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培养

合集下载

微生物培养实验报告

微生物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的纯系分离技术。

2. 掌握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和培养技术。

3. 了解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征。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的纯系分离是指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单一菌种的过程。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法等。

微生物的培养是指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使其能够繁殖和生长的过程。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来源,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土壤样品- 琼脂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蒸馏水- 无菌接种环- 灭菌器- 培养皿- 显微镜- 移液器- 恒温培养箱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高压蒸汽灭菌器- 酶标仪- 离心机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采集土壤样品,放入无菌容器中。

- 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10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2. 稀释涂布法分离微生物- 取适量的土壤样品稀释液,用无菌移液器吸取适量样品,均匀涂布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

- 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 平板划线法分离微生物- 取适量的土壤样品稀释液,用无菌接种环蘸取样品,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划线。

- 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 观察和记录- 观察平板上生长的菌落,记录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 用无菌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5. 纯化培养- 将挑取的单个菌落接种到新的琼脂培养基平板上。

- 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6. 观察和记录- 观察纯化后的菌落,记录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 将纯化后的菌落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

7. 扩大培养- 将纯化后的菌液用无菌移液器移入无菌锥形瓶中。

- 加入适量的琼脂,搅拌均匀。

- 将锥形瓶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灭菌。

- 将灭菌后的锥形瓶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

- 将锥形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8. 观察和记录- 观察扩大培养后的菌液,记录菌液的颜色、透明度等特征。

高中生物实验微生物培养步骤

高中生物实验微生物培养步骤

高中生物实验微生物培养步骤微生物的培养培养的微生物通常是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属于一种生物培养。

微生物培养步骤:1.配置不同浓度的营养液稀释液:取营养液1ml溶于9ml无菌水中,振荡 5min配成10%的溶液.2.将容器口靠近(注意不是对着)酒精灯灯焰用吸管从此溶液中吸取1ml加入到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以此类推制成1%,0.1%,0.01%等不同浓度的稀释液.3.将试管口靠近(注意不是对着)酒精灯灯焰,左手拿试管,右手托培养皿(仅露一条小缝,且靠近灯焰).将溶液倒入培养皿中,在各培养皿上标上浓度.4.将有细菌生长的样品容器口靠近(注意不是对着)酒精灯灯焰,用接种环挑取菌落上的少量菌体加入10%的营养液中.把接种环放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再次取样加入盛1%的营养液的培养皿(仅露一条小缝,且靠近灯焰)中.重复这个操作,将各浓度的营养液接上种.5.轻轻摇匀接上种的培养皿,置于恒温箱内37摄氏度保存,3天后就有菌落出现.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条件:1、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微生物的生长不仅由自身的遗传特性决定,还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很多,简单介绍如下。

1)营养物浓度细菌的生长率与营养物的浓度有关:μ=μmax*C/(K+C) ,营养物浓度与生长率的关系曲线是典型的双曲线。

K值是细菌生长的很基本的特性常数。

它的数值很小,表明细菌所需要的营养浓度非常之低,所以在自然界中,它们到处生长。

然而营养太低时,细菌生长就会遇到困难,甚至还会死亡。

这是因为除了生长需要能量以外,细菌还需要能量来维持它的生存。

这种能量称为维持能。

另一方面,随着营养物浓度的增加,生长率愈接近最大值。

2)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的三个基本点的生长温度: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

在生长温度的三个基本点内,微生物都可以生长,只是生长速度不同。

只有当微生物处于最适生长温度时,生长速度最快,世代时间最短。

第四章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验方案

第四章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验方案

第四章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验方案第一部分:实验目的1.了解微生物培养的基本原理。

2.掌握不同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3.了解微生物培养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培养纯菌株以便进行后续实验。

第二部分:实验材料和方法2.1实验材料- 细菌培养基:琼脂、LB培养基、MacConkey培养基等。

-细菌菌种: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培养试管、平板及培养器具。

-高压蒸汽灭菌器。

-紫外线杀菌器。

-恒温箱。

2.2实验方法步骤一:准备工作1.清洗实验台面和培养器具,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2.将培养基制备好并分装到培养试管、平板或培养瓶中。

