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痞满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痞满(已完成)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痞满(已完成)PPT课件
利,脉细而软。 治法:和胃降逆,散水消痞。
生姜9 半夏9 党参9 干姜3 黄芩6 黄连3
甘草 4.5 大枣4
大黄黄连泻心汤:
病机:邪热内陷,壅滞中焦而作痞,可因误下而致
脉证:心下痞,按之濡,可见心烦,舌红,关上浮或
濡数。
治法:泻热消痞。
大黄9 黄连3
附子泻心汤:
病机:伤寒误治,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胃肠热壅而卫
兼症:吐苦水,大便不爽 ;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 肝气犯胃,胃气郁滞 治法: 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代表方: 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 常用药: 加减:
(二)虚痞
1.脾胃虚弱证
症状: 主症: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 ; 兼症: 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 声低微 ;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患者素喜饮酒,饭量且大,因而胃肠湿热久蕴。湿甚 水蓄,热甚火化,水火纠结则吐酸嗳腐。火炎上,精 液不润,而胸咽灼热、恶逆;水久蓄,健运失常,则 胀满疼痛、泻泄。病久胃气渐衰,故痛无间歇。脉弦 数为饮为热,苔黄腻为热为湿。此水火纠结胸胃,升 降失司,而成痞证。生姜泻心汤去大枣降逆泻火、益 气温中。
生姜 半夏 党参 干姜 黄连 黄芩 炙草
• 1. 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 :
• 2.病理 :
• 3.X线钡餐:
• 4.胃肠动力检测: 相关检测可查是否
• 5.幽门螺旋杆菌:
为Hale Waihona Puke P感染• 6.B超、CT检查:
三、相关检查
• 1. 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 :
• 2.病理 :
• 3.X线钡餐:
• 4.胃肠动力检测:
• 5.幽门螺旋杆菌: • 6.B超、CT检查:
痞满的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 (二)、病机关键

痞满PPT课件

痞满PPT课件

得热则减
沉涩
热 痞满势急 口渴喜冷 舌红苔黄 脉数 饮
『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痞满的病机
病机
基本病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
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病性:虚实、寒热之分
病理演变:虚实转变
虚实夹杂证
『诊查要点』P 198
一、诊断依据 二、病证鉴别 三、相关检查
一、诊断依据
1、主症(必然症):胃脘痞塞(按之柔软,压 之不痛,望之无胀大)
b. 郁久化热者:+黄芩、黄连、吴茱萸
越鞠丸(芎术丸):香附子,苍术,川芎, 神曲,栀子。 (治六郁:气血痰火湿食-肝脾郁结)
枳术丸:枳壳,白术。 (健脾消痞)
5、痞满—脾胃虚弱证
主症(特点):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 ① 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② 治 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③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④ 加 减: a. 脾虚湿滞者:+半夏、茯苓
阴虚………………………ຫໍສະໝຸດ 胃阴不足证 请看具体的案例题痞满之虚实鉴别表
病因 饮食
大便 舌苔 脉象
虚 无力运 食少纳呆, 常大便 舌淡, 脉虚无

饥饱均满 稀溏 苔薄 力
实 有邪阻 能食,食 常伴便 苔厚腻 脉实有
碍气机 后尤甚, 秘

饥时可缓
痞满之寒热鉴别表
病势
口渴
舌苔
脉象
寒 痞满绵绵, 口淡不渴 舌淡苔白 脉沉迟或
不通”
3、范围
可以概括为以下两大类: ① 西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胃下垂等,以胃脘部痞满为主要
表现 ② 检查无任何异常,仅表现为胃脘部痞满的症状

