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中国建筑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结尾——清末及民国以后之建筑【圣才出品】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五代宋辽金【圣才出品】

第6章五代宋辽金一、填空题1.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_____”,清代用“_____”作标准。
【答案】材分制;斗口制2.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柱网由内外两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_____。
【答案】金箱斗底槽3.我国现存最大的经幢是_____。
【答案】赵州陀罗尼经幢(华夏第一经幢,北宋)4.古代木构建筑用材的模数制,大约开始于_____朝,成熟于_____朝,在清代称为_____,是_____建筑用材的标准。
【答案】南北;宋;斗口制;大木大式5.梭柱大约出现于_____朝,琉璃瓦大量用于屋顶始自_____朝。
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基座称_____,是从_____传入的,由_____演变而来。
琉璃瓦正式用于屋面是南北朝,但为数不多,宋代使用渐广,到明代成为高潮。
【答案】南北;宋;须弥座;印度;佛座6.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_____,清代的斗口分为_____个等级。
【答案】分;117.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_____,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_____塔。
【答案】《木经》;佑国寺8.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_____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_____。
【答案】叉柱造;榫卯9.北宋汴梁的在城市上的一个最主要特征是________,张择端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就是描述当时的情景。
【答案】开放的街市10.中国现存唯一的木塔:_____,建于辽代。
【答案】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11.瓜柱宋朝叫_____,明间宋朝叫_____。
【答案】侏儒柱;蜀柱12.中国城市面貌在_____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答案】宋13.楼阁建筑结构方式常采用_____的做法。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答案】平坐暗层14.中国木构体系模数在宋代采用“_____”,基本模数为“_____”(1材=15分),清代采用_____为基本单位的模数制。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 【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梁思成《中国建筑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7分)1.“阿以旺”是_____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_____。
【答案】维吾尔;带天窗的大厅2.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_____和_____。
【答案】太和殿;凌恩殿3.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_____,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_____。
【答案】南禅寺大殿;嵩岳寺塔4.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_____,清代的斗口分为_____个等级。
【答案】分;115.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_____,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_____塔。
【答案】《木经》;佑国寺6.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_____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_____。
【答案】叉柱造;榫卯7.上海沙逊大厦_____是由_____设计的,属于_____风格。
【答案】和平饭店;英商共和洋行;折中主义8.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_____,属于_____风格。
【答案】吕彦直;中国固有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图从左到右四个古塔的建造朝代和地点分别是()。
图1-1A.唐—扬州;辽—大同;五代—登封;隋—大理B.南梁—扬州;辽—应县;隋—嵩山;五代—大理C.南唐—南京;辽—蓟县;北魏—嵩山;唐—西安D.南唐—南京;辽—应县;北魏—登封;唐—西安【答案】D【解析】图片中的古塔,从左到右分别为:南唐时期所建造的南京栖霞寺塔,辽代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北魏登封嵩岳寺塔,唐代西安荐福寺小雁塔。
2.战国时期对城市的发展及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的重要著作是()。
A.《管子·度地篇》B.《孙子兵法》C.《周礼·考工记》D.《商君书》【答案】D【解析】《商君书》论述了都邑道路、农田分配及山陵丘谷之间比例的合理分配问题,分析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中建史复习题完整

中建史复习题1、名词解释:间:“间”有两个概念:•四柱之间的空间•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常用)副阶:宋代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
正式建筑: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砖木结构的建筑廊院式:以回廊围合成院,院子中间设主体殿堂单核多核2、填空: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是一明两暗庭院的构成主要有廊院式和合院式中国古代建筑呈现出以木构架形态为主体、并存多种形态的多元体系。
3、简答题:间的不等宽现象是什么1)依次递减 2)明间为最大,尽间为最小,其它间相等庭院有哪些多元功能出廊的作用是什么①空间组织上有利、增加了中间层次,内外空间有过渡,更具优越性②结构上出廊更稳固,结构上多圈柱网,且柱距小,比无廊建筑更具优越性4、填空题:抬梁式构架是梁柱支承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穿斗式构架是檩柱支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穿斗式构架有两种做法密檩穿斗式和疏檩穿斗式根据部位的不同,宋代的斗拱可分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和转角铺作5、名词解释:柱:主要垂直承重构件,屋面荷载自上而下经此传至基础。
