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道人生的哲理故事

合集下载

有哲理的小故事悟透人生大道理

有哲理的小故事悟透人生大道理

有哲理的小故事悟透人生大道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有哲理的小故事悟透人生大道理精选有哲理的小故事悟透人生大道理哲理小故事一、简单道理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禅师的哲理故事

禅师的哲理故事

禅师的哲理故事禅师的哲理故事2篇有时候小故事里面藏着大道理。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禅师的哲理故事,欢迎阅读。

1、禅师的哲理故事:倒掉心头的那杯水一位年轻人去向慧然禅师叩问人生的意义。

禅师不说话,只是向桌上的杯子里倒水。

水溢出了杯子,禅师依旧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年轻人实在忍不住了,说,杯子里的水早就满了,大师为何不停下来呢?禅师一笑,说,你的心就像这个杯子,如果你不把心头的这杯水倒掉,无论我对你说什么,又有什么用呢?我们每个人心头都有一杯水,这杯水或重千钧,或轻似羽,全在每个人的心境,就看你懂不懂得倒掉它。

倒掉心头那杯水,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南唐后主倒不掉烟花万重,落得个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刘皇叔倒不掉桃园结义,落得个白帝托孤,玉殿虚无……柳三变倒掉功名这杯水,却有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千古绝唱;陶渊明倒掉官场的浮华,却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有时候,倒掉的是一杯水,得到的却是一片海。

芸芸众生凡人多,红尘萦于心,琐事缠于怀,心头那杯水的滋味,甜也有、酸也有、苦也有、辣也有,都属正常。

问题是,该倒掉时就倒掉。

人的一生,要做的事情太多,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如何让那么多的白天和黑夜过得愉快而充实?黑格尔说,既然生活是琐碎的,那么就让我们谈哲学。

我的'意思是,让心头的那杯水常换常新,方能映能出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出门寻春不见春,脚步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枝头春色已十分。

”不必去苦苦寻找春色,只要倒掉心头那杯水,春色自然满心间。

2、禅师的哲理故事:让心先过当一个年轻人要禅师说出如何做才能取得成功时,禅师指着寺庙里的一棵大树说,如果你能在十分钟内爬上去,我将告诉你答案。

年轻人看看大树,便立即脱去厚厚的外套,开始攀爬。

可几个小时过去了,年轻人累得气喘吁吁,也不曾到达大树的顶端。

年轻人索性不辞而别灰溜溜地回家了。

第二天,年轻人扛着梯子早早走进寺庙,他不费吹灰之力就爬到了大树上面。

禅语感悟人生的故事

禅语感悟人生的故事

禅语感悟人生的故事禅语感悟人生的故事禅语中有很多感悟人生的故事,我们有空的时候不妨多去聆听一下,感受禅语的洗礼!下面是禅语感悟人生的故事,欢迎阅览!禅语感悟人生的故事【1】一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禅师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其实,换个心境,或许你会得到解脱!二佛家禅语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

佛不语。

经数载,沧桑巨变。

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三一青年向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依你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一脸茫然。

“譬如一斤米,在炊妇眼中是几碗饭;在饼家眼里是烧饼;在酒商眼中又成了酒。

米还是那米。

同样,你还是你,有多大的出息,取决于你怎么看看待自己。

”青年豁然开朗。

四少年问智者:“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带给别人快乐的人?”智者笑答:“有四种境界,你可体会其中妙趣:首先,要‘把自己当成别人’,此是‘无我’;再之,要‘把别人当成自己’,这是‘慈悲’;而后,要‘把别人当成别人’,此是‘智慧’;最后,要‘把自己当成自己’,这是‘自在’。

”辣妹子用重庆地道方言带你了解山城文化,加微信: ffff023 (长按可复制)五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

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

弟子说:咸得发苦。

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

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

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禅语感悟人生的故事【2】1、放下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

走到一处浅滩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

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

“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

”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

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

晚上,住到寺院里后,他忍不住了,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挂在心上?”2、还要我放下什么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大意是:在禅修的道路上,我抛弃了一切,下一步怎么做?赵州禅师答:“放下吧。

