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2016年春季水华暴发案例分析
河流生态功能退化原因及修复措施分析

河流生态功能退化原因及修复措施分析许珍;陈进;殷大聪【摘要】从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生产生活排污、水利工程的影响、水环境管理中的不足以及自然因素5个方面分析了河流生态功能退化的原因.指出河流生态修复的关键在于水质的修复、生境的修复以及有效的管理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6(037)006【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河流生态退化原因;污染源控制;水体水质净化;生境修复;管理措施【作者】许珍;陈进;殷大聪【作者单位】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10;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10;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4近年来,我国河流生态退化日益严重,普遍存在着诸如栖息地丧失,水体富营养化,耐污动植物优势度增加,珍惜濒危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鱼类种群数量锐减,种质资源退化等问题,河流生态功能退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本文将对河流生态功能退化的原因与修复措施进行分析,为河流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1.1 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转变。
土地资源的紧张导致一些湖泊河流被填埋造地,滨水带被开发建房,改变了水滨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削弱了水体调蓄能力,破坏了两栖生物的生境。
受以往“快排”与“末端集中控制”规划方式的影响,城市硬质化地面增多,改变了自然水循环过程,水体产汇流过程加快,滞留净化作用减弱,使得转移到水体的污染物质的量增加,转移速度加快,恶化了水质,加剧了水生态退化。
1.2 生产生活排污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居高不下,超排偷排现象时有发生。
城乡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排放量逐年攀升,逐渐成为水体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农业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规模化养殖场与密集散养区的禽畜粪便,城乡垃圾随着地表径流流入水体,加剧了水质恶化。
渔民为求经济效益,往水体中投放了大量饵料、药品及死亡鱼类的残体,致使养殖区内有机污染严重。
水库管理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水库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基础设施,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库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水库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法律问题,影响了水库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以一起水库管理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二、案例简介某市某县境内有一座中型水库,水库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总库容为1亿立方米。
水库主要承担灌溉、供水、发电等功能。
近年来,随着水库周边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发展,水库的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以下是该案例的基本情况:1. 水库泄洪能力不足:由于水库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水库泥沙淤积严重,导致水库泄洪能力下降,防洪风险加大。
2. 水资源污染:水库周边一些企业和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库,导致水库水质恶化。
3. 水库周边土地纠纷:水库周边土地权属不清,导致土地纠纷不断,影响了水库的正常管理和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4. 水库大坝安全隐患:水库大坝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及时进行加固和维护。
三、案例分析1. 水库泄洪能力不足的法律问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水库必须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泄洪,确保下游防洪安全。
- 案例分析:由于水库泥沙淤积严重,导致水库泄洪能力下降,违反了《防洪法》的相关规定。
水库管理单位应采取措施,如加大清淤力度、优化调度方案等,确保水库泄洪能力满足设计标准。
2. 水资源污染的法律问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水体排放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水污染物。
- 案例分析:水库周边企业和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库,违反了《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水库管理单位应加强监管,督促企业和居民依法处理污水,确保水库水质安全。
