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地图制图名词解释
地图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二章地图与地图学一、名词解释1.地图: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6.地图分幅:指用图廓线分割制图区域,其图廓圈定的范围成为单独图幅。
7.地图编号:就是将划分的图幅,按比例尺大小和所在的位置,用文字符号和数字符号进行编号。
地图模型论:将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空间模型,用模型方法研究地图,对深刻认识地图的功能及其在地理学科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地图信息可视化理论:将数据转化为图形,以便于研究人员观察计算过程。
主要产品包括:纸质地图、电子地图、多媒体地图、三维仿真地图、四维时空地图等。
地图综合理论包括地图内容的取舍和地图内容的概括。
普通地图制图学:以普通地图制图为对象的学科,研究普通地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地图符号设计、编图技术方法、各要素的制图综合、地图编辑和设计等。
专题地图制图学:以专题地图制图为对象的学科,研究专题地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专题地图上猪蹄要素的资料收集和处理,各种类型专题地图的编织,专题地图的制图工艺和编辑、设计等问题。
计算机制图学: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电子仪器为制图工具,研究地图制图方法的学科。
地图分析:就是将地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各种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地图上表示的制图对象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规律进行研究,得出有用的结论,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地图学学科重点转移有:模拟地图向数字地图转移,制图向制图、用图并重转移,品种单一向产品多样化转移,信息传输向地理信息深加工转移,二维静态地图向三维动态地图转移,地图产业化。
地图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地图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字方法3、方位投影:以平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而构成的一种投影。
4、UTM投影:以横轴椭圆柱面割于地球椭球体,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展成平面而得。
5、地图概括: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使其能表现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6、地图注记:地图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注记也是一种地图符号。
7、定位符号法:点状符号通过准确的图面定位和视觉变量组合,表达了地理数据的属性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这种符号配置方式即为定位符号法。
8、线状符号法:通常以线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其质量特征,以中心线或轴线表示空间定位,也可以符号宽度表示定量特征。
9、质底法:全域连续分布的面状现象,可以按某种分类规则将整个制图区域的数据,用定名量表划分为多个互不重叠、性质不同的图斑,以显示制图对象的质量差异。
它以划线表示分类界线,以色相或网纹表示不同的图斑,这种符号的配置方法称为质底法。
10、范围法:局部成片和离散分布的地理现象是以真实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事物的分布范围,以颜色、网纹、注记或排列分量等表示数据的性质和类型。
这种符号配置方法称为范围法。
11、普通地图:是表示地球表面的水系、地势、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12、地形图:地形图通常是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按照统一的数学基础,图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图规范要求,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遥感资料,配合其他有关资料编绘而成的一种普通地图。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考研_GIS专业考研_名词解释大全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考研 GIS专业考研名词解释大全空间实体和空间目标(武大04)分类码和识别码(武大04)一般聚类法和统计聚类法(武大04)GPS(南大95、中科院03、北大98)分配结构模型(中科院03)地理位置(中科院04)弧段(中科院04)sql查询(华东师03)可视性分析(华东师03)空间分析函数(5×4)(北大98)空间对象(实体)(北大00、北大01)层次数据库模型(北大00)地理空间中栅格表达方法(北大01)DEM分辨率(西北01)窗坐标索引(武大06)多边形统计叠置分析(武大06)点密度法表示专题地图与独立值法表示专题地图(华东师06)XML(南师04)SIG (南师04)时空数据库(河海05)地理数据可视化(华东师05)NVDI(华东师05)数据采集(华东师01)ARC/INFO(华东师01)数字插值与拟合(南大96、南大98、南大00、南大01)多边形边界和多边形区域(南大01)部件对象模型(南大01)关系数据库(南大06)WebGIS是Internet和WWW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是实现GIS互操作的一条最佳解决途径。
