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学论》及夸美纽斯介绍

合集下载

《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读书笔记

《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读书笔记

《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读书笔记夸美纽斯(JOhann Alnos COmenius,1592一1670)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奠基者,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革新家。

他总结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人文主义教育成果和当时进步教育的实际经验,提出了一套系统而又全面的教育理论。

同时,他还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革新运动,为近、现代教育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因而被称为“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和“现代教育之父”。

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称他是“一位精髓而有独到见解的哲学家,他在新生一代的教学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完成了一场革命,他是一位博学而天才的教育家”。

《大教学论》是他于17世纪20年代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一、夸美纽斯主张普及教育夸美纽斯主张“人人应当受到一种教育,进学校的人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的子女,而是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应该送入学校。

”夸美纽斯指出,普及教育要从学前期开始。

他认为:“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应该赶快对上天的植物及时加以培植、修剪和灌溉,把他们谨慎地形成,使在学问、德行与虔信方面获得兴旺的进展”。

他认为一切人都要受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质。

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当今世界,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

在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中,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

《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

在具体的教育观方面。
夸美纽斯从他所属的新教教派的实践中和
路德的思想中吸取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民主 思想。 从各个教派的学校经验中综合整理了班级 授课的教学制度。 如果说,耶稣会的中等学校是借鉴了路德 派斯图谟的文科中学和加尔文派的中学的 分班教学的经验。那么夸美纽斯便是集各 家经验之大成。形成了其班级教学的理论。

1628年。夸美纽斯被迫率领兄弟会的3万会员逃 离祖国。定居于波兰的黎撒。在这里担任兄弟会 的文科中学校长14年。他的主要著作《语文入 门》、《大教学论》和《母育学校》就是这一时 期完成的。 30年代初开始,夸美纽斯即从事“泛智”的研究。 所谓“泛智”。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能为一切人 所掌握的各种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大全。泛智 的研究,反映了文艺复兴以后科学从神学中逐渐 解放出来后所取得的进展。反映了新时代人们对 实用知识的渴求。反映了夸美纽斯的科学知识接 近人民的民主愿望。这也是他改革旧教育.创建 新教育的理论依据之一。泛智学的研究得到了世 界各国先进人士的赞扬。
《大教学论》共33章。大体可划分为6个组成
部分: 1.总论:第1~14章。 2.体育:第15章。 3.教学论:第16~22章。 4.德育论:第23~26章。 5.学制系统及课程论:第27~31章。 6.实现教育改革计划的呼吁:第32~33章。 这六个组成部分也可以看做六编。现在按各 编的顺序逐一提示其要点。
夸美纽斯曾说:“我的主要事业之一是改
良教育。这是我许多年来的努力。想帮助 学校里的青年。使他们摆脱所受的苦恼。” 国破家亡.丧妻失子.颠沛流离。书稿一 再被毁。都没有动摇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和献身精神。他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 和理论研究。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 典范。他的全部著作大小共256种。夸美纽 斯是近代教育理论的先驱。他的泛智思想 是近代百科全书的先驱。

中外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与《大教学论》的影响

中外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与《大教学论》的影响

中外教育家作业夸美纽斯与《大教学论》的影响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

其父是“捷克兄弟会”16世纪初捷克出现的一种新教派,会员多为下层贫民。

的成员,夸美纽斯的一生也与兄弟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12岁时,父母双亡,夸美纽斯中断了初等教育,后由兄弟会资助受完了中等和高等教育。

1614年,夸美纽斯担任一所文法学校的教师,开始研究教育问题。

1618年,担任兄弟会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

1618~1648年,捷克人民为反抗德意志天主教会的统治进行了长达30年的战争。

捷克战败后,夸美纽斯离开祖国,开始了终生的流亡生涯。

流亡波兰期间,夸美纽斯继续在兄弟会创办的中学里任教,并探讨教育改革问题,他的几部重要教育著作也相继问世,如《语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

其中的《语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

《大教学论》的中译本曾于193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将其列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中。

1642年,夸美纽斯来到瑞典,为那里的学校编写教科书。

不久,他又应邀到匈牙利担任学校教育顾问,并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另外几部教育著作,如《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泛智学校》《创建纪律严明的学校准则》《世界图解》等。

1654年起,夸美纽斯辗转波兰和荷兰,最后移居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直至逝世。

夸美纽斯生活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他是这个时代产生出来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尚未完全涤荡中世纪的阴霾,夸美纽斯就在《大教学论》开篇的标题中高呼“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纯粹、最卓越的”。

