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原则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39
完整版PPT课件
毛囊炎
40
完整版PPT课件
41
带状疱疹
完整版PPT课件
42
5.肿瘤
AIDS常见肿瘤有两种:卡波济肉瘤(KS)和 非何杰金淋巴瘤。KS与人类疱疹病毒8型有关, 可发生在HIV感染各个阶段, 可侵犯皮肤、粘膜、 内脏(肺、胃肠道)和淋巴结。皮损有多个浅紫 粉红色结节,逐渐加深增大融合成片,表面有 溃疡。KS致局部淋巴结肿大、有些患者出现下 肢水肿。侵犯内脏时可出现占位性病变症状并 出血。非何杰金淋巴瘤与EB病毒有关,可侵犯 中枢神经系统、骨髓、胃肠道、淋巴结。预后 较差,化疗后常复发。
完整版PPT课件
21
(5)肺部其它感染包括多种病原,如新型隐球 菌肺炎表现为感冒样症状,X线胸片可见块状阴 影或空洞。白色念珠菌肺炎多表现为低热咳嗽、 气促和紫绀等,X线胸片多见云雾状阴影;痰和 咽拭子涂片可找到真菌菌丝或孢子。组织胞浆菌 肺炎除了肺部炎症外,还常同时引起肝脾、脑和 胃肠道严重感染,血培养或感染脏器中发现组织 胞浆菌可诊断。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常表现为间质 性肺炎综合征,有干咳气促、呼吸困难,听诊无 异常,X线胸片示弥漫性间质性浸润;肺组织和 肺泡灌洗液可分离出巨细胞病毒,其中可见特异 的包涵体。
3
艾滋病的临床分期
1.急性期 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部分感染者
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 的临床症状,持续约1-3周缓解。 表现为发热、 咽痛、盗汗、恶心、腹泻、皮疹、关节痛、淋 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在血液中可检出 HIV-RNA和P24抗原,而HIV抗体大多在感染612周后才出现。CD4+细胞一过性减少,血浆 HIV病毒载量可升至很高。
艾滋病ppt课件

28
传播途径
蚊虫叮咬会感染HIV吗?
不会
• 艾滋病病毒不在蚊虫体内发育和繁殖
• 蚊虫吸血方式是只吸不吐
• 有研究表明,蚊虫吸饱后4天内不会再吸食第二人的血液
• 蚊虫喙上的残留血液量不足以导致感染
• 没有流行病学证据证实可以通过蚊虫传播艾滋病
29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15~49岁发病者占80% 高危人群: 男同性恋、静脉药瘾或吸毒者、性乱者 血友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 HIV(+)的性配偶及婴儿
艾滋病
1
"contemporary plague" and "super cancer" “当代瘟疫”和“超级癌症”
2
概述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17
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约占70%~80%,男同性恋→异性 恋(分别为5%~10%、>70%)
18
传播途径
经血传播:共用针具静脉吸毒、拔牙、美容、介 入性医疗操作等。
19
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经胎盘、产道及哺乳等,目前认为 HIV阳性孕妇约11%~60%会发生母婴传播 。
20
最关注的问题。。。
21
“望词生义”
3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1.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 有的。
2.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 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 失。
传播途径
蚊虫叮咬会感染HIV吗?
