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有六大症状 隐匿性缺血更要警惕
判断心肌缺血标准

判断心肌缺血标准
判断心肌缺血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临床症状:心肌缺血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劳累时呼吸困难。
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下肢浮肿。
2. 心脏结构改变: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如果心脏出现扩大或心功能降低,则表明存在心肌缺血。
3.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这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楚地看到心肌情况,从而确诊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此外,心电图也是判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如果心电图上的ST段呈水平
或下斜型下移,移动距离大于等于1mm,并且在原有下移基础上再次下移,下移距离超过1mm,持续时间等于或超过1min,间隔时间等于或超过
1min,这些情况都可以判断为心肌缺血。
如果心电图上ST段所反映的状况与患者表现的症状相符,就是有症状心肌缺血;如果不符,就是无症状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的广泛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在临床上的检出率。
与一般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63%,准确性为75%。
临床上动态心电图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一过性心
律失常和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对于判断心肌缺血的缺血程度,观测药物治疗的效果,有着其它检查检验手段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如何识别急性心肌缺血症状

如何识别急性心肌缺血症状关键信息项:1、急性心肌缺血的常见症状胸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头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症状的特点疼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疼痛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疼痛持续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诱发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缓解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可能伴随的其他症状恶心、呕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冷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濒死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识别症状的重要性及时就医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延误治疗的风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急性心肌缺血的常见症状急性心肌缺血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症状多种多样,但以下几种较为常见:111 胸痛胸痛是急性心肌缺血最典型的症状之一。
这种疼痛通常较为剧烈,犹如重物压迫、紧束感或烧灼感,可能会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下颌或背部。
112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急促、气短,甚至出现喘息,仿佛无法吸入足够的空气。
113 心悸感觉心跳异常,如心跳过快、过慢、不规则或心跳强烈。
114 乏力全身无力,极度疲倦,即使在休息后也难以恢复。
115 头晕头脑昏沉、眩晕,可能会伴有站立不稳或眼前发黑的情况。
12 症状的特点121 疼痛性质疼痛往往是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性,而非尖锐的刺痛。
缺血性心肌病有哪些症状?

缺血性心肌病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缺血性心肌病症状,尤其是缺血性心肌病的早期症状,缺血性心肌病有什么表现?得了缺血性心肌病会怎样?以及缺血性心肌病有哪些并发病症,缺血性心肌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缺血性心肌病常见症状:心脏结构异常、心肌营养障碍、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心肌顿抑、心脏僵硬*一、症状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将缺血性心肌病划分为两大类,即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和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
他们的临床表现非常类似于原发性心肌病中的扩张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
但是,在本质上缺血性心肌病和原发性心肌病又有不同。
缺血型心肌病患者表现各有不同,大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充血性心肌病或限制型心肌病的表现,而少部分患者可以没有明显临床症状。
下面根据缺血性心肌病的不同类型分别描述其相应临床表现。
1.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这种充血型心肌病表现的患者占心肌病的绝大部分。
常见于中、老年人,以男性患者居多,有明显冠心病病史,男性∶女性约为5~7∶1,症状一般逐渐发生。
患者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心绞痛:心绞痛是患者主要症状之一,但随心力衰竭的出现,心绞痛可逐渐减少乃至消失。
缺血性心肌病多有明确的冠心病病史,并且绝大多数有1次以上心肌梗死的病史。
心绞痛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但是,心绞痛并不是心肌缺血患者必备的症状,一些患者也可以仅表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始终无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表现。
大约有72%~92%的缺血性心肌病病例出现过心绞痛发作。
也有人报告有1/3~1/2的心肌梗死病例曾被漏诊。
这种反复发生和经常存在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可以逐步引起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
这些患者没有出现心绞痛可能是由于其痛阈较高,缺乏心绞痛这一具有保护意义的报警系统。
可是在这类病人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存在,对心肌的损害也持续存在,直至出现充血型心力衰竭。
有人认为这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及危害性同有心绞痛症状的心肌缺血相同。
不可忽视的缺血性心肌病的三个发病征兆