人文主义思想是他的教育理论的一块重要基石。

他重视人今世的现实生活,相信教育的作用,认为人具有理性的灵魂和发达的感知觉能力,能够通过高明的教育,把人培养成为有智慧、有德行和虔信的人,成为万物的主宰。

在夸美纽斯那里,人是大写的,这是对旧时代的反叛和对新时代的召唤。

夸美纽斯关于普及教育的思想浸透了民主、平等的精神,他孜孜不倦于“泛智学”的研究,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认为一切男女都应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由此,他们便不会缺乏思考、选择、守纪等良好的美德,知道如何理性地调节自己的行为。

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

学习材料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称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巨著。

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Jan Amos Comenius(1592—1670)一生著述265种著作。

其中,《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

《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专著。

《泛智学校》中提出的泛智论是探索将一切有用的实际知识教给一切人的理论。

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就可以自己总结了,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正规考试中,它会明确提问的,准确的应该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学的第一本代表著作,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现代教育学独立的标志,也称为科学教育学的标志。

因此,你一定要注意是“近代”还是“现代”。

二、被称教育史上三大里程碑的著作是什么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尔》、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三、教育思想1.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在西方世界,整个古代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均活跃于古希腊民主政体的雅典。

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家是柏拉图,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雅典的智者们的思想却与柏拉图的观点相反。

也由此,开启了教育史上持续几个世纪的关于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或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两种教育观的争论。

首先,在雅典,倡导民主、自由,反映在教育上,力图是个人的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多方面和谐发展。

而不应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公民,应该培养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

其次,柏拉图:教育首先是国家与社会的教育,教育属于国家所有,为国家培养需要的人,而不是促进个人的发展。

极力推崇斯巴达政体中的国家教育理想。

其思想反映在《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强调个人是属于国家的,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公民;同时,他也主张,教育应使个人得到和谐的发展。

正如他说的”必须依靠自然,发展儿童天性中的本性-----” 遵循自然的教育观点,首先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著作中多次提到,并从此,为后来西方教育思想所倡导。

把教育分为实用教育与文雅教育,前者是不高尚的;后者才是高尚的,是服务于闲暇的,是符合人性的,值得大力提倡的。

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简介

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简介

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简介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简介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生于新教派“捷克兄弟会”会员家庭。

12岁失去双亲,中断了学习生活。

16岁由兄弟会资助进入普雷洛夫(Prerau)市拉丁文法学校接受中等教育。

1611年,又由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博恩(Herborn)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

在大学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接触了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了宗教改革以来各国的教育发展动向,探讨了当时德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革新主张,为他后来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1614年,他回到捷克,在母校普雷洛火拉丁文法学校任教,1618年调任富尔涅克城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

同年,30年战争爆发,捷克完全丧失了独立,新教徒惨遭迫害,夸美纽斯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失去了全部家产、书稿和妻儿。

1627年,随同30000户兄弟会员家庭迁往波兰的黎撒(Lissa)避难,先在该地兄弟会中学任教,后来担任了校长,又被推选为兄弟会长老。

在这里,他完成了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拉丁文教科书《语言学入门》(1631年)、教育学巨著《大教学论》(1632年)、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1632年)、中学物理教材《物理学概论》(1633年)。

其中《语言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了12种欧洲文字和四种亚洲文字,在各国广泛流行,使夸美纽斯获得了世界声誉。

1634年起,他开始探讨“泛智论”。

1639年出版了《泛智论导言》。

1641年,英国邀请他主持编纂“泛智论”工作。

不久英国发生内战,1642年又应邀到瑞典协助解决拉丁文教学问题,用六年时间为瑞典编写了一套拉丁文教科书、教学法指导书和字典。

1648年,30年战争结束,他再次回到黎撒主持宗教与教学事务。

1650年,接受匈牙利德兰西瓦亚公国的邀请,担任长年教育顾问,创办了一所泛智学校并自任校长。

大教学论的主要内容概括

大教学论的主要内容概括

大教学论的主要内容概括
《大教学论》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一部代表作,全书共计三十三章,每章的标题就直接概括了本章节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提出了“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的观点。

2. 提出了一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普及初等教育、强调实用性和全面性、采用班级授课制等。

3. 阐述了教育的目的、任务和方法等内容,主张把教育建立在理性和科学的基础上。

4. 认为学习应该是主动、自觉的过程,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5. 主张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该相互配合和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大教学论》是一部集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对于当时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含有系统教学理论的教育专著。

夸美纽斯在这部著作中较为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普及教育与统一的教育制度以及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教学理论。

