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运动和力的关系(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高一上册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设小滑块所受支持力为N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 缓慢增大B .F 缓慢减小C .N 不变D .N 缓慢减小【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重力mg 、支持力F N 、水平力F .已知小滑块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我们可以看成小滑块每一个状态都是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应用力的合成得出:G F tan θ=N G F sin θ=,由于小滑块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所以θ减小,tanθ减小,sinθ减小.根据以上表达式可以发现F 增大,F N 增大.故选A.【点睛】物体的动态平衡依然为高考命题热点,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一是要认清物体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受力环境是分析平衡问题的关键;二是要学会利用力学平衡的结论(比如:合成法、正交分解法、效果分解法、三角形法、假设法等)来解答;三是要养成迅速处理矢量计算和辨析图形几何关系的能力.2.如图所示,水平直杆OP 右端固定于竖直墙上的O 点,长为2L m =的轻绳一端固定于直杆P 点,另一端固定于墙上O 点正下方的Q 点,OP 长为 1.2d m =,重为8N 的钩码由光滑挂钩挂在轻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则轻绳的弹力大小为( )A .10NB .8NC .6ND .5N【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几何关系得到两边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再根据竖直方向的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详解】设挂钩所在处为N 点,延长PN 交墙于M 点,如图所示:同一条绳子拉力相等,根据对称性可知两边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设为α,则根据几何关系可知NQ =MN ,即PM 等于绳长;根据几何关系可得:1.2sin 0.62PO PM α===,则α=37°,根据平衡条件可得:2T cos α=mg ,解得:T =5N ,故D 正确,A 、B 、C 错误.故选D.【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3.在一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乒乓球内注入质量为M 的水,但未将乒乓球注满,用水平“U ”形槽将其支撑住,保持静止状态,其截面如图所示。
高一物理上册 运动和力的关系(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是滑梯简化图,一小孩从滑梯上A 点开始无初速度下滑,在AB 段匀加速下滑,在BC 段匀减速下滑,滑到C 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假设小孩在AB 段和BC 段滑动时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μ和2μ,AB 与BC 长度相等,则A .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B .动摩擦因数12+=2tan μμθC .小孩从滑梯上A 点滑到C 点先超重后失重D .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始终等于小孩和滑梯的总重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朋友在AB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小朋友的加速度1a 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由于小朋友有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小孩处于失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N F 小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同理,小朋友在BC 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小孩处于超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大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ACD 错误;设AB 的长度为L ,小孩在B 点的速度为v .小孩从A 到B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1sin cos mg mg ma θμθ-=,由运动学公式可得:212v a L =;小孩从B 到C 为研究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2cos sin mg mg ma μθθ-=,由运动学公式可得:222v a L =;联立解得:122tan μμθ+=,故B 正确.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ac 、abc 、adc 三个细管道,ac 沿竖直方向,abcd 是一个矩形。
将三个小球同时从a 点静止释放,忽略一切摩擦,不计拐弯时的机械能损失,当竖直下落的小球运动到c 点时,关于三个小球的位置,下列示意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设ac d =,acb α∠=, 设小球沿ab 、bc 、ac 、ad 、dc 下滑的加速度分别为1a 、2a 、3a 、4a 、5a 。
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含答案

2020--2021物理(2019)必修第一册第4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含答案(新教材)人教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1、某物体在升降机中由一楼运动到某高层,该过程中的v - 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0~2 s处于失重状态B.物体在2~8 s处于超重状态C.物体在8~10 s处于失重状态D.由于物体的质量未知,所以无法判断超重、失重状态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A.悬浮在空中不动B.速度逐渐减小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D.无法判断3、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位置不能移动,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小车释放前应靠近计时器,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D.“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如不满足,对探究过程也不会产生影响4、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水平拉力,当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B.物体立即获得速度C.物体同时获得速度和加速度D.由于物体来不及运动,所以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5、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厘米、米/秒、牛顿都是导出单位B.