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文《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案

课文《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案课文《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凸现自己的独特感悟、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也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了现代人的理念。
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个性得到张扬,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将一个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
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讲述故事内容,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重、难点:能投入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幻灯片、小黑板、贴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袋麦子》(齐读课题)。
二、复习检查:1、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幻灯出示):麦子迫不及待粮食保存防止搬家拜访仍有节俭神秘收获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声音响亮,开火车(手势)!大家一起来!2、读得好!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14自然段,知道小猪、小牛、小猴对一袋麦子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幻灯出示),大家来连一连并说一说在人们印象中小猪、小牛、小猴各是什么样的动物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还经常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小猴: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3、学生连线,并在交流中显现小猪的憨厚,小牛的诚实,小猴的聪明(相机贴图: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和小猴)。
(此环节不仅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还把三种动物对这一袋麦子的不同处理方法更加清晰化,同时也把几种动物的性格特征跃于纸上,以便于为下文探讨不同的动物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情感反应和价值判断埋下一个伏笔。
)4、过渡:一年以后,当土地爷爷再来拜访小猪、小牛、小猴的时候他看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自己读一读课文的59自然段。
三、讲读59自然段:1、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5一9自然段,你最喜欢土地爷爷到谁家看到的结果?可将你最喜欢的这一段故事多读几遍。
《三袋麦子》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袋麦子》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袋麦子》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幼生字组成的词语。
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能讲述故事内容,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课前准备:抄有部分重点语段的小黑板;抄有由学生口头填空的小黑板。
教学主流程:导入新课。
1、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2、小猪、小牛和小猴各看到怎样的麦子,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一至四自然段。
1、自读2――4自然段。
思考:小猪、小牛和小猴各看到一袋怎样的麦子?黄灿灿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1)、黄灿灿的麦子是什么样的?(2)、小牛看得多仔细啊!朗读描写小猴看的句子。
(3)、什么是上等的麦种?(4)、同样是一袋麦子,为什么在他们眼里不一样呢?是土地爷爷发给他们的麦子不一样吗?2、他们又是怎样处理各自的麦子呢?小猪(1)、读第二自然段,回答:小猪看到黄灿灿的麦子就想到了什么食品?(2)、看到麦子,小猪的心情怎样?谁来读读小猪说的话?(3)、还有哪个词体现了小猪的心情?小牛(1)、小牛是怎么做的呢?(2)、边做动作边读小牛的话。
(3)、在小牛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优点?小猴(1)、小猴又是怎么做的?(2)、小猴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说说小猴的心里话吗?三、学习五至九自然段。
1、过渡: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他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猪、小牛和小猴呢?2、自读六至九自然段。
3、他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猪?从哪儿可以看出小猪憨厚可爱?4、他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牛?从哪儿可以看出小牛很节俭?5、他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猴?6、口头填空: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你带一些回家吧!”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7、土地爷爷分别对小猪、小牛和小猴是怎样的态度?你能说说土地爷爷的心里话吗?出示:(1)、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哈哈大笑,说:。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 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妙品质。
3、能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自己编小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妙品质。
教具:挂图一份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上一节课,我们听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过年了,〔〕送给〔〕、〔〕和〔〕一份节日礼物〔〕。
一年以后,涌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二、提出疑问,导入新课涌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日我们继续观赏这个故事。
三、精讲课文〔1——4〕自然段1、请小伙伴把书打开,齐声朗读1——4自然段。
〔1〕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可小动物们看到的不一样呀?〔2〕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书:黄灿灿饱满上等的麦种〕〔3〕看来,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看得认真,全面,有丰富的劳动阅历。
〕2、〔1〕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法?〔2〕你从小猴身上发觉了什么优点?〔看来小猴不仅聪慧,还很有远见。
〕[表达小猴看问题全面,有丰富的劳动阅历,做事有远见的优点而打下基础。
]3、〔1〕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请你用快乐的语气朗读小猪的话。
〔2〕小猪是这样说的,他又是怎样做呢?〔书:吃〕〔3〕故事中用了两个成语分别来描写小猪吃的心情和方式,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各式各样〕(板书:迫不及待)〔4〕你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5〕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6〕揭示小猪的特点。
原先老师很厌烦猪,它又胖又懒。
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禁对小猪刮目相看,开始喜爱它了,知道为什么吗?[表达——小猪美食家的全新形象涌现在大家面前]。
〔7〕指导朗读:这样的小猪你喜爱吗?让我们用喜爱的语气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让大家都能沉醉在各式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三年级语文教案)《三袋麦子》教学案设计(第二课时)

《三袋麦子》教学案设计(第二课时)三年级语文教案目的要求: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体验三个小动物不同的做法,学习到勤劳节俭的品质,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3、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
