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切除术介绍
脾切除术手术步骤简介

脾切除术手术步骤简介
脾切除术,也被称为脾切除手术,是一种将脾脏完全或部分切除的外科手术。
以下是脾切除术的一般步骤简介:
1. 麻醉:患者通过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来镇痛和消除意识。
2. 手术切口:医生会在患者的腹部进行手术切口,通常是在左侧腹部。
3. 脾脏的处理:医生将腹部内的脏器移开,以便接近脾脏。
在此过程中,医生会确定脾脏切除的范围。
4. 管路控制:医生会将周围的血管和组织与脾脏分离,并用特殊的夹子或电刀进行止血。
5. 脾脏切除:一旦脾脏完全或部分切除,医生会将其从腹腔中取出。
6. 切口缝合:医生会小心缝合腹部切口,以促进愈合。
7. 结束手术: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关闭切口,并在需要的情况下放置引流管,以帮助排除伤口内的任何积液。
需要注意的是,脾切除术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手术的具体步骤可能会根据病情、医生的技术和患者的状况而有所调整。
此外,脾切除术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患者在手术前应与医生详细讨论。
脾切除适应证及疗效(1)

部分脾切除术
三、脾切除术的适应证
脾切除适应证
脾破裂 门静脉高压症
其他规范性手术
脾切除术
脾功能亢进
血液系统疾病
脾原发疾病
1、外伤性脾破裂
1、外伤性脾破裂
处理原则是“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
无休克或容易纠正的一过性休克,影像学检查证实脾脏裂
伤比较局限、表浅,无其它腹腔脏器合并伤者,可不手术。 观察中如发现继续出血(48h内需输血>1200ml)或有其 他脏器损伤,应立即手术。 彻底查明伤情,尽可能保留脾脏。 脾中心部碎裂,脾门撕裂或有大量失活组织,高龄及多发 伤情况严重者需迅速结束手术,行全脾切除术。 在野战条件下,原则上都应行脾切除术以确保安全。 原先已呈病理性肿大的脾脏发生破裂,应予切除。 若无肠道等空腔脏器破裂,可回收腹腔积血进行回输。 延迟性脾破裂,脾脏应切除。
原发性:原因不明的脾亢。来自 继发性:在不同类型原发疾病基础上并发脾亢。
门静脉高压症(充血性脾肿大,合并脾亢) 感染性疾病(慢性感染明显脾亢,HIV感染伴血小板减少)
血液系统疾病(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肿瘤)
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SLE) 类脂质沉积症(遗传性脂代谢障碍,脂质在单核吞噬系统沉积)
脾周血管亦丰富,多走行于各脾周韧带内。 脾脏的淋巴液汇入脾门淋巴结,继而至腹腔动脉旁淋巴结。
脾脏解剖图
2、脾脏的生理功能
1
造血和储血
2
滤血及毁血
3
免疫功能
4
产生VIII因 子活性部分
二、脾切除术概述
1、脾切除术的发展
创伤性脾切除最早由军队外科医师施行。非创伤 性疾病的脾切除由Quittenbaum在1926年施行。 1970年以后,脾切除术方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
脾切除护理措施

脾切除护理措施脾切除护理措施脾切除是一种常见的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脾功能亢进、脾囊肿、脾外伤等疾病。
在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确保身体恢复良好。
本文将详细介绍脾切除后的护理措施。
一、术后观察1.生命体征:手术结束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2.伤口:需要定期检查伤口,观察是否有渗液、感染等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3.尿量:由于手术会对肾功能造成影响,因此需要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情况。
4.心理状态: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二、饮食护理1.饮食原则:手术后第一天不宜进食固体食物,可逐渐过渡到软食和半流质食物。
饮食应以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为主。
2.饮食禁忌:手术后应避免进食刺激性、油腻、辛辣等食物,同时也要避免饮酒。
3.进食方式:手术后需要逐渐恢复正常的进食方式,可以采用小口慢咽、多次少量的方式进食。
三、药物护理1.止痛药: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疼痛,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止痛药。
2.抗感染药:手术后可能会引起感染,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抗感染药。
3.其他药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如肠道动力药等。
四、活动护理1.卧床休息:手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2.早期活动:手术后一定要注意早期活动,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转身、抬腿等,有助于恢复身体功能。
3.康复运动:手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身体恢复。
五、其他护理1.伤口护理: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2.防止便秘:手术后可能会引起便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适当的运动。
3.注意个人卫生:手术后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干净。
总结脾切除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在手术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术后观察、饮食护理、药物护理、活动护理和其他护理。
脾切除术

【正常解剖】
脾脏的主要功能有:生成和破坏血细胞、为红细胞“修整”结构、贮存血小板、参与免疫反应。
【手术适应症】
脾脏切除术的适应症有:
*先天性或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突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脾脏外伤
*淋巴瘤、白血病、何杰金病
*门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
