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电梯井道顶层高度尺寸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浅谈电梯检测中顶层高度的确定

浅谈电梯检测中顶层高度的确定

尺寸 就拔 发产 品 ,或 安 装 单 位 总装 前 未能 核对 井
道 顶层 尺 寸 , 贸然 安 装后 待 调 试时 才发 现 H值 不
符 合规 范 要 求 。 曾经 有个 别单 位 因此 对机 房 地 板
大动干 戈 , 改结 果 虽 然 勉强 通 过 , 浪 费 了大 笔 整 但
财 力及 影 响 了安装 质量 。对此 笔者 仅 就检 测 中碰 到的这 一 现象 提 出个人 的肤浅 意见 。
L h S Y= .0 — .2 — .0 = .6 ( ) …= — — O8 0 02 5 04 7 0 1 8 m
该 电梯 经 过跑 合 , 由于 曳引 钢丝 绳伸 长 ,致
使对 重撞 板与 缓 冲器 顶 面 间的 距离 缩 短 ,超过 规
图 1轿 厢 处 在 顶层 平 层 图2对 重 完全 压 缩 缓 冲 器
维普资讯
学术 与 经 验
浅 谈 电梯 检 测 中顶层 高度 的确 定
张 鹏 才
GB 06 — 3 电梯安 装验 收规 范 》 421 条 100 9 《 第 . .1
款 规定 , 当对 重完 全 压缩 缓 冲器 时 的轿 顶 空 间应 “ 满 足 :. 道顶 的最 低 部件 与 固 定在 轿 顶上 的最 高 a 井 部件 间的距 离( 不包 括 导 靴 或滚 轮 , 丝 绳 附件 和 钢 垂 直 滑动 门的横梁或 部件 的最 高 部分 ) 电梯 的额 与
G 10 0 9 B 0 6 — 3第 421 ..1条 款 及 第 451条 款 的 规 ..
定 , 判定 该 检测 项 目检 验 结果 合 格 , 可 但是 实 际 上
该梯 对 重 撞 板 与缓 冲器顶 面 间的距 离 已受 到 最 大

关于电梯井道顶层高度最小尺寸的探讨

关于电梯井道顶层高度最小尺寸的探讨

关于电梯井道顶层高度最小尺寸的探讨【摘要】电梯井道保证足够的顶层高度是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电梯顶层高度作了一定的描述与分析,以供建筑设计人员及电梯安装人员参考。

【关键词】电梯;井道;顶层高度0 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由此带动了电梯行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

特别是从事电梯安装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人员。

为了保证电梯运行安全和保护在轿顶作业的维修人员的安全,电梯井道的最上部与轿顶之间(即顶层高度)必须预留出一个安全空间。

1 顶层高度的相关要求顶层高度是指最上层楼面水平位置到井道内轿顶顶部的垂直尺寸,如果井道内最上层楼面下部有梁或者吊钩时则是指其下部到轿顶顶部的垂直距离。

这里的井道顶层高度不包括屋顶楼板厚度。

对于曳引式电梯,电梯井道的顶部空间是保障人员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它避免了电梯轿厢在冲顶时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事故,如果电梯井道的顶部空间过小,在电梯失控冲顶时由于惯性作用电梯会与井道顶面发生撞击,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电梯安装的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保证电梯顶部所具有的安全空间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5.7.1条规定,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1)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2)轿顶可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相应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 V2(m);3)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0.3+0.035 V2(m),与轿顶部件最高点的间距不小于0.1+0.035 V2(m);4)轿顶上方应有一个不小于0.5m×0.6m×0.8m的空间。

从以上顶层高度的要求来看,电梯井道必须保证足够的顶层高度。

探究电梯顶层高度与底坑深度的影响

探究电梯顶层高度与底坑深度的影响

探究电梯顶层高度与底坑深度的影响[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多。

电梯在高层建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电梯井道保证足够的顶层高度是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就电梯顶层高度与底坑深度对电梯的影响作了一定的描述与分析,以供建筑设计人员及电梯安装人员参考。

[关键词]:电梯顶层底坑影响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由此带动了电梯行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

特别是从事电梯安装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人员。

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以及维保人员的安全,必须明确电梯顶层高度与底坑深度对电梯运行的影响。

为曳引式电梯在选择不同的额定速度和载重时,对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的要求差别非常大。

在轿厢高度和载重一定的情况下,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是选择速度的关键,较高的速度要求较高的顶层高度和较深的底坑深度。

