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读后感
读《忆江南》有感

读《忆江南》有感读《忆江南》有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忆是吴宫。
竹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唐白居易《忆江南》人间三月已芳菲。
杨柳含烟,春水涨池,桃花临水,有莺歌燕舞。
不知不觉中,已和春光撞个满怀。
正是踏春的好光景。
江南,多少人心中的梦。
每到春来,总会浮想联翩,江南春到底是什么样的春?那杏花烟雨到底怎样纷落?那江南的水,那江南的女子,还有白娘子、梁祝动人的传说,无不牵动人的心肠。
如今因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更让人对她徒增许多向往。
白居易,字乐天,中唐时期河南人。
他一生有十多年时间居住在江南。
第一次是在他童年时期,安史之乱后,因藩镇叛乱,他随家人逃难到浙江一带;第二次是在他壮年时期,因政治失意,被贬谪任江州司马,在九江生活了三年,著名的《琵琶行》就是在九江完成的;第三次下江南时,他已年过半百,任杭州刺史,历时两年半,政绩卓著;第四次来江南,他已五十四岁,任苏州刺史,第二年秋天,他因眼疾免官,和好友刘禹锡一同结伴回洛阳。
白居易这三首《忆江南》是和好友刘禹锡唱和而作的。
从结构上看是一个整体:第一首写整个江南,第二首写杭州,第三首写苏州。
从白居易的诗中可以体会出,他把江南当作第二故乡的情感,赞美、喜爱之情表现得热烈而鲜明。
“江南好”三字开头劈空而出,从这看似平淡的句中,可以体味到白居易对江南浓烈的情感,这种情感日渐深厚,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这种情感,不是游客对美景赞美喜爱的'情感,而是白居易在江南生活多年,长期蕴藉于心的形同故乡的一种情感。
“风景旧曾谙”告诉我们他在写这首词时,并不在江南,而是回忆之作。
“谙”是熟悉的意思,因他在江南生活多年,对江南的风土人情很熟悉,所以说旧曾谙。
这五个字是对“江南好”内涵的补充和说明。
江南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物阜丰盈,可赞之处实在数不胜数,词人只选风景来赞美她。
烟雨江南梦——读《忆江南》有感

梦中江南——读《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忆江南》为隋唐时期词牌名,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春去也》。
单看这词牌,也知古人对江南那种迫不及待地去描述的心情:未去前“望”,途中“梦”,游玩时“好”,归途中“叹春去也”,已成过去则只能“忆”。
人人都有一个江南梦。
江南的美是山水秀美。
自然赐予西湖、洞庭、三清山;先人再造苏州、西塘、景德镇。
游不完的碧波荡漾,走不完的青石板路,看不完的柳暗花明。
江南的美,不仅是山水的秀美,也是人的灵动。
羽扇纶巾的少年,出水芙蓉的少女,操着吴侬软语,活在水乡间,活在他人的梦里。
江南的美,不仅是人的灵动,也是文化的积淀。
深厚如一盘新研的浓墨,借一支羊毫笔将自己千百年的故事娓娓道来,永不干涸,日久弥新。
随性进一家茶馆,喝上一杯新沏的雨前龙井,听那身穿素白旗袍的女子唱一曲苏州评弹,看窗外河道上游人如织,庄子再逍遥也不过如此吧。
然而,现实和理想总是相差甚远。
生长在江苏的朋友说,现在的江南不过是个污染严重的工业地区,精明而浮躁。
所以,暂且不去吧。
只把想象中江南的美好定格成一幅画,收藏在记忆的博物馆。
待有朝一日,静下心来,能看透层层表象下的江南之美,再去慢慢游玩、慢慢品味吧。
忆江南 宿双林禅院有感