这部著作同时也鲜明地反映了夸美纽斯在教育中所坚持的“对象普及化,目的世俗化,内容泛智化,方法心理化以及组织班级化”的理论特点。

《大教学论》作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教育学著作,是人类历史中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供挖掘和学习的内容非常多,我在这里重点想讨论的则是夸美纽斯在本书中所呈现的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以及因材施教的一部分内容。

并希望通过分析能更加明确对各类学生所应采取的不同教育措施。

在本书的第12章“改良学校是可能的”当中,夸美纽斯详细地论述了他通过教育实践和观察对学生作出的分类。

在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类前,夸美纽斯首先肯定了每个人都是可教的,都是能够掌握知识的,他在书中写道“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模糊的镜子模糊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形象的地步,我们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板子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步。

”夸美纽斯给出的这个“人人皆可教”的前提是非常重要的,他承认人的才智是有区别的,但并未剥夺天性迟钝的人受教育的权利,这种“泛智”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正是近代普及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理论基础。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具备这样一种“人人皆可教”的理念更是必须的,因为只有承认每名学生都有被教好的潜质,一名教师才能真正理解自己这份职业的价值所在,倘若一出现学生没学会的情况,教师就断言“这个学生天赋太差不可教”,那么很多学生就会彻底失去发展成真正的“人”的机会,而教师本身也绝不可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反倒会成为“人类灵魂的筛选师”。

但是时间过去了300多年,时至今日现实中仍有很多教师连这样一个最基本的“职业出发点”都没有,动辄就给学生贴上“笨”、“朽木”这样的标签,放弃对学生的培养,完全背离了教育的目的和原则。

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大教学论》简介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所著《大教授学》(《GreatDidacticofComenius》)(1632)是教育学产生的标志。

副题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

1632年出版。

共三十三章。

反对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系统阐述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的目的、作用、制度、内容和途径。

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并论证教学的“简易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等原则。

为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大教学论》重点阐释了教学理论问题。

在《致意读者》中,夸美纽斯明确表述了《大教学论》的最基本的目的。

他说,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

书中明确提出并详细论证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则,提出并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包括一般的教学方法和分科的教学方法),拟订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确立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制订了编写教科书的原则要求,甚至对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也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大教学论》还论述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等。

《大教学论》虽然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广泛深入地探讨了教育工作的各种问题,总结了历史和当时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为近代教育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读后感:最近我读了《大教学论》这本书,书的作者夸美纽斯是捷克人,他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是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教育的问题并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人。

他继承了培根的唯物观点,发扬了捷克兄弟会的民主传统,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生的哥白尼。

