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单元培优测试卷

合集下载

2024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概念及加减运算培优专题训练

2024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概念及加减运算培优专题训练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一.知识点梳理:(一)有理数的相关概念1.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的量,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的分类:(1)有理数可以分为和;(2)有理数可以分为,和 .3.非负数是指;非正数是指 .(二)数轴绝对值相反数1.数轴:规定了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是研究有理数的工具。

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来表示。

3.任何一个数都有两部分组成: .4.相反数:只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 .一个数a的相反数是 .5. 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一个数a的绝对值可以表示为 .6.绝对值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0的绝对值是。

7.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正数都与0;负数都 0;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三)有理数的加减运算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用较大数的绝对值较小数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一个数同0相加得。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运算是先定符号,再定绝对值。

要分清“+”是正号还是加号.4.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则点A,B之间的距离是 .5.非负数的性质: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一个非负数的值为 .(四)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有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3.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的个数决定。

当负因数有个数时,积为正;当负因数有个数时,积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4.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为5.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6.进行乘除运算时,带分数要化为假分数 .(五)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不为0))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六)乘方的意义及性质1.求n个相同因数a的的运算叫做乘方,记作a n,这里a叫,n叫做 .乘方的结果叫 .2.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若规定向东走为正,则-8m表示()。

A。

向东走8m B。

向西走8m C。

向西走-8m D。

向北走8m2.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5,-3,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A。

-3+5 B。

-3-5 C。

|-3+5| D。

|-3-5|3.下面与-3互为倒数的数是()。

A。

-11/3 B。

-3 C。

3 D。

334.如图1,检测4个足球,其中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负数,从轻重的角度看,最接近标准质量的是()。

图1A。

-20g B。

-10g C。

10g D。

20g5.国家提倡“低碳减排”.某公司计划在海边建风能发电站,发电站年均发电量为xxxxxxxx0度,将数据xxxxxxxx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213×10^6 B。

21.3×10^7 C。

2.13×10^8 D。

2.13×10^76.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a一定是负数。

②若|a|=|b|,则a=b。

③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④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7.如图2所示,数轴上两点A,B分别表示有理数a,b,则下列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图2A。

89 B。

67 C。

1/8 D。

ab8.已知x-2的相反数是3,则x的值为()。

A。

25 B。

1 C。

-1 D。

-259.把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对折8次后的厚度接近于()。

A。

0.8mm B。

2.6cm C。

2.6mm D。

0.1mm10.在某一段时间内,计算机按如图3所示的程序工作,如果输入的数是2,那么输出的数是()。

图3A。

-54 B。

54 C。

-558 D。

558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题号答案1 C2 C3 B4 B5 C6 C7 A8 A9 B10 D总分 30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2的相反数是2,-0.5的倒数是-2.12.绝对值小于2的所有整数之和为-3.13.如图4所示,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B,则a,-a,b,-b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a|,|a|,-|b|,|b|。

