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中考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七上:1.项为之强通“僵”,僵硬2.诲女知之乎通“汝”人称代词,你3.是知也通“智”4. 不亦说乎通“悦”, 愉快5.一切乌有通“无”6.裁如星点通“才”7.尊君在不通“否”七下:1.日扳仲永环谒于异人通“攀”,牵引2.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有才能3.对镜帖花黄通“贴”4.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5.满坐寂然通“座”6.止有剩骨(止增笑耳)通“只”八上:1.便要还家通“邀”,邀请2.诎右臂支船通“屈”,弯曲3.左手倚一衡木通“横”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5.王毅叔远甫刻通“父”,男子美称,用于附字后6.选贤与能通“举”7.矜寡孤独通“鳏”老而无妻的人8.荡胸生曾云通“层”9.略无阙处通“缺”10.余挐一小舟通“桡”,撑船八下:1.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2.窥古谷忘反通“返”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4.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显现5.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6.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疑问,“吗”7.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8.同舍生皆被绮秀通“披”,穿9.百废具兴通“具”,全,皆10.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12.玉盘珍羞直万钱通“馐”,美味的食物,通“值”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九上:1.发闾左適戍渔阳通“谪”2.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思、用意3.为天下唱通“倡”,首发4.固以怪之矣通“已”5.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6.固不错意通“措”7.仓鹰击于殿上通“苍”8.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9.自董卓以来“已”通“以”10.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漏1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九下: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2.子墨子九距之通“据”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4.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5.亲戚畔之通“叛”6.曾益其所不能通“增”7.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8.法家拂士通“弼”,辅佐9.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10.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感激通“欤”,语气助词12.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13.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14.孰视之“孰”通“熟”,仔细15.始一反焉通“返”,返回16.汝之不惠通“慧”,聪明17.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18.一厝朔东通“措”,放置19.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第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七上:1.项为之通“僵”,僵硬2.诲女知之乎通“汝”人称代词,你5.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 3.是通“智”聪明6.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疑问,“吗”4.不亦通“悦”, 愉快 7.四僵劲不能动通“肢”5.一切通“无”8.同舍生皆绮秀通“披”,穿6.通“才”7.尊君在通“否”七下:1.日通“攀”,牵引2.对镜通“贴” 3.出门看火伴通“伙”4.治经为博士通“耶”,语气词5.满通“座”6.(止增笑耳)通“只”八上:1.便通“邀”,邀请2.通“屈”,弯曲3.左手倚一通“横”4.舟首尾长约八分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5王毅叔远通“父”,男子美称,用于附字后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选7.选贤通“举”8.矜寡孤独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9.荡胸生通“层”10.通“缺” 11.余通“桡”,撑船八下: 1.蝉则千通“啭”,鸟叫声2.窥古谷忘通“返” 3.通“饲”,喂4.才美不外通“现”显露,显现9.百废兴通“具”,全,皆10.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11.玉盘珍通“馐”,美味的食物,通“值”九上:1.发闾左適戍渔阳通“谪”2.为天下通“倡”,首发 3.固怪之矣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4.固不意通“措” 5.仓鹰击于殿上通“苍”6.欲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7.更著风和雨通”着”, 遭受九下:1.子墨子九之通“拒”2.子墨子之守通“御”,抵挡3.亲戚之通“叛”4.益其所不能通“增” 5.于虑通“横”梗塞,不顺6.法家士通“弼”,辅佐 7.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8.不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9.所识穷乏者我通“德”,恩惠,感激通“欤”,语气助词10.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11.小惠未通“遍”遍及,普遍12.始一焉通“返”,返回13.汝之不通“慧”,聪明 14.河曲智叟以应通“无”,没有15.一朔东通“措”,放置第二篇: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论语>十则》: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汤”(tàng)通“烫”,意思是用热水焐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齐”(jì)通剂《乐羊子妻》:日知其所亡“亡”通“无”《为学》:屏弃而不用“屏”通“摒”《卖油翁》:但手熟尔“尔”通“耳”《西江月》: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口技》:满坐寂然“坐”通“座”《伤仲永》: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愚公移山》:河曲知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还,返回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cuò)通“措”,放置《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那”通“哪”,怎么《三峡》:略无阙处“阙”通“缺” 《闲情记趣》: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晏子故事两篇》:傧者更道“道”通“导”,引导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圣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寓言四则》:辑以羽翠“辑”通“缉”,连缀宣王说之“说”通“悦”,高兴此何遽不为福乎“遽”通“讵”,岂《公输》: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抗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防守,抵挡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桃花记》: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唐雎不辱使命》:寡人谕矣“谕”(yù)通“喻”,知晓,明白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筹划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荔枝图序》:华如橘“华”通“花”《山市》: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陈涉世家》: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意思是远调,这里是强迫去守边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固以怪之矣“以”能“已”,已经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能力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食”通“饲”,喂养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语气词,表疑问《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僇”通“戳”,遭到贬谪《峡江寺飞泉亭记》:而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孟子〉二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衡于虑“衡”通“横”,意思是梗塞,指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越巫》:持其赀去“赀”通“资”,资财《<世说新语>三则》:尊君在不“不”通“否”《行路难》:玉盘珍馐直万钱“直”通“值”《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隆中对》: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自董卓已来“已”通“以”《墨池记》: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通“彰”,显著《曹刿论战》: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送东阳马生序》: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君子于役》:鸡栖于桀“桀”通“橛”,指为鸡做的木架《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与”(jǔ)通“举”,推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杜甫诗三首》:荡胸生曾云“曾”通“层”第三篇: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编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 《童趣》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 《〈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同“汝” 《〈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 《〈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 《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wú)同“无” 《山市》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 《山市》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pān)通“攀” 《伤仲永》2、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通“才” 《伤仲永》3、对镜帖花黄“帖”(tiē)通“贴” 《木兰诗》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 《孙权劝学》5、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通“智” 《两小儿辩日》6、满坐寂然“坐”(zuò)通“座” 《口技》7、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 《狼》八年级(上册)1、便要还家“要”(yāo)通“邀” 《桃花源记》2、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同“又” 《核舟记》3、诎右臂支船“诎”(qū)通“屈” 《核舟记》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fǔ)通“父” 《核舟记》5、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横” 《核舟记》6、选贤与能“与”(jǔ)通“举” 《大道之行也》7、矜、寡、孤、独“矜”(guāng)通“鳏” 《大道之行也》8、荡胸生曾云“曾”(céng)通“层” 《望岳》9、略无阙处“阙”(quē)通“缺” 《三峡》八年级(下册)1、蝉则千转不穷“转”(zhuàn)通“啭” 《与朱元思书》2、窥谷忘反“反”(fǎn)通“返” 《与朱元思书》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初中新课标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初中新课标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初中新课标文言文通假字一览本文所列举的通假字一览是初中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文言文通假字,下面我将为大家逐个进行解释。