从Intemet的任意节点,用户都可以浏览WebGIS站点中的空间数据、制作专题图、进行各种空间信息检索和空间分析。
是在INTERNET信息发布、数据共享、交流协作基础之上实现GIS的在线查询和业务处理等功能。
(1999、2001、2002)OpenGIS即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Open Geodata Interoperation Specification,开放的地理数据互操作规范),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环境下,根据行业标准和接口(Interface)所建立起来的地理信息系统,是为了使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之间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以及在异构分布数据库中实现信息共享的途径。
(陈述彭)(1998、1999、2001)嵌入式GIS是指地理信息系统在嵌入式设备如PoketPC,PDA上的应用,是指运行于运行在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中的地理信息技术,“典型的嵌入式GIS应用由嵌入式硬件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GIS软件组成”。
浅谈计算机地图制图

1 计算机地 图制图
利 用 计 算机 作 为 输 入 、输 出的 主 要 工具 ,通 过
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处理方法实现 的地 图制图称为计 算 机地 图制 图 。 由于 在 制 图过程 中 ,系 统 内部 都 是
以数字 形 式 传 递地 理 信 息 并通 过 对 数 据 的处 理 来 完 成 图形 变换 ,所 以又称 为全 数字 制 图 。 计 算机 地 图制 图是制 图技 术 的 变革 , 自然 会 引 起 制 图工 艺 过程 的变 化 ,但 其 制 图理 论 ,例 如 制 图
达 的新编地图。制 图者通过使用软件对数据进行选 取 、变换 、选 色 、配 置符 号和 注记 等 处理 。
( ) 图形输 出 4
22 3
测绘第 3 卷第 5期 2 1 年 1 4 01 0月
名 以字符 串 的形 式一 次 输入 ,执 行 一个 “ 使文 本 适 配 路 径 ”的命 令 就可 以沿着 道 路 或河 流 自动注 记 , 且注 记 会 随着 道 路或 河 流 的方 向变 化而 自动 改变 其
段 连接 和分 割 、 曲线 光滑 和锐 化 等 。 ( )强大 的面 积色 填充 功 能 3 除 了平 铺 色 填 充 以外 , 还 有 图 案 花 纹 填 充 、 P sS tp 填 充 等 多种 填 充 方 式 ,大 大 丰 富 了地 图 o t c it
的表现 能力 。
接受的数字形式 ,以数据库 的形式 记录在计算机 的 可存储介质上供调用。
2 地图制图常用软件
目前 市 面 上 流行 的计 算机 地 图制 图软 件 很 多 , 包 括 A t C D、 C r I R W 方 正 智 绘 、 M p I u oA o eD A 、 a G S、
测绘学名词解释

1954年北京坐标系Beijing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l9541954年我国决定采用的国家大地坐标系,实质上是由原苏联普尔科沃为原点的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Huang hai Vertical Datum l956以青岛验潮站根据1950年一1956年的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平均海面作为基准面,据以计算地面点高程的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National Vertical Datum 19851987年颁布命名的,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一1979年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平均海面作为基准面的高程基准。
ISO/OSI参考模型OSI-RM ISO/OSI Reference Model该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网络通信制定的协议,根据网络通信的功能要求,它把通信过程分为七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层都规定了完成的功能及相应的协议。
WGS一84坐标系WGS一84 Coordinate System一种国际上采用的地心坐标系。