步骤二:接种菌种1.将需要接种的微生物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接种,如:刷菌法、滴菌法等。

2.在接种后的培养基表面涂布菌液,采用无菌的铁圈将接种液均匀涂布。

步骤三:培养条件调节1.根据所需培养的微生物的生长要求,将相应的培养基放入恒温箱中,调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可根据需要添加适当的有机物质或产生特定的气氛,如:CO2、O2、氮气等。

3.进行必要的pH调节。

步骤四:培养时间和观察1.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特性,设置适宜的培养时间。

2.定期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数量、大小、形态等特征。

步骤五:菌种保存1.从培养基中挑选单个菌落,用无菌吸管或铁环取出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

2.将新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并在适当条件下保存。

第三部分: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操作区域的无菌。

2.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培养基、培养器具等的灭菌处理。

3.实验过程中不要将培养基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以防止被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4.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垃圾分类和处理规定,防止有害微生物的传播。

第四部分:预期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我们能够观察到不同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对于有特定生长要求的微生物来说,通过调节培养条件可以优化其生长情况,从而提高菌液的产量。

此外,通过纯化单个菌落,可以获得纯菌株用于后续实验,并且可以进行菌株的保存和保存。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生物量的测定
通过测定菌体干重、蛋白质含量或 DNA含量等方法来反映微生物的生 长情况。
代谢产物的测定
通过测定培养基中代谢产物如有机酸、 酒精等的含量变化来了解微生物的代 谢状况。
05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传统分类方法
01
02
03
形态学特征
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 大小、结构等特征进行分 类。
生理生化特性
合成生物学
利用基因编辑和合成技术,设计和构建具有特定 功能的微生物细胞或生物系统。
3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发掘和利用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资源,如极端 环境微生物、深海微生物等,为生物技术和产业 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氧化磷酸化
通过电子传递链将 NADH和FADH2氧化为 NAD+和FAD,同时生
成ATP。
氮代谢
包括氨基酸的合成与分 解、氮的固定与转化等
过程。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 过程的曲线,包括延滞期、对数期、 稳定期和衰亡期。
生长速率常数
反映微生物生长速度的参数,与培养 基成分、温度、pH等因素有关。
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
通过分析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蛋白质组成,揭示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和调控机制。
微生物鉴定流程
样品采集与处理
选择合适的采样点,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后续分析。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将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获得单一菌 落或菌株。
形态学观察
对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记录其形态、 大小、结构等特征。
生物安全柜使用

微生物培养实验方法

微生物培养实验方法

倾注法
将微生物悬液倒入琼脂平板中,适用于观察 细菌的蔓延和计数。
穿刺法
将微生物接种到半固体培养基中,适用于观 察细菌的运动性和厌氧菌的培养。
培养条件
温度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理特性选择适宜的培养温度,一般为37℃左右。
湿度
保持培养环境相对湿度在70%左右,以防止培养基干燥。
光照
根据微生物的需光性选择光照条件,有些微生物需要在黑暗条件下培养。
环保要求
遵守实验室所在地的环保法规,合理处理实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THANK YOU
培养基类型
固体培养基
加入凝固剂如琼脂,用于菌落分离和 观察。
液体培养基
不添加凝固剂的培养基,适用于工业 发酵和大规模培养。
选择性培养基
根据特定微生物的特殊需求设计的培 养基,用于分离和筛选特定种类的微 生物。
鉴别培养基
含有特定试剂的培养基,用于鉴别不 同种类的微生物。
培养基制备方法
称量法
稀释法
按照配方称取所需成分,并进行溶解、混 合、调pH等操作。
显微镜
用于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生长情 况。
实验试剂
培养基
பைடு நூலகம்
抗生素
染色剂
缓冲液
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 营养物质。
用于抑制细菌生长,选 择性培养特定微生物。
用于对微生物进行染色 ,便于观察。
维持实验环境的酸碱平 衡。
实验操作环境
无菌操作台
提供无菌的实验环境,防止微 生物污染。
恒温箱
维持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恒定温 度。
紫外线灯
用于灭菌和清洁实验环境。
通风 fan
保持实验室空气流通,减少污 染风险。