1. 之/只:表示介词“在”或代词“它的”。

例句:沐浴之后,他感觉非常清爽。

2. 又/又:表示频度副词“又、再”。

例句:他又读又练,进步很快。

3. 将/将:表示动词“用、拿起”。

例句:他将书放在桌子上。

4. 及/及:表示介词“和、与”。

例句:我和他是好朋友。

5. 处/处:表示动词“处理、安置”。

例句:他很会处事。

6. 止/止:表示动词“停止”。

例句:她马上止住了哭声。

7. 地/地:表示副词“用来修饰动词”。

例句:他高兴地笑了起来。

8. 候/候:表示动词“等待”。

例句:请稍候,我马上过来。

9. 间/间:表示介词“在……之间”。

例句:他和他弟弟之间有很好的关系。

10. 己/已:表示代词“自己”或副词“已经”。

例句:他自己做的功课已经都完成了。

11. 尔/尔:表示代词“你”。

例句:尔等速来!12. 乎/乎:表示助词“疑问或感叹”。

例句:你怎么这么狡猾乎?13. 所/所:表示助词“被动语态的标志”。

例句:这本书所写的内容很有意思。

14. 以/以:表示连词“用于引导手段、方式”。

例句:以此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5. 与/与:表示介词“和”。

例句:她与我一起去了公园。

这些通假字的掌握对于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灵活运用这些通假字,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宝库,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假字作为文言文的一种特殊现象,指的是在不同的文言文作品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

