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考试大纲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考试资料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考试资料1、多选肝气不和、气机壅滞便秘的主要症状有()。
A.大便数日一行B.便时涩滞不爽C.腹胀满闷D.矢气则快E.胁肋时胀正确答案:A, B, C, D, E2、多选中药(江南博哥)药理作用的研究思路有()A.植物药研究B.中药复方的整体研究C.有效成分研究D.作用机理研究E.化学成分的合成工艺正确答案:A, B3、单选莪术可用于治疗()A、TXA2B、PGI2C、PDED、MAO-BE、SOD正确答案:C4、单选主藏精的脏器是()。
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E5、单选具有兴奋子宫作用的止血药是()A、蒲黄B、三七C、白及D、白茅根E、仙鹤草正确答案:A6、单选补中益气功效较强的药物是()A、党参B、黄芪C、白术D、人参E、熟地黄正确答案:A7、多选津液的输布和代谢依赖于()。
A.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B.气的生成C.脾的运化水液、输布津液D.气的运行E.血液的运行正确答案:A, C8、单选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A.黄连B.黄芩C.金银花D.麻黄正确答案:D9、填空题非正品大黄较正品大黄致泻作用的()明显增加。
正确答案:ED5010、单选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是()A.甘草甜素B.秦艽C.大黄D.人参E.芒硝正确答案:D11、单选具有姣好利尿作用的药物是()A、白术B、黄芪C、甘草D、人参E、当归正确答案:A12、填空题附子治疗"亡阳症",主要与其()作用有关。
正确答案:抗休克13、单选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内容()A.生物膜对药物的转运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D.药物的作用强度正确答案:D14、问答题简述人参的主要药理作用。
正确答案:(1)对中枢神经功能的影响:兴奋与抑制的调节作用,提高脑力工作效率,益智作用;(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增强造血功能;(4)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性腺功能,增强甲状腺功能;(5)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降血脂,降血糖;(6)抗应激作用;(7)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强心,调节血压,抗休克,抗心肌缺血;(8)延缓衰老作用;(9)抗肿瘤作用。
中药药理学考试复习提纲

中药药理学考试复习提纲考试要求:期末占比60分,出勤10分,综述30分掌握部分、红字、思考题是重点复习内容考试时间1.5h综述不包括摘要,3000-5000字考试带2b铅笔、草稿纸、橡皮擦、签字笔单选10题、多选10题、配伍10题、判断10题简答5题7、论述题1题15第一节概述定义: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药称清热方药。
功效主治:这类药物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虚热等功效。
临床用于里热证。
清热方药分类清热泻火:清气分热(四大症状,类似感染性疾病急性期),代表药有知母、石膏、栀子等,代表方白虎汤;清热凉血:清营血分热(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吐衄发斑等,类似感染疾病伴凝血功能障碍),代表药有地黄、玄参、丹皮、赤芍等,代表方清营汤;清热燥湿:湿热(中、下焦肝胆胃肠湿热,可见于慢性感染)证,代表药黄连、黄芩、黄柏等,代表方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热毒炽盛(痈肿疮疡等,化脓感染及中毒反应重的感染证)证,代表药金银药、连翘、板蓝根等,代表方五味消毒饮;清虚热: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证(感染病后期及慢性消耗性疾病),代表药青蒿、地骨皮、银柴胡等。
主要病因:病原体及其毒素基本病理:炎症、血液循环障碍、NEI紊乱里热证典型症状:发热抗炎,调节免疫,改善循环抗菌,抗病毒,抗毒素解热1. 抗病原体•广谱不易产生耐药性•清热解毒、清热燥湿药作用较强•常用剂量下很难于体内达到抗菌最低浓度,但却有效特点:药物多种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抗病毒机制:•直接杀灭•抑制复制•延缓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增强免疫功能抗菌机制:•破坏菌体结构(生物被膜)•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干扰糖代谢等•延缓及清除耐药性(热点)抗细菌毒素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常常是产生一系列严重病理反应的直接因素抗毒素是清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清热方药具有降低病原菌侵袭力作用抗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为结缔组织基质,可被透明质酸酶(A型链球菌)破坏→结缔组织疏松,细菌、毒素易扩散、感染蔓延。
中药药理提纲``

第一章绪论①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以及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二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特点。
前者称为中药药效动力学,后者简称为中药药代动力学。
②中药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
病证的寒热和中药四气均涉及机体活动的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能量代谢功能等方面。
③实验研究表明许多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钩藤、羚羊角、牛黄、黄芩等具有抗惊厥、镇静作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穿心莲、知母、栀子、柴胡等具有解热作用。
对于部分温热药,如五味子、麻黄、麝香等则有中枢兴奋作用。
④中药药效学的作用特点: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 2 中药作用的差异性3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 4 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5中药作用的双向性⑤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包括药材、制剂、剂量、给药途径和配伍与禁忌等;机体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环境因素,如时辰、气候、地理、社会环境等。
⑥延胡索含有多种生物碱,延胡索总生物碱,延胡索素、乙素、丑素均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尤以延胡索乙素的镇痛作用最强。
经醋制后其生物碱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煎煮时易于溶出,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因此醋制能提高延胡索的镇痛作用。
