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ppt)

社会心理学()(ppt)

2.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 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 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 境有关,且与其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 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1.个体层面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2.人际层面
(分为四个层面) 3.群体层面 4.社会层面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两个主要学科母体
社会学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美〕F.H.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 (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 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 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 到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 响。主张社会心理学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方法, 揭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依存条件,分析个体 心理的变化过程。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1.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
响的反应系统。 它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
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 温 勒 ( K.Lewin , 1936 ) 提 出 的 著 名 公 式 :
B = f (P ,E)
B —行为,P—个体 ,E —个体所处的情境 ,f —函数
两种取向的心理学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关注中心 个体
群体和社会
理解解释 尝试通过分析即时的刺激、 尝试通过分析一些社会变量,
社会行为 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
如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 会规范等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群体动力理论发展
从勒温的场论到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群体动力理论不断发展和 完善。
群体动力对个体的影响
群体动力可以影响个体的态度、行为和价值观,使个体更加符合群 体要、可衡量的团队目标, 使团队成员能够明确方向并为之 努力。
有效沟通与反馈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团 队协作效果。
服从现象
在权威面前,个体往往更容易放弃自己的判断而 服从权威的指示或要求。
影响因素
权威的合法性、专业性、信任度等因素影响个体 的服从程度。
04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人际关系建立与维护
人际关系定义
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建立
通过主动交往、真诚相待、寻找共同点等方式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02
社会认知过程
感知与注意
01
02
03
感知的定义
感知是个体对外界刺激进 行选择和解释的过程,包 括感觉和知觉两个阶段。
注意的作用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 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保证 了我们对重要信息的加工 和处理。
感知与注意的关系
感知和注意密切相关,注 意影响着感知的选择性和 准确性,同时感知也影响 着注意的分配和转移。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社会心理学概述 • 社会认知过程 • 社会影响因素及效应 •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 群体动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 社会心理现象解读与应对策略
01
社会心理学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 科学。
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

社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群体间互动的过程
包括接触阶段、认知阶段、情感阶段和行为阶段等。
群体间互动的特点
包括相互独立性、目标差异性、情感分离性和行为冲突性等。
群体间互动的影响因素
包括文化差异、社会距离、权力关系和沟通障碍等。
2024/1/27
26
07
社会心理学应用与展望
2024/1/27
27
社会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01
2024/1/27
16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影响行为
个体的态度会对其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态度会促使个体采取积极的行为 ,消极的态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行为。
行为反作用于态度
个体的行为也会对其态度产生影响,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方式,可以进而改变其 态度。
2024/1/27
17
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方法
态度改变的理论
印象形成的定义
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 根据有限的信息形成对他人整
体印象的过程。
2024/1/27
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
包括外表、非言语行为、言语 表达等。
印象管理的定义
指个体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和 表达方式,试图影响他人对自 己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印象管理的策略
包括自我表现、自我宣扬、自 我掩饰等。
10
包括共同性、互动性、稳定性和结 构性等。
24
群体内互动的过程与特点
群体内互动的过程
包括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和执行阶段等。
群体内互动的特点
包括相互依赖性、共同目标导向性、情感共鸣性和行为一致性等。
群体内互动的影响因素
包括群体规模、群体结构、群体规范和群体文化等。
2024/1/27
25

社会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社会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2023
社会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目录
• 社会心理学概述 • 社会认知 • 社会影响 • 社会行为 •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 • 社会心理学的未来研究趋势
01
社会心理学概述
定义与性质
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心理和行为如何 受他人存在影响的科学。
性质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 究方法,探讨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心理和行为。
形成机制
社会规范的形成受到文化、历史、宗教、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社会成员共同协商和 建构的结果。
改变方式
社会规范的改变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历史和社会变迁过程,但可以通过教育、宣传、舆论 等手段引导和推动社会规范的改变。
04
社会行为
亲密关系与友谊
亲密关系的定义与类 型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亲密关系, 如亲子关系、情侣关系、友谊等 ,并阐述这些关系的形成、发展 与维护。
权威影响
定义
01
权威影响是指个体对权威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接受权威的意见
或行为。
影响因素
02
权威影响受到个体对权威的认知、权威的可靠性、个体对权威
的认同感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证据
03
米尔格拉姆实验发现,即使在权威命令下,个体也会对权威产
生服从,从而做出违反道德和伦理的行为。
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改变
定义
社会规范是指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
社会运动的心理机制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社会运动的发起、发展和结束的 心理机制,以及社会运动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群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的异同
比较群体行为与社会运动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以深 化对这两种社会现象的理解。

