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摄影基础第一章摄影概论课件
《摄影基础教案》课件

《摄影基础教案》PPT课件第一章:摄影概述1.1 摄影的定义与历史介绍摄影的定义:通过光学原理捕捉图像的一种艺术形式。
简述摄影的历史发展,从最早的摄影术到数码摄影。
1.2 摄影的分类与流派介绍摄影的分类:风景摄影、人像摄影、纪实摄影等。
介绍摄影的流派:写实主义、象征主义、抽象主义等。
第二章:摄影器材与技术2.1 数码相机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介绍数码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传感器、显示屏等。
介绍数码相机的基本功能:拍照、录像、调整曝光等。
2.2 摄影镜头的选择与使用介绍不同类型的摄影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微距镜头等。
讲解如何选择适合拍摄主题的镜头。
第三章:摄影构图与光影3.1 摄影构图的原则与技巧介绍摄影构图的原则:平衡、对比、节奏等。
讲解如何运用构图技巧来增强照片的视觉效果。
3.2 光影的运用与处理介绍光影在摄影中的重要性:光线的方向、强度、质感等。
讲解如何运用光影来营造出拍摄主题的氛围。
第四章:摄影的主题与表达4.1 摄影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讲解如何选择拍摄主题:个人兴趣、社会现象等。
讲解如何确定拍摄主题的目的与意义。
4.2 摄影表达的手法与技巧介绍摄影表达的手法:构图、光影、色彩等。
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手法来表达拍摄主题。
第五章:摄影后期处理5.1 后期处理的基本概念与工具介绍后期处理的基本概念:调色、剪裁、锐化等。
介绍常用的后期处理工具:Photoshop、Lightroom等。
5.2 后期处理的技巧与实践讲解如何进行后期处理来提升照片的质量。
提供一些后期处理的实践案例,供学生参考与实践。
第六章:摄影构图与视觉引导6.1 构图的基本元素讲解摄影构图中的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形状、色彩、纹理、空间。
分析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引导观众的视线。
6.2 视觉引导的技巧介绍如何通过构图技巧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包括:透视、对比、重复。
讲解如何运用视觉引导来强化照片的故事性。
第七章:摄影的曝光与测光7.1 曝光的基本概念讲解曝光的基本概念,包括: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
摄影基础教程PPT课件

第二章 照相机
第二节 照相机相机的基本类型
一、 相机按结构可分以下几类: 1、 旁轴取景器照相机 又称平视取景联动测距相机。取景器与镜头 的光轴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轴线上。 由于没有采用五棱镜,使用镜间快门,重量轻, 体积小,快门震动轻。 因为取景器与镜头有一定距离,存在一定视 差。拍摄近距离物体时,视差更为明显。 旁轴取景器照相机 多用135 胶片(36mm×24mm), 也有使用120胶片(60mm×45mm、60mm×60mm、 60mm×70mm )的。 典型机型有莱卡M系列。
第二章 照相机
第二节 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4. 取景器 取景器能够把将要记录在胶片上的影像近似
地显示出来,它会指导摄影者瞄准和构图。有些 照相机的取景器就是简单的观察窗口,而单镜头 反光照相机的取景器则是由反光镜和棱镜组成的, 摄影者可以通过镜头直接观看影像。对于数码像 机来说,取景器往往是一个微型的LCD屏。 5. 聚焦控制装置
第二章 照相机
第三节 照相机的基本类型
二、 相机按感光材料可分以下两类: 1、胶片相机 使用涂在片基上的银盐或其他能对光起到光化学反应的材料-胶片记录 影像的相机。 2、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是指感光材料和记录方式采用电子化的照相机。具有电子记录、 及时显影、高速传输、便于存储、成本低的特点。它与图象处理软件相结合, 实现了图片后期制作明室化,拓展了图像的创意空间,对摄影的发展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