【手术切口】
常规麻醉下,病人进入深睡眠状态,外科医生在病人腹部正中作手术切口。
【手术过程】
外科医生定位并分离脾脏,切断脾脏与其它器官的连接,把脾脏取出。
对于儿童,如果是外伤导致的脾脏破裂,则将切除的脾脏切成小薄片,重新移植到体内。
这些脾脏薄片可继续执行脾脏功能。
【手术预后】
术后护理和原疾病与外伤的程度有关。
术后病人恢复很快,住院时间可少于1周,完全康复需要3-4周。
手术讲解模板: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

8.引流、缝合 由于病人肝功能较差,凝 血功能不佳,即使术中止血彻底,术后仍 有可能发生创面渗血,甚至术后发热和膈 下感染,应在脾窝处和胰尾处常规放置引 流物。
手术资料: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
手术步骤:
一般在脾窝可放置软双腔硅胶管,胰尾处 放香烟引流,均自切口旁另戳创口引出, 注意引流口要宽松。双腔管引流可酌情放 置较长时间[3~5日],必要时可安置负压 装置,术后持续吸引,以减少膈下积血或 积液的可能。香烟引流可在术后24~48小 时拔除[图1 ⑽]。如术中渗血严重,可于 关腹前向脾窝内置
手术资料: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
手术步骤:
牵拉旋转,将其轻轻托出;另一只手可协 助托绌上极[图1 ⑺]。脾膈韧带处的膜状粘连可被钝性分 离,如粘连带较粗时,应用止血钳钳夹、 切断并结扎,即可将脾托出[图1 ⑻]。在处理胃脾韧带上部和脾膈韧带时, 最好在直视下进行,否则常易损伤胃大弯 部组织或撕破胃短血管,招致出血。
手术资料: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
适应证:
4.肿瘤 原发性肿瘤比较少见,但不论良 性的(如血管瘤)或恶性的(如淋巴肉瘤) 均应行脾切除术。转移性肿瘤较多见,大 多数已广泛转移不适宜手术。
手术资料: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
适应证:
5.囊肿 上皮性、内皮性和真性囊肿,非 寄生虫性假性囊肿,寄生虫性囊肿(如脾 包囊虫病),均易继发感染、出血、破裂, 应予切除。
手术资料: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
注意事项: ⑴采用左上腹正中旁切口或经腹直肌切口, 操作方便、迅速。剖腹后尽快吸出腹腔内 积血和血块,便于找到出血来源。
手术资料: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
注意事项:
⑵右手迅速伸入左膈下区,摸清证实是脾 破裂后,将脾握住向内前方托出。如有困 难,则可用示指和中指钝性分离脾后部的 腹膜(即脾肾韧带左叶)[图2 ⑴]。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手术记录文章标题:深度解析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手术记录一、引言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腹部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胰腺疾病和脾脏相关疾病。
该手术具有操作微创、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受到患者的欢迎和青睐。
本文将从手术操作的详细记录入手,深入探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手术。
二、手术记录1. 病历概况病人X,男,45岁,主因胰腺癌痛,入院查体发现脾脏也有病变,故推荐进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
2. 术前准备术前做好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腹部CT等。
3. 手术进行(1)体位:采取仰卧位,(2)麻醉:全麻下行手术(3)手术切口:在腹部作3个小切口,分别用于放置腹腔镜探头和手术器械。
(4)操作步骤:先行脾切除术,随后进行胰体尾切除术。
手术操作顺利,血管、胆管等重要结构得到保护。
4. 术后处理术后患者密切观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天拔除胃管,术后7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等。
恢复良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三、深入解析1.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胰腺疾病,脾脏疾病,如胰腺癌、慢性胰腺炎、脾囊肿等。
(2)禁忌症:严重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禁忌于该手术。
2.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手术优势(1)微创: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2)精准:腹腔镜可以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医生可以更加精准地操作。
3.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出血、感染、腹腔内器官损伤等。
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及时处理并发症。
四、总结回顾本文深入解析了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手术记录,分析了手术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术后处理情况,结合术前准备、术中操作以及术后处理全面评估了该手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

7.脾窝放置引流管后,排出气体,取出穿刺 套管,缝合穿刺孔。
术中注意要点
• 1.分离脾周韧带时应尽量靠近脾侧,以免损 伤胃底、结肠等邻近脏器。
• 2.脾蒂主血管的处理是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成 败的关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3.术中发现脾脏粘连严重、巨脾切除困难或 术中发生大出血而腹腔镜又无法迅速止血 者,应及时中转剖腹手术。
• 一个正常的脾脏可贮藏血小板循环总量的1/3,并于需要时将其释入血循环内;血小板经正常生存期后亦在脾脏内被 清除。脾切除术后,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在几小时内即可迅速上升,扁平红细胞和靶形红细胞明显增多 ,这个现象有人认为是由于脾脏有控制血细胞自骨髓释放入血液循环的功能.
