围出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6.CT扫描有助于了解脑水肿范围、颅内出血类型,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适检查时间为生后2~5天。
7.核磁共振(MRl) 分辨率高、无创,具有能清晰显示颅后窝及脑干等B超和CT不易探及部位病变的特点。
8.脑电图可客观地反应脑损害程度,判断预后及有助于惊厥的诊断。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导读:常合并吸入性肺炎,常并发颅内出血、脑水肿、脑实质坏死及脑积水。
HIE的近期不良预后是早期新生儿死亡,远期……
常合并吸入性肺炎,常并发颅内出血、脑水肿、脑实质坏死及脑积水。
HIE的近期不良预后是早期新生儿死亡,远期不良预后多为脑神经损害的后遗症。
在存活病例中缺氧缺血越严重,脑病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者,越容易发生后遗症,且后遗症越重。
后遗症常见的有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痉挛性瘫痪、癫痫、耳聋、视力障碍等。
第1 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疾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疾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of newborn,HIE)是指各种缘由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量削减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脑组织以水肿、软化、坏死和出血为主要病变,是新生儿窒息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缘由之一。
重者常有后遗症,如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耳聋、视力障碍等。
本症不仅严峻威逼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病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什么缘由引起的?(一)发病缘由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的因素许多:1.缺氧(1)围生期窒息: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窒息,宫内缺氧、胎盘功能特别、脐带脱垂、受压及绕颈;特别分娩如急产、滞产、胎位特别;胎儿发育特别如早产、过期产及宫内发育迟缓。
(2)呼吸暂停:反复呼吸暂停可导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3)严峻肺部感染:新生儿有严峻呼吸系统疾病,如严峻肺部感染也可致此病。
2.缺血(1)严峻循环系统疾病:心搏骤停和心动过缓,严峻先天性心脏病,重度心力衰竭等。
(2)大量失血:大量失血或休克。
(3)严峻颅内疾病:如颅内出血或脑水肿等。
在HIE病因中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缘由,产前和产时窒息各占50%和40%,其他缘由约占10%。
(二)发病机制1.血流淌力学变化缺氧时机体发生潜水反射。
为了保证重要生命器官(如脑、心)的血供,脑血管扩张,非重要器官血管收缩,这种自动调整功能使大脑在轻度短期缺氧时不受损伤。
如缺氧连续存在,脑血管自主调整功能失代偿,脑小动脉对灌注压和CO2浓度变化的反应力量减弱,形成压力相关性的被动性脑血流调整过程,当血压降低时脑血流削减,造成动脉边缘带的缺血性损害。
2.脑细胞能量代谢衰竭缺氧时细胞内氧化代谢障碍,只能依靠葡萄糖无氧酵解产生能量,同时产生大量乳酸并积累在细胞内,导致细胞内酸中毒和脑水肿。
由于无氧酵解产生的能量远远少于有氧代谢,必需通过增加糖原分解和葡萄糖摄取来代偿,从而引起继发性的能量衰竭,致使细胞膜上离子泵功能受损,细胞内钠、钙和水增多,造成细胞肿胀和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
缺氧、酸中毒损伤毛细血管内皮
脑血管自主调节受损→压力被动性脑血流
≤32周早产儿生发层毛细管破裂脑室内出血
缺氧循环障碍脉络丛出血
21
临床表现
1. 意识改变 激惹,兴奋,嗜睡,昏迷。
2. 眼症
凝视,斜视,眼球震颤,瞳孔 不对称,固定或散大,对光反 应消失。
3. 颅内压增高 前囟隆起,脑性尖叫, 抽搐,角弓反张。
4. 肌张力改变 病初增高,病加剧时下降
22
5. 呼吸改变 增快或减慢,不规则,暂停
6. 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 觅食反射、吸吮 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减弱 或消失
7. 贫血、黄疸 低体温,重者失血性休克
8. 脑脊液
浅黄色,皱缩红细胞,糖↓
23
各型颅内出血不同特点
硬膜下出血 亚急性或小脑幕上出血 急性大量或幕下出血
原发性珠网膜下腔出血 主要症状惊厥 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 < 32周早产儿多 脑实质出血 小脑出血
24
诊断
病史 + 临床表现 + 头颅CT和(或)B超
压力因素:
缺氧, 酸中毒,高渗 液,机械通气不当, 先心→血压波动↑ →毛细血管出血
病因
产伤因素:
胎吸,高位产钳 产程过短或过长
胎位不正, 胎头 过大→胎头受压 变形→颅内出血