实验四微生物的纯培养

实验四微生物的纯培养

微生物纯培养的原理
01
无菌操作
在微生物纯培养过程中,无菌操作是关键。通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样品
的采集、分离、纯化、培养等步骤,确保获得的微生物菌落是单一的、
纯净的。
02
选择性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和生长特点设计的培养
基,通过选择性培养基能够促进所需微生物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
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纯化
通过反复的分离、移植和纯培养过 程,逐步淘汰其他杂菌,最终获得 纯种的微生物。
鉴定
对纯化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生理 生化及遗传学等方面的鉴定,以确 认其种属和特性。
04
实验结果与分析
微生物的培养结果观察与记录
观察与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并记录 了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 情况,包括菌落形态、颜色、大 小、生长速度等特征。
微生物纯化
通过反复划线分离或稀释分离 的方法,将微生物逐渐纯化, 获得单一的菌落。
样品采集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样品,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微生物分离
通过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 等方法将微生物从样品中分离 出来。
微生物培养
将纯化的微生物接种到适宜的 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观察其生 长情况并进行记录。
03
改进建议2
寻找成本较低的替代品或国产试剂, 降低实验成本。同时,合理规划实验 材料的使用,避免浪费。
实验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
应用前景
随着微生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微生物的纯培养 技术在农业、工业和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某些特殊微生物可用于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 的开发,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某些具有特殊功能 的微生物可用于工业发酵生产;某些药用微生物可用 于抗生素和生物药物的生产。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纯化)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纯化)

03 微生物生长曲线与测定
生长曲线类型及特点
A
延迟期
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基后,需要一段时间适 应新环境,此期间微生物生长缓慢,代谢活跃, 为接下来的对数生长期做准备。
对数期
经过延迟期后,微生物进入快速生长阶段, 此期间微生物数量呈指数增长,代谢旺盛, 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
B
C
稳定期
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微生物生长速度逐渐减慢,新增殖的细胞数 与衰亡的细胞数大致相等,微生物总数达到 最高水平并保持相对稳定。
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培养条件的智能化控制,
提高实验室培养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
谢谢聆听
进行无菌操作时,需穿戴无菌衣、帽、 口罩和手套,确保操作过程无污染。
无菌器材
使用无菌器材,如无菌吸管、无菌培 养皿等,避免污染。
培养基制备与灭菌
培养基选择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和实验目 的,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培养基制备
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成分, 混合均匀后分装至培养皿或试管中。
培养基灭菌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干热灭菌法 等方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确 保无菌状态。
02
扩大培养
增加微生物的数量,为后续实验提供足够的生物材料。
03
微生物鉴定
通过观察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 对微生物进行种类鉴定。
培养基类型及选择
基础培养基
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 物质,如碳源、氮源、无机盐等。
选择性培养基
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 药物,以抑制非目标微生物的生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高通量培养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高通量培养技术将成为未来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

微生物培养实验

微生物培养实验

微生物培养实验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中等。

它们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研究微生物的特性和行为,科学家们常常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

一、培养基的配制在微生物培养实验中,培养基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基是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物质,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

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同,因此科学家们需要精心设计和配制培养基,以符合特定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二、微生物的分离与筛查在微生物培养实验中,科学家们常常需要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并筛选出特定的微生物。

首先,他们会采集来自不同环境的样本,如土壤、水体或人体。

然后,通过将样本分离于不同培养基上,将微生物分离出来。

这些微生物会在培养基上形成孤立的菌落,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观察不同菌落的形状、颜色和质地等特征,初步判断菌落中所包含的微生物种类。

接下来,科学家们会进一步进行细菌的筛查,以确定具体的微生物种类,并进行单菌培养。

三、微生物的单菌培养单菌培养是微生物培养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分离出的微生物菌落中,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微生物共存。