脾解剖图
关于腹腔镜脾切除术(LS)
• 5.脾脏取出
• 切断脾蒂后,将左上腹穿刺孔扩张成,由 孔内置入导尿袋塑形,袋口两侧由剑突下 及腋前线处的钳子抓牢后撑开,将脾放入 袋内。袋口拖出腹壁外,用卵圆钳将脾夹 碎后分块取出,也可以使用粉碎机取出。
6.寻找副脾
切脾操作结束后,复查术野,观察有无活动 性出血和周围脏器损伤,并积极寻找有无 副脾存在。
手术步骤
1.穿刺孔位置与作用 观察孔位于脐左1cm,置放30°腹腔镜。主 操作孔位于左腋前线和左锁骨中线肋缘下 ,插入分离钳或超声刀等,负责主要的手 术操作。辅助操作孔位于剑突下左侧,插 入分离钳负责暴露术野。
手术记录: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外伤性脾破裂。
术后诊断:脾破裂,脾切除术。
手术方式
本次手术采用了开腹手术的方式,对患者的脾脏进行了切除。
麻醉方式
手术过程中,患者接受了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经过
手术开始前,医生首先进行了全面的腹部检查,并进行了必要的术前准备。
随后,医生在患者腹部开了一个切口,并仔细分离了脾脏周围的粘连组织。
接着,医生对脾脏进行了切除,并对手术区域进行了仔细的止血和清理。
最后,医生将切除的脾脏取出,并对手术切口进行了缝合和包扎。
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一定时间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以确保伤口的愈合和身
体的恢复。
2.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3.患者需要定期接受医生的专业检查和评估,以确保身体的健康状况。
4.如果患者出现了任何不适或并发症,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和护
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⑥处理脾蒂:脾游离以后,将其翻向内侧, 用纱布钝性自上而下在脾蒂后方轻轻推夹住脾蒂,在贴近脾门的血管钳的内侧 切断,移除脾脏。脾蒂残端先用粗丝线结 扎,再以中号丝线贯穿缝扎。最后将血管 各分支的断端分别结扎。
⑦放置引流
5.术后并发症及防治
• 1. 出血性并发症:腹腔内出血是脾切除术 后较为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原因多为活动 性出血和腹腔内渗血。主要由于小的出血 点止血不彻底或结扎线脱落,也可因急诊 来不及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致使肝功能 及凝血障碍未能得到有效的纠正,导致术 后膈肌和脾床渗血。出血性并发症应以预 防为主,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如术后发现 有腹腔内活动性出血,应立即进行手术探 查止血。
• ③血液病患者的术前准备:脾切除术前可 针对不同的原因,分别给予维生素K或输入 必要的血细胞,对长期应用皮质激素治疗 的患者,术前1d和手术当日应加倍用药, 同时还可增加血管的应激性以减少出血。
• ④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术前准备:由于脾 切除术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感染性 并发症。一般患者均应在手术前1d预防性 应用抗生素;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在手 术前3d开始应用;对于有感染的患者,术 前应做抗生素敏感试验。
③探查:若为脾破裂大出血,进腹后即应
准确、迅速的控制止血。对择期脾切除的 患者,探查是验证诊断、了解病变和决定 手术的重要环节,包括了解充血性脾肿大 的原因,脾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局部 解剖上改变等。
④结扎脾动脉:决定行脾切除术后,
首先结扎脾动脉,使脾脏变小变软, 减少手术困难。
⑴显露胃脾、脾结肠和胃结肠韧带
2.适应症
(1)脾本身疾病 (2)原发性脾功能亢进 (3)充血性脾肿大 (4)感染性疾病 (5)其他规范性手术的脾切
除
3.禁忌症
• (1)全身状况很差的患 者,常需适当延长手术 准备时间,对于心、肺、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 应较好控制后才进行手 术。
• (2)肝功能Child分级C 级,明显黄疸、腹水或 伴有肝性脑病,均属手 术禁忌。