其他因素:
孕母血小板↓或用药, 新生儿VK↓,肝功差凝血因子↓
20
发病机制
★产伤性ICH
胎头受压
硬膜下出血
珠网膜下腔出血
重度HIE 2 . 凋亡 慢性、主动、可逆、病灶周边、
轻、中度HIE
6
临床表现
★有宫内窘迫史,生后2天内出现 神志、肌张力改变、反射异常、呼吸暂停、惊厥 ➢ 轻、中、重三度 轻度 24小时内 兴奋 3~5天好转 中度 24~72小时 抑制并惊厥 1~2周
恢复 重度 12小时内出现惊厥,72小时最重
消失,侧脑室变窄
10
头颅CT:Ⅱ级HIE,双额颞顶 低密度区,脑沟消失,脑水肿
11
HIE患儿1岁时后遗症:脑实质缺失, 脑回皮层薄,呈“磨菇”状,幕上脑
室 扩大,双顶叶可见脑软化灶囊腔。 12
鉴别诊断
➢ 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 ➢ 宫内感染并发颅内病变
CMV或弓形体感染 ➢ 早期低血钙和低血糖
颅内钙化点
13
治疗
➢ 支持治疗
中心是维持良好通气
★ 1 . 血糖正常高界
2 . HR、BP正常
3 . 血气、PH正常
1m6..6m5给HkgP氧)a,:(4维或0~持TC5PS0aOmO22m98H0.0g~~)9,51%防0.P6PkaaPCCaOO2(2过605低~.38~0 2 . 纠酸:中、重代酸5%NaHCO3 1 ~ 3ml / kg 3 . 纠正低血糖 输GS 6 ~ 8 mg / kg / 分,使Leabharlann (ICH)蒋惠娟18
★定义:新生儿颅内出血是由产伤或缺氧 引起的新生儿脑出血,既可单独发生, 也可作为HIE的一种表现,主要表现为中 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死亡率高, 存活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发病情况: 早产儿→多因缺氧缺血因素所致。 足月儿→多因产伤所致。
19
血管因素:
早产儿脑室周围毛细血管网不 成熟→胚胎生发基质→易出血
Na泵↓ Ca泵↓
大脑血流↓保证丘 脑、脑干小脑血供
脑缺血 损伤
Na. 水入 细胞
脑水肿
Ca入 酶激活使TX. 细胞 Tpa. NO. ↑
兴奋性 AA↑
NMDA 细胞 受体 凋亡
黄嘌呤氧
化酶 、O2- ↑ 脑坏死
5
病理
弥漫性脑水肿、软化、凋亡坏死、出血 ➢ 足月儿灰质梗死、液化
脑干神经核白质坏死、软化 ➢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内出血 脑细胞病理改变二种形式: 1 . 坏死 急性、被动、不可逆、病灶中心、
血糖 4.16 ~ 5.55 mmol / L
14
15
4 . 维持正常BP,避免血压波动 血压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收缩压 > 6.65kPa;HR > 100次/分
5 . 控制液量 每日液量60 ~ 80 ml / kg, 速度3 ml / kg
➢ 止惊 苯巴比妥钠负荷量15 ~ 20 mg/ kg 维持量5 mg/ kg,或安定、水合氯醛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一附院 蒋惠娟
1
★定义:H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使胎儿 和新生儿部分或完全脑缺氧和脑血流减少 或暂停而导致的脑组织损伤。
脑组织以水肿、软化、凋亡、坏死、 出血为主要病变。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 和慢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
➢ 脑组织生化代谢异常 无氧酵解↑代酸(有氧代谢1分子GS产能是无氧19倍) ATP↓,Na+ 内流脑水肿,Ca++内流胞膜磷脂分解,
再灌注O2-↑ EAA↑,Na+、 Ca++内流 脑组织脑啡呔↑,细胞自溶、软化、坏死
4
早期 不完全
脑内血液 重分布
急性
脑 完全性
缺
丘脑、脑干 血流供应↓
氧 无氧酵解↑ 缺 乳酸↑ 血 ATP↓
发病情况:虽早产儿发生率 高(9%),但早产儿仅占活 产儿的(8%),故HIE仍以 窒息的足月儿多见。
2
病因
➢ 围生期窒息 所有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都可导 致此病。脑部病变依缺氧缺血程度 和时间而定。
➢ 出生后疾病 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重症肺炎、 心衰、心脏停博
3
发病机制
➢ 脑血流改变 代偿 器官血流重分配,保证心脑血供 失代偿 压力被动性脑血流、脑血流重分配 无代偿 急性缺氧时,丘脑、脑干受损
➢ 治疗脑水肿,降颅内压 甘露醇、速尿、 地塞米松
16
预后
➢ 预后不良: 自主呼吸出现迟 窒息复苏>20分钟 频繁惊厥 神经症状持续1周未减轻 2周后仍有脑电图异常 CPK-BB持续增高者
➢ 幸存者有后遗症:脑瘫、共济失调、智 力低下、癫痫
17
新生儿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
抑制 大多1周内死亡,有后遗症
7
8
诊断
➢ 病史及临床表现
早产儿、窒息的足月儿,生后2天内
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反射异常、
呼吸暂停、惊厥。
➢ 超声
强回声反射
➢ CT
低密度区
➢ MRI
分辩高,显示颅后窝及脑干病变
➢ 脑电图 中重度HIE异常棘波
➢ 血生化 CPK-BB↑,NSE ↑
9
头颅CT: Ⅰ级→正常, Ⅱ级→区域性局部斑点状密度↓ Ⅲ级→2个以上区域性密度↓ Ⅳ级→大脑半球普遍密度↓,灰白质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