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其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之轴指向BIH (国际时间)1984.O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方向,调轴指向BIH 1984.0的零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与Z轴、X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称为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统。
编码Encoding将信息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过程,是人们统一认识、统一观点、相互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编码的直接产物是代码。
标识码Identification Code在要素分类的基础上,用以对某一类数据中某个实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它便于按实体进行存贮或对实体进行逐个查询和检索,以弥补分类码的不足。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浅谈数字地图制图

浅谈数字地图制图【摘要】数字地图制图是地图制作和应用的一个系统,是由计算机控制所生成的地图,是基于数字制图技术的屏幕地图,是可视化的实地图。
数字地图制图以数字形式在系统内部传递地理信息,通过数据的处理对图形进行转换,它和许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其中与测量学的联系尤为密切,测量学为地图制图提供了实测地形原图及地面控制成果。
此外,地图制图学还与GIS技术、遥感技术、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息息相关。
【关键词】数字地图制图,地图投影,分幅,比例尺,质量控制近年来,数字测图仪器、电脑和软件等技术飞速发展,测绘方法也取得了极大地改进。
以全站仪和GPS为代表的智能化、数字化测绘仪器,使三维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处理的测量数据处理系统得以实现,从而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效率,缩短了时间,同时测绘精度也得到了保证和提高。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浅谈一下地图制图的基本概述和工作流程。
一、地图概述地图是对真实地理世界的抽象和概括,主要以图形等视觉或数字的方式存储和传递地理信息,是人们认识地理世界的工具,其特性有可量测性、直观性、一览性。
地图可以内容、比例尺、制图区域范围、用途、介质表达形式和使用方法等作为依据进行分类。
地图语言使得地图的可视化易于解读,通常用地图符号、地图色彩及地图注记进行表达。
根据地理要素的抽象特征,地图符号可分为点、线、面符号。
地图色彩主要运用色相、亮度和饱和度的不同变化与组合,结合人们对色彩感受的心理特征,建立起色彩与制图对象间的联系。
地图视觉效果有整体感、立体感、等级感、数量感、质量感、动态感等。
色彩是最活跃的一种视觉变量,在地图设计中起重要作用。
地图注记通常分为名称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和图外装饰注记等。
地图注记要素包括字体、字号、字色、字隔、字位,它们使注记具有符号性意义。
二、地图设计编辑准备阶段是根据对地图的要求收集资料,确定地图投影和比例尺,选择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确定图面装饰和色彩设计,确定使用的软件和数字化方法,最后成果为地图设计书。
GIS常用名词解释

GIS常用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即GIS )——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地理学等多门科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
GIS有以下子系统:数据输入子系统,数据存储和检索子系统,数据操作和分析子系统,报告子系统.信息系统非空间的空间的管理信息系统非地理学的 GISCAD/CAM 其他GIS LIS社会经济,人口普查基于非地块,基于地块的2、比较GIS与CAD、CAC间的异同。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规则图形的生成、编辑与显示系统,与外部描述数据无关。
CAC——计算机辅助制图,适合地图制图的专用软件,缺乏空间分析能力。
GIS——地理信息系统,集规则图形与地图制图于一身,且有较强的空间分析能力。
3、图层:将空间信息按其几何特征及属性划分成的专题。
4、地理数据采集——实地调查、采样;传统的测量方法,如三角测量法、三边测量法;全球定位系统(GPS);现代遥感技术;生物遥测学;数字摄影技术;人口普查。
5、信息范例——传统的制图方法,称为信息范例,即假定地图本身是一个最终产品,通过使用符号、分类限制的选择等方式交换空间信息的模式。
这个范例是传统的透视图方法,由于原始而受到很多限制,地图用户不能轻易获得预分类数据。
也就是说,用户只限于处理最终产品,而无法将数据重组为更有效的形式以适应环境或需求的变化。