• 脾切除术广泛应用于脾外伤、游走脾、脾局部 感染、良性的(如血管瘤)或恶性的(如淋巴 肉瘤)肿瘤、囊肿、胃体部癌、肝内型门静脉 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等引起充血性脾肿大等 疾病。
• 一般说来,脾切除后,对日常生活及寿命影响 不大,但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在保证生命安全 的情况下,进行脾修补或部分脾切除,即“抢 救生命第一, 保留脾脏第二,年龄越小越优 先保脾”。以维持脾脏在体内的免疫功能。
• 2.感染:早期感染包括肺部感染、膈下脓肿、 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手术前后预防 性应用广谱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术中脾床常规放置引流, 术后加强对引流管 的管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 可以防止术后膈下 脓肿的发生。如果病人出现发热, 左上腹不 适, 则不排除左膈下积液及脓肿的可能, 可进 一步行B超和CT检查确定诊断。对于膈下脓 肿已形成者, 可先行B超下定位穿刺引流或 置管引流,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 针对性 应用抗生素。但如果引流不畅, 应及时行切 开引流。
(2)开后腹膜,显露脾动脉
(3)双重结扎脾动脉
⑤游离脾脏:结扎脾动脉后,即应结扎、
切断胃脾韧带、脾结肠韧带。胃脾韧带 中最上方的静脉,如未能妥善结扎会造 成严重出血,为了避免由于胃扩张而发 生术后出血,沿胃大弯的血管必须贯穿 缝扎,包括一些胃壁组织。脾下极游离 以后,再以右手由脾的外下方将脾翻向 内前侧,充分显露脾肾韧带。如粘连不 多,可用手指做钝性分离,即可托出脾 脏。
4.操作步骤
(1)术前准备 ①一般患者:急诊脾切除应在积极
进行扩容等抗休克治疗,处理其他危及患者生命的 合并伤,如张力性气胸、四肢骨折等的同时,急诊 剖腹探查;择期脾切除,术前准备应检查血常规、 出凝血时间,了解肝肾心肺功能,术前应根据病情 至少备血800ml。 ② 肝功能不良患者的术前准备:肝功能不良者,术 前应进行保肝治疗,使肝功能基本恢复,按Child 分级应在B级以上,或转氨酶正常,血浆总蛋白 50g/L以上,白蛋白30g/L以上,凝血酶原时间不超 过正常50%,血胆红素不超过14μmol/L。术中应避 免低温和酸中毒。
• 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OPSI),是全脾切除 术后发生的特有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 为0.5 %,死亡率50 %。病人终身均有发病 风险,但绝大多数均发生于全脾切除术后 前2年,尤其是儿童的脾切除术后,年龄越 小发病越早。50%病人致病菌为肺炎球菌, 其他如嗜血性流感杆菌、大肠杆菌、乙型 溶血性链球菌。临床以隐匿性发病为特点, 开始有轻度流感样症状,然后短时内发生 高热、头疼、恶心、神智不清,甚至昏迷、 休克,常在几小时内至十几小时内死亡, 常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菌血症。鉴于 OPSI的发病特点,儿童(尤其4-5岁以下) 全脾切除术应慎重考虑。一旦发生OPSI则积 极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输液、输
(2)麻醉
• 对于肝功能正常手术较简单的患者,一般 情况下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于巨脾、 门脉高压和急诊脾破裂患者,手术宜在全 麻下进行。
(3)手术操作 ①体位 平卧位,左腰部垫高。 ②切口 常采用左上腹正中旁切口或经腹直肌
切口,充分显露常有粘连的脾上极。当脾 较大或估计粘连较重时,可采用左上腹L形 切口或在上述切口的基础上补充作横切口,
脾切除术
内容
• 1.概述 • 2.适应症 • 3.禁忌症 • 4.操作步骤 • 5.术后并发症及防治 • 6.注意事项 • 7.术后护理要点 • 8.术后健康指导
1.概述
•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位于 左季肋区的后外侧部,与9-11肋 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膈面与 膈肌和左肋膈窦相邻,前方有胃, 后方与左肾、左肾上腺毗邻,下端 与结肠脾沟相邻,脾门与胰尾相邻。 呈卵圆形,脾是血循环中重要的滤 过器,能清除血液中的异物、病菌 以及衰老死亡的细胞,特别是红细 胞和血小板。为实质性器官,质软 而脆,若受暴力作用,易破裂出血 而成为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