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因工程概述(第1课时)

1.1基因工程概述(第1课时)
1.1基因工程概述(第1课时)

1.1基因工程概述(第1课时)

(一)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编制:张统省 审核:秦磊 校对:王曼

【学习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过程和发展历程;

2.简述基因工程的概念

3.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工具 【自学质疑】 一、回顾:

1.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2.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3.为什么生物界的各种生物间的性状有如此大的差别呢?4.生物的性状是怎样表达的? 5.各种生物的性状都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那么,人类能不能改造基因 呢?使原来本身没有某一性状的生物而具有某个特定的性状呢? 6.各种生物间的性状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呢? 二、导学

1.基因工程的概念:

2.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来源:主要从 中分离

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 限制性内切酶 并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 (分子手术刀) 酸二酯键断开。 错位切

切割方式 平 切

黏性末端

切割后的DNA 末端: 平末端

功能:将切下来的DNA 片段拼接成新的DNA 分子

DNA 连接酶 T4 DNA 连接酶:既能“缝合”双链DNA 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 (分子缝合针) 种类 也能“缝合”双链DNA 片段的平末端

E ·coli DNA 连接酶:只能将双链DNA 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连接

①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地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

条件:②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点,

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③有特殊的遗传标记基因,便于筛选。 (分子运输车) 质粒(常用)

种类: λ噬菌体的衍生物

动植物病毒

【质疑讨论】

1.什么是基因工程? 2.、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3.基因的剪刀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特点?结果怎么样? 4.基因的针线是什么?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5.基因的运输工具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6.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最常用的运载体是什么?

7.质粒的结构是什么?质粒上会存在某些标记基因,这些标记基因有什么用途?

8.要想将某个特定基因与质粒相连,需要用几种限制性内切酶和几个DNA 连接酶处理? 质粒的特点:

①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最常用的质粒是大肠杆菌的质粒; ②是细菌染色体外(即拟核DNA 外) 能自我复制的小型环状DNA 分子;质粒 的大小只有普通细菌染色体的1%左右; ③存在于许多细菌及酵母菌等微生物中; 质粒的存在对宿主细胞生存没有决定性 的作用;

④质粒的复制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 (自身细胞中也可) 【矫正反馈】

1.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针线”和“载体”分别是指( ) A.大肠杆菌病毒、质粒、DNA 连接酶 B.噬菌体、质粒、DNA 连接酶

C.DNA 限制酶、RNA 连接酶、质粒

D.DNA 限制酶、DNA 连接酶、质粒 2.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 )

A .能复制 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 .具有标记基因 D .它是环状DNA 3.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能自主复制 ②不能自主复制 ③结构很小 ④蛋白质 ⑤环状RNA ⑥环状DNA ⑦能“友好”地“借居” A .①③⑤⑦ B .①④⑥ C .①③⑥⑦ D .②③⑥⑦

4.下列四条DNA 分子,彼此间间具有粘性末端的一组是 ( )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5.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DNA 连接酶将黏性未端的碱基对连接起来 B .限制性内切酶用于目的基因的获得 C .目的基因须由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D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不用限制性内切酶 6.实施基因工程第一步的一种方法是把所需的基因从供体细胞内分离出来,这要利用限性内切酶。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DNA 子中的GAATTC 顺序,切点在G 和A 之间,这是应用了酶的( ) A .高效性 B.专一性 C .多样性 D.催化活性受外界条件影响 7.人们常选用的细菌质粒分子往往带有一个抗菌素抗性基因,该抗性基因的主要作用是 A . 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的耐药性 B. 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进行检测 C. 增加质粒分子的分子量 D .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 8.下列属于基因运载体所必须具有的条件是(多选) ( ) A 、具有某些标志基因 B 、具有环状的DNA 分子 C 、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D 、具有多种限制性内切酶 9.下列哪些可作为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基因运载工具(多选) ( ) A .大肠杆菌 B .质粒 C .动物病毒 D . 线粒体 10.在重组DNA 技术中,不常用到的酶是

A 、限制性内切酶

B 、DNA 聚合酶

C 、DNA 连接酶

D 、反转录酶

11.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的DNA 末端为

A 、平头末端

B 、3突出末端

C 、5突出末端

D 、粘性末端 12.在基因工程中通常所使用的质粒是

A 、细菌的染色体DNA

B 、细菌染色体外的DNA

C 、病毒染色体DNA

D 、噬菌体DNA

13.研究人员想将生长激素基因通过质粒介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以表达产生生长激素。已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 是抗链霉素基因,B 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不插入到基因A 、B 中,而大肠杆菌不带任何抗性基因,则筛选获得“工程菌”的培养基中的抗抗生素首先应该 A .仅有链霉素 B 。仅有氨苄青霉素

C .同时有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

D 。无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

1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

A. 解旋酶

B. DNA 连接酶

C. 限制性内切酶 D 、RNA 聚合酶 【迁移应用】

1.下图表示限制酶切割某DNA 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及切点是( )