⑦相须、相使:为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方式相畏、相杀:为制约或减轻毒性和副作用的配伍方式相恶、相反:使药效降低、丧失或产生毒副作用的禁忌配伍方式。
1 简述中药四气的现代内涵2 简述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3 试述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主要因素第三章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⑧中药药代动力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单、复方及中药活性成分、组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学科。
⑨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内容:A中药的体内过程: 1跨膜转运2吸收3 分布4代谢5排泄B 中药体内药量动态变化规律:1中药时量关系2 中药时效关系3 中药时量关系和实效关系的联合研究第五章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⑩剂量和分组的设定正式实验时常以等效剂量作为中剂量或小剂量,大、中、小剂量差以2~3的等比级数为宜选择药效学观察指标的原则是:1针对性(特异性)强2敏感性高3重现性(稳定性)好○11实验动物等级标准:1 普通级:不携带所规定人兽共患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2 清洁级:普通级外,另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3 无特定病原体:清洁级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4 无菌动物:不可检查出病原的一切生命体○12中药药理学要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分阳性对照(以现行最有效或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或治疗方法作为对照)和阴性对照(除不用被研究的药物外,对照组接受相同的处理)各论 A 主要药理作用 B 有效成分 C 机制D其他药理作用 a 其他药理作用调节免疫麻黄A 1 发汗(口服注射均有效) 2 平喘3 利尿4 解热、镇痛5 抗炎、抗过敏6抗病原微生物7 镇咳祛痰其它药理作用(a) 1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2 强心、升高血压53 平喘有效成分(B)麻黄碱机制(C)1 化学结构似肾上腺素,可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细胞中的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2 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细胞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壁通透性3 促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合成和释放递质而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4 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柴胡A 1 解热2 抗病原微生物3 抗内毒素4 抗炎5 镇静、镇痛、镇咳6 促进免疫功能7 保肝、利胆、降血脂8 抗抑郁(注意)9 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葛根A 1 解热2 降血糖、降血脂(主要)3 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4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5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葛根素1 抗心肌缺血 2 抗心律失常 3 扩张血管、降压 4 改善脑循环 5 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的形成)1 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是什么?2 麻黄平喘作用的成分、机制、特点是什么?3 麻黄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作用的成分和机制是什么?5 葛根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哪些?主要有效成分是什么?抗肿瘤黄芩A 1 抗病原微生物2 抗炎3 抗毒素4 解热5 保肝、利胆、降脂6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免疫抑制作用)黄连A 1 抗病原微生物(1 抗菌2 抗病毒)2 抗细菌毒素3 抗炎4 解热5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 抗心律失常2 降压)6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 利胆 2 促进消化 3 抗胃溃疡)7 增强免疫 D 4 正性肌力作用1 清热和解表药均具有解热作用,简述两者解热作用的异同3 简述黄连的主要药理作用及作用特点表8-1 泻下药分类、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简表大黄A 1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 泻下B 1)同刺激性泻药2)大黄酸蒽酮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加快肠蠕动3)大黄酸蒽酮可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阻碍NA+转运吸收,是肠腔内渗透压升高,肠腔容积增大,机械性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快4)部分原型蒽苷自小肠吸收后,经过肝脏转化,生成大黄酸蒽酮,由血液或胆汁运至大肠,发挥上述泻下作用。
《中药药理学》考试大纲

《中药药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中药药理学》是一门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本课程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对中药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中药研发、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考试范围(一)中药药效学1、中药的基本作用(1)中药的扶正作用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2)中药的祛邪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抗炎、解热、镇痛2、中药作用的影响因素(1)药物因素品种与产地采收与炮制剂型与制剂剂量与用法(2)机体因素生理状况病理状况个体差异(3)环境因素(二)中药药动学1、中药体内过程(1)吸收胃肠道吸收其他吸收途径(2)分布血药浓度与组织分布影响分布的因素(3)代谢代谢酶系代谢反应类型(4)排泄肾脏排泄胆汁排泄其他排泄途径2、中药药动学参数及意义(1)药时曲线(2)半衰期(3)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4)清除率(三)中药毒理学1、中药毒性的概念与分类(1)急性毒性(2)长期毒性(3)特殊毒性2、中药毒性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1)品种与来源(2)炮制与制剂(3)配伍与禁忌(4)用药剂量与疗程3、中药中毒的解救与预防(四)各类中药的药理作用1、解表药(1)麻黄、桂枝、柴胡等的