重点:由“方法——结果”的不同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难点:懂得三个小动物不同的做法并无好坏之分。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图片、文字内容、表格。
教学程序和内容:●一、复习旧知1、回忆第一自然段内容(师板书)2、齐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小猪的做法1、过渡:同样是收到一袋麦子,三个小动物各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小猪的做法。
(出示文字内容)2、指名读3、问:小猪收到这一袋麦子时有怎样的表现?(1)理解“开心地喊”(利用朗读的形式)(2)理解“迫不及待”(3)填表(4)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猪?4、想象:小猪做了哪些食品?(1)学生想向(2)出示相关图片(3)看到这些,你觉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小猪呢?5、感情朗读三、学习小牛、小猴的做法1、过渡:知道了小猪收到麦子后的做法,那么小牛和小猴分别又是如何做的呢?(出示表格)2、小组学习(1)提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讨论学习,结合三、四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共同完成这张表。
(2)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3、共同交流(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填表;说说小牛的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2)继续完成表格(小猴的表现与做法)●四、各抒己见1、引入话题:知道了小猪、小牛、小猴各是怎样处理自己所得的那一袋麦子的,那么它们三个的做法,你最赞成谁呢?2、学生谈想法并说明理由。
●五、知道土地爷爷的态度,明理1、快速浏览5--9小节,找一找土地爷爷对三个小动物做法的态度。
(出示表格)2、生浏览思考,师巡视。
3、填表。
4、分角色表演,感受人物态度。
(1)师生角色表演。
(2)回答:对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土地爷爷最赞成谁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一起读“老人抚摸着……”六、拓展1、刚才,我们先各自谈了自己对三个小动物的看法,接着又学习了土地爷爷的态度,那么如果你也得到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呢?有没有比它们更好的做法呢?板书设计:9、三袋麦子小猪做成食品吃了——没有了小牛保存好——还剩半袋小猴全种下地——满满一囤只有播种,才有收获。
三袋麦子教案(第二课时)

三袋麦子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总目标:⑴知识和技能:①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
②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⑵过程和方法: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课文内涵,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
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2.课时目标:⑴能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能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讲好这个故事。
⑶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重点难点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小猪、小牛、小猴的形象。
2.指导根据不同的角色有感情的朗读。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㈠导入: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童话主要讲了什么吗?学生:记得老师:谁有本事来说一说?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指名请两位学生来说大概内容。
老师:这两位同学说的都很好。
第一位小朋友说的很详细,看得出她的预习工作做的很好,第二位小朋友说的很有概括性,说明她的概括能力很强。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㈡精读感悟1.学习第一部分(1)学习第一自然段老师: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三个小动物同样的礼物,三个小动物有什么不同的处理方法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的前4个自然段,思考三个小动物对土地爷爷所送的礼物有什么不同的处理方法?(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小动物的头像)学生读课文老师:小朋友们都读了一遍课文的前4个自然段,我们先来看看第一自然段。
谁送给谁什么礼物呢?学生自由回答出各送了一口袋麦子(2)学习第二自然段老师:是啊,土地爷爷各送了他们同样的礼物,我们来共同看第二自然段,同学们看一看,小猪眼中的这袋麦子是什么样的呢?谁能告诉我?学生回答老师:黄灿灿!多诱人啊!同学们跟我齐读2遍:黄灿灿一二!学生齐读老师:好,小猪看到的麦子是黄灿灿的,那他看到这黄灿灿的麦子想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出白面馒头和烙饼老师:他马上想到了吃,想到了美食,都要等不及了。
三袋麦子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讲讲课文内容;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涵,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
培养学生用准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讲讲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准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一、导入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先请大家来回忆一下课文吧!谁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一件事?生: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之间的事。
(教师板书小猪、小牛、小猴)师:是什么事呢?生: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一人一口袋麦子。
师:谁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生: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一人一口袋麦子。
师:一共几袋麦子?生:三袋(板书三袋麦子)师:是的,快过年的时候,土地爷爷啊送给他们每人一口袋麦子作为节日礼物。
二、教学过程1. 谁来给我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想一想你读到了什么?要点:时间:快过年了;人物:土地公公、小猪、小牛和小猴;事件:快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口袋麦子。
这就是事情发生的起因。
板书:起因2.自由朗读2-9自然段,想想它们是怎么处理麦子的,结果又如何?相继板书小猪:做成食品吃光了小牛:保存起来慢慢吃仍有一半小猴:全种下地收获了 3.学习第2.6两段(1)我们来先看看你们是从哪里找到小猪的处理方法的?(第2段)(2)在小猪眼里这是一袋怎样的麦子?(黄灿灿的),面对这样一袋黄灿灿的麦子小猪说了什么话呀?(生读小猪说的话)你觉得我们读这句话的时候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生:开心。
师:是的,所以,我们在读说的话时一定要注意前面的提示语。
谁带着开心的心情来读一读。
瞧瞧小猪开心的样子,小猪他一分钟也等不及了,他真想马上吃到这些好吃的东西,课文中有一个词最能体现小猪的这种着急的心情,你找到了吗?生:迫不及待。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doc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精读5至9自然段。
2、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读词语:(1)出示:烙饼麦子憨厚麦囤虫蛀(2)指名读2、听写生字词3、指名口述课文的第一部分。
二、精读第二部分1、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这部分课文,学生边听边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谁)-----------------(怎么样)讨论并理解有关语句: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等。
(板书:憨厚节俭聪明能干)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语气,说话时的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同桌分角色读,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同桌再分角色练读。
