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人民生活方式变化》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人民生活方式变化》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人民生活方式变化》课题:人民生活方式变化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时间:2 节课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内容是讲述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通过研究这些变化,学生可以了解并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包括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改善;- 了解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

2.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 通过小组合作和小结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认同;-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

2. 难点:-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或实物让学生观察一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这组图片中展示的是哪个时期的中国?- 你能看出人民生活方式有什么变化吗?- 你认为这些变化是怎么发生的?知识呈现(25分钟):1. 介绍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展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包括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改善。

-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的原因,并介绍相关政策和措施。

2. 介绍改革开放时期:- 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展示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

-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的原因,并介绍相关政策和措施。

小结(10分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总结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并回答以下问题:- 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这些变化是怎么发生的?是谁推动了这些变化?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选择一项改革开放时期的变革,撰写一篇短文,说明这项变革的意义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历史与社会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2)分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等收集和整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2)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原因;2.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反映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评价。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事例;(2)学生分析事例中体现的社会经济发展原因及其影响;(3)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1)结合教材,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五、教学反思六、教学内容与要求6. 饮食生活的变迁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饮食生活的变化;分析饮食生活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7. 居住条件的改善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居住条件的变化;探讨居住条件改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8. 交通出行的变革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出行的变化;分析交通出行变革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范文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范文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生活方式变化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其原因。

2. 生活方式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分析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因。

2. 理解生活方式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其原因,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活方式变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方式的变化。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方式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2. 课件:展示生活方式变化的图片、案例等3. 参考资料:关于生活方式变化的相关文章、研究报告等六、教学内容:生活方式的变化原因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因,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七、教学内容:生活方式的变化趋势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的变化趋势,培养他们的预测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八、教学内容:生活方式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方式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九、教学内容:生活方式变化对个人的影响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方式变化对个人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十、教学内容:如何适应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适应生活方式的变化,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十一、教学内容:生活方式变化中的问题与挑战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方式变化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十二、教学内容:生活方式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方式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范文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范文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认识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适应新生活的态度。

3.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2. 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 适应新生活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认识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适应新生活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生活经历,共同探讨适应新生活的方法。

3. 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2. 新课导入:介绍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生活经历,共同探讨适应新生活的方法。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适应新生活的态度。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适应新生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对适应新生活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或社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对于生活方式变化的经历和见解,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老年人社区或科技发展较快的地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优秀教案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优秀教案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改革就业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109页“导入框”内容,讨论回答:新旧“四大件”分别指的是什么?(A 旧的“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B 新的“四大件”原先指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现在正朝着电脑、手机、住房、汽车发展。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旧的“四大件”发展到新的“四大件”,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就象俗话所说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安排学生阅读,要求作出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衣食住行的变迁1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改革以前人们衣着有什么特点?(被称为“蓝灰色的海洋”,很单调,而且要凭“布票”购买衣服。

)2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怎样使用服饰?(不仅用来遮羞御寒,而且可以展示个性、显示风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2021年‘走进历史’展览会”上见过的《计划经济时代里的票证》,联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内容,说明那时人们不但“穿”的单调,“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

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

1现在大家“吃”的怎样?(不但能够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2根据110页“动脑筋”:怎样看待今昔饭桌上的野菜、粗粮?(过去用来充饥果腹,往往因为吃的太多而产生副作用——水肿、胃痛等;现在是用来搭配营养、调节口味的,属于时髦的“绿色食品”,有益健康。

)3指导学生观看110页插图,运用小字部分提供的数字和自己小组调查来的材料,通过“对白”形式,表演今昔住房的变化。

(设置场景为“调查时的书房”,一位扮演爷爷或奶奶,另几位扮演今天的孙子或孙女。

鼓励学生自拟对白,临场发挥。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其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认识和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适应和应对生活方式的变化。

二、教学内容:1. 生活方式的定义和分类。

2.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其原因。

3. 现代生活方式的特点和影响。

4. 如何适应和应对生活方式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活方式的定义、分类、变化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活方式变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适应和应对生活方式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PPT或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方式的变化。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活方式的定义、分类和变化。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生活方式变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适应和应对生活方式的变化。

5. 总结和反思:总结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适应和应对生活方式的变化。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思考题或实践活动,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观点和分析的深度,以及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题目的理解和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对教学内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扩展活动:1. 组织一次生活方式变化的实地考察,例如访问老年人生活社区或现代智能家居展示区,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不同年龄层的生活方式变化。

2. 开展一次生活方式变化的专题展览,鼓励学生收集相关的图片、文章、视频等资料,并在班级或学校内进行展示,增加学生对生活方式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八、课程反馈:1. 学生反馈: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的反馈,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01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01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

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

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通过交通问题的探究增强环保意识,针对就业制度的改变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法
①资料展示法②谈话法③小组合作探究法④多媒体互动教学法
学法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动口的习惯
教学设备
电脑、投影仪、大屏幕。

教学设计。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人文系09-8班何婷《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课程标准】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过去我国被称为自行车大国,到今天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如自行车、公交车、摩托车、出租车、私家车、飞机等。

我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加上人口众多,国家和企业无力统包工资、福利、医疗、养老、住房,但为了保障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落实职工的医疗费、养老金,国家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建立起能够为全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年龄约在14—16岁之间,他们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不熟悉,但是他们的父辈亲历过那一历史时期,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等渠道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他们所熟悉的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显著对比中知道是改革使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课程标准:
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结合调查纵横比较:预先调查亲邻好友近20年来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数字、票证、图片、影象等历史资源,体会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
探索理解: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对于人们改善生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爱党与时俱进:小康生活的来临与祖国的日益强盛反映出我们的社会正在突飞猛进,这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成果
能者发展适者生存:改革就业制度,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和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
学习目标:
1、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不同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
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3、通过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学习,认识到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112__113页,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情况。

2、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互动提高: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1.改革开放前,人们服饰,营养严重不足,居住条件差,出行不方便。

改革开放后,服装,食物丰富,居住条件改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改革开放后的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我国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
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
○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象味道还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2收集过去的布票、粮票或其他购物票证,思考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才能买东西
○3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四、拓展延伸:
1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改革以前人们衣着有什么特点?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怎样使用服饰?
2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理想。

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应该怎么帮助?
五、巩固归纳:
1、知识建构:
人们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变化:{衣
食改革:就业制度

行}
社会保障制度
2、方法归类:
对比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六、巩固训练
1、我国人民生活整体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A、20世纪80年代
B、20世纪90年代
C、20世纪末
D、2010年前后
2、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工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3、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C、国有企业的“铁饭碗”
D、医疗保险制度
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工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
A、社会统筹
B、职工单位
C、个人
D、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
5、列举: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业制度变化的表现。

6、就衣食住行某一方面,展开调查收集材料,写成调查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