蕴含人生哲理的禅理故事

蕴含人生哲理的禅理故事

蕴含人生哲理的禅理故事原来想要开悟,首先不能执着于开悟,而应该再生活中慢慢累积,不经意寻找。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禅理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禅理小故事:一个杯子一个富人问禅师:“我一生忙于赚钱,请问我应该赚多少才停止?”禅师在桌上摆了一个杯子,拿一大壶茶注满杯子。

茶水都溢满整张桌子了,禅师还是继续倒,直到把整壶茶都倒光为止。

禅师问:“你懂了吗?”富人說:“我不了解这是什么意思?”禅师说:“整壶茶水是你一生所赚的钱,杯子的容量是你一生所需要花的钱,赚超过自己所需要的财富,只会满溢出来,无法留住。

”禅理小故事:成功的时机早年,庙里种了一些黄豆。

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小和尚走到地里,一串串饱满的豆荚被小和尚碰得“刷拉刷拉”响。

随后,有些豆荚爆开了,黄澄澄的豆粒蹦得到处都是,豆秸上的空壳则打了卷,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很伤心、很遗憾的样子。

小和尚怕糟践了即将到口的粮食,回去找出镰刀,告诉老和尚:“豆子都熟透了,赶快收割吧。

”老和尚说:“明天清晨再割吧。

”小和尚以为他没时间,就说:“你没空的话,就让我去割吧。

”老和尚说:“你不能去!现在正是烈日当头,豆荚都晒焦了,一碰就爆开了,豆粒四处蹦,无法收拾。

等明天清晨,夜里下了露水,豆荚潮湿了,就不会爆开了。

”第二天一早,小和尚就与老和尚一起去割豆子。

果然,豆秸、豆荚潮乎乎的。

直到割完,也没有一个豆荚爆开,一个豆粒也没有损失。

启示:收获,也是讲究时机的。

同样是熟透的果实,如果收获的时机得当,就会满载而归;否则,到手的果实也会不翼而飞,让你劳而无功。

禅理小故事:本性与天性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盘珪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你心急的习气,如果能拿出来,我帮你改正。

”学僧道:“现在不会心急,有时会忽然跑出来。

”盘珪微微一笑道:“那么,你的心急,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是你触境而生的,本来没有,因境而生。

充满禅意的哲理小故事

充满禅意的哲理小故事

充满禅意的哲理小故事
在一个远古的寺庙里,住着一位高僧,他经常教导弟子们一些深
奥的禅理。

有一次,一位新来的弟子问高僧,“如何才能抓住禅的真谛?”
高僧微笑着回答:“比喻禅如清晨的微风,你看不见它,却可以感受
到它的存在。

禅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感悟自我和世界的境界。


接着,高僧讲起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一直在寻找他的乌龟。

他四处寻找一个月后,偶然回到家中,他发现,他的乌龟躲在床
底下!”
高僧顿了一下,然后说道:“这就是禅的含义。

我们一直在寻找
自我和生命的真谛,却忘记了在我们内心深处早已拥有答案。


弟子们听了,都对高僧的话深有感触。

他们意识到,他们一直在
寻找自己,却忘记了寻找自我的方法在于在自己内心中发现。

禅是一
种感悟自我和世界的境界。

当我们了解并认知了自我,我们就会更深
刻的了解自己的周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禅不是一种只会在默念中体验的精神状态,
而是一种幅员相当广泛,甚至难以形容的情感体验。

它体现在我们日
常的生活和彻悟中。

当我们停下来,感知自我和世界身上的奇妙之处,我们将会体验到禅境。

所以,珍惜今天,珍惜生命,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执著,认真感受身边的每个瞬间,在其中去发掘自我和我们周围世界的美好。

我们可以通过禅的思维方式来看待现实,去发掘真正的幸福,体验美好的人生,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真正的收获。

禅师的智慧的哲理故事

禅师的智慧的哲理故事

禅师的智慧的哲理故事前言禅师是一位智慧而深思熟虑的人,他以简洁而富有意义的话语传达了无数道理和哲理。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分享几个禅师的哲理故事,希望能够启发您的思考和生活。

故事一:蝴蝶与花朵有一天,禅师走在花园里看到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他微笑着说道:“蝴蝶和花朵之间是一种美妙的共生关系。