千克、米、秒都是基本单位C.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可以是米,也可以是厘米D.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在任何单位制中都成立6、(双选)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两个平衡力作用下处于静止,其中一个力逐渐减小到0后又逐渐恢复到原值,则该物体()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速度一直增大到某个定值C.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到0D.加速度一直增大到某个定值7、游乐园中,游客乘坐能加速和减速的升降机,可以体会超重与失重的感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处于失重状态B.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处于超重状态C.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处于超重状态D.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处于超重状态8、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让它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C.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大小就一定相同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9、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为了消除打点计时器和木板对小车阻力的影响,关于该操作环节,下列四种装置图中正确的是()10、原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它的合外力逐渐减小时()A.它的加速度将减小,它的速度也减小B.它的加速度将减小,它的速度在增加C.它的加速度和速度都保持不变D.情况复杂,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均无法确定11、2018年11月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表决通过了《关于“修订国际单位制(SI)”的1号决议》,摩尔等4个SI基本单位的定义将改由常数定义.下列各组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A.kg'm'A B.kg's'NC.m's'N D.s'A'T12、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5 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5,该路段限速60 km/h,g取10 m/s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以及是否超速的情况是()A.速度为7.5 m/s,超速B.速度为15 m/s,不超速C.速度为15 m/s,超速D.速度为7.5 m/s,不超速13、某同学为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高一下册物理 圆周运动(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六章 圆周运动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有一可绕竖直中心轴转动的水平足够大圆盘,上面放置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轴O 上,另一端连接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可视为质点),物块与圆盘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弹簧未发生形变,长度为L ,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物块A 始终与圆盘一起转动。
则( )A .当圆盘角速度缓慢地增加,物块受到摩擦力有可能背离圆心B .当圆盘角速度增加到足够大,弹簧将伸长C gLμ D .当弹簧的伸长量为x mg kxmLμ+【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AB .开始时弹簧未发生形变,物块受到指向圆心的静摩擦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随着圆盘角速度缓慢地增加,当角速度增加到足够大时,物块将做离心运动,受到摩擦力为指向圆心的滑动摩擦力,弹簧将伸长。
在物块与圆盘没有发生滑动的过程中,物块只能有背离圆心的趋势,摩擦力不可能背离圆心,选项A 错误,B 正确;C .设圆盘的角速度为ω0时,物块将开始滑动,此时由最大静摩擦力提供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有20mg mL μω=解得0gLμω=选项C 正确;D .当弹簧的伸长量为x 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有2mg kx m x L μω+=+()解得mg kxm x L μω+=+()选项D 错误。
故选BC 。
2.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转台上的物体 A 、B 及物体 C 能随转台一起以角速度 ω 匀速转动,A ,B ,C 的质量分别为 3m ,2m ,m ,A 与 B 、B 和 C 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 μ ,A 和B 、C 离转台中心的距离分别为 r 、1.5r 。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 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 g )( )A .B 对 A 的摩擦力一定为 3μmg B .B 对 A 的摩擦力一定为 3m ω2rC .转台的角速度需要满足grμωD .转台的角速度需要满足23grμω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AB .对A 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以及B 对A 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233f m r m g ωμ=故A 错误,B 正确;CD .由于A 、AB 整体、C 受到的静摩擦力均提供向心力,故对A 有()()233m r m g ωμ对AB 整体有()()23232m m r m m g ωμ++对物体C 有()21.52m r mg ωμ解得grμω故C 错误, D 正确。
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核心训练分层培优卷含答案解析(8)