二、控制影像的清晰度
按动快门的操作力和快门开启的冲击力,都会使相机抖动,影响 影像的清晰度。当快门速度足够快(曝光时间足够短)时,可以将振 动的影响减至最小,快门速度越慢(曝光时间越长),要求相机的稳 定性越高,以保证得到必要的清晰度。要保证拍摄对象的清晰,拍摄 距离越远,快门速度越快。
摄影基础ppt课件397p

相机发展简史
照相机是欧洲工业时代的产物,但早在中世纪已经出现了 相机的雏形。 宋代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已叙述了“小孔成像 匣”的原始相机成像原理。 十六世纪,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路易-达盖尔发明的“银版印刷术”
1913年德国工程师奥斯卡-巴纳克成功设计出第一款使用 35mm电影胶卷的135相机——徕卡相机。
4.4.ISO感光度 (1)感光度:感光器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2)ISO:指对感光度进行了量化,使其有 一个衡量标准。 (3)感光元件:CCD和CMOS (4) ISO值越大,快门速度越快。ISO感光度数值低,画质 出色;ISO感光度数值高,画质较差。高ISO感光度与高像 素不能并存。
4.5.曝光: (1)光线进入相机后,照射到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进行 感光,将光信号中的强弱及色彩信息转化为电子信号,这 一过程称为曝光。 (2)影响曝光值的三个因素:光圈大小,快门时间和ISO 感光度大小。 (3)曝光度要点:宁少勿多
景深三要素: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物距越大,景深越大;物距越小,景深越小
4.3.快门: 快门的两个功能: (1)控制感光元件曝光时间的长短。 (2)表现运动对象的运动模糊状态或捕捉运动对象瞬间的 静态画面。 快门效果:动的画面,静的画面,动静结合的画面。
摄影基础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摄影 第二章 摄影基础与概述 第三章 摄影镜头与附件 第四章 摄影技术 第五章 摄影构成 第六章 摄影实战 第七章 摄影进阶 第八章 摄影后期制作 第九章 大师作品欣赏
第一章 摄影基础与概论
1.1 什么是摄影 1.摄影是一种技术 2.摄影是一种艺术 3.摄影是一种工具 4.摄影是一种媒介
摄影基础讲义.ppt

正片用于制作幻灯片,电影。 负片用于制作照片。 4、感光片 色盲片:用于翻拍 全色片:用于人像、风景、风光。适用
于各种色光
分色片:用于风景、风光 红外线片:用红外线摄影 X片:用X射线摄影
二、彩色胶卷 1、日光片、灯光片 日光片:用于自然光,闪光摄影,有120,
135型。
灯光片:用于百炽灯下摄影,有120、 135型。
2、S、L型 S(short):短曝光 L(long):长曝光
3、反转片、负片、正片
反转片:用于幻灯片
负片:用于印放照片
正片:用于翻拍、拷贝、幻灯片
三、感光度
感光度是胶卷感光的速度快慢。
一般用:GB(DIN):15、18、21、24、27、30
第二讲 相机及胶卷 §2-1 常用相机分类 一、135型、120型、110型 1、135型 24×36mm画幅,36张照片 2、120型 56×56mm画幅,12张 56×45mm画幅,16张 56×70mm画幅,10张 56×90mm画幅, 8张 3、110型 13×17mm画幅、12张或20张
像五棱镜达目镜,如下DF型相机。
§1-6 卷片、倒片、计数等
一、卷片
1、摇把式
海鸥4A双反相机(卷片与快门上弦不同步)
2、手轮式
海鸥4B、4C双反相机(卷片与快门上弦不同步)
3、扳手式
135型相机(卷片与快门上弦同步)
4、外装电动自动卷片(卷片与快门上弦同步)
5、内装电动自动卷片(卷片与快门上弦同步)
二、单镜头反光相机,双镜头反光相机 1、单镜头反光相机 135、120型都有,有反光镜及五棱镜,可更换镜
摄影及摄像基础第一章摄影概述优秀课件

工作室一角 达盖尔摄
摄影家热衷模仿学院派绘画,把摄影当作技术来表现艺术。 从构图布局到影调,都酷似古典主义油画风格的“艺术”照片。 这些照片往往具有拉斐尔前派式的主题和寓意的高雅艺术风格, 被称作“高艺术摄影”。英国摄影家雷兰德的作品“两种人生”, 使摄影成为与绘画相提并论的艺术品种。
买啤酒归来的孩子 布列松摄
共 和 军 战 士 之 死 卡 帕 摄
• 卡帕把照相机作为揭露战争的武器。常常给人以身临其境 的感觉。“共和军战士之死”成为战争摄影的不朽之作。
