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会计造假真实案例

合集下载

2019年最新-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兰州大学)...-精选文档

2019年最新-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兰州大学)...-精选文档

2019.10.29 万福生科 复牌,股价 直接封死 跌停。
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 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 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
案例回顾:曝光后股价跌跌不休
2019.9.14 2019.3.1
案例回顾: 曝光后的舆情热度
*数据来源于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案例回顾:事件初步处理
2019年05月10日 证监会公布处罚决定
2019年05月08日
万福生科前身系湖南省桃 源县鲁万福有限责任公司 ,于2019年05月08日登 记注册,注册资本300万 元,分别由龚永福和杨荣 华以实物资产各出资150 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杨荣 华。
2019年04月01日
股东杨荣华、龚永福各增 资人民币1,000万元,注册 资本增至人民币2,000万元 。更名为湖南湘鲁万福农 业开发有限公司。
vs
陶碧华
老干妈
我坚决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 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 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 来还债,我才不干呢。所以一有政府人员跟 我谈上市,我跟他说:谈都不要谈!免谈! 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

2019-04-21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28
动因分析:家族公司的内部治理失衡
上市前财务指标
净利润 ROE EVA Z-Score 现金流量
评价
上市后财务指标
净利润 ROE EVA Z-Score 现金流量
评价
2019-04-21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25
动因分析:财务造假三角因素
Ø 压力因素: 机会
ü
Ø 机会因素:
ü
ü ü
全产业链扩张的资金压力 ü 地方政府干预的外部压力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引发的会计诚信思考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引发的会计诚信思考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引发的会计诚信思考“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引发的会计诚信思考引言:会计诚信一直是财务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的曝光,再次提醒我们会计诚信的可贵性和必要性。

本文将从造假案的背景、影响、原因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探讨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及其对企业和经济的影响。

一、案例背景“万福生科”曾是一家备受市场瞩目的生物科技公司,但在2019年爆出财务造假案后,彻底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

该公司被指控在财务报告中夸大了收入和利润,通过虚假业务交易、虚增销售额以及突出财务表现等手段来误导投资者。

此案的曝光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全面的调查。

二、造假案的影响1. 投资者信任破裂:财务造假案的曝光使投资者对企业的诚信产生怀疑,导致投资者的信任破裂。

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企业将很难再获得资本支持和发展机会。

2. 股价暴跌:一旦财务造假被揭露,股价往往会迅速下跌,投资者资金损失惨重。

在“万福生科”案中,公司股价一度暴跌超过80%,市值蒸发巨大,给投资者带来沉重的打击。

3. 业务恶化:此类财务造假案件通常与公司运营和业务实际状况严重脱节,企业面临着业务恶化、信用损失和声誉受损等难题。

在“万福生科”案中,公司多家合作伙伴纷纷终止了与其的合作关系,业务受到了重大影响。

三、财务造假的原因1. 利益驱动:企业的盈利压力是财务造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追求较高的利润和股价,企业可能会选择不择手段地提高财务表现,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融资机构。

2. 薄弱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财务造假的另一重要原因。

内部控制的薄弱性使得企业的财务账目易被人为篡改,财务造假得以长期存在。

3. 缺乏监管和审计:缺乏严格的监管和审计也是财务造假的原因之一。

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监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不足可能导致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问题。

四、会计诚信的重要性1. 维护市场秩序:会计诚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基石。

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是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只有诚实守信的企业才能够树立合法、公平、透明的市场秩序。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文档资料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文档资料

