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女娲造人
江西省萍乡四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女娲造人》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想象
女娲造人的原因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人”被造出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女娲的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
与短文相比,课文有何优点?
课文内容更具体,语言更生动,人物形象更鲜活。
自由朗读课文,找找文中最 能体现作者想象力的或描写最生 动的语句,并进行品析。
作者想象女娲造人是 为了让世界充满生机,让 自己不再孤独。
女娲造人
袁珂
夸父逐日
盘古开天 地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人类的起源
人类是由古猿经过 长期劳动进化而来。
你会读以下词语吗?能解释划线词的意思吗?
wā 女娲
jué 掘起
huo 掺和
mián 绵延: 延续不断。
chénɡ 澄澈: 清澈透明。
zhēn 莽莽榛榛: 草木丛生的样子。
默读课文 概述故事
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32022/3/32022/3/33/3/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32022/3/3March 3,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32022/3/32022/3/32022/3/3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科技越来越进步了
快乐学习 快乐成长
吴刚伐桂
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 斫①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 学仙有过② ,谪③令伐树。”
①斫:砍。 ②过:过失。 ③谪:被降罪。
在短文的基础上加上
自己的新奇想象,将编好 的故事写成一篇400字左 右的文章。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3日星期四2022/3/32022/3/32022/3/3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七年级语文上册 28《女娲造人》课时测练 (新版)新人教版

28《女娲造人》(一)盘古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劈,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
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清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1.上文是否可以用现代汉语译出来,请在小组讨论,交流对古文内容的看法,然后在下面用现代汉语译出来。
并给文段命个题目。
(2分)2.想一想,上面的盘古开天地一文,把盘古描绘成一位什么样的英雄?要表现怎样的中心?(3分)(二)女娲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背方州,抱圆天。
当此之时,禽兽虫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
1.给上文命一完整文题,该是什么?(2分)2.课文中的女娲,是创造人类之神,而上文中的女娲的主要功绩是什么?具体说说,女娲在此文中做了些什么事?(4分)3.把上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写出来。
(2分)4.盘古和女娲都是古代神话中的英雄,请你说说,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和迷信中的神鬼有什么不同?(2分)(三)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
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
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去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28、女娲造人

盘古开天辟地
造人
女娲
补天
作者简介:
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学 家。四川省新繁县人。论著有 《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 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 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读出画线字的正确读音:
澄澈 chè 幽光 yōu 绵延 miá n ng 生气蓬勃 pé bó 莽莽榛榛 zhēn n 神通广大 shé 枯 藤 té ng
想像 大胆奇特 想像 真实合理
“人”的心 理、情感、 活动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 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 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 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 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古籍《风俗通》有关内容译文
上帝在创造天地和万物以后,在第六日造 人。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一 个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一口气,有了灵气,人 就活了。能说话,能行走,上帝给他取一个名 字叫亚当。后来,亚当成了伊甸园的守护神。 亚当给伊甸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起了名字,它 们都听从于亚当。上帝看亚当辛苦,决定为他 造一个配偶,以便帮助他工作。 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 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 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过着 和谐美满的生活。
灵敏 mǐn
词语解释:
莽莽榛榛: 草木丛生的样子。 澄澈: 清澈透明。 绵延:延续不断。
女 娲 造 人
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揉黄泥 男 女 人类绵延
女娲造人
挥洒泥浆
人
思考讨论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2.女娲造人的过程是怎样的,心情又是如 何变化的?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第28课女娲造人教案(新课标)

第28课女娲造人教案(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内容及教育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2.理解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2.唤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女娲造人》故事的图片和相关知识点的解说。
2.教具:黑板、粉笔、《女娲造人》故事书。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谈论自然与生命的关系,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2. 导入新知•向学生简要介绍《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和大致情节,激发学生对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的兴趣。
3. 故事讲解•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详细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
•强调女娲所具备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创新和创造联系起来。
4.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人类在创造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帮助学生理解女娲造人故事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
5. 学习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6.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
7. 总结归纳•与学生一起总结女娲造人故事的教育意义和对自己的启示,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思考。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女娲造人》这一古老的神话传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启发思考和拓展延伸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限制,可能无法详细解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需要在课后进行跟进。
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8.《女娲造人》精品资料包

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1.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她非凡的能力,她造人 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 她是一个普通的“人”。她有人的孤独感。她有人的 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 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当她看 到自己的影子时,“就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 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 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这种口吻非常孩子 气。 她是一个勤劳的母亲。 她是一个喜爱孩子的妈妈。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 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 欢喜,眉开眼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八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 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探求未知领域的 欲望。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 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 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 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 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作业
1. 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2. 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 的资料。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 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 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 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 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 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 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 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
人教版2017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28女娲造人wqPPT课件

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 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 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 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 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 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 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 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 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 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 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 地上变成的。
女娲是个怎样的形象?
神性 神通广大
女娲
人性
勤劳、聪明、有 爱心、有创造力
1.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要
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 题表达见解。自读课文,并拟出发言要 点。 )
·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她非凡的 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 力。
· 她是一个普通的“人”。她有人的孤独 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 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 蓬勃起来才好”。她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 她会假装生气。
2.作者为什么把女娲塑造得更像一个“人”? ·作者把女娲塑造得更像一个“人”,这 正是这篇童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广阔的天地, 莽莽的原野,死寂的气氛,使神通广大的女神 感到了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就显得自然而真 实;水中映出的或“喜”或“生气”的面容, 诱发了她的“灵机”,想象巧妙而富于人类经 验;“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 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以及天伦之 乐。“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 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 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 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8女娲造人教案新人教版