• 未来主义摄影主要表现为 动态摄影,在被摄体自身 移动时,通过长时间曝光 获得摄影动态的影像,以 便记录一个“动态效果”, 使被摄体在运动中的完整 轨迹真实再现,反映经历 的时间含义。
• 2011 Pulitzer 普利策新闻奖刚刚公布,LA Times的女摄影师Barbara Davidson以一 组关注枪击事件受害者的图片故事获得今 年的专题摄影奖,华盛顿邮报的三名摄影 师Carol Guzy、Nikki Kahn、Ricky Carioti则因其在海底地震中的出色记录获 得突发新闻摄影奖。
壁的小孔,可以把孔外物体的倒影投射在 对面的墙壁上”的论述。从针孔成像和最 初暗箱构想,再结合感光材料的试验,经 过无数人的努力和探索,终于能捕捉并留 住稳定的影像,最终诞生了摄影术。
尼埃普斯把他这种 用日光将影像永久的 记录在玻璃和金属板 上的摄影方法,称作 “日光蚀刻法”。
窗外 尼埃普斯摄
达盖尔用感光过的镀 银铜板,浸泡在加热的盐 水中获得定影而完成了自 己的作品。自此,这一年 通常被认为是摄影术诞生 之年。
摄斯当亚山梅多夫哈和亮
罗 马 政 治 会 议 幕 后 萨 洛 蒙 摄
摄影基础PPT课件

二、照相机的调焦机构 1、调焦原理 2、调焦机构的种类 (1)局部位移式调焦机构 (2)整组位移式调焦机构 三种形式 (3)固定式调焦机构
三、照相机的取景器 1、框式取景器 2、直射式取景器 3、反射式取景器 4、磨砂玻璃对光取景器
四、照相机的测距器 1、连动式测距器
重影式
裂像式
2、反光式测距
对称式正光镜头: 非对称式正光镜头: 曲光镜头: 三、照相机镜头的成像原理
焦点
光点
四、照相机镜头的焦距 1、焦点与焦距 焦距大,成像大;焦距长,
透光能力弱、视角小、景深小 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 2、焦距与物距、像距的关系 1/f=1/u+1/v 共轭原理:
五、照相机镜头的口径
1、有效口径
第一章 摄影概述 第一节 摄影的诞生与发展
一、摄影的发展 “达盖尔摄影法” 1839年8月19
二、照相机的发展 第一阶段(1839-二战) 第二阶段(二战-50年代) 第三阶段(60年代至今) 三、存储体系的发展
第二节 摄影的功效
一、摄影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二、摄影是人类的第三只眼睛 三、摄影能纵横世界,凝固历史 四、摄影是一门艺术 五、摄影的表现特性
红
黄
品 红
白
绿
青
蓝
黄=白-蓝 品红=白-绿 青=白-红
三,色彩三要素 1,色相(色别) 2,明度(亮度) 3,饱和度(纯度)
第二节 彩色感光材料
黄滤 光层
保护层 乳剂层 乳剂层 乳剂层 片基
第五章 滤色镜 第一节 滤色镜的原理
第二节 滤色镜的因数
第三节 滤色镜的作用 一、校正色调 二、调整反差,突出主体 三、改变空气透视,调整天空颜色 四、提高清晰度
1.1摄影 摄影摄像基础教学课件

• 1. 传统摄影 • 2. 数码摄影
1. 传统摄影
• 传统摄影是指用传统照相机和胶片进行拍摄,在暗室进 行冲印、放大加工处理而获得照片的一种摄影方式,并 以传统照相机和胶片为其主要特征。
• 传统摄影是一个光化学过程,影像存储在胶片上,是以 底片保影的优势
• 相对于传统摄影,数码摄影有如下优势: • ① 影像快捷迅速 • ② 不需要胶卷和扩印照片 • ③ 没有浪费 • ④ 曝光区域广 • ⑤ 整理、保存和查找方便 • ⑥ 明室操作 • ⑦ 直接传送
2. 数码摄影
• (1) 什么是数码摄影 • (2) 码摄影的优势
(1) 什么是数码摄影
• 数码摄影是指用数码照相机进行拍摄,用计算 机进行加工处理,再用打印设备或数码彩色扩 印设备进行输出的一种新型的摄影方式,并以 数码照相机为其主要特征。它是摄影技术和摄 影工具的一次革命。数码摄影是一个光电子过 程,影像存储在电子芯片上,是以光电转换和 以电子存储为介质的摄影。
摄影的基础知识入门与技术课件

暗箱的投影毕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光线的强度有极大的依赖,小孔成像原理本身 也制约胃扩大亮度的可能,投影无法长久留存。
这些矛盾只有在一下两个前提得到解决以后,才使得常驻影响的留存成为可能。 1、机械和光学的前提。镜箱和较大通光量镜头的结合,形成了早期照相机的雏形。 2、感光材料的发明。 三、尼尔普斯与达盖尔 历史上最早的照片,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摄影作品,除了一部分是静物外其他几乎 全部都是建筑摄影。受当时感光材料性能所限,那时人们只能拍摄那些在很长的曝 光时间里顺从地保持静止状态的事物。约瑟夫· 尼塞福尔· 涅普斯所拍摄的历史上第一 张照片,就是从他在索恩河畔沙隆的乡间住所楼上窗户看出去的乡村建筑群。