他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提出了学校教育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系统地阐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背景
4、社会背景 • 科学开始萌芽, 教会受到冲击。 • 哥白尼发表日心 论。 • 麦哲伦舰队环绕 航行世界。 • 资本主义兴起。
一、背景
5、三十年战争
• 1618---1648
• 是欧洲国家间 争夺领土、王 位、霸权以及 各种政治矛盾 和宗教纠纷尖 锐化的产物。
二、夸美纽斯生平
1、家庭 • 1592年出生于捷克的一个磨坊主家 庭。 • 疑似出生地:科姆那、尼奈斯、乌 赫尔布罗德 • 其父为波西米亚兄弟会成员。(兄 弟会:新教团体)
二、夸美纽斯生平
4、夸美纽斯对教育的贡献
• 毕生从事教育 事业,主持过 捷克、波兰的 兄弟会学校, 为瑞典编写过 教书,为匈牙 利改革过教育。
二、夸美纽斯生平
4、夸美纽斯对教育的贡献
• 他在教育思想和教育 理论上做出了划时代 的贡献,著有《大教 学论》、《世界图 解》、《母育学校》、 《语文(言)入门》、 《物理学概论》等多 本教育教学著作。
不好读
原因
• 大量引用《圣经》原文及宗教言论。 • 近四百年前的书,时代差异巨大。 • 1939 年翻译,当时的白话文与今 天的略有差异:“自然因为常动, 所以才变丰产和强健。”、“行 谊”。 • 独特的体例,不可理解。
• 提出原则。(自然的作为不是杂乱 无章的,它在前进的时候,是界限 分明地一步一步进行的) • 自然界中的例证。(鸟儿发育) • 人们遵循该原则的例证。(建筑家 盖房子) • 学校违反该原则的例证。(一次教 给学生好多事情) • 我们应该怎么做。(一个时间只做 一件事情)
名词:中世纪 • 时 段 : 476 年 西 罗马帝国灭亡 — —1453 年 东 罗 马帝国灭亡。 • 黑暗时代:封建 割据、战争频繁、 科技和生产发展 停滞。
一、背景
3、文化与教育 • 教育被教会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 世俗教育被否定。 • 教会学校:僧侣担任教师,教学内 容为神学和七艺。 • 出现了大学。巴黎大学:文学、医 学、法学、神学四科。
《大教学论》及夸美纽斯介绍
巴林左旗教育教学研究室 王贵义
一、背景
1、文艺复兴
• 14 世纪发起于意大利, 16 世纪盛行于欧洲的思 想文化运动。 • 核心:人文主义精神。 • 先驱人物:但丁(《神 曲》)
一、背景
2、基督教 • 天主教(公教): 最早的基督教派 • 东正教(正教 1054年) • 新教(马丁· 路德 1517年)
二、夸美纽斯生平
2、经历 • 1628教育著作:《母育(亲)学校》、 《语文(言)入门》、《大教学 论》。
二、夸美纽斯生平
2、经历 • 1641 年 ——1654 年,先后辗转于 英国、瑞典、匈 牙利,宣传泛智 论。并著有《世 界图解》一书。 1650 年被推选为 兄弟会主教。
三、《大教学论》
2、主要内容及意义
• 斯皮尔曼:“倘若 各时代关于教育学 的著作全都丢了, 只要留得《大教学 论》在,后人便仍 可以把它作为基础, 重新建立教育的科 学。”
三、《大教学论》
3、这样理解前九章
• 前五章:人生的意 义和目的。 • 六到九章:教育的 目的和作用。
三、《大教学论》
3、这样理解前九章
三、《大教学论》
6、一句话读懂《大教学论》和夸美纽斯
•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 艺术 • 一切事物:教育内容泛智化。 • 一切人们:教育对象普及化。 • 全部艺术:系统地教育学理论。
四、矛盾的结合体
• 中世纪天主教:原 罪、赎罪、安贫、 禁欲、蒙昧、盲目。 • 夸氏:人是最崇高、 最完善、最美好的; 博学、德行、虔信 的人才能与上帝共 享永生。
三、《大教学论》
4 、这样理解第十章《学校教育要普遍》
• 教育内容要泛智化 • 学会一切现世与来生所必 需的事项 • 在学校里面,人人应该学 到关于人的一切事项,虽 则在以后的生活里,某些 事项对于某一个人来较有 用处,其他事项对于另外 一个人较有用处。
三、《大教学论》
1、成书年代
• 成书于1632年。 • 1939 年 , 由 傅 任 敢翻译成中文。
三、《大教学论》
2、主要内容及意义
• 系统地论述了教育学,包括教育目 的、任务、原理、作用、内容、方 法以及各类分科教学法等基本内容, 其中就有对近现代教育产生深远影 响的班级授课制。这一巨著,以它 不朽的思想,历经三百多年的考验, 成为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精 华和核心。
二、夸美纽斯生平
2、经历 • 1654 年 , 回 到 波兰黎撒。 • 1656 年 , 迁 居 到荷兰阿姆斯 特丹。 • 1670 年 , 去 世 。 葬于纳尔登。
二、夸美纽斯生平
3、生活的时代特点
• 从中世纪向近代社 会的转型时期。在 文化、思想领域, 人权与神权、理性 与信仰、现实与来 世、科学与迷信、 民主与专制之间发 生了激烈碰撞。
“从所有个别的 科学中能形成一 种统一的、包罗 万象的科学的科 学和艺术的艺术, 即泛智论。” “泛智”就是一 种百科全书式的 能为一切人所掌 握的各种自然和 社会知识的大全。
三、《大教学论》
5、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 上帝创造的自然是遵循着 一定的秩序的。 •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 教育人的事儿也要遵循自 然。 • 机械、简单;教育规律与 自然事物规律是不同的。
二、夸美纽斯生平
2、经历 • 1604 年( 12 岁)失去双亲,成为 孤儿。 • 1613年入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 • 1614年,回到捷克,任一所拉丁语 学校校长。期间,著《简易语法规 律》。
二、夸美纽斯生平
2、经历 • 1616 年,成为兄弟会的牧师。两年 后成为兄弟会学校校长。 • 1620 年,三十年战争中,捷克战败, 之后兄弟会受到迫害。丧失全部藏 书和手稿。妻子儿女丧于瘟疫。 • 1628 年,与三万户兄弟会成员迁居 波兰黎撒。从此,终生飘泊,客死 异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