• 想必卢夫人自然是极美的,早殇. 所以公子才发出"薄福焉倾城"之语.必是 公子说:"老天爷你就是没长眼,我们家小卢卢 生得若诗若画,你怎忍心让她如此年华就离 世而去?"其实话外音是说,自己宁愿爱妻没 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去换她与自己一世的相 依相守.只是现在,又有多少人执于那画皮之 事,到底是放不下...放不下.
【注释】
①孤檠Qí ng:指孤灯。檠,灯架。 ②清吹:清风,此指秋风。 ③金井:井栏上有雕饰之井。 一般用以指宫廷园林里的井,也指墓穴或骨瓮 ④薄福荐倾城:意谓自己福分太浅,纵有如花美眷, 可意情人 , 却也常在生离死别中。 荐,进献、送上。(荐”是祭奠,献祭 ) 倾城,代指美女,此处代指亡妻。
译文
• 心如死灰,除了蓄发之外,似乎与僧人无异了。 这是劈头就表述的心曲。但何以如此呢?只缘与爱 妻作了“生死别”,又别后“不能醒”,不能从痛苦 中自拔 , 尤其是想到她那倾城之美 , 就更令诗人伤 感。于是夜宿禅房所闻见中便无处不伤情了,纵然 心灰若僧,但毕竟“未全僧”, 仍是不能忘情于她。
纳兰深受佛道之影响,故其词中亦时有流露。本篇 表现得十分明显。但他又将这种思想、情致寓于 恋情之中,遂显得扑朔迷离,深曲委婉之至。
睹物思人、寄情于景,
• 昭君色夺三千,不免塞外之尘;贵妃宠隆 一国,难逃马嵬之死。飞燕、合德,何曾 令终;西子、貂蝉,徒贻话柄。这真是造 化忌盈,丰此啬彼。所以李易安末年抱怨, 朱淑贞晚节伤心,蔡文姬悲笳哀咽,尤为 可怜。大抵有了一分颜色,便受一分折磨, 赋了一段才情,便增一分孽障。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 生死别离恨,风吹不断,骤雨难销,便是最噬骨的时间也难 将你从我纳兰容若的心中抹去...“ 就好像是一个对爱人的情思会随着时间愈发浓郁的人,在 痛苦之时呢喃着,时间...会冲淡一切的 此句中“檠”是烛台的意思,常以孤檠代孤灯.是说 公子回到亡妻停灵柩所用的双林禅院,妻子的灵柩早已 下葬,这块伤心地留下的,他所认识的也只有那孤单随 风而动的烛火与那独自垂泪的白烛.
读《忆江南》有感

读《忆江南》有感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唐后主李煜的《忆江南》使我感触很深。
多少亡国之恨都在昨夜的梦中反复。
梦中,“我”像以前一样游览着皇家花园,车马熙熙攘攘,一个接一个,如车水马龙。
春风中,花美月圆。
身为亡国之君,李煜只能在梦中重返故园,回味旧时之乐。
但是,所有的悔恨都已经太迟了。
实际上,与其先贪图安乐,后抱愧终生,还不如一开始就把每一件事做好。
杨朔的《茶花赋》只有900多字,却修改了30多遍,其中还有不少是反复修改的句子;鲁迅特地告知出版社,要把他6年前写的《风波》中“16”“18”个补丁改为一致;王尔德为了一个逗号忘了与客人的会议……也正是他们一丝不苟的态度,造就了散文名家、中国文豪、童话大家。
他们给我们展示了最好的作品,最美的一面,所以他们不会有类似李煜那样的遗憾。
把事情做好,也体现在生活细节上。
做作业时,乱涂乱抹,敷衍了事,重写不是更麻烦?课文没有背好,考前临阵磨刀,开夜车,想想若是按时复习,今晚早就梦了……我曾屡次遇到这些情况,而李煜的《忆江南》更坚定了我改过的决心。
……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忆江南800字作文