梁:建筑中的水平受力构件,常支承于二柱顶端或其他梁枋上.檩:与屋脊平行、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枋:水平承重及联系构件坐斗:最大的又称大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槽升子:正心栱两端的升.外侧有槽,以固定栱垫板昂: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
宋代时起杠杆作用,清代做假昂。
翘:垂直于立面的栱横栱:平行于立面的栱称横栱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雀替:是置于梁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减少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
6、填图题:清式斗拱正立面、清式斗拱侧立面7、简答题:抬梁式构架的特点是什么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穿斗式构架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局限性优点:1)尽量以竖向的木柱来取代横向的木梁“横担千,竖担万”2)尽量以小材来取代大材3)简化了屋面用料4)简化屋檐的悬挑构造5)增加构架的空间整体性6)增加构架的灵活适应性局限性:1)密柱导致的小跨度,不能适应大空间的需要2)小规格用料和简便的构造,难以适应厚重的荷载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二者的互补机制体现在哪两个方面1)适用范围的互补机制抬梁式:主要适用于官式建筑,适合作为宫殿、坛庙、陵寝、苑囿、衙署、大型寺观、大型宅第等建筑类型,以及北方地区厚墙厚顶的民间建筑的构架穿斗式:主要适用于南方的民间建筑以及一些小型寺庙2)单体建筑构架的互补并用第一层次交融:正贴式、边贴式分别用两种构架第二层次交融:在穿斗式正贴中,渗入局部抬梁做法大、小式建筑区分的标志是什么1.增加挤压面的作用2.支承挑檐檩3.联结柱网4.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5.抗震6.装饰作用7.等级标志8.模数作用宋代的材分制和清代的斗口制的比较宋代材分(fèn)制: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材的高宽比为3∶2材分八等:据等级之别而用:一等材6寸x9寸八等材3寸x4.5寸柱径大小已被确定:2个足材到3材即42分…45分之间8、填空题:台阶的类别根据做法不同可分为垂带踏跺、如意踏跺和礓礤;根据部位不同可分为正阶踏跺、垂手踏跺和抄手踏跺9、简答题:台基的作用1.防水避潮:结构、生活2.稳固基础3.调适构图4.扩大体量5.调度空间6.等级标志7.独立建坛平台式台明的理性化特点台明的长宽尺寸遵循“下檐出”小于“上檐出”的规定,留出必要的“回水”。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附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附知识点)《中国建筑史》试题库一、选择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D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D 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 A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B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D 酌情保护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C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一、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A 穿斗B 内柱升高C 彻上露明造D 草栿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A 小木作B 大木作C 铺作D 檐下作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宋B 宋以前C 明清 D元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A 隆兴寺摩尼殿B 晋祠圣母殿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D 少林寺初祖庵5.宋代的“材”为A 斗口高B 斗口宽C 单拱宽 B 单栱断面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A 模数化B 承重C 装饰D 材等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A 晋B 冀C 苏D 赣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A 东周B 西汉C 唐宋D 明清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A 宗法制度B 秦始皇C 胡服骑射D 丝绸之路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A 南怀仁B W·钱伯斯C J·朗世宁D 汤若望13.以下哪条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 全面保护B 重点保护C 有限保护D 酌情保护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A 历史主义B 民族形式C 中国固有形式D 民粹主义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
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19.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A、《营造法式》B、《木经》C、《冶园》D、《工程做法》20.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A、小雁塔B、摩尼殿C、飞云楼D、西安钟楼21.目前我国保存有三城三河的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的城市是()A、春秋淹城B、曲阜鲁故都C、燕下都故城D、东汉洛阳。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及答案

问答题1.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和特点答:1.穿斗式:用穿枋吧竹子串联起来,形成一品一品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2.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撑起较短的梁3.井平式;用天然原木或者经过加工成为方木,多角形的幕僚层层叠成为房屋墙体,木头围成矩形木框,层层叠叠,木头承重。
2. 屋面举架是什么意思?答: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
如《考工记》中即有“匠人为沟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的记载,这表明至少在战国时已对草顶和瓦顶屋面规定了不同的坡度。