湖南省傻牛食品
5大客户
怀化小丫丫食品
津市市中意糖果
虚增收入 ————虚构客户
津市市中意糖果有限公司
湖南祁东佳美食品有限公司 虚报成 1415.61万元 实为 销售收入 (湖南) 实为 3976.55 虚报为 17150.33 销售金额 1380.39万元 湖南省傻牛食品厂 怀化小丫丫食品有限公司 中报更正后从名单中 消失 销售金额 1340.64元 222.80万元 虚报成 1341.95万元 实为 118.73万元
会计手段分析:手段一
报表更正前
虚增收入
报表更正后
从以上利润表可以看出,万 福生科2019年半年报中实际 营业收入为8231万元,与虚 报的2.7亿元相比虚增了1.88 亿元 实际亏损为1368万元
与虚报盈利2655万元 利润虚增了4023万元
虚增收入 ————虚构客户
东莞市常平湘盈粮油
湖南祁东佳美食品
农业类的公司并不赚钱,甚至很多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依赖于国家的财 政补贴。 而万福生科在2019年——2019年的上市前三年,营业收入、净利润持续 保持高 速增长:2009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3.55%、54.20%; 2019年营业 收入、净利润较上一年同比增长了32.33%、40.22%。
2.多家公司解除合约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宣布与中磊会计师事务所解除合约,河北宣工就 是其中一家。河北宣工在日前发布的公告中称,决定取消聘任中磊继 续担任该公司的审计机构。而值得一提的是,河北宣工与中磊的合作 仅有一个月时间。据已经披露的信息显示,除河北宣工外,和中磊所 解除合约的上市公司还包括赣粤高速、洪城水业、老白干酒、金钼股 份等26家上市公司。 就像绿大地绊倒了鹏城事务所万福生科则终结了中磊事务所。万福生 科造假门爆发后,审计机构中磊事务所早已散得七零八落,各地人马 找到新“东家”,被大信、利安达、中兴华富华等三家事务所瓜分。 中磊为躲避监管部门的惩罚,正在导演一场金蝉脱壳大戏,通过投奔 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换个马甲继续从事经营服务,这种做法对比此前 绿大地案的会计师事务所鹏华投奔国富浩华,可谓如出一辙

2019会计造假真实案例

2019会计造假真实案例

康美药业A股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务造假舞弊案2019年4月29日,康美药业发布更正公告,称其2017年的年报数据存在重大差错。

存货少计195亿元,现金多计299亿元。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几乎所有数据都需要更正,对2017年财报做出重大调整。

4月30日晚间,上交所立刻向康美药业发监管函,称公司在财务管理、信息披露、内部控制等方面可能存在重大疑问,予以高度关注。

此外,证监会已对康美药业审计机构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涉嫌未勤勉尽责立案调查。

5月17日下午,证监会通报了康美药业调查进展。

据证监会称,现已初步查明,康美药业披露的2016至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信息,一是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 二是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 三是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

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第63条等相关规定。

康美药业是曾经的千亿市值白马股、中药行业的龙头,前期已经屡遭质疑,但没有确凿的证据。

如今,随着证监会调查进展的通报,财务造假有了实锤。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康美药业市值仅剩186亿元,较上年末458.09亿元缩水六成。

康得新A股史上最大利润造假案康得新2015年虚增利润总额23.81亿元,占年报披露利润总额的144.65%。

2016年虚增利润总额30.89亿元,占年报披露利润总额的134.19%。

2017年虚增利润总额39.74亿元,占年报披露利润总额的136.47%。

2018年虚增利润总额23.81亿元,占年报披露利润总额的722.16%。

合计四年虚增利润119亿元,成为A股史上最大利润造假案。

公司股票自7月8日起,一直处于停牌状态。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康得新市值仅剩125亿元,较上年末270.53亿元市值缩水逾5成。

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已经被立案调查。

康得新利润造假的方法是通过伪造海外客户,炮制虚假业务合同,临摹国外客户签名,粘贴打印,虚构外销业务产业链。

康美药业造假事件

康美药业造假事件
也就是说,康美药业直接承认了2017年多计入货币资 金299亿,存货少计入195亿,坐实财务造假质疑。
7 7
财报分析
8
康 美 财 报 分 析
康美财务造假,从历年 财报中可窥探端倪。
8
财报分析
• 1、“存贷”双高:账上流动资金“充足”,仍大规模 举债
• 从总体规模上来看,康美的流动负债控制在流动资 产之下,负债和流动资产的比值则控制在1-2之间。但 在应收款与存货占据一定比重的情况下,康美的流动 资产受限程度较大,企业的偿债风险水平无法通过数 据本身体现。不过,账面资金看起来不错的公司,融 资的闸门却并未有任何收敛。自2006年发行第一支债 券发行后,2014年后康美加速债券融资,2017年发行债 券6支,2018年发行债券13支。如此大规模举债来实现 公司多元化业务扩张无疑存在一定风险。
9 9
财报分析-总负债与流动资产情况
10 10
财报分析
• 2、应收款:被关联方占用,且用途不明
• 在2018年年报披露的其他应收款中,对普宁康都药 业有限公司所占的56.29亿其他应收款,计提60.63%的 坏账准备;对普宁市康淳药业有限公司所占的32.5亿其 他应收款计提了35.01%的坏账准备。而康美与相关关 联公司资金往来,所占用的这88.79亿元而是被相关关 联公司用于购买公司股票。事实上,财务造假案例中 ,不少公司都存在应收款科目中存在问题,康美亦不 例外。
康美事件始末
• 2018年12月28日晚间康美药业公告,公司 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
• 2019年4月30日,康美药业发布了高达近 300亿的“会计差错”。
• 2019年5月1日,发致股东信致歉。 • 2019年5月17日,证监会通报康美药业财