由于受空间位置、土建施工等影响,很多电梯的井道尺寸仅仅满足最小尺寸要求,在电梯验收过程中常常由于检验机构人员测量点不同,可能会造成检验不合格,需要整改。

本文就电梯顶层高度与底坑深度对电梯的影响作了一定的描述与分析,以供建筑设计人员及电梯安装人员参考。

二电梯顶层高度对电梯的影响电梯顶层高度对电梯速度有着明显影响,在电梯轿厢高度一定的情况下,为使电梯运行速度加快,必须要较高的顶层高度。

当前行业中对顶层高度有着一定的规定,即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轿厢导轨必须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制导行程,并且使轿顶检修平面上方存在着1.0+0.035v2(m)的空间,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其他部件如导靴、垂直滑动门横梁等之间的距离不能够小于0.1+0.035v2(m),至轿顶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3+0.035v2(m),并确保轿厢上方应该有0.5m×0.6m×0.8m的空间。

电梯井尺寸标准

电梯井尺寸标准

电梯井尺寸标准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电梯井的尺寸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电梯的安装和使用效果。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电梯井的尺寸应该符合一定的要求,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下面将对电梯井尺寸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电梯井的宽度应该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一般来说,电梯井的宽度应该能够容纳电梯的运行和维护。

根据国家标准,电梯井的最小宽度应该不小于电梯底坑的宽度加上两个门的宽度,这样才能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其次,电梯井的深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电梯井的深度应该能够容纳电梯的行程和底坑的深度。

一般来说,电梯井的深度应该不小于电梯的最大行程加上底坑的深度,这样才能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此外,电梯井的高度也是需要注意的。

电梯井的高度应该能够容纳电梯的最大行程和顶层设备的安装。

根据国家标准,电梯井的最小高度应该不小于电梯的最大行程加上顶层设备的高度,这样才能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另外,电梯井的门的尺寸也是需要考虑的。

电梯井门的尺寸应该能够容纳电梯的进出和维护。

根据国家标准,电梯井门的尺寸应该不小于电梯的门的尺寸,这样才能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最后,电梯井的通风和照明也是需要重视的。

电梯井应该保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根据国家标准,电梯井应该配备相应的通风和照明设备,以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总之,电梯井的尺寸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电梯的安装和使用效果。

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电梯井的尺寸符合要求,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标准电梯井道尺寸

标准电梯井道尺寸

标准电梯井道尺寸电梯井道是电梯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大小和形状都会影响到电梯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因此,了解标准电梯井道尺寸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标准电梯井道尺寸,包括井道宽度、井道深度、井道高度、候梯厅深度、厅门尺寸和安装间距等方面。

1. 井道宽度井道宽度是指电梯轨道两侧的距离。

一般来说,标准电梯井道宽度为 1.5米至2米之间。

这个尺寸考虑到了电梯轨道、导轨支架和机房等因素,确保了电梯的稳定运行和安全。

如果井道宽度超过这个范围,可能会导致电梯运行不稳定或者无法满足安全要求。

2. 井道深度井道深度是指电梯轨道至井道顶部的距离。

标准电梯井道深度一般在 1.2米至1.5米之间。

这个尺寸考虑到了电梯底坑的深度、顶层高度等因素,确保了电梯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如果井道深度过浅或过深,都会影响到电梯的性能和安全。

3. 井道高度井道高度是指从井道顶部到地面的距离。

标准电梯井道高度一般在2.5米至3米之间。

这个尺寸考虑到了顶层高度、机房高度等因素,确保了电梯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如果井道高度过矮或过高,都会影响到电梯的性能和安全。

