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上册语文《鹿和狼的故事》教案设计(精品)
六年级《鹿和狼的故事》语文教案优秀

六年级《鹿和狼的故事》语文教案优秀课文以罗斯福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今毁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自然界里的每一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叙述详细事例,再分析这一事例产生严峻后果的缘由,最终从教训中概括出人们必需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读过有关鹿和狼的童话故事,所以对课文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故事的内容也简单理解,但学生不简单通过文章感悟,从人们随便杀狼反而害鹿,破坏森林的事实中懂得要尊重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增加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通过详细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教学预备:1、课前查阅有关生物链的资料。
2、鹿和狼以及森林的图片,罗斯福总统的照片。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2、学习体会通过详细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感悟,从人们随便杀狼反而害鹿,破坏森林的事实中懂得2、要尊重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增加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体会通过详细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过关于“狼”和“鹿”的童话故事吗?在童话中,你觉得狼和鹿分别是一种怎样的动物?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当毫不留情地毁灭。
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2、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设计意图:从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预习检查,理解词语2、速度。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3、介绍:罗斯福(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引导自读,提高自学能力。
)三、学习1—6自然段1、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杀狼保鹿,鹿死林毁”的故事。
2、课文哪些语句看出鹿毁灭了森林?用“——”画出,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哪些语句看出鹿也被灭亡了。
用“——”画出。
《鹿和狼的故事》优秀教案9篇

《鹿和狼的故事》优秀教案9篇鹿和狼的故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理解课文内容。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
2、狼和鹿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凯巴伯森林)二、插图比较,显现矛盾1、多媒体显示文中的插图,以鲜艳美丽的、充满生命的色彩——绿色吸引学生,谈自己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感受,并找出与图匹配的相关文字进行朗读感悟。
2、设疑: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又是怎样的?抓住关键句子: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想像:现在你脑中的森林是什么样的?然后多媒体显示枯黄的森林图,你又有什么感受?3、多媒体同时显示葱绿的和枯黄的森林图以及相对应的文字,进行对比朗读,并质疑: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点评: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绿与黄,情感的差异——悦与抑,因势利导,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一问题最能表达当时所有学生心中的矛盾,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起探究的欲望。
]三、数字比较,深入探究1、学生自读自悟,得出:狼被猎人杀死,鹿变多了,所需的食物也多了,森林中的植物被鹿吃光了,所以森林变成了后来的样子。
2、再次读文,完成表格并交流:一百多年前25年后1后狼(多少)鹿(只数)森林(样子)[点评:学生通过读书初步得出森林变化的原因,表面上已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但没有探究到问题的实质,无法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借助表格可初步使学生理清狼的数量与鹿的数量及森林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 3、引导学生比较探究:狼的数量与鹿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1)质疑:人们为什么捕杀狼,捕杀了多少?指导朗读第2小节,体会人们捕杀狼的数量之多。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鹿和狼的故事》,认识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平衡,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幅美丽的森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森林里有哪些生物?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2)教师提问:故事里发生了哪些主要事件?鹿和狼分别代表了什么?3.精讲课文(1)分析鹿和狼的形象鹿:美丽、善良、弱小狼:凶猛、狡猾、强大(2)分析故事情节鹿和狼的相遇:鹿群在森林里悠闲地生活,狼群则在寻找食物。
鹿和狼的斗争:狼群想吃掉鹿,但鹿群团结一致,成功抵抗了狼群的攻击。
鹿和狼的和解:狼群意识到与鹿群斗争没有意义,开始与鹿群和平共处。
(3)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育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
提醒我们不要轻易对事物下结论,要全面看待问题。
4.拓展延伸(1)讨论:你们认为鹿和狼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5.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鹿和狼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认识到了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白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鹿和狼的故事》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鹿和狼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管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通过对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鹿和狼之间的生态关系。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6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6篇狼和鹿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功臣”“祸首”“糟蹋”等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简要概括在凯巴伯森林里发生的事。
3、理解“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的真正含义,说清楚狼对保护森林和狼做出的贡献。
4、初步懂得自然界中的“食物链”维系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不能违反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齐读课题。
2.狼和鹿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吃天敌)3.鹿这种动物大家都很喜欢,(出示)看,这就是鹿。
你看到它,脑海中会出现哪些形容鹿的词语?(出示:活泼而美丽)读4.那么狼又给了你怎样的印象呢,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出示:贪婪而凶残)读。
5.狼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就是贪婪而凶残的形象。
在小说、故事、童话中,它更是一种罪恶的化身。
人们非把它赶尽杀绝不可,可是你们知道吗,真的有一天,当人们把狼赶尽杀绝之后,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出示:①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一百多年前狼和鹿共同生活的这片森林景象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
3.交流出示: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①这片森林给了你怎样的印象?(“生机勃勃”变红)②(引读)的确,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那里的树木——,小鸟——,活泼而美丽的鹿——。
这样的景象,多么令人向往呀。
③指导朗读。
4.可是,过了二十多年,这片森林又是怎样了呢?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①指名引读:原来一片葱绿的森林——,仅仅两个冬天,原本在林间嬉戏的鹿——②凯巴伯森林里的鹿最多的时候曾超过了——十万只,现在一下子就死去了——六万只,再到1942年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10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10篇)《狼和鹿》教案篇一鹿和狼的故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根据自己听过、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狼和鹿的印象。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
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1.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借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在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自学收获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复述课文所讲的故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疑。
四、深入学习1.我们为什么不能完全消灭狼?2.理解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间是如何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2)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样?3.扩展(1)结合《蛇与庄稼》的故事,理解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观点。
(2)读《塞翁失马》的故事,明白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3)像这样生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还有很多,请你说一说。
附:板书设计教案点评:为了引起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导入新课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听过、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狼和鹿的印象。
然后告诉学生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
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请先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然后交流自学收获。
在充分阅读,熟悉具体事例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完全消灭狼?理解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共7篇)

