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第十章身体素质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运动时,能量主要来源于:A. 糖类B. 脂肪C. 蛋白质D. 无机盐{答案:A}2. 下列哪种激素能促进肌肉生长:A. 生长激素B. 甲状腺激素C. 肾上腺素D. 胰岛素{答案:A}3.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是:A. 心率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B. 心率与运动强度无关C. 心率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减少D. 心率不变{答案:A}4. 下列哪种运动方式对心肺功能提高效果最显著:A. 短跑B. 长跑C. 游泳D. 健身操{答案:B}5. 人体在运动时,呼吸频率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是:A. 呼吸频率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B. 呼吸频率与运动强度无关C. 呼吸频率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减少D. 呼吸频率不变{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能量代谢的主要方式是______代谢。
{答案:有氧}2. 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答案:肌纤维}3. 人体运动时,骨骼肌收缩,牵拉骨杠杆,产生______。
{答案:运动}4. 人体运动系统由______、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答案:骨}5.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______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和机制的科学。
{答案:运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说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别。
{答案:有氧运动是指在充足氧气供应的条件下,通过持续、稳定的运动方式,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的运动,如长跑、游泳等。
无氧运动是指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快速的运动方式,主要依赖肌肉内的能量储备,如短跑、举重等。
}2. 请简要说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答案: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和肺活量;(2)使心脏肌肉发达,心腔扩大,心脏壁变厚;(3)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4)提高血液循环效率,增强抗凝血功能。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判断题 5. 运动生理学论述题 6. 运动生理学案例题单项选择题1.有氧耐力主要与人体肌肉内的( )A.糖原储备量有关B.脂肪储备量有关C.蛋白质储备量有关D.ATP—CP储备量有关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2.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要求运动强度大,最适宜的持续时间是( )A.10秒以内B.10秒~20秒C.20秒D.30秒~40秒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3.有氧耐力训练最有效的运动强度指标是( )A.最大摄氧量B.无氧阈C.心输出量D.个体乳酸阈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4.力量素质训练的合理练习顺序原则是( )A.先练小肌群,后练大肌群B.先练大肌群,后练小肌群C.先练上肢肌群,后练下肢肌群D.先练下肢肌群,后练上肢肌群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5.根据肌肉收缩形式,肌肉力量可以分为( )A.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B.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C.绝对肌力和相对肌力D.最大力量和爆发力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6.发展速度素质的最佳时期是( )A.7岁~14岁B.15岁~16岁C.17岁~20岁D.21岁~25岁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7.进行等长收缩练习能有效地发展( )A.最大静力性力量和静力耐力B.速度耐力C.爆发力D.相对肌力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8.肌肉长时间对抗亚最大阻力收缩的能力称为( )A.最大肌力B.快速肌力C.爆发力D.肌耐力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9.间歇训练法可以有效地发展有氧耐力,其含义是( )A.在两次练习之间有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期进行强度较低的练习B.在两次练习之间有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期进行完全休息C.在训练周期中安排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期进行强度较低的练习D.在训练周期中安排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期进行完全休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判断题10.在肌纤维数量相同的前提下,快肌纤维的收缩力明显大于慢肌纤维。