通假字的存在给我们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掌握通假字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通假字在文言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文言文注重用词精炼,一个字往往要承担多种含义。

例如,“之”字既可以作为介词“在”的意思,也可以作为代词“它的”代替名词,这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根据上下文灵活变通。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常考文言文字词归类考点3通假字(24 个)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常考文言文字词归类考点3通假字(24 个)

16. 属予作文以记之__同__“__嘱__”__,__嘱__托______

专题讲与练
17. 故患有所不辟也__同__“__避__”__,__躲__避______

18.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同__“__辨__”__,__辨__别_______

19.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得__”__同__“__德__”__,__感__恩__、__感__激__;_

4. 略无阙处_同__“__缺__”__,__空__隙__、__缺__口___

5. 亲戚畔之_同__“__叛__”__,__背__叛_______

6. 曾益其所不能__同__“__增__”__,__增__加______

7. 衡于虑___同__“__横__”__,__梗__塞__、__不__顺___
12. 才美不外见_同__“__现__”__,__表__现_______

13.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同__“__(__只__)__”__,__只__、__仅

14.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同__“__饲__”__,__喂_________

15. 百废具兴_同__“__俱__”__,__全__、__皆_____

23. 与之论辨__同__“__辩__”__,__辩__驳______

24. 孰视之____同__“__熟__”__,__仔__细____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考点3 通假字(24 个)
专题讲与练
1. 学而时习•
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同__“__又__”__,__用__于__整__数__和__零__数__之__间_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1.强 通“僵” 僵硬 项为之强 《童趣》 2.说 通“悦” 愉快、高兴 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女 同“汝” 你 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4.知 通“智” 聪明 不知为不知 《〈论语〉十则》 5.见 通“现” 出现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6.乌 同“无” 没有 一切乌有 《山市》 7.裁 同“才” 仅仅 裁如星点 《山市》 8.不 通“否” 是否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9.扳 通“攀” 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10.材 通“才 ” 才能 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11.帖 通“贴 粘贴、贴上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12.火 通“伙” 伙伴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13.邪 通“耶” 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14.知 通“智”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5.为 通“谓” 说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6.涂 通“途” 道 卿今当涂掌事 《孙权劝学》 17.止 通“只” 只 止有剩骨 《狼》 18.坐 通“座” 座位 满坐寂然 《口技》 19.要 通“邀” 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20.具 通“俱” 详细 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 21.诎 通“屈” 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22.甫 通“父” 男子美称 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核舟记》 23.衡 同“横” 与“竖”相对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24.简 通“拣”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25.有 同“又” 又 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26.与 通“举” 推举、选拔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27.矜 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 28.曾 通“层” 层叠 荡胸生曾云 《望岳》 29.阙 通“缺” 缺口、中断 略无阙处 《三峡》 30.转 通“啭” 鸟鸣声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31.反 通“返” 返回、回去 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32.食 通“饲” 喂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33.见 通“现” 显露、表现 才美不外见 《马说》 34.材 通“才” 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35.邪 通“耶” 吗 其真无马邪 《马说》 36.支 通“肢” 肢体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37.被 通“披” 穿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38.食 通“饲” 给饭吃 主人日再食 《送东阳马生序》 39.具 通“俱” 全、都 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40.属 通“嘱” 嘱咐、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41.竦 通“耸” 高 山岛竦峙 《观沧海》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42.羞 同“馐” 美味的食物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43.直 同“值” 价钱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44.览 同“揽” 摘取 遇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5.亡 同“无” 无 最喜小儿亡赖 《清平乐-村居》 46.適 通“谪” 远调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47.唱 通“倡” 倡导 为天下唱 《陈涉世家》 48.以 通“已” 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49.被 通“披” 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50.指 同“旨” 意图 卜者知其指意 《陈涉世家》 51.说 通“悦” 高兴 秦王不说 《唐睢不辱使命》 52.与 通“欤” 吗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睢不辱使命》 53.错 通“措” 放置 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54.仓 通“苍” 青色 仓鹰击于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 55.信 通“伸” 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56.已 通“以” 以 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 57.简 通“拣” 挑选 是以先帝简拔以 《出师表》 58.阙 通“缺” 缺点、不足 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 59.说 通“悦” 高兴 公输盘不说 《公输》 60.距 通“拒” 抵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61.圉 通“御” 抵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62.诎 通“屈” 折服 公输盘诎 《公输》 63.畔 通“叛” 背叛 亲戚畔之 《孟子两章》 64.曾 通“增” 增长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两章》 65.衡 通“横” 梗塞 困于心,衡于虑 《孟子两章》 66.拂 通“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孟子两章》 67.辟 通“避” 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68.辩 通“辨” 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69.得 与 通“德” 通“欤” 感激 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70.