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译简史图书简介
(完整版)西方翻译简史

第一章绪论(一)翻译史发展1.西方最早译作广义上:约公元前3C,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利山大城翻译《旧约》,《七十二子希腊文本》;严格意义上:约公元前3C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
2.西方翻译历史上六次高潮(六个大的阶段):1)公元前4C末,盛极一时的希腊努力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
但当时希腊文化优于罗马文化,对罗马有巨大吸引力。
到了公元前3C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问世。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普劳图斯、泰伦斯。
2)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
《圣经》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接受。
到公元4C达到《圣经》译成拉丁语的高潮,以哲罗姆与382和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标志《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3)早在9-10C,大批叙利亚学者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
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中心。
中世纪中期,11-12C间,西班牙托莱多,把大批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史上少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
托莱多成为欧洲学术中心,西方翻译史第三次高潮。
4)14-16C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场思想和文学革命大运动。
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采用民众语言,与1522-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法国文学家阿米欧译出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不锈文学译作。
英诺斯译出《名人传》,查普曼译《伊利亚特》《奥德赛》,弗洛里欧译蒙田的《散文集》。
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翻译出版则标志英国翻译史又一大发展。
“英最伟大译著”文艺复兴时期,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和翻译中地位巩固。
5)文艺复兴后,17C下—20C上半叶,仍涌现大量译作。
最大特点是,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当代作品也发生兴趣。
6)二次大战后以来翻译活动,特点是:翻译范围扩大;翻译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翻译的作用也为以往所不可企及。
西方翻译简史1

• 2.宗教翻译---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较量, 罗马帝国后期到中世纪初期,《圣经》由 希伯莱与和希腊语写成必须翻译成拉丁语 方便罗马人阅读,公元4世纪翻译《圣经》 最盛:哲罗姆《通俗拉丁文本圣经》 (382—405)《圣经》翻译与世俗文学分 庭抗礼;罗马帝国末期到中世纪初期,宗 教文化垄断;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宗教文 学更盛,《圣经》广泛翻译成“蛮语”。
II.翻译理论沿革
• A.理论沿革 • 1.思想问题线路-----最早的翻译理论家:罗马 帝国时期的西塞罗开始围绕直译与意译、 死译与活译、忠实与不忠实、准确与不准 确的问题贯穿起来。 • 2.学派路线------文艺学翻译学派和语言学翻 译学派。文艺派(翻译是艺术是再创造) 强调尊重译语文化,讲究译文的风格和文 学性,要求译者有文学天赋。
• • • •
语言学派:语言之间的对等 评论:两派各有偏颇,二者相辅相成。 B.西方翻译的特点: 1.在实践上不满足现状,不停留在同一个水 平 • 2.重视理 • 1.希腊语译为拉丁语----罗马文化取代希腊 文化,公元前4世纪或更早开始, 公元前3 世纪有文字记录的翻译问世, • 代表: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 及普劳图斯、泰伦斯 • 历史意义:开创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 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 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后世西方继承古希 腊文学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西方翻译简史
绪论
I.西方翻译历史沿革
• A.历史沿革 • 从有历史见证的角度来看,西方翻译历史 开始于公元前3世纪 • 最早的译作: • 广义角度--《圣经· 旧约》又称《七十子希腊 文本》,前3-2世纪 , 埃及亚历山大城 , 七十二犹太学者, 希伯莱语译为希腊语 • 狭义角度--《奥德赛》,前3世纪中叶,罗 马,安德罗尼柯,希腊语译为拉丁语
中西方翻译简史(包含中西方翻译大家简介)全

“英最伟大译著”
路德(Luther) (1483-1546)
• 翻译必须采用人民的语言。 • 翻译必须注重语法和意思的联系。译者不能与语法背道而
驰,但更应该注意意思的理解和表达。 • 翻译必须遵循意译七原则。 • 翻译必须集思广益。
➢ 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
➢
东晋到隋(发展时期)
➢
唐代(全盛时期)
➢
北宋(结束时期)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 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
• (公元148-316年) • 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翻译主要靠直译,甚至是“死译”、
“硬译”,采取口授形式,因此可信度不高。 • 最早的翻译家有两人:安清(即安世高)和娄迦谶(又名:支娄迦谶,
奈达(Nida)
• 理论原则:
•
语言的共性---可译性;
•
差别在于对语言的需求
• 翻译的性质
• 翻译的功能
• 语义分析
翻译的性质
: • Nida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传统方式,发展机器翻译,成为新时期翻译发展一个重要 的标志。
费道罗夫
• 翻译理论首先“需要从语言学方面研究”, • (翻译理论由翻译史、翻译总论和翻译分论三部分组成); • 费道罗夫的《翻译理论概要》一书从语言学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了分
读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最新年精选文档

