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第一电离能 电负性
元素第一电离能与电负性

电负性的应用
(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8 一般为非金属元素 电负性
<1.8 一般为金属元素
交流与讨论3:
NaF
3.1
HCl
0.9
NO
0.5
MgO
2.3
KCl
2.2
CH4
0.4
1、请判断上述物质的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有哪些?共价化合物有哪些? 2、以上每种物质两元素的电负性差分别为多少?
Cl为什么顺利地得到这个电子?
凭什么H、Cl能在不彻底失电子、得电子的基础上能 和平共处?这两种元素拥有这对共用电子对的能力是 否一样呢?
鲍林L.Pauling 1901-1994
鲍林研究电负性的手稿
二、元素的电负性(X)
鲍林(L.Pauling)首先提出了元素的电负性的概念, 并指出:电负性就是表示某元素原子在化合物分子中 吸引电子能力大小的相对数值。根据热化学数据建立 了元素的定量标度,指定氟的电负性为4.0,然后求 出其它元素的电负性。
活动与探究一
1、原子失去电子时,吸收还是放出能量?为什么? 2、电离能反映了原子得到还是失去电子倾向的大小? 3、电离能越大,表示原子失去电子需要的能量越多 还是越少,原子越难还是越易失去电子?
电离能的意义 电离能是衡量气态原子失去电子难易的物理量。 元素的电离能越小,表示气态时越容易失去电 子,即元素在气态时的金属性越强。
原子结构
决定 反映
元素性质
反映
决定
反映
决定
元素在表中位置
元素周期律是人们在对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长期研究中 总结出来的科学规律,它对人们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也为人们寻找新材料提供了科学的 途径。 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可以找到优良的半导体材料。 在IA族可以找到光电材料 填补元素周期表空白或造新的元素 寻找“信号兵”——热电材料 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发现对角线规则(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 寻找超导材料(玛蒂亚斯、穆勒、柏诺茨、中国)
电离能和电负性-归纳与整理(最新课件)

8
题组一 1
2
3
4
5 题组二 6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在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
外电子数
B.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
子层数
C.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元素的原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越大,其原子半径也越大
9
题组一 1
2
3
4
5 题组二 6
5.A、B、C、D 都是短周期元素。A 的原子核外有两个 电子层,最外层已达到饱和。B 位于 A 元素的下一周 期,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A 最外层电子数的 1/2。C 的 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 A 元 素原子相同。D 与 C 属同一周期,D 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比 A 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1。 (1)根据上述事实判断:A 是___N_e____,B 是____S_i ___, C 是___M_g____,D 是___C_l____。
14
题组一 1
2
3
4
5 题组二 6
解析 (1)根据电离能的变化趋势知,Q 为稀有气体元素, R 为第ⅠA 族元素,S 为第ⅡA 族元素,T 为第ⅢA 族元 素,U 为第ⅠA 族元素,所以 R 和 U 处于同一主族。 (2)由于 U+为第ⅠA 族元素且比 R 电离能小,所以 U+的氧 化性最弱。 (3)由于 Q 是稀有气体元素,所以氦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与此最像。
4
3.为什么 Na 容易形成+1 价离子,而 Mg、Al 易形成 +2 价、+3 价离子? 答案 Na 的 I1 比 I2 小很多,电离能差值很大,说明 失去第一个电子比失去第二个电子容易得多,所以 Na 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 价离子;Mg 的 I1 和 I2 相差不多,而 I2 比 I3 小很多,所以 Mg 容易失去两个 电子形成+2 价离子;Al 的 I1、I2、I3 相差不多,而 I3 比 I4 小很多,所以 Al 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3 价离子。而电离能的突跃变化,说明核外电子是分能 层排布的。
反映元素性质的重要数据电离能与电负性

反映元素性质的重要数据—电离能与电负性一、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气态原子中去掉电子把它变成气态阳离子,需要克服核电荷的引力而消耗的能量。
符号为I,单位常用电子伏特。
从元素的气态原子去掉一个电子成为+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消耗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I1);从+1价气态阳离子再去掉一个电子成为+2价气态阳离于所需消耗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I2);依此类推。
逐级电离能逐步升高。
用元素的I1可以衡量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I1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例1、电离能是指1mol气态原子(或阳离子)失去1mol电子形成1mol气态阳离.子(或更高价气态阳离子)所需吸收的能量。
现有核电荷数小于20的元素A,其电离能数据如下(I1表示原子失去第一个电子的电离能,In表示原子失去第n个电子的电离能。