乡 通“向” 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71.徧 通“遍” 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 72.有 通“又” 又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73.孰 通“熟” 仔细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74.反 通“返” 往返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75.惠 通“慧” 聪明 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76.亡 通“无”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77.厝 通“措” 放置 一厝朔东 《愚公移山》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1.强 通“僵” 僵硬 项为之强 《童趣》 2.说 通“悦” 愉快、高兴 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女 同“汝” 你 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4.知 通“智” 聪明 不知为不知 《〈论语〉十则》 5.见 通“现” 出现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6.乌 同“无” 没有 一切乌有 《山市》 7.裁 同“才” 仅仅 裁如星点 《山市》 8.不 通“否” 是否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9.扳 通“攀” 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10.材 通“才 ” 才能 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11.帖 通“贴 粘贴、贴上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12.火 通“伙” 伙伴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13.邪 通“耶” 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14.知 通“智”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5.为 通“谓” 说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6.涂 通“途” 道 卿今当涂掌事 《孙权劝学》 17.止 通“只” 只 止有剩骨 《狼》 18.坐 通“座” 座位 满坐寂然 《口技》 19.要 通“邀” 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20.具 通“俱” 详细 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 21.诎 通“屈” 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22.甫 通“父” 男子美称 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核舟记》 23.衡 同“横” 与“竖”相对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24.简 通“拣”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25.有 同“又” 又 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26.与 通“举” 推举、选拔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27.矜 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 28.曾 通“层” 层叠 荡胸生曾云 《望岳》 29.阙 通“缺” 缺口、中断 略无阙处 《三峡》 30.转 通“啭” 鸟鸣声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31.反 通“返” 返回、回去 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32.食 通“饲” 喂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33.见 通“现” 显露、表现 才美不外见 《马说》 34.材 通“才” 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35.邪 通“耶” 吗 其真无马邪 《马说》 36.支 通“肢” 肢体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37.被 通“披” 穿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38.食 通“饲” 给饭吃 主人日再食 《送东阳马生序》 39.具 通“俱” 全、都 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40.属 通“嘱” 嘱咐、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41.竦 通“耸” 高 山岛竦峙 《观沧海》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42.羞 同“馐” 美味的食物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43.直 同“值” 价钱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44.览 同“揽” 摘取 遇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5.亡 同“无” 无 最喜小儿亡赖 《清平乐-村居》 46.適 通“谪” 远调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47.唱 通“倡” 倡导 为天下唱 《陈涉世家》 48.以 通“已” 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49.被 通“披” 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50.指 同“旨” 意图 卜者知其指意 《陈涉世家》 51.说 通“悦” 高兴 秦王不说 《唐睢不辱使命》 52.与 通“欤” 吗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睢不辱使命》 53.错 通“措” 放置 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54.仓 通“苍” 青色 仓鹰击于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 55.信 通“伸” 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56.已 通“以” 以 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 57.简 通“拣” 挑选 是以先帝简拔以 《出师表》 58.阙 通“缺” 缺点、不足 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 59.说 通“悦” 高兴 公输盘不说 《公输》 60.距 通“拒” 抵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61.圉 通“御” 抵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62.诎 通“屈” 折服 公输盘诎 《公输》 63.畔 通“叛” 背叛 亲戚畔之 《孟子两章》 64.曾 通“增” 增长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两章》 65.衡 通“横” 梗塞 困于心,衡于虑 《孟子两章》 66.拂 通“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孟子两章》 67.辟 通“避” 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68.辩 通“辨” 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69.得 与 通“德” 通“欤” 感激 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70.乡 通“向” 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71.徧 通“遍” 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 72.有 通“又” 又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73.孰 通“熟” 仔细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74.反 通“返” 往返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75.惠 通“慧” 聪明 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76.亡 通“无”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77.厝 通“措” 放置 一厝朔东 《愚公移山》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初中新课标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初中新课标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初中新课标文言文通假字一览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通假字则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通假字,简单来说,就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了解通假字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初中新课标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