不可忽视的缺血性心肌病的三个发病征兆
一、概述
一直以来,某同事的身体状况非常的良好,而且从来没有生过什么病,身体也是非常的强壮,可是前段时间有个莫名的疼痛,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所以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结果发现自己是患有缺血性心脏病。
刚开始发现患有这种疾病的时候,这里也是非常的紧张,但不可忽视的缺血性心肌病的三个方面查到底是什么?就让大家去看看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步骤/方法:
1、缺血性心肌病的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通常表现为三个,第一个
是出现心绞痛,心绞痛的这种症状是心肌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有的甚至会持续对大家的经济造成伤害,严重的会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2、患有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常常会表现出来的第二个证道是
心力衰竭,出现在一些疾病的时候,如果变得更加严重的患者经常会出现呼吸困难,有的时候会经常伴有鸡巴虚弱的症状。
3、患有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常常表现出第三道是心律失常,因
为长期的心肌缺血,是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肌顿抑,或者是出现弥漫性纤维化。
一般来说,刚开始大家是不会发现这些症状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当心。
三、注意事项:
大家也都知道,这种疾病的危害性非常大,那么要特别注意的就是长期卧床不进行这些锻炼的习惯的,还经常容易出现静脉血栓。
严重的会发生肺栓塞。
心肌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

心肌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
心肌供血不足通常指心脏肌肉由于血液供应不足而出现缺血现象。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心绞痛(心绞痛是由于心脏缺血引起的胸部疼痛)或心肌梗塞(心肌组织缺血坏死)等严重疾病。
诊断心肌供血不足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疲劳等心脏相关症状。
这些症状在不同患者身上表现不同,但疼痛通常是最常见的症状。
2. 心电图(ECG/EKG):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工具,它可以显示心脏的电活动。
ECG可以显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的特征性变化,如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
3. 心肌标志物检测:当心肌细胞受损时,会释放特定的酶和蛋白质。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心肌标志物(比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MB等),可以确定心肌组织是否受到损伤。
4. 心脏影像学检查:心脏超声、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检测是否存在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损伤。
5. 心血管功能检查:包括运动心电图(运动负荷测试)和核素心肌灌注扫描等,通过患者在特定负荷下的心脏反应来评估心肌供血情况。
这些诊断标准往往是综合应用的,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各项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
如果怀疑心肌供血不足,及早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帮助非常重要,因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预防严重的心脏事件发生。
警惕无症状心肌缺血