4. 候梯厅深度候梯厅深度是指候梯厅内从门口到墙面之间的距离。

标准电梯候梯厅深度一般在1.5米至2米之间。

这个尺寸考虑到了乘客候梯的空间和舒适度,确保了乘客能够方便地进出电梯。

如果候梯厅深度过浅或过深,都会影响到乘客的舒适度和使用体验。

5. 厅门尺寸厅门尺寸是指候梯厅内每个厅门的宽度和高度。

标准电梯厅门尺寸一般在1米至1.2米之间。

这个尺寸考虑到了乘客的通行宽度和高度,确保了乘客能够方便地进出电梯。

如果厅门尺寸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到乘客的通行和使用体验。

6. 安装间距安装间距是指两台电梯之间轨道支架的距离。

标准电梯安装间距一般在20厘米至30厘米之间。

这个尺寸考虑到了电梯轨道支架的安装要求和间距规范,确保了电梯的安全运行和稳定性。

如果安装间距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到电梯的性能和安全性。

总之,标准电梯井道尺寸是电梯安装和使用的重要参数。

-确认电梯井道顶层高度尺寸的重要性-

-确认电梯井道顶层高度尺寸的重要性-

确认电梯井道顶层高度尺寸的重要性邱卫天电梯顶层高度是由轿厢高度S4加上轿厢顶最高部件与井道顶部最低部件之间的尺寸距离S3组成。

当电梯发生意外冲顶时,电梯对重装置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轿厢底平面必定超出电梯顶层层楼平面。

超出的尺寸是由对重装置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之间的距离S1与缓冲器被完全压缩时的行程S2之和所组成(见图1)。

此时,电梯顶部所具有的安全空间必需满足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5.7.1条的规定即:电梯轿厢顶部空间尺寸必须同时满足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a)导轨应提供不小于0.1+0.035 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b)轿顶可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相应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 V2(m);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0.3+0.035 V2(m),与轿顶部件最高点的间距不小于0.1+0.035 V2(m);d)轿顶上方应有一个不小于0.5m×0.6m×0.8m的空间。

由于各电梯公司轿厢高度尺寸基本相差无几,当电梯轿厢高度尺寸一定时,只有满足以上的安全空间尺寸,方能保证电梯的结构、零部件不受破坏,保证当电梯轿顶有维修作业人员进行维修作业时的人身安全。

笔者就当电梯轿厢高度尺寸一定时,影响顶层高度尺寸的主要因素及对电梯井道顶层高度尺寸确认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 在对电梯井道设计过程中,影响电梯顶层高度尺寸的原因1.设计单位在对建筑物设计时,为了满足建筑物外形设计的整体美观,忽略对电梯井道、顶层高度等尺寸的设计,当对电梯井道、机房设计时,发现所设计的电梯井道、顶层高度等尺寸不能满足电梯安装的要求,为了不影响对建筑物外观的设计,盲目将电梯井道内最高层站的顶层高度尺寸来进行压缩设计,以满足不改变建筑外观设计的要求。

2.由于各电梯制造企业对电梯井道、顶层高度等尺寸的要求各不相同,有些设计人员未能仔细审阅电梯制造商提供的电梯土建图纸的相关尺寸就进行机房和井道设计,或在大楼结构设计时按某品牌电梯的土建图纸进行设计,而实际订购了另一个品牌的电梯,造成了所设计的电梯井道、顶层高度等相关尺寸不符合要求。

电梯井道尺寸国家标准

电梯井道尺寸国家标准

电梯井道尺寸国家标准电梯井道尺寸是指电梯轿厢在运行时所需的垂直空间,包括顶部空间和底部空间。

国家标准对电梯井道尺寸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舒适体验。

本文将对电梯井道尺寸国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帮助相关人员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首先,根据国家标准,电梯井道的顶部空间应满足一定的高度要求。

具体来说,顶部空间的高度应不小于电梯轿厢高度的1.2倍,以确保电梯在运行时不会发生顶部碰撞的危险。

此外,顶部空间还应考虑到电梯轿厢在维修和保养时的操作空间,以便维修人员进行安全和有效的维护工作。

其次,电梯井道的底部空间也受到国家标准的规定。

底部空间的高度应不小于电梯井道深度的1.1倍,以确保电梯在运行时不会发生底部碰撞的危险。

此外,底部空间还应考虑到电梯井道设备和导轨的安装和维护空间,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除了顶部空间和底部空间的要求外,国家标准还对电梯井道的侧部空间做出了规定。

侧部空间的宽度应不小于电梯轿厢宽度的1.05倍,以确保电梯轿厢在运行时不会发生侧部碰撞的危险。

此外,侧部空间还应考虑到电梯井道门的开启和关闭空间,以确保乘客和维修人员的安全。

总的来说,电梯井道尺寸国家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遵守国家标准,合理设计和施工电梯井道尺寸,不仅可以确保电梯的安全性能,还可以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和乘客的舒适体验。

因此,相关人员在设计、施工和维护电梯井道时,务必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规定,以确保电梯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电梯井道尺寸国家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希望大家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维护电梯的安全和乘客的舒适体验。