不会
• 艾滋病病毒不在蚊虫体内发育和繁殖
• 蚊虫吸血方式是只吸不吐
• 有研究表明,蚊虫吸饱后4天内不会再吸食第二人的血液
• 蚊虫喙上的残留血液量不足以导致感染
• 没有流行病学证据证实可以通过蚊虫传播艾滋病
29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15~49岁发病者占80% 高危人群: 男同性恋、静脉药瘾或吸毒者、性乱者 血友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 HIV(+)的性配偶及婴儿
艾滋病
1
"contemporary plague" and "super cancer" “当代瘟疫”和“超级癌症”
2
概述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17
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约占70%~80%,男同性恋→异性 恋(分别为5%~10%、>70%)
18
传播途径
经血传播:共用针具静脉吸毒、拔牙、美容、介 入性医疗操作等。
19
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经胎盘、产道及哺乳等,目前认为 HIV阳性孕妇约11%~60%会发生母婴传播 。
20
最关注的问题。。。
21
“望词生义”
3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1.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 有的。
2.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 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 失。
第十一章-免疫缺陷ppt课件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以来, 获得性免疫缺陷的重要性已远远超出了医学领域。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免疫缺陷病分为先天性或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的或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两大类。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该类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先天性发育不全所致,根据所
• 此外,亚洲地区,特别是南亚地区的艾滋病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 亚洲地区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在国与国之间和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 间的差别很大。柬埔寨、缅甸和泰国15岁至49岁的人中艾滋病感 染率超过1%。到2000年底,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成年人和儿童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为60万,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为580万。印度 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约占这一 地区总数的三分之二。
免疫缺陷病特征—— 感染
• 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是免疫缺陷最主要、最常见和最 严重的表现和后果,感染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感染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免疫缺陷的类型,如体液免疫、吞 噬细胞和补体缺陷时的感染主要由化脓性脑膜炎和脓皮病 等。
• 细胞免疫缺陷时的感染主要由病毒、真菌、胞内寄生菌和 原虫等引起。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吞噬细胞缺陷病 包括吞噬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通过组织移行至炎症
部位、吞噬已调理的颗粒和在胞内杀死摄入的微生物四个 步骤。 • 补体系统缺陷病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造成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原因很多很复杂,除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所致的爱滋病外,更 常见的继发性免疫缺陷从病原学分析可归成两类: • 其它疾病过程中合并的免疫抑制 • 因治疗其它疾病而合并的免疫缺陷
基因的转录 调节病毒mRNA的表达,为gag和env基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免疫缺陷病分为先天性或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的或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两大类。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该类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先天性发育不全所致,根据所
• 此外,亚洲地区,特别是南亚地区的艾滋病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 亚洲地区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在国与国之间和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 间的差别很大。柬埔寨、缅甸和泰国15岁至49岁的人中艾滋病感 染率超过1%。到2000年底,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成年人和儿童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为60万,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为580万。印度 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约占这一 地区总数的三分之二。
免疫缺陷病特征—— 感染
• 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是免疫缺陷最主要、最常见和最 严重的表现和后果,感染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感染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免疫缺陷的类型,如体液免疫、吞 噬细胞和补体缺陷时的感染主要由化脓性脑膜炎和脓皮病 等。
• 细胞免疫缺陷时的感染主要由病毒、真菌、胞内寄生菌和 原虫等引起。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吞噬细胞缺陷病 包括吞噬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通过组织移行至炎症
部位、吞噬已调理的颗粒和在胞内杀死摄入的微生物四个 步骤。 • 补体系统缺陷病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造成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原因很多很复杂,除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所致的爱滋病外,更 常见的继发性免疫缺陷从病原学分析可归成两类: • 其它疾病过程中合并的免疫抑制 • 因治疗其它疾病而合并的免疫缺陷
基因的转录 调节病毒mRNA的表达,为gag和env基