【精选】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单元培优测试卷

【精选】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且两点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图中如果点A、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2)当t=3秒时,点A与点P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个长度单位;(3)当点A表示的数是-3时,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表示的数;(4)若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请直接写出t的值.【答案】(1)-4(2)6(3)解:当点A为-3时,点P表示的数是-3+2t;(4)解:当点P在线段AB上时,AP=2PB,即2t=2(8−2t),解得,t=,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P=2PB,即2t=2(2t−8),解得,t=8,∴当t=或8秒时,点P到A的距离是点P到B的距离的2倍.【解析】【解答】解:(1)设点A表示的数是a,点B表示的数是b,则|a|+|b|=8,又|a|=|b|,∴|a|=4,∴a=−4,则点A表示的数是−4;( 2 )∵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当t=3秒时,点A与点P之间的距离为6个单位长度;【分析】(1)设点A表示的数是a,点B表示的数是b,两点间的距离是8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即可判断得出答案;(2)根据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可得出答案;(3)由点A表示的数结合AP的长度,即可得出点P表示的数;(4)分当点P在线段AB上时,AP=2t,BP=(8-2t),根据AP=2PB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P=2t,BP=(2t-8),根据 AP=2PB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2.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3,B是数轴上位于点A右侧一点,且AB=12.动点P 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点B方向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点P表示的数为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点A方向匀速运动;点P、点Q同时出发,当点P与点Q重合后,点P马上改变方向,与点Q继续向点A方向匀速运动(点P、点Q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当点P到达A点时,P、Q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当点P与点Q重合时,求t的值,并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②当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时,求t的值.【答案】(1)9;-3+2t(2)解:①根据题意,得:(1+2)t=12,解得:t=4,∴-3+2t=-3+2×4=5,答:当t=4时,点P与点Q重合,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5;②P与Q重合前:当2AP=PQ时,有2t+4t+t=12,解得t= ;当AP=2PQ时,有2t+t+t=12,解得t=3;P与Q重合后:当AP=2PQ时,有2(8-t)=2(t-4),解得t=6;当2AP=PQ时,有4(8-t)=t-4,解得t= ;综上所述,当t= 秒或3秒或6秒或秒时,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知,点B表示的数是-3+12=9,点P表示的数是-3+2t,故答案为:9,-3+2t;【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两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可求得点B所表示的数;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得点P运动的距离,再根据平移的点的坐标的性质可得点P表示的数;(2)①由题意可列方程求解;②分两种情况讨论求解:P与Q重合前:当2AP=PQ时,可得关于t的方程求解;当AP=2PQ时,可得关于t的方程求解;P与Q重合后:当AP=2PQ时,可得关于t的方程求解;当2AP=PQ时,可得关于t的方程求解。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有理数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有理数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有理数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有理数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学期七年级有理数的单元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43、-54、-0.7、-0.85四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是:A。

-43.B。

-54.C。

-0.7.D。

-0.852、2017年山东中考的学生人数是1 358 000 000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 358 000 000是:A。

1 358×106.B。

135.8×107.C。

13.58×108.D。

1.358×1093、下列计算错误的是:516 - 516/256) × (-2/165) ÷ (-3/45) × 4 =A。

0.2.B。

0.0016.C。

3.D。

804、若x = -x,那么x是:A。

负数。

B。

正数。

C。

非正数。

D。

非负数5、两个有理数的和是负数,积是负数,那这两个有理数是:A。

都是负数。

B。

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C。

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且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

D。

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且负数的绝对值大于正数的绝对值6、绝对值最小数的倒数和相反数分别是:A。

1和-1.B。

-1和1.C。

不存在。

D。

-7、如果7个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结果是负数,那么这7个有理数可能有个正数。

A。

2或4.B。

2、4或6.C。

1、3、5或7.D。

3、5或78、在数轴上,与-4的距离是6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A。

2.B。

-9.C。

2或-9.D。

2或-109、下列各数互为相反数的是:A。

3和-8.B。

-7和-(-7)。

C。

-3344和(-2/5)。

D。

-4和(-4) 10、如果2(x-4) + y + 2 = 2,那么y=。

A。

16.B。

-16.C。

8.D。

-811、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2,那么这个数的倒数是:A。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单元测试卷(含解析)七年级有理数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下列各对量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是()A。

购进50斤苹果与库存200斤苹果B。

高于海平面786m与低于230mC。

东走9m和北走10mD。

飞机上升100m与前进100m2.下列各数中,最大的是()A。

-0.5B。

-0.55C。

-0.05D。

-0.5553.2022年冬奥运即将在北京举行,北京也即将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据了解北京冬奥会的预算规模为15.6亿美元,政府补贴6%(9400万美元)。