为了获取纯净的微生物菌株,科学家们会将菌落进行分离培养。

具体方法是通过取极小的菌落,用铲子或接种针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单独培养。

这样,菌落中的微生物会逐渐蔓延并形成纯净的单菌培养基。

这些单菌培养基可以用于后续的微生物特性研究。

四、微生物特性研究在获得纯净的单菌培养基之后,科学家们可以进行微生物的特性研究。

他们通常会观察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形态特征和代谢活性等指标。

同时,科学家们还会对微生物的抗性和致病性进行研究,以了解微生物对外界环境和生物体的影响。

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过程,并为治疗疾病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五、应用领域微生物培养实验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药领域中,科学家们通过培养和研究微生物,开发新的抗生素和药物来治疗疾病;在食品领域中,微生物培养实验可以应用于食品质量检测和菌种培养;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微生物培养实验来研究微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贡献的分解能力和处理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细菌数/个
N0
0 1 2
活细菌数/个
培养时间/小时 3 4 5 6 7 8
分裂生殖 方式生殖,这代表 (1)乳酸菌以__________
原核 __________类生物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
(2)用N表示总菌数,N0表示初始菌 数,t表示增殖世代数,乳酸菌数量增 长的数字表达式为N=N02t.当在理想 条件下,乳酸菌每30分钟繁殖一代, 按上式算,当N0=1000时,连续培养5h,
HCl 3、调节培养基的pH值,用浓度为1mol/L的_________
NaOH 或____________ 溶液进行调节.
4、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就是要利用高温杀死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力要达到 培养基中的一切微生物 20 _________KPa, 维持____________ 分钟. 100 太低 5、搁置斜面时培养基不能温度_____________ 否 固体 则培养基会变成___________ 应趁热将试管放置成 斜面形,使管内培养基形成的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 1/2 总长的______________.
例3.右表是某微生物培 编号 成分 养基成分,请据此回答: ① 粉状硫 (1)右表培养基可培养 (NH4) ② 的微生物类型 2SO4 是 自养型微生物 。 ③ K2HPO4 (2)若不慎将过量NaCl ④ MgSO4 加入培养基中。 ⑤ FeSO4 如不想浪费此培养基,可 ⑥ CaCl2 再加入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琼脂(或凝固剂)
练习:
营养需要 1、培养细菌需要根据某种细菌的________________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 配制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__ 培养基应用广泛.
2、为使培养基呈固体状态,需要在配制好的各营养
琼脂 成分的液体加入___________, 溶化冷却即可.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 再进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 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 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 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 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蛇形细 外 连连续划几道__________ ________ 线,然后将试管
棉塞 口在火焰上灼烧,塞上_____________.
例3:在锥形瓶中装入一定量液体培养基,接 入N0个乳酸菌之后密封,放在250C温箱中连续 培养若干小时,其间每30分钟测定一次菌数, 测得数量变化曲线如图。请分析回答。
思考2
① 在灭菌前, 用牛皮纸、旧报纸包紧盛有 培养基的锥形瓶的目的是什么? • 答: 在灭菌时能避免水蒸汽凝结时浸湿棉塞,在
取出培养基锥形瓶时也起到隔绝空气中 杂菌污染的作用
②培养皿能否用高压蒸汽灭菌? • 答:不能,因为培养皿要保持干燥,应该用干热灭菌.
倒平板技术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 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 温度? 答: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 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 以进行倒平板了。
真菌
酵母菌和霉菌
如图是酵母菌电子显微 镜下的形态结构
青霉 金黄色葡萄球菌