3. 水库周边土地纠纷的法律问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权属应当明确,土地使用者应当依法使用土地。
浅析横山水库硅藻_水华_发生_预防_治理

《经济师》2011年第10期●工程建设摘要:“水华”是由于水体中富含的营养物质导致藻类过度繁殖的自然现象,它是水体衰老和水质恶化的一种表现,文章分析了横山水库硅藻“水华”的成因及特点,并对预测和防治“水华”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硅藻“水华”防治建议中图分类号:F3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289-02一、横山水库水质的变化情况横山水库位于甬江上游,集雨面积150.8平方公里,正常控制水位下蓄水量7352万立方米,是宁波、奉化城市供水主要饮用水源地之一,横山水库水质一般介于Ⅱ—Ⅲ类之间,但水体富营养化的几种重要的指标如CODMn、氨氮、总磷呈逐年升高趋势。
横山水库在2009年4月下旬发生过硅藻“水华”现象。
2011年5月2日再次发生“水华”,到5月14日结束,历时13天,最高时水库水深3米处硅藻含量为100.85微克/升,水体呈酱红色,有较明显的腥味。
二、横山水库硅藻“水华”的形成分析横山水库“水华“暴发,时间大都发生在4、5月春夏之交期间,主要表现为硅藻过度繁殖。
作者对2011年5月中上旬发生的“水华”进行了跟踪调查,根据对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对影响横山水库“水华”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下:1.藻类。
横山水库水体藻类种群组成中,以蓝藻略占优势(40~70万个/升),硅藻略次之(10~40万个/升),绿藻、隐藻再次之等等(2011年4月26日监测数据)。
藻类生命周期较短,几天到十几天,条件适宜时大量繁殖后大批死亡,这是硅藻“水华”发生的物质基础。
2.日照和水温。
研究表明,光照对硅藻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硅藻含有的叶绿素能吸收太阳光,供给自身能量和生长繁殖需要。
水库透光度好(5月中上旬水库透光率都维持在130~150之间),近水面的藻类能够充分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阴雨天气则不利于硅藻的繁殖生长。
春夏之交,阳光充足,适宜的日照和水温容易诱发硅藻“水华”。
小塔山水库蓝藻水华的监测分析及防治对策

小塔山水库蓝藻水华的监测分析及防治对策
李静
【期刊名称】《资源节约与环保》
【年(卷),期】2024()2
【摘要】水库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因而近年来水库频繁发生的水华现象,引起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小塔山水库2022年1月至12月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究蓝藻水华的生长影响因素,分析蓝藻爆发的原因,并根据蓝藻爆发特性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总页数】5页(P96-100)
【作者】李静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赣榆生态环境监测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
【相关文献】
1.山仔水库蓝藻水华因子主成分多元回归分析
2.山仔水库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在蓝藻水华生态因子分析上的应用
3.水库蓝藻“水华”的暴发成因及防治技术——评《蓝藻水华生态防治新理论与新技术》
4.浅谈敖江山仔水库蓝藻水华成因及防治对策
5.粤港澳大湾区水库蓝藻水华特征与防治对策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珊溪水库_水华_事件评估及应对

第12卷 第9期 中 国 水 运 Vol.12 No.9 2012年 9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September 2012收稿日期:2012-05-29作者简介:施前伟(1977-),男,浙江金华人,温州市珊溪水利枢纽管理局工程师。
珊溪水库“水华”事件评估及应对施前伟(温州市珊溪水利枢纽管理局,浙江 温州 325000)摘 要:珊溪水库作为温州市主要饮用水源,在建成蓄水第十年头就在库区内多个支流内发生较大规模的蓝藻“水华”事件,引起温州市社会的一定恐慌,也暴露出了珊溪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趋势的加剧,文中从“水华”事件成因、经过、应对三方面深入分析,为全面认识“水华”事件和提高地区蓝藻治理水平提供一点经验。
关键词:珊溪水库;蓝藻;水华;成因;应对;经验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2)09-0142-02珊溪水库于2000年建成蓄水,其水域总面积为35.4km 2,最大库容为18.24亿m 3,水库功能除了防洪、发电、灌溉外,主要承担供应温州市80%左右的生活生产用水总量和每年温瑞塘河治理冲於任务,年供水量12亿m 3,是温州市最主要的供水水源。
2010年4月,珊溪库区首次在黄坦坑、莒江、岩门、新浦等多个水域出现较大面积的蓝藻“水华”,引起了市政府和全市的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应对。
一、“水华”成因分析蓝藻“水华”是水体藻类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水温和日照条件下飘浮与积聚,最终形成大面积藻类聚集至肉眼可直接辨识,其本质上是适当条件下蓝藻异常增殖的表现形式,但其水体藻类生物量并未发生巨变。
水体富营养化是内因。
氮和磷是藻类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元素,藻类细胞里的磷直接参加光合作用和呼吸、酶系统的活性化、能量转化以及氮、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化合物的交换等过程.而氮是藻类自身的组成元素。
农业的畜禽养殖的粪便以及生活污水含有丰富的氮磷元素,为蓝藻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
某水库2016年春季水华暴发案例分析