运动生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体育学院

运动生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体育学院第一章测试1.人体中所有组织均能在受到刺激的情况下发生兴奋和应激反应。
A:错 B:对答案:错2.长期耐力训练可使肌肉耐力增强,是人体对环境变化适应的结果。
A:对 B:错答案:对3.内环境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物质在不断转移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A:对 B:错答案:对4.排尿反射属于负反馈A:错 B:对答案:错5.在下列组织中,属于可兴奋组织的是A:骨骼 B:肌腱 C:肌肉 D:皮肤答案:肌肉6.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称为A:合成代谢 B:能量代谢 C:异化过程 D:同化过程答案:异化过程7.在下列环节中,不属于体液调节过程的是A:血液运输 B:激素分泌 C:动作电位的传导 D:靶器官的生理活动答案:动作电位的传导8.下列关于运动生理学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A:研究对象主要是人 B: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 C:其研究局限于实验室内 D:属于应用基础理论学科答案:其研究局限于实验室内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作用A:持久 B:各选项均不是 C:弥散 D:缓慢答案:各选项均不是10.下列哪种情况属自身调节A:血糖浓度的调节 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 C:骨骼肌收缩前的长度对收缩力的调节 D:氧分压下降→氧分压回升答案:骨骼肌收缩前的长度对收缩力的调节第二章测试1.肌肉组织兴奋性高时,刺激强度低且作用时间短就能引起肌组织兴奋。
A:错B:对答案:对2.肌肉收缩时耗能,舒张时不耗能。
A:错 B:对答案:错3.组织的阈刺激越大,兴奋性越高。
A:错 B:对答案:错4.骨骼肌的四种收缩形式中,等长收缩更容易引起肌肉酸痛。
A:错 B:对答案:错5.肌肉收缩克服的负荷越大,收缩的速度越快。
A:对 B:错答案:错6.随体温升高,骨骼肌的粘滞性、伸展性和弹性逐渐升高。
A:对 B:错答案:错7.下列选项中,不是引起可兴奋组织兴奋的条件的是()A:刺激强度 B:刺激强度变化率 C:刺激性质 D:刺激作用时间答案:刺激性质8.动作电位的发生是由于细胞膜上()通道被激活开放。
第十章身体素质协调性的生理学基础(一)2024

第十章身体素质协调性的生理学基础(一)引言概述:第十章身体素质协调性的生理学基础(一)是关于身体素质协调性的生理学基础的讨论。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身体素质协调性在生理学上的基础,并解释为什么这些基础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正文:一、神经系统的作用1. 大脑和神经系统对于身体运动的控制2. 神经元和神经传递的作用3. 神经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对协调性的重要性4. 神经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二、肌肉系统的作用1. 骨骼肌和协调性的关系2. 不同类型肌纤维的特点及其对协调性的影响3. 肌肉收缩和弛缓的调节与协调性的关联4. 肌肉发力和控制的协调性要求三、感觉系统的作用1. 感觉系统对于协调性的重要性2. 视觉、听觉和平衡感觉对协调性的贡献3. 感觉系统的训练与协调性的提升4. 各种感觉信息的整合与协调性的调节四、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 心脏与血管对于协调性的贡献2. 心脏功能和心血管适应性对协调性的影响3. 氧气输送和血液循环在协调性中的作用4. 心血管训练对协调性的改善五、呼吸系统的作用1. 呼吸系统与协调性的联系2. 呼吸肌肉对协调性的重要性3.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与协调性的关系4. 呼吸系统的训练和协调性的提升总结:第十章身体素质协调性的生理学基础(一)对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神经系统、肌肉系统、感觉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协调工作是实现身体素质协调性的基础。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索这些生理学基础,以便更好地理解身体素质协调性的机制,并为个体的训练和运动表现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运动生理学第十章身体素质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十章身体素质测试题及答案导言:身体素质测试是评估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体育训练和运动医学的基础之一。
本章将介绍身体素质测试的目的、方法和常用的测试项目,并以具体案例说明测试的应用。
一、身体素质测试的目的和意义1. 评估身体状况和能力:通过测试可以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包括体脂率、骨密度、肌肉力量、心肺功能等。
此外,测试还可以评估运动能力,如灵敏度、协调性、耐力等。