其中1 56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

1.56×10^9B。

1.56×10^8C。

15.6×10^8D。

0.156×10^104.-2020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为()A。

-2020B。

2020C。

0D。

-|2020|5.若|-4|<a,则a的值可以是()A。

-3B。

-2C。

0D。

56.数轴上A、B两点间的距离为2,若点A表示的数是-3,则点B表示的数是()A。

-5B。

-1C。

5D。

-5或-1二、填空题(共12小题)7.比较大小:-1 < -1/28.计算:-42+(-4)^2的值是-26.9.某天最高气温为8℃,最低气温为-1℃,则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9℃。

10.若|m+2|与(n-3)^2互为相反数,则mn=-1/4.11.在-8,2020,3,1/2,-5,+13,-6.9中,正整数有3个,负数有4个,则m+n的值为7.12.已知m、n满足|m+3|+(n-2)^2=16,那么(m+n)^2021的值为1.13.在数轴上,若A点表示数-1,点B表示数2,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14.已知|a|=8,|b|=10,a<b,则a-b的值为-2.15.数轴上,如果点A表示-2,点B表示-5/2,那么离原点较近的是点B。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单元培优测试卷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为原点,数轴上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为,且满足关于的整式与之和是是单项式,动点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向终点运动.(1)求的值.(2)当时,求点的运动时间的值.(3)当点开始运动时,点也同时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向终点运动,若,求的长.【答案】(1)解:因为m、n满足关于x、y的整式-x41+m y n+60与2xy3n之和是单项式所以所以m=-40,n=30.(2)解:因为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40和30,所以AB=70,AO=40,BO=30,当点P在O的左侧时:则PA+PO=AO=40,因为PB-(PA+PO)=10, PB=AB-AP=70-4t所以70-4t-40=10所以t=5.当点P在O的右侧时:因为PB<PA所以PB-(PA+PO)<0,不合题意,舍去(3)解:①如图1,当点P在点Q左侧时,因为AP=4t,BQ=2t,AB=70所以PQ=AB-(AP+BQ)=70-6t又因为PQ= AB=35所以70-6t=35所以t= ,AP= = ,②如图2,当点P在点Q右侧时,因为AP=4t,BQ=2t,AB=70,所以PQ=(AP+BQ)-AB=6t-70,又因为PQ= AB=35所以6t-70=35所以t=所以AP= =70.【解析】【分析】(1)根据单项式的次数相同,列方程即可得到答案;(2)分情况讨论:当点P在O的左侧时:当点P在O的右侧时.即可得到答案.(3)结合题意分别计算:①如图1,当点P在点Q左侧时,如图2,当点P在点Q右侧时.2.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位于点A左侧一点,且AB=20,(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2)|5-3|表示5与3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5与3两数在数轴上所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如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与表示有理数3的点之间的距离.试探索:①:若,则=________.②:的最小值为________.(3)动点P从O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0)秒.①:当 =1时,A,P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②:当 =________时,A,P之间的距离为2.(4)动点P,Q分别从O,B两点,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Q点以P点速度的两倍,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当t=________,P,Q之间的距离为4.