A .CTTAAG ,切点在C 和T 之间

B .CTTAAG ,切点在G 和A 之间

C .GAATTC ,切点在G 和A 之间

D .CTTAAC ,切点在C 和T 之间 2.番茄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由于过早成熟而易腐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抑制某种促进果实成熟激素的合成,可使番茄贮藏时间延长,培育成耐贮藏的番茄新品种。这种转基因番茄已于1993年在美国上市,请回答: (1)促进果实成熟的重要激素是 。 (2)在培育转基因番茄的操作中,所用的基因的“剪刀”是 ,基因的“针线”是 ,基因的“运输工具”是 。 (3)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相比,通过基因工程来培育新品种的主要优点是 、 和 。 3.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 ↓GATCC —,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 —。在质粒上有酶Ⅰ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一个酶Ⅱ的切点。 (1)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2)请画出目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Ⅱ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3)在DNA 连接酶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为什么?

T A G G C C A T

T A C C

G G T A

1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生物药物概述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一、填空: 1、我国药物的三大药源指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下列药物英文的中文全称:IFN ( In terfero 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L(lnterleukin) 、CSF(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EPO (Erythropoieti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GF (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 _______________ 、NGF ( Nerve Growth Factor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hGH (Recomb inant Huma n Growth Hormone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s (Insulin ) __________ 、HCG ( Human Choriogonadotrophi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LH _______________ 、SOD _____________ 、tPA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用的3-内酰胺类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有___________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___ ;四环类抗生素有 _______________ ;多肽类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 ;多烯类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__ ; 蒽环类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_ 5、嵌合抗体是指用__________________ 替换_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源化抗体是指抗体可变区中仅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鼠源,其___________________ 及恒定区均来自人源。

苏教版选修三1.1基因工程概述教案(2)

(2)原理:PCF是利用双链DNA复制的原理,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断地加以复制,使其数量呈指数方式增加。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3 )过程: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旋形成DNA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多次。 教3?此外,如果基因片段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又已知,也可以利用DNA合成仪用 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二、基因表达载体(重组DNA分子或重组质粒)的构建: 【讲述】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冋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学 fl 表达建体 n 越止子 墓固黑这IS悴樓衣as思考2 : 【拓展】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夕卜,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阅读课本第12页 子以及标记基因等。图1 —4,讨论如何将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 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要的蛋白 目的基因与载体构建 成重组DNA分子? 过质。 终止子相当于一盏红色信号灯,使转录在需要的地方停止下来。终止子位于基因的末端,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 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就可以作为这种基因。学生活动: 【分析】构建重组DNA分子的方法是用冋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与载体, 阅读课本第13页图1 —6,总结土壤农 程使它们露岀的黏性末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而黏合起来,再用DNA连接酶将两个杆菌转化法的过程。 DNA片段缝合起来。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一般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其操作的方法是将目的思考3: 基因插入到土壤农杆菌的Ti质粒的T —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使在将目的基因导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使目的基入动物细胞时,一般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如图所示)。为什么米用受精卵作 为受体细胞?

高中生物第一章基因工程第一节基因工程概述第1课时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工具知能演练轻巧夺冠苏教版选修3

第1课时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工具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一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 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诞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工具酶和载体的发现使基因工程的实施成为可能 C.遗传密码的破译为基因的分离和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D.基因工程必须在同物种间进行 解析:选D。基因工程可在不同物种间进行,它可打破生殖隔离的界限,定向改造生物遗传性状。 知识点二基因工程的工具 2.下面是3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DNA分子的识别序列和剪切位点图(箭头表示切点,切出的断面为黏性末端)。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限制酶1:↓GATC 限制酶2:CCC↓GGG 限制酶3:G↓GATCC A.不同的限制酶有不同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B.限制酶2和3识别的序列都包含6个碱基对 C.限制酶1和酶3剪出的黏性末端相同 D.能够识别和切割RNA分子内一小段核苷酸序列的酶只有限制酶2 解析:选D。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限制酶有不同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A项正确;据图可知,限制酶2和3识别的序列分别是CCCGGG和GGATCC,均为6个碱基对,故B项正确;限制酶1和酶3剪出的黏性末端相同,均为GATC,C项正确;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因此三种限制酶均不能识别和切割RNA中核糖核苷酸序列,故D项错误。 3.对DNA连接酶的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 A.将碱基、脱氧核糖、磷酸之间的化学键连接起来 B.在基因工程中只作用于一个切口处的两个黏性末端 C.用于DNA复制时母链与子链间形成氢键 D.与DNA聚合酶作用的部位相同,作用对象不同