数码摄影基本知识
第一节 影响是观察的延伸 摄影术的发明,从主观上说,起源于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 一、小孔成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 ,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第一章 概论
பைடு நூலகம்
火胶棉摄影法的唯一缺点是,拍摄和冲洗必须在火胶棉未干燥前约20分钟之内进行。 因为,火胶棉干燥后不透水,药液无法发生作用,所以,又名“湿板”摄影法。它的这个 缺点,给摄影者带来极大的麻烦,特别是外出拍摄,除了摄影机和三脚架外,还必须携 带化学药品、暗室帐篷及其他冲洗用具,使许多摄影爱好者不敢采用。 (二)摄影术的发展 1、摄影术的应用与改进 1839年9月,即达盖尔摄影法公布仅一个月后,摄影术便传入美国,年底整个欧洲都在仿 效这种令人兴奋的技术.摄影一开始旧有极大的国际性,连当时被认为落后的亚洲,也很快 接受了这种特殊技艺.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摄影术随英国的炮舰来到中国,并很快在广州 等地传播开来.许多画家、文学家、记者甚至旅行家、科学家纷纷投入摄影行业。摄影 成为肖像、静物、风光、自然或社会场景记录最便捷的工具。在摄影术诞生的第一个 10年内,已一跃成为整个世界的时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学习摄影概论?
摄影概论在摄影专业知识体系 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进入摄影专 业的必由之路,是摄影职业观念和 敬业精神的基石,是进行摄影理论、 摄影知识和摄影技能教育的先导。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1.摄影的萌芽 提起摄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照
相机和胶片。但作为照相机的前身 ─“暗箱”,早在摄影发明之前的几 百年前,就被画家用来作为绘画的一 种工具了。
“负正系统”与塔尔博特的“卡罗摄影法”
于此同时,1835年英 国人塔尔博特发明了“负 片-正片法”,这种方法是 用纸作为底片的片基,与 银版法相比,缺点是成像 质量差,影像反差大,优 点是一张底片可以复制出 许多照片。同时他使用了 显影液和定影液。
1839年塔尔博特得知达盖尔的银 版法即将公布,便于1839年1月申报 了自己创立的负片正片摄影系统,因 为图像效果太差,未被受理,1841年, 经过改善完善后的负正摄影系统才正 式获得英国专利。这一摄影法也被命 名为“卡罗式摄影”。
当孔比较大的时候,物的不同部分发出的 光线会在屏幕上重叠,屏幕上的像自然也就不 清晰了。如果孔相当大,那么物的A处发出的 光线会到达屏幕的C处,而且B处的光线也会到 达屏幕的C处,这样光线就会发生重叠,光信 息就会发生混乱,也就无法成像了。我们在面 对物的一张白纸上所以看不到像,不是因为白 纸上没有来自于物的光线,而是因为来自于物 的不复兴 后期的画家乔万尼.波尔塔 (1538-1615)对用暗箱绘画作 过如下描述:把影像反射在放 有纸张的画板上,用铅笔画出 轮廓,再着色,就完成了一幅 画。这种方法很简单,即使不 会绘画的人,也可以使用这种 装置。
用暗箱摄取影像的光学原 理,即“小孔成像”原理,早 在2400年前我国战国时期的 《墨经》中就己有所记述。此 外,《墨经》还论述了有关光 影的生成、光与影的关系、光 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凸镜、凹 镜聚光结影的原理。
摄影术的发明,并不仅是照相 机的演变结果!更多的是人们对于 感光材料的摸索。因此,从小孔成 像到暗箱只能称为摄影史的史前时 代,它的设计、制作和使用是作为 一种绘画的工具。如何摆脱绘画, 而用另外的方法将影像固定下来, 人们又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摸索。
多少年来,人们在寻求着一种 能够忠实地记录现实的方法。在画 家们广泛使用“绘画暗箱”的基础 上,1725年德国阿道夫大学的舒尔 策教授做了关于硝酸银感光性试验, 十九世纪初,英国托马斯.韦奇伍 德做的银盐感光实验又使感光化学 的研究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由 于没有找到合适的银盐溶剂,使 “拍摄”的影像不能固定和保存。