【答案】(1)-12(2)6或10;20(3)6;3或5(4)2或4【解析】【解答】解:(1)∵AB=20,点A表示的数是8,B是数轴上位于点A左侧一点,∴点B表示的数是8-20=-12.故答案为:-12.(2)∵|x-8|=2∴x-8=±2解之:x=10或x=6;|x-(-12)|+|x-8|的最小值为8-(-12)=20.故答案为:6或10;20.(3)动点P从O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OP=2t∴AP=8-2t当t=1时,AP=8-2×1=6;当AP=2时,则|8-2t|=2,解之:t=5或t=3.故答案为:6;3或5.(4)∵点P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Q点以P点速度的两倍,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的速度为每秒8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t(t>0)秒时,P,Q之间的距离为4.∴8t-4t-12=4或12+4t-8t=4解之:t=4或t=2故答案为:2或4.【分析】(1)根据点A表示的数和点B的位置关系,就可得到点B所表示的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有理数》单元测试卷-带答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有理数》单元测试卷-带答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单元测试卷-带答案(北师大版)一、选择题1. 大于−3.2的最小整数是( )A. −4B. −3C. −2D.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B. 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同意义的量C. 0表示没有D. 正数和负数都有无数个3. 如果温度上升2℃记作+2℃,那么温度下降3℃记作( )A. +2℃B. −2℃C. +3℃D. −3℃4. 下列四个数中,是正整数的是( )D. 1A. −1B. 0C. 125. 如图是加工零件的尺寸要求,现有下列直径的产品(单位:mm),其中不合格的是( )A. Φ45.02B. Φ44.9C. Φ44.98D. Φ45.016. 在数0.3˙,2,−0.23,−2π,0.101001,314%中,有理数有( )11A. 2个B. 3个C. 4个D. 5个7. 在数8,0,−|−2|,−0.5,−2,π中,负数的个数是( )3A. 3B. 4C. 5D. 68. 某药品包装盒上标注着“贮藏温度:1℃±2℃”以下是几个保存柜的温度,适合贮藏这种药品的温度是A. −4℃B. 0℃C. 4℃D. 5℃9. 若出租车收费标准是:起步价7元(即行驶距离不超过3米需付7元车费),超过了3千米以后,每增加1千米加收2.4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某人乘这种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支付车费19元,设此人从甲地到乙地经过的路程为x千米,则x的最大值是( )A. 8B. 11C. 10D. 510. 排球的国际标准指标中有一项是排球的质量,规定排球的标准质量为270±10g,现随机选取8个排球进行质量检测,结果如表所示:序号12345678质量(g)275263278270261277282269则仅从质量的角度考虑,不符合要求的排球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11. 嘉琪玩转盘游戏,如果按顺时针方向转动6圈,用“+6”来表示,那么“−10”表示12. 以中午12时为基准,下午5时记做+5时,则上午9时应该记做时.13. 某粮店出售三种品牌的面粉,它们的包装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10kg±0.1kg,10kg±0.2kg,10kg±0.3kg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kg.14.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所属的横线上:−5.3,+31,−34,0,−7,23。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培优提升专题1:认识有理数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培优提升专题1:认识有理数