中国古建筑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材之一有何优缺点?答:优势是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是木材越来越稀少,木架建筑易遭火灾,白蚂蚁对木架建筑的严重威胁,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分析北京故宫中轴线前三殿以南的空间处理手法?答: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它的主要手法是在1.6km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北京故宫从大清门起经过6个封闭庭院而后到达主殿:大清门北以500余米长的“千步廊”组成一个狭长的前院,再接一个300余米长的横向空间,形成丁字形平面,北端就是高耸的皇城正门——天安门,门前配有白石华表,金水河桥,形成第一个高潮。
进入天安门,是一区较小的庭院,尽端是体量、形式和天安门相同的端门。
这种重复,使天安门的形象得到加强。
通过端门,进入一个深300余长的狭长院落,午门以其丰富的轮廓和宏伟的体量形成第二个高潮。
午门内是太和门庭院,宽度达200余米,至此豁然开朗。
过太和门,庭院更大,是一个面积4公顷多的近乎正方形的大广场,正中高台上的太和殿有10余座门、楼和廊庑环列拱卫,达到全局的最高潮。
中国建筑史章节题库(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圣才出品】

中国建筑史章节题库第1章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一、填空题1._____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有六、七千年,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答案】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落遗址2.“择中”思想见于_____一书,其中的“国”指_____。
【答案】《周礼·考工记》;城池3.在我国古代氏族社会时期,房屋营建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_____、_____。
【答案】干阑式建筑;木骨泥墙建筑4.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_____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_____的出现。
【答案】瓦和瓦当;高台宫室5.我国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是______。
【答案】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遗址6.战国时期流传的技术典籍_____记载了周代都城制度。
【答案】《考工记》7.采用图纸和模型,按比例进行设计,至迟在_____代就已开始。
【答案】周8.中国古代现知最早的砖见于_____,主要用于贴筑土墙表面,有保护和装饰的作用。
【答案】陕西扶风云塘的西周晚期灰坑9.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四合院是_____代的_____。
【答案】西周;陕西歧山凤雏存遗址10.我国一直最早由绑扎转为榫卯连接的木构建筑遗址为_____,最能体现多组团向心布置的聚落遗址为陕西临潼_____遗址。
【答案】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姜寨仰韶文化村落11._____和合院式为我国传统院落空间布局的两种基本形式,遗址最早的合院式布局实例为陕西岐山_____遗址。
【答案】庭院式;凤雏村(西周建筑)12.《考工记》关于城市营建的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_____,_____,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答案】国中九经九纬;泾涂九轨13.《周礼·考工记》云“上欲尊而宇欲卑,上尊而宇卑,则_____”,使屋顶似乎可以排水快而远,是屋顶形成圜和曲线的原因之一,如翼轻展的曲线美也随之形成。
【答案】吐水疾而溜远14.中国氏族社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_____流域多水地区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在黄河流域的_____房屋。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配套题库上古时期【圣才出品】

第2章上古时期一、填空题1._____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有六、七千年,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答案】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落遗址2.“择中”思想见于_____一书,其中的“国”指_____。
【答案】《周礼·考工记》;城池3.在我国古代氏族社会时期,房屋营建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_____、_____。
【答案】干阑式建筑;木骨泥墙建筑4.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_____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_____的出现。
【答案】瓦和瓦当;高台宫室5.我国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是______。
【答案】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遗址6.战国时期流传的技术典籍_____记载了周代都城制度。
【答案】《考工记》7.采用图纸和模型,按比例进行设计,至迟在_____代就已开始。
【答案】周8.中国古代现知最早的砖见于_____,主要用于贴筑土墙表面,有保护和装饰的作用。
【答案】陕西扶风云塘的西周晚期灰坑9.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四合院是_____代的_____。
【答案】西周;陕西歧山凤雏存遗址10.我国一直最早由绑扎转为榫卯连接的木构建筑遗址为_____,最能体现多组团向心布置的聚落遗址为陕西临潼_____遗址。
【答案】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姜寨仰韶文化村落11._____和合院式为我国传统院落空间布局的两种基本形式,遗址最早的合院式布局实例为陕西岐山_____遗址。
【答案】庭院式;凤雏村(西周建筑)12.《考工记》关于城市营建的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_____,_____,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答案】国中九经九纬;泾涂九轨13.《周礼·考工记》云“上欲尊而宇欲卑,上尊而宇卑,则_____”,使屋顶似乎可以排水快而远,是屋顶形成圜和曲线的原因之一,如翼轻展的曲线美也随之形成。
【答案】吐水疾而溜远14.中国氏族社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_____流域多水地区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在黄河流域的_____房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结尾——清末及民国以后之建筑