中医课件-痞满

中医课件-痞满
②若食枳化熱,大便秘結者,可加大黃、 檳榔;化熱而兼有氣滯、濕阻、燥屎內 結者,可用木香檳榔丸。
③若食積脾虛,大便溏薄者,可加白術、 扁豆健脾助運,或用枳實消痞丸消除痞 滿,健脾和胃。
2.痰濕中阻證
症狀:
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滿悶,頭暈目眩, 身重困倦,嘔惡納呆,口淡不渴,小便 不利,舌苔白厚膩,脈沉滑。
1.飲食宜清淡,勿暴飲暴食,貪涼飲 冷。
2.力戒煙灑,以免損傷脾胃。 3.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以防
氣機鬱滯。 4.積極治療胃痛等疾病。 5.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復習思考題
1.痞滿的主症是什麼,其病因病機如何? 2.為什麼說痞滿的發生與肝脾膽腎有關? 3.痞滿的辨證要點是什麼? 4.痞滿治則治法如何? 5.試述痞滿常見證型的症狀、治法及方藥。
3.濕熱阻胃證
症狀: 脘腹痞悶,或嘈雜不舒,噁心 嘔吐,口幹不欲飲,口苦,納少,舌紅 苔黃膩,脈滑數。
2.濕熱阻胃證
治法:清熱化濕,和胃消痞。
2.濕熱阻胃證
代表方 瀉心湯合連樸飲加減
大黃、黃連、黃芩、 石菖蒲、陳皮、半夏、木香 梔子、豆豉、蘆根
清熱化濕
和胃消痞
加減:
①可酌加枳實、厚樸、木香、白術等以助行氣消痞之力。 ②寒熱錯雜者,可用半夏瀉心湯類。 ③濕熱內盛者,可用連樸飲(菖蒲、半夏、梔子、豆豉、
2.內傷飲食
暴飲暴食,或恣食生冷,飲食不節,損傷脾胃,食積內停,阻滯胃 脘,中焦氣機不利,升降失常,故痞塞不通,發生痞滿。
3.情志失調
多思則氣結,暴怒則氣逆,悲憂則氣鬱,驚恐則氣亂等等,造成氣 機逆亂,升降失職;或肝鬱氣滯,橫逆犯脾,氣機鬱滯;或憂思傷 脾,脾氣受損,運化無權;或久病由氣及血,瘀血內停,而致中焦 氣機升降失常而成痞滿。

中医内科学课件:痞满

中医内科学课件:痞满
• 连翘30g。
• 若食积较重,痞满胀甚者加厚朴、麦芽以 行气消积;食积化热,烦躁口渴者加黄连 以清热除烦;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槟榔以 导滞通便;湿浊内盛,舌苔厚腻者加苍木、 茯苓以健脾燥湿。
(二)痰湿内阻
• 症状:胸脘痞塞,脘腹满闷不舒,呕恶纳 呆,口淡不渴,痰多或咯出不爽,头昏目 眩,身重倦怠,小便不利。舌苔白厚腻; 脉沉滑或弦滑。
一、实证
(一)饮食积滞
• 1.症状:脘腹痞闷而胀,进食尤甚,拒按,嗳腐 吞酸,不思饮食,恶心呕吐,或吐出宿食积滞。 或大便不调,矢气频作,臭秽难闻。舌质淡红, 苔厚腻;脉滑。
• 2.病机:食积不化,气机壅塞,胃失和降。 • 3.治法: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 4.方药:保和丸(《丹溪心法》)
• 山楂18g,神曲15g,半夏9g,茯苓9g,陈皮 10连翘10g,枳实6g,白术10g 炒莱菔子 10g
• 病机:痰聚湿阻,脾失健运,气机不和, 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 治法: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 方药:二陈平胃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半夏10g,茯苓9g,陈皮10g,苍术10g,厚 朴10g, 甘草5g,生姜6g 藿香15g。
• 气逆不降,噫气不除者加旋复花、代赭石 以化痰降逆;胸膈满闷较甚者加薤白、枳 实、瓜蒌以理气宽中;咯痰黄稠,心烦口 干者加黄芩、黄连以清化痰热或改用黄连 温胆汤;兼有表证者加香附以理气解表; 兼脾胃虚弱者加用党参、白术、砂仁健脾 和中。
范围
• 痞满作为临床证侯,主要包括西 医的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功能 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
病因病机
• (一)感受外邪 伤寒邪在肌表,医者反攻 误下伤中,邪气乘虚结于心下,而成痞满。 此外,也有伤寒之邪,由表及里,入于胸 部、胃口,而为痞满不能饮食者。

痞满讲课PPT课件

痞满讲课PPT课件

内容全面,条理清晰
内容覆盖面广, 知识点详尽
结构清晰,层 次分明
逻辑严密,易 于理解
信息量大,信 息质量高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图片丰富多样,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 文字简练易懂,避免专业术语 图表和数据可视化,便于观众快速理解 图文排版整洁美观,提高观众阅读体验
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重点内容突出:课件中的重点内容会以醒目的方式进行标注和强调,方便学生快速理解。
课件逻辑严密, 前后连贯,无跳 跃
课件语言简练, 表达准确,不模 棱两可
适用人群和使用场景
适用人群:中医学生、 中医师、中医爱好者
使用场景:中医课程、 临床实践、自我学习
学习方法和技巧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个人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注重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多种学习方式结合: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听课、阅读、讨论等,以提高学习效果。 及时复习: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复习已学过的内容,巩固记忆,加深理解。
痞满的治疗和预防
药物治疗:针对痞满症 状,可选用中药或西药 进行治疗,如四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等。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 易消化,忌食生冷、油 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如生姜、葱、蒜等。
运动锻炼:适当进行 运动锻炼,如散步、 慢跑、太极拳等,有 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 缓解痞满症状。
预防保健:保持心情舒 畅,避免过度劳累,注 意腹部保暖,有助于预 防痞满的发生。
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
添加内容标题
注意事项:在使用痞满讲课PPT课件时,建议提前熟悉课件内容 和结构,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添加内容标题
常见问题解答:在使用痞满讲课PPT课件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常 见问题,如课件无法正常打开、字体不显示等,可以参考痞满官 网提供的常见问题解答进行解决。