·数学
【解决问题】(1)哪些同学做的乒乓球符合要求? (2)这6个乒乓球中,哪名同学做的质量最好?哪名同学做的质量最差? 【实践分析】(3)请你对6名同学做的乒乓球质量按照最好到最差排名.
解:(1)张兵和蔡伟做的乒乓球符合要求. (2)蔡伟做的质量最好,李明做的质量最差. (3)由|-0.011|<|-0.017|<|-0.021|<|+0.022|<|+0.023|<|+0.031|, 得到6名同学做的乒乓球质量按照最好到最差排名为:蔡伟、张兵、 余佳、赵平、王芳、李明.
7.(2023汕头期末)已知有理数a,b,其中数a在如图所示的数 轴上对应点M,b是负数,且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 离为3.5.
(1)a= 2 ,b= -3.5 ; (2)直接写出大于b的所有负整数; (3)在数轴上标出表示-12,0,-2,b的点,并用“<”连接 起来.
解:(2)-3,-2,-1. (3)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3.5<-2<-12<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6.(创新题)如图,已知A是整数集合,B是正数集合,C是分 数集合,D是A和B的重叠部分,E是B和C的重叠部分. (1)D是 正整数 集合,E是 正分数 集合;
(2)给出下列各数:10,-0.72,-98,25, 83 ,63%,-3.14, 请将它们填入图中相应的集合中去. 如图:
·数学
·数学
5.(跨学科融合)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巴黎举行. 如图,将5个城市的国际标准时间(单位:时)在数轴上表示, 那么开幕式的巴黎时间7月26日19时30分对应的是汉城时间 7月27日3时30分 ,北京时间 7月27日2时30分 ,伦敦时 间 7月26日18时30分 ,纽约时间 7月26日13时30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概念学习】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如2÷2÷2,(﹣3)÷(﹣3)÷(﹣3)÷(﹣3)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记作2③,读作“2的圈3次方”,(﹣3)÷(﹣3)÷(﹣3)÷(﹣3)记作(﹣3)④,读作“﹣3的圈4次方”,一般地,把(a≠0)记作aⓝ,读作“a的圈n次方”.(1)(【初步探究】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③=________,(- )⑤=________;(2)【深入思考】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有理数的除方运算如何转化为乘方运算呢?Ⅰ.试一试:仿照上面的算式,将下列运算结果直接写成幂的形式.(﹣3)④=________;5⑥=________;(- ) ⑩=________.Ⅱ.想一想:将一个非零有理数a的圈n次方写成幂的形式等于________;Ⅲ.算一算:12²÷(- )④×(-2)⑤-(- )⑥÷3³.________【答案】(1);-8(2);;;;解:【解析】【解答】解:(1)【初步探究】,故答案为:,-8;( 2 )【深入思考】Ⅰ.;;故答案为:;;;Ⅱ.【分析】(1)①按除方法则进行计算即可;②按除方法则进行计算即可;(2)①把除法化为乘法,第一个数不变,从第二个数开始依次变为倒数,由此分别得出结果;②结果前两个数相除为1,第三个数及后面的数变为,则aⓝ=a×()n−1= ;③将第二问的规律代入计算,注意运算顺序.2.阅读下面的材料:如图1,在数轴上A点衰示的数为a,B点表示的数为b,则点A到点B的距离记为AB.线段AB的长可以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表示,即AB﹣b﹣a.请用上面的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如图2,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1cm到达A点,再向左移动2cm到达B 点,然后向右移动7cm到达C点,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cm.(1)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A.B.C三点的位置:(2)点C到点人的距离CA=________cm;若数轴上有一点D,且AD=4,则点D表示的数为________;(3)若将点A向右移动xcm,则移动后的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4)若点B以每秒2cm的速度向左移动,同时A.C点分别以每秒1cm、4cm的速度向右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试探索:CA﹣AB的值是否会随着t的变化而改变?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如图所示:(2)5;﹣5或3(3)﹣1+x(4)解:CA﹣AB的值不会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理由如下:根据题意得:CA=(4+4t)﹣(﹣1+t)=5+3t,AB=(﹣1+t)﹣(﹣3﹣2t)=2+3t,∴CA﹣AB=(5+3t)﹣(2+3t)=3,∴CA﹣AB的值不会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解析】【解答】(2)CA=4﹣(﹣1)=4+1=5(cm);设D表示的数为a,∵AD=4,∴|﹣1﹣a|=4,解得:a=﹣5或3,∴点D表示的数为﹣5或3;故答案为5,﹣5或3;( 3 )将点A向右移动xcm,则移动后的点表示的数为﹣1+x;故答案为﹣1+x;【分析】(1)根据题意容易画出图形;(2)由题意容易得出CA的长度;设D表示的数为a,由绝对值的意义容易得出结果;(3)将点A向右移动xcm,则移动后的点表示的数为-1+x;(4)表示出CA和AB,再相减即可得出结论.3.