基因工程药物发展进程

基因工程药物发展进程 药剂3班张楠 07106330 学习了药学分子生物学后,我对基因工程药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学习以及课下翻阅相关资料,让我对基因工程药物有了新的认识: 1 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是先确定对某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蛋白质,然后将控制该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基因取出来,经过一系列基因操作,最后将该基因放入可以大量生产的受体细胞中去,这些受体细胞包括细菌、酵母菌、动物或动物细胞、植物或植物细胞,在受体细胞不断繁殖过程中,大规模生产具有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蛋白质,即基因疫苗或药物。在医学和兽医学中应用正逐步推广。 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疫苗为例,像其他蛋白质一样,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产生也受DNA调控。利用基因剪切技术,用一种"基因剪刀"将调控HBSAg的那段DNA剪裁下来,装到一个表达载体中,所谓表达载体,是因为它可以把这段DNA的功能发挥出来;再把这种表达载体转移到受体细胞内,如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等;最后再通过这些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的快速繁殖,生产出大量我们所需要的HBSAg(乙肝疫苗)。 目前有很多基因工程对人类的贡献典例。长期以来,医学工作者在防治乙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曾一度陷于困境。乙肝病毒(HBV)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内部为DNA,外部有一层外壳蛋白质,称为HBSAg。把一定量的HBSAg注射入人体,就使机体产生对HBV抗衡的抗体。机体依靠这种抗体,可以清除入侵机体内的HBV。过去,乙肝疫苗的来源,主要是从HBV 携带者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HBSAg,这种血液是不安全的,可能混有其他病原体[其他型的肝炎病毒,特别是艾滋病病毒(HIV)]的污染。此外,血液来源也是极有限的,使乙肝疫苗的供应犹如杯水车薪,远不能满足全国的需要。基因工程疫苗解决了这一难题。与上述的血源乙肝疫苗相比,基因工程生产的乙肝疫苗,取材方便,利用的是资源丰富的大肠杆菌或酵母菌,它们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并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可以大规模生产出质量好、纯度高、免疫原性好、价格便宜的药物。在小孩出生后,按计划实施新生儿到六个月龄内先后注射三次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就可获得终身免疫,免受乙型肝炎之害。正是基于1996年我国已有能力生产大量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我国才有信心遏制这一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流行最广泛的病种。这是基因工程药物对人类的贡献典例之一。 基因工程药物另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干扰素的生产。当人或动物受到某种病毒感染时,体内会产生一种物质,它会阻止或干扰人体再次受到病毒感染,故人们把此种物质称为干扰素(Interfero,简称IFN),是1957年英国科学家多萨克斯(Lossaacs)和林德曼(Lindenmann)在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的。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的效能,是一种治疗乙肝的有效药物,国际上批准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只有它。但是,通常情况下人体内干扰素基因处于"睡眠"状态,因而血中一般测不到干扰素。只有在发生病毒感染或受到干扰素诱导物的诱导时,人体内的干扰素基因才会"苏醒",开始产生干扰素,但其数量微乎其微。即使经过诱导,从人血中提取1mg干扰素,需要人血8000ml,其成本高得惊人。据计算:要获取1磅(453g)纯干扰素,其成本高达200亿美元。使大多数病人没有使用干扰素的能力。1980

高二生物基因工程概述

第1节基因工程概述 【学习目标】 1、说出基因工程的概念(A) 2、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历程(A) 3、说出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因工具的作用(A) 4、简述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B) 【基础梳理】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 是指在体外通过人工“剪切”和“拼接”等方法,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并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产生人类所需的基因产物的技术。(1)操作环境:生物体外 (2)操作对象:基因 (3)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4)基本过程:剪切→拼接→导入→表达 (5)结果: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及作用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分子手术刀”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作用: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特点:具有专一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②切割特定序列中的特定位点。 4、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例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限制性内切酶能别和切割RNA 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二)DNA连接酶“分子针线” 1、分类: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可分为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两类 2、作用:恢复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疑难解析】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完整版)高中生物选修3第一章基因工程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选修3第一章基因工程习题 1. SARS 病毒能引起非典型肺炎,医生在治疗实践中发现,非典病人治愈后,其血清可用于 治疗其他非典病人。有三位科学家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的方向如下图 所示。请根据下图回答: SARS 病毒 [丙的研究] 抽取血清 蛋白质X [乙的研究] 注射 注射 灭活或 培养 非典病人B 治愈的病人B 非典病人D 减毒处理 动物实验 健康人C 健康人C 健康人C 治愈的病人D (1)从免疫学的角度看,SARS 病毒对于人来讲属于 ,治愈的病人A 的血清中因 为含有 ,所以可用来治疗“非典”病人B 。 (2)甲的研究中,所合成或生产的蛋白质X 是 ,它可以通过化学的方法合成,也 可以通过生物学方法—— 技术生产。 (3)乙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制造出 以保护易感人群。图中使健康人C 获 得抵抗“非典”病毒能力的过程,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 免疫。 (4)图中丙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SARS 病毒的异同,再按照免疫学原理,为研究一种 或多种 提供科学依据。 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样品DNA 制备大量DNA 的生化技术, 反应系统中包括微量样品DNA 、DNA 聚合酶、引物、足量的4种脱氧核苷酸及ATP 等。 反应中新合成的DNA 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故DNA 数以指数方式扩增,其简要 过程如右图所示。 (1)某个DNA 样品有1000个脱氧核苷酸,已知它的一条单链上碱基A:G:T:C=1:2:3:4,则 经过PCR 仪五次循环后,将产生 个DNA 分子,其中需要提供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 数量至少是 个。 (2)分别以不同生物的DNA 样品为模板合成的各个新DNA 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 。 (3)请指出PCR 技术与转录过程的三个不同之处: ① 。 ② 。 ③ 。 3. 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RNA 能逆转录生成DNA ,并进一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某条染色 体中。用逆转录病毒作为运载体可用于基因治疗和培育转基因动物等。 (1)病毒在无生命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必须依靠活细胞提供 循环重复 [甲的研究] 用激素等治疗 非典病人A 治愈的病人A 健康人合成或生产 其他辅助治疗 接种 提纯、

