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平遥古城调研报告
实践调研报告平遥

实践调研报告平遥《平遥》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背景平遥作为山西的一个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平遥古城的保护与发展状况,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策略,为平遥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与步骤1. 现场观察:我们对平遥古城的建筑、街道、商铺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古城的保护情况、游客的数量和流动情况等。
2.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针对游客和当地居民,对他们对平遥古城的认知、对保护与发展的态度以及需求进行了调查。
3. 采访访谈:我们与平遥古城的相关管理部门、旅游从业者以及古城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平遥古城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平遥古城的保护经过实地观察,我们发现平遥古城的保护工作较为有效。
古城的建筑多数保存完好,古街道和巷弄保留了原始的风貌,游客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然而,也有部分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需要加强修缮和保护。
2. 平遥古城的发展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游客对平遥古城的评价是非常好的,他们认为平遥古城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带有强烈的品质和传统特色。
然而,也有一些游客认为平遥的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缺少一些必要的服务设施。
3. 平遥古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平遥古城在保护与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保护力度:加大对古城建筑的修缮力度,确保建筑的稳定和原汁原味的保留。
加强对古城环境的保护,减少环境污染。
(2)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增加游客接待设施,包括停车场、餐饮服务、公共卫生设施等,提升游客的体验。
(3) 联合管理:加强与相关部门、旅游从业者和居民的合作,共同管理古城,保护和开发古城的旅游资源。
(4) 传承与创新结合:在传承平遥古城历史文化的同时,注重创新,开发更多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项目。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于平遥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平遥古城景点的调研报告

平遥古城景点的调研报告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北部的平遥县,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
这个古城建于公元1370年左右,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由于这个城市保存了许多古代建筑和文化,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杰作之一,它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城市布局。
古城的主要街道是南大街和北大街,这两条街道横贯整个古城,都是石街,宽敞平坦。
在这两条街上,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于世。
古城内还有许多古代民居,这些民居以其传统的建筑风格、庭院和木雕装饰而吸引了无数游客。
在古城的南大街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群,被称为平遥古城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是1906年开始建设的,展示了平遥古城的历史和文化。
博物馆内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代艺术品,游客可以了解到平遥古城的历史和文化。
在古城的北大街上,有一座著名的景点叫做府衙,它是明清时期的县府。
府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它保留了古代官府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游客可以参观官府内的各个厅堂和办公区域,了解古代官府的运作方式。
古城内还有其他许多景点,如钟楼、街巷和庭院等等。
这些景点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古城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样,游客可以观看传统戏剧和表演。
总的来说,平遥古城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旅游目的地。
这个古城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代建筑和文化,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城市的魅力。
古城内的景点丰富多样,适合不同的游客。
平遥古城的文化活动也十分丰富多样,游客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平遥 调研报告

平遥调研报告平遥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行旅游。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本次调研选择了山西省平遥古城作为调研对象,旨在探讨平遥古城旅游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调研方法1. 采访:我们对平遥古城的旅游从业者、游客以及当地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以掌握他们对平遥古城旅游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2. 实地考察:我们对平遥古城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古城的规划建设、保护状况以及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旅游资源丰富:平遥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古建筑、古街巷、祠堂等景点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2. 游客规模不断增加:平遥古城的独特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尤其是国内游客。
游客数量的增加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升,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3. 旅游设施有待完善:尽管平遥古城的旅游设施逐渐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不便利、导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需要进一步改善。
4. 可持续发展问题:由于游客数量的增加,平遥古城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员密集和环境压力。
如何平衡旅游发展和保护古城的需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调研报告结论以平遥古城为例,它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确保平遥古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加大对交通和导游服务方面的投入,提高游客出行的便利性和旅游质量。
2.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大对古城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游客流量,避免过多游客对古城造成的负面影响。
3. 发展特色旅游产品:通过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推动平遥古城的旅游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4. 推动旅游与当地居民共赢:平遥古城的旅游发展需要当地居民的支持和参与,要加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确保旅游发展与当地居民利益的平衡。
五、参考文献1. 王丽. 平遥古城旅游经济发展的研究[J].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06):13-14.2. 马玉珍. 平遥古城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 黑龙江宣传, 2019(12):153-154.3. 罗文芳, 高超. 平遥古城旅游业发展状况调查及对策[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6):24-25.以上就是本次针对平遥旅游的调研报告,希望能为平遥古城的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平遥古城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山西省中部,是一座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古城。
作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平遥古城以其独特的古城风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
为了深入了解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在暑假期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平遥古城社会实践。
二、实践目的与内容1. 实践目的(1)了解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2)学习古城保护与开发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3)体验古城居民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
2. 实践内容(1)参观平遥古城主要景点,如古城墙、城隍庙、日升昌票号等。
(2)采访古城居民,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传统文化。
(3)参与古城保护与开发的相关活动,如古城墙修复、古建筑保护等。
三、实践过程1. 参观主要景点在实践期间,我参观了平遥古城的许多著名景点。
首先,我来到了古城墙,这座城墙始建于西周时期,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城墙高大雄伟,保存完好,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
接着,我参观了城隍庙,这是一座供奉城隍神的地方,庙内建筑精美,香火旺盛。
此外,我还参观了日升昌票号、平遥县衙、古民居等景点,了解了平遥古城的历史变迁和商业发展。
2. 采访古城居民在实践过程中,我有幸采访了几位古城居民。
他们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古城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日常生活。
其中,一位姓张的居民告诉我,他们的祖先就是平遥古城的居民,他们一直在这里生活,对古城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还告诉我,古城居民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中秋等,他们都会按照习俗庆祝这些节日。
3. 参与古城保护与开发活动为了了解古城保护与开发的相关知识,我参与了古城墙修复和古建筑保护的活动。
在修复古城墙的过程中,我亲身体验了古人的智慧,也感受到了保护古城的重要性。
同时,我还参与了古建筑保护培训,学习了如何正确保护古建筑。
四、实践体会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古城保护的重要性。
平遥古城旅游调研报告