“说”通“悦”,例如在《论语十二章》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就是“悦”的意思,表达愉快、高兴。

“有”通“又”,像在《论语十二章》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表示整数和零数的连接。

“不”通“否”,比如《陈太丘与友期行》里“尊君在不”,意思是“您的父亲在不在”,这里的“不”就是“否”。

“扳”通“攀”,《伤仲永》中的“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指拉着、领着。

“知”通“智”,《论语十二章》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解释为智慧。

“衡”通“横”,在《愚公移山》里“河曲智叟亡以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中的“河曲智叟亡以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衡于虑”,“衡”就是“横”,指梗塞、不顺。

“反”通“返”,同样在《愚公移山》中“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是往返的意思。

“惠”通“慧”,还是在《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惠”表示聪明。

“亡”通“无”,比如《列子·汤问》中的“河曲智叟亡以应”,意思是没有(话)来回答。

“帖”通“贴”,《木兰诗》中的“对镜帖花黄”,“帖”指粘贴。

“火”通“伙”,在《木兰诗》里“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火伴”即伙伴。

“邪”通“耶”,《孙权劝学》中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汇总大全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汇总大全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汇总大全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jiāng) 通“僵”《童趣》2、不亦说乎“说”(yuè) 通“悦”《〈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 同“汝”《〈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 通“现”《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wū) 同“无”《山市》7、裁如星点“裁”(cái) 同“才”《山市》8、尊君在不“不”(fǒu) 通“否”《陈太丘与友期》9、对镜帖花环“帖”(tiē) 通“贴”《木兰诗》10、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两小儿辩日》11、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口技》12、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狼》13、便要还家“要”(yāo) 通“邀”《桃花源记》14、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 同“又”《核舟记》15、诎右臂支船“诎”(qū) 通“屈”《核舟记》16、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 通“父”《核舟记》17、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 同“横”《核舟记》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核舟记》19、荡胸生曾云“曾”(céng) 通“层”《望岳》20、略无阙处“阙”(quē) 通“缺”《三峡》21、蝉则千转不穷“转”(zhuǎn) 通“啭”《与朱元思书》22、窥谷忘反“反”(fǎn) 通“返”《与朱元思书》2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 通“饲”《马说》24、才美不外见“见”(xiàn) 通“现”《马说》25、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 通“才”《马说》26、其真无马邪“邪”(yé) 通“耶”《马说》2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 通“肢”《送东阳马生序》2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 通“披”《送东阳马生序》29、百废具兴“具”(jù) 通“俱”《岳阳楼记》3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 通“嘱”《岳阳楼记》3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 同“馐”《行路难》32、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í) 同“值”《行路难》33、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zhé) 通“谪”《陈涉世家》34、为天下唱“唱”(chàng) 通“倡”《陈涉世家》35、固以怪之矣“以”(yǐ) 通“已”《陈涉世家》3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 通“披”《陈涉世家》37、故不错意也“错”(cuò) 通“措”《唐睢不辱使命》38、仓鹰击于地上“仓”(chāng) 通“苍”《唐睢不辱使命》39、是以先帝简拔以“简”(jiǎn) 通“拣”《出师表》40、必能裨补阙漏“阙”(qūe) 通“缺”《出师表》41、亲戚畔之“畔”(pàn) 通“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2、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 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3、困于心,衡于虑“衡”(héng) 通“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4、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 通“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5、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 通“避”《鱼我所欲也》4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n) 通“辨”《鱼我所欲也》4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dé) 通“德”《鱼我所欲也》48、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 通“向”《鱼我所欲也》49、小惠未徧“徧”(biàn) 通“遍”《曹刿论战》50、始一反焉“反”(fǎn) 通“返”《愚公移山》51、汝之不惠“惠”(huì) 通“慧”《愚公移山》5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ǘ) 通“无”《愚公移山》53、一厝朔东“厝”(cuò) 通“措”《愚公移山》古今异义鄙:肉食者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七年级上册
古文:
1.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客问元芳:“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2.说:通“悦”,愉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
3.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
4.知:通“智”,聪明,明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论语》十二章)5.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兑命》曰:“学学半。