高中生物选修3第一章基因工程习题及答案word版本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 29.(7分)SARS 病毒能引起非典型肺炎,医生在治疗实践中发现,非典病人治愈后,其血清可用于治疗其他非典病人。有三位科学家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的方向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下图回答: SARS 病毒 [丙的研究] 抽取血清 蛋白质X [乙的研究] 注射 注射 灭活或 培养 非典病人B 治愈的病人B 非典病人D 减毒处理 动物实验 健康人C 健康人C 健康人C 治愈的病人D (1)从免疫学的角度看,SARS 病毒对于人来讲属于 ,治愈的病人A 的血清中因为含有 ,所以可用来治疗“非典”病人B 。 (2)甲的研究中,所合成或生产的蛋白质X 是 ,它可以通过化学的方法合成,也可以通过生物学方法—— 技术生产。 (3)乙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制造出 以保护易感人群。图中使健康人C 获得抵抗“非典”病毒能力的过程,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 免疫。 (4)图中丙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SARS 病毒的异同,再按照免疫学原理,为研究一种或多种 提供科学依据。 30.(8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样品DNA 制备大量DNA 的生化技术,反应系统中包括微量样品DNA 、DNA 聚合酶、引物、足量的4种脱氧核苷酸及ATP 等。反应中新合成的DNA 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故DNA 数以指数方式扩增,其简要过程如右图所示。 (1)某个DNA 样品有1000个脱氧核苷酸,已知它的一条单链上碱基A:G:T:C=1:2:3:4,则经过PCR 仪五次循环后,将产生 个DNA 分子,其中需要提供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至少是 个。 (2)分别以不同生物的DNA 样品为模板合成的各个新DNA 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 。 (3)请指出PCR 技术与转录过程的三个不同之处: ① 。 ② 。 循环重复 [甲的研究] 用激素等治疗 非典病人A 治愈的病人A 健康人合成或生产 其他辅助治疗 接种 提纯、

苏教版专题一第1节基因工程概述教案

“基因工程概述”公开课教案” 一、设计说明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环境是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情境,该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其中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协作和会话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本节课结合基因工程药物胰岛素的生产过程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适当的点拔,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心驰神往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 (5)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基因工程的概念,三种工具酶的作用,简述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能力目标通过对多媒体、动画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逐步形成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咼。W""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工具,简述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与技术。 教学难点简述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与技术。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一般临床上给病人注射用的胰岛素主要从猪、牛等家畜的胰腺中提取,每1OOkg胰腺只能提取出4?5g胰岛素。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胰岛素产量低,价格昂贵,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学生思考:胰岛素是如何产生的? 教师总结: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特异性表达产生胰岛素。 但是人类能不能改造基因呢?能不能使本身没有某个性状的生物具有某个特定性状呢?如,让微生物生产出人的胰岛素。这样既节省了人力,又简化了生产,同时还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回答是可以的。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在