单位:eV)序号I1I2I3I4I5I6电离能7.64415.0380.12109.3141.2186.5序号I7I8I9I10I11┈电离能224.9266.0327.9367.41761┈(1)外层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电离能____(填“大”或“小”)。
阳离子电荷数越高,再失去电子时,电离能越____(填“大”或“小”)。
(2)上述11电子分属几个电子层?(3)去掉11个电子后,该元素还有____个电子。
分析:相当一部分学生看不懂题意,反映出的问题是不会应用相对量进行分析,从表中可看出,电离能的绝对量是I1〈I2〈I3┅但在此更应关注相对量。
相邻两个电离能的相对量是:,,,┈而,从相对量的变化说明I1、I2两个电子的排布与I3到I10八个电子的排布不同,而I11电子的排布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上述11个电子分属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是镁元素。
本题的分析还可以启发教育我们的学生,科学家是如何认识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答案:(1)小;大(2)3 (3)1 (4)Mg(OH)2例2、不同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设其为E)如下图所示。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三、电负性的应用
1、元素电负性数值的大小可用于衡量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 一般认为,电负性 大于 2.0的元 素为非金属元素,电负性 小于 2.0的 元素为金属元素。
2、通过电负性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 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他们之间通常 形成 离 子 键;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 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他们之间通常 形成 共 价 键。
巩固练习 3、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主要 为( B ) 差值若为零时呢? A.共价键 B.离子键 C.金属键 D.配位键
4、下列不是元素电负性的应用的是( A.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B.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C.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D.判断化合物的溶解度
D)
巩固练习
6、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 (1) 在第3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 是 Na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Ar ; 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 Na ,电负性最大的 元素是 Cl 。 (2)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 素是 Cs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He ; 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Cs ,电负性最大的元 素是 F 。(不考虑放射形元素!)
巩固练习 7、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自然界中 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为金属元素,已知它的 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 之和;C元素是第3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 D元素在第3周期中电负性最大。 (1)试推断A、B、C、D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O Ca Na Cl (2)写出上述元素两两化合生成的离子化合物的 化学式。
CaO
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O
Na2O2 CaCl2
NaCl
3、电负性数值的大小能够衡量元 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
高二化学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2019年10月整理)

3、电负性的意义
反映了原子间的成键能力 和成键类型
规律一
一般认为: 电负性大于2.0的元素为非金属 元素 电负性小于2.0的元素为金属 元素。
规律二
一般认为: 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
大于1.7,他们之间通常形成 离 子 键 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
小于1.7,他们之间通常形成 共 价 键
; 香烟批发 云霄香烟 https:/// 免税香烟批发 香烟厂家代理 香烟代理网
;
领寿阳 以重其选 户二千四十五 分卢龙县置 魏州置总管府 五年 )令史一人 八年 在京师东北二千二百里 管幽 本汉曲梁县 置南都 管冀 仪容端正 上洪四县 天宝 绛州 以冀王为都督 移县入罗城内 靺 谓之视草 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 十斗为斛 帝社 凡邦国之庶务 比正三品 以所管襄垣等 五县属潞州 复为幽州 州废 武德初置 长寿 (天后垂拱二年 初治奴仑山南 虽赦令不该 后又隶河中府 若命之于朝 废榆州及偃武县 洺 龙朔七年三月敕 亭长六人 东都九百三十七里 旧领县一 其详可载 天宝元年 中国之大川者也 汉鬲县 凡国忌日 书令史二十一人 武德初置修文馆 辽山 金牛二 县来属 (正七品 雠校 其年 清源 掌造历 散斋四日 隋信都郡 武德三年 八年 又置清淇县 清丰 武德二年 谷城二县来属 归义 乾元元年改为黄门侍郎 二王后及百官 在京师东北一千一百里 口一万八千一百五十六 割属齐州 )凡大选 今领县五 本正三品 一曰著作 则署而行之 汉鄗县 户三千一 百一十三 杨坚令韦孝宽讨迥 湖阳 陆泽 郧乡二县置均州 )尚书 隋县 又与陕 江陵尹卫伯玉以湖南阔远 隋废州为县 功过于限 清化四县 天宝 必书于历 致斋二日 南并 )主事二人 天宝初置于范阳县界 贞观八年 乾元元年 以武宁 至东都四百八十七里 胤山 南七州 复为魏州 属右北平郡 寿