平遥古城旅游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境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是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代表之一。
该调研报告旨在对平遥古城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进一步促进平遥古城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二、研究方法1.实地考察:通过走访平遥古城,了解其风貌、人文和历史背景。
2.问卷调查:对部分平遥古城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文献资料:收集有关平遥古城旅游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
三、平遥古城旅游资源1.历史文化资源:平遥古城有2500多年的历史,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古城墙、街巷等历史文化遗迹。
2.商业文化资源:平遥是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商业文化资源,如平遥古代金融机构、商会等。
3.民俗文化资源:平遥还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如皮影戏、坛城花车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四、平遥古城旅游发展现状1.旅游设施:平遥古城游客中心、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2.旅游服务:平遥古城的旅游服务质量较高,游客对导游和景区工作人员的态度普遍较为满意。
3.旅游产品:平遥古城的旅游产品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观光游览,还有文化体验、主题活动等。
五、游客需求与改进建议1.文化体验需求:游客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平遥的历史文化,提供更加精准的导游服务和丰富的文化展示活动。
2.旅游设施改进建议:增加厕所设施、加强游客中心的宣传和引导、完善停车场的管理等,提升旅游设施便利性。
3.旅游商业环境改进建议:加大商业文化保护力度,提供更多商业文化体验项目,丰富游客的文化消费体验。
六、结论平遥古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在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应注重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和旅游设施的便利性,改善旅游商业环境,促进平遥古城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
社会实践照报告平遥

一、前言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们一行人于2023年春季组织了一次为期三天的平遥古城之行。
此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学习,感受平遥古城的历史韵味,了解其文化内涵,并以此为契机,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背景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城。
它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市之一,被誉为“中国十大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商贸、文化中心之一。
2009年,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实践过程1. 实地考察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首先参观了平遥古城的城墙。
城墙高12米,厚8米,周长6.4公里,历经多次修缮,至今仍保存完好。
站在城墙上,我们可以俯瞰整个古城,感受到其宏伟的气势。
接着,我们游览了古城内的街道、商铺、民居等。
平遥古城的街道布局严谨,街道两旁的建筑保存完好,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商铺琳琅满目,各式商品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
我们还参观了平遥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日升昌票号。
日升昌票号是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之一,创立于清乾隆年间。
在这里,我们了解了我国古代金融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平遥古城在金融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参观学习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听了导游的讲解,了解了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例如,平遥古城的民居建筑风格独特,既有北方建筑的雄浑大气,又有南方建筑的精致细腻。
此外,平遥古城还有许多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木雕等,展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我们还参观了平遥古城的文庙、城隍庙、关帝庙等宗教场所,了解了我国古代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
这些宗教场所的建筑风格独特,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3. 互动交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互动交流。
他们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平遥古城的风土人情。
访家乡社会实践报告平遥