《社会心理学》课件

《社会心理学》课件

《社会心理学》课件一、概要《社会心理学》课件是一篇深入探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综合性课件文章。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思想、情感、行为以及群体互动过程的学科。

本课件旨在全面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帮助学习者对社会心理学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课件的开头部分将介绍社会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社会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接着将重点介绍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理论等。

此外还将探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如社会认知、社会影响、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等。

本课件还将强调社会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展示社会心理学理论如何解释和预测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习者理解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如何相互关联,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将总结社会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将对社会心理学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背景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认知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如何在社会环境中思考、感受、行动,以及这些行为与认知过程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不仅研究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更侧重于揭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关联。

在这一框架内,它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冲突和和解机制,以及群体决策、社会影响等复杂的社会现象。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的思想以及早期社会学家的研究。

然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社会心理学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形成的。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复杂,社会心理学的崛起便顺应了这样的历史背景。

其理论与方法也不断创新和完善,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指导人类的社会行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社会问题如人际冲突、群体冲突等日益凸显,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社会心理学》第13章:助人行为

《社会心理学》第13章:助人行为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探讨
• 存在问题一:助人行为的动机复杂多样。有些人出于真心帮助他人,而有些人则可能出于追求名利、炫耀自己 等目的而做出助人行为。这可能导致助人行为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引发负面效应。
• 存在问题二:助人行为的效果难以评估。由于助人行为涉及到多个因素,如受助者的需求、帮助者的能力、情 境条件等,因此很难对助人行为的效果进行准确评估。这可能导致一些无效的或低效的助人行为得不到及时纠 正和改进。
01
02
03
04
情感支持
提供情感上的安慰、鼓励和支 持,帮助他人面对困难和挑战

信息支持
提供信息、建议和指导,帮助 他人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
物质支持
提供物质资源、金钱或实际帮 助,以满足他人的基本需求。
行动支持
通过实际行动参与解决问题或 提供帮助,如志愿服务、救援
行动等。
日常生活中的助人行为实例
帮助老人过马路
体系强调互助和利他主义。
05 促进助人行为策略探讨
提高个人助人意愿和能力培养
1 2
增强个人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育和宣传,引导个人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中 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增强助人的内在动力。
培养助人技能
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帮助个人掌握助人的技 巧和方法,提高助人的有效性和成功率。
3
倡导积极心态
鼓励个人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更加开放和 包容的态度面对他人的需要,从而更愿意伸出援 手。
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影响
文化背景
不同文化对助人行为的期望和 规范不同,因此文化背景会影
响个体的助人行为。
价值观念
个体的价值观念会影响其对助 人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 识。
社会化过程

2024《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2024《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引言•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态度•社会影响•社会关系•社会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言性质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介于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三个层次。

其中,个体社会心理主要研究个体的社会化过程、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动机等;群体社会心理主要研究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群体冲突等;社会行为主要研究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等。

任务社会心理学的任务包括描述社会心理现象、解释社会心理现象、预测社会心理现象和控制社会心理现象。

其中,描述是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的过程;解释是对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与过程进行说明的过程;预测是根据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对其未来趋势进行预见的过程;控制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的运用,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人为干预,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仪器观察被试者的行为表现或言语反应,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法包括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等。

•档案法:通过对被试者的个人档案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弥补其他方法的不足,例如对于已故的人或无法接触的人进行研究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概念与过程01社会认知定义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群体以及社会现象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02社会认知过程包括注意、解释、记忆等阶段,涉及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加工。