药理作用(2)解表药的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机制2、清热药(1)黄连、黄芩、金银花等的药理作用(2)清热药的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解热、抗炎等作用机制3、泻下药(1)大黄、芒硝等的药理作用(2)泻下药的泻下、利尿、抗感染等作用机制4、祛风湿药(1)独活、威灵仙等的药理作用(2)祛风湿药的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等作用机制5、芳香化湿药(1)藿香、苍术等的药理作用(2)芳香化湿药的调整胃肠运动、促进消化液分泌等作用机制6、利水渗湿药(1)茯苓、泽泻等的药理作用(2)利水渗湿药的利尿、抗结石等作用机制7、温里药(1)附子、干姜等的药理作用(2)温里药的强心、扩张血管、抗休克等作用机制8、理气药(1)陈皮、枳实等的药理作用(2)理气药的调节胃肠运动、利胆等作用机制9、消食药(1)山楂、神曲等的药理作用(2)消食药的助消化、调节胃肠运动等作用机制10、止血药(1)三七、白及等的药理作用(2)止血药的止血作用机制11、活血化瘀药(1)丹参、川芎等的药理作用(2)活血化瘀药的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机制12、化痰止咳平喘药(1)半夏、桔梗等的药理作用(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祛痰、镇咳、平喘等作用机制13、安神药(1)酸枣仁、远志等的药理作用(2)安神药的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机制14、平肝息风药(1)天麻、钩藤等的药理作用(2)平肝息风药的降压、镇静、抗惊厥等作用机制15、开窍药(1)麝香、冰片等的药理作用(2)开窍药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等作用机制16、补虚药(1)人参、黄芪、当归等的药理作用(2)补虚药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等的作用机制17、收涩药(1)五味子、乌梅等的药理作用(2)收涩药的止泻、止汗、敛肺止咳等作用机制三、考试形式与题型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中药药理学》全套复习资料(可编辑)

《中药药理学》全套复习资料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影响。
四气的现代科学涵义温热药的现代科学实质研究1.提高植物神经功能。
2.提高内分泌系统了功能。
3.增强能量代谢,产热增加。
4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强心升压。
寒凉药的现代科学实质研究 1.降低植物神经功能。
2.降低内分泌系统功能。
3.降低能量代谢。
4.减弱心血管系统功能。
五味的现代认识五味是中药固有的性质,是四性的物质基础,是产生功效的基本物质。
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
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有利于表证的解除。
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
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
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
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
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
升降浮沉的现代认识1.升降浮沉的概念与表现2.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其本身的性味密切相关3.升降浮沉的现代研究补中益气汤对子宫脱垂有效,能选择性提高兔、犬离体或在体子宫肌的张力。
麻黄性辛、温属升浮,具有发汗作用。
附子辛、热属升浮,有强心、抗寒、抗休克作用。
?浙贝性苦寒属沉降,有镇咳平喘的作用。
羚羊角咸寒属沉降,有镇静、抗惊厥、解热、降血压作用。
解表药概述1. 功效与主治功效: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
主治:外感风寒、外感风热。
2. 分类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细辛、防风等。
辛凉解表药:柴胡、葛根、牛蒡子、薄荷等。
3. 药理作用:发汗作用、解热作用、镇痛作用、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抗过敏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常用药物:麻黄、桂枝、细辛、柴胡、葛根麻黄1.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中药药理学资料整理提纲

1、促进消化液分泌是因为含有挥发油,通过刺激嗅觉、味觉感受器反射性促进。
2、厚朴抗菌力最强,抗菌谱最广!3、厚朴酚、和厚朴酚——非箭毒样的肌松剂4、厚朴碱——非去极化型骨骼肌松弛剂5、芳香化湿药抗溃疡的机制:1、增强胃粘膜的保护作用;2、抑制胃酸分泌;3、抗H2受体(茅苍术的β-桉叶醇)1、消肿、通淋的药理作用是:利尿、抗菌2、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来实现。
3、茯苓的利尿作用关系到:实验动物种属、清醒或麻醉、急性或慢性实验、生理状态的不同。
慢性实验利尿,急性实验无作用;醇提物有效,水提物无效4、茯苓素是茯苓利尿作用的有效成分,是一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抑制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保护胎儿免于被母体排斥。
5、茯苓多糖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使免疫器官胸腺、脾及淋巴结重量增加6、茯苓煎剂可减轻中毒性耳损害7、泽泻:冬天采集作用最强8、泽泻利尿的有效成分:泽泻醇B、泽泻醇A-24-醋酸酯9、泽泻防治泌尿系结石的有效部位:三萜类化合物10、泽泻降血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11、泽泻有减肥作用12、泽泻具有抗脂肪肝作用1、温里药对心脏的作用:正性肌力、正性频率、正性传导2、附子强心的主要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β受体的部分激动剂、氧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3、肉桂强心作用机制: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CA)4、普遍温里药加快心率,但吴茱萸提取物减慢心率5、温里药抗休克机制:强心、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6、附子的毒性成分:乌头碱7、风寒湿邪的症状对应药理作用:镇痛8、附子有显著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也具有抗快速型心律失常作用9、阴虚证:交感神经-β受体-cAMP系统↑阴虚证恶化阳虚证: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阳虚证改善10、附子抗炎机制:1、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2、本身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11、东莨菪碱可增强附子的镇痛作用12、附子中毒典型症状:口舌及全身发麻。
中药药理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编

