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缩句、转述句、陈述句..转换注意事项、练习、关联词语练习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各种句式转换、扩句、缩句、修改病句专项练习及答案

小学语文各种句式转换、扩句、缩句、修改病句专项练习及答案

句子专项训练1、述句:简单说就是以句号结尾的。

述句用来叙述一个事实,句末标点用句号。

有的述句表求肯定的意思。

如:我喜欢语文课。

有的述句表示否定的意思。

如:我不喜欢语文课。

在说话、写文章中,对述语气的要多方面的,只会简单肯定和否定,不能满足表情达意的需要。

让我们比较下面两组句子。

①我喜欢语文课。

我会喜欢语文课的。

两个述句都是肯定语气,但表达的意思有很大区别。

后一句肯定程度减弱了,还含有“现在不喜欢”的意思。

②我不喜欢语文课。

我不大喜欢语文课两个述句都是否定语气,但第句二语气委婉多了,不喜欢的程度也不那么厉害。

述句使用得很广泛、说话、写文章几乎离不开它,善于揣摩述句下的语意、语气,对提高读、写能力都有帮助。

2、反问句:是句式中的一种。

表面上看,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问。

这类句式常和“难道”等词联接。

通常答案就在句子当中。

主要是加强语气,还兼有“顶撞”的效果,与人辩论时犹如“回马一枪”,写作文时用上排比反问,曰:“增强气势”。

3、把字句“妈妈,把窗户关上。

”“你把地图朝左边挪挪。

”这两个句子在语法书上称为把字句。

把字句是一种非凡的句式,即由“把”字短语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式。

“把窗户”是“把”字短语,“关上”是动词短语,“把窗户关上”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把地图”是“把”字短语,“朝左边挪挪”是动词短语,“把地图朝左边挪挪”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

用把字句和不用把字句在表意上是有区别的。

譬如,“二嫂哭哑了嗓子”侧重于“嗓子”,“二嫂把嗓子哭哑了”则侧重于“哑了”;“我们一定要修好淮河”是强调“淮河”,“我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则强调“修好”。

把字句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一、谓语中主要动词不能是个光杆动词,也就是说在动词前后要有一点别的成分。

“把窗户关上”,“关”后边有个“上”;“把地图朝左边挪挪”,“挪”前边有个“朝左边”,而且自身还重叠了(“挪挪”)。

光说“把窗户关”“把地图挪”都不行。

六年级上册缩句

六年级上册缩句

六年级上册缩句、扩句和转述句的练习缩句在缩句时,“着、了、过”应保留在谓语后面。

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

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

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

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

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

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

”或“老人们去钓鱼。

”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

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1、春风轻柔地吹拂着她的头发。

2、鸭嘴兽是世界上著名的珍稀动物。

3、他穿着一件大翻领上带着道道滚边的海军服。

4、一队队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高高兴兴地走进十分华丽的少年宫。

5、又大又红又圆的大苹果滴溜溜地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蹦跳着。

6、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7、二十六团的团长亲自站在桥头指挥这场激烈的战斗。

8、老班长的鲜血一滴一滴的洒在花丛中。

9、用英雄鲜血浇灌的鲜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花。

10、古井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平原上的儿女。

11、一队队穿着整齐的少先队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雄伟壮观的长城。

12、姐姐是第六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

13、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动物园。

14、1997年的一个秋日,我在盛产雨花石的一个采砂矿坑的乱石堆中,发现了一块黝黑的雨花石。

15、我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

16、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17、小松鼠高兴得跳了起来。

18、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19、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沙群岛。

20、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21、鲁迅笔下的闰土是机智勇敢、聪明伶俐的少年。

22、我在上海体育馆观看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排球比赛。

23、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为大家表演节目。

小学生缩句、转述句、陈述句.转换注意事项、练习、关联词语练习题

小学生缩句、转述句、陈述句.转换注意事项、练习、关联词语练习题

一、缩句小学阶段一般的缩句方法:(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得”字后边的内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面的词语。

缩句练习1、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保温沥青泵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2、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3、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了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

4、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一导热油泵个伟大的奇迹。

5、雪白的小兔在田野里飞快地跑来跑去。

6、白发苍苍的老人第一次见到高大雄伟的天安门。

7、年轻的妈妈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8、白家庄小学的学生在操场上用力地做广播体操。

9、海边的沙地上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10、许多大大小小的鸟在这棵树上做窝。

二、转述句一、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方法: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