基因工程知识点全

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述 1.什么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流程?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原称遗传工程。从狭义上讲,基因工程是指将一种或多 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 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遗传并表达出新的性状。因此,供体、受体和载体称为基因工程的三大 要素。 1.分离目的基因 2.限制酶切目的基因与载体 3.目的基因和载体DNA在体外连接 4.将重组DNA分子转入合适的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培养 5.选择、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克隆 6.培养、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 第二章基因工程的载体和工具酶 1. 基因工程载体必须满足哪些基本条件? ?具有对受体细胞的可转移性或亲和性。 ?具有与特定受体细胞相适应的复制位点或整合位点。 ?具有多种单一的核酸内切酶识别切割位点。 ?具有合适的筛选标记。 ?分子量小,拷贝数多。 ?具有安全性。 2. 质粒载体有什么特征,有哪些主要类型? 1、自主复制性 2、可扩增性 3、可转移性 4、不相容性 主要类型有 1.克隆质粒 2.测序质粒 3.整合质粒 4.穿梭质粒 5.探针质粒 6.表达质粒3. 质粒的构建 (1)删除不必要的 DNA 区域,尽量缩小质粒的分子量,以提高外源 DNA 片段的装载量。一般来说,大于20Kb 的质粒很难导入受体细胞,而且极不稳定。 (2)灭活某些质粒的编码基因,如促进质粒在细菌种间转移的 mob 基因,杜绝重组质粒扩散污染环境,保证 DNA 重组实验的安全,同时灭活那些对质粒复制产生负调控效应的基因, 提高质粒的拷贝数 (3)加入易于识别的选择标记基因,最好是双重或多重标记,便于检测含有重组质粒的受 体细胞。 (4)在选择性标记基因内引入具有多种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及切割位点的 DNA序列,即多克隆接头(Polylinker),便于多种外源基因的重组,同时删除重复的酶切位点,使其单一 化,以便环状质粒分子经酶处理后,只在一处断裂,保证外源基因的准确插入。 (5)根据外源基因克隆的不同要求,分别加装特殊的基因表达调控元件。 4. 什么是人工染色体载体? 将细菌接合因子、酵母或人类染色体上的复制区、分配区、稳定区与质粒组装在一起, 即可构成染色体载体 5. 什么是穿梭载体? 人工构建的、具有两种不同复制起点和选择标记、可以在两种不同的寄主细胞中存活和复制的载体。 6.入-噬菌体载体及构建 -DNA为线状双链DNA分子,长度为48.5kb,在分子两端各有12个碱基的单链互补粘性末端。 ?1缩短长度提高外源 DNA 片段的有效装载量删除重复的酶切位点 ?引入单一的多酶切位点接头序列,增加外源DNA片段克隆的可操作性 ?灭活某些与裂解周期有关基因。 ?使λ-DNA载体只能在特殊的实验条件下感染裂解宿主细菌,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污染

基因工程概论

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论 第一节基因工程的基本概述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1、基因工程的基本定义: 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蓝图,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酶学技术,对遗传物质DNA 直接进行体外重组操作与改造,将一种生物(供体)的基因转移到另外一种生物(受体)中去,从而实现受体生物的定向改造与改良。 广义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分为上游和下游技术。 2、上游技术:外源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狭义基因工程) 3、下游技术:含有外源基因的生物细胞(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外源基因的表达、分离、纯化过程。 基因工程又称为:gene manipulation, gene cloning, recombinant DNA technoglogy, genetic modification, new genetics, molecular agriculture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1、材料的准备:目的基因、载体、工具酶和受体细胞(宿主)的准备。用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将外源DNA和载体分子切开。 2、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的体外重组,形成重组DNA分子。 3、重组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并建立起无性繁殖系。 4、筛选出所需要的无性繁殖系,并保证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正确表达。 进一步可将基本步骤概括为:切、接、转、增、检[步骤演示]

图1-1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三、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主体战略思想是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可从四方面达到目的: 1、利用载体DNA在受体细胞中独立于染色体DNA而自主复制的特性与载体分子重组,通过载体分子的扩增提高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的剂量,借此提高宏观表达水平。 2、筛选、修饰重组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元件:启动子、增强子、上游调控序列、操作子、终止子。 3、修饰和构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翻译调控元件:序列、密码子。 4、工程菌(微型生物反应器)的稳定生产及增殖。 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发展 一、基因工程的诞生 基因工程是一项新兴的工程技术,它的诞生需要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 1. 理论上的三大发现: 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基因工程的先导) DNA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机理 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中心法则)和三联体密码子系统的建立 2. 技术上的三大发现 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发现(标志着DNA重组时代的开始) 载体的使用 1970年,逆转录酶的发现。 1973年,C o h e n等获得了抗四环素和新霉素的重组菌落T c r N e r,标志着基因工程的诞生。 二、基因工程的发展: 1. 1972-1976年,日本人,somatostatin; 2. 1978年,美国人,生长激素基因(HGH); 3. 1980年,美国/瑞士人,a干扰素-基因; 4. 1984年,日本人,白细胞介素2(IL-2); 三、基因工程的腾飞: 1. 1982年,美国人,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小鼠; 2. 1983年,美国人,Ti质粒导入植物细胞(细菌Neor基因) 3. 1990年,美国人,腺苷脱氨酶(ADA)基因治疗,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症(SDID) 4. 1991年,美国倡导,人类基因组计划109bp,15年时间30亿USD; 5. 1997年,美国人,威尔英特克隆多利绵羊

高中生物 第一章 基因工程 1.1.1 基因工程概述导学案苏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第一章基因工程 1.1.1 基因工程概 述导学案苏教版选修3 【课标要求】 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所需3种基本工具的使用。 2、学习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3、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教学过程】 知识点 一、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 (一)诞生和发展理论铺垫:艾弗里证明了;沃森和克里克阐明了;尼伦贝格等 (二)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指在通过人工“ ”和“ ”等方法,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并使重组基因在中表达,产生。包括、以及。基因工程的别名操作环境操作对象操作水平基本过程结果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分子手术刀”(1)这类酶在生物体内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即能够限制异源DNA的侵入并使之失去活