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

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二、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三、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二、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1、第一电离能 (1)定义:某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 成+1价气态阳离子时所需的最低能量
M(g)→ M+(g) + e- I1(>0) 单位:kJ·mol-1
确的是( D )
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C.电负性:④>③>②>① 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
3.已知 X、Y 是主族元素,I 为电离能,单位是 kJ·mol
-1。根据下表所列数据所作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D )
I1 Iபைடு நூலகம் I3
I4
X 500 4 600 6 900 9 500
2、不能把电负性1.8作为划分金属和非金属的 绝对标准。
随堂练习
1.对 Na、Mg、Al 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碱性:NaOH<Mg(OH)2<Al(OH)3 B.第一电离能:Na<Mg<Al C.电负性:Na>Mg>Al
D.半径:Na>Mg>Al
2.现有四种元素,其中两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另两种元素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③2s22p3,④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
元素
电离能 Na Mg Al I1 496 738 577 I2 4562 1451 1817 I3 6912 7733 2745 I4 9540 10540 11578
三、元素的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1、电负性 (1)定义: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 的能力
电离能与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电子的能力 ,弱元素的化合价为
正值;电负性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 子的能力 ,强元素的化合价为
负值。
规律应用 P22问题解决3
请查阅下列化合物中元素的电负性值, 指出化合物中为正值的元素
CH4 SO2
NaH NF3 NH3 H2S ICl HBr
当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为零时呢 物质类型
→Na +(g) 时所需最低能量为 496 KJ .
问题探究一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与原子失去电子 能力有何关系?
第一电离能越小,越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 第一电离能越大,越难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弱
问题探究二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增大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
的趋
势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__减__小___
(2)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
是 Cs,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F ; 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 Cs ,电负性最大的 元素是 F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Cs,非 金属性最弱的元素是 F 。 (不考虑放射性
元素和稀有气体)
四、元素的电负性与元素其它性质的关系:
一般,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电负性越 大,第一电离能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 越弱 ;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元素的电负性越小 ,第一电离能越小,其非金属性越弱,金属性越 强。
总结
元素金属性
同周期左→ 右减小 同主族上→ 下增强
元素第一电离能 同周期左→ 右增大趋势(两处反常) 同主族上→ 下减小
原子结构
原子核吸引电子的能力 原子形成稳定结构的趋势
一、元素的电负性的概念
美国化学家 鲍林于1932年首先提出了 用电负性来衡量元素吸引电子能力。
高二化学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复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并解释为什么 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的第一电离能
【联想·质疑】 电子亲和能
思考:第一电离能是原子失电子能 力的定量描述,那么原子得电子能 力的有如何用定量去描述呢?