(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二、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

(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

转述的形式有(假定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形式一:第一者(我)说的话,在他人的转述中,要把表示第一者的“我”改为“他”。

如:我说:“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则可转述为:他说,从今天起他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形式二: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一者转述,则转述中第一者“我”不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反问句、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缩句、修改病句、关联词、转述)专项训练附答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反问句、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缩句、修改病句、关联词、转述)专项训练附答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反问句、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缩句、修改病句、关联词、转述)专项训练附答试题名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反问句、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缩句、修改病句、关联词、转述)专项训练附答(四年级上册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句子专项训练一、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指导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四年级语文上册句子专项训练一、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指导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1.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_2.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_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4.这个胆瓶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_7.难道你不能自己回家吗? 8.这难道不是你的?9.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_10.朝这个方向走,不是越走越远吗?_(二)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指导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删去“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

”变“?”。

练习: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句子练习及方法(缩句、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直述句、转述句)

句子练习及方法(缩句、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直述句、转述句)

综合训练二一、缩句。

1、六年级的同学不参加学校举行的科技活动了。

2、作为祖国接班人的我们应该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见过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5、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6、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

二、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

(否定词+原词的反义词)1、这次考试他考得很好。

2、这件衣服很便宜。

3、大家都要遵守交通规则。

三、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

(删去否定词,写反义词。

)1、张明对学习一点也不马虎。

2、大家都不讨厌张老师。

四、把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在句中加入两个否定词)1、我承认自己错了。

2、这场晚会我一定要看。

3、大家都承认小明是个好学生。

4、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5、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6、燕子飞过大海,肯定非常辛苦、艰难。

7、在共产党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五、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他的话不无道理。

2、没有谁不惧怕他的威严。

3、他无非是想多捞点退休金罢了。

4、我虽然年轻,但未必不是你的对手。

5、你若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

6、没有一个人不佩服他。

7、六、直述句改转述句。

1、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这里。

我去把它叫醒。

”2、老师再三叮嘱我们说:“你们在假期一定要注意安全。

”3、他说:“老师,我来帮您拿吧。

”4、老师说:“王明,你作业完成了吗?交给我吧。

”5、老师对我说:“你作业完成了吗?交给我吧。

”6、老红军对小红军说:“我背你走。

”7、妈妈对爸爸说:“我明天要去开会。

你送小军上学吧。

”老师对我说:“难道你还没完成作业吗?交给我吧。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含义: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不直接引用别人的话)1、人称的改写。

首先搞懂人称。

第一人称有:我、我们。

第二人称有:你、你们。

第三人称有:她、他、它、他们、它们,她们以及具体的名字、称呼等。

(完整)小学生缩句、转述句、陈述句........转换注意事项、练习、关联词语练习

(完整)小学生缩句、转述句、陈述句........转换注意事项、练习、关联词语练习

一、缩句小学阶段一般的缩句方法:(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得”字后边的内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面的词语。

缩句练习1、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保温沥青泵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2、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3、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了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

4、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一导热油泵个伟大的奇迹。

5、雪白的小兔在田野里飞快地跑来跑去。

6、白发苍苍的老人第一次见到高大雄伟的天安门。

7、年轻的妈妈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8、白家庄小学的学生在操场上用力地做广播体操。

9、海边的沙地上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10、许多大大小小的鸟在这棵树上做窝。

二、转述句一、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方法: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

(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二、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

(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

转述的形式有(假定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形式一:第一者(我)说的话,在他人的转述中,要把表示第一者的“我”改为“他”。

如:我说:“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则可转述为:他说,从今天起他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形式二: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一者转述,则转述中第一者“我”不变。

小学生句子练习(f转述句、缩句、反问句、修改病句)

小学生句子练习(f转述句、缩句、反问句、修改病句)

转述句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标点符号的改变,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

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再加上句号。

人称的变化角度换成了说明后,人称代词也变化。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要改为第三人称“ 他” 或“ 她”。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张童说,她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小红说:“你做的很好。

” 改:小红说,我做的很好。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第三人称“ 他” 或“ 她”和为第一人称“ 我”互改,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4.再把引述内容改为转述句中,引述内容中如果有“这”,务必在改为转述句中把“这”改为“那”。

如:小李对小何说:“我今天要批改这些文件。

”改:小李对小何说,他今天要批改那些文件。

如:他说:“我没做什么,我不能凭着爸爸的名义享受这些照顾。

”改:他说,他没做什么,他不能凭着他爸爸的名义享受那些照顾。

1. 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赵王告诉蔺相如说,要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

