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16:浙江省历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情况统计(2013-2015)
我国各地区信息产业竞争优势的综合评价分析

2 评 价指标 体 系和评 价方 法
2 1 评 价 指 标 体 系构 建 的 原 则 . 设计 信息产业竞争 优势评价 指标 体系 的 目的是 为 了建立
评价 系统 ,作 为比较分 析各省市 竞争优 势的标准 和尺度 ,并 为 最 终 提 供 建 议 服 务 ,应 遵 循 以下 原 则 “ :
( )整体性原则。要尽 量反 映出信息产业 竞争优 势的各 1 种 因素 ,同时结构合理 ,全 面 、科学地 反映信息 产业 的发展 现状 。
( ) 导向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 该科学有效地 反应 信息产 2 业竞争优势的基本特征 ,使评 价结果 能为改善 和提高竞 争力 提供建议 。 ( )综合性原则 。即总量类指标 与结构类指 标相结合 的 3 原则 ,采 用总量类 指标主要从 总数上 反映情 况 ,采 用结构 类 指标 即 比重/ 比率指标 主要从结构上反映现状 。
l 信 息产 业竞争 优势评 价 的研究 综述
随着 中国信 息产业 的发 展 ,构建信 息产业竞 争优 势的评 ( )可 比性原则 。本文所构建的评 价指标体 系应 是能 够 4 价指标体系成为重要的课题 。杨建 华和卢 波… 建立 了电子信 对不 同区域 的产业竞争 优势进行 横 向比较的 ,保证评 价 目的 息产业发展能力的评价 指标体 系 ,包含 了四项一级 指标 :经 的可实现性 ,易于进行 比较 和排序 。 济能力 、技术 创新 与扩散 能力 、环境支 撑能力 、持续发展 能 ( )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数 据原 则上要从 现有统 计指标 5 力。王刚和王欣 设计 了信 息产业综合 水平 指标体 系,包 含 中产生 ,少量需重新统计 的指标应该 是确定 的且要考 虑到可 了信息产业规模水 平 、信息 产业结构水 平 、信息 资源利用 水 获 得 性 。 平 、信息产业贡献水平 、信 息产业 劳动力水 平这 5项 一级 指 2 2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标 。吴艳霞 、殷仲 民 选用 了两类 指标建立 了电子信 息产 业 本文在上述指标体系构 建原则 的指导下 ,结合 综述 中前 的竞争力评价模型 :投入类指标和产 出类指标 。 人 对于信息产业竞争优势 的研究 ,综合 考虑 国内信息产业 的 加 权 主 成 分 T P I ( ehiu rO drPe rn eb 发展现 状 ,并且 考虑 本文将采用 的评 价方法 ,构建 了信息产 O SS T cnq ef re rf e c y o e Smiryt Iel oui )价值 函数模 型 是 主成 分分 析方 法 业竞争优 势的评 价指标体 系 ,如表 1 i l i a Slt n at o d o 所示 。 和 T PI O SS方法 的结合 。这种 方法既 可 以得 到一个 客 观 的权 在这一评 价指 标体 系 中,包 含 了三 个 子 目标 ,分别 是 : 重 ,也可 以降低 指标 维 度 ,并 对 全 国各 地 区 的信息 产 业 进 综合经济竞争优势 、技术创新竞争优势 、环境支撑竞 争优势 , 行全面 、合理 、客观 的优 劣 排 序 。 目前 ,这 一 方 法 大 多 用 每个子 目标下分别包含 了不 同数量 的一级 指标 ,每个一 级指 在供 应链合作 伙 伴 的选 择 ,以及 医 院 医疗工 作 的综 合 评 价 标 下又包含 了能反应一级 指标 的二 级指标 。这 一评价 指标体 上 。当然 ,也有 学者 把这 种 方 法 引入 到 区域竞 争 力 的评 价 系的特点就是适合于定量分析。 和测度分 析上 ,例如董 晓辉 H 运用 加权 主成分 T P I 对 O SS法 这 里所使用的数据均 为二 手数据 ,主 要来源为 中国统 计 20 0 5年度 我 国东 部地 区知 识竞 争 力进 行 了测 度 ,并 根据 测 局 网站 、 商道网站 、《 诚 中国统计年 鉴 20 ) 中 国信息 产 07 ,《 度结果进 行 了模 式分 析 。郭新 艳 和郭 耀 辉 采 用 加权 主 成 业年鉴 ( 电子卷 )20 ) 《 07 , 中国 电子信息 产业 年 鉴 ( 件 软 分 T PI O SS价值 函数模 型 ,以 2 0 0 1年 我 国 3 0个省 市 自治 区 为样本进 行实 证分 析 ,探讨 我 国科 技 竞 争力 分 布特 点 。因 此 ,这 种方法用 于 区域 信 息产 业竞 争 优 势 的 比较 分析 具有 定 的合理性 。
我国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T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

我国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Tobit 模型的实证研究陈慧玲1,2,Dongphil Chun 2,许航3(1.广东白云学院应用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450;2.韩国国立釜庆大学技术经营大学院,韩国釜山48547;3.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营业部,广东广州510623)[摘要]运用熵权TOPSIS 法综合测算2017—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测算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效率情况,进而采用Tobit 模型探究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2017—2021年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效率值不高并且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度、人力资本水平、外资依存度对数字经济投入产出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而过高的投资规模会抑制数字经济效率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加大教育投资,落实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来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投入产出效率;熵权TOPSIS 法;Tobit 模型[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4)04-0001-05Abstract:The entropy weight TOPSIS method is used to comprehensively measure the overall level of digit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30provinces from 2017to 2021.On this basis,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method is used to measure the digital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ach province,and then the Tobit model is us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igit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each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level and efficiency value of digital economy in all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17to 2021are not high and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is obvious.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government intervention degree,human capital level and foreign capital dependenc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nput-output efficiency of digital economy,while excessive investment scale will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efficiency.The study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to give play to the government's macro-control role,increas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implement the policy of talent introduction,and improve the degree of opening up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digital economy.Keywords:digital economy;input-output efficiency;entropy weight TOPSIS method;Tobit model[作者简介]陈慧玲(1993—),女,湖南怀化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形势