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征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目录 第一部分:什么是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陷 综合征 第二部分:新生儿AIDS的传播途径 第三部分:新生儿AIDS的预防和治疗 第四部分:新生儿AIDS的生活护理
第一部分:什 么是新生儿获 得性免疫缺陷
综合征
第一部分:什么是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征
第二部分:新 生儿AIDS的传
播途径
第二部分:新生儿AIDS的传播途径
怀孕阶段:母亲感染HIV后,在 怀孕期间,病毒可以通过胎盘 传递给胎儿。 分娩阶段:母亲分娩时,病毒 可以通过血液、羊水、产道等 途径传染给胎儿。
第二部分:新生儿AIDS的传播途径
哺乳阶段:母乳中也含有HIV,因此母 乳哺育 生儿AIDS的预
防和治疗
第三部分:新生儿AIDS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孕妇感染HIV后应及时接受 抗病毒治疗,避免自然分娩,通过 剖腹产减少传播风险;对感染HIV 的孕妇进行孕期干预,保障胎儿健 康;促进对AIDS的宣传和教育,提 高公众防范意识。
第三部分:新生儿AIDS的预防和治疗
心理疏导:新生儿AIDS患者及 其家人应加强心理疏导,保持 积极向上的心态,对病情应理 性看待,不要过度担忧,避免 心理负担过重。
第四部分:新生儿AIDS的生活护理
定期检查:新生儿AIDS患者应定期接受 医生的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生活 方式,避免感染相关疾病。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定义: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征(简称:AIDS)是由母亲感染人 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一 种疾病。
病因:母亲感染HIV后,病毒可以 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也可以通过 哺乳传递给婴儿。
第一部分:什么是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征
症状:新生儿AIDS症状多种多样,包括 但不限于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 肤病、扁桃体炎、发热等。
目录 第一部分:什么是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陷 综合征 第二部分:新生儿AIDS的传播途径 第三部分:新生儿AIDS的预防和治疗 第四部分:新生儿AIDS的生活护理
第一部分:什 么是新生儿获 得性免疫缺陷
综合征
第一部分:什么是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征
第二部分:新 生儿AIDS的传
播途径
第二部分:新生儿AIDS的传播途径
怀孕阶段:母亲感染HIV后,在 怀孕期间,病毒可以通过胎盘 传递给胎儿。 分娩阶段:母亲分娩时,病毒 可以通过血液、羊水、产道等 途径传染给胎儿。
第二部分:新生儿AIDS的传播途径
哺乳阶段:母乳中也含有HIV,因此母 乳哺育 生儿AIDS的预
防和治疗
第三部分:新生儿AIDS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孕妇感染HIV后应及时接受 抗病毒治疗,避免自然分娩,通过 剖腹产减少传播风险;对感染HIV 的孕妇进行孕期干预,保障胎儿健 康;促进对AIDS的宣传和教育,提 高公众防范意识。
第三部分:新生儿AIDS的预防和治疗
心理疏导:新生儿AIDS患者及 其家人应加强心理疏导,保持 积极向上的心态,对病情应理 性看待,不要过度担忧,避免 心理负担过重。
第四部分:新生儿AIDS的生活护理
定期检查:新生儿AIDS患者应定期接受 医生的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生活 方式,避免感染相关疾病。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定义: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征(简称:AIDS)是由母亲感染人 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一 种疾病。
病因:母亲感染HIV后,病毒可以 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也可以通过 哺乳传递给婴儿。
第一部分:什么是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征
症状:新生儿AIDS症状多种多样,包括 但不限于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 肤病、扁桃体炎、发热等。
AIDS的PPT

• stop AIDS,keep the promise(2008) • Universal Access and Human Rights(2009) • Universal Access and Human Rights(2010) • Zero new infections, zero discrimination and zero AIDS related death(2011)
Focus on AIDS patients
Don't think AIDS is terrible , It is not so easy to spread , So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ose with HIV/AIDS . They need our care ,help ,and company.Look them as our familes,please!
Something about AIDS
• Clinical symptoms(临床症状) of AIDS is varied, the beginning of the early symptoms commonly as colds, flu, whole body fatigue weakness, anorexia(厌食), fever, weight loss, as his illness aggravating, symptoms became more and more increased • First years may not have any symptoms, appearance looks completely normal. They can have no symptoms for years to work and life. Infected the AIDS virus on average, after seven to 10 years would appear symptoms
Focus on AIDS patients
Don't think AIDS is terrible , It is not so easy to spread , So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ose with HIV/AIDS . They need our care ,help ,and company.Look them as our familes,please!
Something about AIDS
• Clinical symptoms(临床症状) of AIDS is varied, the beginning of the early symptoms commonly as colds, flu, whole body fatigue weakness, anorexia(厌食), fever, weight loss, as his illness aggravating, symptoms became more and more increased • First years may not have any symptoms, appearance looks completely normal. They can have no symptoms for years to work and life. Infected the AIDS virus on average, after seven to 10 years would appear symptoms