忆江南800字作文范文一: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忆江南》,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作品之一。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所描绘的生动细致而充满诗意的江南风景。
在作者林语堂的笔下,江南的山水景色以及人文风情得以完美呈现。
江南的山水,是如此的柔美优雅。
作者以华丽精致的语言描绘出江南的山水,造就出美轮美奂的景色。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作者生动的描绘江南的水乡风光,那如歌的碧波、那绣球般的亭台,每次阅读这部作品,好像都能亲身感受到江南的风情。
忆江南中最美丽的地方莫过于人文风情。
江南的艺术文化深深地吸引着我。
江南的人们以其古朴淳朴的性格和特有的聪慧智慧,为江南的文化艺术增添了许多独特的魅力。
这些在忆江南中得到最充分的展示。
我被那些柔情似水的故事所感动,被那些不朽的艺术瑰宝所震撼。
总之,忆江南这部作品堪称经典。
每次翻开它,我都会沉浸在那一片独特的文化氛围中。
我相信,忆江南会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成为一生中重要的回忆。
【要点分析】本文主要描述了忆江南这部作品所吸引人的地方。
主要分为山水和人文两个方面。
用词较为简单流畅,没有过多炫技。
人文部分的描述较为深刻,作者有较好的情感表达能力。
范文二:《忆江南》是一部中国文艺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它被认为是一部艺术品级的小说。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不仅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相融合,而且还描述了一个忧郁时期的文化风情。
在整部作品中,作者用了许多诗意化的手法,将江南的山水、古建筑、文学和乡土风情等各个方面的精彩表现地毫无余地地表现出来。
在忆江南中,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都会让你感受到江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崇敬。
作者林语堂以其深厚的教育背景为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将其自己对于文化的理解贯穿了整个作品之中。
在这个忧郁的时代,这部作品是一场文化盛宴。
它描述了古代文化的繁荣和现代社会的变迁。
它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尊敬。
而这一切都是在一个小小的江南乡村里展现出来的。
总之,《忆江南》是一部充满浪漫和魅力的小说,它的语言优美,文章结构严密,同时也表现了林语堂和他的时代里人们对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实用】忆江南读后感4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碧如蓝。
能不忆江南?”这是诗人白居易的不朽之作。
我非常喜欢这首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意思是: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日出江花红似红【实用】忆江南读后感4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忆江南读后感篇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碧如蓝。
能不忆江南?”这是诗人白居易的不朽之作。
我非常喜欢这首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意思是: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日出江花红似红,春来江水碧如蓝。
”意思是: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的蓝草。
“能不忆江南?”我想,这句话我不用解释,大家也都知道。
我才刚刚去过江南一带。
对江南的印像好上加好。
正如白居易说的第一句:江南好。
在我看来江南真是好,绿树成荫、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碧绿的湖水真有一种古代的韵味。
还有白居易说的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我非常忆江南,因为江南的美景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
我最渴望再去一趟。
忆江南读后感篇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词人青少年时期就曾旅居江南,中年又先后在杭州、苏州等地做过刺史(州的长官),江南的美丽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恋恋不能忘怀。
晚年在北方,他写过不少怀念江南的"诗歌,《忆江南》词三首就是其中广为传诵的一组。
它们约作于文宗开成三年(838)前后,当时词人66岁左右,正以太子少傅分司洛阳(领干薪在洛阳养老)。
这里所录,是组词的第一首,也是写得最精彩的一首。
旧曾谙,过去曾经饱览。
谙,热悉。
江花,江边的鲜花。
蓝,植物名,种类很多,叶子可用来制作青绿色的染料。
“日出”两句,线条粗犷明快,设色鲜艳浓烈,凸现了春和景明时的江花江水,有彩版画的艺术效果。
忆江南读后感篇3《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
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忆江南》读后感

《忆江南》读后感《忆江南》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忆江南》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忆江南》读后感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每次打开语文课本,我都被这首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深深地打动。
老师上课时如痴如醉的讲解,同学们抑扬顿挫的朗诵,渐渐把我带进了家乡的春天,那真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我最爱的一首词,虽只有短短几句,却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故土的思念,也引发了我对家乡上海的牵挂,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能不忆江南?”家乡的春天是那么美丽,那里有波涛起伏的黄浦江,有古色古香的城隍庙,有栽满了法国梧桐的林荫道,更有雄伟壮观的东方明珠电视塔。
最让我难忘的却是太婆婆住的小区,那里有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里面可见很多小鱼欢快地嬉戏。
每次回家探亲,我总爱带着太婆婆的小狗来河边玩耍。
太婆婆的楼下有一棵很大的桂花树,春天枝繁叶茂,秋来丹桂飘香,那黄灿灿的桂花像撒在树上的碎金子,太婆婆会小心翼翼地采下来做成糖桂花,存放在透明的玻璃瓶里,再托人带到北京来给我吃,那桂花的香甜真是回味无穷。
可是今年,我再也吃不到香甜的.糖桂花了,因为93岁的太婆婆在去年去世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家乡的春天还是那么风光旖旎,如诗如画。
小桥流水,鱼戏莲叶,桂花树还在,我的太婆婆却再也不在这幅画面中了,她长眠在了这片土地。
给太婆婆扫完墓,我们乘早班飞机离开上海,在空中我忧伤地俯瞰黄浦江,那熟悉的画面跃入眼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一江春水带走了我的太婆婆,却带不走我对她的思念。
她充满慈爱的脸庞和家乡的一草一木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读后感2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读过了许多的古诗,比如:<七步诗>、<咏鹅>、<静夜思>、<游子吟>、<悯农>等等,这么多的古诗,都是我会背、会写的。
春晚节目《忆江南》观后感