力,但对自己的DNA却无损害作用,这样可以保持细胞原有的遗传信息。(2)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_______)。(3)DNA分子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即和。 【例1】 下列关于限制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但微生物中很少 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后都会形成黏性末端 D、限制酶的作用部位是特定核苷酸形成的氢键 2、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拓展:根据DNA连接酶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得到的,称为Ecoli DNA连接酶。Ecoli DNA连接酶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连接起来,不能将双链DNA片段平口末端之间进行连接。另一类是从T4噬菌体中分离出来的,称为T4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既可以“缝合”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又可以“缝合”双链DNA片段的平口末端,但连接平口末端之间的效率比较低。 【例2】 下图为DNA分子的切割和连接过程。(1)EcoRI是一种酶,其识别序列是,切割位点是与之间的键。切割结果产生的DNA片段末端形式为。(2)不同来源DNA片段结合,在这里需要的酶应是连

1.1基因工程概述(第1课时)

1.1基因工程概述(第1课时) (一)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编制:张统省 审核:秦磊 校对:王曼 【学习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过程和发展历程; 2.简述基因工程的概念 3.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工具 【自学质疑】 一、回顾: 1.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2.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3.为什么生物界的各种生物间的性状有如此大的差别呢?4.生物的性状是怎样表达的? 5.各种生物的性状都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那么,人类能不能改造基因 呢?使原来本身没有某一性状的生物而具有某个特定的性状呢? 6.各种生物间的性状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呢? 二、导学 1.基因工程的概念: 2.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来源:主要从 中分离 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 限制性内切酶 并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 (分子手术刀) 酸二酯键断开。 错位切 切割方式 平 切 黏性末端 切割后的DNA 末端: 平末端 功能:将切下来的DNA 片段拼接成新的DNA 分子 DNA 连接酶 T4 DNA 连接酶:既能“缝合”双链DNA 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 (分子缝合针) 种类 也能“缝合”双链DNA 片段的平末端 E ·coli DNA 连接酶:只能将双链DNA 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连接 ①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地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 条件:②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点, 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③有特殊的遗传标记基因,便于筛选。 (分子运输车) 质粒(常用) 种类: λ噬菌体的衍生物 动植物病毒 【质疑讨论】 1.什么是基因工程? 2.、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3.基因的剪刀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特点?结果怎么样? 4.基因的针线是什么?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5.基因的运输工具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6.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最常用的运载体是什么? 7.质粒的结构是什么?质粒上会存在某些标记基因,这些标记基因有什么用途? 8.要想将某个特定基因与质粒相连,需要用几种限制性内切酶和几个DNA 连接酶处理? 质粒的特点: ①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最常用的质粒是大肠杆菌的质粒; ②是细菌染色体外(即拟核DNA 外) 能自我复制的小型环状DNA 分子;质粒 的大小只有普通细菌染色体的1%左右; ③存在于许多细菌及酵母菌等微生物中; 质粒的存在对宿主细胞生存没有决定性 的作用; ④质粒的复制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 (自身细胞中也可) 【矫正反馈】 1.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针线”和“载体”分别是指( ) A.大肠杆菌病毒、质粒、DNA 连接酶 B.噬菌体、质粒、DNA 连接酶 C.DNA 限制酶、RNA 连接酶、质粒 D.DNA 限制酶、DNA 连接酶、质粒 2.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 ) A .能复制 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 .具有标记基因 D .它是环状DNA 3.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能自主复制 ②不能自主复制 ③结构很小 ④蛋白质 ⑤环状RNA ⑥环状DNA ⑦能“友好”地“借居” A .①③⑤⑦ B .①④⑥ C .①③⑥⑦ D .②③⑥⑦