蝴蝶在花朵上停留片刻,从它们身上获得食物和滋养,而花朵则借助于蝴蝶传播自己的花粉,实现繁衍。

互相依存的关系正是大自然智慧的体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世界各种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网络。

我们需要学会欣赏和珍惜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尊重和合作他人,共同创造美好的世界。

故事二:断舍离的智慧有一次,一位学生来拜访禅师,他向禅师诉说了自己的困境:“我感到生活压力很大,我总是担心失去一些东西,无法放下。

”禅师听到后微笑着说:“生活就像一个房间,你需要明智地选择将什么放入其中,将什么抛弃。

只有通过断舍离,你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物质所困扰,追求无尽的欲望和物质财富。

然而,真正的幸福来自于简化生活,舍弃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专注于内心的需求和价值。

故事三:静心冥想的力量一位学生问禅师:“禅师,您常常强调静心冥想的重要性,但我总是无法静下心来。

”禅师微笑着说:“想象一下湖面,当湖面平静如镜时,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湖底的景象;而当湖面波澜起伏时,你却无法看到湖底。

同样,当你的内心平静时,你将更容易看到内心深处的智慧和真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需要静下心来,通过冥想和思考,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答案。

只有在内心平静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外在的挑战和困扰。

故事四:珍惜当下的时光有一天,禅师看到一位年轻人焦虑不安地走来走去。

禅师问他:“年轻人,为什么你如此焦虑和忧虑?”年轻人回答:“禅师,我总是想着未来的事情,担心自己的成就和未知的风险。

”禅师微笑着说:“你看到的只是树的上层枝叶,而忽略了树根的牢固。

【哲理故事】禅语故事三则

【哲理故事】禅语故事三则

【哲理故事】禅语故事三则第一则:禅师的竹篮有一天,一个学生问禅师:“禅师,我觉得学习禅宗好像是在打水漂。

费了那么大劲,为什么最后一滴水还是留不住呢?”禅师听了笑了笑,拿起手边的一个竹篮递给学生说:“你拿着这个竹篮,去往河边打水漂,用力往上撩一篮河水,当河水流到篮子的底部,便会发现,河水自然会溢出篮子,无法留住一滴水。

我们的内心就好比这个竹篮,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渴望和欲望,总是无法满足。

”学生听了禅师的话,恍然大悟,原来禅宗所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功名利禄,而是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第二则:空杯心态一位国王邀请禅师到王宫里,想向禅师学习禅宗的智慧。

禅师来到王宫的时候,国王准备了一杯清水,洒掉一半,然后递给禅师。

禅师接过水杯,等了一会儿,国王问禅师:“你为什么不喝水呢?”禅师笑着说:“因为杯子里还有一半水。

”国王听了禅师的话,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心态不够空杯,永远无法接纳更多的智慧。

禅师告诉国王:“只有放下过去,才能接纳新的智慧。

”第三则:不要執著有一位商人到寺庙请教:“大师,我一天到晚忙着做生意,但总不如意,不知如何是好?”禅师听了他的诉苦,伸手轻轻抚摸他的头,然后举起一只空杯,倒满了水,然后在水中加入了一颗大石头。

商人看到水溢出杯子外,水漫过寺庙地板。

禅师又拿出一颗小石头,放入杯子中。

水面上立刻涌出了一圈圈的波纹,水花四溅。

过了一会,水面恢复了平静。

禅师问商人:“你明白了什么吗?”商人摇摇头。

禅师传授商人:“不要在水中加入大石头,而要做些小改变,这样才能使生意顺利。

”商人听了之后,反思自己,悟出了要做小调整而不執著于大变化的道理。

这三则禅语故事都告诉我们,禅宗教导我们要放下执著和欲望,接受改变并保持空杯心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内心真正的平静和智慧。

关于禅理的人生哲理小故事_哲理故事

关于禅理的人生哲理小故事_哲理故事

关于禅理的人生哲理小故事_哲理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禅理就像那隐藏在日常琐碎中的智慧宝石,时不时地闪耀出令人顿悟的光芒。