2. 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通过测试可以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从而为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提供依据。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肌肉力量较弱,可以加强力量训练;如果心肺功能较差,可以进行有氧运动训练。
3. 监控训练效果:通过定期测试可以监控训练的效果,评估训练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例如,测试结果显示肌肉力量提升,说明力量训练方案有效;测试结果显示心肺功能没有改善,可能需要调整有氧运动训练的强度和频率。
二、身体素质测试的方法身体素质测试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和测试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身体素质测试方法和测试项目。
1. 体组成测试体组成测试主要用于评估个体的体脂率、骨密度等身体成分。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皮褶厚度测试、体重指数测量、DEXA骨密度测量等。
例如,在皮褶厚度测试中,通过测量特定部位的皮褶厚度来推算体脂率,从而评估个体的身体组成状况。
2. 功能性测试功能性测试主要用于评估个体的肌肉力量、灵敏性、协调性等能力。
常用的测试项目包括仰卧起坐、俯卧撑、立定跳远、身体疏松度测试等。
例如,在仰卧起坐测试中,通过连续完成一定数量的仰卧起坐动作来评估个体的核心力量和腹部肌肉耐力。
3. 心肺功能测试心肺功能测试主要用于评估个体的心肺功能和耐力。
常用的测试项目包括跑步机负荷试验、步行测试、腿部动脉血流测量等。
例如,在跑步机负荷试验中,通过逐渐增加跑步机的速度和坡度来评估个体的最大摄氧量和心肺耐力。
三、具体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具体案例,通过身体素质测试来评估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能力,并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
运动生理学第十章身体素质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十章身体素质测试题及答案运动生理学第十章身体素质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7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
)1.下面哪种感觉与人体的平衡能力关系不大:A .位觉B.本体感受C.视觉D .触觉和压觉2.协调性是人体多项身体素质或机能与运动技能结合的综合表现,其生理学基础涉及到哪些系统或器官机能水平和彼此间的协作与配合:A .感知觉、骨骼肌和内脏器官的协调作用B.感知觉、骨骼肌和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C.感知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D.骨骼肌、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3.在运动后的恢复期,各器官的功能水平并不能立即恢复到安静状态,此时机体所消耗的氧量可称之为:A .氧亏B .运动后过量氧耗C.摄氧量D .需氧量4.人体通常每平方厘米肌肉横断面积上,在最大用力条件下能产生多大的肌力:A .1~2kgB.3~8kgC.10~15kgD.16~20kg5.肌肉工作所表现的各种能力称为身体素质,其中哪种素质通常称为基础素质:A .力量B.速度C.灵敏D.柔韧6.负荷训练可引起肌肉肥大,其机制主要与哪一因素的改变有关:A .肌纤维增粗B.毛细血管增加C.肌红蛋白增多D.肌糖原含量增加7.一次大负荷训练后,引起肌肉疼痛最明显的练习方法是:A .等张练习B.等长练习C.等速练习D.超等长练习8.速度素质主要的供能系统是:A .乳酸能系统B.ATP-CP 系统C.有氧系统D.无氧供能系统9.通过适当的负荷训练可以使肌肉的体积和力量得到明显的增长,其主要的原因是:A .肌肉中肌糖原贮备量增多B.肌肉中收缩蛋白含量增多C.肌肉中ATP 贮量增多D.肌肉中调节蛋白含量增多10.短跑运动员骨骼肌中,哪一种酶的活性最高:A .乳酸脱氢酶B.琥珀酸脱氢酸C.苹果酸脱氢酶D .丙酮酸脱氢酶二、填空题(该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
)11.长跑运动的特点是运动强度()、持续时间长、每分需氧量()、总需氧量多。
《运动生理学》测验题目(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测验题目(含答案)《运动生理学》测验题目(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哪种营养素?A. 蛋白质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维生素答案:C2. 哪个器官是人体调节酸碱平衡的主要场所?A. 肾脏B. 肺脏C. 肝脏D. 胃答案:A3.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主要通过哪种方式增加心输出量?A. 增加心率B. 增加心脏前负荷C. 增加心脏后负荷D. 增加心脏的收缩力答案:A4. 哪个肌肉群是人体膝关节的主要稳定肌?A. 股四头肌B. 股二头肌C. 半膜肌D. 腓肠肌答案:A5.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哪种激素的分泌量会显著增加?A. 胰岛素B. 肾上腺素C. 甲状腺激素D. 生长激素答案:B6. 哪种类型的运动对提高人体心肺功能效果最为显著?A. 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B. 高强度、短时间的无氧运动C. 中等强度、间歇式的有氧运动D. 轻柔、缓慢的拉伸运动答案:A7.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供应不足时会首先消耗哪种能源?A. 碳水化合物B. 脂肪C. 蛋白质D. 维生素答案:A8. 哪个关节是人体承受重量的主要关节?A. 肩关节B. 膝关节C. 髋关节D. 踝关节答案:B9.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哪种物质可以促进肌肉的收缩?A. 肌酸B. 肌红蛋白C. 乳酸D. 氧气答案:A10. 哪个部位的肌肉群是人体呼吸的主要驱动力?A. 腹部肌肉B. 胸部肌肉C. 肩部肌肉D. 背部肌肉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请简要说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应机制。