”《虽有嘉肴》)6.颠:通“癫”,疯狂(沿河求之,不亦颠乎?《河中石兽》)
古诗:
7.那:通“哪”,为什么(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七年级下册
古文:
8.扳:通“攀”,牵,引(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9.帖,通“贴”,贴上,粘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10.火:通“伙”,伙伴,同伙(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11.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12.涂:通“途”,道路(卿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
13.坐:通“座”,座位(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
14.止,通“只”,仅仅(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八年级上册
古文:
15.要:通“邀”,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16.具:通“俱”,详尽,全部(具答之《桃花源记》)
17.诎:通“屈”,弯曲(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18.衡:通“横”,平放(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19.甫:通“父”,男子的美称(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20.简:通“拣”,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1.与:通“举”,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22.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23.阙:通“缺”,中断,空缺(略无阙处《三峡》)
24.转:通“啭”,婉转(哀转久绝《三峡》)
25.挐:通“桡”,撑(船)(余挐一小舟《湖心亭看雪》)
古诗:
26.曾:通“层”,一层层(荡胸生曾云《望岳》)
27.华:通“花”,花朵(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长歌行》)
八年级下册
古文:
28.转:通“啭”,鸟叫声。

(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
29.反:通“返”,返回,回家(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30.食: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31.见:通“现”,表现,显露(才美不外见《马说》)
32.邪:通“耶”,语气词,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其真无马邪《马说》)
33.见:通“现”,出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小石潭记》)
34.支:通“肢”,肢体(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35.被:通“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36.具:通“俱”,全,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37.属:通“嘱”,嘱咐,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8.纪:通“记”,记录(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记《满井游记》)
古诗:
39.羞:通“馐”,美味的食物。

40.直:通“值”,价值。

(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九年级上册
古文:
41.適:通“谪”,强迫,调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42.唱:通“倡”,首发(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43.以: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44.被:通“披”,穿(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45.错:通“措”,采取(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睢不辱使命》)
46.仓:通“苍”,青色 (仓鹰击于殿上《唐睢不辱使命》)
47.信: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48.已:通“以”,表示时间(自董卓已来《隆中对》)
49.简:通“拣”,挑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50.阙:通“缺”,过失,缺点(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
51.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九年级下册
古文:
52.说:通“悦”,高兴(公输盘不说《公输》)
53.距:通“拒”,抵挡(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54.圉(yù):通“御”,防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
55.诎:通“屈”,屈服(公输盘诎《公输》)
56.畔:通“叛”,背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7.曾:通“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8.衡:通“横”,梗塞,不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9.拂:通“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0.
61.辟:通“避”,躲避(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62.
63.辩:通“辨”,辨别(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64.
65.得:通“德”,恩惠,这里指感激
66.与:通“欤”,“吗”,语气助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67.
68.乡:通“向”,从前(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69.
70.徧:通“遍”,普及,遍及(小惠未徧《曹刿论战》)
71.
72.孰:通“熟”,仔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73.反:通“返”,往返(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74.
75.惠:通“慧”,聪明(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76.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77.
78.厝:通“措”,放置(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