中医内科学.痞满33页PPT

中医内科学.痞满33页PPT

EN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中医内科学.痞满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痞满PPT课件

痞满PPT课件
• 舌质红,苔黄。脉数。 • 大黄黄连泻心汤
编辑版ppt
9
饮食积滞
• 暧腐吞酸,脘腹满闷,按之更甚。 伴恶心呕吐,不思饮食。
• 舌苔厚腻,脉弦滑。 • 保和丸
编辑版ppt
10
痰湿内阻
• 胸脘痞满,恶心欲吐。伴头晕目眩, 咳嗽痰多。
• 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沉滑 • 平胃散和二陈汤
编辑版ppt
11
胃下垂
编辑版ppt
1
病因病机
• 病位:胃,肝,脾。 • 病因:表邪入里、饮食不化、情志
失调、脾胃虚弱等 • 病机: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
编辑版ppt
2
病因病机
• 表邪入里 • 饮食中阻 • 痰气壅塞 • 情志失调 • 脾胃虚弱
编辑版ppt
3
诊断
• 胃脘部痞满、满闷不舒,望之无形、按之 柔软、触之无形、压之不痛。起病缓慢、 反复发作。常有饮食、情志、起居、寒温 不当等诱因。
中焦气机阻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降失常病因病机?表邪入里?饮食中阻?痰气壅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诊断?胃脘部痞满满闷不舒望之无形按之柔软触之无形压之不痛
痞满
• 定义: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出现以 胸腹痞闷胀满不舒为主症的病症。
• 特点: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 • 胸痞 • 心下痞 • 参考对照: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郁气滞
• 脘腹不舒,胸胁胀满。伴心烦易怒, 时作太息。
• 舌苔白,脉弦。 • 四逆散合越鞠丸
编辑版ppt
12
脾胃虚弱
• 脘腹不舒,时缓时急,喜温喜按。 伴纳呆,体倦乏力,大便稀溏。
• 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 补中益气汤
编辑版ppt

《中医内科学》痞满 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痞满  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
第二节 痞