6、分析范例(整体范例)——存储保存原始数据的属性数据,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数据的显示、重组和分类。
整体范例是一种真正的用于制图学和地理学的整体方法。
7、栅格——栅格结构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空间数据结构,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象素由行、列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象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或仅仅包括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
计算机地图制图(完整版)

计算机地图制图:以传统的地图制图原理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为工具, 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和绘图的应用科学。
与传统地图制图相比计算机地图制图优越性:①易于编辑和更新;②提高绘图速度和精度;③容量大且易于存储;④丰富的地图品种⑤便于信息共享。
数字地图:它是存储于计算机可是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和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③信息的传丰富的计算和分析功能,具有可视化的数据探索能力。
电子地图集成软件包括设计制作系统和浏览系统关系:设计系统输出电子地图集数据库输入浏览系统数字地图与电子地图区别联系:二者区别在于数字地图计算机可识别,目视不可识别,而电子地图计算机、目视均能识别;二者的联系在于电子地图是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得来的计算机地图制图一般过程和主要内容?CAC的基本过程为:①数据采集;②数据处理;③数据输出;主要内容有:地图的数据结构、地图数据处理、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可视化、软件开发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与GIS系统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与联系:计算机地图制图是GIS的技术基础,它涉及GIS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
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具有强大的地图制图功能;而完善的GIS 可以包含CAC系统的基本功能,此外还应该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能力。
计算机地图制图与辅助地图制图的区别及联系?CAD主要是用来代替或者辅助工程师进行各种设计。
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有坐标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和处理图形数据及其空间关系,也都能处理费图形属性数据。
主要区别是:CAD多为规则的集合图形及其组合,图形功能极强,属性功能相对较弱;CAC处理的图形及其关系更为复杂,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相互操作频繁,空间数据的处理和符号化功能较强。
地图数据结构:主要是指地图数据中空间数据的结构,即指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及处理的几何数据的逻辑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算机地图制图:计算机地图制图又称机助地图制图或数字地图制图,它是以传统地图制图原理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为工具,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和绘图的应用学科。
2地图数据: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的操作对象是地图数据,它描述了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和地理实体之间的相互联系。
3地图:地图是现实世界的模型,它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投影原则,有选择的将复杂的三维地理空间的某些内容投影到二维平面介质上,并用符号将这些内容要素表现出来。
4地图投影:地图是一个平面,而地球椭球面是不可展曲面,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映射到平面上的方法称地图投影。
5空间数据:空间数据是描述地图要素中空间特征部分的数据,也称几何数据,及描述地理现象或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形状、大小等的数据。
6关系数据:关系数据是描述空间数据之间的空间爱你关系的数据。
7属性数据:属性数据是描述实体属性特征的数据,也称为非几何数据,及描述地理现象或地理实体的定性或定量指标,包括语义与统计数据,如类型、等级、名称,状态等。
