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 安徽无为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
无为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研类主题实践

无为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社会实践报告陆思齐pb12206075寒假在家我调查了无为县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14年未出),总结如下: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亿元,增长14.5%;财政收入24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201.5亿元,增长23%;全部工业销售收入645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7亿元,增长16%。
电线电缆产业被确定为全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实现产值406亿元,增长16.8%;上交税金10.2亿元,增长23.6%。
财政收入超千万元乡镇达19个,其中超亿元乡镇5个。
高沟经济开发区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县办省级开发区首位、全省省级开发区第13位。
经济结构更趋优化。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7:56.5:26.5,二三产业占GDP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151亿元,增长21%;利税45亿元,增长1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55%。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96.8亿元,增长10.5%。
渔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县养殖水面24.6万亩,水产品总产6.3万吨,其中河蟹养殖面积达15.3万亩。
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10亿元,增长13.4%。
旅游业积极推进,实现旅游总收入1.7亿元。
电子商务、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业不断拓展,餐饮、运输、物流等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44家、新增10家,实现产值300亿元,增长7.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48.5%。
创新成果更加丰硕,新增省部级科技项目和新产品30余项,23家企业获省质量奖,2家企业获市政府质量奖。
科研平台加快建设,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17家、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达5家、新增1家。
全年申请专利1280件,增长3倍,其中发明专利226件。
拥有省著名商标27件、新增4件,省名牌产品41个、新增6个。
成功举办中国(芜湖)电线电缆博览会行业发展高层论坛,正式获准创建全国特种电缆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体工程即将竣工。
无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无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皖江示范区建设和行政区划调整的历史机遇,以实施“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7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8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55.7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67.7亿元,增长9.8%。
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上年的17.6:55.6:26.8调整为17.3:57.6:25.0,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占GDP的比重为53.2%,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人均GDP 18907元(折合2991美元)。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6.8亿元,比上年增长5.6%。
其中:农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5.2%;林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2.1%;牧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0.1%;渔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6.1%。
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9.7%。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7%;粮食总产量52万吨,增长0.3%。
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4万公顷,下降2.0%,油料总产量8.2万吨,增长10.1%。
蔬菜播种面积2.3万公顷,蔬菜总产量55.6万吨,增长7.7%。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39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503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8620公顷。
全年生猪出栏25.8万头,比上年增长0.4%。
肉类总产量50518吨,比上年增长0.3%。
其中:猪肉总产量21960吨,比上年增长0.4%;牛肉总产量2771吨,比上年减少4.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2011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8.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4%;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78.5千公顷,增长1.4%。
18—40 安徽高沟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298050
1315370
三、第二产业增加值(万元)
343910
410184
其中:工业增加值
312750
380694
四、出口总额(万美元)
4500
5758
其中:外资企业
五、进口总额(万美元)
其中:外资企业
六、税收总额(万元)
70450
78150
其中:外资企业
其中:合同外资金额
3、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万美元)
十、利用内资情况
-
1、当年新批进区省外境内企业(个)
其中:当年建成投产企业(个)
33
11
2、合同引进省外境内资金(万元) 3、当年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万元) 4、当年实际利用省内资金(万元)
225600 1950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35800
18—40 安徽高沟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
指 标
2008
2009
一、全区经营(销售)收入(万元)
1364780
1396492
其中:区内工业销售收入
1255600