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宣讲PPT课件

头 - 使用安全套避免性传播 - 母婴垂直性传播的干预措
施
预防与保护
定期检测 - 定期进行病毒检测 - 及时发现感染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生活中的挑战 与支持
生活中的挑战与支持
存在的偏见与歧视 - 重要的心理支持 - 社会整合与支持
生活中的挑战与支持
合理的饮食与生活习惯 -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 维持良好生活习惯
- 出生时感染 - 母乳喂养带来的风险
常见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通过血液接触) - 输血、血液制品传播 - 共用针头、注射器传播
常见传播途径
性传播 - 母婴垂直性传播 - 性行为传播
预防与保护
预防与保护
孕期保健 - 确保孕妇良好的健康状况 - 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筛查
预防与保护
减少传播风险 - 避免买来路的注射器和针
新生儿获得性 免疫缺陷综合 征健康宣讲PPT
课件
目录 导言 常见传播途径 预防与保护 生活中的挑战与支持 面对未来的希望
导言
导言
什么是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陷 综合征(AIDS)? AIDS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导言
为播途径
常见传播途径
垂直传播(由母亲感染传给胎 儿)
生活中的挑战与支持
正确的药物治疗 - 加强医学指导 - 坚持用药与监测
面对未来的希 望
面对未来的希望
科学研究与医学进步 - 目前的治疗与疫苗研发 - 未来的希望与展望
面对未来的希望
感染后的生活 - 现代治疗的改善 - 适应良好的生活方式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施
预防与保护
定期检测 - 定期进行病毒检测 - 及时发现感染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生活中的挑战 与支持
生活中的挑战与支持
存在的偏见与歧视 - 重要的心理支持 - 社会整合与支持
生活中的挑战与支持
合理的饮食与生活习惯 -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 维持良好生活习惯
- 出生时感染 - 母乳喂养带来的风险
常见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通过血液接触) - 输血、血液制品传播 - 共用针头、注射器传播
常见传播途径
性传播 - 母婴垂直性传播 - 性行为传播
预防与保护
预防与保护
孕期保健 - 确保孕妇良好的健康状况 - 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筛查
预防与保护
减少传播风险 - 避免买来路的注射器和针
新生儿获得性 免疫缺陷综合 征健康宣讲PPT
课件
目录 导言 常见传播途径 预防与保护 生活中的挑战与支持 面对未来的希望
导言
导言
什么是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陷 综合征(AIDS)? AIDS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导言
为播途径
常见传播途径
垂直传播(由母亲感染传给胎 儿)
生活中的挑战与支持
正确的药物治疗 - 加强医学指导 - 坚持用药与监测
面对未来的希 望
面对未来的希望
科学研究与医学进步 - 目前的治疗与疫苗研发 - 未来的希望与展望
面对未来的希望
感染后的生活 - 现代治疗的改善 - 适应良好的生活方式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肾病健康宣讲PPT课件

CVIDN的原因
CVIDN的原因
免疫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异常导致肾脏 损伤
遗传因素:一些家族性CVIDN与基因有 关
CVIDN的原因
感染: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可 能诱发CVIDN
CVIDN的治疗
CVIDN的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 来减轻炎症和免疫反应 营养管理:饮食控制和营养补充有助于 控制病情
CVIDN的治疗
血压控制:药物和饮食调整可 帮助降低血压 免疫调节:通过免疫调节治疗 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CVIDN的预防 和管理
CVIDN的预防和管理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 运动、足够休息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CVIDN的预防和管理
关注病情变化:定期监测重要 指标,如血压、尿液检测等 避免感染:保持室内外环境卫 生,勤洗手,注意预防传染病
小儿获得性免 疫缺陷综合征 肾病健康宣讲
PPT课件
目录 简介 什么是CVIDN CVIDN的症状 CVIDN的原因 CVIDN的治疗 CVIDN的预防和管理
简介
简介
孩子健康是每个家庭的重要关 注点
本课件旨在向家长介绍小儿获 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肾病(简 称CVIDN)的相关知识,以提高 家长对该病的认知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什么是CVIDN
什么是CVIDN
CVIDN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肾脏疾病 其特点是免疫缺陷状况下发生的肾病
CVIDN的症状
CVIDN的症状
蛋白尿:尿液中出现大量蛋白 质 水肿:尿液中带有血液 高血压:血压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CVIDN的症状
疲劳:体力消耗过大后难以恢 复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科普宣传PPT

避免与HIV阳性人群发生高风险性行为,减少 血液接触。
教育儿童了解安全行为的重要性。
如何预防感染?
卫生条件改善
提高生活环境的卫生条件,定期进行健康检 查和免疫接种。
社区卫生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是有效的预防 措施。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抗病毒治疗
目前没有治愈HIV/AIDS的方法,但抗病毒药物可 以有效控制病毒,改善生活质量。
谁是高风险群体?
谁是高风险群体?
母婴传播
在HIV阳性的孕妇中,未接受治疗的情况下, 约有25%至30%的婴儿可能在出生时感染HIV 。
普及母婴传播知识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谁是高风险群体?
高危行为
与HIV阳性人群密切接触的儿童,或因输血等 原因接触到HIV阳性血液的儿童,感染风险较 高。
提高家长和儿童的警觉性至关重要。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科普 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 谁是高风险群体? 3. 何时进行检测? 4. 如何预防感染? 5. 如何治疗?
什么是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征?
什么是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定义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 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影响免疫系统的 疾病。
坚持治疗可以显著延长生命。
如何治疗?