答案: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应主要依赖于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代谢、脂肪的氧化代谢和蛋白质的降解。
其中,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脂肪是储备能源,蛋白质在能量供应不足时才会被分解提供能量。
2. 请简述运动对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
答案: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心肺耐力、增强心肺储备能力和改善心肺血液循环等方面。
运动生理学习题10

第十章肥胖与体重控制(一)填空题1.人体脂肪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2.储存脂肪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能源储存。
3.必需脂肪主要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其约占男性总体重的________%,约占女性总体重的 ________%。
4.依照发生原因,肥胖可分为____________性肥胖和___________性肥胖。
5.依照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肥胖可分为___________型肥胖和__________型肥胖。
6.依照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肥胖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男性多为___________型肥胖,其脂肪主要沉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人体各组成成分的生理功效不同,常把体重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常用的肥胖诊断指标有肥胖度%、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9. 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针对亚洲人制定了肥胖的诊断推荐标准,BMI大于________(kg/m2)为超重,大于 _______ (kg/m2)为肥胖。
10.腰臀围比是以脂肪分布来评价患病危险几率的一种简便方法,若男性的腰臀围比值超过________,女性的腰臀围比值超过________,患病率就会大幅度增加。
11.常用于评估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方法有双标水评估法、运动加速度感应计法、直接观察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
12.测量评估体成分的方法很多,其中皮褶厚度法不仅可以反映体脂分布情况,也可以从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脂分布来推算体脂总量。
采用该方法测量四肢皮下脂肪分布时,一般测量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等部位。
13.采用皮褶厚度法测量评估体成分时,女性常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理学第十章身体素质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7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
)1.下面哪种感觉与人体的平衡能力关系不大:A .位觉B.本体感受C.视觉D .触觉和压觉2.协调性是人体多项身体素质或机能与运动技能结合的综合表现,其生理学基础涉及到哪些系统或器官机能水平和彼此间的协作与配合:A .感知觉、骨骼肌和内脏器官的协调作用B.感知觉、骨骼肌和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C.感知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D.骨骼肌、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3.在运动后的恢复期,各器官的功能水平并不能立即恢复到安静状态,此时机体所消耗的氧量可称之为:A .氧亏B .运动后过量氧耗C.摄氧量D .需氧量4.人体通常每平方厘米肌肉横断面积上,在最大用力条件下能产生多大的肌力:A .1~2kgB.3~8kgC.10~15kgD.16~20kg5.肌肉工作所表现的各种能力称为身体素质,其中哪种素质通常称为基础素质:A .力量B.速度C.灵敏D.柔韧6.负荷训练可引起肌肉肥大,其机制主要与哪一因素的改变有关:A .肌纤维增粗B.毛细血管增加C.肌红蛋白增多D.肌糖原含量增加7.一次大负荷训练后,引起肌肉疼痛最明显的练习方法是:A .等张练习B.等长练习C.等速练习D.超等长练习8.速度素质主要的供能系统是:A .乳酸能系统B.ATP-CP 系统C.有氧系统D.无氧供能系统9.通过适当的负荷训练可以使肌肉的体积和力量得到明显的增长,其主要的原因是:A .肌肉中肌糖原贮备量增多B.肌肉中收缩蛋白含量增多C.肌肉中ATP 贮量增多D.肌肉中调节蛋白含量增多10.短跑运动员骨骼肌中,哪一种酶的活性最高:A .乳酸脱氢酶B.琥珀酸脱氢酸C.苹果酸脱氢酶D .丙酮酸脱氢酶二、填空题(该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