违反职业道德的案例(会计)

违反职业道德的案例(会计)

违反职业道德的案例(会计)
1. 审计师虚假陈述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事中执法监管,进一步规范审计师的行为。

这是由于在此之前,国内已经有多起审计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某审计师为了应付审计工作,虚构了销售收入以增加业绩,并且对外公布了虚假陈述。

最终,该审计师被撤销了执业资格,并被判刑。

2. 报表造假
2017年,中国知名汽车制造商长安汽车因报表造假被罚款2亿元人民币。

据调查,该公司涉嫌在年度披露中将其利润增加了约20亿元人民币,其中造假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会计部门进入公司的财务报表。

最终,该公司被处罚,其财务总监和公司首席制造官被罚款并
且被禁止担任公司高管。

3. 利用内幕信息进行投资
2014年,美国一名会计师因利用公司内部消息进行投资并获利50多万美元被判刑。

据悉,该会计师从会计审计过程中发现了公司低价收购另一家公司的计划,并利用这一消
息在该公司完成交易前购买了该公司的股票。

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还触犯
了证券交易法。

2019会计造假真实案例

2019会计造假真实案例

2019会计造假真实案例一、中安消借壳欺诈及银信评估未勤勉尽责案(行政处罚决定书[2019]40号,44-46号)。

本案系一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并购欺诈和信披违法的典型案件。

中安消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安消)在借壳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过程中虚增置入资产,虚增营业收入5515万元。

上海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评估资产未予充分关注,收益预测和评估值严重虚增。

本案表明,对于重大资产重组中的舞弊行为,上市公司重组参与各方、中介机构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抚顺特钢财务造假案(行政处罚决定书[2019]147号、33号)。

本案系一起国有上市企业长期系统性造假的典型案件。

2010年至2017年9月,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抚顺特钢)滥用特殊钢原料投炉废料可作普通钢原料的特点,伪造“返回钢”入库凭证虚增库存,虚增利润约19亿元。

2019年5月,抚顺特钢未按期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和2018年季报被行政处罚。

本案表明,证监会将持续加大对各类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督促上市公司严格依法履行各项信息披露义务,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推动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

三、美丽生态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新时代证券未勤勉尽责案。

(行政处罚决定书[2019]69号)。

本案系一起以不实盈利预测信息“忽悠式”重组的典型案件。

2015年,深圳美丽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美丽生态)在收购江苏八达园林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的重大重组文件中未如实描述金沙湖项目和官塘项目的进展情况、对相关项目2015年收入预测不切合实际、将部分已终止的框架协议披露为已签订协议;新时代证券作为上述项目独立财务顾问,出具存在误导性陈述的报告及相关核查意见。

本案表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并购重组环节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是市场功能发挥的重要基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中介机构要依法履行法定义务,切实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四、盈方微财务造假案(行政处罚决定书[2019]114号)。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基于财务分析的视角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基于财务分析的视角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基于财务分析的视角摘要:2020年4月,新商业模式下以最快速度在海外上市的瑞幸咖啡因伪造虚假销售22亿元陷入舆论漩涡。

论文以瑞幸咖啡为例,首先简述其造假事件,其次从财务分析角度用数据来分析其存在的造假问题,使普通中小投资者通过对财务报表等一些公开资料的分析,事先发现企业财务造假的行为,避免踩雷。

近些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新商业模式的运作催生了许多创业公司,创造了许多一夜暴富的神话。

许多公司借助新商业模式的东风取得了资本市场的第一桶金,但随之也暴露出诸如会计信息失真、运营效率低下甚至是虚假财务报表之类的事件。

远的如安然公司(Enron),世通公司(WorldCom)、蓝田股份、银广厦爆出财经丑闻,近的如万福生科、金亚科技财务造假、康美药业财务造假,及最近的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给资本市场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

论文就瑞幸咖啡案例通过财务分析来判断出瑞幸咖啡的财务造假,使普通中小投资者通过对财务报表等一些公开资料的分析,事先发现企业财务造假的行为,避免踩雷,来辨别哪些公司值得投资,从而避免发生巨大损失。