3、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1)看板书,自己练习。
(2)指名口述,其他同学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3)学生练习口述,同桌分角色口述。
(4)指名学生带头饰到讲台前边表演边口述。
三、总结全文1、指名学生口述全文。
2、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3、教师小结: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俭。
什么叫聪明能干,受到了教育。
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向小猴学习。
四、学生作业课堂作业1、比一比,再组词。
迫()麦()防()泊()表()访()仍()俭()保()扔()脸()宝()2、照样子写词。
黄灿灿()()()舔了舔()()()3、写近义词。
节俭()回味()开心()防止()拜访()感谢()4、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礼物()的麦子()的食品()的麦种()的样子()的麦粒5、把成语补充完整。
硕()仅()叶()归()()不()待各()各()回家作业1、抄写词语。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

《三袋麦子》其次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讲解并描述故事内容,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重点:能投入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学具打算: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三袋麦子》(齐读课题)。
二、复习检查:1、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幻灯出示):麦子、迫不及待、粮食、保存、防止、探望、仍有、奇异、收获2、读得好!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哪几个小动物送了什么节日礼物啊?三、学习课文24段(一)1、这三袋一模一样的麦子,在小动物眼中却是有些不一样的。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5段,细致找一找,把有关描写麦子的词语圈出来。
2、指名答。
依据答复,引说。
(1)看到这麦子,小猪会不由自主地夸道:这金灿灿的麦子多迷人啊!这麦子金灿灿的,闻起来香喷喷的,太好了!(2)而小牛也会赞道:这麦子一粒粒多么饱满,竟找不出一粒干瘪的麦子,太棒了!(3)小猴会怎么说呢?他却觉得这麦子是上好的种子。
3、因为对麦子的想法不同,所以他们处理麦子的方式也不同,最终的结果也不同。
过渡:你们看,小猪已经迫不及待地闪亮登场了。
那就让我们先到小猪家看一看吧!谁先告知老师,哪一段写了小猪?4、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段,看一看,小猪是怎样处理麦子的?(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什么是迫不及待啊?(等不及的意思)你们在什么时候也有迫不及待的状况?5、读了其次小节,你首先感受到了什么?(小猪看到麦子很欢乐。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猪很欢乐?为什么会这么欢乐?因为他似乎看到了又松又软的白面馒头、香喷喷的烙饼6、你能把小猪欢乐的心情读出来吗?总结过渡:想象着自己将有一个如此奇异的新年,小猪的心情太兴奋了,所以他欢乐地喊道(齐读:)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二)1、此时此刻我们来说说小牛吧!老师请一位同学读第三段,其他同学思索小牛是怎样处理麦子的?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牛?2、小牛看到麦子后,有什么动作?指名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
3、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己编小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
教具:挂图一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上一节课,我们听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过年了,()送给()、()和()一份节日礼物()。
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
二、提出疑问,导入新课
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这个故事。
三、精讲课文(1——4)自然段
1、请小朋友把书打开,齐声朗读1——4自然段。
(1)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可小动物们看到的不一样呀?
(2)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书:黄灿灿饱满上等的麦种)
(3)看来,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看得仔细,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
)
2、(1)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法?
(2)你从小猴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看来小猴不仅聪明,还很有远见。
)
[体现小猴看问题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做事有远见的优点而打下基础。
]
3、(1)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请你用开心的语气朗读小猪的话。
(2)小猪是这样说的,他又是怎样做呢?(书:吃)
(3)故事中用了两个成语分别来描写小猪吃的'心情和方式,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各种各样)(板书:迫不及待) (4)你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
(5)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6)揭示小猪的特点。
原先老师很讨厌猪,它又胖又懒。
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禁对小猪刮目相看,开始喜欢它了,知道为什么吗?
[体现——小猪美食家的全新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
(7)指导朗读:这样的小猪你喜欢吗?让我们用喜欢的语气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让大家都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4、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
5、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勤劳、节俭、有打算)
6、指导朗读
四、自学课文(5——9)自然段
过渡: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了,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自己带着这样四个问题自学课文。
出示并让学生讨论:
1、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
2、土地爷爷对谁的做法最满意?为什么?
3、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4、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
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通过刚才的自学,请你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这几个词语:憨厚、节俭、神秘。
2、逐个讨论四个问题。
(1)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
(2)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书:
兴奋)你是怎样理解“兴奋”的?请你用兴奋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3)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小猪、小牛的?
3、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请你来做xx(分角色朗读)
4、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麦子,可是谁吃到的麦子最多?为什么?
五、课堂小节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性格各异,然而都很可爱,小猪憨厚得可爱,小牛的可爱在于节俭,小猴的聪明能干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六、拓展延伸
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一年以后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自己编写故事,小组合作,并表演出来。
七、板书设计
八、三袋麦子
主人公态度性格
小猪(迫不及待)全吃光憨厚可爱
小牛保存勤劳、节俭、有打算
小猴全种下了地聪明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