中药药理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编03046中药药理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中药药理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中药学专业的应考者系统地学习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各类常用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了解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操作,为培养中药学科技人才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在内容上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大部分。
理论课分总论及各论。
总论重点讲述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等基本理论和知识,介绍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和研究思路。
各论按中药学传统分类法分类,包括概述和常用药物两部分,重点介绍与各类中药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常用单味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了解中药基本理论知识的现代科学内涵,理解并掌握与常用中药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应考者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多思考,并通过做习题来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中药基本理论知识的现代科学内涵和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2、理解并掌握各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和现代研究进展。
3、掌握常用中药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现代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药理学和中药学。
药理学是介绍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这两门课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中药功效产生的药理学基础,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药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总论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2023中药执业药师考试大纲

中药执业药师是负责中药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是中药行业的一项重要资格认证考试,2023年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中药学基础知识
1.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中药药材的分类、鉴别、采集、加工、贮藏等方面的知识;
3.中药制剂的分类、制备、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二、中药药理学
1.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面的药理学知识;
2.中药的药理作用、药理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3.中药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三、中药临床应用
1.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中药的临床应用、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等方面的知识;
3.中药的临床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四、中药管理
1.中药的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管理知识;
2.中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3.中药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
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学(100803)专业(基础科段)(专科)中药药理学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3046)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四月《中药药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专业:中药学学时:36学时教材:《中药药理学》,侯家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结合目前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成果,重点介绍中药基本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中药功效产生的机理及物质基础。
它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中医和针灸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现代科学内涵,常用中药功效主治的药理学基础,了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成就和现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中药复方的药理、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及各类药物共同的药理作用和代表药物的主要作用、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等。
三、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本部分内容按章、节编写,具体格式如下: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学习目标本章主要介绍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及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的概念,了解中药药理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及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1学时)1.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作用原理的科学。