社会心理学第十三章

社会心理学第十三章
independence, (2) comply with requests or be assertive, and (3) obey or defy the commands of authority.
接受影响 Yielding to influence
拒绝影响 Resisting influence
2. 阿希(S.Asch)——群体压力实验
x
abc
❖ 被试的任务是从左边的三个线段中找出一条与右边的靶线段长度相同的线段。 ❖ 实验结果:
1.大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真被试保持了独立性,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 2.所有真被试平均从众行为百分比为35%。 3.大约有15%的真被试,从众行为的次数占实际判断次数的75%。
团体的一致性
❖ 当有一人与群体意见不同时,从众 率会比通常下降达 75%,无论持异 议者是令人尊敬的专家还是普通人
❖ 即使持异议者的答案也是错误的, 也会降低从众比率
❖ 团体中的同盟 ▪ 当拥有同盟时,即使参加同盟 的人数处于劣势,仍能起作用
多数一致 一个异议者
15 of 15

(一)真从众 外显行为,内心看法皆一致 表里如一,心服口服 任务难度大,依赖性较强
(二)权宜从众 表内不一致,迫于群体压力 阿希实验中的从众
(三)不从众 (1)表不从,内心从 群体的领导者,面对群体激奋, (2)表里一致的真不从众 常见于比较自我,主见非常强的人
三、从众的原因
(一)行为参照(信息性动机)
时,群体影响效应依然存在。
·
The emergence of norms and their subsequent influence (Sherif, 1935)
Number of inches of movement observ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 心理健康
1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的含义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残缺,而且应在心 理上、生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完好状 态。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既能适当评价和接受自 我,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既能适应自己所 面临的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环境,又能不断 完善和保持自身的
2
人格特征;同时具有良好的自我节制和调控 能力,并在认知功能、情绪反应和意志行为 方面都能处于比较积极的状态。 三、心理健康的标志 1、马斯洛和密特尔曼的观点 提出了10条标准来判断人的心理是否健康 2、奥尔波特的观点 提出了7条判断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志
3
3、我国学者一般认同的心理健康的标志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适当地表现情绪 (6)人格完整和谐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 (8)智力发展正常
5
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 2、病菌、病毒感染造成的影响 3、化学药品导致的依赖和中毒 4、严重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的影响 5、颅脑外伤的影响
6
(二)心理因素的影响 1、心理冲突 2、挫折 3、特殊的人格特征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1、社会文化因素 2、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 3、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17
1、培养良好的人格 2、加强思想修养,提高认识水平 3、提高实际应付能力 4、获取社会性支持 5、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 (三)药物的应用及心理治疗 1、药物应用 2、心理治疗的应用
12
第三节 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 一、心理异常的概念 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 (主体)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 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映。
9
(二)什么是应激源
应激源是指机体内、外环境向有机体提出的 适应或应付的要求,并可能导致心理应激的 紧张性刺激物。 1、生物性应激源 2、心理性应激源 3、社会文化性应激源10Leabharlann 二、应激中介因素与社会支持
1、认知评价 2、个性心理特征 3、应对方式 4、社会支持
11
三、如何有效应对心理应激
(一)控制或消除应激源 (二)增强主体对心理应激的抵抗能力
15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16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7
五、心理健康的维护
1、心理健康的生活方式 2、讲究心理卫生 3、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 4、培养和完善健全的人格 5、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
8
第二节 心理应激和社会支持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 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 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
4
4、心理健康的评估原则 (1)个体心理活动要与生物学特征相符 (2)个体心理活动要与客观环境相符 (3)个体心理活动内部各成分间协调统一 (4)人格的稳定性 5、评估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心理健康标准具有相对性 (2)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时间概念 (3)心理不健康不等于有精神疾病 (4)心理健康并不意味着完美无缺
13
二、常见的心理异常或障碍 (一)行为和人格偏离以及不良适应性反应 1、行为偏离问题 2、人格障碍 (1)反社会性人格 (2)偏执型人格 (3)强迫型人格 (4)表演型人格 3、性行为异常 4、不良适应性反应
14
(二)特殊意识状态 (1)催眠状态或梦境状态下的心理变化 (2)社会交往剥夺和感觉剥夺状态 (3)宗教徒的入化状态 (4)药物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行为异常 (三)轻度心理异常 (四)身心障碍或称心身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