定期监测
感染儿童需定期监测免疫系统状态和病毒载量,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医务人员的支持和指导至关重要。
如何治疗?
心理支持
感染儿童及其家庭可能面临心理挑战,需提供心 理支持和咨询。
情感支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应对疾病的能力 。
谢谢观看
该病会导致免疫系统逐渐失去抵抗力,使儿童易 感染各种疾病。
教育儿童了解安全行为的重要性。
如何预防感染?
卫生条件改善
提高生活环境的卫生条件,定期进行健康检 查和免疫接种。
社区卫生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是有效的预防 措施。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抗病毒治疗
目前没有治愈HIV/AIDS的方法,但抗病毒药物可 以有效控制病毒,改善生活质量。
谁是高风险群体?
谁是高风险群体?
母婴传播
在HIV阳性的孕妇中,未接受治疗的情况下, 约有25%至30%的婴儿可能在出生时感染HIV 。
普及母婴传播知识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谁是高风险群体?
高危行为
与HIV阳性人群密切接触的儿童,或因输血等 原因接触到HIV阳性血液的儿童,感染风险较 高。
提高家长和儿童的警觉性至关重要。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科普 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 谁是高风险群体? 3. 何时进行检测? 4. 如何预防感染? 5. 如何治疗?
什么是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征?
什么是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定义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 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影响免疫系统的 疾病。
坚持治疗可以显著延长生命。
如何治疗?
定期监测
感染儿童需定期监测免疫系统状态和病毒载量,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医务人员的支持和指导至关重要。
如何治疗?
心理支持
感染儿童及其家庭可能面临心理挑战,需提供心 理支持和咨询。
情感支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应对疾病的能力 。
谢谢观看
该病会导致免疫系统逐渐失去抵抗力,使儿童易 感染各种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V的血制品 • 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产程中及产后
喂奶等传播 • 高危人群: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
静脉药瘾者、反复接受血制品者 • 发病年龄:主要是50岁以下青壮年
7
8
Worldwide HIV prevalence rates in adults at the end of 1999
9
0
16
艾滋病:临床表现
• 艾滋病:多种机会性感染和特殊肿瘤发生 肺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胃肠道 感染及全身播散性感染 卡氏肺囊性肺炎、弓浆虫病、隐孢子虫 病、鸟型细胞内分支菌病和多种病毒及 真菌感染 常见多种病原体混合性感染 卡氏肉瘤、名种淋巴瘤、鳞状上皮癌及 直肠、肛门恶性肿瘤
17
18
19
11
艾滋病: 发病机制
• HIV的靶细胞是T淋巴细胞尤其是辅助T细 胞(Th),即CD4+细胞
• 表面带有的CD4+能与HIV胞膜糖蛋白gp120 结合
• 病毒借此进入CD4+靶细胞 • 复制并破坏靶细胞 • 以芽生方式释出并感染其他细胞 • 导致CD4+细胞减少 • HIV还可破坏单核/巨噬细胞 • 结果导致各种感染和癌肿的发生
risk categories • Vigorous control and treatment of
genital ulcer diseases
30
日本血吸虫病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科
王宇明
31
日本血吸虫病:概述
• 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致疾 病
• 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 主要病变:肝与结肠由虫卵所致肉芽
20
21
22
23
24
艾滋病: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检查:贫血和白细胞数降 低,淋巴细胞减少
• 免疫学检查:T细胞减少,其中 以 CD4+T 细 胞 减 少 为 主 , CD4/ CD8﹤1.0
• 血清学检查抗HIV抗体阳性
25
艾滋病:诊断
• 高危人群具备以下征象 - 短期内体重下降10% - 腹泻≥1月 - 咳嗽≥ 1月 - 发热≥ 1月 - 全身淋巴结肿大 - 反复发作带状疱疹或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 - 口咽白色念珠菌感染
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 表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食
欲不振、体重减轻、腹泻、盗汗等 • 常见多种机会性感染和特殊肿瘤发生
3
艾滋病: 病原学
• 免疫缺陷病毒(HIV): 逆转录病毒科
• HIV-1和HIV-2
• 单链RNA病毒