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中药药效学(2)中药药动学3.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2)中药药理学研究与中药临床研究相结合(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4)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5)促进中西医结合第二节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1学时)(1)20世纪20-40年代(2)20世纪50-80年代(3)20世纪90年代以后(三)考核知识点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3.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4.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四)考核要求1.掌握(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3).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2.理解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2学时)(一)学习目标掌握中药四性(气)、五味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了解现代科学对中药升降浮沉及归经理论的认识,以及中药十八反、十九畏、有毒无毒的现代研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第三节中药升降沉浮理论的研究现状第四节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第五节对中药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三)考核知识点1.中药四性对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内分泌系统、基础代谢的影响及寒凉药的抗感染抗肿瘤作用。
2.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成果3.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四)考核要求1.掌握(1). 中药四性对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内分泌系统、基础代谢的影响及寒凉药的抗感染抗肿瘤作用。
(2).中药五味物质基础2.理解对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第三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2学时)(一)学习目标掌握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药物因素第二节机体因素第三节环境因素(三)考核知识点1.药物因素如何影响中药的药理作用2.机体因素如何影响中药的药理作用3.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中药的药理作用(四)考核要求1.掌握(1). 药物因素①品种与产地②采收与储藏③炮制④制剂与煎煮方法⑤配伍与禁忌对中药药理作用有何影响(2).机体因素①生理状况②病理状况③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对中药药理作用有何影响2.理解环境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有何影响第四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2学时)(一)学习目标掌握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中药研究思路(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第二节中药复方药理第三节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三)考核知识点1.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2. 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四)考核要求1.掌握(1).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2). 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2.理解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第五章解表药(3学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掌握麻黄、柴胡、葛根的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3.熟悉桂枝、细辛的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用药物(三)考核知识点1. 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 麻黄、桂枝、柴胡、葛根、细辛的主要药理作用(四)考核要求1.掌握(1).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麻黄、桂枝、柴胡、葛根、细辛的主要药理作用2.理解解表药的临床应用第六章清热药(3学时)(一)学习目标1. 掌握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掌握黄连、黄芩、苦参的药理作用、现代应用及有效成分。
2.熟悉金银花、牡丹皮、大青叶与板兰根、鱼腥草、栀子、青蒿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用药物(三)考核知识点1.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 黄连、黄芩、苦参的药理作用、现代应用及有效成分;银花、牡丹皮、大青叶与板兰根、鱼腥草、栀子、青蒿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四)考核要求1.掌握(1).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 黄连、黄芩、苦参的药理作用、现代应用及有效成分2.理解金银花、牡丹皮、大青叶与板兰根、鱼腥草、栀子、青蒿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第七章泻下药(2学时)(一)学习目标1. 掌握大黄的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2.熟悉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熟悉芒硝、番泻叶的主要药理作用;3.了解大黄、芒硝、番泻叶的毒性作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用药物(三)考核知识点1. 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 常用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四)考核要求1.掌握(1). 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2.理解芒硝、番泻叶、芦荟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第八章祛风湿药(2学时)(一)学习目标1. .掌握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掌握秦芄、防己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2 .熟悉独活、五加皮的主要药理作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用药物(三)考核知识点1.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常用祛风湿药秦芄、独活、防己、五加皮、雷公藤(四)考核要求1.掌握(1). 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 大黄秦芄的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2.