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实践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女娲造人与现代科技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女娲造人的故事与现代科技的关系,探讨现代科技是否能够实现类似女娲造人的奇迹。
七、重点题型整理
1. 填空题:
(1)请填写课文《女娲造人》中,女娲造人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女娲造人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天地间的孤独,使大地充满生机。
(2)请填写课文《女娲造人》中,女娲用什么创造了人类?
再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需要得到培养。在本节课中,我安排了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和交流。我发现,当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合作和交流时,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等方式,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和交流。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化认同、创新与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首先,通过学习本课,希望学生能够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汉字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答案:女娲造人的故事象征着创造力和生命的诞生,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论述题:
(1)请结合课文内容,论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8.女娲造人

开天辟地之初——“感到非常的孤独”; 听到人叫她妈妈——“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看到自己造的人——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 慰”“不再感到孤独、寂寞”; 工作久了——感到“疲倦不堪”等等。
(合乎情理)
2、女娲有什么特点?
女娲是一位勤劳、有智慧、伟大的母亲。 从作者的字里行间,又感到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和 创造力的孩子。
注释: (1)精卫,鸟名。 (2)发鸠,山名。 (3)柘木,桑树的一种。 (4)焉,于是,在那里。(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7)喙,鸟嘴。 (8)自詨,“精卫”,这声音是自己呼叫自己。 (9)是,这,她。 (10)堙(yīn),填。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 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 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 ——马克思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 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 自然力,把自然力 加以形象 化。
亚当夏娃
袁 珂
了解作者
袁珂 神话学家。四川省新繁县人。现 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 有《中国古代神话》、《古代神 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中国汉民族片 断古代神话专著。作者对浩瀚的古代文献资料, 考辨真伪,订正讹误,加以排比综合,把中国 汉民族片断的古代神话资料熔铸成一个有系统 的整体,提供了一部具有汉民族古代神话特色 与风格的文学作品。
积累字词
女娲 wā 澄澈 chè
ng 生气蓬勃 Pé bó 莽莽榛榛 zhēn
n 绵延 miá
幽光 yōu
灵敏 mǐn
枯藤
té ng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并划出:
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2、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
3、女娲的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的 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女娲造人
教师专用教案(初备稿)
课题:女娲造人主备人:梁希俭辅备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扫清文字障碍。
2过程和方法:运用联想创编故事;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像力,激发学生探求欲望,养成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2、多角度合作探究文章主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1、把握想像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像。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解释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人是怎么来的?(提问激趣,同学们畅所欲言)(生答: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基督教的上帝创造了人、中国的女娲造人……)接着,板书课题《女娲造人》。
同学们还听过那些神奇有趣的故事呢?(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像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像,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
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捏土造人的神奇。
题解:“女娲”---传说中的造人、补天的神,是本文的主要人物。
“造人”是本文的中心事件。
题目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2、介绍作者及文体
袁珂,现代神话学家,作品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史》、《神话论文集》等。
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我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神话是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的主要特点是: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
正因为这样,所以神话具有丰富多彩的想像、奇妙的情节和感人的艺术力量。
正如马克思说,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借助想象或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
)神话的作用:远古时代人们用来解释自然现象或社会文化生活。
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注音并释义
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ɡ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昏暗的亮光。
灵敏:反应快。
灵机:灵巧的心思。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ɡ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生分析,师点拨)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呢?女娲用什么造人?女娲怎样造人的?(孤寂,黄泥,一开始捏然后用藤条甩)
2)女娲为什么能造人?2、她造人前后心情怎样?)
(因为她是神通广大的女神。
先是因寂寞而难过,后是造出人而
满心欢喜)
3)在你的心目中你认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考虑周全、具有人的情感、神通广大)
女娲是本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
她也有人的喜怒哀乐,她会笑,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有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
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
她那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
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真实地,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3、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试复述课文。
先分小组复述,再由各小组推荐1~2同学,举行小组赛,看谁讲得生动,如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来到世间的描写。
4、比较神话故事和课文内容,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生回顾并总结,师点拨)
课文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作者的评述。
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可见作者的想象力。
5、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
神话是再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是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作出科学而准确地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的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三、合作探究
1、这篇神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尝试分析“妈妈”女娲的形象。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神话中的主人公女娲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了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想像内容既显“神威”,又合人情事
理。
女娲所以要造人,是因为她感到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自然而真实;采用模仿自己的样子造出人形的方法,是出于水中自己像的偶然诱发,极富于人类经验;“人”的产生,使女
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
2、跳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如: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
”等;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如“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等。
感受: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
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四、拓展与延伸
本文想像女娲造人的动机是“感到非常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请发挥你天才的想像,试作另一种推测。
(此题目设计重在拓展想像力,能合情合理即予认可)
五、课堂小结
正因有了作者大胆新奇想像的演绎与扩充,女娲造人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溢着生活气息,
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人类感念造人神女娲,感念她带到人世间的爱与温情,现实中,人澄澈
的心湖底,有谁没有珍存母亲勤劳、质朴的身影?
六、作业:
情景一:借想像的翅膀,发挥一下你的创造力,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再编一则《女娲造人》的故事,去和袁珂比
一比。
情景二:运用创造性想像扩写《夸父追日》。
选择一处情节,写片断。
……夸父拄着杖,去追赶太阳。
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
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
他想去
喝北方大泽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
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
时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1、在以上两项作业中
2、处理《导与练》“当堂达标”
七、板书设计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