如图,AB=12cm,点C在线段AB上,AC=3BC,动点P从点A出发,以4cm/s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B之后立即返回,以4cm/s的速度向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B之后立即返回,以1cm/s的速度向左运动.设它们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当第二次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1)AC=________cm,BC=________cm;(2)当t=________秒时,点P与点Q第一次重合;当t=________秒时,点P与点Q第二次重合;(3)当t为何值时,AP=PQ?【答案】(1)9;3(2)3;(3)解:在点P和点Q运动过程中,当AP=PQ时,存在以下三种情况:①点P与点Q第一次重合之前,可得:2×4t=9+t,解得t= ;②点P与点Q第一次重合后,P、Q由点B向点A运动过程中,可得:2×[12-(4t-12)]=12-(t-3),解得t= ;③当点P运动到点A,继续由点A向点B运动,点P与点Q第二次重合之前,可得:2×(4t-24)=12-(t-3),解得t=7.故当t为秒、秒或7秒时,AP=PQ.【解析】【解答】(1)∵AB=12cm,AC=3BC∴AC= AB=9,BC=12-9=3.故答案为:9;3.(2)设运动时间为t,则AP=4t,CQ=t,由题意,点P与点Q第一次重合于点B,则有4t-t=9,解得t=3;当点P与点Q第二次重合时有:4t+t=12+3+24,解得t= .故当t=3秒时,点P与点Q第一次重合;当t= 秒时,点P与点Q第二次重合.故答案为:3;.【分析】(1)由题目中AB=12cm,点C在线段AB上,AB=3BC,可直接求得;(2)根据运动过程,两点重合时他们走过距离之间的关系列方程即可求得;(3)满足AP=PQ,则2AP=AQ,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正确的位置存在三处,依次分析列出方程即可求得.4.对于有理数,定义一种新运算“ ”,观察下列各式:,,.(1)计算: ________, ________.(2)若,则 ________ (填入“ ”或“ ”).(3)若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且,求的值.【答案】(1)19;(2)(3)解:由数轴可得,,,则,,∵,∴,∴,∴,∴.【解析】【解答】(1),;(2)∵,,,∴,或综上可知,【分析】(1)根据定义计算即可;(2)分别根据定义计算a b和b a,判断是否相等;(3)由定义计算得到|a+b|=5,再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判断a+b<0,再计算[(a+b)(a+b)][a+b]5.[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的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数轴上A点、B点表示的数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若a>b,则可简化为AB=a﹣b;线段AB的中点M表示的数为.[问题情境]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分别表示的数为﹣10,8,点A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综合运用](1)运动开始前,A、B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_;线段AB的中点M所表示的数________.(2)点A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点B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它们按上述方式运动,A、B两点经过多少秒会相遇,相遇点所表示的数是什么?(4)若A,B按上述方式继续运动下去,线段AB的中点M能否与原点重合?若能,求出运动时间,并直接写出中点M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当A,B 两点重合,则中点M也与A,B两点重合)【答案】(1)18;-1(2)﹣10+3t;8﹣2t(3)解:设它们按上述方式运动,A、B两点经过x秒会相遇,根据题意得﹣10+3x=8﹣2x,解得x= ,﹣10+3x= .答:A、B两点经过秒会相遇,相遇点所表示的数是;(4)解:由题意得, =0,解得t=2,答:经过2秒A,B两点的中点M会与原点重合.M点的运动方向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故答案为18,﹣1;﹣10+3t,8﹣2t.【解析】【解答】解:(1)运动开始前,A、B两点的距离为8﹣(﹣10)=18;线段AB的中点M所表示的数为 =﹣1;(2)点A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10+3t;点B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8﹣2t;【分析】(1)根据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若a>b,则可简化为AB=a﹣b及线段AB的中点M表示的数为即可求解;(2)点A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运动开始前A点表示的数+点A运动的路程,点B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运动开始前B点表示的数﹣点B运动的路程;(3)设它们按上述方式运动,A、B两点经过x秒会相遇,等量关系为:点A运动的路程+点B运动的路程=18,依此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4)设A,B按上述方式继续运动t秒线段AB的中点M能否与原点重合,根据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0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6.