理解独活、防己、五加皮、雷公藤的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第九章芳香化湿药(2学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厚朴、藿香的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2.掌握芳香化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用药物(三)考核知识点1. 芳香化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 常用的芳香化湿药厚朴、苍术、广藿香(四)考核要求1.掌握(1).芳香化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厚朴的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2.理解苍术、广藿香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第十章利水渗湿药(2学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茯苓、猪苓的主要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2.熟悉利水渗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熟悉.(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用药物(三)考核知识点1. 利水渗湿药主要药理作用2. 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茯苓、猪苓、泽泻、茵陈的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四)考核要求1.掌握(1).利水渗湿药主要药理作用(2). 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茯苓、猪苓的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2.理解泽泻、茵陈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第十一章温里药(2学时)(一)学习目标1. 掌握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 掌握附子的药理作用和毒性作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用药物(三)考核知识点1. 温里药主要药理作用2. 常用的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四)考核要求1.掌握(1).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附子的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2.理解常用温里药干姜、肉桂、吴茱萸的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第十二章理气药(2学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掌握枳实、枳壳、陈皮、青皮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用药物(三)考核知识点1. 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 枳实、枳壳、陈皮、青皮的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四)考核要求1.掌握(1).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枳实、枳壳、青皮的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2.理解陈皮的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第十三章活血化瘀药(4学时)(一)学习目标1. 掌握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掌握川芎、丹参、延胡索、莪术、红花主要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2.熟悉益母草、桃仁、银杏叶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用药物(三)考核知识点1. 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 川芎、丹参、延胡索、莪术、红花、益母草、桃仁、银杏叶的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四)考核要求1.掌握(1). 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 川芎、丹参、延胡索、莪术、益母草的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2.理解桃仁、银杏叶、红花的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第十四章化痰止咳平喘药(1学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桔梗的主要药理作用.2.熟悉浙贝母的主要药理作用,熟悉半夏、杏仁的不良反应。
3了解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用药物(三)考核知识点1.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 桔梗、贝母、半夏、杏仁的主要药理作用(四)考核要求1.掌握(1). 桔梗的主要药理作用(2).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理解贝母、半夏、杏仁的主要药理作用第十五章平肝息风药(1学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天麻、钩藤、牛黄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2.熟悉平肝息风药的主要药理作用,熟悉羚羊角、地龙的主要药理作用(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用药物(三)考核知识点1. 天麻、钩藤、牛黄、羚羊角、地龙的主要药理作用2. 平肝息风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四)考核要求1.掌握(1).天麻、钩藤的主要药理作用(2).平肝息风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理解牛黄、羚羊角、地龙的主要药理作用第十七章补虚药(4学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补虚药的主要共同药理作用;掌握人参、党参、黄芪、鹿茸、甘草、枸杞子、当归、何首乌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2.熟悉白术、冬虫夏草、淫羊藿、绞股蓝、麦冬、熟地黄的主要药理作用。
3.了解人参、甘草的不良反应。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用药物(三)考核知识点1. 补虚药的主要共同药理作用2. 人参、党参、黄芪、鹿茸、甘草、枸杞子、当归、何首乌、白术、冬虫夏草、淫羊藿、绞股蓝、麦冬、熟地黄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3.人参、甘草的不良反应。
(四)考核要求1.掌握(1).补虚药的主要共同药理作用(2). 人参、党参、甘草、黄芪、白术的主要药理作用2.理解鹿茸、枸杞子、当归、何首乌、冬虫夏草、淫羊藿、绞股蓝、麦冬、熟地黄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