基因工程药物发展的历史及启示

基因工程药物发展的历史及启示 吴岚晓1,郭坤元1,秦 煜2 (11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广东广州510282;21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广东广州510282) 摘要:基因工程诞生20余年,运用于医药行业,研制和开发基因工程药物,已取得长足进展。迄今为止,已有近100 个基因工程新药上市,并有数百种正在研制和开发中。可以预计,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就基因工程药物发展史进行概述,会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关键词:基因工程;药物;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R-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2)12-0011-03 Developing History and the E nlightenment of G enetic E ngineering Drug W U L an-xiao,GUO Kun-yuan,QIN Y u (1.Depart ment of Hem atology,Zhujiang Hospital,First Military Medical U niversity,Guangz hou510282,China;2. N anf ang Hospital,First Military U niversity,Guangz hou510282,China) Abstract:G enetic engineering has made remarkable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of drug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since it ap2 peared twenty years ago.More than100new geneitc engineering drugs have been used in clinic,and more drug-projects are undergoing.It can be predicted that genetic engineering drug will make more and more influence in people’s life.A perspective view about genetic engineering drug developing history was made in this article and some philosophic opinions inspired from it were discussed. K ey Words:genetic engineering;drug;science;technology 1 基因工程原理和技术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人工改造生物遗传性,创造世间新的生物物种技术,亦称DNA重组或分子克隆,包括基因和载体的制备、切割和连接,重组DNA的转移、表达及产物分离等。基因的制备方法有,多聚酶链反应、互补文库、基因组文库、染色体DNA的酶切分离、酶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等,迄今为止,已制备人胰岛素、人尿激酶、人生长激素、人α-干扰素及生长因子等多种药物的基因。载体是能将外源性目的基因运输至宿主细胞的小分子DNA,目前大抵有细菌质粒、嗜菌体DNA及病毒DNA构建人工载体,如pBR322、Charon系列、Cos2 mid、反转录病毒、腺病毒及其相关病毒的DNA,此外,尚有酵母人工染色体DNA,及哺乳动物人工染色体DNA等。载体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别经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两者混合通过连接酶连接构成重组DNA,经转化、转导、转染、激光打孔、微注射或基因枪等技术,可转移至宿主内,获得基因工程细胞,后者经培养和表达,即可产生相应的基因工程药物。近年来还发现不用载体也不重组,将编码完整的DNA片段或mRNA直接注射内实现完全表达,表明非重组DNA和mRNA可被细胞直接吸收和表达,既简化了基因操作程序,也修正了基因工程基本概念,又促进了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同时还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理论和新途径。 2 基因工程药物发展的历史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和开发的药物称为基因工程药物。它是通过重组DNA技术将治疗疾病的蛋白质、肽类激素、酶、核酸和其他药物基因转移至宿主细胞进行繁殖和表达,最终获得相应药物。包括蛋白质类生物大分子、初级代谢产物,如苯丙氨酸及丝氨酸等以及次生代谢产物抗生素等。自20世纪70年代初基因工程药物诞生以来,基因工程药物发展十分迅速。 ? 1 1 ? 医学与哲学2002年12月第23卷第12期总第259期

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 周长征 第一部分概述 一、基因工程药物 (一)基因工程药物的概念 基因工程药物是以基因组学研究中发现的功能性基因或基因的产物为起始材料,通过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相应技术制成的、并以相应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的生物活性物质产品,临床上可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基因药物类型广泛,包括重组蛋白质药物、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蛋白质疫苗、核酸药物等10多种类型。 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基本方法是:将目的基因用DNA重组的方法连接在载体上,然后将载体导入靶细胞(微生物、哺乳动物细胞或人体组织靶细胞),使目的基因在靶细胞中得到表达,最后将表达的目的蛋白质提纯及做成制剂,从而成为蛋白类药物或疫苗。若目的基因直接在人体组织靶细胞内表达,就称为基因治疗。 例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产生也受DNA 调控。利用基因剪切技术,用一种“基因剪刀”将调控HBSAg的那段DNA剪裁下来,装到一个表达载体中(所谓表达载体,是因为它可以把这段DNA的功能发挥出来)再把这种表达载体转移到受体细胞内,如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等;最后再通过这些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的快速繁殖,生产出大量我们所需要的HBSAg(乙肝疫苗)。把一定量的HBSAg注射入人体,就使机体产生对HBV抗衡的抗体。机体依靠这种抗体,可以清除入侵机体内的HBV。过去,乙肝疫苗的来源,主要是从HBV 携带者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HBSAg,这种血液是不安全的,可能混有其他病原体的污染。此外,血液来源也是极有限的,使乙肝疫苗的供应犹如杯水车薪,远不能满足全国的需要。基因工程疫苗解决了这一难题。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的效能,是一种治疗乙肝的有效药物,国际上批准唯一一种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通常情况下人体内干扰素基因处于休眠状态,血中一般检测不到。只有在发生病毒感染或受到干扰素诱导物的诱导时,人体内的干扰素基因才会产生干扰素,但其数量微乎其微。即使经过诱导,从人血中提取1mg 干扰素,需要人血8000ml,其成本高得惊人。获取1磅(453g)纯干扰素,其成本高达200亿美元。1980年后,采用基因工程进行生产,其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与乙肝疫苗十分类似。现在要获取1磅纯干扰素,其成本不到1亿美元。 (二)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 1973年,Cohen等人首次将带有Tet r基因和链霉素抗性基因(Str r)的两种大肠杆菌质粒成功地进行了重组,获得了可以复制并只有双亲质粒遗传信息的重组质粒,拉开了基因工程研究的序幕。1974年他们对具有Amp r和红霉素抗性基因(Emp r)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质粒