某水库2016年春季水华暴发案例分析发表时间:2017-10-11T16:20:09.8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作者:李智豪[导读] 本次水华中的优势种为粘质鱼腥藻(Anabaena spp.);TN浓度最大值为2.27mg/L,TP浓度最大值为0.067mg/L;推断本次水华的主要原因是水温回升、水体稳定性增强、氮磷营养水平超出水华发生阈值等。
广州拓泰环境监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摘要:某水库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地,2016年春季出现蓝藻水华,给居民饮水带来安全隐患。
本文对本次水华过程的水质和水温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水华中的优势种为粘质鱼腥藻(Anabaena spp.);TN浓度最大值为2.27mg/L,TP浓度最大值为0.067mg/L;推断本次水华的主要原因是水温回升、水体稳定性增强、氮磷营养水平超出水华发生阈值等。
关键词:水库;春季水华;水质参数;水质在线监测浮台前言水华是指在富营养化水体中,一些具有浮力或运动能力的浮游植物过度生长,从而使其生物量显著高于一般水体的平均值(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达到10μg/L,或者藻类细胞数达到2×107cell/L),并在合适的水文气象条件下大量聚集于水体表面,最后形成肉眼可见的藻类聚集体,进而导致水质下降等一系列严重的水环境问题。
水华不仅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降低生物多样性,还影响到渔业生产和生态景观等。
有些水华藻类还能释放出毒素和异味物质等次生代谢产物危及饮用水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该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如太湖、滇池、巢湖等常年暴发水华的水体,国家投入了数以亿计的资金去进行整治修复。
水华的形成、优势维持乃至消退是几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物理因子:光照、温度、风速与水动力等,化学因子营养盐、重金属等,生物因子包括浮游动物、鱼类、微生物等,以及浮游植物本身的因素。
当然,不同时空条件下影响水华的主导因子也不尽相同。
大型水库热分层的水质响应特征与成因分析

收稿日期:2020-07-03;网络首发时间:2021-01-22网络首发地址:https:///kcms/detail/.20210122.1104.002.html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1701);中国水科院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重点项目(WE0145B592017);中国水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WE0163A052018,WE0145B422019,HTWE0202A242016)作者简介:李步东(1993-),硕士,主要从事流域水环境数学模型研究。
E-mail :通讯作者:刘晓波(1978-),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环境数值模拟、河湖健康评估理论与方法等研究。
E-mail :文章编号:1672-3031(2021)01-0156-09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第19卷第1期大型水库热分层的水质响应特征与成因分析李步东,刘畅,刘晓波,王世岩(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38)摘要:为研究大型水库热分层期间水质的响应特征及成因,于2018年4月—2018年12月对大黑汀水库坝前水体的水温及溶解氧等理化指标进行了连续性垂向监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黑汀水库季节性热分层变化规律以及各水质指标的响应特征。
结果表明:(1)大黑汀水库水体呈典型的单循环混合模式,热分层期间,溶解氧在垂向分布同样表现出季节性变化,且在水体底部出现严重的缺氧现象,但在形成时间上比热分层略有迟滞;(2)氨氮、总磷、磷酸盐以及铁、锰浓度表现为底层>中层>表层的变化趋势。
研究表明,水体热分层会改变水体中溶解氧的垂向分布结构,并进一步导致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大量的氮、磷营养盐以及铁、锰等污染物,对水库的正常运行和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热分层;缺氧现象;营养盐;还原性金属;水质中图分类号:X524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244/ki.jiwhr.202001131研究背景河道筑坝成库后热力学条件发生明显改变,水库水温出现垂向分层现象[1-2],而水体发生季节性热分层是湖沼学中最基本的物理过程[3-4],在高温季节,深水湖泊上层湖体由于受到较强的来自大气及太阳辐射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致使湖体上下层产生温差,温差导致了水密度的不同,进而导致垂向剖面水温结构自上而下形成变温层、温跃层和滞温层[5],呈现出季节性分层现象。
三年高考(2021-2021)生物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原卷版)

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2019全国卷II·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2.(2019北京卷·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
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3.(2019天津卷·5)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
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