1839年8月19日,法兰西学术院举 行科学院和美术院联席会议,正式认定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创立了摄影术, 并将这一发明公诸于世。
这一宣告标志着摄影术的正式诞生。
至今摄影术诞生已经175年
由于达盖尔对摄影术的开创性贡献, 被誉为“摄影之父”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的意义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标志着 摄影术的诞生,它使人类第一次掌握 了即时捕捉并永久固定,长期保存外 界影像的能力,它开创了人类直接采 取视觉沟通达到交流信息的一个新记 录,为以后的视觉信息时代的到来奠 定了第一块基石,同时也开辟了人类 艺术的又一个领域,为建立一种超越 语言、超越文化、超越民族与国家的 全球化艺术迈出来重要一步。
当孔比较小的时候,物的不同部分 发出的光线会到达屏幕的不同的部分, 而不会在屏幕上相互重叠,所以屏幕上 的像就会比较清晰。如下图所示,由于 孔比较小,物的A处发出的光线就不会 到达屏幕的C处,只有物的B处发出的光 线才会到达屏幕的C处,屏幕上的C处的 光线只来自物的B处,所以C处的像就会 比较清晰。
1833年尼埃普斯逝世,达盖尔便独自 探索,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 1837年,达盖尔将镀了银的铜板在碘蒸气 中熏蒸,使铜板的表面形成能感光的碘化 银,然后放在相机中曝光30分钟,再用水 银熏蒸“显影”,最后用食盐溶液定影, 获得了影纹细腻、具有金属光泽的图像。
《工作室一角》 达盖尔 1837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也被称为 “达盖尔摄影法”
《窗外的景色》1826
尼埃普斯的《窗外的景色》被视为 世界上直接获取自然景象的第一张 成功之作!!
尼埃普斯的这种以日光作用在感光 柏油,从而将影像永久固定在金属 板上的方法命名为“日光刻蚀法”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摄影技术系统!
摄影术的真正诞生---达盖尔的 “银版摄影法”
1829年法国人达盖尔受到尼埃普斯的 邀请,开始合作研究摄影术。
巴黎寺院街 1838
这张照片是世界上第一张画面中出 现人的照片。当时曝光了10分钟左右, 所以街上的人和车辆都无法留下影像, 这是达盖尔摄影术的经典代表作品。这 种由画家写生使用的暗箱原理发展出来 的摄影术于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 学院与美术学院的联合集会上被公之于 众。法国政府向达盖尔征购其专利,并 宣布这个发明是一个使‘’全世界自由” 的礼物。这一天被人们确立为摄影术的 诞生之日。
小孔成像
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 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 为明亮清晰。
1558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 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
1665年德国神父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 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 时没有感光材料,只能用于绘画 :把影像反 射在放有纸张的画板上,用铅笔画出轮廓, 再着色,就完成了一幅画。
尼埃普斯的“日光刻蚀法”
1822年尼埃普斯以金 属板作为片基,上面 涂满柏油(朱迪亚沥 青)作为感光材料, 然后将需要“复印” 的版画平放在上面, 在阳光下暴晒。拍摄 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牵马的孩子》。
尼埃普斯《牵马的孩子》1822
1826年尼埃普斯在锡合金板涂 上柏油,用自制的相机在自家的阁 楼上经过长达8小时的曝光,然后 用薰衣草油进行溶解,柏油感光层 中受光暴晒的地方变硬不溶解,其 他部分依照受光的多少全部或部分 溶解,使影像固定下来。这是第一 幅永久性照片,也是向世界公布的 第一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