电梯井道尺寸应注意的5个问题

电梯井道尺寸应注意的5个问题

的地坎的宽度影响井道的宽度。在井道图中对土建的井道垂直度
有30-50毫米的偏差,所以在确定井道宽度时是要考虑井道偏差问
题。
完全按理论尺寸在安装现场如井道偏差大的话,会出现轿地坎碰 井道壁的情况,这时要处理难度就较大。所以在一些井道尺寸较 紧的情况下要注意轿门地坎是否与井道干涉。特别是改造电梯需 要对全井道的偏斜情况作一判断。/
另外电梯的提速要求,用户有时会提出原电梯速度需要提高电梯 的额度速度,这时顶层高度的问题就特别重要,尤其对于旧梯改 造这一问题特别突出。应在销售中引起重视。
2.底坑深度
பைடு நூலகம்
底坑深度同顶层高度是同样的问题,在解决底坑时会采用提
高顶层地坪高度,如增加一个台阶的方法,问题可以解决但用户
使用会带来不方便。这需与用户协调好。但在电梯提速问题上同
电梯井道是电梯的基础,电梯的运行完全在井道里,基础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电梯的安装和运行,即电梯的质量。现对电梯井道的 尺寸提出应注意的5个问题:
1.顶层高度
顶层高度的变化是经常遇见的问题,在电梯设计中是按标准要求 按电梯轿厢的尺寸提出的一个标准的顶层高度尺寸,这一尺寸中 考虑了一些土建中不确定的因素,如顶层地面装饰层的厚度(虽 然土建图中标明是装饰后的尺寸),但实际操作时不太引起重视, 所以调整的余地并不大,特别是一些已建成的建筑中实际测量中 会忽视,这样会当安装时确定顶层地坪线时可能会出现顶层高度 不够的情况。
样须注意。
3.开门方向
对旁开门有开门方向的问题,目前的原则大部以人站在电梯
外向轿厢内看的方向确定。因开门方向确定了电梯的井道布置,
方向错全错。所以在有旁开门的电梯需注意开门方向,尤其是开
门方向确定的原则。
4.开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认电梯井道顶层高度尺寸的重要性
邱卫天
加S4电梯顶层高度是由轿厢高度上轿厢顶最高部件与井道顶部最低部组成。

件之间的尺寸距离S3电梯对重当电梯发生意外冲顶时,轿厢底平面装置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超出的尺必定超出电梯顶层层楼平面。

寸是由对重装置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与缓冲器被完全压缩时S1之间的距离此时,。

1)的行程S2之和所组成(见图电梯顶部所具有的安全空间必需满足《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GB7588-2003条的规定即:电梯轿厢顶部范》5.7.1 空间尺寸必须同时满足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2 (m))导轨应提供不小于0.1+0.035 V的进一步制导行程;a)轿顶可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相应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b2 1.0+0.035 V;(m)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井道顶的最
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c2,与轿顶部件最高点0.3+0.035 V(m)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2 (m)的间距不小于0.1+0.035 V;的空间。

0.6m×0.8m)轿顶上方应有一个不小于d0.5m ×当电梯轿厢高度尺由于各电梯公司轿厢高度尺寸基本相差无几,寸一定时,只有满足以上的安全空间尺寸,方能保证电梯的结构、零保证当电梯轿顶有维修作业人员进行维修作业时的人部件不受破坏,
身安全。

影响顶层高度尺寸的主要因笔者就当电梯轿厢高度尺寸一定时,素及对电梯井道顶层高度尺寸确认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在对
电梯井道设计过程中,影响电梯顶层高度尺寸的原因一、.
1.设计单位在对建筑物设计时,为了满足建筑物外形设计的整体美观,忽略对电梯井道、顶层高度等尺寸的设计,当对电梯井道、机房设计时,发现所设计的电梯井道、顶层高度等尺寸不能满足电梯安装的要求,为了不影响对建筑物外观的设计,盲目将电梯井道内最高层站的顶层高度尺寸来进行压缩设计,以满足不改变建筑外观设计的要求。

2.由于各电梯制造企业对电梯井道、顶层高度等尺寸的要求各不相同,有些设计人员未能仔细审阅电梯制造商提供的电梯土建图纸的相关
尺寸就进行机房和井道设计,或在大楼结构设计时按某品牌电梯的土建图纸进行设计,而实际订购了另一个品牌的电梯,造成了所设计的电梯井道、顶层高度等相关尺寸不符合要求。