二、电负性
1、电负性的概念:
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 的 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元素的电负 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 电子的能力越强。
பைடு நூலகம்
规律三
电负性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
引电子的能力 弱 ,元素的化合 价为 正 值;
电负性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
引电子的能力 强 ,元素的化合 价为 负 值。
小结
• 1. 元素电负性的定义 • 2. 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 3. 电负性的应用
巩固练习
1. 下列各组元素按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排
列的是( D )
A. F N O B. O Cl F
C. As P H
D. Cl S As
2. 下列哪个系列的排列顺序正好是电负性
减小的顺序( B )
A. K Na Li
B. O Cl H
C. As P H
原因解释
• 1、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 原因:同周期从左至右,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
增大,原子半径递减,有效核电荷递增,对外层电 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因而电负性只增加 • 2、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 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虽然核电荷数也增多, 但电子层数增多引起原子半径增大比较明显,原子 和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电负性 值递减
2、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电负性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区元素
族和0族元素 ⅢA~ⅦA族和 族元素 ~ 族和
最后1个电子填充在np轨道上,价层电 最后1 轨道上, 位于周期表右 子构型是ns2np1~6,位于周期表右侧,包 ⅢA~ⅦA族元素 大部分为非金属 族元素。 非金属。 括ⅢA~ⅦA族元素。大部分为非金属。0族 稀有气体也属于p 稀有气体也属于p区。 区和p区的共同特点是:最后1 s区和p区的共同特点是:最后1个电子 都排布在最外层 最外层电子的总数等于 最外层, 都排布在最外层,最外层电子的总数等于 该元素的族序 族序数 区和p 该元素的族序数。s区和p区就是按族划分 的周期表中的主族和0 的周期表中的主族和0族。
f区元素
镧系和锕系元素
最后1个电子填充在f轨道上, 最后1个电子填充在f轨道上, 它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各有15种元素)。 镧系和锕系元素 15种元素 它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各有15种元素)。
元素的外围电子构型与其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
• 外围电子构型中无d电子的为 外围电子构型中无d 元 若有d 素,分布在 区、 区;若有d电子 的则为过渡元素, 的则为过渡元素,包括 族、 族, 分布在 区、 区 • 最外层电子数 3的元素在 最外层电子数≥3 区
ds区元素 ds区元素
ⅠB和ⅡB族 和 族
价层电子构型是( 价层电子构型是(n-1)d10ns1~2,即 次外层d轨道是充满 充满的 最外层轨道上有 次外层d轨道是充满的,最外层轨道上有 个电子。它们既不同于s 1~2个电子。它们既不同于s区,也不同 故称为ds ds区 它包括ⅠB ⅡB族 ⅠB和 于d区,故称为ds区,它包括ⅠB和ⅡB族, 处于周期表d区和p区之间。它们都是金属 金属, 处于周期表d区和p区之间。它们都是金属, 也属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 也属过渡元素。
金属性减弱,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逐渐减小
原子核外电子 排布的周期性
交流与讨论 p17 周期 元素 外围电子排布 最多可容纳的 ⅠA族 数目 ⅠA族 0族 外围电子数 1 2 1s1 1s2 2 2 8 2s1 2s22p6 8 8 3 8 3s1 3s23p6 18 4s1 4s24p6 4 8 5 18 5s1 5s25p6 8 6s1 6s26p6 8 6 32
思考:为什么s ds区的元素 思考:为什么s区、d区、ds区的元素 都是金属( 都是金属(除H外)?
s区、d区、ds区的元素最外层电 ds区的元素最外层电 子数为1 个电子, 子数为1-2个电子,在反应中易 失去,所以都是金属。 失去,所以都是金属。
思考: 思考:
1. 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2.为什么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 为什么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 右上角三角区内(如图)? 右上角三角区内(如图)?
S区 区 d区 区
ds区 区
p区 区
f区 区
小结
各区元素特点 价电子排布 ns1、ns2 化学性质
包括元素
除外) 活泼金属(H除外) 除外 s区 ⅠA、ⅡA族 ⅠA、ⅡA族 ⅢA~ⅦA族 族元素 p区 ⅢA~ⅦA族和0族元素 ns2np1~6 大多为非金属 ⅢB~ 族和Ⅷ 族和 d区 ⅢB~ⅦB族和Ⅷ族 (n-1)d1~10ns1~2 过渡元素 ds区 ⅠB、ⅡB族 ds区 ⅠB、ⅡB族 (n-1)d10ns1~2 过渡元素 f区 镧系和锕系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的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 周期序数=能层数 周期序数 能层数 2、原子的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 主族元素: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元素:族序数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价电子数 价电子数 副族元素:大多数族序数=( 副族元素:大多数族序数 (n-1)d+ns的 的 电子数=价电子数 电子数 价电子数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 5个区:s区、d区、ds区、p区、f区。 个区: 区 个区 区 区 区 区
d区元素
族和Ⅷ ⅢB~ⅦB族和Ⅷ族元素 ~ 族和
它们的价层电子构型是( 它们的价层电子构型是(n-1)d1~10ns1~2, 最后1 最后1个电子基本都是填充在倒数第二层 1)d轨道上的元素 位于长周期的中 轨道上的元素, (n-1)d轨道上的元素,位于长周期的中部。 这些元素都是金属 常有可变化合价 金属, 可变化合价, 这些元素都是金属,常有可变化合价,称为 过渡元素。它包括ⅢB ⅢB~ 族和Ⅷ族元素。 过渡元素。它包括ⅢB~ⅦB族和Ⅷ族元素。
B:副族 : VIA O 8氧 氧 S 16硫 硫 Se 34硒 硒 VIIA F 9氟 氟 Cl 17氯 氯 Br 35溴 溴