Ø (一)有利因素 ——1、国际电子信息产品市 场总体看好 • 2007年,由于信息技术业务融合带来新的 市场增长点、发展中国家加快信息化建设步 伐等因素,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将延续 2006年以来的增长势头。据业内权威机构 预测,2007年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增速 将保持在5%以上,其中手机出货量将接近 11亿部,计算机出货量将达到2.5亿台,液 晶电视出货量将达到6千万台,数码相机出 货量将达到1亿台,软件和信息服务也将保 持两位数增长。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形势
Ø (一)有利因素 —— 3、新的政策措施出台将 为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 国家对软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件的发 展日益重视,新的政策文件有望颁布,信息 技术应用条例也在酝酿出台,这些都将促进 产业新的发展。 • 国家税制改革步入实质阶段,内外资企业的 所得税税率统一,将为本土企业创造更加公 平的市场环境;增值税改革逐步深入,对加 快产业技术更新改造创造了新的契机。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出口额(亿美元)
同比增长%
笔记本电脑
385
28.6
手机
312
51
集成电路
20347.5显示器Fra bibliotek168
4.2
液晶显示板
130
19.4
彩色电视机
79
55.7
印刷电路
76
43.2
激光视盘放像机
71
-2.7
打印机
67
-2.2
数码相机
63
14.5
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定标准

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定标准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定标准在中国工业发展的背景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标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规模以上企业通常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对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标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本文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定标准,以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
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定义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规定标准以上的工业企业。
这一标准主要是基于企业的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来确定的。
根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定义,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何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标准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颁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制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指标:年主营业务收入和从业人数。
一般来说,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或者年从业人数达到30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可以被认定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这一标准既考虑了企业的经济规模,也充分考虑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规模效益。
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重要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中国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们通常拥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实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进程。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标准反映了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标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工业的发展方向。
总结回顾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定标准的确定,是基于国家工业发展的需要和现状,充分考虑了企业的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中国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们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16:中国2016年(第30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统计(二)

18
技 航术 天股 信份 息有 股限 份公 有司 限
19
公 宇司 龙计算机通信科
20
技(深圳)有限公司
51
东 天旭 马集 微团 电有 子限 股公 份司 有
52
限公司
53
舜 上宇 海集 斐闭 讯有 数限 据公 通司 信
54
技 浙术 江有 大限 华公 技司 术股份
55
有 浙限 江公 晶司 科能源有限
56
75
技 上有 海限 华公 虹(司集团)有
76
限 万公 利司 达集团有限公
77
司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
78
限 深公 圳司 市神舟电脑股
79
份有限公司
80
普 哈天 尔东 滨方 光通 宇信 集集 团团 股
81
份有限公司
82
风 南帆 通股 华份 达有 微限 电公 子司 集
83
团 骆有 驼限 集公 团司 股份有限
66
有 中限 冶公 赛司 迪集团有限
67
公 铜司 陵精达铜材(集
68
团 广)东有生限益责科任技公股司份
69
有 惠限 科公 电司 子(深圳)有
70
限 中公 国司 华录集团有限
71
公 深司 圳市共进电子股
72
份 安有 徽限 天公 康(司集团)股
73
份 双有 登限 集公 团司 股份有限
74
公 福司 州福大自动化科
93
限 阳技股份
95
有 北限 京公 华司 胜天成科技
96
股 厦份 门有 宏限 发公 电司 声股份
97
有 华限 润公 微司 电子有限公
98
司 河南科隆集团有限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2017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美联储加息、欧洲难民危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潮流涌现等因素增加了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以及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部署带动下,中国经济整体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在这些国内外形势下,2017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持续向好,出口逐渐回暖,经营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一产业发展持续稳中向好,出口形势明显好转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统计数据,2017年1~10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增速同比加快4.5个百分点,高出工业平均水平7.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5%。