春晚节目《忆江南》观后感央视春晚的创意音舞诗画作品《忆江南》,结合演员的表演和吟唱,将万千观众带入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的画中世界,画中山川秀丽苍翠,画中古人淡泊超脱。
打造出了一幅人入画中、画随景动的诗意江南图景。
你看!江南女子身姿曼妙,手持油纸伞入画。
《富春山居图》的画卷徐徐展开,氤氲山水扑面而来。
翠绿山水间,行者行至桥头,陶醉于眼前美景,不禁吟诗赞叹:“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一首唐人吴融的《富春》吟罢,行者开怀畅笑,信步悠游。
迎面走来一樵夫,肩扛柴禾满载而归。
樵夫足踏芒鞋,不疾不徐,面带笑意吟道:“行山行采薇,闲翦蕙为衣。
”樵夫笑声未落,江上传来歌声:“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渔父闲坐舟头垂钓,纵情歌唱。
附近其他渔父纷纷相和,“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一曲陆游的《鹊桥仙》,在江面上飘荡萦绕,余音袅袅。
江边草亭内,读书人开怀大诵苏子词,怡然自得,陶醉其中,“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泛舟江上的四位渔父也高歌相和,如遇知音。
远处青青山水间,老者拄杖立桥头,远望山景,捋须吟诗赞道:“振衣独立富春山,鱼鸟亦知心事闲。
清风高出云台表,遗迹长留山水间。
”诗罢,老者畅怀大笑,笑声在山水间回荡。
渔父歌声再起,江南女子手持油纸伞起舞,青绿隐为水墨,众人出画,如梦方醒。
“看完春晚只能说,能不忆江南?”富春山居的山水画卷,渔樵、行者读书人的山林吟唱,与曼妙轻盈的江南舞韵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极致的视听享受,也带来深层的精神陶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之作。
丰富的文化底蕴,精湛的艺术功夫,达到如此完美融合,真叫人拍手叫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文艺领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利用不断迈向新台阶,从早期的“互联网+传统文化”,互联网作为载体,侧重对传统文化的展示、阐释,到逐渐催生出新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样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江南》读后感
《忆江南》读后感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碧如蓝。
能不忆江南?”这是诗人白居易的不朽之作。
我非常喜欢这首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意思是: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日出江花红似红,春来江水碧如蓝。
”意思是: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的蓝草。
“能不忆江南?”我想,这句话我不用解释,大家也都知道。
我才刚刚去过江南一带。
对江南的印像好上加好。
正如白居易说的第一句:江南好。
在我看来江南真是好,绿树成荫、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碧绿的湖水真有一种古代的韵味。
还有白居易说的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我非常忆江南,因为江南的美景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
我最渴望再去一趟。
《忆江南》读后感二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读过了许多的古诗,比如:七步诗、咏鹅、静夜思、游子吟、悯农等等,这么多的古诗,都是我会背、会写的。
而印象最深刻,也是让我最喜欢的就是忆江南这一首诗了,它是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写的,描写了江南的美丽景色。
这首诗以形象的比喻和艳丽的色彩,把江南明媚的春光写得鲜明感人,令人赞叹。
如此美丽的景色,让人魂牵梦绕,整首诗自然流出了诗人对江南的那怀念之情。
这首诗让我思绪放飞,仿佛被带入到了那犹如梦幻一般的仙境。
春天的江南,柳树随风翩翩起舞。
西湖上不仅仅倒映着荷花、荷叶,还倒映着在三曋印月和湖心亭上的游客们的笑脸。
因为我的家乡就在这江南————杭州,每一次读到这首诗,心中总是充满温暖,满怀感动和祝愿,祝愿我们美丽的杭州,永远如山水画般的明媚秀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作者白居易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中唐大家,诗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这首词描写江南春色。
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
篇尾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一个“忆”字既道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怀念之情,又顿生出一种蓬蓬勃勃的韵致,把读者带入美不胜收的境界中。
《忆江南》读后感三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
精彩笔墨。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