一、瑞幸咖啡事件回眸(一)瑞幸咖啡基本情况简介瑞幸咖啡成立于2017年6月。

以“从咖啡开始,让瑞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愿景,瑞幸咖啡在中国市场迅速扩张。

瑞幸咖啡自成立以来,在资本市场创造了多项纪录。

2018年,瑞幸咖啡从试运营到正式运营仅用了5个月时间,商店的数目达到了525家。

2019年底,门店数量超过4500家。

瑞幸咖啡在短短2年时间里成为我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

2019年5月,瑞幸咖啡在美国纽约纳斯达克上市并成功上市。

瑞幸从成立到上市仅用了19个月的时间,成为中国咖啡品牌中上市速度最快的公司。

募集6.95亿美元,是当年纳斯达克最大的亚洲上市公司。

2019年7月,瑞幸推出了小鹿茶、瑞即购、瑞划算等一系列新产品和策略,并于2020年1月完成可转债的增发和发行,融资规模超过11亿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会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kuài jì。

(英文名称为Accounting)会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会计工作,二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会计工作是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统计法》核对记账凭证、财务账簿、财务报表,从事经济核算和监督的过程,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工作人员是进行会计工作的人员,有会计主管、会计监督和核算、财产管理、出纳等人员。

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

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一词。

会计造假:会计造假是指企业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做假账和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行为。

会计造假类型:从会计信息反映的角度来看,会计造假表现为两种类型:会计事项造假和会计报表造假。

会计报表造假是故意谎报某些财务价值,造成增强获利能力的假象,从而欺骗股东和债权人等利害相关人。

会计事项造假通常旨在方便盗窃,或将公司的资产转变为个人所有或使用。

会计造假危害:会计造假的危害性很大,具体表现在:会计造假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助长个人贪污腐败行为的滋生;使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影响社会安定。

会计造假最后所导致的结果是国家受损失,少数人中饱私囊。

会计造假形式:目前,企业会计报表造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虚增资产,虚增利润;二是虚增负债,隐瞒利润。

前者主要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因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升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

后者主要是私营企业和个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因为这类企业不注重业绩,更关心的是如何逃避国家的税收,少接收政府有关部门的摊派。

1.资产虚增(1)费用资产化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应当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或商品经营)成本或期间费用。

但有的企业却将部分应该计入当期的费用计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类会计科目,使得企业当期损益不实;有的企业待摊费用不及时足额摊销,而是长期挂账,将本属于期间费用的支出列作资产。

企业通过将费用资产化,虚增了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2)存货不实有些企业积压多年的货物,或已经淘汰过时应当报废的物资不做账务处理,或存货的现实价格(或可变现价格)已明显低于账面历史成本价值却仍按历史成本挂在存货账上,存货价值不实,违背了企业会计准则确认的谨慎性原则,虚增了企业存货价值。

(3)固定资产价值虚假企业固定资产价值不实主要表现在折旧不足、技术进步后造成的无形损耗不计、已毁损及不可用或不需用固定资产不处置等,虚增(减)企业资产。

(4)递延及无形资产摊销不足递延及无形资产应当按时足额摊销,已经淘汰过时的无形资产不应当再挂无形资产账而应当将摊余价值作为期间费用计入损益。

而许多企业对已经没有使有价值或已经不可能再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不做相应的财务处理,却仍然作为资产列账,虚增了企业资产。

2.负债不实(1)应付款项高估许多企业的应付款项不及时或每年与往来单位核对确认清理,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应退未退、应付未付款项普遍存在,三年以上的应付款项(不包括长期应付款项)以及债权人已经不存在的仍挂账的也不少见,企业实际需付债务小于财务账面债务,企业应付款项高估。

(2)预提费用不实许多企业为了调节当期损益,不按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预提费用,而是根据企业调节损益的需求预提,有的企业应提的不提或不应预提及多预提的不及时冲销,致使预提费用会计科目反映不实。

3.虚报盈亏(1)多计收入、少计费用有的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将未实现的收入作为收入入账,如在服务或工程未提供完毕之前,就确认收入实现;有些企业虚构客户虚开销售发票,虚列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一些企业对已经发生的支出不计入成本,或在结转成本时不按配比原则,故意少转成本,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及库存商品的账面金额远远大于实际库存金额;有的企业则将有关费用支出单据压在银行未达账中,利用“未达账项”弄虚作假,调节利润。

(2)少计收入、多计费用企业为了达到少缴或不缴所得税的目的,将正常的销售特别是一些不需要增值税发票的销售,不按收入确认的条件进行确认,而是长期挂在预收账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中且金额不变;有的企业则采取虚列预提费用,多提多摊费用的方法,达到虚减盈利的目的。