)11.长跑运动的特点是运动强度()、持续时间长、每分需氧量()、总需氧量多。
12.力量训练的超负荷原则,不是指超过本人的(),而是指不断超过本人()的负荷。
13.采用最大乳酸或耐乳酸能力训练可有效地发展人体的()素质。
14.灵敏性通常以()、()、起跳、躲闪、维持平衡和改变动作姿态等形式表现出来。
15.协调性是人体多项()或机能与()结合的综合表现。
16.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越长,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的程度就(18.负荷训练不同的间隔时间对其训练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下一次力量训练应尽可能安排在 ( )训练引起的肌肉力量增长效果的( )进行。
19.核心区是指肩关节以下, 髋关节以上, 包括骨盆在内的人体中间区域, 包含( )、 ( )和( )的所有肌群。
20.肌肉初长度的拉长与其后收缩的时间间隔 ( )越好,否则就会影响弹性力与收缩力的( )效果。
三、名词解释(该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分。
) 21.核心力量22.快速肌肉力量23.运动后过量氧耗24.反应速度25.呼吸肌训练17.人体进行长时间运动中,若( 真稳定状态时。
)能够满足( )的要求,则表明机体处于四、简答题(该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
)26.简述乳酸阈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27.简述影响人体力量素质的主要生理学因素28.简述机体内的氧亏是如何形成的?29.简述振动训练提高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
30.简述平衡能力的生理学基础五、论述题(该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
)31.依据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阐述提高其速度素质的训练。
32.试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
33.试述影响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因素。
34.请详细分析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
35.试述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原则六、案例分析题(该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 分。
)36.现有甲、乙两名男子长跑运动员,训练年均为 3 年,在5000m 比赛后,测得其比赛成绩、VO2max 、无氧阈(AT% )和血乳酸值,值见下表:队员比赛成绩VO2max 无氧阈(AT% )运动后血乳酸甲17′03〞61mL/kg.min -162% VO2max 4.1mmol/L-1乙17′05〞60mL/kg.min -179% VO2max 3.9mmol/L试分析:甲、乙两名运动员,哪位更具有发展潜力?并说明其理由。
37.Levine 博士将39 名长跑运动员随机分成 3 个实验组,每组13 人。
第一组为HiHi 组,受试者在海拔2500 m 高原训练和生活;第二组为HiLo 组,受试者居住在海拔2500 m 高原,训练在海拔1250 m 的高原;第三组为LoLo 组,受试者在平原训练和生活。
经 4 周训练后,第一、二组受试者最大摄氧量平均增加了5%,红血球平均增加了9% 。
但从运动能力来看,仅HiLo 组显示出了效果的改善,如最大摄氧量及肺通气阈时平均跑速的提高,5000 m 跑时间平均13.4 s的减少等。
请分析其原因?运动生理学第十章身体素质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 37 小题,共 100 分一、单选题1. D2. B3. B4. B5. A6. A7. D8. B9. B10. A二、填空题11. 空 1.小空 2. 少12.空 1.最大负荷空 2. 平时适应13.空 1. 无氧耐力 14.空 1. 起动空 2. 急停15.空 1.身体素质空 2. 运动技能16.空 1. 越大 17.空 1. 摄氧量空 2 .需氧量18.空 1 .前一次空2 .高峰期19.空1 .背部空2 .腹部空3 .骨盆部20.空1 .越短空2 .叠加三、名词解释21.主要由腰-骨盆-髋关节深浅层的稳定肌群和动力肌群组成的身体重心区域的力量,称为核心力量,它是整体发力的核心部位。
22.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称为快速肌肉力量,亦可称为爆发力。
23.运动后的恢复期,为了偿还运动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
24.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称为反应速度。
25.通过增加呼吸阻力的方式增强呼吸肌工作能力,以增强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成绩的一种训练方法称为呼吸肌训练。
四、简答题26.乳酸阈在运动实践中可有两个方面的应用:第一,可以人为评定人体的有氧耐力水平高低的一个生理指标。
乳酸阈值越高、说明人体有氧耐力水平就越强;第二,作为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
有人通过实践发现,采用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比最大摄氧量更好,它既能极大地提高肌肉摄取与利用氧的能力,又能使无氧代谢的比例减少到最低限度。
27.影响人体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因素有肌源性因素、神经源性因素、年龄、性别、激素、训练等。
其中肌源性和神经源性因素通常是最主要的两个因素。