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核心训练分层培优卷含答案解析商场工作人员从静止开始推着质量m =20kg 的货箱沿水平地面加速滑行.已知推力F =120N ,摩擦力f =100N ,g 取10m/s 2,求:(1)货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货箱运动的加速度大小;(3)货箱运动4.0s 时的速度和位移的大小.【答案】(1)0.5(2)1m/s 2(3)4m/s ;8m【详解】(1)根据摩擦力方程f N mg μμ== 可知0.5f mgμ==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f ma -= 可得21m/s F f a m-== (3)根据匀变速速度关系可知4.0s 时的速度4m/s v at ==4.0s 时的位移18m 2x vt == 答:(1)0.5(2)1m/s 2(3)4m/s ;8m72.商场工作人员拉着质量m=20kg 的木箱沿水平地面运动.若用F 1=100的水平力拉木箱,木箱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现改用F 2=150N 、与水平方向成53∘斜向上的拉力作用于静止的木箱上,如图所示.已知sin53∘=0.8,cos53∘=0.60,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F2作用在木箱上时,木箱运动的加速度大小;(3)F2作用在木箱上4.0s时间内木箱移动的距离.【答案】(1)μ=0.5(2)a=2.5m/s2(3)s=20m【详解】(1)由于木箱在水平拉力下匀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1-μmg=0=0.5解得:μ=1Fmg(2)将F2沿着水平与竖直方向分解,F2沿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量分别为F2x=F2cos53°F2y=F2sin53°木箱受到水平地面的支持力F N=mg-F2y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2x-μF N=ma解得木箱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5m/s2at2=20m.(3)根据运动学公式,木箱的位移x=12【点睛】根据二力平衡求出摩擦力的大小,之后物体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即可.73.汽车轮胎与水平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6,一辆汽车正以108km/h的速度行驶,紧急刹车后车轮抱死,g 取210m/s ,求:(1)刹车后3s 时的速度大小;(2)刹车后还能行驶的距离;(3)停止前最后1s 内行驶距离。
中考物理培优专项复习——力与运动(含答案)

中考物理培优专项复习——力与运动(含答(Da)案)一、选择(Ze)题1.小明同学骑自行(Xing)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
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Na)个物体为参照物的(De) ( A )A. 小明同(Tong)学的自行车(Che)B. 对(Dui)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 新华大街D. 天上飞过的小鸟2. 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如下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C)A.一定是图线aB.一定是图线bC.可能是图线bD.可能是图线c3.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D )4. 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4m/s,他感觉要迟到了,便以6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那么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B)A. 4m/sB. 4.8m/sC. 5m/sD. 6m/s5. 下列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B )A.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阻力B.苹果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汽车刹车后,速度会逐渐减小,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D .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受到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平衡6. 如(Ru)图(Tu)12所示(Shi),放在M、N两水平桌面(Mian)上的(De)P、Q两物体,分别(Bie)在F P=5N、F 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Yi)确定(Ding)( D ) 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C.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7. 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8. 重力相同的a、b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分别如图6甲、乙所示,则在图像描述的运动过程中( D )A. 它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a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b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D. 前6秒内,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9.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两物体质量相等,惯性一定相同B. 跳高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C. 赛车在高速行驶时不容易停下来,是由于速度越来越大惯性越大D. 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受到惯性作用10. 一茶杯放在桌面上,下列关于茶杯和桌面受力的论述中,正确的是(C)A.茶杯和桌面之间有弹力作用,其原因是桌面发生了形变,茶杯并未发生形变B.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C.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由于茶杯发生了形变D.茶杯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茶杯发生了形变11. 小明乘坐公交汽车时,站在离(Li)车门较近的位置而且双手没有扶任何物体,为了避免汽车启动时摔倒,下列说法及解释正(Zheng)确的是(B)A.他应将身(Shen)体保持(Chi)直立(Li)B.他(Ta)应将身体向汽车运动(Dong)方向倾斜(Xie)C.向汽车运动的反方向倾斜D.汽车启动后人体的惯性增大了12.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随传送带一起向右作匀速运动时,则此时物体受到的传送带对它的摩擦力为(C)A.水平向左 B.水平向右C.零 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13. 一个球沿斜面匀速滚下,图中关于该小球受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B)A B C D14. 如右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推装满沙子的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 人对车的作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B. 人对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C. 沙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填空题15. 如图5,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为2.70__ cm;秒表的读数为337.5_ s;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1.2_______N。
5、力与直线运动:弹簧问题-2021-2022年度高考尖子生培优专题(解析版)