8地图数据结构:主要是指地图数据中空间数据的结构,即指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及处理的几何数据的逻辑结构。
9矢量数据结构:是表达地图空间数据的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通过记录坐标值的方式尽可能精确地表示呈点、线或面状分布的地理实体。
10栅格数据结构:可将地图区域的二维平面表象按行和列作规则划分,形成一个栅格阵列,其中各栅格阵列元素又称为像元,各个像元可用不同灰度值来表示相应的属性值。
11数据编码:是指确定属性数据代码的过程。
12数据质量:用该数据来表达数据三大特征时所能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以及它们之间统一性的程度。
13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部分现象的抽象,它描述了数据的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数据上的各种操作。
14层次模型:层次模型是把数据按自然的层次关系组织起来,以反映数据之间的隶属关系,它是一种树结构模型。
15网状模型:网状模型反映现实世界中实体间更为复杂的联系,他将数据组织成有向图结构,图中的节点代表数据记录,连线描述不同节点数据间的联系。
16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把数据模型看成是数学关系的集合,它将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形式。
17图标模型:仅通比例缩放来真实的在现现实世界,希望通过比例缩小存放全部地理内容。
18模拟模型:通过相似性原理来再现现实世界,也可通过比例缩小实现。
19符号模型:用符号来表达特征,是现实世界的高度理想化再现。
20数据预处理:是使数据便于存储、管理和进一步分析应用而进行的变换、加工等,主要包括坐标变换、数据压缩等。
21数据压缩:数据压缩是数据精炼的过程,其目的是删除冗余数据,节省存储空间,以利后续处理。
22数据变换:数据变换是数据处理的形式之一,内容包括几何变换和数据结构,格式等变换。
23曲线光滑:就是根据已知的离散的点列数据,有时由于其点列距离过大,要将其图形绘制出来就必须经过曲线光滑处理。
24数字地形模型(DTM)是一种对空间起伏变化的连续表示方法,常用来模拟表示地面高程的起伏,也可以用于模拟其他二维表面的连续高度变化,如气温,降水量等。
25等值线:是地图上一种特殊的面状符号,也是表示DTM的最常用方法。
26可视化:是指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计算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及计算结果转换为图形和图像显示出来。
27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的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28开窗显示:按用户指定的空间范围进行图形子集合的选取过程。
1可视化:可视化是将事物或现象变成可被视觉所感知的过程2地理信息的可视化:指将所有的地理信息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图像的技术,他是一个转换过程,其目的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显示的图形、图像,以便为人们视觉所感知。
3地图符号:地图工作者为了传递各种地理事物与现象的信息,常采用一些图形符号来作为载体,这些图形符号就是地图符号4具体可将地图符号分为点状符号,现状符号,面状符号5电子地图:电子地图是以数字地图为基础,并以计算机屏幕为媒介实时显示的地图数据的可视化产品,所以有人将电子地图成为瞬时地图,屏幕地图,无纸地图第六章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的软件开发1结构化方法:是软件工程产生以后首先提出来的软件开发方法,来源于模块化的思想,他通过自上而下,逐层细化的方法将系统划分为一个个模块,其采取的策略是分解和抽象。
一方面通过分解将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简单的小问题,然后分别予以解决;另一方面,不同的分解层次又具有不同的抽象程度,在顶层首先关注问题最本质的方面,其抽象程度最高,随着层次降低,越来越关注问题的具体方面,及问题的细节2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围绕客观世界的概念来组织模型的全新的思考方式,他是一种运用对象、类、继承、封装、聚合、消息传递和多态性等概念来构造系统的软件开发方法3地图数据处理的功能模块包括:坐标变换模块、投影变换模块、编辑修改模块、制图综合模块、地图接边模块4类-对象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归纳关系,组合关系,关联关系。
5归纳关系:归纳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体现了从一组类中抽取他们的共同特性构成高一个层次的类的形式。
6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反映了对象之间的构成关系,因此也常常称之为聚集关系。