53快乐养生 2019.04警惕无症状心肌缺血⊙曾智桓高阿姨几年前眼睛突然睁不开,到医院检查说是倒睫造成的,但由于高阿姨的眼纹眨肌痉挛,所以一直没能做手术治疗。
直到她因为被检测出缺血性心衰,做了冠状动脉造影后,高阿姨的眼睛竟然能睁开了,这才被医生告知,其眼睛睁不开是心肌缺血所致。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般来说,心血管严重阻塞后会造成心肌缺血,从而导致心绞痛,常见心绞痛发生在胸部、心前区,但也有心肌缺血是无症状的,又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
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非常普遍,可能会造成心肌可逆性和永久性损伤。
引起心绞痛、心律不正常、心肌梗死甚至是猝死。
它会在跑步、酗酒、激动、吸烟过度、失眠严重等情况出现时引起胸闷心慌,甚至死亡。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隐匿性使其成为“沉默的杀手”。
如果患者平时无症状,但在跑步、饮酒、激动、过度吸烟、严重失眠等情况下出现症状,有可能是心肌缺血。
如果出现胃部没有反酸或嗳气,但运动后胃出现憋闷、胀满的感觉,也可能是心肌缺血的症状。
如果下颌骨疼痛扩散到下颌骨两侧,有时扩散到颈部一侧或双侧,也要提高警惕。
当怀疑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存在时,可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核素心肌显像等检查,以发现有无心肌缺血存在;但若要确诊无症状心肌缺血,还是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术最为可靠。
一旦确诊为无症状心肌缺血,要及时做好防治措施。
心肌缺血的防大于治,患者可根据自身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如果没有明显的不适,可以不用服药治疗;如果症状明显,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营养心肌、保护心脏的药物,家中也应该常备一些应急的药物,如硝酸甘油。
平时应注意低盐低脂肪清淡饮食,适当锻炼,充足睡眠,避免情绪过度波动,病情变化随时就诊。
(摘自《家庭保健报》)代偿已经发生的低蛋白血症,但同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会相应增加,从而导致高脂血症。
其次,慢性肾病患者会丢失一些与脂质代谢相关的物质,影响到体内胆固醇的转运和利用,增加了血脂异常风险。
心肌缺血有哪些表现,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心肌缺血有哪些表现,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发布时间:2023-02-28T07:06:03.30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11月11期作者:缺血有哪些表现,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陈鹏[导读]心肌缺血有哪些表现,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陈鹏(大竹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635100)心肌缺血就是指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足,不能维持心脏正常工作状态的一种病态。
心脏供血不是一层不变的,时刻发生着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可以通过身体的自行调节,保障血液供需平衡,保障心脏的正常运作。
但是,当某些因素导致心肌缺血,经机体调节仍然不能满足心脏工作需要,此时就成为了病态心肌缺血。
心脏为什么会发生心肌缺血呢?其因素可为:血压下降,主动脉供血减少,冠状动脉出现阻塞,因此导致心脏供血减少;心瓣膜出现病变、血液黏稠度升高或者心肌本身出现病变;心脏供血可不减少,但是心脏氧需求增加。
临床研究显示,导致心肌缺血的主要因素也是常见的因素为:冠状动脉狭窄。
而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因为冠状动脉硬化导致的心脏病就是常说的冠心病,因此可以说冠心病是导致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
当身体出现心肌缺血后,会对身体各组及心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我们都知道,氧是人体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通过呼吸,氧进入人体在肺部通过毛细血管进入人体血液循环。
心脏没有储存氧的地方,完全依靠心肌提供,因此一旦出现心肌缺血,那么氧运输量就会大大降低,引起缺氧。
缺氧出现后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心肌细胞代谢变弱,产能减少,使得心脏活动受阻,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同时身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也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容易产生中毒等不良反应。
缺氧、缺血、能量不足最终会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受影响。
若出现20%~25%心肌停止收缩,通常会出现左心室功能衰竭;若达到40%以上心肌不能收缩,就会出现严重的心泵功能衰竭,突然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出现严重的心源性休克。
临床上常见的、可怕的心肌梗死就与这种情况密切相关。
心肌供血不足的症状,看完后要引起重视