1286042
其中:区内主导产业销售收入
1255600
1286042
二、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万元)
1335640
1425820
其中:外资企业
内资企业
70450
78150
七、财政收入(万元)
78578
80013
其中:土地收入
8128
7130
八、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
235280
297035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
7000
安徽省无为县规划文本

安徽省无为县规划文本1 概述 1.1 地理位置安徽无为经济开发区隶属于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地处长江中下游西北岸,东经118°11′55〃~118°20′56〃,北纬31°17′24〃~31°25′53〃。
东与长江重要港口、皖东南中心城市芜湖市隔江相望,沿江岸线长约 23km;西与和县以漕河(裕溪河)为界,南与无为县汤沟镇、三汊河乡交界,北接芜湖市的裕溪口。
距省会合肥约 100km、江苏省会南京约 95km。
1.2 开发区范围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安徽无为经济开发区范围包括二坝镇行政区域及雍南镇部分行政区域,即东至无为大堤,南至南部的综合服务区(其中服务区界线:东至,西南至规划的爱民路;西至化工路,北接二泉路,南抵科技路,面积约 3.0km2)防洪大堤。
近期至 2011 年,开发区建设用地规模为 4.45km2(其中北部产业用地 3.45km2、,人口规模为 1.4 万人。
南部综合服务区用地1.0km2)远期至 2020 年,建设用地规模为 13.88km2(其中北部产业用地 11.0km2、南部,人口规模为 3.5 万人。
综合服务区用地2.88km2) 2007 年 12 月,由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安徽无为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 21.39km2,分为 2 块:北部的化工园区及南部的生活服务基地。
其中,北部化工园区面积 15.09 km2,具体范围为合芜高速公路-东部的塘圩路-南部的东港大道-西部的铁路-通江大道-裕溪河南路-东三路-通河大道围合而成的用地;南部的生活服务基地面积 6.30 km2,具体范围为东港大道-化工东路-二泉路-西部的化工西环路-南部的育才路-东部的东环路围合而 1 成的用地。
1.3 区域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安徽无为经济开发区地形由地势平坦的低圩和沿江洲地组成,南高北低,地面高程为 5.3~5.9m(黄海高程系);镇内河塘密布,多为水产养殖场,镇域内河流自南向北汇入漕河,然后向东注入长江。
2015年无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无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5. 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1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10.5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06.9亿元,增长9. 1%。
三次产业比重为10.7:59.2:30.1,二、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增加值192.3亿元,增长9.3%,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1%。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29321元(折合4693美元),比上年增加1629元。
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67.2%、27.8%,分别拉动GDP增长0.4、6.1、2.5个百分点。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单位:亿元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7.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
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2万公顷,同比增长0.4%;蔬菜种植面积1.9万公顷,同比增长7.2%;油料种植面积1.8万公顷,同比下降10.9%;棉花种植面积1.8万公顷,同比下降4.2%。
全年粮食总产量55.5万吨,比上年增长7.2%;蔬菜48.2万吨,同比增长9.0%;全年生猪存栏13.9万头,比上年增长0.3%;全年生猪出栏25.2万头,同比增长2. 4%。
肉类总产量4.8万吨,同比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2.1万吨,增长2.3%;禽蛋产量3万吨,同比增长1.6%。
油料产量5.5万吨,同比下降3.7%;水产品产量6.2万吨,增长1.6%。
2015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单位:吨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71.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0%。
全县共有联合收获机1311台,大中型拖拉机173 5台,小型拖拉机16200台,播种机852台,排灌动力机械71682台,农用运输车2499辆。
无为经济开发区简介

无为经济开发区简介无为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3年7月,2006年2月升级为省级开发区。
2013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无为经济开发区以“一区一园”方式扩区,即无为经济开发区主区(位于鸠江区二坝镇)和城东园区(位于无为城东高铁站东侧)。
城东园区按照打造产城一体化新区的目标,以高铁走廊为轴,西侧规划12.7km2为城东新城,打造以居住、休闲、教育功能为主的综合生活片区;东侧规划15km2为城东工业园区,打造无为县产业承载新基地。
一、区位状况位于皖江示范区“长江轴”之上、“芜湖核”之内,毗邻芜湖江北主城区,南临长江黄金水道。
处在合肥经济圈、芜马铜经济圈的交汇处,是芜湖跨江联动发展的重点区域,距芜湖主城区30公里,距合肥120公里、距南京145公里、距上海410公里。
是无为城市的东向门户、芜湖产业布局的重要载体。
二、交通状况园区位于京福高铁无为站东侧、省道319(通江大道)穿境而过。
园区向东1公里直达建设中的滁黄高速;向东20公里的商合杭高铁,是华东第二大客运通道;向南距园区10公里的庐铜铁路,是铜陵跨江经过无为、庐江,与京九线大动脉相连,是客货运大通道;距芜湖港(朱家桥码头)40公里,距安徽华谊公司三个5000吨级码头30公里,向南距规划建设中的江坝港仅5公里。
三、发展方向园区以生命健康产业(生物医药及健康食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主导,辅以纺织服装、工业物流等产业,同时为了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在起步区规划了中小企业综合产业园。
四、入园条件工业项目必须符合以下三项基本条件:1、入园企业拟投资项目必须符合城东园区环评规划的要求;2、入园企业拟投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导向,未列入芜湖市及无为县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并符合城东园区的产业选择导向;3、工业用地挂牌基准价7.33万元/亩,供地标准为:投资强度不能低于150万/亩;预期亩均税收不少于每年10万元。
浅谈无为县城东工业园区征地拆迁问题