ppt课件
1
【概述】
一、定义
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 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 症状的病症。
按部位痞满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主症:脘腹痞闷,或嘈杂不舒,恶心呕吐, 口干不欲饮 ;
兼症:口苦,纳少;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湿热内蕴,困阻脾胃,气机不利 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
ppt课件
26
4.肝胃不和证
症状: 主症: 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 善太息,呕恶嗳气 ;
兼症:吐苦水,大便不爽 ;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 肝气犯胃,胃气郁滞 治法: 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代表方: 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 常用药: 加减:
1.痞满与胃痛
ppt课件
11
2.痞满与鼓胀
ppt课件
12
3.痞满与胸痹
ppt课件
13
4.痞满与结胸
ppt课件
14
三、相关检查
可诊断慢性胃炎并排 除溃疡病、胃肿瘤等
1. 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 : 2.病理 : 3.X线钡餐: 4.胃肠动力检测: 5.幽门螺旋杆菌: 6.B超、CT检查:
ppt课件
脾失健运
脾胃受损
水湿不化 酿生痰浊
表邪入里,结于心下 食滞中阻
痰湿阻滞
中焦气机不利 升降失司
胃痞
多思则气结 暴怒则气逆 悲忧则气郁 惊恐则气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痞满
2020/12/27
1
概念
指以自觉心下痞满,胸膈胀满,触之无形, 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按部 位痞满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痞即胃脘 部出现上述症状的痞满,又可称胃痞
2020/12/27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2、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 漫长
▪ 3、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 发
2020/12/27
18
病证鉴别
▪ 痞满与胃痛
▪ 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 ▪ 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以满闷不适为患,
可累及胸膈 ▪ 胃痛病势多急,压之可痛,而胃痞起病
较缓,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
2020/12/27
2020/12/27
10
病因
▪ 内伤饮食
▪ 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或过食肥甘,或嗜 酒无度,损伤脾胃,纳运无力,食滞内停, 痰湿阻中,气机被阻,而生痞满。如:《伤 寒论》云:“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 臭”;“谷入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 满。”
2020/12/27
11
病因
▪ 情志失调
▪ 抑郁恼怒,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失于疏泄, 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升降失常,或忧思伤脾, 脾气受损,运化无力,胃腑失和,气机不畅, 发为痞满。如《景岳全书·痞满》言:“怒气 暴伤,肝气未平而痞。”
▪ 胃痞则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多兼饮
食纳运无力之症。偶有胸膈不适,并无
13
病机
▪ 痞满的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 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为导致本病发生 的病机关键。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端,实即实 邪内阻(食积,痰湿,外邪,气滞等),虚为 脾胃虚弱(气虚阴虚),虚实夹杂则两者兼而 有之。因邪实多与中虚不运,升降无力有关, 而中焦转运无力,最易招致病邪内阻
2020/12/27
2020/12/27
16
临证思路
▪ 四、审定虚实寒热 ▪ 饥时可缓解或疼痛拒按,脉弦急而滑,
或脉滑,或迟滑者为实痞。痞满口不渴 或口渴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沉迟, 沉涩者为寒;口苦口渴喜饮,恶心,舌 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者为热
2020/12/27
17
诊查要点
▪ 诊断依据
▪ 1、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 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
2020/12/27
12
病机
▪ 脾胃同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司 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脾主升清, 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肝主疏泄, 调节脾胃气机。肝气条达,则脾升胃降,气 机顺畅。上述病因均可影响到胃,并涉及脾, 肝,使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 痞满
2020/12/27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2/27
4
历史沿革
痞满在《内经》中称为“痞满”和“痞隔”等,
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备化之纪,…其病
2020/12/27
7
历史沿革
▪ 至明清时期,张介宾在《景岳全书·痞满》中 更明确地指出:“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 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 必胀也。”并指出:“凡有邪有滞而痞者, 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有 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 也。实痞实满者,可消可散,虚痞虚满者, 非大加温补不可。”这种虚实辨证对后世痞 满诊治颇有指导意义
14
临证思路
▪ 一、抓住主诉 ▪ 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且不痛 ▪ 二、审明病因 ▪ 详细询问起病时间,原因,了解其发病时
之症状特点,查明其病证与饮食,情绪等 的关系
2020/12/27
15
临证思路
▪ 三、审定邪之有无
▪ 伤寒表邪未解,误下或痞或感受寒邪, 外邪乘虚而入腑,留恋胸膈,或饮食无 度,食积难消,或情绪刺激,气机郁结 等,皆属有邪,即以邪实为主要矛盾。 若因脾胃阳微,胃纳呆滞,脾运不健, 则属虚证痞满,此以正虚为其主要矛盾
2020/12/27
8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 志失调等可引起中焦气机不利, 脾胃升降失职而发生痞满
2020/12/27
9
病因
▪ 感受外邪
▪ 外感六淫,表邪入里,或误下伤中,邪气乘 虚内陷,结于胃脘,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 司,遂成痞满。如《伤寒论》说:“脉浮而 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 濡,但气痞耳。”
▪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痞候》则结合病位病机 对病名要领作出定义:“诸痞者, 营卫不和,阴阳 隔绝,脏腑否塞而不宣,故谓之痞”,“其病之候, 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
▪ 金元时代,朱震亨《丹溪心法·痞》则简明云:“痞 者与否同,不通泰也。”且作了与胀满的鉴别: “胀满内胀而外亦有形;痞者内觉痞闷,而外无胀 急之形也。”
痞”,“卑监之纪, …其病留满痞塞。”认为其
病因是饮食不节,起居不适和寒气为患等,如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
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满闭
塞。” 《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脏寒生满
病。”《素问·至真要大论,心痛否满。”
2020/12/27
5
历史沿革
痞满病名首见于《伤寒论》,张仲景在《伤寒 论》中明确指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而且还说:“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 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 不中也,半夏泻心汤方主之。”将痞满与结胸 作了鉴别,并创诸泻心汤治疗,一直为后世医 家所效法
2020/12/27
6
历史沿革
19
病证鉴别
▪ 痞满与鼓胀
▪ 两者均为自觉腹部胀满的病证
▪ 鼓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 露为主症;胃痞则以自觉满闷不舒,外无 胀形为特征
▪ 鼓胀发于大腹,胃痞则在胃脘 ▪ 鼓胀按之腹皮绷急,胃痞则按之柔软
2020/12/27
20
病证鉴别
▪ 痞满与胸痹
▪ 胸痹是胸中痞满不通,而致胸膺内外疼 痛之证,以胸闷、胸痛、短气为主症, 偶兼脘腹不舒。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 短气病脉证治》云:“胸痹气急胀满, 胸背痛,短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