• 外层为类脂包膜
• 内部由RNA逆转录酶、DNA多聚酶及结构蛋白 组成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艾滋病)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艾滋病 :概述
• 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 由HIV所致性慢性传染病 • 通过性接触和体液传播 • 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CD4+细胞,使机体
33
日本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 传染源:病人与保虫宿主(牛、猪和鼠类) • 传播途径三环节
- 粪便入水 - 钉螺孳生 - 接触疫水 • 人对血吸虫普遍易感 • 感染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青壮年多见) • 感染季节在夏秋季 • 感染后有部分免疫力
34
35
• 严禁卖淫、嫖娼,劝阻同性恋 • 提倡使用避孕用具 • 公用医疗器械特别是泌尿生殖道
医疗器械消毒
29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HIV infection
• Safe sex: condom use • Screening of blood products • Needle exchange schemes • Antenatal screening • Voluntary testing of those in high-
• 病毒包膜是糖蛋白gp 120及gp41
• HIV-1有9个基因
• 其中3个基因编码结构蛋白
- gag编码核心蛋白p24
- pol编码多聚酶
- env编码包膜蛋白gp120及gp41
4
5
6
艾滋病: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现症患者和病原携带者 • 性接触传染:约占95%以上。以同性
恋为主,异性恋为次 • 注射传染:药瘾者共用针头,输注含
12
13
14
15
艾滋病:临床表现
• 潜伏期长约2-10年 • CDC将其分为三期 • HIV感染:无任何症状及体征,血检HIV阳性 • 艾滋病相关症候群(AIDS related complex,
ARC) 早期临床表现类似传单,以后出现全身淋巴结 肿大 伴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 持续性腹泻、盗汗等 淋巴结活检显增生性改变 血检HIV抗体阳性
•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 - 尼维拉平、地拉夫定
• 蛋白酶抑制剂(PI) - 沙喹那韦、吲哚那韦、利托那韦、奈非那韦
• HIV<5 000copy/ml:2种NRTI(A+B) • HIV>5 000copy/ml:2种NRTI(A+B)+1种PI或NNRTI
28
艾滋病:预防
• 隔离艾滋病患者及无症状病毒携 带者
肿 • 急性期有发热、肝大与压痛及腹泻,
嗜酸粒细胞↑ • 慢性期以用肝脾肿大为主 • 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
32
日本血吸虫病: 病原学
• 可分毛蚴、虫卵、成虫及尾蚴4个阶段 • 中间宿主是钉螺 • 生活史
- 成虫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内 - 雌虫在肠壁粘膜下层末梢静脉内产卵 - 虫卵随粪便入水 - 在适宜温度(25-30℃)下孵出毛蚴 - 毛蚴侵入钉螺,经7-8周繁殖以尾蚴逸出 - 最后经皮肤、粘膜侵入人体 - 成为童虫并随血流进入肝脏,发育为成虫
• ≥2项并有CD4+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抗-HIV阳 性或HIV RNA阳性者可确诊
26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 首选叠氮脱氧胞苷(ddC)或双 脱氧肌苷(ddI)
• AZT与干扰素(IFN) • AZT与阿昔洛韦 • 免疫促进剂的使用尚有争议
27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 - A组:齐多夫定(ZDV/AZT)、双脱氧-脱氧 胸苷(d4T) - B组:双脱氧肌苷(ddI)、双脱氧胞苷 (ddC)、拉米夫定(3TC)
喂奶等传播 • 高危人群: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
静脉药瘾者、反复接受血制品者 • 发病年龄:主要是50岁以下青壮年
7
8
Worldwide HIV prevalence rates in adults at the end of 1999
9
0
16
艾滋病:临床表现
• 艾滋病:多种机会性感染和特殊肿瘤发生 肺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胃肠道 感染及全身播散性感染 卡氏肺囊性肺炎、弓浆虫病、隐孢子虫 病、鸟型细胞内分支菌病和多种病毒及 真菌感染 常见多种病原体混合性感染 卡氏肉瘤、名种淋巴瘤、鳞状上皮癌及 直肠、肛门恶性肿瘤
17
18
19
11
艾滋病: 发病机制
• HIV的靶细胞是T淋巴细胞尤其是辅助T细 胞(Th),即CD4+细胞
• 表面带有的CD4+能与HIV胞膜糖蛋白gp120 结合
• 病毒借此进入CD4+靶细胞 • 复制并破坏靶细胞 • 以芽生方式释出并感染其他细胞 • 导致CD4+细胞减少 • HIV还可破坏单核/巨噬细胞 • 结果导致各种感染和癌肿的发生
risk categories • Vigorous control and treatment of
genital ulcer diseases
30
日本血吸虫病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科
王宇明
31
日本血吸虫病:概述