今天,我就来给您讲讲几个蕴含着深刻禅理的人生哲理小故事。

曾经,我在一个古寺中游览,看到一位年轻的僧人在庭院中清扫落叶。

他的动作缓慢而专注,仿佛这清扫的不仅仅是落叶,而是内心的尘埃。

这一幕让我陷入了沉思,也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有一位年轻人,他总是为生活中的琐事烦恼,觉得压力巨大,心情郁闷。

于是,他决定去拜访一位禅师,希望能得到一些启示。

年轻人见到禅师后,便一股脑地倾诉着自己的苦恼。

禅师微笑着听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了他一个空杯子,然后开始往杯子里倒茶。

茶很快就溢了出来,年轻人连忙喊道:“大师,茶满了,满了!”禅师这才停手,缓缓说道:“就像这杯子,你的心已经被烦恼填满,又怎么能装得下快乐和智慧呢?”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被烦恼占据了心灵,没有给美好的事物留下空间。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登山者。

他一心想要登上山顶,证明自己的能力。

在攀登的过程中,他不顾身体的疲惫和警告,拼命地往上爬。

终于,他到达了山顶,但却因为过度劳累,一下子瘫倒在地,根本没有心情欣赏山顶的美景。

这就好像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是急于追求所谓的目标,却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和内心的感受。

再给您讲一个小故事。

有两只大雁与一只乌龟是好朋友。

一天,乌龟说它很想飞上天看看。

两只大雁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乌龟咬住一根树枝的中间,它们各叼住树枝的一端,带着乌龟飞上了天。

路过的人们看到这一幕,都惊叹不已。

这时,有个小孩喊了一声:“乌龟真聪明!”乌龟听到后,得意忘形,张嘴想要回应,结果一下子摔了下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得意时要保持清醒,不能忘乎所以。

就像我之前看到的那位清扫落叶的僧人,他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个动作,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

这种专注和宁静,不也是一种禅理的体现吗?禅理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个微小的瞬间。

比如,当我们用心品尝一杯茶时,感受那茶香在舌尖弥漫;当我们静静欣赏一朵花的绽放,感受生命的奇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道人生的哲理故事
禅道人生的哲理故事xx与弟子
一位高僧即将涅槃,他的一位得意弟子跪拜在高僧面前问道:“师父,您离开我后,我应该怎样活呢?”
高僧反问道:“你跟随我修行求道,为谁活呢?”
弟子答复道:“师父,我跟随您修行求道,首先为自己活,然后为别人活,尔后为众生而活。


xx说道:“你不是xx了吗?”
弟子困惑道:“师父,我不明白你这话的意思。


高僧说道:“为自己活,一直地活在自己的梦中;为别人活,一生地活在别人的脑中;为众生而活,永恒地活在众生的心中。

”高僧说完这番话便安息了。

弟子跪拜在地,凝望着高僧的形体,崇敬不已。

从古到今,芸芸众生,造就的人生往往也是如此——为自己活,一直地活在自己的梦中;为别人活,一生地活在别人的脑中;为众生而活,永恒地活在众生的心中。

xx与xx
有一次,一个小沙弥向一位老和尚请教道:“师父,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呢?”
老和尚答复道:“努力修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量。

”小沙弥说道:“师父,您这是说,一个人只要具有大的心量,就
1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吗?”
xx摇头道:“并不是如此。


xx困惑不已道:“这是为什么呢?”
老和尚说道:“一个人只有不断地修行,努力扩大拓宽自己的心量,让自己具有足够大的心量,才会努力去积累与之相当的能量。

假如心量不大,即便有时机积累能量,也不会放在心上。

比如读书就是积累能量,心无大志者,看见书就会犯晕,哪还会对这种能量引起重视?在心量和能量之间,心量是基础。

一个人只有具备足够大的心量,才具有足够大的能量;他不去运用自己的心量与能量去惠泽天下、造福众生,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心量与能量,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


小沙弥恍然大悟道:“师父,您是说,努力修行,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量与能量;努力践行,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心量与能量,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


老和尚说道:“是呀!凡事心想事成,修行修炼是基础,行道做到是途径。


努力修行,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量与能量;努力践行,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心量与能量,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