一、填空题
1.我国近代建筑的主体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_____、_____、_____。
【答案】砖木混合结构;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2.“民族固有形式”的口号盛行于本世纪_____年代,但当时上海盛行的摩登建筑却是_____风格,代表作是外滩的_____和_____。
【答案】二三十;折中主义;沙逊大厦;上海汇丰银行
3.上海沙逊大厦_____是由_____设计的,属于_____风格。
【答案】和平饭店;英商共和洋行;折中主义
4.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_____,属于_____风格。
【答案】吕彦直;中国固有
5.中国近代首批建筑师多毕业于美国的_____大学,那里曾是_____派的大本营。
【答案】宾夕法尼亚;学院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颁布的有关绿色建筑的第一部国家标准是()。
A.《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B.《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C.《生态住区和住宅评价标准》
D.《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及细则》
【答案】A
【解析】《绿色建筑标准》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是我国颁布的有关绿色建筑的第一部国家标准。
2.下列三座建筑从左到右分别是()。
A.广州中山纪念堂、北京协和医院、南京党史陈列馆
B.重庆大会堂、北京协和医院、南京中央博物院
C.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海市政府大厦、南京中央博物院
D.重庆大会堂、上海市政府大厦、南京党史陈列馆
【答案】C
【解析】图示三座建筑从左至右分别是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海市政府大厦、南京中央博物院。
3.北京恩济里小区住宅群体空间的规划结构方式是()。
A.成街、成坊的布置
B.居住小区—住宅组团两级结构
C.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三级结构
D.混合结构
【答案】B
【解析】1980年代建成的北京恩济里小区使“居住小区—住宅组团”这一规划模式得以深化和发展。
4.近年来在北京由外国建筑师设计了:国家大剧院、奥运会主体育场和CCTV(中央电视台)大楼,他们分别是()。
A.法国的安德鲁,德国的赫尔佐格,英国的福斯特
B.法国的佩罗,瑞士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荷兰的库哈斯
C.法国的安德鲁,荷兰的库哈斯,英国的福斯特
D.法国的安德鲁,瑞士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荷兰的库哈斯
【答案】D
【解析】法国的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瑞士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奥运会主体育场,荷兰的库哈斯设计CCTV(中央电视台)大楼。
5.在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中,厨房与厕所通常布置在()。
A.正房
B.厢房
C.耳房或后罩房
D.倒座
【答案】D
【解析】在典型的四合院中,倒座房是整个四合院中最南端的一排房子,因其门窗都向北,采光不好,因此一般作为客房或者下人居住的房屋。
其最东为私塾,最西为厕所,其间的房子一般为佣人居住。
厨房通常放在入口一侧,如门楼两侧的倒座房位置。
三、名词解释
1.上海沙逊大厦
答:上海沙逊大厦是20世纪20年代英国新沙逊洋行投资兴建的一座“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
1872年,英籍犹太人伊利亚斯·沙逊在孟买成立新沙逊洋行,后来上海开设分行。
1929年9月落成新楼。
大楼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是外滩的一个显著标志。
其设计者是著名的公和洋行。
底层西大厅和4~9层开设当时上海的顶级豪华饭店华懋饭店,有9个国家风格的客房,底层东大厅租给荷兰银行和华比银行,顶楼是沙逊自己的豪华住宅。
1952年,上海市政府接管该楼。
1956年作为和平饭店开放。
1965年,外滩19号原汇中饭店并入,分别称为和平饭店北楼和南楼。
1992年世界饭店组织将和平饭店列为世界著名饭店。
2.中山陵
答: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建于1926~1929年,位于今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物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
中山陵各个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色调和谐统一增强着庄严的气氛,含意深刻,气势宏伟,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四、简答题
1.简述梁思成先生的生平、学术活动与学术成就。
答:梁思成,广东新会人,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是中国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是中国建筑学五大宗师之一。
(1)生平
梁思成,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广东省新会县。
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
1928~1931年,担任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
1931~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
1946~1947年,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6~1972年,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
1972年1月,逝世于北京。
(2)学术活动
①先后创办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清华大学建筑系。
②参加中国营造学社,担任法式部主任,推动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③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保护中国古建筑,撰写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著作。
(3)学术成就
梁思成是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建筑五大宗师之一。
他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以严谨、勤奋的学风为中国培养出一大批建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