我国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现状

我国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现状 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在近几十年来的发展中受到了全球科技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有许多专家认为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现代生物技术之所以能受到各界的重视,一方面是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速,用途广泛,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已遍及医药、农业、食品、能源、环保等各个领域;另一方面是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可以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难题,如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生物技术在全球经济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生物技术是以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培养细胞等)为基本资源,因此其原料具有再生性,同时生物系统生产产品产生的污染物少,对环境的破坏性很小或几乎没有,重组微生物甚至还可以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 )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 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基因工程制药的出现是因为,许多药品的生产是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的,受材料来源限制产量有限,其价格往往十分昂贵。微生物生长迅速,容易控制,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若利用基因工程将生物合成相应药物成分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内,让它们产生相应的药物, 不但能解决产量问题,还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一、产业现状及地位 1989年,中国批准了第一个在中国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一一重组人干扰素,标志着中国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实现了零的突破。重组人干扰素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基因工程药物,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一类新药。从此以后,中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1998年,中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销售额已达到了7.2 亿元人民币。截止1998年底,中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产品共计15种。国内已有30余家生物制药企业取得了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试生产或正式生产批准文号。 根据1997年对全国452从个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单位进行的通讯调查结果,截止1996年底,中国已有8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商品化(包括试生产),1996年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销售额约为2.2亿元人民币,仅占同期全国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年销售额21.16亿元人民的10.4%。然而可喜的是,中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迅猛,年销售额已从1996年的2.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998年的7.2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高达80%预计2000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销售额将达到22.8亿元人民币。 基因工程在制药业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的基因制药行业 已经初具规模,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产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基因制药产业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主要表现在政府支持、资源丰富、基因信息公开、国际交流

江苏省南京市高中生物 第一章 基因工程 1.1 基因工程概述(1)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3

选修三第一章基因工程 第一节基因工程概述(1) 【课程标准】 1.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教材文本资料,能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2.借助相关实例的分析归纳,能说出基因工程的概念; 3.通过材料分析和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基因工程三大工具的具体作用和特点。 【教学过程】 一、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 【活动1】阅读教材P7-P8相关资料,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及发展过程。 【活动2】结合相关实例,阅读教材相关信息,思考:如何准确理解基因工程概念的含义? 操作环境操作对象操作水平基本过程结果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和载体 【活动3】分析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的简要过程图解,思考:在培育抗虫棉过程中哪些步骤特别关键?解决这些关键步骤需要哪些特别的工具? 【活动4】阅读教材P9-P10有关内容,尝试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把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称为基因工程的“分子手术刀”?它的具体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限制酶在DNA的任何部位都能将DNA切开吗?它所识别的序列往往有什么特点? (3)什么叫黏性末端?

【小结】关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作用: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断开。 (2)特点:具有专一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的核苷酸序列。 ②切割特定序列中的特定位点。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和。 【活动5】参阅教材P12“边做边学”动手模拟限制酶和DNA连续酶的作用过程:…CTCTTGATGGAATCTCAGAATTCAGT CTGTGAATC… 甲 …GAGAACTACCTTAGAGTCTTAAGTCAGACACTTAG… …ACTTCGATGGAATTCAGAACTTCTCCAATC… 乙 …TGAAGCTACCTTAAGTCTTGAAGAGGTTAG… 模拟活动: (1)在所供上图中分别找出EcoR I所识别的序列; (2)用剪刀模拟EcoR I在甲、乙两片段上切割,形成DNA片段; (3)分别从切割甲、乙产生的片段中选择一个,用胶带模拟DNA连接酶将两片段的黏性末端连接起来。 并讨论。(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两种DNA分子呢? (2)DNA连接酶实际上连续的是哪一部分? (3)切割后的片段可以连成几种新的DNA分子? 【思维拓展】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小结】:关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作用:恢复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基因工程第一节基因工程概述-导入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同步备课教学案

第3课时导入、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 [学习导航] 1.理解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2.掌握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的方法。[重难点击] 1.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2.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的方法。 方式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获取及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在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成重组DNA分子以后,下面的重要工作主要是将其导入受体细胞进行扩增和筛选,获得大量的重组DNA分子,这就是外源基因的无性繁殖,即克隆(cloning)。由于外源基因与载体构成的重组DNA分子性质不同、宿主细胞不同,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的具体方法也不相同。 方式二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和鉴定才能知道。这是基因工程的第四步工作。以上步骤完成后,在全部的受体细胞中,真正能够摄入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是很少的。因此,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进行检测。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大肠杆菌的某种质粒具有青霉素抗性基因,当这种质粒与外源DNA组合在一起形成重组质粒,并被转入受体细胞后,就可以根据受体细胞是否具有青霉素抗性来判断受体细胞是否获得了目的基因。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一、导入目的基因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和过程 1.农杆菌转化法的分析

(1)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细胞时,应怎样处理农杆菌细胞? 答案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细胞时,要用Ca2+处理农杆菌细胞,使其处于感受态,利于重组质粒的导入。 (2)在用土壤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过程中,为什么一定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 答案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的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2.植物基因工程常用的受体细胞为什么可以是体细胞,而动物基因工程一般只用受精卵?答案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较高,可经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形成完整植物体,因此受体细胞可以是体细胞;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动物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一般只用受精卵。 3.为什么微生物细胞适合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答案微生物细胞具有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的优点。 1.农杆菌是一种在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能在自然条件下感染植物,因而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图为农杆菌转化法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情况下农杆菌不能感染的植物是____________,利用农杆菌自然条件下感染植物的特点,能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原理是在农杆菌的Ti质粒上存在T-DNA片段,它具有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________上的特点,因此只要将携带外源基因的DNA片段插入到_______(部位)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