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4.(2019江苏卷·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5.(2019江苏卷·24)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6.(2019浙江4月选考·1)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7.(2019浙江4月选考·3)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水库2016年春季水华暴发案例分析发表时间:2017-10-11T16:20:09.8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作者:李智豪[导读] 本次水华中的优势种为粘质鱼腥藻(Anabaena spp.);TN浓度最大值为2.27mg/L,TP浓度最大值为0.067mg/L;推断本次水华的主要原因是水温回升、水体稳定性增强、氮磷营养水平超出水华发生阈值等。
广州拓泰环境监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摘要:某水库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地,2016年春季出现蓝藻水华,给居民饮水带来安全隐患。
本文对本次水华过程的水质和水温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水华中的优势种为粘质鱼腥藻(Anabaena spp.);TN浓度最大值为2.27mg/L,TP浓度最大值为0.067mg/L;推断本次水华的主要原因是水温回升、水体稳定性增强、氮磷营养水平超出水华发生阈值等。
关键词:水库;春季水华;水质参数;水质在线监测浮台前言水华是指在富营养化水体中,一些具有浮力或运动能力的浮游植物过度生长,从而使其生物量显著高于一般水体的平均值(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达到10μg/L,或者藻类细胞数达到2×107cell/L),并在合适的水文气象条件下大量聚集于水体表面,最后形成肉眼可见的藻类聚集体,进而导致水质下降等一系列严重的水环境问题。
水华不仅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降低生物多样性,还影响到渔业生产和生态景观等。
有些水华藻类还能释放出毒素和异味物质等次生代谢产物危及饮用水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该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如太湖、滇池、巢湖等常年暴发水华的水体,国家投入了数以亿计的资金去进行整治修复。
水华的形成、优势维持乃至消退是几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物理因子:光照、温度、风速与水动力等,化学因子营养盐、重金属等,生物因子包括浮游动物、鱼类、微生物等,以及浮游植物本身的因素。
当然,不同时空条件下影响水华的主导因子也不尽相同。
水库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一座大型水库,集水面积为1022km2,设计库容为11.5 m3,是当地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自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水库流域经济迅速发展及流域土地不合理开发利用,水土流失严重,水库水质下降,水库局部曾一度发生水华。
随着人们对蓝藻水华成因的深入研究,逐渐认为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可能仅是蓝藻水华形成且可人为控制的因素之一,在探索水华成因时,还需要提前关注蓝藻群体的形成、蓝藻在春季的复苏及其生态阈值,以及蓝藻如何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群体,并逐步成为湖泊水库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乃至形成水华的过程。
有文献报道,该水库水华优势种之一为我国鱼腥藻的新记录种,新藻种的出现给蓝藻水华的防治带来更大的挑战。
本文对某水库2016年春季蓝藻水华资料进行分析,对水华成因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为某水库蓝藻水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和方法1.1事件描述2016年4月中旬,水库发生蓝藻水华事件,对水库的水质造成影响,同样也对该市的生活用水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探讨蓝藻水华暴发前后对水质在线监测浮台系统监测参数的影响,分析水华事件前后浮台监测参数的变化,以便为用户在日后浮台的使用过程中提供可靠的文档支撑。
1.2站点介绍为了实时监测某水库水质状况,实现水质监测在线化、数字化、快速化,进而更加准确快速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出现,水库中投放有水质浮台,投放至今已安全运行多年,为水库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
1.3监测参数该水库水质浮台用于在线监测水库水质,意在实现水质数据在线监测,为水库的管理提供可靠、快速的数据支持。
水质在线监测浮台系统(图1)安装有水质多参数安装于海平面以下1m的保护套筒内,包括水温、电导率、pH、溶解氧叶绿素等5项水质参数。
水质在线监测浮台系统采用GPRS的通讯方式进行监测数据的不间断传输。
此外,水质在线监测浮台系统还安装了航标灯等安全保护设施和霍尔锚系留系统,保障浮台安全。
为了后续增设其他参数的监测,我司在现有浮台的结构中预留有仪器扩展位置,有助于获得更加全面的监测数据。
1.4数据与处理温度、电导率、pH、溶解氧和叶绿素的数据来源于水质在线监测浮台;总氮(TN)和总磷(TP)数据来源于实验室月度监测。
采用Excel 2013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利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文中的图表利用Origin 8对数据进行作图。