或:赵王要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

2. 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她来主持。

3. 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武松道,这可奇怪了!酒家如何不肯卖酒给他吃?4.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5. 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她深有感触地说,她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6. 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习题答案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习题答案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习题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l)JINGBIAN小学语文缩句方法、习题附答案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

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

在缩句时,“…的”、“… 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句式如下:1、()的+名词或代词+ ()地+动词+ ()的+名词或代词2、()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v>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在缩句时,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

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

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

在缩句时,“着、了、过”应保留在谓语后面。

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

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

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

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

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

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

”或“老人们去钓鱼。

”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

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小学阶段一般的缩句方法:(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得”字后边的内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 “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而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缩句小学阶段一般的缩句方法:(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得”字后边的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面的词语。

缩句练习1、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保温沥青泵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2、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破帆。

3、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了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

4、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一导热油泵个伟大的奇迹。

5、雪白的小兔在田野里飞快地跑来跑去。

6、白发苍苍的老人第一次见到高大雄伟的天安门。

7、年轻的妈妈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8、白家庄小学的学生在操场上用力地做广播体操。

9、海边的沙地上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10、许多大大小小的鸟在这棵树上做窝。

二、转述句一、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方法: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

(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二、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

(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

转述的形式有(假定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形式一:第一者(我)说的话,在他人的转述中,要把表示第一者的“我”改为“他”。

如:我说:“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则可转述为:他说,从今天起他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形式二: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一者转述,则转述中第一者“我”不变。

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这句话由“我”来转述给他人,则为:爸爸对我说,他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形式三: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三者转述,则转述中“我”则要改为“他”。

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这句话由第三者来转述,则为:爸爸对他说,他爸爸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3、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4、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5、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6、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8、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

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三、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修改规则: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②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③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④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反问句改述句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4、最好加上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

一、反问句变述句: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2.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3.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4.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5.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6.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

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7.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8.这一朵朵绚丽的鲜花不正是园艺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吗?9.看到那数不清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10.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二、述句变反问句:1.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2.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3.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4.犯了错误旦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5.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6.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7.这就是伟大的奇观。

8.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四、修改病句小学语文病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九种:一、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二、用词不当: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三、词语搭配不当: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四、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五、词序颠倒: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六、重复罗嗦: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七、概念不清: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八、不合逻辑不合事理: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

”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九、指代不明: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

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

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如:明和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明经常约庆去打球”。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5、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6、异口同声地说:“赞成!”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8、我爱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9、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

10、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11、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12、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

13、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14、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15、当我递上了茶杯,妈妈的脸上现出了愉快的心情。

16、小明的姐姐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7、我们来到公园,观赏美丽的情景。

19、他的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完成。

20、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21、我敢肯定,明天大概要下雪。

22、大家必须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3、河水倒映在云朵里,显得更白了。

24、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五、关联词语1.转折关系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可是......2.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 、要是……那么无论……都…… 、不管……也……3.并列关系一边……一边……、既是......也是......、是……是……4.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光……也……、既……又……、不仅……还……5.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6.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7.承接关系先......再......、首先......然后......、先.....然后......接着......最后......8.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填关联词语。

1、()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我们并不感到它有那么热。

2、猎人()没有饿着,()吃了一顿鲜美的晚餐。

3、这朵月季花()很美丽,()很香。

4、()同学们信任你,你()应该勇敢地去接受这份工作。

5、()我们现在不注意保护视力,()会给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带来烦恼。

6、蜜蜂()能远游,()远游的本领比不上有些鸟。

7、()学习多么紧,他()按时去帮王奶奶挑水。

8、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是伟大的思想家。

9、()天下着大雪,爸爸妈妈()准时去上班。

10、()现在好好学习,()长大()能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11、姑娘()自己没有走,()让大家也都不要走。

12、()天气多冷,他()坚持晨跑。

13、对周围的事物,我们()要仔细观察,()要认真思考、分析他们。

14、许珍()得到许多同学的帮助,()进步较快。

15、妈妈()关心我们的生活,()关心我们的学习。

16、()爷爷年逾七十,()记忆力仍很好。

17、()我们俩闹不和,()会削弱国的力量。

18、种子的力量是一种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上面的石块怎么重,小草()会从下面钻出来。

19、()家里来了什么客人,他()热情招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