由于智能手机等产品的保有量不断提高,通信设备行业增速呈现放缓趋势。
1~10月,生产手机161917万部,同比增长5.3%,增速较2016年下滑14.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智能手机119799万部,同比增长3.6%,占全部手机产量的比重为74.0%,比重相比2016年同期提升3.2个百分点;生产移动通信基站设备23300万信道,同比下降18.4%。
计算机行业生产回暖,1~10月,生产微型计算机设备25004万台,同比增长8.2%,增速同比加快19.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笔记本电脑14134万台,同比增长8.2%;生产平板电脑7002万台,同比增长7.5%。
家用视听行业生产回落。
1~10月,全行业共生产彩色电视机13781万台,同比下降1.3%,增速同比下降9.9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液晶电视机12945万台,同比下降4.0%;生产智能电视8592万台,同比增长3.6%,占彩电产量的比重达62.3%,相比2016年同期增加2.3个百分点。
电子元件行业生产平稳增长,1~10月,生产电子元件35802亿只,同比增长18%,增速同比加快11个百分点。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0.引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推进,数字技术已经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等领域带来深刻影响。
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增强国家科技力量、深化产业链和供应链自控能力、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加快信息流动速度,推动城乡均衡共享式增长,进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然而,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整体走势向好的背景下,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然面临“数字鸿沟”问题[1],区域间仍然存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两极分化特征。
因此,在发展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有必要构建一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精确测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准确把握区域差异和非均衡性特征,这对提升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差距、弥合“数字鸿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测度逻辑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为重要推动力,促进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的发展受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科研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
因此,对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应着眼于综合考虑数字经济的方方面面,既要注重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又要注重数字经济的发展结果,还要注重数字经济发展的条件、应用与环境,从而全方位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综合考虑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的实际,本文从数字经济发展载体、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数字经济发展效益、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人才、数字化资本和数字化消费这8个方面归纳数字经济发展逻辑主线。
(1)数字经济发展载体。
数字经济发展载体包括传统数字基础设施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2]o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以数据创新为驱动、以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算力设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具有较强的整合能力,在突破产业界限、知识界限、空间界限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对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作者:孙浩翔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第03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在经济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开始呈现出产业集聚效应。
文章以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对电子信息产业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中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以及相关的产业集聚外部性等。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效应;规模经济效益;数据来源;模型构建;指标选择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F20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3-000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3.00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变成21世纪的新兴产业,而电子信息制造业开始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
从目前来看,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同时也非常符合我国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发展模式。
根据马歇尔原理,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企业之间空间上的聚集可以很好地产生外部经济模式出现的集聚效应,对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企业之间的相互协同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下信息制造业出现集聚区域效应比较好的是美国的硅谷以及台湾的新竹,他们的成功经验说明了产业集群对于整个信息制造业这一资本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从我国的中关村科技园(几乎是我国信息科技园区的代表)来看,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却不是很好。
那么我国的电子产业制造业能否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影响规模效应的因素等都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要想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客观的研究。
1 数据来源、模型构建与指标选择虽然信息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但是不得不承认电子信息产业依然还属于一种较新的产业集群,它与我国的其他国民经济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在研究中为保证数据具有可比性,借鉴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中的信息划分基础来对当下我国的信息生产制造业进行合理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