(3)在建工程长期挂账,应计入损益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对借入资金需按期计提利息,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应予以资本化。

有些企业工程早已完工,仍长期挂账,借款利息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财务费用减少,同时又可以少提折旧,从两个方面来虚增利润。

(4)随意调整报表一些单位为了达到一些不法目的,随意调整报表金额,人为地加大资产调整利润;或为了逃税,避免检查而加大成本费用,减小利润,如为了增大管理费用,直接在损益中多计管理费用,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增大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金额,造成表账不符。

会计造假原因:1.两权分离是会计造假产生的根本原因两权分离是指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运作权的分离,也就是说,所有者拥有的资产不是自己管理运作,而是委托他人完成管理运作任务。

在两权分离的过程中,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运作权应该是一个统一体,无论是资本的所有者还是资本的运作者,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实现最大化的盈余。

但是,在实现这个最大化盈余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对盈余分配比例问题,资本所有者总是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分享全部盈余,而资本运作者却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余扩大生产经营,甚至还要考虑自身的回报(表现为薪水、福利等)。

2.监督乏力,是会计造假产生的重要原因(1)从会计监督来看:因会计受聘于单位,使得其本身所具有会计监督功能因种种原因而被严重削弱,对单位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无法进行监督。

(2)从审计监督来看,首先是内部审计监督乏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因种种原因形同虚设。

其次是外部审计监督乏力,外部监督主要体现在民间审计上,有些民间审计单位为了争取“回头客”,就对“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有的还承诺保证委托人不出问题,以至出现了虚假的审计报告。

(3)从综合监督来看,各监督部门如财税、审计、物价等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全力,影响综合监督的效果。

(4)从执法监督来看,虽然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执法检查,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会计造假问题。

根本原因就在于执法不严,对查出的问题没有严肃处理,导致会计造假事件的不断出现。

3.利益驱动是会计造假的直接原因(1)政治利益。

一些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企业,由于市场的变化,激烈的竞争,从而失去了以往的优势,为了保住昔日殊荣,维护企业领导形象,企业负责人不惜一切代价虚报产值,虚报利润。

而有些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为维护地方或部门形象,也有意识的引导企业会计造假。

(2)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驱动会计造假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了筹措资金。

二是偷逃税款。

4.会计人员职业的从属性,造成会计人员的被动造假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是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

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

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

因为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

扼制对策:1.给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以有力的法律支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任何个人及经济组织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企事业单位的各种经济行为更是如此。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实现其职能,是法律所赋予的权力。

要改善会计行为环境,就要给予会计工作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我国《会计法》中有力地保证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

2.加强会计法律监督首先,记帐人员与业务、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单位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其次,应尽快制定对注册会计师监管的工作规则及有关惩戒办法,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应理顺对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督体制。

当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政府监督体制不是十分顺畅,也导致了政府对财务报告粉饰监督不力。

因而,必须对这样的监督体制进行改革。

3.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中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官官相护”的劣根性和官僚主义作风,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再加上一些人“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作为下属的会计人员即使不认同上级的某些做法,也往往是敢怒而不敢言,致使法律形同虚设。

还有就是独立执业的会计师事务所不断增多,同业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

他们要寻求发展,首先面对的是生存问题,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只好退居其次。

更何况一旦出现问题,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本人也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想必他们本意是不愿造假的,罪魁祸首应当是授意造假者。

我们也不否认有个别“勇士”仗义直言,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职业道德,维护法律的尊严,但多半会落得个“遍体鳞伤”,有的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些勇士的行为是令人敬佩的,但本人认为这是一种“超职业道德”的行为,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会计职业道德不是一个概念。

我们所说的会计职业道德,应该是指绝大多数会计人员都能够接受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常规性”的会计职业道德。

我们已经有法可依了,关键问题是能不能做到“有法必依”。

由于我国用人制度的缺陷以及渗透到各行各业甚至司法部门的腐败等等,都会使法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遭遇阻力而不能充分发挥其效力。

这更加说明外部环境的净化对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为此,我们应当打破会计行业中任人唯亲的传统观念,加强廉政建设,尤其是司法部门的廉政建设,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4.继续推行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委派制由于会计委派制自身的不完善,使其也很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首先,现在的会计委派只是对一个单位派出一名会计主管或财务负责人,而不是对单位的全部会计人员实行委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