阅读下列材料:我们给出如下定义:数轴上给定两点,以及一条线段,若线段的中点在线段上(点可以与点或重合),则称点与点关于线段径向对称.下图为点与点关于线段径向对称的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如图1,在数轴上,点为原点,点表示的数为-1,点表示的数为2.(1)①点,,分别表示的数为-3,,3,在,,三点中,________与点关于线段径向对称;②点表示的数为,若点与点关于线段径向对称,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分别是-5,-4,-3,当点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正半轴方向移动时,线段同时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正半轴方向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秒,问为何值时,线段上至少存在一点与点关于线段径向对称.【答案】(1)点C和点D;1≤x≤5(2)解:移动时间t(t>0)秒时,点H,K,L表示的数分别是-5+t,-4+3t,-3+3t,此时,线段HK的中点设为R1,表示的数为,线段HL的中点设为R2,表示的数为,当线段R1R2,在线段OM上运动时,线段KL上至少存在一点与点H关于线段OM径向对称,当R2经过点O时,2t-4=0时,t=2,当R1经过点M时,时,,所以当时,线段R1 R2在OM上运动,所以当时,线段KL上至少存在一点与点H关于线段OM径向对称.【解析】【解答】解:(1)①与点A点关于线段径向对称需要满足:这个点与A点的中点在线段OM上,点B表示的数是-3,与点A表示的-1的中点是-2,不在线段OM上,所以点B不是;点C表示的数,与点A表示的-1的中点是,在线段OM上,所以点C 是;点D表示的3与点A表示的-1的中点是1,在线段OM上,所以点D是;综上,答案为点C,点D;②结合数轴可知当点x与点A的中点落在点O与点M之间时(包括端点O与M)正确,即,解得,故答案为;【分析】(1)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径向对称的定义,进行验证解答即可;(2)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径向对称的定义,列出点x与点A中点的取值范围,即可求出答案;(3)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点H,K,L和线段HK与线段HL的中点列式计算即可.7.已知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的数是、 ,记A、B两点间的距离为AB(1)若a=6,b=4,则AB=________;若a=-6,b=4,则AB=________;(2)若A、B两点间的距离记为,试问和、有何数量关系?(3)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点P,使它到5和-5的距离之和为10,并求所有这些整数的和.(4)|x-1|+|x+2|取得的值最小为________,|x-1|-|x+2|取得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1)2;10(2)解:d和a、b之间的数量关系:d=|a-b|(3)解:∵5-(-5)=5+5=10,∴点P在5和-5之间∴符合条件的整数点P表示的数为-5、-4、-3、-2、-1、0、1、2、3、4、5,∴这些整数的和=-5-4-3-2-1+0+1+2+3+4+5=0(4)3;3【解析】【解答】解:(1)若a=6,b=4,则AB=6-4=2;若a=-6,b=4,则AB=4-(-6)=10;( 4 )设|x-1|表示点C到1的距离,|x+2|表示点C到-2的距离,∵1到-2的距离是1-(-2)=3,∴当点C在-1到2(含-1和2)之间时,|x-1|+|x+2|取得的值最小,最小值是3;当点C在2的左边(含2)时,|x-1|-|x+2|取得的值最大,最大值是3.【分析】(1)根据各数据分别计算即可得解;(2)根据计算结果列出算式即可;(3)求出-5到5的距离正好等于10,可知-5到5之间的所有整数点都可以,然后求解即可;(4)设|x-1|表示点C到1的距离,|x+2|表示点C到-2的距离,则|x-1|+|x+2|表示两个距离的和,|x-1|-|x+2|表示两个距离的差,根据此意义即可求得.8.已知:是最大的负整数,且、b、c满足(c﹣5)2+| +b|=0,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b、c的值: =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P为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点P在0到1之间运动时(即0≤x≤1时),请化简式子:|x+1|﹣|x﹣1|+2|x-5|(请写出化简过程). (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答案】(1)-1;1;5(2)解:当0≤x≤1时x+1>0,x﹣1≤0,x-5 0则|x+1|﹣|x﹣1|+2|x-5|=x+1﹣(1﹣x)+2(5-x)=x+1﹣1+x+10-2x=10(3)解:BC﹣AB的值不随的变化而改变,总为2秒时,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点C表示的数为,此时,BC=()-()= ,AB=()-()= ,所以BC-AB=()-()=2∴BC﹣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总为2.【解析】【解答】解:(1)∵是最大的负整数,∴ =﹣1∵(c﹣5)2+| +b|=0∴c-5=0;a+b=0∴b=1;c=5【分析】(1)根据绝对值和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求值即可;(2)由0≤x≤1得出x+1>0;x﹣1≤0;x-5 0,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意义进行化简;(3)分别表示出t秒后,点A,B,C 所表示的数,然后根据两点间的距离求得BC,AB的长度,然后进行计算并化简.9.