心肌供血不足的症状,看完后要引起重视
但换上新集供血不足这种疾病之后,患者会出现诸多症状,最常出现的就是心绞痛,疼痛情况与个人的活动有明确关系,有的人疼痛难忍,还会伴随牙痛、头痛等症状。
1、心绞痛是供血不足的典型症状,其主要的原因为心肌的急性缺血,通常心绞痛发作与活动或晨起相关,多位于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性,并可向左肩及牙齿放散,持续数分钟,休息后可缓解。
2、如果没有胸痛发作,也会出现仅表现为心律失常的症状。
3、心绞痛部位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表现为头痛、牙痛、
咽痛、肩痛、腿痛,常需要与相应器官所引起的不适相鉴别。
4、心排血量下降以致脑供血减少,严重心律失亦常致脑供血减少.故老年人有脑血管表现时,应作心电图检查并短期内随访。
5、可有上腹胀痛不适等胃肠道症状,可能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等胃肠道症状,特别是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
6、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血管病,在发病早期常无症状表现,逐渐出现气短,表现为:呼吸急促,原先上三四层楼无甚感觉,如今上二楼就出现心慌气短、心跳加快,说明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功能减弱,这将是心血管病的早期提示。
如果又感疲乏无力、阵发胸痛,已经是比较明显的心血管病症状了。
7、心脏供血不足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胸闷,或后背疼痛,不典型的有无原因的胃痛,且用胃药不见效,或者莫名其
妙的牙痛,用止疼药也不见效都要注意是否心绞痛。
有这些症状应立即休息,含化速效硝酸甘油止痛,一般3-5分钟即可缓解。
或者吸点氧气。
平时可用一些消心痛、复方丹参片等。
但最好去看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千万不要自己随意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缺血有六大症状隐匿性缺血更要警惕
在大多数人的认识里,心肌缺血是“老年病”,与年轻人“无缘”。
然而,随着近年来生活压力增大和不良生活方式“夹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早早出现心肌缺血。
游泳健将孙杨去年因为心肌缺血,在比赛途中感觉胸闷不适被迫退赛。
说到病因,据称孙杨在17岁那年,一次心肌炎后就发现存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与感冒病毒感染损伤心肌有关。
心肌缺血离我们并不遥远
据2014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每5个成人中有1名患心血管病。
而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上升所致。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简单地理解,就是心肌缺乏血液供应。
冠状动脉是心脏的血液供应系统,健康人的冠脉管腔像是刚投入使用的下水管一样,管腔通畅,管壁没有狭窄。
管壁没有狭窄,血液可以正常流动,从而满足心脏的供血需求。
“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等危险因素的产生,管腔逐渐出现杂物沉积,进而出现管腔狭窄、痉挛、堵塞等,开始出现阻碍心脏血液供应等情况,限制了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营养。
”李荣说,这类似于堵塞的下水道,影响了下水道正常的排污排洪功能。
六个典型症状提示缺血缺氧
心脏血管狭窄、痉挛或堵塞后,心脏得不到正常的营养供应,心脏细胞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可引发一系列的反应,会导致出现如下症状: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伴有大汗。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
3.饱餐、寒冷、饮酒后出现胸痛、胸闷。
4.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
5.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在上述情况下出现的胸闷、胸痛要警惕,这些都是心肌缺血的典型表现。
除此之外,心肌缺血还有其他不典型症状,同样不能掉以轻心。
4个不典型症状:
1.突发的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或晕厥。
2.无任何原因可解释的疲倦,精力不足。
3.无典型症状的患者仅感觉胃部不适、恶心,或者是牙痛、颈椎痛等。
4.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烧灼感、紧缩感,牙痛等。
两大法宝揪出隐匿性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出现症状能给患者提示要去处理,然而,有些心肌缺血是无症状的,
这种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发病更隐匿,对患者的损伤更大,一般更常见于中青年。
无症状心肌缺血,又叫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SMI),是心肌缺血中的一个特殊类型,是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简单来说,就是“检查有问题,但是没不适症状。
”
由于其无明显症状,故容易造成患者的忽视和医师的漏诊。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人平时不会感到不适,往往在过度疲劳、运动后才发病,因为很多时候只要休息一会就能缓解,因此容易误当普通疲劳而忽略。
无症状,好比身体不会报警,也就不会想到去看医生,往往就突发心血管事件。
无症状心肌缺血藏得那么深,如何能够尽早察觉?李荣提醒,活动后出现胸闷或者容易劳累,要注意排查心脏问题,只有专科检查才能发现。
在常规体检中,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是帮助我们早期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两大法宝。
(一)心电图
心电图是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当心肌某一部分缺血时,将影响到心室复极的正常进行,并可使缺血区相关导联发生ST-T异常改变。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类型取决于缺血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缺血发生部位。
典型的心肌缺血发作时,面向缺血部位的导联常显示缺血型ST段压低和(或)T波倒置。
(二)心脏彩超(又名超声心动图)
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已渐用于检测室壁活动,尤其在负荷情况下,测定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可间接地估量心肌缺血。
以上两大检查,一般都会出现在我们的常规体检中,有助于我们初步、早期发现心肌缺血的问题。
但有时候,体检项目也不能完全发现这种隐匿的心肌缺血,那么需要额外的检查项目,比如:动态心电图、负荷试验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如何预防心肌缺血加重?
1.低盐低脂清淡饮食。
多吃红薯、西红柿、胡萝卜、黑木耳等蔬菜,喝些绿茶,茶叶中含有少量的茶碱,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对患者的心肌缺血治疗有一定的帮助,茶叶中还有维生素C,能起到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但不宜过浓。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情绪要稳定,避免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戒烟少酒;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3.适度运动。
可促进心肌侧支循环的建立,运动应根据各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要量力而行。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已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应密切注意自身情况,病情如有变化要及时就诊治疗。
此外,易患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也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如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腹型肥胖者、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等。
5.预防药物。
主要是防止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或因冠心病死亡,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调血脂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6.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治疗。
七大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手术处方,中医处方。
中医处方可包括以下8个部分:六字诀调息法、肢体导引法、辨证用药调治法、药膳调养法、精神调摄法、物理外治法、五音疗疾法、自然环境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