肌源性因素包括、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肌纤维类型、关节运动角度和肌肉的初始长度;神经源性因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
28.氧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体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较大,以及氧运输系统功能的生理极限限制所造成的。
人体在运动初期,由于运动器官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达到其最高水平,而内脏器官则由于其生理惰性较大,摄氧量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机体的需要,从而造成了一部分氧亏欠;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逐渐得到克服,并达到较高水平,此时若运动强度不是很大,摄氧量能够满足其需氧量的要求,不再有氧亏产生;若运动强度较大时,即便是氧运输系统功能达到其最大摄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需氧量的要求,使氧亏量继续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若运动强度是不断变化的,则要分段落进行分析。
29.振动训练以改变垂直方向加速度的方式来产生额外负荷,提高运动过程中肌纤维募集能力。
如在振动训练器上做深蹲,在向上振动的瞬间人体将处于超重的状态,需要募集更多肌纤维发出更大的力量来完成该动作。
30.平衡是人体对来自前庭器官、本体感受器和视觉等方面刺激的一种协调综合能力。
前庭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身体在空间的位置或变速感觉,并通过姿势反射来调整有关骨骼肌的张力,以维持身体的平衡;本体感受器可感受肌肉张力、长度的变化和环节在关节处运动的刺激,从而感知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以及肌肉收缩状态;视觉器官可感知运动场地、器械等周围环境和身体运动方向的信息而产生清晰的视觉,通过协调骨骼肌收缩活动从而控制动作。
五、论述题31.影响速度素质的生理因素主要有神经过程的灵活性、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肌肉力量及放松能力等。
所以发展速度素质训练就应该围绕这几方面进行:① 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是实现高频率动作的重要因素,要设法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② 速度性练习是强度大、时间短的无氧练习,主要依靠ATP-CP 系统提供能量,因此要注意发展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③ 肌肉力量是影响肌肉收缩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可提高速度素质,此外,也要注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改善关节的柔韧性也有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④ 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可以减少快速收缩时肌肉的阻力,而且有利于ATP 的再合成,从而加快肌肉的收缩速度。
32.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
氧供充足是实现有氧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制约有氧工作的关键,此外还与骨骼肌的特征、神经调节能力以及能量供应特点等因素有关。
( 1)氧运输系统功能: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器官的活动吸入肺,经过物理弥散作用与肺循环毛细血管血液之间进行交换。
因此,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是影响人体吸氧能力的因素之一,肺功能的改善为运动时氧的供给提供了先决条件,但并非是限制有氧能力的主要因素;弥散入血液的氧是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携带并运输,因此,血液的载氧能力与有氧耐力密切相关,血红蛋白越多、载氧能力越强、有氧耐力就越好;心脏的泵血功能是限制人体最大有氧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素。
心脏的泵血功能的水平可用心输出量表示,心输出量受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制约,而每搏输出量决定于心肌收缩力量和心室容积的大小,因此,增加心输出量的关键是每搏输出量。
(2) 骨骼肌的特征:当毛细血管血流经骨骼肌细胞时,肌组织从血液中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与有氧耐力有密切关系,其利用能力与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有关,慢肌纤维比例越高,肌红蛋白和线粒体的体积与数量就越多、氧化酶活性也越高,有氧耐力也就越好。
(3) 神经调节能力:长期进行耐力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稳定性,而且能够改善各中枢之间的协调关系,提高肌肉活动的机械效率,节省能量消耗,从而保持较长时间的肌肉活动。
(4) 能量供应特点: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小的运动,其能量绝大部分由有氧代谢供给,所以,机体的有氧系统的供能能力与有氧耐力素质密切相关。
系统的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肌肉有氧氧化过程的效率和各种氧化酶的活性,以及机体动用脂肪供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