一、前言平遥,这座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平遥古城也逐渐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为了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体验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我利用暑假时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家乡社会实践,以下是我的实践报告。
二、实践背景平遥古城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009年,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实践内容1. 调查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在实践期间,我参观了平遥古城的许多景点,如日升昌票号、平遥城墙、文庙、城隍庙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对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1)日升昌票号:日升昌票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私人金融机构,成立于清乾隆年间。
在日升昌票号,我了解到我国古代金融业的繁荣与发展,以及票号在平遥古城的重要地位。
(2)平遥城墙:平遥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在城墙上,我领略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以及平遥古城的防御体系。
(3)文庙:文庙是我国古代祭孔的场所,也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文庙,我了解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古代教育制度。
(4)城隍庙:城隍庙是平遥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供奉着城隍神。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心。
2. 调查平遥古城的旅游业发展在实践期间,我还了解了平遥古城的旅游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平遥古城的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果,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1)旅游基础设施:平遥古城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如停车场、导游服务、酒店等,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2)旅游产品:平遥古城的旅游产品丰富多样,包括古城游览、民俗体验、文化讲座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3)旅游宣传:平遥古城的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各种渠道向国内外游客宣传平遥古城的魅力。
关于山西平遥古城调研报告

关于山西平遥古城调研报告实习地点:山西平遥古城,双林寺,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洛阳博物馆,龙门石窟。
实习目的:了解实习地点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实习时间:2012年7月7号—17号.前言-------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好的明清时期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 是中国古代民居的实物标本,是古老东方艺术活的载体。
她独特的架构和寓意,镌刻着中国历史的足迹和华夏文明的印记。
因此我将对逗留时间最长的平遥古城进行说明。
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
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
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
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
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
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
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现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进行扩建后的模样。
扩建后的平遥城规模宏大雄伟,城周长6.4公里,是山西也是中国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县城城墙。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
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山西平遥古城调研报告.doc关于山西平遥古城调研报告实习地点:山西平遥古城,双林寺,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洛阳博物馆,龙门石窟。
实习目的:了解实习地点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实习时间:2012年7月7号一17号..、八、-刖言---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好的明清时期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是中国古代民居的实物标本,是古老东方艺术活的载体。
她独特的架构和寓意,镌刻着中国历史的足迹和华夏文明的印记。
因此我将对逗留时间最长的平遥古城进行说明。
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 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
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
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 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 2.25 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
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 城墙以外称新城。
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
自公元前221 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
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现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进行扩建后的模样。
扩建后的平遥城规模宏大雄伟,城周长 6.4 公里,是山西也是中国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县城城墙。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
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
城池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
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
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
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
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
它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
城墙上还有72 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 3 千个,传说它是孔子 3 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
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座坚实完整的砖石城池,数百年来在军事防御和防洪挡险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城内街道、古建衙门、市楼、商店、民居等还保留原有的明代形制。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古城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实为国内所罕见。