阅读材料:求的值.解:设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得将下式减去上式,得即请你仿照此法计算:(1)(2)【答案】(1)解:根据材料,设M= ①,∴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3,则3M= ②,由② ①,得:,∴;∴ .(2)解:根据材料,设N= ③,∴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5,④,由④ ③,得:,∴;∴ .【解析】【分析】(1)设M= ,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3,然后按照材料中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设N=,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5,然后按照材料中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10.已知数轴上三点A,O,B表示的数分别为6,0,-4,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1)当点P到点A的距离与点P到点B的距离相等时,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________;(2)另一动点R从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时间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你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度.【答案】(1)1(2)解: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则:AC=6x BC=4x AB=10∵AC-BC=AB∴ 6x-4x=10解得,x=5∴点P运动5秒时,追上点R(3)解: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点P在A、B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点P运动到点B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长度为5.【解析】【解答】解:(1)∵A,B表示的数分别为6,-4,∴AB=10,∵PA=PB,∴点P表示的数是1,【分析】(1)由已知条件得到AB=10,由PA=PB,于是得到结论;(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于是得到AC=6x BC=4x,AB=10,根据AC-BC=AB,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左侧时,求得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11.如图,数轴上点A,B分别对应数a,b.其中a<0,b>0.(1)当a=﹣2,b=6时,求a-b=________,线段AB的中点对应的数是________;(直接填结果)(2)若该数轴上另有一点M对应着数m.①当a=﹣4,b=8,点M在A,B之间,且AM=3BM时,求m的值.②当m=2,b>2,且AM=2BM时,求代数式a+2b+20的值.【答案】(1)-8;2(2)解:①∵AM=3BM②∵AM=2BM整理得【解析】【解答】(1),所以线段AB的中点对应的数是2故答案为-8,2【分析】(1)直接利用有理数的减法即可求出的值;即为中点对应的数;(2)①根据AM=3BM,可得出 ,利用a,b两点可求出AB之间的距离,进而可求AM的长度,则m的值可求.②可根据AM=2BM之间的关系式,找到a,b之间的一个等式,然后整体代入a+2b+20中即可求值.12.阅读理解:若A、B、C为数轴上三点,若点C到A的距离是点C到B的距离2倍,我们就称点C是(A,B)的好点(点C在线段AB上).例如,如图1,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1,那么点C是(A,B)的好点;又如,表示0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2,那么点D就不是(A,B)的好点,但点D是(B,A)的好点.知识运用:如图2,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2,点N所表示的数为4.(1)数________所表示的点是(M,N)的好点;(2)如图3,A、B为数轴上两点,点A所表示的数为-20,点B所表示的数为40.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B出发,以2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A停止.当t为何值时,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好点?【答案】(1)2(2)解:设点P表示的数为y,分两种情况:①P为【A,B】的好点.由题意,得y﹣(﹣20)=2(40﹣y),解得y=20,t=(40﹣20)÷2=10(秒);②P为【B,A】的好点.由题意,得40﹣y=2[y﹣(﹣20)],解得y=0,t=(40﹣0)÷2=20(秒);综上可知,当t为10秒或20秒时,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好点【解析】【解答】(1)设所求数为x,由题意得x﹣(﹣2)=2(4﹣x),解得x=2【分析】(1)设所求数为x,根据好点的定义列出方程x-(-2)=2(4-x),解方程即可(2)根据好点的定义可知分两种情况:①P为【A,B】的好点;②P为【B,A】的好点.设点P表示的数为y,根据好点的定义列出方程,解得t值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