2结果与分析2.1水温该水库在2016年1-5月水温的变化趋势(如图2)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并在5月趋于稳定,水温在4月中旬之后温度的平均值高于25℃。
Robarts 和Zohary认为蓝藻水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水温升高引发的。
蓝藻最适温度范围是25~35℃,对高温的耐受性要强于其它藻类。
Tan在太湖冬季泥样的模拟升温培养实验,蓝藻(微囊藻)的复苏温度(12.5℃)高于绿藻和硅藻(9℃),并且蓝藻在复苏后的比生长速率高于绿藻和硅藻。
随着温度的升高,藻类群落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蓝藻在19.5℃以后占优势,占优势的蓝藻是水华形成的物质基础。
蓝藻以快速生长的r 对策迅速占据生态空间,获得竞争优势,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出现明显的微囊藻基因型演替现象。
水文条件影响到蓝藻的生长和分布。
蓝藻的生长需要稳定的水体,水体的稳定性与微囊藻的悬浮机制密切相关,在水力滞留时间短的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组成中会失去竞争优势。
一般认为水力滞留时间少于2 周时,蓝藻难以有效地聚集形成水华。
在缓流的河水中蓝藻种类较少。
水滞留时间越长,发生水华的可能性越大;相反地,滞留时间越短,不利于藻类的繁殖,较难以维持种群数量,不易形成水华。
该水库为典型的丘陵型水库,水力滞留时间为0.45a,但在冬末春初,由于长期没雨,水库水体处于一种稳定性较高状态,在气候条件适宜、光照充足时,水体易暴发水华.水体稳定性与蓝藻的悬浮机制密切相关。
悬浮机制是指部分蓝藻(如微囊藻)能通过改变单位细胞体积中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而改变细胞密度,从而调节在水体中的上浮与沉降。
水体分层能够大大降低水体的垂直混合程度,增加水体稳定性。
2.3氮磷营养盐图4反映了某水库总氮浓度在2016年1月-5月的动态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总氮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并在4月达到最高值,为2.27mg/L,之后在5月TN的浓度回落。
总氮和总磷的变化趋势相同,而且与某水库入水口总氮、总磷的变化趋势一致,再结合水体的分层状态,表明库中营养盐浓度的升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营养盐外源输入的增加。
因为某在4月进入雨季,而且1-5月每个月的降雨天数不断增加,降雨增加导致地表径流携带的营养盐增多,因此库中营养盐浓度升高。
总氮和总磷分别超过0.5 mg /L和0.02 mg /L,就可能暴发水华。
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特别是磷浓度的增加,通常会导致水体中蓝藻在浮游植物群落演替中占优势。
温带湖泊总磷浓度在0-30 μg /L 时,蓝藻占优的几率为10%以下,30-70 μg /L时为40%,接近100 μg /L时,风险达到80%左右,而本文中总氮浓度都超出0.5 mg /L,总磷浓度只有1月和5月小于0.02 mg /L,因此极易造成水华暴发。
2.4叶绿素a趋势分析图6反映了某水库2016年1-5月叶绿素a浓度的动态变化,这也营养盐的变化趋势一致,虽然浮游只有植物再响应营养盐浓度变化会有一定的滞后,但是总体趋势不变,外源营养盐的输入会导致浮游植物的大量增殖。
2.5透明度趋势分析某水库水体透明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如图7),这与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变化趋势相反,其中4月的透明度最低,只有0.7m。
这也说明当水体营养盐浓度增加,导致浮游植物大量增殖,导致水体的透明度下降。
3结论和建议2016年4月某水库发生蓝藻水华,因此选取16年1月至5月的总氮、总磷、叶绿素a、以及透明度和水体分层状态进行分析,并作进一步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某水库氮磷浓度显著增高,为蓝藻水华的暴发提供物质基础;蓝藻水华暴发是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叶绿素a升高;适宜的温度和环境因素同样会影响水华的暴发。
为了预防某水库蓝藻水华的暴发,应该更好的利用水质在线监测浮台,做好水质预警预报工作,同样也需要其他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共同努力,争取使蓝藻水华事件从现有的暴发频率降低,为当地的生产生活做出贡献。
针对如何发挥水质在线监测浮台的功能,我司认为要在浮台现有搭载仪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其他监测设备,例如:气象设备包括风速、风向和雨量计,同时还要增加营养盐的监测设备以及光照度仪。
风速风向增加的原因:水华通常在较为稳定的水体中出现,轻缓的风浪促进蓝藻水华的形成。
大于3m/s的风速可以把表层水华带到水下。
如太湖蓝藻形成的风速阈值是3.1m/s。
Verhagen建立了风驱动下藻类受湖流影响成斑块状分布的模型;Ishikawa 等对风驱动湖泊中水华蓝藻(微囊藻)的漂浮和集聚过程进行研究,提出了“微囊藻旋回理论假说”。
光照度仪增加的原因:许秋瑾等基于营养盐、光辐射等理化条件建立了太湖蓝藻的生长模型。
另外,蓝藻水华发生的基础是巨大的蓝藻生物量,这些生物量都是由光合作用完成的,所以光照强度和日照时间对蓝藻水华发生有重要影响。
营养盐仪器增加的原因:湖泊富营养化实际上是氮、磷等生源要素增加、积累的过程,而湖泊沉积物实际上就是营养盐的储蓄库。
营养盐浓度的改变会对浮游植物的生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1]姜锦林,宋睿,任静华,等. 2011.蓝藻水华衍生的微囊藻毒素污染及其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J].化学进展,23(1):246-253作者简介:李智豪(1986-),男,广东省广州市,研究方向:水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