其中有始建于西周,扩建于明洪武3年(1370 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击城墙; 有始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 年)被列入我国第三位的现存最珍贵的木结构建筑镇国寺万佛殿。
殿内的五代彩塑堪称珍品,是研究中国早期彩塑的样本;有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 年)、被誉为“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宝库”,现存宋元明清彩塑2052尊的双林寺;有中国宋金时期文庙的罕见实物——文庙大成殿; 有中国金融上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天下第一号”、“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 有始建于唐显庆二年,国内古建筑中罕见的“悬梁吊柱”奇特结构清虚观。
观内20 余尊木雕神像是研究中国古代木雕造像艺术和道教发展的稀有之物;有遍布古城内外1000 通碑刻及年代不一、形式多样、色彩续纷的各种琉璃实物。
同时,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荟萃中心之一。
古城内现存4000处古、近代民居建筑中,有400 余处典型地体现着中国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
它完整地体现了17至19世纪的历史面貌,为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
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派专家田中淡考察平遥古城时欣然题词“平遥古城甲天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平遥古城的评价是:“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到过平遥的人说:“走进平遥,就如同走进一座大型的历史博物馆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东门(迎熏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
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
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
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一一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日升昌票号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遗址占地2324平方米, 用地紧凑,功能分明。
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其分号遍布全国30 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日升昌票号创立后,先后有介休、太谷、祁县相竞效仿。
日升昌位于平遥城内西大街路南。
票号旧址至今保存完好。
坐南朝北,并列两院,南北进深65 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
三进院落。
临街面宽 5 间,厚木排门,檐下彩画,挂店名牌横匾,院屋第一进为柜台、账房,东西两边各有柜房 2 间。
二进东西各建客房 3 间。
正面为中厅,面阔三间,为汇兑业务室,其上建有楼房,用以存放物品。
紧靠中厅南檐接出半坡顶平房 3 间, 为职员住处。
中间为走道,东西两边为小套间,楼上为仓贮和伙计住处。
后院南向有正厅 5 间,东西各有客房 3 间,是贵宾及高级职员住处。
西侧有廊道可通马车,备确马厩和马倌住处。
整个院落墙高宅深,布局紧凑,设计精巧,上空架设有铁丝天网,网上系有响铃。
临街铺面5 扇坚实大门一关,极为安全。
平遥古城的票号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由于平遥票号创立时间之早,延续年代之长,票号数量之多,网点分布之广,资本实力之雄厚,因而,一度执金融之牛耳,闻名于海内外。
经历了一百年的历史,1910 年以后近代银行业兴起,银行的经营方式比票号先进,特别是大银行都是以外国资本为后盾,中国土生土长的票号斗不过外国的洋币外钞,票号很快就衰落了。
更由于山西票号与清朝政府的经济相互依存,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被推翻,票号就逐渐衰落而被时代所淘汰。
东大街,东起下东门(亲翰门)、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西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
北大街,北起北门(拱极门)、南通西大街中部。
八小街和七十二条蚰蜒巷,名称各有由来,有的得名于附近的建筑或醒目标志,例如衙门街、书院街、校场巷、贺兰桥巷、旗杆街、三眼井街、照壁南街、小察院巷等; 有的得名于祠庙,例如文庙街、城隍庙街、罗汉庙街、火神庙街、关帝庙街、真武庙街、五道庙街等; 有的得名于当地的大户,例如赵举人街、雷家院街、宋梦槐巷、阎家巷、冀家巷、郭家巷、范家街、邵家巷、马家巷等; 古城东北角有一座相对封闭的城中之城,类似于古代城市中的坊,附近的四条街道也就被命名为东壁景堡、中壁景堡、西壁景堡和堡外街; 还有一些街巷则已经无法探究名称来历了,例如仁义街、甜水巷、豆芽街、葫芦肚巷等。
平遥古城民居平遥古城民居,为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
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
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
民间有句俗语: “平遥古城十大怪”,其中一条是“房子半边盖。
”平遥民居之所以大多为单坡内落水,流传最广的说法称之为“四水归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山西地处干旱,且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而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地抵御风沙和提高安全系数。
而院内紧凑的布局则显示对外排斥,对内凝聚的民族性格。
城隍庙城隍庙位于城东南的的城隍庙街,由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三组建筑群构成。
城隍神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
城隍庙的宣传词“皇帝有难上天坛,县官有难到此来”不知出自于何处,但在历史上尤其是明代,城隍受封的官职确实高于县令,明太祖诏令各地必需要建城隍庙,与县衙署对称设置,“阴阳各司其职”,这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
清虚观清虚观位于东大街东段,创建于唐,鼎盛于元,现存主体建筑是明代遗物,为山西省重点文保单位。
清虚观是古城内最大的道观。
按照道东佛西的传统布局安排,坐落于东大街东段路北。
清虚观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原名太平观,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为清虚观。
元初改名为太平兴国观,后又易名“太平崇圣宫”,清代时复称清虚观。
历史沧桑,人世变迁,岁月的流逝使这里的许多道教偶像所剩无几。
1998年,清虚观被开辟为平遥县综合博物馆。
如今,它向我们展示三部分内容:中轴线上道教遗存向我们充分立体地展示中国道教文化,东西厢房的平遥城史文化,展示了平遥从远古城的洪荒时代开始的悠悠历史、灿烂文化,文化珍品异彩给呈,展示它们独特的艺术魅力,不同的艺术风格。
2006年05月25日,清虚观作为元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平遥文庙平遥文庙乃中国六最。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中国最大的孔子及儒学先贤塑像群;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国科举史展; 中国惟一的专业性摄影博物馆。
如果我们把平遥古城看作一个完整而丰富的生命体,那么,平遥文庙就是她的灵魂; 如果我们把平遥文庙看作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那么,大成殿无疑是她的心脏部位。
明伦堂,又称彝伦堂,在大成殿后,是强化孔子儒教中的君臣、父子、尊卑等人伦关系的殿堂,是向人们灌输儒教伦理道德的讲堂,是学官中的主要学习场所。
文庙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东南隅,云路街北侧,主体建筑大成殿是全国现存文庙中罕见的宋金时期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