5、力与直线运动:弹簧问题一.两类模型(1)刚性绳(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2)弹簧(或橡皮绳)——两端同时连接(或附着)有物体的弹簧(或橡皮绳),特点是形变量大,其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保持不变.2、求解瞬时加速度问题时应抓住“两点”(1)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时刻对应的,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2)加速度可以随着力的突变而突变,而速度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不会发生突变.二、动态变化问题力与运动的关系:力→加速度→速度变化→(运动状态变化)(1)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要从受力分析入手,先求合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加速度的变化。
(2)速度增大或减小取决于加速度和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和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关系。
(3)加速度如何变化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合外力,与物体的速度没有关系。
三、临界问题物体分离的临界条件时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为0例1、(2021·山东泰安模拟)如图,质量为1.5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质量为0.5 kg的物体B由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B与A刚好接触但不挤压.现突然将细线剪断,则剪断后瞬间A、B间的作用力大小为(g取10 m/s2)( )A.0 B.2.5 NC.5 N D.3.75 N【解析】当细线剪断瞬间,细线的弹力突然变为零,则B物体的重力突然作用到A上,此时弹簧形变仍不变,对AB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G=(m A+m B)g=20 N,弹力为F=m A g=15 N,由牛顿第二定律G-F=(m A+m B)a,解得a=2.5 m/s2,对B受力分析,B受重力和A对B的弹力F1,对B有m B g-F1=m B a,可得F1=3.75 N,D选项正确.【答案】 D针对训练1.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被一根橡皮筋AC和一根绳BC系住,当小球静止时,橡皮筋处在水平方向上.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在AC 被突然剪断的瞬间,BC 对小球的拉力不变B .在AC 被突然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C .在BC 被突然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cos θD .在BC 被突然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解析】:选BC .设小球静止时BC 绳的拉力为F ,AC 橡皮筋的拉力为T ,由平衡条件可得:F cos θ=mg ,F sin θ=T ,解得:F =mgcos θ,T =mg tan θ.在AC 被突然剪断的瞬间,BC 上的拉力F 也发生了突变,小球的加速度方向沿与BC 垂直的方向且斜向下,大小为a =mg sin θm=g sin θ,B 正确,A 错误;在BC 被突然剪断的瞬间,橡皮筋AC 的拉力不变,小球的合力大小与BC 被剪断前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沿BC 方向斜向下,故加速度a =Fm=gcos θ,C 正确,D 错误.【答案】 BC针对训练2、(多选)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内,用细线将质量均为m 的两个球a 、b 分别系于箱子的上、下两底的内侧,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球相连接,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下端细线对箱底的拉力为F ,箱子的质量为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M +2m )g -FB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地面受到压力大小为(M +2m )gC .剪断连接球b 与箱底的细线的瞬间,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M +2m )g +FD .剪断连接球b 与箱底的细线的瞬间,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M +2m )g【解析】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得,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F N =(M +2m )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M +2m )g ,选项B 正确,A 错误;剪断连接球b 与箱底的细线瞬间,球b 向上加速运动,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M +2m )g +F ,选项C 正确,D 错误。
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核心训练分层培优卷含答案解析(131)

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核心训练分层培优卷含答案解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完成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三“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1)三个实验中____________A.都必须平衡摩擦力B.都需要用天平来称小车质量C.都需要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线水平D.都不需要使用学生电源(2)在图中的(a)(b)(c)分别为三个实验中所作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图(a):v轴的截距就是小车开始运动时的速率B.图(b):由图线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C.图(c):仅通过一条纸带上的数据就可以作出该图线(3)如图所示是实验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O、A、B、C、D是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2.39cmOA=,BC=, 3.61cmCD=。
由此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AB=, 3.22cm2.80cm_________2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在图所示的装置中,平衡摩擦力后,能否可用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否”)【答案】D C 0.410.01±否【详解】(1)[1]A.“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不用平衡摩擦力,故A 错误;B.“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不要用天平来称小车质量,故B错误;C.都需要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如果要平衡摩擦力,长木板不是水平的,此时,细张也不水平,故C错误;D.本实验打点计时器用的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220V,所以都不需要使用学生电源,故D正确。