读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一、本书的内容与结构本书第一章“绪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划分并概述了西方两千多年翻译史中六次翻译高潮及其性质与特点。
本书接下来的五章所依循的时间顺序与这六次翻译高潮的时间大致相仿。
而后,作者又指出西方翻译理论体系是由两条清晰可见的主要线路串联起来的,一条是文艺学翻译理论线,另一条是语言学翻译理论线。
文艺学路线是一条古老的线,从古代戏曲翻译家一直延伸到现代翻译理论家。
这条线强调尊重译文表达习惯,讲究文本的风格和文学性,也特别要求译者的文学才华。
语言学理论翻译线关注的核心却是语言,并力求说明如何从词汇和语法结构等各个语言层面产生这种对等文本。
第二章“古代翻译”主要围绕着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五世纪间《圣经•旧约》的希腊语翻译和拉丁语翻译而作。
该时期的翻译可分为第一阶段的古希腊文学翻译和第二阶段的宗教翻译。
作者认为在这段时期虽然有诸如直译派、活译派、折中派对翻译理论问题发表的很多真知灼见,但是作者也指出整个古代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其实不系统,也没有出现专家或专著,有的只是文学家、神学家在谈论其他主题之外,或翻译家在译作的序,跋中,附带加以阐述的观点。
第三章“中世纪翻译”截取西罗马帝国崩溃至15世纪文艺复兴时止这段历史时期,以初期的翻译家波伊提乌、中期的托莱多“翻译学院”和末期的民族语翻译这三大标记为框架探讨了该时期西方的翻译状况。
在中世纪,拉丁语翻译不再局限于宗教文献,东方文学被翻译并介绍到西方,阿拉伯学术研究成果促进了西方翻译事业的发展。
然而作者指出在整个中世纪,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仍然是没有系统的。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翻译”概括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盛况。
文艺复兴是翻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西方各国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直至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真正的飞跃。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翻译家们不断发现新的文学领域,挖掘新的文化遗产,将新的思想移植到本土。
本章主要讲述了以路德为代表的德国翻译,以阿米欧、多雷为代表的法国翻译和以诺思、弗洛里欧、荷兰德和查普曼为代表的英国翻译。
西方翻译简史

第一章绪论(一)翻译史发展1.西方最早译作广义上:约公元前3C,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利山大城翻译《旧约》,《七十二子希腊文本》;严格意义上:约公元前3C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
2.西方翻译历史上六次高潮(六个大的阶段):1)公元前4C末,盛极一时的希腊努力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
但当时希腊文化优于罗马文化,对罗马有巨大吸引力。
到了公元前3C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问世。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普劳图斯、泰伦斯。
2)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
《圣经》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接受。
到公元4C达到《圣经》译成拉丁语的高潮,以哲罗姆与382和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标志《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3)早在9-10C,大批叙利亚学者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
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中心。
中世纪中期,11-12C间,西班牙托莱多,把大批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史上少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
托莱多成为欧洲学术中心,西方翻译史第三次高潮。
4)14-16C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场思想和文学革命大运动。
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采用民众语言,与1522-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法国文学家阿米欧译出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不锈文学译作。
英诺斯译出《名人传》,查普曼译《伊利亚特》《奥德赛》,弗洛里欧译蒙田的《散文集》。
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翻译出版则标志英国翻译史又一大发展。
“英最伟大译著”文艺复兴时期,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和翻译中地位巩固。
5)文艺复兴后,17C下—20C上半叶,仍涌现大量译作。
最大特点是,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当代作品也发生兴趣。
6)二次大战后以来翻译活动,特点是:翻译范围扩大;翻译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翻译的作用也为以往所不可企及。
西方翻译简史综合版

西方翻译简史第一部分历史分期追溯其历史,最早的有一定规模的翻译活动从古罗马开始,大量希腊文学作品被译成拉丁语。
也就是说,翻译发轫于西方,且翻译活动早于翻译理论的形成。
具体而言,广义上,西方最早译是约公元前3C由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利山大城翻译的《旧约》,《七十子希腊文本》;严格意义上是约公元前3C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
㈠按翻译活动阶段划分我国翻译家谭载喜从历史角度出发将西方翻译活动划分为六个阶段。
阶段一,公元前4C末,盛极一时的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
但当时希腊文化优于罗马文化,对罗马有巨大吸引力。
到了公元前3C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作品问世。
涌现出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三大罗马文学鼻祖,以及普劳图斯、泰伦斯等文人。
阶段二,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宗教色彩浓厚。
《圣经》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接受。
公元4C达到《圣经》译成拉丁语的高潮,以哲罗姆于382和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标志着《圣经》的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阶段三,早在9-10C,大批叙利亚学者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
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中心。
中世纪中期,11-12C间,西班牙托莱多,把大批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史上鲜有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
托莱多成为欧洲学术中心,西方翻译史迎来第三次高潮。
阶段四,在14-16C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这场集思想与文学革命于一身的大运动中,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采用民众语言,于1522-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法国文学家阿米欧译出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等不朽文学译作,英诺斯译出《名人传》,查普曼译出《伊利亚特》《奥德赛》,弗洛里欧译出蒙田的《散文集》,硕果累累。
而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的出版则标志着英国翻译史上的又一发展。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