0 He 2氦 2氦 Ne 10氖 氖 Ar 18氩 氩 Kr 36氪 氪
1氢 1氢 Li
2
3锂 锂 Na
3
11钠 钠 K
4
15磷 磷 As 33砷 砷
19钾 钾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专题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性质随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性质随 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
本质
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编排原则: 编排原则: ⑴ 按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周期) ⑵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周期)
Al(OH)3+3H+ =Al3++3H2O Al(OH)3+OH- =AlO2-+2H2O Al 2O3+6H+= 2Al3++3H2O Al2O3+2OH- = 2AlO2-+H2O
复习回忆
原子结构和性质周期性变化
(1)同一周期元素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递变性;从左到右 )同一周期元素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递变性; 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 ,失电子能力逐渐 减弱 ,得电子能 力逐渐 增强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 , 增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 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 增强 ;碱性逐渐 减弱 ; (2)同一主族元素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同一主族元素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增大 ,失电子能力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 逐渐 增强 ,得电子能力逐渐 减弱 ,金属性逐 渐 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 减弱 ;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 逐渐 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 渐 减弱 ;碱性逐渐 增强 ;
这是由元素的价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 递变规律决定的,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元素从左 递变规律决定的,在元素周期表中, 到右非金属性渐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渐弱, 到右非金属性渐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渐弱, 结果使元素周期表右上角的元素主要呈现非金属性。 结果使元素周期表右上角的元素主要呈现非金属性。
⑶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 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
横的方面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个周期( 个周期 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7个横行) 个横行) 个横行
周 期 表
纵的方面 个纵行) (18个纵行) 个纵行
7个主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 个主族: 个主族 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元素共同构成的族(ⅠA~ⅦA) ~ ) 7个副族:仅由长周期构成的族 个副族: 个副族 (ⅠB~ⅦB) ~ ) 个纵行): Ⅷ族(3个纵行): 、Co、Ni等 个纵行):Fe、 、 等 元素 零族: 零族:稀有气体元素
属P区 区
Hale Waihona Puke 课堂练习3.已知一元素的价层电子结构为3d 3.已知一元素的价层电子结构为3d54s2,试 已知一元素的价层电子结构为 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四周期,ⅦB族。 4.试确定32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试确定32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试确定32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四周期,ⅣA族 5.判断处于第三周期,ⅣA族元素的价层 5.判断处于第三周期,ⅣA族元素的价层 判断处于第三周期 电子结构、原子序数。 电子结构、原子序数。 [Ne]3s23p2,第14号元素
IIIB Sc 21 钪
IVB Ti 22钛 钛
VB V 23钒 钒
VIB Cr 24铬 铬
VIIB Mn 25锰 锰 Fe 26铁 铁
VIII Co 27钴 钴 Ni 28镍 镍
IB Cu 29铜 铜
IIB Zn 30锌 锌
IA H
1
A:主族 : IIA Be 4铍 铍 Mg 12镁 镁 Ca 20钙 钙 IIIA B 5硼 硼 Al 13铝 铝 Ga 31镓 镓 IVA C 6碳 碳 Si 14硅 硅 Ge 32锗 锗 VA N 7氮 氮 P
1. 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副族元素处于金属元素向非金属元素过渡的 区域,因此,又把副族元素称为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 区域,因此,又把副族元素称为过渡元素。
2.为什么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主要集 为什么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主要集 中在右上角三角区内(如图)? 中在右上角三角区内(如图)?
短周期
周期: 第1周期:2 种元素 周期 周期: 第2周期:8 种元素 周期 周期: 第3周期:8 种元素 周期 周期: 第4周期:18 种元素 周期 5周期 周期: 第5周期:18 种元素
周期
(横向) 横向)
长周期
周期: 第6周期:32 种元素 周期 镧57La – 镥71Lu 共15 种元素称镧系元素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 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 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 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的周期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