篇一:《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鹿和狼的故事》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二、设计思想本文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生态灾难为例,阐述了自然界里的每一种生物都是自己的角色,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必须让学生自学,知道作者的思路:先叙述具体事例,再分析这一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从教训中概括出人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在学习中既要注重共性发展,又要珍视学生的个性感受。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新词:繁殖、狩猎、锐减、相悖、乃至、一命呜呼、难逃厄运、面目全非、罪魁祸首、苟延残喘。
(2)、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1)、课堂上适时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同时采用自读自悟,充分想象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臵,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会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2、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的错误所在,理解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涵。
五、教学准备课前布臵学生搜集生物界中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制作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起兴趣现出哪些词语?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狼的图片及资料。
)是啊!提起狼我们就会想到“凶恶残暴”这些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边出示课件,并配上恐怖的叫声),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教案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鹿和狼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三、教学难点:1.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故事视频或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动物?”1.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鹿和狼的特点。
2. 讲述故事:2.1 教师生动讲述鹿和狼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2.2 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思考故事中的道理。
3. 学习生字词:3.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3.2 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字形。
3.3 教师举例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学生跟学。
4. 讨论故事中的道理:4.1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鹿和狼之间发生了什么?”4.2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引导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4.3 学生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如: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等。
5. 实践活动:5.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保护动物的活动,如:绘画、表演、讲故事等。
5.2 每组展示活动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
6. 总结:6.1 教师回顾故事内容和生字词学习。
6.2 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
6.3 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回家后和家长分享故事。
六、教学延伸:6.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故事中的鹿和狼,我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6.2 学生举例说明,如:蚂蚁和蚜虫、蜜蜂和花朵等。
6.3 教师总结:生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关系,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七、课堂小结:7.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7.2 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如:故事情节、生字词、道理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鹿和狼的故事》优秀教学案例

1.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生态观念,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创新等方法,将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4.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你们认为如何保护生态平衡?”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引导学生从个人做起,培养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总结鹿和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态平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小故事情节。
3.讲解鹿和狼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让学生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4.结合课文,讲授一些生态保护和环保意识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故事情节。
2.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阅生字词,并能准确地理解其意义。
3.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鹿和狼的关系,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存关系。
4.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型和表达方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鹿和狼的故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凶残、狡猾。
)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简介资料)
(狼: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
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等。
)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
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练习:(投影出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理解词语:
厄运:不幸的遭遇。
锐减:急剧地减少。
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护保持。
糟蹋:浪费或损坏。
威胁:用威力逼迫或恫吓使人屈服。
相悖:相反,违反。
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十分厉害。
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
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思考题1。
甲组: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
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乙组: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
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
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
多。
“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
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
5.追问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甲:狼是森林的保护者。
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
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
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
五、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
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六、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
以“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朋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