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Jacqucs Amyot)先后用了十七年(1542-1559 年)时间,译出了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简称《名人 传》)。查普曼(Georga Chapman)1598至1616年译的《伊利亚特》和 《奥德赛》,弗罗里欧(John Florio)1603年所译蒙田的《散文集》,乃是英 语文学译著中一群灿烂的明星。而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的翻译出版则标 志着英国翻译史上又一次大发展。它以其英语风格的地道、通俗和优美赢得 了“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的盛誉,在长时期里成为英国唯一家喻户晓、人 手一册的经典作品,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
四、第四次翻译高潮——十四至十六世纪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和文学 的革新运动,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特别是文艺复兴在西 欧各国普遍展开的十六世纪及尔后一个时期,翻译活动达到了前所未 见的高峰。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 域,涉及到古代和当代的主要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 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Martin Luther)顺从 民众的意愿,采用民众的语言,于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 “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史于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从广义上 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 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
希腊文本》(Septuagint);从严格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
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在 罗马用拉丁语翻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 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

西方翻译史于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从广义上 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 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 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 希腊文本》 希腊文本》(Septuagint);从严格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 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在 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在 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 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不论是前者 还是后者,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 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四) 现代西方翻译
六、第六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六、第六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西方翻译的第六次大发展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翻译活动。 二次大战后,西方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生产得到发展,经济逐渐恢复,科 学技术日新月异。这是翻译事业繁荣兴旺的物质基础。由于时代的演变,翻 译的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时期的翻译从范围、规模、作用直至形式, 都与过去任何时期大不相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首先是翻译范围的扩大。传统的翻译主要集中在文学、宗教作品的翻译 上,这个时期的翻译则扩大到了其他领域,尤其是科技、商业领域。其次, 翻译的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过去,翻译主要是少数文豪巨匠的事业;而今, 翻译已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不仅文学家、哲学家、神学家从事翻译,而且 还有一支力量雄厚、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队伍承担着各式各样的翻译任务。
再者,翻译的作用也为以往所不可企及。特别是在联合国和欧洲共同市场形 成之后,西方各国之间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交 流和交往日益频繁、密切,所有这些交际活动都是通过翻译进行的,因为翻译在 其间起着越来越大的实际作用。 最后,翻译事业发展的形式也有了很大变化和进步。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兴办高等翻译教育,如法国、瑞士、比利时设有翻译学校或学府,英、美、苏 等国在大学高年级开设翻译班(Translation Workshop),以培养翻译人员;2 等国在大学高年级开设翻译班(Translation Workshop),以培养翻译人员;2) 成立翻译组织以聚集翻译力量,最大的国际性组织有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简 称“国际译联”)以及国际笔译、口译协会和各国的译协; 3)打破传统方式, 国际译联” 发展机器翻译。这第三点实际上是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自1946年英美学 发展机器翻译。这第三点实际上是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自1946年英美学 者首次讨论用计算机做翻译的可能性以来,翻译机器的研制和运用经过近四十年 的曲折历程,已日益显示出生命力。它是对几千年来传统的手工翻译的挑战,也 是翻译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是教育部指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
内容包括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近代和现当代等各个历史时期西方的翻译实践史和翻译思想发展史,从古罗马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翻译作品,一直写到21世纪欧美几个国家翻译理论领域的最新成果。
此次作者在原书的基础上,对全书进行了全面修订,更新了附录,并纠正了第一版的谬误。
同时增加了大量内容,代表吸收了西方翻译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
作为我国乃至华文地区第一部系统研究西方翻译史的专著,该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且叙述简洁,可读性强。
适于大专院校外语和翻译专业的师生阅读使用。
本次增订保持了原书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概述西方翻译实践和理论的梗概、变迁和发展,对几个主要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性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从历史的角度对西方翻译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陈述了自己意见。
在以后各章中,分时期、分阶级对西方翻译的发展作了简要的回顾。
全书注意吸收当代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力求突出重点,对各历史时期尤其是对20世纪以来西方翻译领域的代表人物、代表译作、思想流派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等加以叙述与评论;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相互间的促进、演变和发展过程,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讨论;对于翻译思想和理论发展的性质及方向,也阐述了自己的基本认识和见解。
编辑推荐
《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古代翻译
第一节早期翻译和安德罗尼柯、西塞罗
第二节早期《圣经》翻译和哲罗姆、奥古斯丁
第三章中世纪翻译
第一节中世纪初期翻译和波伊提乌
第二节中世纪中期翻译和托莱多“翻译院”
第三节中世纪末期翻译和民族语言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翻译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德国翻译和路德
第三节法国翻译和阿米欧、多雷
第四节英国翻译和诺思、弗洛里欧、荷兰德、查普曼
第五章近代翻译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法国翻译和巴特
第三节德国翻译和施莱尔马赫、洪堡
第四节英国翻译和德莱顿、泰特勒
第五节俄国翻译和普希金、茹科夫斯基、别林斯基
第六章现、当代翻译
第一节现代翻译概貌
第二节当代翻译概貌
第三节现代翻译理论
第四节当代翻译理论
1.当代中欧翻译理论
2.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3.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4.当代德国翻译理论
5.当代法国翻译理论
6.低地国家及以色列等地的翻译理论
7.苏联翻译研究中的文艺学派和语言学派西方翻译史大事记
参考文献
重要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