1.知道培养基的种类及一般成分 。
2.学会一般的消毒、灭毒的方法,进行无菌 技术的操作 。 3.掌握培养基制作的一般的步骤,
躬 学
教材 练习册结合
1.培养基的种类及其用途 2.培养基的成分有哪些,各成分包含哪些物质? 3.灭菌和消毒的方法包括哪些,区别是什么? 4.配置培养基的步骤哪几步,倒平板的注意事项。
菌落
细菌的菌落特征 因种而异
形态各异的菌落
平板划线时不能划破培养基的原因:
– 一旦划破,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以达到分离 单菌落的目的; – 二是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形成规矩的 菌落,菌落会沿着划破处生长,会形成一个条 状的菌落。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 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 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 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 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 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 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 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 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 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 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1024000 个. 总菌数__________
t = 10
N=1000×210
(3)在实际培养条件下,乳酸菌增长速度与理想条件 下乳酸菌增长速度不同,如果5h后活菌数的变化趋势 用曲线表示出来.造成菌群密度变化的外界因素是什 么?总细菌数/个
⑦ H 2O
含量
10g 0.4g 4.0g 9.25g
0.5g 0.5g 100ml
(3)若除去成分②,加入(CH2O),该培 养基可用于培养 固氮微生物 。 3 类。 (4)表中营养成分共有 (5)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 分装前,要进行的是 调整pH 。 (6)右表中各成分重量确定的原则 是 依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确定 。 (7)若右表培养基用于菌种鉴定,应该增加 的成分是 。
练习1(多项选择)
• 1、下列细菌中,能利用含碳无机物作碳源的是 A.C • A 光合细菌 B 根瘤菌 C 硝化细菌 D 乳酸菌 • 2、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必需含有的碳源和氮 源是 A.C • A 糖、有机酸等 B 二氧化碳、碳酸盐 • C 蛋白质 D 无机氮化物 •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C. • A 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 • B 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所含的最基本物质不相同 • C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 的单个细菌
二、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消毒与灭菌
煮沸消毒法
2、常用的消毒方法: 巴氏消毒法
化学药剂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 灼烧灭菌法
3、常用的灭菌方法:
干热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三、实验操作
• 操作步骤
1.计算 2. 称量 3.溶化 4.灭菌 5.倒平板
思考1 ① 溶化时为什么要将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起 加热? 答: 可保证粘附在称量纸上的牛肉膏也能 溶于水中,减少误差 ②加琼脂的目的是什么? 作为凝固剂 答:
例2.下面对发酵工程中灭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防止杂菌污染 B.消灭杂菌 C.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灭菌 D.灭菌必须在接种前 答案:B
解析:灭菌是微生物发酵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A 说的是灭菌的目的,因为发酵所用的菌种大多是单一 的纯种,整个发酵过程不能混入其他微生物(杂菌), 所以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因为灭菌的目的是防止杂 菌污染,但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只消灭杂菌,而是消灭 全部微生物。C是正确的,因为与发酵有关的所有设备 和物质都要灭菌;发酵所用的微生物是灭菌后专门接 种的,灭菌必须在接种前,如果接种后再灭菌就会把 所接菌种也杀死。
答: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 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 培养微生物。
2、纯化大肠杆菌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 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 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在数次划线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 胞繁殖而来的肉眼附近 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 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例如, 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 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 等。
菌种的保存
1、临时保藏: 接种到固体斜面培 养基,菌落长成后 置于4℃冰箱保存。 2、长期保存: 甘油冷冻管藏法
【典例解析】
例1.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答案:D 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凡碳源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解析: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有较大差别,要 针对微生物的具体情况分析。对于A、B选项,它的表达是 不完整的。有的碳源只能是碳源,如二氧化碳;有的碳源可 同时是氮源,如NH4HCO3;有的碳源同时是能源,如葡 萄糖;有的碳源同时是氮源,也是能源,如蛋白胨。对于C 选项,除水以外的无机物种类繁多,功能也多样。如二氧化 碳,可作为自养型微生物的碳源;NaHCO3,可作为自养 型微生物的碳源和无机盐;而NaCl则只能提供无机盐。对 于D选项,无机氮源提供能量的情况还是存在的,如NH3可 为硝化细菌提供能量和氮源。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答: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 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答: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 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 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 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 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 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一、基础知识:
(一)培养基
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 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1.培养基的类型
按物理状态分: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 基和液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加入凝固剂琼脂后,制成固 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是否运动)
(2)按功能来分,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 培养基。 (3)按成分来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 培养基。
无菌条件 6、微生物接种时各项操作必须在_________
无菌箱中操作.接种环境 下进行.因此必须在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