7关联关系:关联关系反映对象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8阶:阶是参与关联的对象的个数;链属性:~就是关联链的性质;限定:一个受限的关联由两个对象即一个限定词组成;消息连接:消息连接反映了一个对象对另一个对象的处理依赖性9 地理信息可视化特点:动态性交互性无级放大无缝拼接多尺度显示地理信息多维化表示超媒体集成空间分析功能10 电子地图技术基础多维信息可视化基础导航电子地图技术多媒体电子地图技术入式电子地图技术1.计算机地图制图:计算机地图制图是以传统的地图制图原理为基础,以计算机外围设备为工具,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星系的获取,变换,传输,识别,存贮,处理,显示,和绘图的应用科学。
2.数据压缩: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压缩是指用资格筛选法,信息量法或其他统计方法,把大量的原始数据或由存贮器取出来的数据转换为有用的、有条理的,精炼而简单的信息的过程。
3数字地面模型:数字地面模型(DTM)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场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个简单的统计表示,或者说,像信息,各个像元可用不同的“灰度值”来表示,但每个像元被认为是内部一致的基本单元。
由平面表象对位置上像元灰度值所组成的矩阵形式的数据就是栅格数据。
4.特征码:用来描述要素类别、级别等分类特征和其他质量特征的数字编码叫特征码。
5.矢量数据:矢量是具有一定长度和方向的量。
一个矢量在二维空间里可表示为(Dx,Dy),在其中Dx表示沿x方向移动的距离,Dy表示沿y方向移动的距离。
6.栅格数据:将制图区域的平面表象按一定的分解力按行和列的划分,就将形成一个栅格行列,其中每个栅格也称“像元”和“像索”。
根据所表示的表象信息,各个像元可用不同的“灰度值”来表示,但每个像元被认为是内部一致的基本单元。
由平面表象对应位置上像元灰度值所组成的矩阵形式的数据就是栅格数据。
7.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预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何更正、数据压缩、数据规范化和数据匹配。
6.计算机制图的优越性?1.数字地图易于贮存,并保证了贮存中的不变形性,从而提高了地图的使用精度;2.数字地图易于校正,编辑和更新,并可方便的根据地图用户要求改编地图,以增加地图的适应性,实用性和用户的广泛性;3.用绘图机绘图不仅减轻了制图人员的的劳动强度,而且减少了制图过程中由于制图人员的主观随意性而产生的误差,为地图制图进一步的标准化,规范化铺平了道路;4.提高了成图速度,缩短了成图周期,改进了制图和制印工艺。
例如,根据地图的要素属性从地图数据中提取要素可绘制分要素地图,以减少制印中复照、翻版和部分分涂工作;5.增加了地图品种,拓宽了服务领域。
如用计算机处理地图信息,可制作用常规制图方法难以完成的坡度固、坡向图、地面切割密度图、通视图、三维立体图和视觉立体图等;6.数字地图的容量大,它只受计算机贮存器的限制,因此可以包含币一般模拟地图多得多的地理信息。
7、线状栅格影像的细化为什么需要先提取中轴线?线状栅格影像一般具有一定粗度切线划本身往往是粗细不匀的状态。
线状栅格影像需要细化,必须先提取中轴线,这是因为;1.中轴线是栅格数据库中曲线的标准化贮存形式;2.实观细化是将栅格曲线矢量化的前提;3.中轴线是以栅格形式制作地图符号的基础之一;4.在有些算法中可以提高计算精度(例如利用等高线栅格影像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算法。
)8、栅格数据用于地图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1)可以利用扫描机高速。
自动地从相片或地图上采集到栅格数据。
在图形数据采集方面,这种方式被认为是提高自动化程度的根本出路;(2)在自动绘图方面,栅格绘图机要比矢量绘图机的输出速度高得多,从最新的工艺水平来看,栅格绘图机会出的地图,质量丝毫不亚于矢量绘图机的产品,前者甚至更高;(3)用栅格形式便于进行面块的数据处理。
如多幅图的叠置分析,制作分层设色图、晕渲图等;(4)栅格数据处理的程序一般比较简单;(5)栅格数据的结构比矢量数据的结构简单。
缺点:1.栅格数据所涉及的数据量往往很大,因为需要较多的贮存空间;2.由于数量大,栅格数据处理往往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3.因每个制图目标以被分解成许多象元,故不可能对整个制图目标进行直接定义;4.栅格技术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一般比矢量技术所需要的昂贵。
9、CAD下线型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市界符号为例答:在lin文件中,每个线型用两行来定义。
第一行定义线型的名称并提供可选的说明。
*】linetype-name【,description】。
这一行必须以星号开始,其后紧跟线型名称。
如果有说明,则必须用逗号将它与名称分开,而且不能超过47个字符。
说明帮助用户了解线型的外观,AutoCAD并不使用它。
第二行是描述实际团的代码。
Alignment,patdesc-2 . . . 这一行以对齐方式代码(当前只允许使用A)开始,其后使用逗号分隔的图案描述(不许出现空格)。
线型不能在创建时自动加载到图形中,而需要用LINETYPE命令的“加载”选项来加载。
Alignment字段指定在直线,圆和圆弧末端的图案对齐操作。
每个part-n字段指定组成线形的一个字段的长度。
长度为正时,画一条实线段:长度为负时,画一条空线段:长度为0时,画一个点。
每个线形至多可以有12个线段定义,担这些定义必须在一行中,并且总长度不能超过8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