• 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致疾 病
• 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 主要病变:肝与结肠由虫卵所致肉芽
20
21
22
23
24
艾滋病: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检查:贫血和白细胞数降 低,淋巴细胞减少
• 免疫学检查:T细胞减少,其中 以 CD4+T 细 胞 减 少 为 主 , CD4/ CD8﹤1.0
• 血清学检查抗HIV抗体阳性
25
艾滋病:诊断
• 高危人群具备以下征象 - 短期内体重下降10% - 腹泻≥1月 - 咳嗽≥ 1月 - 发热≥ 1月 - 全身淋巴结肿大 - 反复发作带状疱疹或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 - 口咽白色念珠菌感染
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 表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食
欲不振、体重减轻、腹泻、盗汗等 • 常见多种机会性感染和特殊肿瘤发生
3
艾滋病: 病原学
• 免疫缺陷病毒(HIV): 逆转录病毒科
• HIV-1和HIV-2
• 单链RNA病毒
• 外层为类脂包膜
• 内部由RNA逆转录酶、DNA多聚酶及结构蛋白 组成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艾滋病)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艾滋病 :概述
• 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 由HIV所致性慢性传染病 • 通过性接触和体液传播 • 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CD4+细胞,使机体
33
日本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 传染源:病人与保虫宿主(牛、猪和鼠类) • 传播途径三环节
- 粪便入水 - 钉螺孳生 - 接触疫水 • 人对血吸虫普遍易感 • 感染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青壮年多见) • 感染季节在夏秋季 • 感染后有部分免疫力
34
35
• 严禁卖淫、嫖娼,劝阻同性恋 • 提倡使用避孕用具 • 公用医疗器械特别是泌尿生殖道
医疗器械消毒
29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HIV infection
• Safe sex: condom use • Screening of blood products • Needle exchange schemes • Antenatal screening • Voluntary testing of those in high-
• 病毒包膜是糖蛋白gp 120及gp41
• HIV-1有9个基因
• 其中3个基因编码结构蛋白
- gag编码核心蛋白p24
- pol编码多聚酶
- env编码包膜蛋白gp120及gp41
4
5
6
艾滋病: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现症患者和病原携带者 • 性接触传染:约占95%以上。以同性
恋为主,异性恋为次 • 注射传染:药瘾者共用针头,输注含
12
13
14
15
艾滋病:临床表现
• 潜伏期长约2-10年 • CDC将其分为三期 • HIV感染:无任何症状及体征,血检HIV阳性 • 艾滋病相关症候群(AIDS related complex,
ARC) 早期临床表现类似传单,以后出现全身淋巴结 肿大 伴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 持续性腹泻、盗汗等 淋巴结活检显增生性改变 血检HIV抗体阳性
•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 - 尼维拉平、地拉夫定
• 蛋白酶抑制剂(PI) - 沙喹那韦、吲哚那韦、利托那韦、奈非那韦
• HIV<5 000copy/ml:2种NRTI(A+B) • HIV>5 000copy/ml:2种NRTI(A+B)+1种PI或NNRTI
28
艾滋病:预防
• 隔离艾滋病患者及无症状病毒携 带者
肿 • 急性期有发热、肝大与压痛及腹泻,
嗜酸粒细胞↑ • 慢性期以用肝脾肿大为主 • 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
32
日本血吸虫病: 病原学
• 可分毛蚴、虫卵、成虫及尾蚴4个阶段 • 中间宿主是钉螺 • 生活史
- 成虫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内 - 雌虫在肠壁粘膜下层末梢静脉内产卵 - 虫卵随粪便入水 - 在适宜温度(25-30℃)下孵出毛蚴 - 毛蚴侵入钉螺,经7-8周繁殖以尾蚴逸出 - 最后经皮肤、粘膜侵入人体 - 成为童虫并随血流进入肝脏,发育为成虫
• ≥2项并有CD4+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抗-HIV阳 性或HIV RNA阳性者可确诊
26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 首选叠氮脱氧胞苷(ddC)或双 脱氧肌苷(ddI)
• AZT与干扰素(IFN) • AZT与阿昔洛韦 • 免疫促进剂的使用尚有争议
27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 - A组:齐多夫定(ZDV/AZT)、双脱氧-脱氧 胸苷(d4T) - B组:双脱氧肌苷(ddI)、双脱氧胞苷 (ddC)、拉米夫定(3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