故选D。
(2)[2]A.图(a):v轴的截距是打计数点“0”时的速率,不是小车开始运动时的速率,故A错误;B.图(b):由图线无法判断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故B错误;C .拉力恒定,根据动能定理可知,2W v - 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图(c ):仅通过一条纸带上的数据就可以作出该图线,故C 正确;故选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A 、B 两物体用两根轻质细线分别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60°和45°,A 、B 间拴接的轻质弹簧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B 的质量之比为1︰3B .A 、B 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之比为3︰2C .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A 、B 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D .悬挂A 、B 的细线上拉力大小之比为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对AB 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弹簧弹力为F 。
对物体AA tan 60m gF=对物体BB tan 45m gF=解得A B 3m m 故A 错误;B .同一根弹簧弹力相等,故B 错误;C .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两个物体都将以悬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合力为切线方向。
对物体AA A A sin 30m g m a =对物体Bsin 45B B Bm g m a =联立解得A B 2a a = 故C 正确;D .对物体A ,细线拉力A cos60FT =对物体B ,细线拉力cos 45B FT =解得A B 2T T = 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快速撤去弹簧瞬间,细线的拉力发生突变,故分析时应注意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大小等于原弹簧的弹力。
2.传送带广泛的应用于物品的传输、分拣、分装等工作中,某煤炭企业利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传送带进行不同品质煤的分拣,传送带以6m/s 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1m ,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
现有两方形煤块A 、B (可视为质点)从传送带顶端静止释放,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煤块A 、B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不相同 B .煤块A 、B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与其运动方向相反C .煤块A 比煤块B 后到达传送带底端D .煤块A 运动至传送带底端时速度大小为2m/s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B .煤块A 开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方向向下,与运动方向相同,煤块B 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方向向上,与运动方向相反,选项B 错误; CD .对煤块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cos37sin37mg mg ma μ︒+︒=解得2110m/s a =煤块A 达到与传送带共速的时间0116s 0.6s 10v t a === 位移20111.8m 1m 2v x a ==>故不可能与传送带共速,煤块A 一直以1a 向下加速,达到底部的时间设为A t ,则有212A A L a t = 解得A t =达到底端的速度为1A A v a t ==对煤块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22s 2m/a =煤块B 达到底部的时间设为B t ,则有212B B L a t = 解得1s B A t t =>所以A 先达到底部,选项CD 错误; A .煤块A 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01)m A A x v t L ∆=-=煤块B 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0(61)m 5m B B x v t L ∆=-=-=所以煤块A 、B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不相同,选项A 正确。
故选A 。
3.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ac 、abc 、adc 三个细管道,ac 沿竖直方向,abcd 是一个矩形。
将三个小球同时从a 点静止释放,忽略一切摩擦,不计拐弯时的机械能损失,当竖直下落的小球运动到c 点时,关于三个小球的位置,下列示意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设ac d =,acb α∠=, 设小球沿ab 、bc 、ac 、ad 、dc 下滑的加速度分别为1a 、2a 、3a 、4a 、5a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15sin sin mg a a g mαα=== sin(90)24cos mg a a g mαα︒-===3a g =对ab 段有2211111sin sin 22d a t g t αα== 得12dt g=对ac 段有2312d gt =得32d t g=对ad 段有2244411cos cos 22d a t g t αα== 得42dt g=所以有124t t t ==即当竖直下落的小球运动到c 点时,沿abc 下落的小球恰好到达b 点,沿adc 下落的小球恰好到达d 点,故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4.如图所示,斜面体A 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B 在外力F (方向水平向右)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此时斜面体仍保持静止。
若撤去力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可能为零C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D .物体B 仍将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B 物块在外力F 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撤去外力F 后,B 物块沿斜面向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所以A 、B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有向左的分加速度,根据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地面对A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才能提供系统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加速度。
故选A 。