浅谈无为县城东工业园区征地拆迁问题本文主要从无为经济开发区城东工业园区征地拆迁工作着眼,按照全县“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目标,在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大背景下,分析城东园区在征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结合近五年直接参与征拆的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标签:无为经济开发区;征地拆迁;抱团现象1 无为县及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无为县,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北依巢湖,南与芜湖市、铜陵市隔江相望。
始建制于隋朝,县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宋代曾与临安、扬州、寿春并称“全国四大名城”。
总面积2433平方千米,辖20个乡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15年常住人口103.3万。
近几年,无为县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主动适应发展大势,把城市建设作为拉动投资的主攻方向,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城镇化率提高到51%,被列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
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推进了无为城南新城起步区、核心区,城东新区高铁站起步区和高沟滨江新城起步区建设,特别是城南新城建设日新月异,展示了良好形象,主城区建成区面积2015年扩大到25.5平方千米,城区人口增加到24.3万,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7.5平方千米和7.3万人。
安徽无为经济开发区位于无为城东,2006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2012年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结合京福高铁无为站的建设,成立城东新区建设指挥部,规划建设城东新区。
2013年9月,省政府批准同意安徽无为经济开发区以“一区一园”方式扩区,总体规划面积由2.88平方千米扩大至14.38平方千米,主区2.88平方千米、城东园区11.5平方千米。
2 当前园区征地拆迁工作的进展情况和面临的难题由于本人近五年一直在城东园区一线开展征拆工作,现结合实际,就当前征地拆迁工作进行一些思考:2.1 园区征地拆迁工作进展情况近两年,开发区城东园区按照“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思路,认真谋划,加速推进。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芜湖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9.21•【字号】芜政〔2016〕88号•【施行日期】2016.09.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规定正文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芜政〔2016〕8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芜湖市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已经2016年7月30日市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16年9月21日芜湖市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为加快推进我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合芜蚌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精神和《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关于自主创新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以芜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园区为主阵地,以各类创新平台为重要载体,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不懈推进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成果转化,为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建设国内一流的自主创新示范区。
二、战略定位着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将芜湖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中心。
——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的迫切需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全面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方面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努力创造可复制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 标
2008
2009
一、全区经营(销售)收入(万元)
63179
138129
其中:区内工业销售收入
63179
138129
其中:区内主导产业销售收入
63179
80017
二、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万元)
65218
155760
其中:外资企业
31020
80908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1161195源自6三、第二产业增加值(万元)
18913
46628
其中:工业增加值
18913
46628
四、出口总额(万美元)
316
11
其中:外资企业
316
11
五、进口总额(万美元)
225
8246
其中:外资企业
225
8246
六、税收总额(万元)
2590
3189
其中:外资企业
310
1200
内资企业
2280
1889
七、财政收入(万元)
2590
6312
其中:土地收入
0
0
八、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
145683
252227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
32147
37200
九、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
—
1、当年新批进区外商投资企业(个)
3
0
其中:当年建成投产企业
1303000 590700 55000
2011
382000 382000 267000 407000 166000 405000 131000 131000
20 20 4300 4300 10300 1200 9100 10300 0 620300 23000 — 2 2 12931 12931 8453 — 3 1
520000 161890 139032
2
0
2、新批外商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万美元)
805
0
其中:合同外资金额
9805
0
3、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万美元)
805
2201
十、利用内资情况
—
—
1、当年新批进区省外境内企业(个)
1
1
其中:当年建成投产企业(个)
1
1
2、合同引进省外境内资金(万元) 3、当年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万元) 4、当年实际利用省内资金(万元)
135600 98050 42400
10000 182476 52751
要经济指标
2010
201516 201516 156410 213093 125370 211054 62792 62792
26 26 3631 3631 11974 1274 10700 11974 0 314322 46821 — 0 0 0 0 2804 —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