二、在安装过程中影响顶层高度尺寸的原因
1.根据GB/T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4.5.1的规定,轿厢在两
端站平层位置时,轿厢、对重缓冲器可在150~400mm范围内,蓄能
型缓冲器(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可在200~350mm范围内。

其所能调整的范围对轿厢顶部间距影响较大。

例如:当电梯井道顶层高度尺寸不变时,电梯为耗能型缓冲器,其压缩总行程S2为180mm,对重缓冲器顶面到对重撞板之间距离S1为400mm,轿厢在端站平层位置时所测量轿顶可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为1500mm,此时,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可站人空间高度为920mm。

使用一段
时间后,由于电梯钢丝绳的延伸,对重缓冲器顶面到撞板之间距离为150mm时,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可站人空间高度为1170mm。

根据标准GB7588-2003 5.7.1条的要求判定,前者不符合标准要求,
后者满足标准,两者相差250mm。

2.根据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10.4条的规定,缓冲器可能的总行程应至少等于相应于115%额定速度的重力制停距离,因此,蓄能型缓冲器(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和耗能型缓冲器对其,按其额定速度与额定载重量的不同,压缩总S2压缩总行程的尺寸.
行程的尺寸要求也各有不同。

3. 根据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5.7.1条的规定,
电梯轿厢顶部空间尺寸必须同时满足当对重完全压缩在缓冲器时的
四个条件,其中前三项的距离计算均与额定速度有关。

例如导轨应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电梯额定速度V为提供不小于0.1+0.035 V0.5m/s 时,导轨的制导行程为0.10875(m),电梯额定速度V为2.5m/s时,
导轨的制导行程为0.31875(m),两者误差达0.21(m)。

三、对电梯井道、顶层高度等尺寸未进行确认,盲目安装可能埋下的安全事故隐患
1.当电梯井道顶层高度尺寸未进行确认,就盲目安装电梯,当发现电梯井道顶层高度尺寸不能满足GB7588-2003规定的要求,认为通过
减小对重缓冲器顶面到对重撞板之间的距离就能满足标准要求,孰不知,当对重缓冲器顶面到对重撞板之间距离尺寸不能满足
GB/T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4.5.1规定的要求时,在对改尺
寸进行调整时,原来为了满足标准而减小的尺寸在颇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无法得到保证。

当对重缓冲器顶面到对重撞板之间距离大于原来的尺寸,此时电梯发生意外冲顶将会对刚好在电梯轿厢顶部进行维修作业、设备检查的人员以及轿厢内乘客造成伤害,对电梯的结构、零部件造成破坏,引起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为了满足GB7588-2003规定的要求,盲目换用小压缩行程的缓冲器来满足电梯顶部间距。

根据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10.4条的规定,选定好与电梯额定速度相匹配的短行程的缓冲器的形式后,还应对缓冲器形式实验报告中的总质量允许范围进行验证,使其是否能满足电梯安全使用要求。

否则,当电梯发生冲顶时,缓冲器将不能完全吸收对重的动能,人身安全和电梯设备的安全将无法保证。

综上所述,电梯安装前首先应对土建设计图纸进行复核,确认其相关尺寸满足电梯安装要求。

其次对电梯井道顶层高度等相关尺寸进对施工中遗留的问题以及不符合要求的相关尺寸落行详细复核确认,
实整改,以避免到安装时造成困难,给落实整改带来麻烦。

只有通过
对电梯井道、顶层高度等尺寸进行确认,以保证当电梯冲顶时,轿厢顶部空间有足够的安全尺寸,电梯的结构、零部件不受破坏,电梯轿顶如有维修作业人员进行维修作业时的人身安全。

保证不给电梯使用埋下安全事故隐患。

另外,笔者作为特种设备检验战线的一员,建议在对对重装置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相关尺寸的检验时,应以各缓冲器类型的最大调整距离范围进行计算为宜。

即S1(见图1):耗能型缓冲器为400mm,蓄能型缓冲器(包括线性和非线性)为350mm,杜绝因安装、维修保养人员在对对重缓冲器顶面到对重撞板之间距离进行调整时的疏忽,而给电梯安全埋下事故隐患,以保证当电梯冲顶时,轿厢顶部空间有足够的安全空间尺寸,电梯的结构、零部件不受破坏,电梯轿顶如有维修作业人员进行维修作业时的人身安全。

(作者单位:浙江省特检院苏州分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