5.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 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 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滑上传送带,以地面为参考系,v 2>v1,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其v-t 图像可能的是( )A. B. C.D.【答案】ABC【解析】如果物体一直减速到达左侧仍有速度,则为图像A;如果恰好见到零,则为图像C;如果在传送带上减速到零并反向加速至传送带速度,则为图像C.图像D 是不可能的.6.如图所示,质量为3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
质量为2 kg的物体B用细线悬挂起来,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压力。
某时刻将细线剪断,A、B一起向下运动过程中(弹簧在弹性限度范围内,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12 N B.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8 N C.B对A的压力最大为28 N D.B对A的压力最大为20 N【答案】AC【解析】【分析】【详解】AB.剪断细线前,A、B间无压力,则弹簧的弹力为30NAF m g==剪断细线的瞬间,对整体分析,整体的加速度为()225030m s4m s5A BA Bm m g Fam m+--===+隔离B进行分析有B Bm g N m a-=解得12NN=故A 正确,B 错误;CD .细线剪断后,整体一起向下运动,先加速后减速,当弹簧被压缩最短时,反向加速度最大,两个物体之间有最大作用力,则有B B N m g m a ''-=根据对称性法则可知24m s a a '==解得28N N '=所以C 正确,D 错误。
故选AC 。
7.如图所示,A 、B 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两物体之间用轻质弹性细线连接,两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等。
现对B 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使A 、B 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某时刻撒去F ,则撤去F 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B .若F 保持不变,水平面改为光滑的,则弹性细线的拉力大小不变C .若将F 增大一倍,则两物体的加速度将增大一倍D .若F 逐渐减小,A 、B 依然做加速运动,则在F 减小的过程中,弹性细线上的拉力与F 的比值不变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A .有F 作用时,B 物体水平方向受F 、弹性细绳的拉力和地面对B 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撤去F 后,B 物体受弹性细绳的拉力和地面对B 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故B 物体的受力情况发生变化,所以B 物体的加速度变化,故A 错误; B .有F 作用时,水平面粗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212F m g m g m m a μ-+=+11=F m g m a μ-绳联立解得112=m F F m m +绳若F 保持不变,水平面改为光滑的,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2F m m a =+1=F m a 绳联立解得112=m F F m m +绳可知弹性细线的拉力大小不变,故B 正确; C .有F 作用时,水平面粗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212F m g m g m m a μ-+=+若将F 增大一倍,滑动摩擦力不变,故两物体的加速度不会增大一倍,C 错误; D .有F 作用时,水平面粗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212F m g m g m m a μ-+=+11=F m g m a μ-绳联立解得112=m F F m m +绳可知,F 减小,弹性绳上的拉力与F 的比值不变,故D 正确。
故选BD 。
8.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三块材料完全相同的木块A 、B 、C ,质量均为m ,B 、C 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
现用一水平恒力F 拉C ,使三者由静止开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某一块上面,系统仍加速运动,且始终没有相对滑动,则在粘上橡皮泥并达到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粘在木块A 上面,绳的拉力不变B .若粘在木块A 上面,绳的拉力增大C .若粘在木块C 上面,A 、B 间摩擦力增大D .若粘在木块C 上面,绳的拉力和A 、B 间摩擦力都减小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因无相对滑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都有F ﹣3μmg ﹣μ△mg =(3m +△m )a可知,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某一块上面,质量都变化,加速度a 都将减小. AB .若粘在A 木块上面,以C 为研究对象,受F 、摩擦力μmg 、绳子拉力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μmg ﹣T =ma解得T=F﹣μmg﹣ma因为加速度a减小,F、μmg不变,所以,绳子拉力T增大.故B正确,A错误;CD.若粘在C木块上面,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A=ma因为加速度a减小,可知A的摩擦力减小;以AB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2μmg=2ma解得T=2μmg+2ma因为加速度a减小,则绳子拉力T减小,故D正确,C错误。
故选BD。
9.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3m和2m,两物块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μ≠0).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B施加一水平推力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F=μmg,A、B间的摩擦力一定为零B.当F>7.5μmg时,A相对B滑动C.当F=3μmg时,A的加速度为μgD.若去掉B上的力,而将F=3μmg的力作用在A上,则B的加速度为0.1μg 【答案】ABD【解析】【详解】A.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B=12μ×5mg=52μmg,当F=μmg时,AB处于静止,对A分析,A所受的摩擦力为零,故A正确;B.A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加速度a=μg,对整体分析,F−12μ•5mg=5ma,解得F=7.5μmg,所以当F>7.5μmg时,A相对B滑动.故B正确;C.当7.5μmg>F=3μmg>52μmg,可知A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2.55F mgmμ-=0.1μg ,故C 错误;D .若去掉B 上的力,而将F =3μmg 的力作用在A 上,B 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加速度a =13522mg mgmμμ⋅-⋅=0.25μg ,对A 分析F -μ•3mg =3ma ,解得不发生相对滑动的最小拉力F =3.75μmg ,可知F =3μmg 的力作用在A 上,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1525F mg mμ-⋅=0.1μg , 故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